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中国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中国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中国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中国的作用

一,二战的起点:主流是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二战起点。

二,二战性质:大多数学者支持“单一性质”论(认为二战自始至终都是反法西斯战争)。首先,从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战争发动者及其目的来看,二战是由全世界人民的敌人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国集团发动的,旨在奴役和征服整个人类的战争,这一世界主要矛盾就决定二战的性质。其次,英法对德宣战具有帝国主义争霸性质,但也具有保卫民族独立的性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人民和世界人民。再次,不应以社会制度作为判断战争性质的依据。

三,二战爆发的起因:

1,从国际体系层面来看: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在矛盾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凡尔赛体系包括巴黎和会以及其后战胜国与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对德国的《凡尔赛条约》、对奥保匈土四国的条约以及《洛桑条约》)所构成的欧洲国际关系体系,华盛顿体系是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和《九国公约》所构成的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体系是战胜国列强意志的集中体现,它建立在对战败国残酷掠夺基础上,利用战胜国因一战获得的某种优势地位,建立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战后结构,而没有考虑这种结构是否适合变化了的世界形势,必然导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加剧,而战胜国之间的实力不等、分赃不均又激化了彼此矛盾,加之殖民地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得体系内部矛盾日益加剧。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使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受到削弱,同日本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日本在远东的扩张也受到了英美的抵制和中国的反抗,加剧了体系的不稳定性。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身的争夺性与称霸性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1929——1933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使国际关系中原有的重重矛盾迅速激化,不仅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还波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冲击了一战后的秩序。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德意日等国家纷纷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军备竞赛不断加剧,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展开掠夺,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发展,帝国主义国家间展开了经济战,形成了法国为首的金集团,英国为首的英镑集团和美国主导的美元集团,关税战、贸易战、倾销战此起彼伏。

2,从国家层面分析

(1)英法美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的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的本质和目的:祸水东引,避战求和,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保护自己的即得利益,牺牲苏联求得西线无战事。

绥靖政策的表现:从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而西方民主国家坐视不管的“九一八事变”,到1934年英国“政治绥靖”日本政策的提出;从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并在英法美的实际纵容下最终得手,到1936——1937年英日关于英国是否承认伪满洲国的谈判;从1936年英法以不干涉政策为名最终使德意法西斯支持的西班牙佛朗哥独裁政权上台执政,到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英法美却拒绝援助中国和制裁日本;从1938年英法两国对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的默认、英国与日本签订出卖中国海关利益的非法协定,到英法两国进一步与德意签订出卖捷克斯洛伐克领土的“慕尼黑协定”;从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英日两国签订的英国实际承认日本侵华具有合法性的“有田——克莱琪协定”,直到希特勒进攻波兰引发欧洲大战。

绥靖政策形成的原因:对英国来说,在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双重意义上阻止布尔什维主义的蔓延,在保住既得利益的前提下修正凡尔赛条约,以平复德国的不满,从而通过英德协调形成英德法意四大国主宰欧洲的局面并恢复欧洲均势;世界经济萧条和各国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所造成的英国经济的虚弱,以及当权者无视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而一味消减国防开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极端残酷性所引发的战后和平主义的盛行;还有英国所面临的全球战略困境,都是绥靖政策在英国形成的重要因素。对法国来说,世界性萧条对其经济所产生的恶性影响,政坛斗争的异常激烈而使国家的政治无稳定可言,右翼对左翼的强烈的意识形态敌意而导致亲纳粹势力的发展,消极防御战略以及对英国的一味依赖所造成的战略瘫痪,这是法国绥靖的原因。对美国来说,经济危机使政府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于国内经济恢复和社会救济以缓和国内局势,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安排的强烈不满而导致的普遍孤立主义情绪,战后国内的和平主义与反战运动,以及担心过于介入欧洲的政治而将美国再次拖入战火,是30年代中立法被提出并得以实施的主要原因。

(2)苏联政策的转变

苏联从集体安全政策即偏向英法的一方转向了中立,也就是待价而沽,同时与英法和德国两方分别谈判,最终与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解除了纳粹德国对两线作战的担忧,根据霍尔巴赫备忘录等材料,希特勒原本预计到1943至1945年才能准备好战争,但二战在1939年正式爆发,《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提前到来。在苏联与英法签订集体安全条约时面临几大障碍:首先,苏联要求的是一个建立在军事行动上的顽强的联盟,也就是出兵干涉的联盟,而英法满足于一个建立在外交基础上的联盟,希望通过外交上的相互联系来威慑德国。第二,苏联要求英法必须具有相当程度的军备,而英法

并没有给苏联满意的答案。第三,不论30年代中期保证捷克还是1939年保证波兰,苏联必须得到罗马尼亚或者波兰政府允许苏联军队过境的许可,这一点两国政府难以同意,英法不能说服波兰接受苏联援助。在苏联看来,与德国签订条约,德国一定会去进攻英法两国,苏联有可能维持更长时间的和平。但斯大林没有料到击败法国后希特勒对德国陆军实力过分高估,苏联大清洗和苏芬战争中红军的表现又使得希特勒对苏联的实力产生了轻视心理,重新把德国导入两线作战的境地。但推迟战争只能使德国已有的军事优势更加扩大,而不是相反,故只能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提前了二战的爆发,但其作用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论。

(3)德日法西斯统治的确立与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首先,从德国方面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希特勒法西斯政权的崛起。普鲁士精神、沙文主义、排他主义、军国主义、扩张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优劣主义等共同成为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基础,德国的国民性格极具服从性、不安全感、自卑感乃至好战性等,是二战爆发的众多原因之一。经济危机对德国造成严重打击,促进了希特勒独裁统治的确立。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制造国会纵火案,退出国联和世界裁军会议;1934年希特勒修改宪法,正式确立了独裁统治体制,德波两国正式签订为期十年的《德波互补侵犯条约》;1935年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单方面撕毁《凡尔赛合约》的有关军事条款,《英德海军协定》使德国重新武装合法化;1936年德军占领莱茵区,破坏了《凡尔赛合约》、《洛迦诺公约》的双重条约保证,法国的欧陆大国假象被揭穿,比利时退出了法比联盟,严守中立,其他盟国也逐渐脱离法国,英国因拒绝执行《洛迦诺公约》保证国义务导致威望下降,而德国突破了扩张道路的最后屏障,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其次,从日本方面看,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的经济,1931年日本借机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3年日本退出国联,迫使国民党政府签订《塘沽停战协定》,等于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占领东北和热河的合法性,为日本全面入侵华北奠定了基础,又迫使国民政府签订了《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使日本随时可以向中国内地发动进攻;1934年日本发表了天羽声明,表明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强占全中国的野心;1936年二二六事件后,日本军部法西斯独裁政府统治的确立,使日本军部不受任何国际条约和国内的束缚,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作好准备,亚洲战争策源地在日本形成。

3,从个人层面讲,希特勒,东条英机和墨索里尼等法西斯独裁者的侵略野心也极大推动了二战的爆发,以及张伯伦个人对绥靖政策的推崇,法国总统达拉第的亲德思想,斯大林个人基于现实主义国家利益的冷静估算而牺牲英法的安全利益。

四,二战的过程:1931年9月18日到1939年9月1日德波战争为第一阶段,在中国、阿比西尼亚和西班牙等最早遭受法西斯直接侵略的国家最先举起发法西斯的大旗。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到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为第二阶段,希特勒把战争扩展到欧洲的绝大部分和北非,日本则把战争扩展到印度支那半岛。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到1942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为第三阶段,由于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英美两国相继声明将全力支援苏联,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并且逐渐扩大。1943年春斯大林格勒会展胜利到1944年夏第二战场的开辟为第四阶段,反法西斯战争开始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新战线和新战场不断开辟,并成为战略反攻的一支重要力量。1944年6月第二战场开辟到1945年9月法西斯投降为第五阶段,欧亚各国全面反击,取得最终胜利。

五,二战的影响:

1,西欧的资本主义被大大削弱,社会主义的影响得到空前扩大。由于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中坚力量,大大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社会主义制度远远超过苏联一国范围,扩展到东欧、东南欧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特别是1949年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形成了一个世界体系,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主义的思想广泛传播,社会主义的因素也在增长,迫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些改良措施,继续进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以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特点的调整和改革。

2,将民族自决的原则广泛传播,从而使争取非殖民化进程不可逆转,为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道路。

3,进一步加强了各国、各地区之间,以及整个世界的相互联系,对战后世界作出的政治和经济安排,有力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4,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影响就是导致了国际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1)从国际力量对比来看,导致了战后美苏两极力量格局的形成,属于体系结构层次的变迁,基本上与东西方冷战相伴随,直到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最后终结。(2)从国际制度来看,促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核心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关贸总协定为核心的国际贸易制度的创建,从而在体系进程的层次上推动国际体系发生变迁。(3)从核武器来看,二战催生了核武器的产生与发展,在体系结构和进程两个方面对国际体系变迁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核武器的出现加强了国际体系中的两极力量对比结构,由于其巨大的毁灭性,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两个超级大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维护了战后

两极国际体系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核武器通过形成一种十分特殊的力量对比关系,影响了核国家的互动关系,催生了相关国际制度的建立,例如《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核不扩散条约》等,从而影响了国际体系的进程。

5,促进了开始于40年代末,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下半叶的,以原子能、电子、空间利用和生物技术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6,促进了世界近现代史上新一轮军事改革运动的兴起。如总体战和信息战的兴起、军事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革、联盟战略思想有新的突破、新军事技术的发展等。

7,从国际法角度来看,二战唤醒了人们对《非战公约》的价值认同(1928年订立的《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简称《巴黎非战公约》,禁止了用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是国际法的渊源,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该公约因此成为了战后和平的法律前提。

六,二战的启示:

1,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大战隐患的关键。

2,反对绥靖政策,防止大国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消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3,结成最广泛的国际反侵略统一战线,是制止或推迟大战爆发和赢得胜利的决定性条件。

4,实行全民动员,开展全民战争,是赢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5,雄厚的综合国力是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重要基础。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先进的科技力量、强大的军事力量、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可靠的后勤保障、得道多助、加强军事科学研究和武装力量建设是导致战争成功的重要因素。

七,中国在二战的作用和历史地位:

1,中国早于世界各国对日本法西斯单独作战,且开战最早、结束最晚、历时最长、牺牲人数最多、损失最为惨重、最为艰苦卓绝,从1931年9.18事变开始对日本进行民族解放战争,东北抗联、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抗战等,特别是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中国抵御了大量的日本侵略军,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方针。

2,二战爆发后,中国孤军抗击日本法西斯,直接影响到德意日等轴心国之间的协调一致,延缓了法西斯国家迅速扩大战争的计划,挫败了日本“北进”的企图、迟滞了“南进”的步伐。1940年夏天,英法在欧战中处于极其不利之时,日本也没有敢在东方采取行动,配合德国夹击英法,中国的抗战实际上间接支援了英法对德战争。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入缅作战并取得胜利,不仅为东亚人民解放尽了力,而且解除了日军对中国战场的西侧威胁,打破了日军对美国援华物资的封锁,也牵制了大量的日本兵力,减轻了盟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由于中国抗击着日本百万大军,使其无力北上进攻苏联,才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取得了对德的战略反攻。延缓了德意日军事同盟的签订,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发动,缓和了英国的困难处境,为美国加强战备提供了宝贵时间。

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仍然是东方法西斯的重要战场,抗击、牵制和歼灭日本的主力,直接协助太平洋战场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于“先欧后亚”大战略的制定,中国的抗战作为牵制日本的主要力量,其重要性日益突出,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贡献。

4,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扩大。粉碎了英美法等国妄图牺牲中国,以促使日本进攻苏联的绥靖政策,1942年1月1日,中、美、苏、英在内的26个国家签订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中国被公认为是在二战中反法西斯四大国家之一,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政治大国而参与联合国创建、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战后对日本战犯的审判。

5,对日本战败投降起决定性作用,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所至,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反法西斯的主战场。无论是原子弹还是苏联出兵,起到了加速日本投降的作用,但并非决定性作用。

6,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把1937年的七七事变定位二战的起点比定为39年英法与德国开战更为合理。

7,中国战场是亚太战场盟军的重要后方基地。中国机场的开放,直接支援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中国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中国抗战使美英与苏联战略通道保持畅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由于受到中国战场的牵制,没有侵入中东,使由伊朗直通苏联中心地带的交通要道畅通无阻。日本无力履行德意日军事同盟条约夹攻苏联,因此苏日间一直无战争状态。不仅苏联货船,而且大量美国商船,也改挂苏联国旗,在太平洋进行正常的航运。

八,官方对中国在二战的作用评价:

毛泽东认为,中国是全世界参加的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二战爆发前中国是最早抗击法西斯的国家,是反法西斯的前线,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一

部分。二是强调中国战场是太平洋战争的重要部分。三是指出1943年战略转折的原因是各国共同斗争的结果,中国的抗战是重要原因。

1995年江泽民出席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讲话指出:半个世纪之前这场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之间的大搏斗,面对法西斯侵略,苏联,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50多个国家联合在一起,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联合在一起,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相互支持,英勇奋战,终于打败了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持久和平的基础,开辟了民族解放的道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文明史,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中国共产党新闻》关于江泽民出席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庆典的评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的中国,在艰难的条件下,与日本法西斯展开了生死决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坚持抗日游击战,牵制、消灭了大量日军和伪军,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打破了日本军国主义妄想配合德国法西斯夹击苏联的战略意图,同时也拖延了日本向南进攻、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江泽民主席作为共同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的中国领导人应邀参加庆典,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2005年胡锦涛出席卫国战争60年庆典,指出抗日战争贡献巨大。“在那场战争中,苏联军民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胡锦涛在参加庆典时表示,60多年前,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近20亿人被卷入那场战争。在那场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的战争中,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的尊严,赢得了世界和平。在那场战争中,苏联军民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胡锦涛指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是和平的坚实基础,合作是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国人民要顺应潮流,把握机遇,齐心协力,维护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推进全面合作。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王毅大使发表讲话: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首先举起反抗日本军国主义的战旗,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也最大。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同时,中国的抗战,也为世界法西斯同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对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而盟国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广泛同情和宝贵支持,则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不仅战胜了和平的敌人,还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建立了以联合国为代表的战后国际秩序,维护和平的力量大为增强,维护和平的制度得到创立和巩固。

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发言人华春莹说: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也是二战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中国同有关国家一道举办相关纪念活动,正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唤起世界各国人民对历史的记忆和对和平的珍惜,表明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二战中国几大战役

二战中国几大战役 二战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在此期间我国的战役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二战中国几大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二战中国出名战役: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14日,日本矶谷师团发动攻击。日军以数十架飞机30余门大炮狂轰滥炸,守军师长王铭章督战死守。3月18日,日军矶谷师团濑谷支队攻陷滕县后,当晚攻占临城(今薛城),以一部沿津浦线南下,于20日攻占韩庄,企图直犯徐州,遭到布防于运河沿线的我第52军郑洞国第2师的阻击;另一部福荣大佐的第63联队沿临赵(墩)铁路于18日攻占枣庄,20日攻占峄县城,矛头直指台儿庄。3月20日,日军矶谷师团借攻克滕县之威,在飞机的掩护下,集中4万人,配以坦克、大炮,向台儿庄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企图一举攻占徐州。李宗仁以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参谋长封裔忠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诱敌深入,待机破敌。24日,日军2000多人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开始向台儿庄大举进攻。坚守台儿庄北门的186团1营在王震团长和姜常泰营长的指挥下顽强抵抗,并在城北门外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期间蒋介石赴徐州视察督导,勉励

前线将士英勇抗战。31日,国军守军将进入台儿庄地区的濑谷支队完全包围。是时,坂本支队由临沂转向台儿庄驰援,到达向城、爱曲地区,侧击第20军团。该军团即命第52军和刚到的第75军围攻坂本支队。激战数日,予日军以重创,使其救援濑谷支队的计划落空。4月3日,李宗仁下达总攻击令。第20军团汤恩伯部之第52军、第85军、第75军在台儿庄附近向敌展开猛烈攻势。日军拼力争夺,占领大部分街市。国军展开街垒战,逐次反击,肃清敌人,夺回被日军占领的街市。4月7日凌晨1时,中国军队吹响了反攻的号角,以孙连仲第2集团军为主组成的左翼兵团和以汤恩伯第20军团为主组成的右翼兵团在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大举反攻。敌兵遗尸遍野,各种辎重到处皆是,矶谷本人率残部拼命突围。激战4天,国军重创日军濑谷支队、坂本支队,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至此台儿庄战役宣告胜利。 二战中国出名战役: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指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同时通过此次战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才是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平型关战斗中115师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毙日军中佐二人。缴获了日军汽车六十余辆、小摩托车三辆外(全部烧毁),九二步兵炮一门(无炮弹)、七三、七五山炮弹2000余发、步枪300余支、机关枪20余挺。

二战中中国战场的作用,既不能否

二战中中国战场的作用,既不能否定也不该夸 中日两国的强弱差距 抗日战争是发生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日本是当时世界的工业强国之一,从1931年到1937年,日本的工业增长速度年均是9.9%。1937年,也就是抗战爆发的这一年,日本的工业总产值大概是60亿美元。而我们中国只有13.6亿美元,也就是说,日本的年产值是当时中国的4倍还要多。 打仗离不开钢铁和石油,当时日本的钢产量是580万吨,中国的钢产量只有4万吨,所以日本的钢产量是中国钢产量的145倍。当时日本的石油是169万吨,中国只有1.31万吨,日本的石油产量是中国的129倍。 战前,日本的总兵力是448万人,中国的总兵力大概是200万人。当时的日本有作战飞机1600架,中国只有223架。日本有舰艇285艘,中国仅有60余艘。以步兵师为例,日本每个师共21945人,中国只有10923人。陆军主要的武器是步枪,日本的步枪射程是3000公尺,中国只有2000公尺。轻机枪日军每个师配备541挺,中国的每个师只能配备274挺。重机枪日军每个师是104挺,中国的军队只有54挺。野山炮这种重型武器,日军每个师装备64门,中国军队仅仅是9门。 当时中日两国的差距不仅表现在国力、军力上,还表现在国家的统一与分裂的歧异上。日本实行天皇制,国家统一、上下齐心、弘扬武士道精神。而中国的国共两党正在生死搏斗。这是我从当时中日两国国力、军力和国家的统一几个方面对两个国家所做的考察。总体来说,日本是一个强劲的对手,而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过去中国有句话叫“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我想中日两国当时不能成为势均力敌的对手。 中国抗战必须争取和利用外力 中国虽然是大国,但是落后,因此一定要争取和利用外部的力量。早在1921年,中国著名的军事家蒋百里将军就提出,日本的战略是速战速决,要尽快灭亡中国。当时日本的一个陆军大将跟日本天皇有个对话,天皇问日本将军,“你看打中国需要多长时间?”那个将军回答,“一到两个月。”也就是说日本人原来估计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把中国消灭掉。蒋百里将军针锋相对地提出一个战略,叫持久消耗战略。也就是“拖”,拖到什么时候?拖到国际局势发生变化,拖到西方的战争和东方的战争合流。 蒋介石在1936年6月跟英国的一个经济学家有一段对话,蒋说“对日抗战是不可避免的,中日两国一定会打一仗。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以击败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蒋介石的意思是要拖延,打持久战。 蒋介石讲这段话的时间是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前的一年,蒋介石已经对抗日战争的发展和它的前途做了一个正确的估计。要争取外国的力量、要争取外国的帮助,首先靠谁?争取谁?过去历史学界有一个很普通的看法,说南京国民政府是“亲英美派”,说英国、美国是南京国民政府的主子,蒋介石一定会按照他主子的命令去反抗日本。但是历史表现出来的情况,完全和这些历史学家们所说的相反,蒋介石首先并没有要求英国、美国的援助,而是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求援。 1932年12月,也就是“九一八事变”以后的第二年,蒋介石把一位老外交家颜惠庆派到苏联去,跟苏联的外交部长商谈恢复邦交。中苏两国本来有外交关系,但是1929年断交了。蒋介石曾在日记里写了一段话,他说“与俄复交,跟苏联恢复外交关系,可以使日本人害怕。”

论中国在二战中地位的提升

论中国在二战中地位的提升 从十九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爆发到二十世纪抗日战争前期,是中国的国际地位从固步自封天朝上国时的各国朝贡觐见,到屈辱打开国门受到大国侵略的地位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一落千丈,中国人民在艰难的社会中生存,在残酷的战争中为实现祖国的复兴而奋斗着。然而,十九世纪后期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进入二十世纪的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一战的战胜国外交,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让中国人的爱国斗争几乎陷入困境。这种局面终于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推进被打破,中国的各项斗争取得进展,国际地位提高,大国地位开始复苏。 关于中国在二战中大国地位的提升,史学界众说纷纭,没有确切的定论。就我个人而言,中国地位的提高主要依靠以下因素。第一,1927年蒋介石通过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政权,从此南京国民政府成为中国合法政府,代表中国参与国际事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在与共产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抗战的同时,积极运用外交手段,利用各大国忙于二战与利益的平衡关系,与美国协调,基本废除了近代以来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的各种特权,由此,中国的主权得到维护。第二,中国作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亚洲战场的重要成员,中国人民持久的八年抗战成功牵制轴心国集团的日本的军事侵略扩张,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国际声望得到提高并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第三,从资本主义各国如美英的

各自考虑上来讲,英国因在亚洲的殖民地问题与日本利益冲突严重,企图通过中国达到牵制日本以实现本国在亚洲地区的长远利益。美国也因日军偷袭珍珠港,造成美国海军损失惨重加之日本妨碍其在亚太地区甚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全球政策的推行,希望通过援助中国提早结束二战来增加二战结束谈判筹码。正因大国各自考量,在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第四,苏联因素。之所以将苏联因素单独列为一点进行阐述,是苏联在中国整个八年抗战中都扮演重要角色。苏联通过援助中国抗战,在远东地区无后顾之忧,集中全力投入欧洲战场与德意作战,加速了二战结束进程。在二战结束后形成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中,对于中国利益及地位的承认也是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原因。 中国在二战中的国际地位的提升,是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跨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对于中国大国地位在二战中的提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于我们而言,重要的是以史为鉴,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只有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为中国的未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祖国才能够更加强大,才能够永远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林肯货币政策与南北战争

林肯货币政策与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是美国的著名战争,他改变了整个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在南北战争中,林肯解放了黑奴,完成了合众国的统一,成为美国最著名的总统之一,然而,有些事情并不是我们看到的这样。 在美国签订的独立宣言中提到,每个州都有自己独立的权力,而作为南部的地主制度,其实是本地土著的一种生活传统,而这种传统其实并没有在人权上对奴隶产生过分威胁,其实只是一种制度而已,都愿意接受。 然而,林肯的经济政策,以及政府政策,使得各州认为侵犯了美国的独立宣言,于是南部各州宣布独立,所以内战开始爆发。北方政府挑起内战之后,发现并没有了充分了理由进攻,所以只能勉强寻找理由,所以林肯签订了解放黑奴条约,内战结束。 林肯在内战之中,最为著名的经济政策,就是成为“林肯绿币“的特殊币种,众所周知,在内战时期,大部分的国家都是实行金本位制度,又有前车之鉴德国马克,林肯绿币的出现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我们首先来了解这一”神奇的货币”。 所有的战争都是烧钱的恶魔,南北战争也不例外,刚刚兴起的北方政府,并没有在全球经济圈拿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大量的银行家控制了足够多的资本。战争的爆发使得美国政府经济紧缺,为了不使国家背上沉重的战争债务(德国一战的战争债务,指一直到二战的时候都还在给法国还债),所以,发行了林肯绿币,本质上就是一种国债券,从1863年发行,据说流通到1994年。(你都还没生出来,hiahia) 当时,美国私人拥有的中央银行诶杰克逊击倒,但是中央银行实力依然强劲,林肯绿币的发行,是对货币垄断的一种挑战,值得一提的是,南北战争打响之后,法国拿破仑三世的军队,得到两亿一千万法郎的贷款,攻击了墨西哥,企图恢复墨西哥的殖民主义,同时英国调兵一万人到达加拿大,驻扎在北美边境。英国的舰队也处于临战状态。 从1862年到1865年,通过会议赋予的权力,林肯印刷了超过432000000美元的新票据,票据背后是墨绿色,成为“greenback“具体是怎样一个艰辛的过程,我们无从考究,暗地里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但是我们来看林肯货币,对比中国民国货币。民国货币是银本位制度,但是外来入侵导致货币杂乱,之后又改为法币,并禁止银元流通,抗战时期,法币贬值,又改为金本位,发行金圆券。之后,一路贬值,直到最后崩溃。 一个好的货币政策,决定一个国家安定,通俗的将,士兵拿到的都是政府发行的货币,要足够值钱,才有卖命的资本,作为一个没有任何本位的纸币制度,林肯绿币保持了长期的汇率稳定,和长期发行,可以说是美国货币史上最稳定的货币,比起当今短短30从35美元一盎司贬值到12441.32美元一盎司,已经好很多了、

中华民国时期上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熊月之

摘要:上海城市在近代大部分时间里, 每遇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战争,租界都保持中立。其人口数量巨大,民族多元,利益交叉,信息交汇,各国利益在这里互相联系,互相牵扯,有大面积的交叉与重叠。上海既像一个多国共有的珠宝店,又像一个国际信息总汇。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中,上海地位特殊,作用巨大。这里是调动、牵制日本的战略据点,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中心;从这里内迁的工厂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孤岛”时期呈现了世界其他城市都没有的奇观,既可近距离观战,又畸形繁荣;国际情报网络在这里发生神奇链接,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在这里奇妙集合;这里也是如实报道中国抗战的媒介基地,令汉奸丧魂落魄的锄奸之地。战时上海,要悲壮有悲壮,要柔情有柔情,要崇高有崇高,要平庸有平庸,万象杂陈,令人目不暇接。很多戏剧性情节在其他地方是岂有此理,在上海便竟有此事!这些奇迹是包括上海人民在内的中国人 民,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综合妙用上海城市特点的智慧结晶。 ① 关键词:上海;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作者简介: 熊月之,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暨华东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①本文部分内容曾发表于2015年8月7日《文汇报》,此文是全文。 ●特约专稿 上海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熊月 之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200235) 抗日战争时期,包括自九一八事变以后、七七 事变以前的局部抗战时期,七七事变以后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全面抗战时期,上海城市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呈现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奇特与中立。上海一市三治,存在着国际 公共租界、法租界与华界三个政治实体。自从1853年小刀会起义以后,这里就形成惯例,即一旦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战争,无论是中国与外国的战争,还是中国内战,租界都宣布中立,事实上也保持了中立。太平天国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辛亥革命、军阀之间的江浙战争,以及北伐战争,炮火都没有波及租界。一二八淞沪战争、八一三淞沪战争,都是在华界进行的,包括闸北与南市,更主要是闸北。虽然也偶有炸弹误落租界之事发生,但那是极个别、非正常现象。 二是多元与交汇。上海人口庞杂,民族多元,利益交叉,信息交汇。全世界所有国际性大都市,无论伦敦、巴黎、柏林还是东京,都没有上海这一特点。无论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日双方,还是第二次世界大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一、对中华民族团结的影响 二战对参战各国城市和乡村社会结构的破坏和重塑无法回避。比如中国清末社会的封建因素,由于抗战在辛亥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被破坏和重构,二战抗日期间,我国大量城市平民、农民及乡村地主阶层被迫向大后方迁移,原先稳定而单一的社会结构被打乱,乡村宗族统治势力被破坏,原先农民和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因战争一定程度消失了,人民在战争迁徒中增长了阅历,增进了社会各阶层的了解和团结,为将来平民式社会结构重建和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抗战前所谓“旧军阀”势力导致国家政权实际四分五裂,但二战中都能统一接受了国民党政府指挥进行抗战,在国难当头之时,这些军阀都能舍弃小我,毅然为国热血捐躯,颇令人感动! 二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法西斯势力,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这种久违了的自尊与自信,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去重新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畏惧战斗和牺牲,她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从此以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都不敢再像近代列强那样把中国视为一个欺压的对象,中华民族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日战争的确堪称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勇敢的中国人民面对凶恶的敌人没有屈服,他们举起反法西斯战争的义旗,奋起抗击侵略者,最先开创了世界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在这个地域和规模都十分浩大的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上,只有中国单独地和日本侵略者进行着决斗。在国内外重重困难的条件下,中国承担着日本侵略战争的全部压力,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坚持全国抗战长达4年之久。中国的抗战粉碎了日本的战略企图,打乱了日本发动战争的时间表,使日本陆军主力陷于中国。

二战十大著名武器

第一名:原子弹 1945年7月,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在美国西部沙漠中爆炸。 1945年8月6日上午,美国一架B-29型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将广岛夷为平地,约8万人死亡。3天后,第二颗原子弹投向日本长崎,又造成7万多人死亡。在核武器的强大威慑力之下,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二名:B-29型轰炸机 1944年6月15日深夜,美军68架B-29型“超级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悄然飞临日本九州岛上空,向曾为日军提供过大量钢材的八幡钢铁厂投下了首批炸弹,拉开了美军对日战略轰炸的序幕。 B-29体形庞大,重60吨,能够以560多公里的时速在1万米高空携带4吨炸弹飞行5600公里,最大载弹量10吨。1945年3月9日晚,B-29对东京进行了著名的大轰炸,造成伤亡之惨重,甚至超过了后来的原子弹爆炸。 第三名:“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埃塞克斯”级航母是二战中美国海军建造的主要舰只,在对日作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其设计排水量为2.7万吨,满载排水量约为3.2万吨。 该级航空母舰的主要作战兵力是舰载机,二战后期,共有144艘次遭受鱼雷、炸弹和日本“神风”自杀飞机的攻击,但没有一艘被击沉。 第四名:雷达 1938年,英国开始用沃森-瓦特设计的雷达组建世界上最早的防空雷达预警网。1939年9月,二战爆发时,英国已在东海岸建立起了一个由20个地面雷达站组成的“本土链”雷达网。在第二年夏天抗击纳粹德国大规模空袭的“不列颠战役”中,英国正是靠“本土链”在每次德国人来空袭时赢得的20分钟宝贵预警时间,以约900架战斗机抵挡住了德国2600余架飞机的疯狂进攻。 第五名:“喷火”式战斗机 “喷火”式战斗机在二战中一直是英国皇家空军的主力战机。它是英国第一种采用全金属应力蒙皮和液压驱动收放起落架的战斗机。“喷火”式以8挺7.7毫米机枪作为主要武器。 不列颠空战中,皇家空军战斗机部队力拼劲敌,以劣势兵力最终挫败德国空军夺取海峡和英格兰南部上空制空权的企图。 第六名:V-2型火箭 1926年3月,美国火箭之父罗伯特·戈达德试验成功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这没能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却在德国受到高度重视。1944年6月,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火箭专家冯·布劳恩主持完成了举世闻名的V-2型火箭的设计和生产。 V-2型火箭是单级液体火箭,全长14米,最大射程320公里,飞行时间320秒。在战争中,V-2型火箭越过英吉利海峡,数千次轰炸英国,仅伦敦就挨了1050枚。 第七名:88毫米高炮 88毫米高炮由世界著名的火炮制造商克虏伯公司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设计。1940年5月,隆美尔指挥的德国第7坦克师从比利时境内向敦刻尔克高速挺进,中途遭遇一支英军的反冲击。面对英军重型坦克,德军的37毫米反坦克炮束手无策。关键时刻,一个高炮连的

经典战争电影大全

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狙击手爱国者中途岛之战 第九连…… 国外经典战争电影大全(热兵器时代) 片名情节指数影效指数推荐指数 1,<雷霆救兵> 故事背景:地球人都知道,就不再多讲了 2,<雷霆战将> 故事背景:讲述1944年盟军反攻欧洲大陆时在森林中突破德军防线的战斗故事3,<细细的红线> 故事背景:讲述1942年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群岛上与日军的岛屿争夺战 4,<巴顿将军> 故事背景:讲述了巴顿将军在二战中的故事 5,<黑鹰计划> 故事背景:1993年美军特种部队与索马里军阀的战斗 6,<火海浴血战> 故事背景:讲述1944年美军与日军在硫磺岛的战斗 7,<红色海岸> 故事背景:1944年美军与日军在太平洋某个岛屿的战斗 8,<太平洋海空战> 故事背景:反映了美军海军航空兵在太平洋与日本空军的一系列战斗 9,<最长的一天> 故事背景:全景式展示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对对纳粹德国的诺曼第登陆战役10,<斯大林格勒战役> 故事背景: 以德国普通士兵的视角讲述二次世界大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1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故事背景:前苏联拍摄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12,<莫斯科保卫战> 故事背景:前苏联拍摄的二次世界大战关于1940年的德苏双方的莫斯科战役13,<胜利> 故事背景:前苏联的二战电影 14,<太阳泪.> 故事背景:美军特种部队在非洲的人道主义行动 15,<双狙人I> 故事背景:美军狙击小组在巴拿马的战斗故事 16, 故事背景:诺曼第登陆战前夕盟军官兵的故事 17,<登陆安奇奥> 故事背景:盟军在意大利登陆的战役 18,<中途岛> 故事背景:1942年太平洋战争的转折之战中途岛战役 19,<独孤里战役> 故事背景:美军海军舰载机部队一群飞行员在朝鲜战争中的故事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 国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艺术与设计学院 20091080075 颜廷飞 摘要: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大的一个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亚洲最大的陆地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始终如一地承担了自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义务,在战争的第一线,从未停止过战斗。 关键词:二战;中国;影响 前言 二战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深远,中国军民在二战中的巨大牺牲和非凡的贡献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各国已对中国另眼相看,尤其是战后,中国的命运已不再操纵于列强之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帽子已经甩掉。此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也渐渐加快。雅尔塔会议确立了中国在联合国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 一、对中华民族团结的影响 二战对参战各国城市和乡村社会结构的破坏和重塑无法回避。比如中国清末社会的封建因素,由于抗战在辛亥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被破坏和重构,二战抗日期间,我国大量城市平民、农民及乡村地主阶层被迫向大后方迁移,原先稳定而单一的社会结构被打乱,乡村宗族统治势力被破坏,原先农民和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因战争一定程度消失了,人民在战争迁徒中增长了阅历,增进了社会各阶层的了解和团结,为将来平民式社会结构重建和经济发展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抗战前所谓“旧军阀”势力导致国家政权实际四分五裂,但二战中都能统一接受了国民党政府指挥进行抗战,在国难当头之时,这些军阀都能舍弃小我,毅然为国热血捐躯,颇令人感动! 二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法西斯势力,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这种久违了的自尊与自信,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去重新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畏惧战斗和牺牲,她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从此以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都不敢再像近代列强那样把中国视为一个欺压的对象,中华民族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日战争的确堪称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勇敢的中国人民面对凶恶的敌人没有屈服,他们举起反法西斯战争的义旗,奋起抗击侵略者,最先开创了世界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在这个地域和规模都十分浩大的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上,只有中国单独地和日本侵略者进行着决斗。在国内外重重困难的条件下,中国承担着日本侵略战争的全部压力,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坚持全国抗战长达4年之久。中国的抗战粉碎了日本的战略企图,打乱了日本发动战争的时间表,使日本陆军主力陷于中国。 二、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骑马与砍杀1.011二战中国战场攻略

骑马与砍杀1.011二战中国战场攻略

骑马与砍杀1.011二战中国战场攻略

嗯,关于骑砍1.011版的二战中国战场,其实是有一个攻略的。 网址:我就不贴了,不允许。 你自己去骑马与砍杀中文论坛里面搜索就能找到。 不过,这个攻略里面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对中国战场的攻略不够彻底。推荐的玩法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我写了这篇攻略,对中国战场的玩法更深入地分析一下。同时,也让新人能更快地上手,更好地体会到这个MOD的乐趣。 好,闲话不多说。 开始游戏。要求你选择出生和人生经历。这个地方,我以一个资深玩家的身份来说,这里是完全可以乱选的。不过,如果作为一个强迫症患者来说,可以选择“一位老兵---》大街上的顽童--》黄埔军校毕业--》为了探险”。这样可以获得最多的属性奖励。 PS:话说回来,这是骑砍原版就存在的一个不友好的设定。为什么不是所有选项都获得总量相同的属性点奖励呢?这样才能让玩家在选择的时候更加自由、更有个性啊!而不必为了属性点而只能选属性最多的那一项。 接下来加点和取名字。属性加点需要把敏捷加到9,智力加到11,魅力无限加。这个加点路线是需要一直加的。力量可以根据需求加,比如你想拿起一个近战武器,就需要把力量加到满足那个近战武器的要求为止。敏捷加到9是为了把骑术加到3级,可以骑速度最快的骏马。智力加到11是为了以后买到加智力的书,可以使智力达到12点。魅力无限加是为了提升玩家带兵的数量和士气。 技能加点特别需要注意。以下技能优先加到上限,铁骨、教练、物品管理、统御。铁骨加血量上限,教练可以提升NPC和士兵的等级,物品管理增加物品栏的空间,统御增加部队数量。以下技能次选,武器掌握、跑动、俘虏管理、交易、疗伤。武器掌握可以增加你的武器熟练度的提升速度,跑动增加跑步速度,加俘虏管理是因为到后期你会有很多机会抓俘虏,交易是因为受到魅力加成,疗伤是为了后期NPC全晕了以后可以加快他们的清醒速度,让他们的疗伤技能可以更快地恢复。另外,强掷技能加一点,为了能使用医疗包。骑术加到3,为了能骑骏马。 其它技能是一律不能加的。因为没用! 当然,以上加点方式是最优化的,但是如果不追求最优化,除了必须加的点之外,其它属性和技能其实都是可以随便加的。强掷必须加一点,教练必须加到上限,此外都可以乱加。 加完点,就进入了大地图。先按F12保存一下。然后,必须说的是,认真去看看菜单页面的按键。必须熟悉各种常用的按键!特别是“退格键”,就是你在输入文字的时候,输入一个字后,要清除这个字,需要按的那个键,可以在战场上调出小地图,然后在小地图上发指令。此时,你可以去最近的城镇里面的竞技场,去参加两三场比赛,熟悉一下竞技场的节奏。菜鸟就不要参加竞技大会了,对你们来说难度太高。如果你技术不错,可以参加竞技大会,然后一直下注买自己赢,可以赚很多钱!值得一提的是,在竞技大会中,和你同一队的选手,是可以被你控制的。你可以让他们站在原地等其他队的人互相攻击,然后坐收渔翁之利。对了,绝对绝对绝对不要沉迷于普通竞技场的比赛!虽说在竞技场里大地图的时间不会流逝,但是也挣不到什么钱,获得不了太多经验。(还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能占领全中国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能占领全中国 从清朝灭亡到二战爆发前,甚至到二战结束时,中国一直都是诸侯割据内战不断。但是二战日本输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由告诉大家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能占领全中国,一起看看中国的强大之处! 这一时期,一方面残酷的内战,让中国经济严重衰退。另一方面,军阀们为了应付战争不断加重税赋,竭泽而渔。当时中国工业非常落后,不但用于内战的各种武器弹药依赖进口,甚至连士兵戴的钢盔,国内都造不出来。 战争-征税-再战争,在这个恶性循环下,中国的经济越来越艰难,可军阀们不知悔悟,好象要不断施放这绚丽的火药焰火,直到耗尽最后的国力为止。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都痛恨战争渴望解救。 按常理,这时候强大的日本只要对国弊人疲的中国发动雷霆一击,占领全中国应该如探囊取物这样轻松。战前,中国日本德国三国军事精英们多次战棋推演,也都只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切顺利,中国三个月就会被灭亡。 可是,日本最后为什么没做到这一点呢?它究竟犯下了那些致命的错误?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最好研究下,历史上的元朝清朝为什么能顺利占领全中国?

发动灭国战争,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发动人力资源,说白了就是征兵。而最高明最有效的征兵方式,就是把占领区的人口,直接征召成自己的部队。然后利用新部队,攻占新的占领区。从而征召到更多的部队,攻占更多的占领区。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蒙古人和清朝人,就很擅长在被占领地区征兵。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总人口,大概就2百万左右,即使按照10:1的可怕征兵率,最多也就成兵20多万。这点数目可怜的军队,能守住自己辽阔的草原就阿弥陀佛了,哪够发动征服欧亚这样辽阔土地的侵略战争? 可是,成吉思汗的胸怀,象蒙古草原一样宽广。他善待被征服国家和地区的异族军队,建立起千万级别的远超蒙古总人口的大军,率领他们横扫世界,成为一代雄主。当年,蒙古进攻南宋的军队就有很多北方汉人。远征日本的庞大海军,就有很多南方宋人。 清朝也是如此,多尔衮带着区区几万清兵入关,凭什么能打下整个中国?有吴三桂等汉人率领的上百万汉人军队,为清人冲锋陷阵攻城掠地,是一个最关键的原因。 所以说,要发动灭国战争,不一定要经济实力强大。不然最富有的大宋,怎么会被穷的叮当响的蒙古人灭掉?最重要的因素是,能在被占领国家或地区征兵。 可是,在我们看来应该被痛恨的,双手沾满被征服国家人民献血的侵略者,怎么才能在被占领国家或地区征到兵,并且心甘情愿的为他卖命呢? 一个最简单也是亘古不变的法子,给钱!

二战著名战役

晴天霹雳——波兰闪击战 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了代号为“白色”的侵略战争。战争中,德军首次成功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的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一个拥有3400万人口,100多万军队的国家,就这样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灭亡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鹰击长空——不列颠之战 1940年7月,进退两难的德国军队决定对英国进行以空军抢夺制空权为主的战争,为掩护海军夺取制海权,最后实施登陆的三步作战计划,以图彻底消灭不列颠这个反德基地的目的,但是在英国武装力量的顽强抗击下,德国空军以战败告终。 十面埋伏——基辅包围战 基辅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包围战,也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整个战役持续了两个半月以上,在正面300公里、纵深约600公里的大片领土上进行。苏联方面军持久而顽强的斗争,对打破德军“闪击战”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德军在向莫斯科方向的进攻上受到了阻碍。德军赢得了在斯大林格勒发生的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却失去了发生在莫斯科的战争史上最大战争的胜利。 狼行拂晓——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军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海军基地珍珠港进行的一次空袭,击毁了美国全部战列舰。珍珠港战役在战术上非常成功,但在战略上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它的不宣而战激怒了美国人,从而使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强国加入战争。 短兵相接——斯大林格勒会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是苏联军队为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集团而实施的防御战役和反攻战役。在德军以多出0.7倍的军队、0.3倍的坦克和1倍多飞机的情况下,让苏联胜出。这次战役胜利的结果是:苏联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掌握到战争结束。 潜艇时代——大西洋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与德国围绕着保卫与破坏海上交通线,展开了生死攸关的大西洋海战。在这场战役中,交战双方的英国和德国投入了他们的全部海上力量,动用了整个大西洋舰队和其他国家的部分海上力量。整个战役动用了3000多艘作战舰艇,飞机数千架。历时5年半,是战争史上时间最长、斗争最复杂的一场海战。这场海战也使德国的潜艇一举成名。 航母号角——中途岛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艺术与设计学院20091080075 颜廷飞 摘要: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大的一个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亚洲最大的陆地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始终如一地承担了自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义务,在战争的第一线,从未停止过战斗。 关键词:二战;中国;影响 前言 二战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深远,中国军民在二战中的巨大牺牲和非凡的贡献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各国已对中国另眼相看,尤其是战后,中国的命运已不再操纵于列强之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帽子已经甩掉。此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也渐渐加快。雅尔塔会议确立了中国在联合国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 一、对中华民族团结的影响 二战对参战各国城市和乡村社会结构的破坏和重塑无法回避。比如中国清末社会的封建因素,由于抗战在辛亥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被破坏和重构,二战抗日期间,我国大量城市平民、农民及乡村地主阶层被迫向大后方迁移,原先稳定而单一的社会结构被打乱,乡村宗族统治势力被破坏,原先农民和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因战争一定程度消失了,人民在战争迁徒中增长了阅历,增进了社会各阶层的了解和团结,为将来平民式社会结构重建和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抗战前所谓“旧军阀”势力导致国家政权实际四分五裂,但二战中都能统一接受了国民党政府指挥进行抗战,在国难当头之时,这些军阀都能舍弃小我,毅然为国热血捐躯,颇令人感动! 二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法西斯势力,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

三国演义十大经典战役

三国演义十大经典战役 (一)长坂坡赵云救主 赵云无疑是三国演义里最完美的人物,忠君爱国,智勇双全,武艺出众且浑身是胆,被称为常胜将军。长坂坡一站可谓赵云的独角戏,他单骑救主力挽狂澜,让一败涂地的刘备军挽回了不少面子。 当时曹操为了除去后患来伐刘备,却被诸葛亮在博望坡和新野两把大火烧得惨败,一怒之下率大军来攻。刘备逃奔襄阳却被刘琮拒之门外,拖家带口转投江陵时被曹军赶上追杀,军民四散奔逃,死伤一片。在刘备军惨不忍睹的时候,看看赵云是怎么表现的。他带着几个人杀回长坂坡,先是一枪挑了淳于导救了糜竺,接着刺死夏侯恩夺了曹操的青釭宝剑,然后寻见糜夫人抱起阿斗接着打,一枪放到了晏明杀开一条血路,好容易出来个大将张郃却被赵云的马给吓跑了,接着被马延张凱焦触张南团团围住,赵玉又是杀退四将直透重围,后又被钟缙钟坤拦住,钟缙被赵云一枪刺落马下,钟坤则是连盔带头被青釭宝剑砍去了一半,赵云单枪匹马前前后后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最后平安地把阿斗交给了刘备。 当时的场面固然精彩,事后大家对这场战斗的记忆的描述则更让人对赵云的钦佩油然而生。 第49回赤壁大战的时候诸葛亮为东吴借来了东风,却因为周瑜的嫉妒而招到丁奉和徐盛的追杀。眼看就要追上,可是当看到接应诸葛亮的是赵云的时候,丁奉对徐盛说:“...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汝知他当阳长坂时否?吾等只索回报便了”。丁奉徐盛也是东吴大将,看见赵云就灰溜溜的撤了,可见长坂坡一战让赵云威震四方。 第54回周瑜为了抢回荆州,想用孙权妹子做诱饵把刘备骗来东吴,拿下后换回荆州。刘备带了赵云前来,国太看见赵云时问:“此是何人?”玄德答曰:“常山赵子龙也。”国太曰:“莫非当阳长坂抱阿斗者乎?”玄德曰:“然。”国太曰:“真将军也!”遂赐以酒。看看连个老太太都知道赵云的英勇事迹,成了他的粉丝! 第71回刘备率兵攻打汉中,曹操亲率大军迎敌。黄忠在定军山砍了夏侯渊以后,自恃生猛又来劫粮,结果被张郃徐晃围住死打。这时候赵云前来搭救,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曹操看见吓了一跳,说这是谁啊?当得知又是常山赵子龙的时候,曹操惊呼:“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曹操的兵将们则是但见“常山赵云”四字旗号,曾在当阳长坂知其勇者,互相传说,尽皆逃窜。凭借一个人的威名就吓退了曹操二十万兵将,不是曹军不中用,实在是赵云太威武了。

骑马与砍杀 中国二战

《骑马与砍杀-战团》mod:“二战:中国战场” 使用说明: 这次发布的是《二战:中国战场》移植到《骑马与砍杀-战团》后的第一个版本,仅有联机功能,没有单机游戏,请勿进行单机游戏。本资源不是安装包,是压缩包,解压到任何位置都可以直接运行游戏。 因为是单机游戏的联机版,所以如果没有cdkey,你也仍然可以自己建立房间,自己和bot (机器人)打仗自娱自乐。特别是胜者为王模式,自己守卫阵地抵抗进攻也很有意思。 如有疑问,请去以下官方论坛参与讨论: 中文:https://www.doczj.com/doc/9c6064160.html,/forumdisplay.php?fid=39 英文:https://www.doczj.com/doc/9c6064160.html,/index.php/board,137.0.html 卢沟晓月 游戏特点: 8个可供玩家选择的联机势力(国军中央军,国军地方军,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日本帝国,伪满洲国,伪华北临时政府)。 包括机枪、迫击炮(掷弹筒)、火焰喷射器等多种多样的二战武器。 7个兵种,包括医疗兵和工兵。特别是工兵,超越任何FPS或TPS游戏,可以在战场上任何位置建造各种防御工事,极大的提高了玩家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战场上各种防御工事均可被破坏。

巨量的经仔细历史考证的军装、武器装备及建筑,包括防毒面具和大型碉堡。 我还为所有装备和多数建筑认真制作了低面模型(不是用减面插件减出来的怪物),尽可能降低游戏对玩家机器的要求。(不过仍然要求Dx9。Dx7会有画面bug!) 新增剩者为王模式。没错,是“剩”。人类玩家共同抵抗潮水般用来的AI人海,谁能活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对战队强力支持:如果你是本mod的某支战队成员,你可以在游戏中使用自己战队专属的旗帜、制服及其它装备。 中央军机枪手 游戏功能入门: 1、一部分武器,以及工程工具有两种使用方式(就是按X键的功能):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中国的作用

一,二战的起点:主流是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二战起点。 二,二战性质:大多数学者支持“单一性质”论(认为二战自始至终都是反法西斯战争)。首先,从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战争发动者及其目的来看,二战是由全世界人民的敌人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国集团发动的,旨在奴役和征服整个人类的战争,这一世界主要矛盾就决定二战的性质。其次,英法对德宣战具有帝国主义争霸性质,但也具有保卫民族独立的性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人民和世界人民。再次,不应以社会制度作为判断战争性质的依据。 三,二战爆发的起因: 1,从国际体系层面来看: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在矛盾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凡尔赛体系包括巴黎和会以及其后战胜国与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对德国的《凡尔赛条约》、对奥保匈土四国的条约以及《洛桑条约》)所构成的欧洲国际关系体系,华盛顿体系是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和《九国公约》所构成的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体系是战胜国列强意志的集中体现,它建立在对战败国残酷掠夺基础上,利用战胜国因一战获得的某种优势地位,建立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战后结构,而没有考虑这种结构是否适合变化了的世界形势,必然导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加剧,而战胜国之间的实力不等、分赃不均又激化了彼此矛盾,加之殖民地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得体系内部矛盾日益加剧。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使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受到削弱,同日本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日本在远东的扩张也受到了英美的抵制和中国的反抗,加剧了体系的不稳定性。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身的争夺性与称霸性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1929——1933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使国际关系中原有的重重矛盾迅速激化,不仅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还波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冲击了一战后的秩序。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德意日等国家纷纷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军备竞赛不断加剧,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展开掠夺,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发展,帝国主义国家间展开了经济战,形成了法国为首的金集团,英国为首的英镑集团和美国主导的美元集团,关税战、贸易战、倾销战此起彼伏。 2,从国家层面分析 (1)英法美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的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的本质和目的:祸水东引,避战求和,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保护自己的即得利益,牺牲苏联求得西线无战事。 绥靖政策的表现:从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而西方民主国家坐视不管的“九一八事变”,到1934年英国“政治绥靖”日本政策的提出;从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并在英法美的实际纵容下最终得手,到1936——1937年英日关于英国是否承认伪满洲国的谈判;从1936年英法以不干涉政策为名最终使德意法西斯支持的西班牙佛朗哥独裁政权上台执政,到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英法美却拒绝援助中国和制裁日本;从1938年英法两国对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的默认、英国与日本签订出卖中国海关利益的非法协定,到英法两国进一步与德意签订出卖捷克斯洛伐克领土的“慕尼黑协定”;从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英日两国签订的英国实际承认日本侵华具有合法性的“有田——克莱琪协定”,直到希特勒进攻波兰引发欧洲大战。 绥靖政策形成的原因:对英国来说,在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双重意义上阻止布尔什维主义的蔓延,在保住既得利益的前提下修正凡尔赛条约,以平复德国的不满,从而通过英德协调形成英德法意四大国主宰欧洲的局面并恢复欧洲均势;世界经济萧条和各国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所造成的英国经济的虚弱,以及当权者无视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而一味消减国防开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极端残酷性所引发的战后和平主义的盛行;还有英国所面临的全球战略困境,都是绥靖政策在英国形成的重要因素。对法国来说,世界性萧条对其经济所产生的恶性影响,政坛斗争的异常激烈而使国家的政治无稳定可言,右翼对左翼的强烈的意识形态敌意而导致亲纳粹势力的发展,消极防御战略以及对英国的一味依赖所造成的战略瘫痪,这是法国绥靖的原因。对美国来说,经济危机使政府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于国内经济恢复和社会救济以缓和国内局势,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安排的强烈不满而导致的普遍孤立主义情绪,战后国内的和平主义与反战运动,以及担心过于介入欧洲的政治而将美国再次拖入战火,是30年代中立法被提出并得以实施的主要原因。 (2)苏联政策的转变 苏联从集体安全政策即偏向英法的一方转向了中立,也就是待价而沽,同时与英法和德国两方分别谈判,最终与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解除了纳粹德国对两线作战的担忧,根据霍尔巴赫备忘录等材料,希特勒原本预计到1943至1945年才能准备好战争,但二战在1939年正式爆发,《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提前到来。在苏联与英法签订集体安全条约时面临几大障碍:首先,苏联要求的是一个建立在军事行动上的顽强的联盟,也就是出兵干涉的联盟,而英法满足于一个建立在外交基础上的联盟,希望通过外交上的相互联系来威慑德国。第二,苏联要求英法必须具有相当程度的军备,而英法

二战中中国死亡人数

1945年8 月6 日8 时15分,美国B-29轰炸机在日本广岛投放了一颗原子弹,杀死7万生灵。8 月9 日在长崎投放的另一颗原子弹,杀死35000 人.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颠沛流离……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 数字难统计啊! 曾经我国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中说死亡人数为“1000万以上”。 但是在有些里“备忘录”说“关内军民伤亡达2100多万”、“全国有2100万人被打死打伤,1000余万人被残害致死”和“死亡2100万,伤1400万”。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革命军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28931次。国民革命军陆军死亡、失踪321万1914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灭。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不过,亦于大小会战中,让日军损失48万3708人,而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将官阵亡于与国军会战中。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由抗战初期的5万多人发展成为拥有最多主力部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余万人,自卫队1200多万人。但不包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共武装力量。为解放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损失阵亡160603人,失踪87208人,被俘45989人,负伤290467人。 中国平民则约有900万死于战火,另有800万平民死于其他因素,9500万人成为难民。 另有估计中国抗战直接人口损失可累计之估计数为2062万人,合可累计之战争直接伤残人口,军民伤亡最低限为3480万人;同时,还有估计认为,中国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合计可能在4100万上,合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战争直接给中国造成的死亡、伤残及失踪等项人口损失共计超过4500万人;而从人口损失的角度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万人以上。 我这里有二战军队和平民的伤亡个统计表,资料是比较准确的,包括有中国在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统计: 目录[隐藏] 1 盟国军队死亡人数 2 受袭击国家军队死亡人数 3 轴心国军队死亡人数 4 平民死亡人数 5 注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