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的形式心理
- 格式:ppt
- 大小:3.98 MB
- 文档页数:76
浅析绘画构图的形式心理绘画构图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作品的形式美和艺术感染力。
构图的形式心理是指画面中各元素的排列组合、大小比例、明暗对比等因素对观者产生的心理效果。
通过构图的设计,艺术家可以引导观者的目光,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艺术感受。
本文将从形式心理的角度对绘画构图进行浅析,希望能为广大绘画爱好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对比与平衡在构图中,对比和平衡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对比可以增强画面的冲击力和张力,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在明暗对比上,通过对比强烈的明暗关系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而在色彩对比上,对比色的运用可以增加画面的活力和张力。
对比还可以通过形状、线条、大小等方面的对比来产生视觉冲击,让画面更加有趣和生动。
在对比的艺术家也需要考虑到平衡的问题。
平衡是指画面中各元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它可以让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统一。
在构图时,艺术家需要考虑到画面的整体平衡,避免出现某一部分过于突出而导致画面失衡的情况。
通过对比与平衡的合理运用,艺术家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
二、透视与空间感透视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它可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透视有线性透视、大气透视等多种形式,通过透视的运用,艺术家可以使画面更加具有空间深度和立体感。
观者可以从画面中感受到远近、高低、大小的变化,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节奏与韵律在构图的过程中,艺术家可以通过形状、线条的运用来创造出画面的节奏和韵律感。
节奏是指画面中各元素之间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跳跃感和韵律感,它可以增加画面的活力和动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形状、线条的变化来创造出画面的节奏感,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韵律是指画面中各元素之间的重复与变化所产生的韵律感,它可以增加画面的和谐感和统一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形状、线条的重复与变化来创造出画面的韵律感,使画面更加具有美感和魅力。
通过节奏与韵律的合理运用,艺术家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摄影中的心理学影响观赏者的构图与人物位置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镜头捕捉瞬间,记录下美丽的画面。
然而,摄影不仅仅是技术的运用,还涉及到心理学的影响。
观赏者在欣赏照片时,构图和人物位置的选择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感受和情绪。
本文将探讨摄影中心理学对构图和人物位置的影响。
一、构图的心理学影响构图是指在摄影中将元素有机地组织在画面中的过程。
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照片的美感和表达力。
心理学在构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对称与不对称对称构图是指将元素以中心轴对称地排列在画面中,给人一种稳定、平衡的感觉。
观赏者在欣赏对称构图的照片时,会感受到一种和谐、安宁的情绪。
例如,一张对称构图的风景照片,可以让观赏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相反,不对称构图则是将元素以不对称的方式排列在画面中,给人一种动感、活力的感觉。
观赏者在欣赏不对称构图的照片时,会感受到一种活力、刺激的情绪。
例如,一张不对称构图的运动照片,可以让观赏者感受到运动的力量和激情。
2. 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指将画面分为两个部分,比例为1:0.618。
这种构图方式被认为是最具美感的构图方式之一。
观赏者在欣赏黄金分割构图的照片时,会感受到一种和谐、舒适的情绪。
例如,一张运用了黄金分割构图的人像照片,可以让观赏者感受到人物的美丽和自然。
3. 空间感空间感是指画面中元素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
合理运用空间感可以给观赏者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
例如,将主体放置在画面的左侧,可以给人一种开放、自由的感觉;将主体放置在画面的右侧,可以给人一种封闭、压抑的感觉。
二、人物位置的心理学影响人物是摄影中常见的主题之一,人物的位置选择也会对观赏者产生心理学上的影响。
1. 视线引导人物的位置可以引导观赏者的视线,让他们更加关注照片中的重要元素。
例如,将人物放置在画面的左侧,可以引导观赏者的视线从左向右移动,关注画面中的其他元素。
2. 情感表达人物的位置也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例如,将人物放置在画面的中心,可以给人一种平静、稳定的感觉;将人物放置在画面的边缘,可以给人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
浅析绘画构图的形式心理绘画构图是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绘画作品中将各种图形、色彩和线条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画面的过程。
绘画构图具有很强的形式心理特征,即艺术家在构图中所表达的心理感受和情绪。
下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绘画构图的形式心理。
一、平衡感绘画构图中的平衡感是指画面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平衡关系,包括对称、平均、对比等。
这种平衡感来自于艺术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表达。
作为画面的组成部分,色彩、线条和形状等都是可调节的,因此艺术家可以通过构图来表达自己的平衡感和内心状态。
二、节奏感节奏感是指画面的节奏和节奏感,在绘画构图中具有重要的表现作用,可以呈现快、慢、稳定和动态等不同的节奏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线条、形状和空间利用的巧妙处理,达到画面中音乐般的节奏感。
这种形式心理常常反映出艺术家对自己情绪的体验和表达。
三、整体感整体感是指画面中形成的整体协调和感觉。
绘画构图中,各种图形、色彩和线条的组合与相互关系,不仅可以形成独特的美感,还可以体现出艺术家的情感,表达出艺术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艺术家在构图时,要注意画面的整体感和审美效果,寻求最佳平衡点,从而达到完美的视觉体验。
四、局部感绘画构图也需要注重局部感,即在整体形象的基础上,艺术家需要强化某些局部的效果以加强整体的美感。
通过画面中的局部效果,在画面上形成独特的强调点,体现出艺术家的思想和表达。
这些局部感与整体感的结合,形成了绘画的最终效果。
总之,在绘画构图中,形式心理是十分重要的,艺术家需要把握好平衡感、节奏感、整体感和局部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状态。
只有具备良好的构图能力,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心理学图片分析心理学图片分析1、引言在心理学研究中,图片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的内容、构图、颜色等因素,可以揭示人们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态度。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图片分析的基本原理、步骤和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
2、图片分析的基本原理图片是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非语言形式,通过对图片的分析可以了解人们无意识中的心理过程。
基本原理包括:2.1 图片内容的解读:通过观察图片中的对象、场景、动作等元素,解读图片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2 图片构图的分析:分析图片中的构图方式、对称性、重复性等因素,了解人们对于美感和视觉效果的偏好。
2.3 图片颜色的意义:分析图片中的颜色搭配和色彩对比,探究颜色在心理上的影响和意义。
3、图片分析的步骤3.1 图片选择:从研究目的出发,选择适合的图片进行分析。
可以选择包含不同主题和情感的图片,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3.2 图片观察:对所选图片进行仔细观察,记录下图片中的主要对象、场景、动作等内容。
3.3 图片解读:根据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确定图片所表达的主题、情感和思想。
3.4 图片构图分析:分析图片的构图方式,包括线条的运用、对称性的存在、重复性的展示等,以了解人们对于美感的偏好。
3.5 图片颜色分析:分析图片中的颜色搭配和色彩对比,探究不同颜色在心理上的影响和意义。
3.6 结果整理:将观察和分析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结论。
4、图片分析的应用案例4.1 广告设计:通过对目标群体的心理和偏好进行分析,设计能够引起共鸣和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广告图片。
4.2 情绪研究:分析图片中的表情、姿势等元素,了解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表达方式。
4.3 文化研究: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图片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文化对于美感、颜色、图像等的认知和偏好。
4.4 心理辅导:使用图片让个体自由联想和表达内心感受,帮助其更加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无意识:指人们不自觉意识到的心理过程或思维活动,藏在意识之下的心理现象。
浅析绘画构图的形式心理绘画构图是绘画创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直接影响着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感染力,也紧密关联着作品的内在表达、情感表达等方面。
在绘画构图中,形式心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指导绘画的视觉语言和形式表现,同时也能够反映出作品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绘画构图的形式心理。
一、形式语言的表达绘画构图的形式语言是绘画创作者传递信息、表达意图的关键手段。
通过构建线条、形状、色彩等要素的组合,在画布上创造出图像,直接的视觉体验和理解,成为观众和作者之间直接沟通的途径。
这就要求绘画构图的形式语言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精准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表达上,形式语言是多样化的,如利用线条的粗细、长度、方向、曲直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信息;通过几何形状的排列、大小、布局等来表达作品的整体构成、空间感和情感; 同时运用色彩、质感等也可以达到表达效果。
如,黄色代表温暖、快乐;紫色代表神秘、高贵等等。
二、传递情感信息的表达绘画构图往往是作品情感表达的最初载体和最直接表现形式,而形式心理的作用就在于此方面的体现和指导。
绘画构图的形式元素——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传递着情感信息,是作品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
比如,曲线通常表达自由、柔和的情感,直线则更具有秩序、坚定、果断的性质;红、黄色彩通常代表活力,热爱,黑、白则表达沉重,沉思等等。
三、表现主体的心理状态绘画构图是在艺术创作者的创作心理的驱动下完成的,因此其内容往往会反映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构图中主体的姿态、神情、动态等都能够传达出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比如,女孩手拄下巴,微笑着看向远方;男子垂眼凝视着硬币,表达着真理或权利等等。
四、表现美学的价值绘画构图在视觉表达方面的丰富多样性,也同时展示着艺术创作者的审美情趣,因此它具有绘画美学价值。
从数学艺术角度来看,平面构图的最佳效果是对称、均衡、协调等等;而在同一主题情境中,形式语言的来自于绘画创作者的感性思维,具有“主观的、非智力性质的因素”,从而能够展现出现代绘画元素的形式美,并能够影响着作品的艺术观感。
摄影构图整体性结构的视觉心理分析摄影是视觉艺术。
摄影构图既是艺术创作过程,也是一个运用视觉规律对视觉对象进行视觉处理和表达的过程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摄影构图整体性结构的视觉心理分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摄影构图的整体性结构现象在欣赏一些优秀摄影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些作品在构图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画面一般都呈现出具有整体性的视觉结构。
摄影构图的整体性结构,一般有两种形式:线条和形状。
画面各视觉元素从整体上组成了一个“S”型的结构;图2画面各视觉元素从整体上组成了一个“Δ”形的结构。
(一)以线条概括的构图整体性结构在摄影构图的方法中,观察和寻找画面的“结构线”,是一重要实用的方法。
其意义就在于设想用一根或几根线条来概括画面相关视觉元素的整体布局结构,也可以说是将分布在画面中的视觉元素,用抽象的线条联系起来并构成一个整体性的视觉结构。
这些线,有时是拍摄对象的轮廓、光影对比形成的直观可见的实线;有时则是形与形之间相呼应、关联、暗示所形成的无形之线。
如图1,构成画面整体性的“结构线”是一条近似“S”形的曲线,用这条线将散落在草坪上的几群人和景巧妙地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性的结构,并使画面结构清晰、优雅简洁。
形成构图整体性结构的线,根据拍摄对象布局的不同有很多形式。
(二)以图形概括的构图整体性结构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画面丰富多彩的视觉元素,往往都可以设想用一些简单而又我们所熟悉的几何形状去概括,如“□”形、“△”形、“○”形等等。
这样的画面构图,能使画面形成良好的整体性结构。
三角形将音乐家和钢琴联为一体,视觉语言简练准确,画面构图新颖、严谨,简洁明快、一目了然,很好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并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感。
形成构图整体性的图形除了“□”“△”“○”这些基本图形之外,由此还会变化出很多的图形。
摄影构图整体性结构的视觉心理分析摄影创作实践和对优秀摄影作品的分析都表明,画面构图的整体性结构既是形成一幅优秀摄影作品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认识和表达客观事物的一条重要规律。
摄影与心理学研究影像对人类心理的影响与作用摄影艺术作为一种视觉媒介,经常被用于记录和传达世界的美丽、复杂和深邃之处。
除了其显而易见的美学功能外,摄影还具有潜在的心理学作用,能够影响和塑造人们的心理状态、情绪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摄影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并深入研究摄影影像对人类心理的影响与作用。
一、摄影的情绪表达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图像的构图、光线的运用以及颜色的选择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通过镜头的选取和拍摄角度的调整,摄影师可以将情绪直观地传达给观众,使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一幅黑白照片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一种摄影师内心的忧郁或沉思。
此外,颜色对情绪的诱发也是摄影艺术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暖色调的照片常常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而冷色调则可能引发人们的沮丧或冷漠。
这些情感的表达和传递,直接影响了观者的心理状态,并潜移默化地塑造着观者的情绪。
二、摄影的记忆唤起摄影作为一种记录时刻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影像的方式唤起人们的记忆。
当我们回顾一张摄影作品时,往往能够立刻想起当时的情景和当时的心情。
这是因为图像可以通过感官刺激迅速触发我们的记忆网络,使我们能够重新体验过去的情感。
这种记忆唤起的功效对于心理学疗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些心理治疗师会利用摄影作为辅助工具,帮助患者唤起和释放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达到疗愈的效果。
三、摄影的认知影响摄影中的元素和构图方式可以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研究表明,照片中的视觉元素可以引导人们的注意力,并影响他们对物体或场景的感知和理解。
例如,通过摄影中的前景与背景的对比,可以引起观者对物体深度的感知,从而影响人们对场景的空间认知。
此外,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比如对称、重复和对比等,摄影师可以以视觉方式引导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塑造观众的观察和思考方式。
这种认知影响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并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
四、摄影的情感疏导摄影照片还可以作为情感疏导的媒介,帮助人们倾诉和释放内心的压力。
浅析绘画构图的形式心理绘画构图是绘画作品的基本组织形式,它通过在画面中安排各种形状和元素的位置、大小、方向和比例等组合关系,以表达艺术家的意图和情感。
构图的形式心理是指构图形式对观者产生的心理效应和感受,它直接影响到观者对作品的理解、感知和评价。
本文将从对比、平衡、对称、动静、主次等几个方面对绘画构图的形式心理进行浅析。
对比是构图中常用的一种形式手法,它通过对比不同元素的大小、形状、色彩、明暗等方面的差异来吸引观者的注意力,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绪效果。
在黑白对比强烈的黑白画中,黑色和白色的对比形成明暗的冲突,给观者一种强烈的光影效果,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对比感。
在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中,鲜艳的颜色和暗淡的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观者一种强烈的色彩冲击力和对比感。
对比的形式心理在构图中能够激发观者的注意和兴趣,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平衡是构图的一种基本原则,它通过在画面中安排元素的位置、大小、形状和色彩等方面的协调关系,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均衡和稳定的效果。
平衡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两种形式。
对称平衡是指画面中元素在水平、垂直或中心轴线上呈现出一种对称的分布状态,给观者一种稳定和和谐的感觉。
不对称平衡是指画面中元素在位置、大小、形状和色彩等方面呈现出一种不完全对称的分布状态,给观者一种动感和活力。
平衡的形式心理能够让观者感受到画面的整体稳定和和谐,给人一种舒适和平静的感觉。
动静是构图中一个重要的形式要素,它通过安排元素的位置、大小、形状和姿态等方面的变化,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动感和活力。
动静的形式心理能够给观者一种兴奋和激励的感受,使画面更具有表现力和活力。
在一幅风景画中,画面中的树木和小草的姿态呈现出风吹动的效果,给观者一种动感和活力。
在一幅人物画中,画面中人物的姿态和动作呈现出一种运动的感觉,给观者一种生气勃勃的感受。
动静形式心理在构图中能够让观者感受到画面的活力和生气,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浅析绘画构图的形式心理
绘画构图是指在绘画作品中的物体、人物、景色等元素的排列方式。
形式心理是指艺术家在构图时所表达的感情、情绪、意象等内在心理状态。
绘画构图的形式心理是影响观众对于作品感知和理解的重要因素。
绘画构图的形式心理可以通过元素的大小和位置来表达。
在绘画中,艺术家可以通过将主体物体放大、放置于画面中央来强调其重要性和显眼度,从而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表达作者的自信和决心。
相反地,如果主体物体较小,或者被安置在画面边缘,那么观众对于该物体的注意力就会相对较弱,从而传达出作者的谦逊和内敛。
绘画构图的形式心理也可以通过元素的形状和线条来表达。
不同形状和线条的组合可以传递出不同的心理感受。
圆形往往给人一种温暖、圆润的感觉,而直线则会给人一种稳定、严肃的感觉。
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圆形和线条的不同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作品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绘画构图的形式心理还可以通过透视和对比来表达。
透视可以使画面产生深度感和立体感,从而给观众一种融入画面的感觉。
通过合理运用透视,艺术家可以表达出自己的审美观和对于事物的感知方式。
对比则可以突出作品中的某些元素,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进而突显作者的情感和意向。
绘画构图的形式心理是通过元素的大小、位置、形状、线条、色彩、透视和对比等手段来表达的。
艺术家通过运用这些手段,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情绪、意象等内在心理状态传递给观众,使观众产生共鸣和理解。
浅析绘画构图的形式心理绘画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合理地组织、安排图像元素的形式组织结构。
作为绘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图在视觉上对观众的心理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从形式和心理两个方面来分析绘画构图对于观众的心理影响。
一、形式因素对观众心理的影响1.留白在绘画中,留白是指无图像元素的区域。
留白可以让画面更加简洁明朗,引导观众的目光,强化画面的重点区域。
适度的留白可以让画面产生更强烈的情感效果,从而更好地影响观众的情感。
2.构图构图是绘画中最基本的艺术元素,其字面意思是构建图像。
一幅好的构图能够引导观众的目光,突出画面的主题和重点,并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构图具有的方向性、对比性、平衡性、节奏性、统一性等特点都能够对观众的心理产生影响。
3.线条线条在绘画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它可以代表物体的形状、纹理、运动、情感等方面,构建画面的结构,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线条的合理运用能够使画面更具有张力和节奏感,从而更好地引导观众的目光。
4.色彩色彩是绘画中最能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因素之一。
色彩的选择和组合既可以表现画面中的光影和氛围,也可以有助于强调画面中的主题和重点。
色彩对观众的情感有较强的刺激性,不同的色彩搭配会让观众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1.手势画面中的人物或物体的姿态、表情、动作等是对观众的心理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手势能够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感、行为特征等,使观众更容易与画面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2.表情画面中的人物表情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物内心在想什么,从而产生共鸣。
艺术家通过人物的表情来刻画其性格,能够让观众更有感情地体验到画面中的情感。
3.心理距离心理距离是指观众与画面中的人物或物体之间的距离感。
适当的心理距离能够让观众更容易与画面中的人物建立情感联系,实现情感共鸣。
4.情感暗示情感暗示在绘画中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情感暗示,能够让观众接受艺术家想要传达的情感。
情感暗示不仅可以通过画面表现,也可以通过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实现。
浅析绘画构图的形式心理绘画构图是指在绘画作品中的物体、色彩和空间等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形式和比例来布局和组织的过程。
在绘画中,构图是一种画面表现的形式心理,通过构图的布局和组合,可以传达画家的情感、意图和观点,同时也可以引导观众的目光,产生特定的视觉效果。
绘画构图的形式心理主要包括平衡、对比、重复、节奏、层次和对称等方面。
平衡是构图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平衡在构图中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两种情况。
对称平衡指画面中物体、色彩或者空间等元素按照中心轴线对称布局,达到画面的稳定和谐;不对称平衡指画面中元素的布局不对称,但是整体上仍然保持平衡。
平衡可以使画面看起来和谐、稳定,也可以通过打破平衡来引起观众的注意。
对比是构图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对比可以使画面产生鲜明的对比效果,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对比可以通过颜色的对比、形状的对比、明暗的对比、线条的对比等来实现。
对比可以使画面更具有张力和突出性,吸引观众的眼球。
重复是构图中的一种常用手法。
重复可以使画面中的元素或者形状得到强调和统一,增加画面的观赏性和视觉冲击力。
重复可以通过色彩、形状或者线条等元素的重复来实现。
重复可以产生规律感和韵律感,给人以稳定感和舒适感。
层次也是绘画构图中的一种重要手法。
层次可以使画面中的元素、色彩或者空间等形成前后关系和空间深度,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透视感。
层次可以通过前后景的安排、大中小形状的运用以及明暗的处理等来实现。
层次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给人以空间感和逼真感。
对称是绘画构图中的一种布局形式。
对称可以使画面中的元素按照中心对称轴线对称排列,产生一种平衡和谐的效果。
对称可以通过色彩、形状或者线条等元素的对称来实现。
对称可以使画面更具有稳定感和整体感,给人一种庄重和安宁的感觉。
绘画艺术中构图的形式与心理分析作者:许锋来源:《美与时代·中》2020年第07期摘要:构图作为绘画艺术的重要语言形式,具有指导性与价值意义,文章通过对构图形式与心理特征的梳理与总结,以期更好地运用构图来服务画者与观者,使之有效地把控作品与认知作品。
关键词:绘画艺术;构图形式;心理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课题“基于新时代艺术的新使命新境界探索中原地域性油画抒写新时代文化风貌的可行性”(SKL—2019—1736)研究成果。
一、关于构图《辞海》对构图的解释:“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构图从广义角度上讲,是指构造、配置以及位置的安排,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行为与思维过程。
为突出表达某种观念,作者主动且有构思地组织安排物象在画面上的各种关系,以形成具有表现力的整体形象。
构图从内在角度上讲,可以理解为画面的结构,关注主体形象在画面上的位置分割,是绘制者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性艺术活动,是造型、线条、明暗、色彩等组织形式在画面上的布局。
它集中体现了形式美的构成原则,具体外在展现了绘制者的思考方式。
在中国传统绘画论述中,构图有“章法”“布局”之称。
作为创作作品的第一步,构图被称为“画之骨骼”,其含义可以追溯到东晋时代,画家顾恺之在著作《画评》中将构图称之“置陈布势”,其中“置陈”指的是物象的放置与陈列,是排列多样的形、色在画面中的陈设展示,具有空间性。
而“布势”指的是画面气势的架构布局,是绘画中的元素,如形、色内在力的交流、融合、运动、平衡和呼应,具有流动性。
“置陈布势”概念的出现,使得中国绘画构图研究进入新的领域,特别是“置陈”二字更体现了构图与物象间的内在关联,确立了构图这一形式要素的精髓。
到了南朝时期,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六法”中提出“经营位置”的理论,较早地提出了颇为系统完整的绘画理论,在“六法论”中,他把构图称为“经营位置”,将构图与形态、颜色、用笔等要素结合,最终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
摆放构图一般有哪4种类型1、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可以给画面带来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比如拉斐尔的画面表现圣母抱着圣子从云端降下,两边帷幕旁画有一男一女,身穿金色长袍的男性长者是教皇西斯克特,他向圣母圣子做出欢迎的姿态。
而稍作跪状的年轻女子是圣母的信徒渥娃拉,她虔心垂目,侧脸低头,微露羞怯,表示了对圣母圣子的崇敬和恭顺。
整个画面给人带来神圣、肃穆的感觉。
2、均衡式构图均衡式构图,给人以宁静和平稳感,均衡区别于对称,因为这种形式构图的画面不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雅典学院》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重浅轻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
当然均衡式构图中也包括对称式构图的均衡。
比如拉斐尔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
他们在自由热烈地讨论,好像在举行学术典礼一般。
画面中央分别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其左右两边的学者在构图安排上不是完全对称的,但是很均衡。
3、平行构图平行构图是指画面形式以水平线为基本格式,在视觉上形成主体特征,并产生稳定、平静的构图形式。
通常表现深远宽阔。
宁静平和的景物气氛的构图,如风景中的田野。
大海。
草原等,往往较多地采用或强调横向动势方向的构图,如美国画家彼德G。
霍尔布鲁克的作品《哈里斯湾的黄昏》,在平缓恬静中取得动势,给人一种无限广阔的联想。
4、垂直构图垂直构图是以垂直形态为主体特征,在视觉生产生严肃。
庄重以及纵向趋势扩张的构图形式。
当我们试图表现景物的高度、海拔、深远以达到上下空间的延伸,如建筑、山脉、河流,运用垂直构图的表现形式最为直接有效。
比如在人体画中,单独站立的人体会显得单调、呆板。
如果在构图的背景中加入平行、斜线行或弧形的背景,会使画面的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更有效的烘托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