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探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意义和国际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涉及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
而中国作为当时东方的重要力量,在这场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在二战中的战争意义和国际地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在二战中的战争意义1. 抗击日本侵略二战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先后侵占了中国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残酷的侵略和屠杀。
中国成为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代表着反对侵略者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意志。
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抗战,保卫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形成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中国的抗战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场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的抗战吸引了大量的日本军队,使得日本无法将更多的兵力投入到其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行动中。
中国的坚持抗战,使得东方反法西斯战场得以稳定发展,降低了日本军国主义对其他亚洲国家的威胁。
3. 解放大片领土在二战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了大规模的解放战争。
从井冈山到遵义会议,再到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战争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力量。
解放战争为中国的土地革命和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国家建设和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国在二战中的国际地位1. 继续保持主权地位中国在二战中的抗战表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尊重。
中国保持了独立的决策权和主权地位,为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
尽管在战后的国际秩序中,中国的地位受到一定挑战和限制,但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继续保持了其作为全球重要力量的地位。
2. 增强了国际影响力中国在二战中的抗战行动,加强了其在亚洲和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中国的抗战行动促使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并增加了中国的外交威望。
中国在战后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中国在二战中的奋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近代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涉及到全球各个国家。
那个时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几个方面来讨论中国在二战期间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首先,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在二战爆发之前,中国一直深陷内乱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然而,日本侵略中国的行径让中国成为了盟国之一,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一起对抗日本军国主义。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抵抗精神和坚定的意志,赢得了全球的尊敬和支持。
中国抗战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中国这座古老而韧性的国度因此重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其次,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其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在二战期间显现出来。
中国对亚洲各国的抗日战斗和解放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传播了抗日救亡的主张。
中国还通力合作,为同盟军提供了巨大的物资和人力支持。
中国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抵抗不仅仅是本国的抗战,而是亚洲人民抵抗侵略的象征。
中国的抗战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理念影响了整个亚洲地区,为亚洲国家争取独立和解放提供了典范和榜样。
此外,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二战结束后,世界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在战后的国际秩序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了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国的参与使得亚洲国家也获得了在国际事务中发声的机会,为亚洲国家争取到更多的权益和地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也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发展,为中国的国际合作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最后,中国在二战期间的表现对国内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经历的战争考验加深了国家和人民的凝聚力,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中国的战争经验为中国的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中国发展壮大的步伐和国际地位的提升都与二战期间的表现密不可分。
综上所述,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显著提升。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与战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涉及了几乎全球范围。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战国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抵抗侵略者,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与战术措施。
本文将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探讨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
一、战略1. 抵御日本侵略中国在二战中承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严重侵略。
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中国制定了一个积极的抵御战略。
首先,中国采取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面对日本军队的强大实力,中国决定采取避实就虚的方针,避免正面战斗,骚扰敌人,逐渐消耗其战斗力。
这个战略思想的实施对中国的战略意义重大,也为中国战胜了日本军队奠定了基础。
其次,中国采取了地方抗战的战略,将重点放在了战略地理区域上。
中国利用自己的地形和地理优势,选择山地和林地等具有阻隔作用的地方,进行游击战。
这种战略有利于中国抵御侵略者,保护自己。
最后,中国还采取了联合国抗战的战略。
中国与其他同盟国合作,共同应对日本侵略。
中国在战争期间获得了来自苏联和其他国家的支持和援助,这对保卫国家的战略意义重大。
2. 巩固防线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巩固了防线,确保了国家的安全。
首先,中国加强了本土军事建设。
中国加强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提高了战斗力。
此外,中国还在国境线上修建了一系列的防线和防御工事,以保护国家的领土。
其次,中国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战略。
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争取国际支持。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了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战术1. 游击战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运用了游击战术。
游击战是中国国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情下采取的一种有效战术。
中国军队通过游击战术,避开日本军队的正面强攻,选择在山区、林地等难以进攻的地方展开游击战。
中国游击战的特点是机动灵活、隐蔽性强,对日本军队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2. 全民抗战中国在二战期间实施了全民抗战的战术。
中国政府和人民团结一心,积极参与战争,并且广泛动员了人民的力量。
解析中国的二战历史与国际地位二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而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中国在二战历史中的地位与国际地位进行解析。
1. 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和角色二战爆发后,中国成为了东亚地区抵抗日本侵略的主力。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军队在艰苦的战斗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成为了二战战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不仅仅体现在对日本军队的抵抗上,还表现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持上。
中国积极发起和参与国际抗战合作,与盟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为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意义中国抗日战争的持续时间之长和战斗强度之大使其成为了二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军事冲突之一。
中国的抵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其他亚洲国家的独立斗争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自由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使得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了声誉和尊重。
3. 中国在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在二战后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战争结束后,中国成为了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并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抗战的英勇表现和对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逐渐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国际地位在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中国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二战历史中,也在当代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 中国对和平与稳定的贡献中国的崛起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其影响力和意图的关注。
然而,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并致力于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推动全球经济和平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派遣维和部队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尽力而为。
中国的国际地位在这些方面的积极努力中不断得到巩固和提升。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防御和后勤支援战争是国家之间在利益冲突、领土争端或权力追求下的非常规竞争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
而中国作为当时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也在二战期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防御和后勤支援。
一、战争防御中国于1937年至1945年之间,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侵略。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的战争防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坚决抵挡了日本军队的进攻,而且稳定了国内的政治局势,为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奠定了基础。
首先,中国军队采取了持久防御的策略。
面对日本军队的强大火力和兵力优势,中国军队选择了顽强抵抗和游击战的方式。
他们积极运用地形、隐蔽伏击、反扑等战术手段,有效削弱了日本军队的进攻势力,损失了日军的大量人力物力。
其次,中国加强了军民联防。
民众积极参与抵抗战争,成立了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游击队,与正规军共同抵御日军的进攻。
同时,民间组织的高度崛起也为抵抗战争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如妇女护国团、学生团体等。
最后,中国还与其他盟国进行了合作。
中国在战争期间与美国、苏联等盟国合作,获得了物资和其他支援。
这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军事资源,还为日后的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后勤支援除了战争防御,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后勤支援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勤支援可以确保作战能力的持续,保障军队的补给和医疗等需求。
首先,中国加强了军队的物资供给。
中国加强了对军队的补给和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
修筑了大量的道路、铁路和桥梁,保障了军队的运输需求。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粮食、弹药和军火等物资的生产,确保了部队的物资供应。
其次,中国注重了军队的医疗保健。
战争中伤亡无法避免,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伤员的照顾和治疗。
建立了大量的军事医院和医疗机构,培训了大量的医务人员,确保了伤员的及时治疗和康复。
最后,中国注重了军队的人员激励和士气管理。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了军队官兵的待遇和福利。
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苏联为主的欧洲各国承担了抗击德、意法西斯的重任,而中国则是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中国的抗日战场开辟最早。
世界法西斯侵略的第一把战火是日本点燃的。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打响了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第一炮,从而在远东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
这比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早两年多。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局部战争不断扩大。
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它完全按照“田中奏折”所确定的侵略计划来实施,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日本军国主义者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也是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因此,我们不能把“九一八事变”看作中日两国地区性的一般军事冲突,而应把它看作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法西斯专政,实现独占中国、建立大东亚帝国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
这是法西斯武装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人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 1937年,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最早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战场。
而欧洲战场直到1939年9月才开始对德国法西斯的抵抗,太平洋战争则迟至1941年12月才爆发。
中国战场的抗日战争,有效地遏制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推迟了二战的爆发时间。
中国的抗日战争持续时间最长。
“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在这长达14年艰苦的岁月里,中国人民在极少外援的情况下,不但投有一刻停止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而且逐步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从分散抵抗到团结御敌,由防御、相持,到战略反攻,最终取得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伟大胜利。
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经历了这长达14年的反法西斯斗争。
中国战场牵制日本法西斯军队最多。
中国是抵抗日本侵略者最广阔的战场,也是与日寇作最激烈的战场。
浅论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傅红专摘要: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之际,本文以详实的数据和事实充分肯定了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北犯苏联,迟滞了日军南进计划,有力的支援了打击德意法西斯的欧洲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赢得了宝贵时间。
教育期刊关键词:二战;中国战场;地位作用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今年已是第70个年头。
重读人类历史,可以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是人类有史以来参战国最多,涉及地区最广,人员财产损失最大的一场战争。
就中国战场而言,中国人民也为这场艰难而卓绝的正义之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数以计万的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牺牲。
中国战场抗战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牵制和消灭日军最多,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缺少的战场之一,也为改变整个战局,做出巨大贡献,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一、中国是反日本法西斯的关键战场,贡献巨大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入侵的时间长,中国总共在这场战争中耗费14年时间,具体从1931年9月18日战争爆发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可以说,中国也最早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国人民牵制和消灭的日军最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主战场。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七七”卢沟桥事变以来,日本派往中国的兵力不断增加:1937年为21个师团,1938年为32个师团,1939年为34个师团,1940年为39个师团,1941年为40个师团,当时日本把陆军八成以上的人员部署在中国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军队在中国战场的人数比例尽管有一些降低,但绝对数量却一年比一年增加。
直到1945年,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战场上也经常保持27至29个师团(100万人)以上的兵力。
①日军在“二战”中共伤亡190万余人,其中在中国战场伤亡130.3 万人,占其伤亡总数70%。
②日本用于中国的战争经费约为120 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全部战争费用340亿美元的35%③日本把侵略的主战场摆在了中国,将主要人力物力财力也放在了中国战场。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与决策第一节:背景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争,涉及到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其战略地位和决策对于整个战争的走向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节: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地处亚洲东方,成为了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
中国处于战略上的重要位置,连接着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是抵御日本侵略的第一道防线。
第三节: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决策中国面临着来自日本的强大侵略势力,如何应对成为了中国的首要任务。
中国决策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抗击日本的侵略。
首先,中国坚持抗战到底的决策。
面对强大的日本,中国决策层决心与之进行长期抗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其次,中国决策层积极寻求国际支持。
中国在战争初期就向国际社会呼吁援助,并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进行紧密合作,共同抵御日本侵略。
第四节:中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不可忽视。
其地理位置和庞大人口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反法西斯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首先,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亚洲较为集中的战略地位。
与日本隔海相望,与其他东亚、东南亚国家接壤,中国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其能够有效地牵制和消耗日本的军力。
其次,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这使得中国能够为战争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
中国军队经过现代化改革,焕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第五节:中国决策对战争走向的影响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和决策对整个战争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中国的抗战坚持瓦解了日本的侵略力量。
中国采取了持久的抗战战略,不仅消耗了日本的军力和资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日本的侵略意志。
其次,中国决策层积极争取国际支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成为了与其他盟国紧密合作的重要角色,为最终取得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六节:中国在战争结束后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作为反法西斯的重要参与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战中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八年级教科书二战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战争之一,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在二战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反法西斯联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面将从中国的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性。
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在大战爆发前夕,中国走过了长时间的战乱和混乱局势。
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了列强的压迫和剥削。
中国的地位和形势决定了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必然具有重要性。
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十分突出。
中国是东方反法西斯斗争的主要发起者和参与者之一,为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顽强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表现出了顽强的抗战精神。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军队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迅速展开抗战。
毫无军队装备和储备的中国军队,在初期失利后,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逐渐发展壮大,并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二、长城防线的建设中国军队在抗战期间修建了长城防线,阻挡了日本军队的侵略势头。
长城防线的建设使日本军队付出了巨大代价,并阻止了他们进展到华北地区。
三、中国遭受的巨大伤害与此同时,中国在战争中也遭受了巨大的伤害。
据统计,中国在二战期间的抗战中伤亡近3000万人,战争经济负担沉重,社会秩序遭受严重破坏,无数家庭被毁。
四、抗日联军的组建中国还组建了抗日联军,与苏联进行了有效的合作。
中苏两国的合作极大地削弱了日本的战斗能力,对于最终取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中国在远东战场的作用中国还在远东战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作战活动牵制了日本军队,为其他盟军的战斗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例如,中国同盟国对抗受骚扰的日本军队实施了大量的空中轰炸,限制了日本军队的行动范围。
总而言之,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了惊人的抗战精神,抗击了侵略者,保卫了祖国。
中国军队的抗战行动对排斥日本侵略势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在远东战场的活动和与苏联的合作,为盟军最终取得战争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策略与战术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策略与战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盟军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1941年至1945年的战争期间,中国面临着来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国土遭受广泛破坏,人民遭受严重苦难。
然而,中国军队展现出了强大的抗击精神和出色的战术运用,为盟军在亚太战场上赢得了宝贵时间,并最终推翻了侵略者的统治。
一、持久抵抗战略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采取了持久抵抗战略,与盟军形成了统一战线,共同抵抗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军队不断发动小规模游击行动,在战争的早期阶段,通过采取转移防线,以尽量避开与敌军正面作战,保护自己的力量,拉长战争持续时间,给盟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二、巧妙运用地形中国军队善于利用地形,采取了阻击战、游击战等战术,最大限度地削弱了日军的进攻力量。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山区、河流等地形成为了中国军队的天然防线。
中国军队能够巧妙地借助地形进行躲避、伏击和迂回战术,有效地牵制并削弱了日本军队的实力。
三、灵活运用人民战争中国军队灵活运用人民战争的策略,将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参与抗日战争。
军民一体的战争模式,使中国军队在敌后筑起坚固的根据地,并将游击战术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人民群众通过提供物资、提供情报、提供人力等方式,为中国军队提供了重要的支援,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四、积极参与盟军作战中国积极参与盟军的作战行动,为盟军提供了重要的支援。
中国军队在缅甸战场上与盟军一同作战,共同对抗日军的入侵。
中国军队经过艰苦的战斗,为盟军提供了重要的配合和背后的支持,成功地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为盟军在亚太地区的反攻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策略与战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军队采取了持久抵抗战略,灵活运用地形,巧妙运用人民战争,并积极参与盟军作战,为反击日本侵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和英勇,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分析回首二战,已经是七十余年前的事了,这次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
战争席卷全球,从欧洲到非洲到亚洲再到太平洋地区,都弥漫在战争的硝烟之下。
短短六年的战争却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但终归这场战争还是以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宣告终结。
在英、法、美、苏联等大国对抗法西斯之际,在亚洲战场上一个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正引人注目,那就是——中国。
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以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为标志,而早在1931年,中国就开始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战争,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后,更是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战,无论以哪个时间为界,中国都是最早开始反抗法西斯的国家,同时这也导致中国的抗战是八年,或者说是十四年。
相较于二战的6年来说,中国的抗战时间的确特别长。
谈到损失,中国更是单独承担了1/3的人员伤亡和1/6的经济损失。
从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到,中国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大大缓解了美、苏、英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
太平洋战争爆发,但是日本却无法调动大量的军力前往南太平洋,这全仗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大部分的部队,才能使美国可以从容地应对日本,并且可以在欧洲进行军事支援。
如果没有中国牵制日本,苏联将会面临德国和日本两线作战,这将很可能会改变战局。
如果没有中国
牵制日本,英国也将面临本国在中东的阵地全部崩溃。
一旦这些大国面临这些问题,那么德国就可以轻易地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些所谓的大国也将不复存在,中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
中国不仅在国内对日作战,同时还远赴缅甸抗击日本,防止日本从缅甸进入亚洲、欧洲内部。
缅甸几乎可以作为亚洲除中国外最后的防线,也是日军的一个突破口,在东西战线都被牵制的情况下,日本很难取得大的优势,而如果可以攻占缅甸,日军就可以改变这一现状,扩大自身的优势——从缅甸进军亚洲和欧洲内部,开辟新的战线,让德国不再孤立无援,也可能会让苏联无法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力强盛,更是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日本敢于放言:两个月内消灭中国,并非空口白话。
然而中国却能够抵挡并打退日本的侵略,正是创造了一个以弱胜强的神话,让整个世界战场上的各国刮目相看,表示了感激和佩服。
中国之于二战,不是简单的补充,而是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作为二战的主战场,决定整场二战胜负的决战场来看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国,用自己的英勇善战,成功地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军,为整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