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荣辱间的诗歌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忘我的境界,才是⼈⽣的⾄⾼境界,淡泊宁静,荣辱不惊,去留⽆意忘我的境界,才是⼈⽣的最⾼境界。
淡泊宁静,荣辱不惊,去留⽆意,闲看花开花谢,云卷云舒。
忘我地活着,忘我地笑着,忘情地看着,忘记⾃我才是真正的快乐,也是幸福的源泉。
笑看⼈⽣百态,笑看风云激荡,笑声中获得更多的精彩。
⼀、⼈⽣如逆,境界隐含着崇⾼的价值取向境界⼀词的⼀般解释,乃⼈的⾏为举⽌,或是思想觉悟,亦或是精神修养,也是⾃我修持的⼀种能⼒,即修为,⼈⽣感悟。
对于境界来说,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表述或看法,见解也不⼀致,所以境界是⼀种很微妙的感觉。
境界依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建⽴在境界之上的。
如果没有⽔⾯的话,湖泊就是不存在的;如果没有⼭脊的话,⼭和天空也是不存在的;如果全部物质的境界都不存在的话,那么世界将会是⼀个巨⼤的整体。
因⽽物质与境界相辅相成,局部与局部相互依存,和谐共⽣,两者缺⼀不可。
对于读书⼈来说,读书明理,读书的境界在于⾃我。
当你静静地品读⼀篇韵味⼗⾜的美⽂,欣赏⼀⾸诗歌,⽂中那感⼈的⼀举⼀动,字⾥⾏间灵动的细节,诗中那拨动⼼弦的艺术构思,都会引起你对⽣活的回忆,对美好⽣活的幻想。
也许在这样的情思氛围中,会激发⼀种创作的灵感,⼀种创作的冲动便油然⽽⽣。
⽂学是⼈学,⽂学作品作为⼈类智慧的结晶,本⾝就源于浩瀚的历史,源于⼤千世界五彩缤纷的风景。
只要能进⼊⾓⾊,真⼼实意地投⼊,就会于字⾥⾏间读出种种神奇,读懂⽆数坎坷,读明世间哲理,读透那些让⼈为之⾼兴,为之忧愁,为之⽣,为之死的种种内涵和真理。
这就是读书的境界,在于感悟⼈⽣,体味⽣活的酸甜苦辣。
⼈⽣天地间,只是⼀个旅⼈。
过好⾃⼰的⽣活,就是对⽣命的热爱。
平淡是真爱,快乐是幸福。
但⼈不是为活着⽽活着,还有诗和远⽅,亦有向往⼈⽣的美好境界。
“⾄⼈⽆⼰,神⼈⽆功,圣⼈⽆名。
”这是庄⼦就⼈⽣境界的⾄理名⾔。
⾄⼈⽆⼰是说道德修养最⾼的⼈容易忘记⾃⼰;神⼈⽆功是说⼈到了最⾼的境界就淡泊名利了;圣⼈⽆名是说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关于荣辱的诗句
1.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李珣《渔歌子·楚山青》2.盛衰荣辱安有常,出门南望思故乡。
——姚燮《短歌八章·其二》3.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4.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5.思量,浮世事,枯荣辱宠,欢喜忧悲。
——赵长卿《满庭芳·荷花》6.咄嗟荣辱事,去来味道真。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7.咳唾变兴亡,咄嗟异荣辱。
——方回《秀山霜晴晚眺与赵宾暘黄惟月联句》8.不闻荣辱成番尽,只见熊罴作队来。
——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9.荣辱不关身,谁为疏与亲。
——顾况《闲居自述》10.强弱判荣辱,自古相吞并。
——陈独秀《告少年》11.虚怀日迢遥,荣辱常保纯。
——张籍《献从兄》12.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
——许浑《送郑寂上人南行》13.荣辱两蜗角,聚散一海沤。
——孙应时《四明山记游八十韵》14.已将义命等穷途,肯为身名强荣辱。
——王之道《酬潘县尉》
15.全命甘留滞,忘情任荣辱。
——杜甫《写怀二首》。
与荣辱相关的诗句
万里无风烟收天平,一路荣辱在其间。
——《登幽州台歌》
七八个春秋,一生坎坷荣辱。
——《忆江南》
天道有常,荣败在兹兴衰。
——《烽火记》
自古出贤人,安危和荣辱。
——《望洞庭·湖上见瘦智者》
贤者之拥抱,满腹荣辱苦乐。
——《蜀道难》
正气冲天,登山开新路,荣辱相与为伴。
——《勉贤安民歌》
前贤自可谓,荣耀辱极致,何惧贫富变移?——《淡路早春》
凡夫荣辱故乡意,弃之如敝履。
——《答陆九》
山川袅娜,荣乐与苦痛,一生起落参半。
——《梦游天姥吟留别》古今荣辱,执言与虚诞,蓦然回首,满腹飘渺。
——《三都赋》而今重视荣辱,腐败政客只想私利。
- 1 -。
《回车驾言迈》原文及赏析《回车驾言迈》是一首出自《古诗十九首》的诗歌,原文如下: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这首诗一开篇,“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诗人驾着车,缓缓行驶在漫长的道路上。
这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眼前,让人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路途的漫长和孤寂。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诗人环顾四周,一片茫茫,春风吹拂着野草。
这里的“茫茫”二字,把那种空旷、辽阔的感觉一下子就展现出来了。
而东风吹动百草的画面,又给这茫茫增添了一丝动态的美。
接着,诗人发出感慨,“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他所见到的没有旧相识的东西,怎么能不快速地衰老呢?这其实是一种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敏锐觉察。
就像我们有时候回到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一切都变得陌生了,那种岁月的无情感会油然而生。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世间万物的兴盛和衰败都有它的时机,只是遗憾自己没有早早地建立功业。
这就好像我们在学习或者工作中,有时候会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努力,错过了一些机会。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生不像金石那样坚固,怎么能一直长寿呢?这是对生命脆弱性的清醒认识。
最后,诗人说“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意思是人的生命很快就会消逝,化为乌有,所以应当把荣誉和声名当作宝贵的东西。
这其实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老同学的聚会。
多年不见,大家的变化都很大。
曾经熟悉的面孔上多了岁月的痕迹,有人事业有成,有人还在为生活奔波。
在聊天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时光的匆匆和人生的无常。
就像诗中所说的,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我们都在这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前行,经历着种种的变化。
回过头来再看这首《回车驾言迈》,它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让我们明白,时光无情,我们要珍惜当下,趁早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让生命留下有意义的痕迹。
1. 《与友同行山河间》咱和朋友踏上这山河之路,那山像个巨人,静静地守望着大地。
朋友兴奋地喊道:“这山是不是在等咱去征服?”我笑着回应:“那肯定,它就像个沉默的挑战者!”我们沿着蜿蜒的小道前行,路旁的野花像一群活泼的孩子,在风中嬉笑点头。
累了,我们就坐在石头上,像两只慵懒的老猫,享受着阳光的抚摸。
2. 《山河旅程之谊》行走在这山河中,河流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穿过山谷。
朋友指着河水问:“这水是不是能洗去咱的疲惫?”我答:“准行,它就像大自然的灵泉!”我们在河边搭起帐篷,夜晚的星星像无数双眼睛,好奇地看着我们。
朋友拿出吉他弹奏,那旋律像风一样在山河间飘荡,我们跟着哼唱,像两个快乐的精灵。
3. 《山河中的陪伴》有次遇到陡峭的山坡,那坡像一堵高墙,矗立在眼前。
朋友在前头拉我,说:“怕啥,这坡是不是就像咱生活里的小坎儿?”我咬咬牙,跟着往上爬,像个不服输的战士。
登上山顶,俯瞰着群山连绵,像波涛起伏的大海,我们欢呼雀跃,那笑声在山谷回荡,像钟声一样响亮。
4. 《山河见证友情》在一片古老的树林里,树木像威严的卫士。
朋友抚摸着树干说:“这些树是不是知道咱的秘密?”我打趣道:“说不定,它们像忠实的听众!”我们在树林里穿梭,地上的落叶像厚厚的地毯,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我们的友情也在这山河间愈发醇厚。
5. 《山河路上的欢歌》路过一片花海,花儿像五彩的云霞。
朋友在花中奔跑,像只自由的蝴蝶,喊道:“这花是不是为咱开的盛宴?”我笑着追上去:“那可不,大自然的欢迎派对!”我们躺在花丛中,望着蓝天,像两个做着美梦的孩子,心中满是对这山河和彼此的热爱。
6. 《挑战山河之谊》当攀爬那高耸的山峰时,山峰像个冷酷的考官。
朋友鼓励我:“这山是不是咱友谊的试金石?”我握紧拳头:“是,咱一定能通过!”一路上汗水湿透衣衫,但我们相互扶持,像两根紧紧缠绕的藤蔓,终于登上山顶,那种成就感像烟花在心中绽放。
7. 《山河间的默契》行走在溪边,溪水像个欢快的歌手。
陆机带伤的诗
我曾经是一只自由的鸟,
展翅翱翔于天空之上。
可如今身躯已伤残,
行走艰难,飞翔不起。
受过的伤痛,让我深感人生的无常,
曾经的豪情,如今已成空想。
我不再是那个自由的鸟,
却依旧怀揣着追求自由的梦想。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无奈和离愁,
岁月的沧桑,让我变得更加沉默。
但是我知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诗篇,即使带着伤痕,我也要用诗歌去记录这一生。
所以我写下这首《陆机带伤的诗》,
借诗的力量,让自己得到一些启示。
即使身躯已经不再健康,
我依旧可以用诗歌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存在。
- 1 -。
用脚行走天下的诗词
第一首
瑞雪纷纷赤脚寒,纵身跃起卧檐观。
一壶浊酒人生路,倚剑江湖侠义安。
第二首
踏脚行天下,登门访万家。
更高容我去,难得有人夸。
第三首
一箫一剑走江湖,千古情愁酒一壶!
两脚踏翻尘世路,以天为盖地为庐!
第四首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责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第五首
蹑足半天下,作意赋归欤。
燕申经始不日,胸次出规模。
千古神峰拥护,万古横江缭绕,佳致足方壶。
一饮一词美,还得似君无。
十步楼、五步阁,恣安居。
薰蒸和气,袭人盎盎觉春如。
况是庄椿不老,那更徐鸡并秀,父子看名俱。
驷马高车盖,不减汉之于。
第六首
峨眉山月照清溪,中有方瞳一羽衣。
拄杖经行天下半,丹砂乞与世人希。
千年城郭空归鹤,万里山河自落晖。
安得与君游汗漫,乘槎一问女星机。
《回车驾言迈》赏析含翻译《回车驾言迈》赏析(含翻译)《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赏析南山种豆翁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题解】:这是一首通过对客观景物荣枯更替的描写,来抒发因人生短暂,所以人应“立身”宜早,应以“荣名”为宝的说理诗;同时也是一首抒写仕宦虽有建树但又并不十分得意的士子对人生的感悟和自励自警的诗。
这在《古诗十九首》中是极为特别的。
【赏析】:全诗共十二句,可分作两层。
笫一层(1—6)句,写诗人由叙事写景引发出对人生的联想和感慨。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回”:转也。
“言”:语助词。
“迈”:远行也。
“悠悠”:远而未至之貌。
“涉”:本义是徒步过水。
引申之,凡渡水都叫“涉”。
再引申之,则不限于涉水。
这里是“涉长道”:犹言“历长道”。
首起两句叙事,写诗人要驾车远行。
但是出门离家游宦还是衣锦后还乡省亲?诗人并没有告之。
不过结合全诗来看,我想诗中的主人公应是一位游宦京都多年,在功名事业上略有建树,虽不甚得意但也并非完全失意消沉的士子吧!从首起“回车”二字来看,他应是准备动身离开京都返回遥远的故乡。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茫茫”:广大而无边际的样子。
“东风”:指春风。
“百草”:是新生的草。
三、四句写景,诗人独自驾车行进在漫漫路途上,抬头张目四顾,但见原野茫茫,浩浩春风吹拂摇动着原野上无边无际的萋萋青草。
从诗人笔下的描写来看,此时应是一年景致最为美好的春天,但眼下美好的春光,似乎并没有给诗人带来美好的心绪,诗句中一个“何”字便隐隐地表露出了这点。
在诗人眼中,原野上的景致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同时诗中的“摇”字,也用得十分生动传神,不仅形象鲜明生动,而且显示出时光流逝之疾速。
“何”、“摇”二字相互呼应,似乎-下便把人从明媚的阳春三月中跌进萧瑟衰飒的秋景之中。
读此两句给人以草木荣枯有时,而人生却是这样的无常,年华却是这样的易逝之感慨。
初三作文诗歌:行走今生
踏足于沙漠
愿如流沙
隐藏在万沙之中
找不着,看不到
宁可就这样毫不起眼
随风起落
不愿忍受耐人的折磨
成为无所谓的璀璨珍珠
行走于原野
愿如青草
融入那绿海里
任风吹,随春生
宁可就这样郁郁葱葱
草木欣荣的生长
不愿成婀娜的鲜花
做落花被碾成土
就这样平凡的行走今生
不需要璀璨、繁华
放下平庸的步伐
总能在平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不凡一人行,行走今生的寂寞
两人行,行走今生的幸福
三人行,行走今生的欢乐
四人齐步同行
行走今生的悲欢离合。
行走在诗词雅韵中
岁月如纱,伴着天边寥落的寒星,诗词似笔,画着骚人傲然的风骨。
透过尘封千年的史书,伴着晨曦,呷一口清茶,执一卷诗词,,感受历史尘烟下地诗词所散发的淡淡墨香与典雅。
行走在思乡的静夜里,愁绪纷飞,一诗一词满是思念的味道。
初冬的月光,隐着一丝愁绪,淡淡的如流水一般,透过窗静静泻在房间举头望明月,和李白一起轻呤“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孤寂。
孤酒残灯,不眠之夜,与高适一同感受“故乡今夜思千夜,霜鬓明朝又一年”的寂寞。
行走在归隐的雅居中,悠然自得,一句一词尽是淡泊的悠然。
在落英缤纷的桃源深处,望着倦飞知返的鸟,望着涓涓细流的泉,同陶渊明一起发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在山丘之上,走过步步铺着青苔的台阶,欣赏着惹人醉的青葱绿意,与刘禹锡一起唱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优雅。
行走在别离的烟柳中,离殇浓浓,一词一字满是不舍的味道。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送别的歌声不断在不同的地方唱响。
晨雨湿润的土地之上,新芽抽出的树枝之下,透过那别离的酒,与王维一同轻呤“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不舍;在河畔之边,与李白同唱“桃花
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动。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帽,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情愁怀,让人在在墨色与书香中被点亮。
行走在荣辱间的诗歌
南方寺
前不久,我的一首小诗《生命的光芒》在金陵晚报发表后,被读者大量转发,粗略估计在万次以上,且极尽溢美之词,称之为“经典之作”、“压卷之作”……“压卷”、“经典”自不敢当,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写作者,能被读者如此关注,让我好生激动,激动得让我想谈谈诗。
那是一首写了二十多年的诗,准确地讲是思索了二十多年,对生命价值的思索,终于在一个江边的早晨,我眉锁顿开。
寥寥十几行对生命的浅吟低唱,在不经意间产生了巨大的回声,让我深感意外和惶恐——诗歌还是有人读的,而且是那么多人!这是我最大的感慨。
写了二十年的诗,现在以写散文和小说为主,原因很简单:我越来越感觉到诗歌写不下去了!偶尔写诗,只为抚慰一下不安分的诗情。
作家张者说:“将诗歌进行到底的都不是常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天才。
”而我恰恰是常人。
朦胧诗的代表人物舒婷曾说她以诗入江湖,后改写散文糊口。
这句话打击了不少诗歌青年的信心,直到今天还影响着我。
现在我们看到,早年写诗的后来改写小说或散文的作家比比皆是,早已成了普遍现象,比如陈村、孙甘露、韩少功、马原、朱文、韩东……很长很长一串响当当的名字,原本都是属于诗歌的,却纷纷改弦易辙,换了阵地。
粗略回味一下文学史就会发现,诗歌的命途原本就不平坦。
从《诗经》开始,一路摸爬滚打,跌宕起伏。
唐朝是属于诗歌的朝代,古汉语的奥妙被挥洒得淋漓尽致,走向巅峰的诗歌甚至主宰了整个社会的光荣与梦想。
唐代以后,文人们深感唐诗的高度难以逾越,于是知难求变,另辟蹊径,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宋词、元曲被挖掘出来,好歹为诗歌保留住了一定的温度,间或还会有小高潮,再往后,文人们热衷于模仿,诗歌被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盛行,几乎找不出几首像样的诗歌。
“五四”以后,诞生了白话文诗歌,自由的新诗,从形式到内容,自由得彻底,新诗带来新鲜的空气。
北岛、食指、顾城、海子、舒婷……这些诗歌娇子们响当当的名字和他们的诗篇曾让人们对诗歌充满信心。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诗歌热情席卷全国,人人都是诗歌青年,诗歌再次迎来辉煌期。
遗憾的是,新诗走到今天,并没有朝着人们期待的方向走,或者说压根就找不到方向,蒙头撞向了梦呓般的境地。
诗人集体生病发高烧,烧糊了脑子,胡言乱语喋喋不休。
诗歌,只剩下催眠的作用了。
陈村说:“海子等人的名字比他们的诗走得更远。
关于诗的吵嚷常常比诗还闻名。
”此之谓诗坛之现状也!看看当下诗人们的表现吧,为了引起关注,甚至会表演脱裤子,写淫秽诗歌,朗诵俗不可耐的诗句,如小丑一般,兼有流氓倾向。
一时间,诗坛成了是非之地,闹剧不断。
而所谓的诗歌,已沦落为回车键游戏,到了濒临死亡的境地,光芒尽失。
读者逐渐远离诗歌,大量报刊纷纷取消诗歌栏目,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是读者抛弃了诗歌,还是诗人亵渎了诗歌和读者?作家苏童说:“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是需要诗歌的,无论什么时候,将自己奉献给诗歌的人都是值得赞美的。
”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声称自己是“不成功的诗人”的苏童,一语中的,让我们这些自诩为诗人的人脸红——面对诗歌,我们还有一点奉献精神吗?也许是时候停止庸俗的吵嚷和肤浅的呻吟了,让孤独和沉寂点亮生命,让生命之水灌溉智慧和诗歌吧!在泱泱诗国的星空下,需要诗歌闪耀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