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唐雎不辱使命
- 格式:pptx
- 大小:4.70 MB
- 文档页数:13
10、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分国编次。
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策略言论,分为东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1国共33篇。
《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又名《国策》、《国事》。
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动态。
《战国策》文辞优美,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安步当车”“门庭若市”等。
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线索。
《史记》(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编年体: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事实。
《春秋》《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战国策》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左氏春秋)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同“措”,置,放)2.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二、一词多义(一)使1.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出使)(二)徒1.亦免冠徒跣(裸露)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三)然1.虽然,受地于先王(代词,这样)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四)夫1.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五)虽1.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2.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六)与1.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吗)2.与臣而将四矣(和、同)(七)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八)亦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也)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不过)(九)怒1.秦王怫然怒(发怒,动词)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子之怒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之怒此庸夫之怒2.怀怒未发(愤怒,形容词)(十)之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代词,代“它”,指土地)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取独)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他,指唐雎)5.聂政之刺韩傀也(取独)(十一)于1.受地于先王(从)2.唐雎使于秦(到)3.休祲降于天(从)4.仓鹰击于殿上(在)5.何至于此(到)(十二)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以君为长者(把)4.徒以有先生也(因为)5.以头抢地耳(用)(十三)而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2、与臣而将四矣3、挺剑而起4、长跪而谢之曰5、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6、而君逆寡人者三、词类活用1.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2.轻寡人与(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3.请广于君(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5.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灭亡”)四、古今异义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2、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虽然如此(两个词)今义:连词3、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只是今义:直线4、非若是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5、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古义:句首发语词,无意义今义:增加6、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今义:休息7、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今义:感谢五、特殊句式1、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