5.1山水盆景常见构图形式
- 格式:pdf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40
山水盆景的造型形式十一种类型山水盆景通常是在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的浅盆内,布置一组至数组山而形成的有山有水的自然风景画。
每一组山就是一座山系,是由数块石料拼接而成的,有峰、峦、崖、峡、坡、麓、壑、谷等山形水貌。
以数组山而组成的盆景,应有主辅之分,每盆有一组主山。
主山在层次、高度、体量、变化等方面都要重于辅山。
由于布局的形式不同,山水盆景的造型形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独立式又称独峰式、孤峰式。
独立式仅在盆内配山一组。
其山势高大,以显示孤峰耸立之英雄气概。
此式主峰要突出,选用高大、自然、有耸立之感的石材,配峰、坡、麓要与之呼应,特别要注意避免孤独。
山麓水岸忌平板光滑,要富于变化,然后再配以植物、亭台、水榭增加画面气势。
独立式多用椭圆形或正圆形浅盆,主峰位置要略偏于盆中心一侧,但也不能过偏一侧,以免呆板和不稳。
独立式盆景石料宜选用斧劈石、石笋石、锰石、砂片石、松化石、钟乳石等。
②偏重式又称主从式。
由两组山组成,分置盆的两侧,一大一小,一主一从有所偏重。
此形式要特别注意主次分清。
当然也要考虑画面均衡。
山地要布局植物、亭舍,水面之处则置以舟、船之类,以增加画面的效果。
多用长方形和长椭圆形盆。
石料宜采用英德石、砂积石、斧劈石、锰石等。
③开合式由三组山组成,多采用长方形或长椭圆形盆。
在盆的前面左右各置一组山,一主一辅、一大一小,与偏重式布置类似。
在盆的后方两座山之间,置一组体积很小的山,为远山。
此三座山的位置不宜成正三角形。
远山不但要小.而且山项宜平缓,形态宜模糊一些为好。
远山还不宜布鼍塔、亭等配景,这样才能表现千里之外远山。
否则,远山变成近景了。
开合式表现的是水面宽广、深远的景色。
开合式可选用斧劈石、石笋石、沙片石、砂积石、英德石、锰石等。
④散置式又称疏密式。
布局为三组山以上,散置在长方形或长椭圆形或其他形式的盆中,其中一组为主体,其余各组与之呼应。
散置式要保证主体突出,客不欺主,客随主行。
域面还要注意有虚有实,有露有藏,密中有疏,繁中求简,多而不乱,散而有序。
传统山水画的描绘方法
传统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山、水、云、石等自然景观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
传统山水画的描绘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图方法
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方法主要包括“重心法”和“对称法”。
重心法是指画面中心的物体或景观成为画面的重心,而其他元素则在重心周围布置。
对称法则是指画面中心的景物对称,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呈现出平衡和谐的感觉。
二、绘画手法
传统山水画的绘画手法主要包括“写意法”和“工笔法”。
写意法是指画家以自由、灵活的线条描绘山水的形态,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力。
工笔法则是强调细节的表现,画家使用精细、细致的线条描绘山水,强调画家的技巧和功力。
三、色彩运用
山水画的色彩表现多以青、绿、蓝、灰为主,强调自然色彩的变化和渐变。
传统山水画中,不同的山水景观通常使用不同的颜色,以突出山水的特点和气质。
四、创意表现
传统山水画的创意表现主要体现在构思和选题上。
画家通常会在自然景观中寻找灵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画家也会通过创新的方式,将传统的山水画元素融入到现代艺术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总之,传统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过描绘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表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承和发展传统山水画的描绘方法,是现代艺术家们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的重要任务。
构图 概述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环节。
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
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
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好构图是要我们在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从而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一、构图的基本知识三远法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载:“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是画家创作时采取的视角。
“高远”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
“高远”能看高山,平野无须仰视;“深远”是在高处向下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远”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现高山。
平远:自山前看山后,自近山望远山,属于平视。
(见下图一)深远: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望后山,类似于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属于俯视。
(见下图二)高远:自山下看山上,类似于西画的金字塔式、纪念碑式构图,属于仰视。
(见下图三)二、构图一般规律如何把树木、山石、云水、车船、人物、建筑等各种物象组合安排在画面中,合情合理,这就涉及到山水画的构图形式问题。
山水画构图形式一般遵循以下规律:1.宾主绘画要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
主体物无论是大是小,都要占据画面的突出位置。
主体物不宜布置在画面正中央,这样太呆板;也不宜布置得太偏,这样又不醒目。
一般作画先画主体,后画次要物体。
宾体在画面上起的是陪衬作用,因此要有意识地减弱其地位,不能喧宾夺主。
处理画面时,既要画出主体物,又不能太单调。
画中要有“主”点,即画中之“眼”,如房屋、人物等。
画中的“主”点虽然面积很小,但却能点明主题。
2.呼应一幅画上,无论山石、树林,还是房子、人物,都应互相呼应。
山峰要有宾主朝揖之意,树木要有互相欹斜之姿,烟云要有流动迂回之势,人物、动物与其他景物也要有一定的呼应关系。
山石盆景中表现山水风光的主要形式
山石盆景以盆式来分有四种形式:
(1)水盆式:即将山石置于浅口水盆中,盆中贮水,并将植物及配件做点缀。
这种形式主要用以表现有山有水的景物,如桂林山水,太湖风光。
它的优点在于管理方便,如山石上不种植物,则盆景可终年放置在室内。
此外,盆内的景物,尽可能常做变换,并可拆散携带。
水盆式盆景又称“水石盆景”,它是山石盆景中的最常见的形式。
(2)旱盆式:即将山石置于较浅的旱盆中,盆中全部盛土,植物及配件有点缀在山石上的,也有点缀在盆中的,按照自然景物的要求来配置。
旱盆式盆景主要用于表现没有水的山景,如黄山的风景。
它的方法同树桩盆景大致相同,旱盆式盆景又称“旱石盆景”。
(3)水旱式:即盆中一部分盛土,而另一部分可以贮水,山石、树木、配件巧妙的安置在其中。
这里指的是以山石为主体的,如以树木为主体,则应属于树桩盆景。
水旱式盆景在制作上困难,但也很有趣味。
(4)挂壁式:即将水盆平挂在墙壁上,里面镶嵌山石,并可在山
石和盆面之间土栽种植物。
这种形式在制作和管理上都比较麻烦,但是别致,适于墙壁装饰。
还有一种以配件为主体的盆景,它用山石、植物作陪衬,形式也有多种,一般用以表现特定的题材。
中国传统山水画构图形式
中国山水画从传统构图主要有三种形式,当然,在构图上有多种表现形式,也有多种元素,在结构上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平远法
平远法就是平视山水,田野,主要对平原,小丘陵,湖面周边景色的表达,其不宜表现高山的雄伟。
二,深远法
深远法是从高处向下看,向更深远看,可以理解为俯视形式,这种方法可以表现连绵不断的群山,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看山下及远山都可。
三,高远法
高远法就是从山脚仰视看山,也就是从山下看山上,可表现山峰之雄伟,宏大,也可表现近山。
但是,近现代画家以多种形式表现山水,这三种传统构图形式兼而有之,很难从形式上加以区分,有些更趋向于写实,传统构图形式
很难表现西方油画写实及近景的表现。
在构图上还有多种要素,如构图取景要主次分明,要在形式表现上主次呼应,在结构上要有远有近,中国传统国画水墨要有浓淡干湿焦等多种墨法,画面构图有开有合,但整体讲究开合统一等等,当然也没有具体的规定或模式,主要还是要整体让人感觉舒服美观,西飞绘画注重写实,我们传统绘画讲究水墨意境,师自然师造化,要走进大自然去多多体会山川之雄伟,博大。
如何更好布局构思,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探索!。
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技艺之四——山水盆景(二)山水盆景1.山水盆景的定义以各种山石为主要材料,经过精心选择和加工造型,模仿真出真水的天然景色,装饰于咫尺盆里,展现悬崖绝壁,险蜂幽壑,翠峦碧涧等山水风光,犹如立体的山水画。
在浅口盆中以石为主,配置草木,概括再现祖国的锦绣河山,所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这种“缩地千里”,“小中见大”的艺术造型,可明媚秀丽,或崔巍雄伟,是山石盆景的特色2.山水盆景的类型这类盆景又分为水盆、旱盆、水旱盆三种。
山石置于浅口水盆中,盆中贮水,表现出有山有水的景物,称为“水石盆景”;由石置于浅日旱盆中,盆中盛土:表现无水的天然山景,称为“旱石盆景”。
近年来,盆景艺术工作者吸取了贝雕、挂屏等工艺品的某些长处,创作了一种可以挂放在墙上的盆景,称作“挂壁式”盆景。
这就是将盆钵平挂在墙壁上,里面镶嵌山石,并置土栽种各种耐阴植物。
(1)水盆景水盆景以水石为主,山石搁置水中。
水盆景,盆中有较大面积或较深的水,水中有时还养有小鱼。
(2)旱盆景旱盆有土有石而无水,土石常作山形,根据山形、地貌构成草原林木或沙丘绿洲,有些旱盆虽不用水,或用白色细石粒代水,这种盆景称为旱盆水意。
另一种是水旱盆,盆中有土有水,有山有林,生意浓郁。
旱盆景,盆中没有水。
常利用盆面的平整、光泽或反光来象征水。
(3)水旱盆景它是介于树木盆景与出水盆景二者之间的另一类盆景形式,是以树木、山石、人物、水、土为材料,采取山石隔开及各式各样的树景。
自然界的景物,往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水旱盆景的特点正是在于能再现这种完整的景观。
因此,自然气息较为浓厚。
如果再适当地安置一些人物,建筑等小配件,还可表现出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如清溪垂钓、柳塘放牧等等。
山石多采用硬质石料。
树木选用于矮叶小的树木,如五针松、真柏、短叶罗汉松、六月雪、榔榆、虎刺等。
水旱盆景在布局时,可以植物为主体,也可以山水为主景,但必须协调统一,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Encyclopedia collection 收藏百科101中国山水画是中国国画的一大流派,其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构图艺术形式。
我国的山水画家开创了许多新的构图艺术形式。
1.S 形构图。
S 形构图是指画面各个元素的排列顺序犹如字母S的构图形式,在视觉上给观者一种柔和迂回、协调灵动、流畅优雅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拥有书法上一波三折的艺术美感。
通过起承转合,把画面中的各个创作元素联系起来,创造出山水画的磅礴气势。
2.藏露开合构图。
藏露开合构图是指通过对创作元素大小、远近的透视经营,将画面中的细节或隐藏或显露,或遮开或闭合,使画面景物呈现若隐若现的幽邃镜像,给观者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
3.交错构图。
山水画表现的空间形象各色各样,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纵横交错的形式。
横表现为坚实的山石、厚重的土地,纵表现为挺拔的松杉、高耸的楼阁,纵横合一的构图有种节奏美、和谐美。
4.三段平远构图。
三段平远构图是指画面构图分成近、中、远三个景物层次,平远是指由近望远由前向后的延伸效果,以表现地势风貌。
这种构图往往带来极大的视野,对于营造山体的威势很有效果。
5.段叠构图。
所谓段叠构图是指通过层峦叠嶂的山峰间透视及对比关系,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饱满感,与三段平远构图的景别划分不同。
通过段叠构图可以凸显画面的壮观气势,增强山水画的奇峻之感。
6.近景构图。
近景构图是从创作元素的布局上来说的,画面以视觉为中心,远景作为近景的陪衬,形成前实后虚的画面效果。
这种近景构图,由于远景的表现较为少或较为模糊,有时前景就成了画面的中心,而远景的山水就起了装饰点缀作用,使得画面构图更加简洁明了,意境更加悠远。
7.远景构图。
远景构图与近景构图相反,是前虚后实的景物布局。
通常用于表现云雾缭绕的山峰和浩渺无际的水流。
利用虚实对比,疏密相间的景物位置布置,达到给观者一种下空上满、下轻上重之感,同时也产生一种烟波浩渺、如临仙境的缥缈感觉。
中国山水画的七种构图薛续友编辑|薛续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