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东坡赤壁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该教案荣获2005年湖北省教研室组织的课题“综合阅读”教案评比一等奖第一名走进赤壁感受东坡文化综合阅读研究课教学案例实施学校:黄冈中学学生年级:七年级(下)初一(5)班探究成果交流课主讲:陶秀琪探究成果交流课课件制作:马汉武教案设计:黄冈中学高级教师陶秀琪一、综合阅读课题的确定赤壁是我们黄冈的名胜古迹,又因为苏轼谪居黄州,在黄州期间他不仅创作了诗词文赋数百篇,而且还留下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其中大多数为稀世之作。
因此清康熙末年,黄州知府郭朝祚因景仰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道德文章,把赤壁改名为“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历史悠久,文化含量高,苏东坡在黄州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激励着一代一代的人乐观向上,创造精神财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提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强调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还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的新课程要求,本课题的确定一方面是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适应新的课程资源开发即开发地方有效的教学资源。
东坡赤壁景点介绍
1、东坡赤壁景点介绍:东坡赤壁,又名黄州赤壁,文赤壁,位于黄冈市黄州区公园路,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
景区因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也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闻名。
东坡赤壁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集文物保护、山水观光、
人文体验、休闲等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风景区。
2、景区早在晋代至北宋初就建起了横江馆、涵晕楼,栖霞楼,月波楼和竹林等著名建筑。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春,著名文学家办轼(号东坡)因乌台诗案贬来黄州,常在此逸兴吟哦并写崐有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联在一起,名日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风景区分为古迹游览区、水上游览区、山林游览区、动植物观赏区、游乐区、商业服务区、度假区、广场区等,其风景名胜具体又分为“月波摇影”、“栖霞挹爽”、“东坡问天”“龙崐山松声”、“竹楼夜雨”、“镜湖观荷”、“索桥飞瀑”、“赤壁夕照”等。
走进苏轼作文600字初三5篇走进苏轼,喜欢苏轼,敬慕苏轼。
走进苏轼。
年少时,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时何难!面对苏轼,值得享受的很多,值得学习的更多。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走进苏轼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走进苏轼作文1我一个人走进晚风的夕阳中,柔和的风吹得我受伤的心隐隐作痛。
自己苦心经营的,决不能失败,但败得似一幕滑稽剧快降下帷幕,只留下一串串奇怪、探询的目光闪耀在脑海中。
夕阳将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无力的阳光伴着漫无目的的脚步,林断山门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相同的无奈让我又一次轻轻走近了苏东坡。
夕阳下的小河边,碧草茵茵,清澈的河水,点点涟漪,我仿佛望见了东坡先生驾一叶扁舟,缓缓而来。
晚风吹起他乱如旌的白发,唯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他似一只孤独的大雁,无人能知他的志向是天空。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人们多认为这是悲观中的消极,无力中的感慨,而我却一厢情愿地认定这无声之境便是苏东坡的极致。
苍凉中有着无边的宁静与深邃,最痛苦的时刻,正孕育着无限的希望。
枝上柳绵被风吹少,而他却道:天涯何处无芳草,任岁月染白头发,他却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被风雨截住了去路,他会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无情相思袭上心头,他又说:休将故国思故园,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东坡是深刻的,就在于他有一双在黑暗中发现阳光的眼睛,先生踌躇满志,随时代的际遇跋涉到了颠峰,厚重,明朗溶为共同的血液,流动在一个人的人格血脉里面,于是,我们看见先生在滚滚大江前,唱大江东去浪淘尽悠悠古江,因为一种不同凡响的胸襟而千古激荡。
你是否看到一位老者信马由缰,奔驰于天地之间,左牵黄,右擎苍的矫健英姿伴着那句老夫聊发少年狂,你是否看到大雪纷飞天地间,对着绽放的寒梅,那位老者心旷神怡,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东坡先生,面对人世间的沧桑,只留下一句最深最切的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走近苏轼》(专题阅读课)走近苏轼(专题阅读课)沙河中学刘志敏【设计理念】初三的学生已学习了一些苏轼的诗文,对他的作品和人品有了初步的认知,但这些感知往往是零碎的,不全面的。
根据《课程标准》阅读部分中“诵读古代诗词,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及“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的要求,这节课我确立了通过“了解苏轼生平、熟读苏轼作品,感悟其旷达情怀、激发探究兴趣”的学习目标,采用引导对话,移情想象等方法,引领学生走近苏轼,走进其作品,知人论世,思考他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有关苏轼的资料,熟练背诵他的诗文,为深入探究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但苏轼毕竟是一个无可挑剔、近乎完美的人,这节课的学习只是管中窥豹。
走近苏轼,学生心怀崇敬之心,诵读他的诗文,感悟他命运多舛,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我与学生均感慨万分;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更主动地去阅读他的作品,进而探究他的婉约词作,及至爱上宋词,那是我不懈的追求。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轼生平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赏析苏轼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的搜集整理,课堂上的多层面展示、交流、提升激发学生对苏轼作品的探究欲望,感受苏轼其人其文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词人的博大胸襟,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背诵苏词。
2、激发学生对苏轼其人、其作品的探究欲望。
【教学难点】感悟词人的博大胸襟,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方法】1.谈话法2.移情想象【课前准备】1、搜集整理苏轼生平及有关资料2、背诵自己喜欢的苏轼的诗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屏幕显示)有人这样评价一位历史名人:他开辟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人生境界,其中有苦难,叹息,笑噱,但更多的是一种佛陀拈花似的微笑,一种由高贵品性和苦难人生历程锻铸的宁静和澄明,一种凡人难以步趋的潇洒和从容,一种在苦难中体证生命价值的深沉,一种饱经忧患仍对人生与社会保持热情的豪迈与豁达。
赤壁导游词[精选5篇]第一篇:赤壁古战场导游词三国赤壁古战场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赤壁古战场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赤壁古战场导游词1赤壁是三国古战场遗址。
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赤壁市境内,沿江而上,通洞庭巴蜀,经武汉东下可达吴越苏杭,北望汉沔千里沃土,隔江就是洪湖乌林。
东汉建安十三年(元二○八年),曹操率二十几万大军南下,连克新野、襄阳数城,从江陵顺江东下,与逆江西上的孙权、刘备五万联军初战于赤璧,曹军失利,退回江北,屯兵乌林(今洪湖县乌林公社),与孙、刘隔江相峙。
后孙刘联军巧用火攻,乘东南风大起,向曹营举火,火船借助风势,直冲曹军水寨。
曹军船只一时尽着,岸上营落,火逐风飞,烈焰冲天,一片火海,把南岸崖壁照得一派通红,赤壁也因此得名。
孙刘联军乘势进攻,曹操领余部经华容小道(今鉴别县西北)向江陵败走,从而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
赤壁大战的张天烈火早已熄减,但那赤色的悬崖绝垄,不尽的滔滔大江,大战时的处处阵迹,赞美赤壁的碑刻和诗篇,却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金甲武将、文人墨客。
2018年10月29日,赤壁古战场景区晋级为国家级5A旅游景区。
赤壁古战场导游词2曹军由江陵东进,长途跋涉,将士已有疾疫。
与江东兵初战,发生挫折,曹公把全军移于江北,便于进退。
与江东兵隔江相持于乌林、赤壁之间。
江东兵统帅周瑜等在江南,部将黄盖提出“火攻”作战计划。
瑜等为达到“火攻”敌方船舰的目的,由黄盖出面,向曹公致书云欲诈降。
书内大意“以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原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
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
”次述惟有“周瑜、鲁肃偏怀浅赣,意未解耳。
”最后又述:“瑜所督领,自易摧破。
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即。
”曹公因一系列性胜利,把周瑜、黄盖密谋,看成刘琮、蒯越举荆州归降,等量齐观,影响到谋士、军师荀攸等看不出底细和密谋,一般将领更不至疑问。
和苏轼一起旅游作文你能想象和大文豪苏轼一起旅游是啥样的体验吗?我就有幸有这么一回,那可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经历啊。
那天,我正站在黄州的赤壁矶下,对着那滔滔江水正发呆呢,突然就瞧见一个穿着长袍,头戴方巾的人,看着有点眼熟。
走近一瞅,哟呵,这不是苏轼苏东坡嘛!只见他那眼睛里透着一股子灵动劲儿,就像这江水一样有生气。
我当时那个激动啊,话都有点说不利索了,结结巴巴地说:“苏……苏先生,您老怎么在这儿呢?”苏轼倒是很洒脱,哈哈一笑说:“这大好河山,我自是要来赏玩一番,今日这赤壁之景,恰似老友相邀,岂有不来之理?”得嘞,既然这么巧碰上了,那我就厚着脸皮跟着苏先生一起游玩呗。
我们沿着江边漫步,苏轼一边走一边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那声音在江面上回荡,感觉江水都变得更有韵味了。
我在旁边听着,忍不住说:“苏先生,您这词写得可太绝了,每次读都觉得热血沸腾。
”苏轼转头看我一眼,笑道:“不过是心中有感,这江水奔腾,恰似那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不吐不快啊。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片山坡上,这儿的野草长得可茂盛了。
苏轼一屁股就坐在草地上,还招呼我也坐下。
我有点犹豫,这草看着湿漉漉的,可苏轼却毫不在意,他望着远处的山峦和江上的小船说:“君看这山川之美,若总是拘于小节,那可就辜负了这天地的馈赠喽。
”我一听,觉得有道理,也跟着坐下了。
不一会儿,苏轼的肚子咕噜噜叫了起来,他有点不好意思地摸摸肚子说:“这一路赏景,倒是把这肚子给忘了,不知小友可有吃食?”我赶紧从包里翻出了一些干粮,还有一瓶酒。
苏轼看到酒,眼睛都亮了,他接过酒,拔开瓶塞就喝了一大口,然后咂咂嘴说:“这酒虽不如那自家酿的,但在这旅途之中,也是佳酿啊。
”我们就着干粮,喝着酒,苏轼开始给我讲他以前的事儿,什么乌台诗案啦,在黄州的生活啦,他说得绘声绘色,我就像听故事一样入迷。
酒足饭饱之后,我们继续前行。
苏轼突然指着一块大石头说:“小友,你看这石头,像不像一只乌龟?”我左看右看,还真有点像呢。
东坡赤壁简介
东坡赤壁因苏东坡曾在此吟诗而闻名于世。
为什么又名“文赤壁”呢?原来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曾来此游览,误以为是三国时赤壁大战的所在,并于公元1082年7月和10月,两次月夜泛舟于赤壁下的江中,写出了著名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东坡赤壁位于黄冈市黄州区赤壁矶头,背靠宝石山和玉山,俯瞰长江。
《黄州府志》中对文赤壁有过这样的描述:崖石屹立如壁,其色赤,亦称赤壁。
在苏东坡的词中可以看到东坡赤壁的历史斑驳与自然景色的无限美好。
东坡赤壁不仅以其秀丽的风景吸引着游人的注目,而且也因收藏着历代名家金石书画而闻名。
有宋、元以来的木刻、碑刻、竹质腐蚀版共60余幅、250多块,特别珍贵的是碑阁里藏有苏轼的诗、词、赞、牍手稿石刻112块,并嵌于阁内四墙。
在坡仙亭内,左壁嵌有苏轼《月梅》画真迹石刻,画面中上弦月高高悬在空中,月光下梅枝如虬龙般伸展着,抒发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右壁有他《念奴娇·赤壁怀古》手迹石刻,是苏轼醉后草书,笔势遒劲潇洒无拘,起落圆转宛若瀑布泻涧。
走进苏东坡的作文走进苏东坡的作文(精选7篇)走进苏东坡的作文1我对宋词情有独钟,尤其是北宋大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
今天是中秋节,夜晚我来到了北宋时期的密州,当时苏轼就在密州当官。
我来到密州府衙,走进苏轼的房间,只见他正在一边坐在桌前吃着月饼,一边赏月,眼神中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我走到苏轼身边,他看到我,笑着和我打招呼,并示意我坐下。
我轻轻地问:“苏轼,今天是中秋节,大家都在欢欢喜喜地吃月饼、赏月,为什么你这么伤心?”他回答说:“你有所不知啊!我和我弟弟手足情深,小时候我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了,长大以后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
屈指算来,分别已有七个年头了。
”说着,他便低声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没等他说完,我已接着诵读起来。
苏轼带着伤感地点着头。
“苏轼先生,不必如此愁肠,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和你弟弟团圆的。
”他拿起桌上的酒壶和我喝起酒来。
我与苏轼对酒当歌,把酒言欢,好不痛快!苏轼喝得酩酊大醉,口中还不停地说“弟弟,弟弟”。
苏轼先生是借酒浇愁,可是借酒浇愁愁更愁。
毕竟我不是生活在那样的年代,不能体会苏轼的内心的痛苦,也无法分担他的忧愁,只有陪着他举杯畅饮。
夜已深,苏轼已酐然入睡。
看着他那入睡时忧伤的样子,我不禁为自己和亲人生活在一起的感觉而幸福。
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大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转眼间和苏轼游玩、探讨宋词几天了,已是该回家的日子了。
我们两人真是舍不得分离,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临走之际,我祝福苏轼:“兄,但愿你早日和你弟弟团聚,让你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希望以后我们还能见面。
再见!“再见了。
你以后一定要来看我!”呼喊声中,我渐渐消失在人群中。
走进苏东坡的作文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道出了自己的愿望。
面对明月,举起一杯浊酒。
人生似乎太艰辛了,于是想乘风而去,可是飞出又有合用?正是少年何不干一番大事?况且可以“起舞弄清影”,人间也可做天堂。
赤壁作文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演讲稿、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赤壁作文7篇写作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文是我们与他人沟通的纽带,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理解,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赤壁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东坡赤壁简介
东坡赤壁简介:
东坡赤壁位于长江之滨的古城黄州西北,因岩石赭赤而屹立如壁故称“赤壁”。
素有“江山如画”之美誉,晋唐时就为游览胜地,古往今来有无数名人游览过赤壁。
北宋元丰间大文学家苏轼因谪居黄州常游赤壁,并写有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更使赤壁名扬中外,清康熙末年(1662-1722)始更名为“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的楼阁始建于西晋,距今约一千七百年,后多次重建,现有面积四百余亩,建筑物计有二堂:二赋堂、雪堂;三楼:栖霞楼、涵晖楼、挹爽楼;二阁:碑阁、留仙阁;一斋:慨然斋;一像:东坡塑像;一峰:剪刀峰;九亭:放龟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问鹤亭、快哉亭、揽胜亭、望江亭、羽化亭。
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失为园林佳构。
东坡赤壁碑刻闻名全国,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刻近700块,其中苏轼书画碑刻139块,居全国古今书画家个人碑刻之首。
建国以来,各级政府对东坡赤壁非常重视。
1956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同年被评定为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三百家之一。
2006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景
区。
据考证,举世闻名的三国赤壁之战即在此发生。
走近东坡赤壁
作者:日与月
来源:《幸福·悦读》2018年第08期
长江边的黄州城里有一座东坡赤壁,从古至今,气势磅礴,如大江东去,永远翻腾着北宋历史上无法割舍的一个片断。
《史记·货殖列传》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但,司马迁并没有言中身后的苏东坡。
苏东坡因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端,又以诗为载体讽刺新法下狱,被贬湖北黄州。
正值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正月初一日,苏东坡凄苦地告别了汴京,向黄州走去。
沿途,却有武侠打扮的隐人陈造、陈季常等,杀鸡宰鹅,设酒宴款待他。
主客之间没有各怀利胎,相反,却有一种坦诚的默契。
我以为,苏东坡不应该承担众口一词的不幸,而恰恰应该回味别人给他带来的幸运。
试想,倘曹太皇太后和若干大臣如已经退职的前宰相张方平、退职户部侍郎范缜,以及变法首领王安石和他的弟弟王安礼等人,听任御史台的何正臣上书神宗,弹劾苏东坡,恐怕苏东坡的历史就会从此中断了。
苏东坡是很有气魄的,因为他曾力陈仕途正火的王安石新法之弊端,好似吃了豹子的胆;王安石也是很有气魄的,因为他对政见不同者也保持了宽容,而且,出面营救了苏东坡。
太柔太优雅太大度太和谐的,恰恰使苏东坡的生命产生了一种饱满的力度。
这是谁也没想到的。
接近东坡赤壁,便是感受北宋一段曲折而又风雨的历史。
古人尚且能以不朽的山一般的骨架构筑人生,那么,今人呢?
黄州东坡赤壁有一组阁倚山而筑。
细细四望树掩下的建筑群体,我便生出了一种叹喟:这些楼台亭阁之所以耸立于游人经久不息的仰望之中,是因为它建筑于真情实意的土地与根基之中。
在那长达四年之久的贬居黄州的放浪生活中,并不苍老的苏东坡持何种心态?苏东坡只会弄出汪洋恣肆、畅达明白的文学来,比如,《密州出猎》、《赤壁怀古》,但他缺乏政治权术。
他并不想献身于皇冠的争奪,却被功名荣辱以外的直谏所累。
最是与酹江亭相邻的坡仙亭令人思索了。
草书书写的《念奴娇》气势飞动,奇功潇洒,仿佛能力破壁背。
也许,苏东坡来到黄州,无论出于何等的无奈,都是为了醉草一回。
其手迹,我觉得,已得真悟。
雨水把阳光挡了回去,亭内的光线暗淡了许多,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把自己与周围融为一体,才能触摸到苏东坡当时的心情。
我不愿意用手去碰它,愿意用心,或用情去体验它,感受它。
结果,我离北宋很遥远,却离苏东坡很近。
苏东坡存在于我的故乡之中。
苏东坡秉烛观海棠,寄逸兴于花间;或步月赋孤鸿,泻幽怨于词行;或倚杖野游,倦眠溪桥。
耕东坡,绘雪堂,泛舟赤壁……苏东坡眼望东去的大江,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踏木屐的村夫,或野老之形象,被《东坡笠屐图》展现得惟妙惟肖,可谓“须眉活现,工妙绝伦”。
苏东坡有才,才会被贬到黄州。
苏东坡又因有才,才会被奉调离开黄州。
黄州的出名与苏东坡有关。
如果苏东坡没有贬到黄州,他能产生年岁渐老,功名事业远没有成就的体验吗?他能借周瑜在赤壁之战建立大功的事迹以勃发自己的情怀吗?大概,中国的文学史上就没有了风格豪放的“大江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