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园课程论》期末复习指导

一、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以皮亚杰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有(B,C,D )

A 光谱方案 B

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

C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D海伊斯科普课程

2.下列属于综合性课程的长处的有( A

C D)。

A 能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

B 能符合儿童的兴趣与需要

C 能促进儿童系统地把握知识、技能

D 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

3. 凯兹等人按活动目的将方案活动中的幼儿活动分为( ABD )

A 建构活动

B 调查活动 C日常生活联系活动 D戏剧扮演活动.

4. “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人类发展生态学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 D )在发挥作用。A 小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系统 D

大系统

5. 受唯理派哲学思想影响的是( B )

A 蒙台梭利课程

B 福禄贝尔设计的恩

物 C 方案教学 D 直接教学模式

6.“儿童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的

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这个课程

目标是( AD )???

A 行为目标

B 生成性目标

C 表现性目标

D 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

述的目标

7. 较多地体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游戏

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多地以活

动区的形式安排教育活动,儿童有较多

地选择和参与机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

进行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引导

和指导等方式影响或指导儿童的活动。

它体现了( D )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A.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

育活动

B、师生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

育活动

C、教师计划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8.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

儿童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

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 B )。

A 主动学习

B 发展-互动

C 小步递进

D 主题网

9、( C )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过程模

式。

A 艾斯纳

B 杜威

C 斯坦豪

斯 D 泰勒

10.( D )等人按活动目的将方案活

动中的幼儿活动分为建构活动、调查活

动、戏剧扮演活动。

A 蒙台梭利 B瑞吉欧 C陈鹤

琴 D凯兹

11.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

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是( AB C )

A 经验课程 B活动课程 C儿童中

心课程 D 分科课程

12.下列关于蒙台梭利的描述正确的是

( B C )

A 她是幼儿园的创立者

B 她设计的课程反映了强烈的经验

主义色彩

C她强调儿童的感官训练

D她是唯理论的代表人物

13.张宗麟认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张宗麟对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从( B )的维度来下的。

A 课程即科目 B课程即经验 C课程即目标 D 课程即计划

14. 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BC )。

A 学习者的经验 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15.知识是儿童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这反映了(C )的价值取向。

A 课程内容即教材

B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D 课程内容是教学计划

16.下列关于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D )

A 过程模式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B 过程模式绝对反对课程目标的存在。

C 过程模式是由布鲁纳提出的。

D 依据过程模式,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目标的预设。

17. 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 B )。

A 博比特

B 泰勒

C 惠勒

D 斯坦豪斯

18. 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家园

合作的关系对发展中的幼儿来说,是一

个( B )

A 大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小系

统 D 外系统

19. 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

程实践是(A )。

A 蒙台梭利课程 B瑞吉欧教育方案 C

方案教学 D 福禄贝尔的恩物教学

20.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

组织的课程,也叫作( ABCD )。

A 生活课程 B经验课程 C活动课程

D 儿童中心课程

21.( C )不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

动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是指向每一个

儿童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

生的个性化表现,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

现性目标 D.预设性目标

22.“光谱方案”是根据( A )理论

而发展起来的课程方案。

A.多元智能 B.认知发展的非普遍性

理论

C.成熟理论 D.皮亚杰的建构理论

23.教育活动的目标比较特化,教育活

动的内容主要根据教师预定,选择和组

织内容的主要依据是知识本身的逻辑顺

序,对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是预定的目

标是否达成。它体现了( A )的教

育活动设计倾向。

A 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

活动

B 师生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

活动

C 教师计划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D 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24.( A )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

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

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A 瑞吉欧教育体系

B 凯

米和德弗里斯课程方案

C 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

D 海

伊斯科普课程

25.在直接教学课程模式中,教师的角

色是( AC )。

A 儿童行为的训练者 B儿童

学习的共同建构者

C 儿童主动活动的鼓励者 D儿童

行为的强化者

26.方案教学法最早是由( B )提出的。

A 韦卡特 B克伯屈 C杜威D 皮亚杰

27.下列关于方案教学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BCD )

A 方案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有固定的计划和程式。

B 在方案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始终处于多种形式的积极互动中。

C 家长的参与和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D 方案教学强调孩子要主动参与他们的研究方案。

28.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是( D )

A 课程内容

B 教育方法

C 课程目的

D 教育理念

29.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是()

A 指导者

B 观察者

C 训练者

D 儿童的榜样

30.在课程目标的不同价值取向中,( B )反对把人作为物而把课程目标技术化的倾向,并把课程看作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过程。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

性目标 D.预设性目标

31.下列哪些关于幼儿园课程的描述是

正确的?( C )

A 幼儿园课程更充分考虑群体的发

展水平。

B 幼儿园课程更多采用具体的材料

和活动。

C 幼儿园较多地采用活动的形式。

D 注重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知

识整合到学习者的经验之中。

32.下列哪些说法属于皮亚杰的观点?

( A )

A 知识起源于动作

B 教学

在发展中起着主导性、决定性作用

C 教师应该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

D 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

33.认为教师应该耐心地等待儿童的成

熟,重视儿童学习的“准备状态”的人

是( C )。

A 华生

B 皮亚杰

C 格塞尔

D 维果斯基

34.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

系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是

( ABCD)。

A 纵向顺序B直线性顺序 C 逻辑

顺序 D 心理顺序

35.下列较多地被运用在艺术领域的课

程目标是( B )。

A生成性目标 B表现性目标C 行为

目标 D 结果目标

36.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最

为常见的是通过( C )的综合。

A 学科领域

B 发展方面

C 主题

D 专题

37.光谱方案的学习活动类型有

( ACD )。

A儿童为中心的小组活动 B儿

童个别活动

C 教师为中心的大组活动 D

教师为中心的小组活动

38.在方案活动中,活动组织和实施的

基本步骤是:( A )

A 开始阶段―发展阶段―总结阶段

B 计划―实施―反馈、讨论

C 引入活动―识别强项―培育强

项―扩展到其它领域

D 教师提出问题―儿童尝试解决―

向教师汇报

39.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呈现的趋势有

( ABCD )

A 幼儿园课程管理多远化、自主化

B 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C 幼儿园课程开始向下延伸,为3岁以下的儿童和家长服务

D 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40.( B )确定了49条关键经验作为制定课程和进行评价的指标。

A直接教学模式 B海伊斯科普课程

C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 D方案教学

41.精神分析理论启示幼儿园课程应(A.B.C.D)。

A.强调早期儿童人格培养。

B.强调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重要性。C.认可游戏和艺术等表现和表达活动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D.儿童早期心理冲突的解决以及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对于维护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42.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是( D )

A纵向顺序B直线性顺序

C逻辑顺序D心理顺序

二、填空题:

1.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主题网

和课程论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常运

用的工具。

2.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中,编制者必

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学校应该达到

哪些教育目标_、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

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

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

在得到实现。

3. 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幼

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是心理顺序。

4. 直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

5.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纵向组织与横向

组织,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6.结构化程度高的幼儿园教育活动

更多地会出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的行

为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评价标准的课程

特征。

7. 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

课程的教育理念。

8. 现在幼儿园课程中,常见的课程

内容组织方式有以学科为中心和以儿

童为中心。

9.游戏和教学可以以活动分离式、

插入式和整合式等各种方式进行结合。

10.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两种常见取

向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1.就价值定位而言,目标模式是

基于_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方法

论上,目标模式依据的是_行为主义心理

学。

12.幼儿园课程编制是包括幼儿园

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

育活动的组织以及课程评价的实施在内

的整个过程。

13. 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

活动设计的两种倾向是:教师计划为主

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和教师与儿

童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14.我国80年代以来进行了幼儿园

课程改革,这场改革最具有影响力的举

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

作规程》和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

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15.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精神分析

理论,会强调早期儿童人格的培养、强调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6.按照课程的表现形态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这两种在性质和功能上都不同的课程类型。

17. 光谱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加

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18. 幼儿园综合课程中教育活动设

计的两种倾向是:教师计划为主的学教育活动和儿童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

19.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念来自3

个方面,它们是欧洲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潮,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或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战后意大利的左派政治改革。

20. 蒙台梭利设计的课程反映了强烈的经验主义的色彩;强调儿童的感官训练。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观察者、儿童的榜样。

21.依据泰勒的直线型目标模式而展开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分别是:确定目标,选择内容,组织实施和课程评价。

22.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主要是

由计划、做《工作》、回忆三个环

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的。

23.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在更大

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教什么的

问题。

24.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

家园合作的关系对发展中的幼儿来说,

是一个中间系统。

25.认为教师应该耐心地等待儿童

的成熟,重视儿童学习的“准备状态”

的心理学家是格塞尔

26.按教育活动的途径来划分,幼

儿园课程中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日常生

活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

27.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活

教育的三大目标,其中“做中学、做中

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

活教材”,反映了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

价值取向。

28.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

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对课程实施

过程的评价以及对课程效果的评

价。

29.在直接教学课程模式中,教师的

角色是儿童行为的训练者。

30.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哲学、心理

学和社会学,它们分别主要解决幼儿园

课程中教什么、如何教和为什么教的问

题。

31.皮亚杰曾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建议:

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

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以及应该

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

32.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三种不同

的价值取向:_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

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_。

33.学科(领域)课程和_综合性课程

是幼儿园课程中两种常见的课程类型。

34.将两种不同倾向的教育活动有机地

结合成一体,其要点是处理好生成和预定

的关系,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社会要求与儿童需要、兴趣的关系。

35.直接教学模式主要是建立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上的。

36.幼儿园课程编制的过程包括教育观、知识观以及方法论理的基础上

37.惠勒对泰勒模式的课程编制程序的排列方式予以改造,将直线型的目标模式改为圆环型的目标模式。

38.自发冲动、_活动_和_个体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因素;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

支柱。

39.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例如学科领域的综合、发展方面的综合、通过专题的综合、通过幼儿园环境的综合等,

但最为常见的则是通过主题的综合

40.一般而言,方案教学包括方案的起始

阶段、方案的展开阶段和方案的总结阶段

三个步骤。

三、名词解释:

1、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

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

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

课程编制模式。

2、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结果评价,旨

在对课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

价,以验证课程的成功程度和推广价值。

3、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

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

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

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4、五指活动课程:是陈鹤琴创编的。陈

鹤琴打破了按学科编制幼儿园课程的

方式,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选择和

组织课程内容,形成了他所谓的五指活

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

艺术活动、语文活动。陈鹤琴以5个连

为一体的手指比喻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

虽有区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以此

说明他所谓的五指活动课程的特征。

5、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外系统:是指发

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

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

的一种样式。

6、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反对用预先

确定的目标,尤其是行为目标来规定课

程的进展和结果。该模式把课程设计看

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主张应

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及儿童实

际的活动过程的课程设计模式。

7、单元教学:是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专

题或概念发展出单元,设计教育活动时

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或者各个学科综

合到单元之中,并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

个单元组织教育活动的课程形式

8、行为课程:雪门依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创编了行为课程。行为课程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课程内容直接来源自儿童直接的活动,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课程形式主要为儿童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活动。

9、张雪门 :依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创编了行为课程。行为课程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课程内容直接来源自儿童直接的活动,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课程形式主要为儿童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活动。

10、行为目标: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11、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实践理性”,强调在儿童、教师和教育情境

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的目标。

12、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

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

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

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

13、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就是将

幼儿园课程分为若干学科(领域),以

学科或领域为单位组织和实施教育的课

程。

14、幼儿园综合性课程:就是将幼儿园

课程的各种因素综合化的课程。课程的

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通过学科

领域的综合、发展方面的综合、专题的

综合、主题的综合、通过幼儿园环境的

综合等。

15、外系统:发展的人并没有参与的、

但又影响或受其中所发生的一切所影响

的一个或多个环境。

16、日常生活活动:即指游戏活动和教

学活动以外的、幼儿在园的其它活动,

包括幼儿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入

厕、睡眠、起床、离园等与日常生活直

接关联、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那些

活动。

17、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

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

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

18、分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指的是

根据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

科学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发

展水平的知识,组成教学科目。分科课

程注重使教材依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加

以编排,注重儿童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19、直线式组织:指的是将课程内容组

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使

前后内容互不重复;螺旋式组织:指的

是在不同的阶段,课程内容会重复出现,

但是这些重复出现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

上都有所加强。

20、一元化课程:是一种“主流中心的

课程”,是一种以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文

化、历史、立场和经验为中心而设置的

课程。

21、幼儿园课程评价:是针对幼儿园

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成分,分析和判断幼

儿园课程的价值的过程,即评估由于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的数量和程度。

22、教学 :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教学由教师立足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教学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强调的是教学的“结果”。

23、课程的全纳化:即课程服务于所有的儿童,包括一般儿童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这也是西方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一个发展趋势。其目标是创造出一个所有儿童和成人都能够学习并体会自己价值的全纳社会,使所有儿童确信自己会获得成功。

23、最近发展区:事实上是指儿童实际心理年龄与其依靠帮助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中间的差异。

24、儿童中心课程: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组织课程内容。从这种的命名就可以看出,这种课程关注的不是学科,而是儿童,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为中心,而且内容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四、简答题:

1、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呈现出了哪些发展趋势?

答: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

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

在儿童一边;

0—6 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

化;

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

合;

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2、瑞杰欧教育体系中的方案活动具有哪

些自身特点?

答:(1)创造性表现和表达是知识建构

的基本要素。

(2)共同建构在方案活动中有重要

的地位。

(3)记录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

习的结果。

3、低结构教育活动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答:(1)儿童与教师共同确定学习的目

标;

(2)活动主要由儿童发起;

(3)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儿童的需要;

(4)强调活动的过程。

4、方案主题活动的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

答:(1)选择的主题应与儿童的生活相

贴近,并能被用与他的日常生活。

(2)应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并能运

用已学的技能。

(3)应能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4)应有益于平衡幼儿园的课程。

(5)应能充分运用幼儿园和社区的

资源。

5、幼儿园课程的内容由哪三种取向?这

三种取向会如何影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

选择?

答:(1)课程内容即教材。这种取向将

课程内容作为是预设的知识和技能。

持这种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

容时必然会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

(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

向把其关注点放在儿童做些什么方面,

强调课程与社会的联系,强调儿童在学

习中的主动参与。

持这种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

容时,会注重设计和安排大量的儿童主

动参与的活动,会注重使课程内容贴近

社会生活。

(3)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这种取

向把课程内同看成是儿童的学习经

验。持这种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

程内容时会充分顾及儿童的兴趣、

需要和能

力。使课程内容能够通过儿童与环境之

间的有意义的交互作用而被儿童同化。6、简述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三种取向。答:(1)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2)生成性目标。生成性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关注的则是过程。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实践理性”,强调在儿童、教师和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的目标。

(3)表现性目标。表现性是指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强调的是个性化,目标指向的是培养儿童学生的创造性。

7、幼儿园综合性课程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答: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合;

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

教育活动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

教育活动应将发展与学习连结一体。8、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哪些?

答:(1)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

序指的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

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指的是

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

容。

(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纵向组

织指的是按照课程组织的某些准则,以

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指的

是按“广义概念”组织课程内容,即打

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使课程内容与儿童

已有经验联为一体。

(3)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直

线式组织指的是将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

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使前后内容

互不重复;螺旋式组织指的是在不同的

阶段,课程内容会重复出现,但是这些

重复出现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

加强。

9、国外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

答:(1)课程多元文化化;

(2)保育和教育相整合;

(3)课程全纳化;

(4)课程综合化;

(5)课程个性化;

(6)课程科技化和信息化。

10、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答:幼儿园课程与其它各级各类教育的

课程一样,都注重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

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经验之中。但

是,由于在儿童早期,儿童发展的速率

比任何时期大,也因为儿童学习的能力

极大地有赖于其自身的发展,因此,以

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应

该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应

的,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材料也不同于其

他各级各类教育,它更多采用的是具体

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

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

1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和联系。

答: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主要体

现在以下三方面:

(1)第一个方面是学习的计划性。

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

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

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

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

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

(2)第二方面是学习的环境。显性

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机

能,而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包

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

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

(3)第三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

12、简述单元教学和方案教学的差异。答:(1)与单元教学相比较,方案教学在整个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2)方案教学以主题为综合方式的网络更具动态性,整个教育活动计划的弹性也较大。

13、简述海伊斯科普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答:(1)目标:强调运算要素,主要以皮亚杰的研究结果作为课程目标的直接来源,到该方案的第三阶段,目标发生了一些变化:①增加了"主动学习";②具体的目标领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数概念的目标从排序中分离出来;③考虑了儿童社会情感方面的目标。

(2)内容:海伊斯科普课程的设计者们认定,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他们根据这一信念和皮亚杰论述的有关前运算阶段儿童最为重要的认知特征,确定了49条关键经验,以此作为制定课程内容的依据。

(3)方法: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

是由"计划-做-回忆"三个环节以及其他

一些活动组成的。

(4)评价:49条关键经验是教师进

行评价的指标。

14、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答:(1)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

动作技能的发展。

(2)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

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

(3)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

(领域)的整合。

15、如何评价蒙台索利课程模式?

答:蒙台梭利课程模式迄今为止仍在世

界范围内有相当影响,说明该课程模式

有其吸引人之处,例如,蒙台梭利课程

模式强调了个别化的学习,特别是蒙台

梭利设计的教具使个别化教学的实施成

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又如,蒙台梭利课

程模式强调儿童主动学习和自我纠正,

能使儿童身心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

展。

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决定了蒙台梭

利教学法带有相当程度的机械的和形式

化的色彩,该课程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是

比较被动的和消极的,这不利于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此外,还有人批评该课

程模式偏重智力训练而忽视情感陶冶和

社会化过程。

16、行为目标的运用价值和局限。

答:(1)运用价值:行为目标使目标的

表述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提高了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力,提高了教

学的有效性;行为目标的精确和具体还

便于教育评价的进行。

(2)局限:一些高级心理素质,如

情感、态度等,很难用具体化的、外显

的行为目标来反映;具体、精细的行为

目标对儿童的整体发展不利。

17、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

动设计的原则。

答:(1)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程度应尽

可能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当。

(2)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次序应尽

可能与儿童的发展程序相近。

(3)所计划的教育活动应尽可能与

个体和群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

18、课程的四种有代表性的定义。

答:(1)课程即科目:主要讨论以文化

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各种课程

形态。

(2)课程即经验:课程被认为是儿

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所获得的一切经验。

(3)课程即目标:将课程界定为预

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4) 课程即计划:课程是学习者在

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

19、简述幼儿园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和总

结性评价的区别.

答: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

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

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

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

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结果评价,旨在对课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以验证课程的成功程度和推广价值。

前者是重在过程,后都是重在结果。20、生成性目标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答:意义:生成性目标有利于促进儿童

有意义的学习;

生成性目标有利于教师主动

性的调动和发挥。

生成性目标的局限对教师要

求高,需要有相当强的研究能力;

局限:操作有难度,很难在有限的

时间里对所有的儿童对话并生成课程目标。

21、方案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答:方案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没有固

定的程式,一切应根据时间、地点和条

件而灵活地确定活动的操作步骤。一般

而言,方案教学可以包括以下3个步骤:

方案的起始阶段:包括方案教学主

题的选择;方案教学主题网络的编

制。方案活动的展开阶段:在方案

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双

方始终处

于积极互动状态之中,多种类型的活动

保证了这种互动。家长的参与和社区资

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教学中也占有重

要的地位。

方案活动的总结阶段:回顾儿童在

方案活动进行过程中运用过的技巧、

略以及儿童的探索过程。

22、低结构化教学和高结构化教学有哪

些区别。

答:低结构化教学由儿童与教师共同确

定学习的目标,高结构化教学的学习目

标主要由教师预定;

低结构化教学主要由儿童发起,高

结构化教学主要由教师发起;

低结构化教学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儿

童的需要,高结构化教学活动的动机主

要是教师的奖惩;

低结构化教学强调活动的过程,高

结构化教学强调活动的结果。

23、蒙台梭利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

以及教师的作用。

答:(1)目标:以培养儿童成为身心均

衡发展的人格为目标。

(2)内容:教育内容由4个方面组

成: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

练和初步知识的学习。教师通过创设环

境、提供蒙台梭利教具、对儿童进行观

察和引导等方法,对儿童实施教育。

(3)方法:感官训练是蒙台梭利教

学法的主要特点,旨在通过视、听、触、

味、嗅等感官的训练,增进儿童的经验,

让儿童在考察、辨别、比较和判断的过

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教师的作用:观察者,指导者,

为儿童提供榜样

24、简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功能。

答: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有两个方面:

一是可以满足教师、课程专业人员、幼

儿园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他负责课程编

制人员的需要,通过课程评价,检验或

完善原有的幼儿园课程,或者开发和发展新的幼儿园课程。二是可以满足幼儿教育政策制定者、幼儿园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其他成员获得教育方面信息的重要,以便管理课程,做出影响课程的各种决策。(一)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功能。(二)课程评价具有鉴定功能,

25、简述成熟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答:成熟理论主张人类发展过程主要是遗传决定的,人类的基因以系统的方式按一定的规律发展,虽然环境会影响自然的发展,但是不可能根本改变这些发展模式。被称为儿童研究运动之父的霍尔,在儿童发展方面所作的研究反映了发展基于遗传这一观点。霍尔的研究继承了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他认为“个体发展复演种系发展的过程。”霍尔被认为是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先驱,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和发展规律,而不是去遵循来自外部的规则。格塞尔认为:儿童的学习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在儿童生理成熟(即达到准备状态)之前的早期训练是不会产生显著效果的。许多学前教育机构重视材料和活动的选择,而选择

的主要依据是儿童的兴趣。通常,在这

类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为儿童安排多

种活动区角,让儿童自己选择,如没有

儿童选择某一区角,那么着一区角的活

动材料就会被更换,或者整个活动区角

会被撤换。在这类教育机构中,教师有

责任积极指导儿童的行为,从而影响儿

童的社会化,使他们适应自己所处的社

会和文化。

26、泰勒提出的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准则

是什么?

答:(1)连续性原则,是指课程内容如何

直线式地陈述;

(2)顺序性原则,是指课程的后继

内容如何既以前面内容为基础,又为以后

的内容打下基础;

(3)整合性原则,是指各种课程内

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27、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具体内容是什

么?

答:(1)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考察

和评定幼儿园课程所持有的基本理念及

课程要素与理念的相一致性。

(2)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主要

是考察和评定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动

态因素。

(3)对课程效果的评价。课程效果,

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有的是

长效的,有的是短效的;有的是预期的,

有的是非预期的。

28、简述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教师的

作用。

答: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与教育、

教学原则有关的社会情感方面的目标与

认知方面的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方面,教师的作用主

要体现在:

①是儿童的家庭世界与儿童的同伴

世界及其更大的外部世界之间的协调者。

②培养儿童自我的发展和心理健康。

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教师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①评价儿童的思维,使之将想法变

为行动,或将其想法进行概括和转换;

引导儿童达到掌握概念的新水平,或在

控制下拓展内容的范围。

②对儿童的评议、疑惑和行动给予口头的回应、澄清、重述和纠正。

③培养儿童直觉的和联结性的思维。

④提出能促进儿童归纳性思维的问题。

五、论述题:

1、谈谈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答: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特征:方案活动时瑞吉欧教育体系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儿童以小组活动为主的形式与教师一起合作探索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类方案活动可以起始于儿童,也可以由教师在观察儿童的基础上发起。

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创造性表现和表达是知识建构的基本要素;共同建构在方案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记录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

(2)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儿童的伙伴、养育者和指导者。

(3)结合实际讨论中国幼儿园课程

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瑞吉欧的启

示。

2、“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能适应不同社会

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而

各种不同教育方案能很好地适合不同社

会文化背景中的儿童。”你是如何理解这

句话的?这句话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

有什么启示。

答:(答题方向)(1)社会学是幼儿园课

程的一个重要基础。幼儿园课程作为社

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受心理学

和哲学的影响,还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

的影响和制约。(2)关于勃朗芬布伦纳

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陈述(3)从勃

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观点分析

社会文化对幼儿园课程的意义(又饿软

课程的价值趋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

会文化)。(4)具体阐述对我国幼儿园课

程的启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

3、举例说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直线式组

织和螺旋式组织的特点。

答:(1)直线式组织有益于儿童逻辑地

思考问题,而且对于一些接受性知识和

技能的传递,具有较高的效能。螺旋式

组织有益于儿童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

程中逐步获得经验,原有经验将在新经

验的获得中起着连接作用、有利于学习

活动的迁移,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深入,

也有益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举例(7分)

4、试述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和教学之间

的关系。

答:(1)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

教学活动,在幼儿园的课程中都是缺一

不可的。

(2)日常生活活动和另两类活动互

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

日活动。在课程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日

常生活活动中和另外两类活动是也经常

互相融合和互相渗透的。

(3)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关系,

游戏和教学是两种有本质区别的活动,

两者不可相互替代。游戏是没有社会功

利目的的,它强调的是“过程”、“表现”

和儿童自主的活动,它能够在最大程度

上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教学主要是一

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

影响的活动,它承担着文化传递的任务,

它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游戏和教

学的本质特征,决定着两者永远不可能

是同一的,或者是相互平行的。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不可替代性,正是它们

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前提。将游戏和教学进行最优化的结合,可以使幼儿

园课程变得更为完善,从而从根本上改

变“放羊式”的或者“灌输式”的教育。在确定幼儿园课程中的哪些教育活动是

属于游戏活动,哪些是属于教学活动时,

并非可以简单地将活动内容和方式归为“游戏”或者“教学”。如果将纯游戏和

完全结构化的(即完全.按照教师计划

实施的)教学看作两个极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无数种状态,它们反映

的是游戏和教学的不同结合的程度。游戏和教学可以以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等各种方式进行结合。

5、举例说明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处理好儿童生成的学习活动与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

答:(1)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这类教育活动以课程或教师计划的活动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活动的目标

比较特化,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根据学科(领域)的性质而由专家或教师预定,选择和组织学科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学科(领域)本身的逻辑顺序,

对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是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在这种学科(领域)课程中,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十分明显地体现了教师为中心展开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这种教育活动的基本性质决定了这类教育活动很难在真正意义上符合每个个体儿童的不同兴趣和需要,使每个儿童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2)教师与儿童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这类教育活动虽以课程专家或教师预定的计划为主,但是,在计划时较多地依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在教育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以儿童为中心的

倾向,即课程的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儿童“生成性”

,课程的内容在相当程度上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教育活动常以小组活

动的形式展开,教育活动也具有相当的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加以调整和改变。 这类教育活动与每个个体儿童真正

意义上的生活经验以及兴趣和需要之间必然还是存在相当的距离。 两种不同倾向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它们之间的差别实际

上只是反映在对课程价值取向的把握在程度上有所差异。 6、试述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答:(1)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

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开始建立,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先效法日本,后仿效西方。"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洞察了幼儿园教育照搬外国所带来的弊病,提出了从课程改革入手,使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

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50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

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

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

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

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

易操作。50年代的我国刚摆脱多年来战

争的困扰,百业待兴,在教育方面需要有

新的正常秩序,这种注重结果,容易操作

的学科课程体系迎合了当时的需要。

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80年代开始,国外的各种儿童发展

和教育理论开始广泛传播;我国近现代教

育家们的思想再次受到重视。 80年代初

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

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

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

际活动和直接经验。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

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

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的

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度

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

论和实践工作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试验

性课程,除了综合教育课程以外,还有活

动教育课程、发展性课程、游戏课程、情

感课程,等等,各地区也相继开展了课程

改革试点工作。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

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

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

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

教育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笔记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概述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从狭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 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的心理特征。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构建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了科学的依据。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尽管心理发展遵循相同的模式,必须注意到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仅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各不相同,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也不相同。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遗传的作用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充分体现了,环境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施加影响。儿童生活的环境各种各样,这些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在这些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 就家庭而言,父母的养育方式、文化水平与职业状况、父母个性、亲子关系的质量、家庭类型(完整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等是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凝聚力、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方式等,对不同的儿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社区环境方面,邻里关系、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社区社会支持体系等是较为重要的环境变量。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测量和解释发展的个别差异,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例如,通过对儿童早期依恋现象的探讨,提出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依恋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学龄初期儿童认知与行为特点的探讨,可以提出培养儿童注意力集中、行为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儿童的多动行为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_______、图表、________,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_______、排除法、_______、_______。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_________之间或者_________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_________岁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_____________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___________、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2、情绪情感 3、同伴关系 4、能力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1)新生儿期,(2) 乳儿期,(3)婴儿期,(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5)童年中期,(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7)青年早期。 2、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 记忆。 3、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 知疗法。 4、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是伊底和超我的奴 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 5、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1)创造性游戏,(2)建筑性游戏,(3) 教学游戏,(4)活动性游戏等几类。 6、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 模仿范性获得的。 7、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 看法,从而发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选择: 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2)。 (1)肖孝嵘(2)陈鹤琴(3)黄翼 2、(3)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染色体(2)DNA (3)基因 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3)阶段。 (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器 4、(1)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1)家庭(2)幼儿园(3)儿童游乐场所 5、(3)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的实践。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2)交往技能的训练(3)角色扮演 三、判断: (√)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后天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水平和特点。 (√)4、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5、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带着自身已有的特点在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 (×)6、男女两性认知差异的年龄倾向反映了男女儿童在认知差异上的不平衡性。 (√)7、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个性和社会性成熟的重要标志。 (√)8、游戏是一种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为了满足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是指某一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 易形成或习得,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 种行为的大好时期。 危机期: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 铜佛,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 客体永久性:指的是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 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 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 维。 自我中心性:处于这类思维水平的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认识事物,而不太能 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 角度认识事物。 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言语的高级形式,它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 生的。 游戏言语:即一面动作,一面嘀咕,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 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 或惊奇。 依恋:是指婴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去的情感,是存在于婴幼儿与其主 要抚养者之问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 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 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包 括合作、谦让、帮助、抚慰、等等。 攻击性行为:消极社会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伤害的行 为和倾向。包括推人、打人、骂人等 一般能力:是指在各种活动中都经常表现出来的 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都不可缺 少的心理条件,包括一般的运动、操 作能力和认识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 舞蹈能力等。 自我意识:是特殊的认知过程。是主体对自己的 反映过程,是对自我的反映,不仅是 认知问题,而且有个人的情感和意志 活动的参与。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 价和自我调节。生理成熟:是指身体在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也称生理发展。主要依赖于种系遗传 的成长,有一定的规律性。 遗传素质:是指遗传的生物牲,即天生的解剖生 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开关、感觉 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 理发展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 结构和机能特征。 社会环境:是指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 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儿童所 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状况、周围 的社会气氛等。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之间的交往。 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 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 影响。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 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 会关系。 同伴交往: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 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各年龄阶段上儿童 所表现出来的、与其它年龄阶段不同 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 征。 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 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 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 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情绪情感:情绪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 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 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 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 体验。 能力: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 某种活动的条件。 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 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抽象逻辑思维: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

儿童发展心理学_笔记_刘金花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2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4 、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 1、绝对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Galton ,F)为代表。 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我自己可以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我保证在他们中任意选择一个,训练成我想要培养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以及他祖宗的种族和职业。”(1930) 2、共同决定论 代表认为是“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Stern ,W.1871-1938)。核心:人类心理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发展观。 格赛尔(Gesell ,A.1880-1961)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祖宗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这就是成熟-学习原则。格赛尔的理论——成熟优势论,主要来自双生子研究。(双胞胎爬梯实验) 3、相互作用论 代表认为是皮亚杰。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是当前普遍承认的观点。 (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通常是年龄越小,遗传的影响越大;低级的心理机能受环境制约少,受遗传影响大;越是高级的心理机能(如抽象思维,高级情感)受环境的影响越大。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 个月~1岁) (3)婴儿期(1岁~3 岁)(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 岁) (5)童年中期(6岁~11、12 岁) (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 岁) (7)青年早期(14、15岁~17、18 岁) 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S、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 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 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身体的发展 人体的生长发育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呈波浪式的,发展的速度是不等速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交替着进行。 1、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身高和体重。 2、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水平可用以下公式计算:身高(厘米)=实龄 ╳ 5+80(2 岁后)体重(公斤)=实龄╳ 2+8(1 岁后)儿童身体正常的发展遵循两项原则:头尾原则(从头到尾)和远近原则(由近及远)。 、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就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兴奋也特别容易扩散第四节儿童动作的发展 一、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上至下头-翻身-坐-爬-站-行走。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学发展规 律。 2.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是指在个体成长中的某一段时期,其成熟度恰适 合某种行为的发展。 最早起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对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 3.横断研究(横向) 横断研究是在同时期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的被测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的测查并加以比较 4.纵向研究(追踪研究) 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5.动作技能是一种自动的、迅速的、正确的、柔和的动作,它不是一个单一的 动作,而是一连串的上百个肌肉与神经的协调动作 6.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产生定向反射,这时,个体的心率就会起变化,注意力也会朝向刺激物,其他正在进行的活动(如吮吸、身体动作)立即停止,如果隔很长一段时间刺激物又重新出现引出定向反射的次数就会逐渐减少。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习惯化。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兴趣的现象称去习惯

化 7.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8.同化就是把外界因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是指把新的体验 纳入已有图示中加以理解的过程) 顺应是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收到它所同化的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调整已有图示来适应新的刺激的过程) 9.守恒概念指个体能够认识到物体固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外在形态的变化而发 生改变的特征 10.语用技能指交谈双方根据语言意图和语言环境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 列技能,包括说者和听者两方面的技能 11.依恋是婴儿寻求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依恋 主要表现为啼哭、哭、吸吮、喊叫、咿呀学语、身体接近和跟随行为,依恋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 12.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他们 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13.性别同一和性别角色同一: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女性, 这就是性别同一;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则是性别角色的认同 14.同伴是社会上平等、共同操作时,在行为的复杂程度上处于同一水平的个体 15.自我意识是作为主题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 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题库

学前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 )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A. 0-6岁 B. 0-9岁 C. 0-3岁 D. 3-6岁 答案:A 2. 提出儿童的心理最初只是一块白板的是( )。 A. 维果斯基 B. 福禄贝尔 C. 洛克 D. 卢梭 答案:C 3. 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心理发展的( ) A. 普遍性 B. 连续性 C. 差异性 D. 阶段性 答案:D 4. 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 )。A. 理论研究法 B. 调查法 C. 实证研究法 D. 观察法 答案:C 5. 遗传的作用不包括( )。 A. 努力的程度 B.

大脑的发育 答案:A 6. 儿童9个月时脑重660克,达到成人的( )。A. 100% B. 75% C. 50% D. 90% 答案:C 7. 七八个月的胎儿大脑两半球面积占人脑的( )。A. 12%-20% B. 10%-11% C. 31%-40% D. 21%-30% 答案:B 8. 狗听到主人喊它的名字就跑过来,属( )。 A. 第二信号 B. 无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 D. 抽象信号 答案:C 9. 下列( )能为胎儿创造良好宫内环境。 A. 过量饮用咖啡 B. 适度运动 C. 酗酒 D. 吸烟 答案:B 10.

18个月 C. 24个月 D. 12个月 答案:C 11. ( )是最重要的心理过程。 A. 情感 B. 认知 C. 个性 D. 社会性 答案:B 12. ( )可以听到声音。 A. 一年后 B. 一个月后 C. 六个月后 D. 出生 答案:D 13. ( )设计了视觉悬崖装置。 A. 吉布森 B. 托马斯 C. 艾弗森 D. 罗杰斯 答案:A 14. 按信息加工理论,记忆不包括( ) A. 短时记忆 B. 瞬间记忆 C. 感觉记忆 D.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 1. 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力。 2.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设计的三座山实验,是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一个最典型的例证。 3. 弗洛伊德设想一个人的人格组成。 4. 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理论把智力分为哪些(P139) 一般因素(g因素),特殊因素(s因素) 5. 儿童的高级情感一般包括哪些(P183)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6. 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P71) 上下(3岁)、前后(4岁)、左右(5岁) 7. 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和沃克研究婴儿的深度直觉发展的实验(P70) “视崖”实验 8. 评定新生儿感觉的方法有(P58) a.反射行为 b.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c.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 d.视觉偏爱 9. 皮亚杰认为思维的机制有哪些(P80) a.适应和组织 b.同化和顺应 10. 语言获得理论有哪些(P129) a.环境论 b.先天决定论 c.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11.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婴儿最初的情绪反应有哪三种(P169) 爱、怒、怕 12. 卡特尔的智力理论把智力分为什么(P141) 液体智力、晶体智力 13. 常用的研究儿童的具体方法有哪些(P19) 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时序研究14.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含哪个分量表(P148) 言语、操作 15. 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特点(P85 P88) 前运算阶段: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守恒),自我中心(三座山实验),刻板性(液体守恒实验) 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可逆性(守恒),掌握类包含的概念,序列化(排序能力,传递性),思维的去中心化,掌握群集概念 16.发展的特点有哪些(P22) a.发展的稳定性:方向性和顺序性,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可逆性 b.发展的不平衡性:波浪式前进 c.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7. 儿童“客体永久性”概念是什么时间形成的(P84) 一周岁 18. 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P14) 普莱尔 19.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P9) 平衡(自我调节作用) 20. 感知觉的相关研究

【笔记】发展心理学笔记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 概念 1. 二因素理论p10 2. 复演说p18-p19+p187 3. 比率智商p19 4.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普莱尔”-《儿童心理》 简答、论述 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P2-P4 2. 什么是“遗传与环境之争”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P9-P11 02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P12两个观点说一下,P12-P13 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P15-P16 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P16-P17 第二章 1. 格式P23 2. 同化和顺应P23 同化是01年名词 3. 平衡过程P26 4. 客体永存P30 5. 守恒P32 02年名词 6. 心理社会危机P40 01年名词 7. 同一性P217 8. 观察学习P43 9. 内化P44-P45 10. 最近发展区P46 简答、论述 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P24 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P27-P34 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02年简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01年论述 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P44-P45 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P37-P41 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P41-P43 第三章 1. 组群效应P49 02名词 2. 序列研究P51 01名词 3. ABAB设计P57 4. 跨文化研究P52 5. 文化公平测验P56-P53 简答论述 1. 说明横向研究的优缺点P48 2. 说明纵向研究的优缺点P50

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题

儿童发展概论》 复习思 第一章考题导论 、概念解释 1、发展 2、儿童发展 3、儿童生理发展 4、儿童心理发展 5、发展心理学 6、儿童发展心理学 7、幅合论8、成熟优势论9、关键期 10、横向研究11、纵向研究12、跨文化研究 、简答题 1、如何理解发展心理学 2、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有哪些 3、相互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4、成熟优势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5、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基础是什么 6、为什么说普来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7、20 世纪80年代后,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2、试比较共同决定论和相互决定论的观点。 3、试述我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4、举例说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及其特点。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一、概念解释 1、基因 2 、显性基因 3、隐性基因 4 、动作技能 二、简答题 1、胎儿的发育过程 2、影响胎儿发育的条件 3、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三、论述题 1、试析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因素。 2、试析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 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概念解释 1 、习惯化 2 、去习惯化4 、视敏度 5 、方位知觉7 、视觉偏爱9 、口腔探索 、简答题 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2、研究婴儿颜色视觉的方法。 3、视觉偏爱法 6、“视崖实验” 10 、手的探索

3、幼儿色形抽象的发展阶段。 4、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特点。 5、幼儿左右概念的发展阶段。 6、幼儿观察力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三、案例分析 “机械蜗牛”实验:(略)请问:实验的设计者是谁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结论有哪些 第四章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概念解释 1 、客体永久性 2 、延迟模仿 3 、幼儿期健忘 4 、记忆恢复 5 、偶发记忆 6 、遗觉表像 二、简答题 1、幼儿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2、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3、试析偶发记忆的原因。 4、记忆恢复发生的条件有那些 三、论述题 1、儿童记忆在量和质两方面的发展顺序与表现。 2、根据所学原理,谈谈对儿童记忆的培养。 第五章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概念解释 1、认知 2、图式 3、格式 4、运算 5、同化 6、顺应 7、客体永久性8、守恒9、自我中心 10、适应11、直觉行动思维12 、具体形象思维 13、抽象逻辑思维、 二、简答题 1、思维的结构是什么 2、运算的含意是什么 3、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认知上获得的成就有哪些 4、具体运算阶段有什么特点 5、儿童思维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6、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7、儿童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8、儿童理解能力的发展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幼儿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 2、试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3、论述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及培养。四、案例分析 “三座山实验”(略)请问:实验的目的与实验结论是什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总结指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 重点提示: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任务:阐明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揭 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3.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每个观点的含义。 4.关于关键期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慎重使用。 5.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6.实证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 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7.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8.任何研究都有一个时间上的取向,据此又把研究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类型。横向研 究和纵向研究的概念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9.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可以具体体现为以下三种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每种方法的含义、分类和运用。 10.理论研究法的价值。 重要点提示: 1.遗传现象。所谓遗传,就是父母(亲代)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等。 2.遗传的作用。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3.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结构:大脑两半球的构造;大脑重量的增加,即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机能:新生儿不仅出现无条件反射,而且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条件反射;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 4.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母亲的生育年龄、母亲的营养、药物、辐射、孕妇的健康状况、RH因子、母亲的情绪和态度。 一、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 1.感觉和知觉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近40年来心理学对儿童知觉学习的研究有许多惊人的发现。 2.触觉的敏感性有助于推动婴儿对环境的反应。到一岁左右,婴儿的触觉、味觉和嗅觉能力已经和成人的相应能力大体相当。 3.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力。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4.新生儿出生后就能听到声音,以后听觉敏感性不断提高。听觉偏好有助于婴儿发展 自己的情感、智力和社会性。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听力损伤的普遍原因。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也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5.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 6.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好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研究发 现,婴儿对人脸图最感兴趣,这对他们的生命是有现实意义的。 7.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用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婴儿的深度知觉能 力与早期的运动经验有关,与婴儿爬行的经验有关。 8.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儿童左右概念 的发展是和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相符合的。 9.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和形状恒常性。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传统的记忆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对记忆的研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 2.婴儿的记忆主要是再认。 3.在态度上,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在不断发展。在方法上,幼儿较多运用机械识记,一旦运用意义识记,效果则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 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 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 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 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 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15.在(A)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6.在(B)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A.直觉运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形式运算思维 17.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C)阶段?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8.“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A)。 A.自我中心 B.他我中心 C.自我—他我中心 D.超越自我中心。 19.“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 A.维果斯基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 21.(A)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A.微笑B.哭泣C.愤怒D.张嘴 23.(A)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学科。(为人父为人母我们是不考证的,没有上岗证就诞生了一个幼小的生命,我们亦步亦趋,从马虎大意,一个孩子的身份转化成有母爱,有父爱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也是走向成熟的历程。 教育是终身的事,也预示着,当我们老去,还是有不懂的教育问题,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用有限的生命探索无尽的宇宙奥秘,那就要抱着一颗平常心,不求穷尽,只求日醒。) 人的儿童时期(包括少年期和青年初期,一般为0-18岁) (原来总以为儿童仅仅是13岁以前的,青春期也是儿童的升级版,孩子还是个孩子,不当做完全的成人要求,也不当做绝对的孩子教育。随着个性化发展,自由的渴望,读懂他们的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决定沟通的钥匙。)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算起,因为这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比较有系统的科学的著作。 (德国哲学家辈出,康德、马克思、尼采、黑格尔、叔本华、莱

布尼茨、海德格尔、哈贝马斯、谢林,真是个值得花费精力的国家。)弗洛伊德核心是情欲说,超我包括两部分:良心和自我理想。 (在龙岗书院王阳明要求学生务必做到: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不立志不可能勤学,不勤学志也无法完成。为人处世,不可能无过,但应有过必改。同理,一个孩子具有善念、自我约束力、正的目标,学习就有东西,自然形成自推的力量,这股力量是多少家长梦寐以求的。 我们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再好,我们孩子最爱自己的孩子,那何必过多关注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自毁自家的呢。要是更看重激发内推力,是不是轻松很多呢?) 主动感对内疚感(4-7岁),勤奋感对自卑感(7-16岁) (主动与内疚是希望父母高兴吧,这个时候只是想做听话的孩子,得到父母的表扬。到了入学年龄后,孩子通过集体生活,真正具有了荣辱观,无论是一起嬉戏还是竞争,学知识,都造成孩子会跟同伴比较,抓住机会促进他们趋于勤奋、坚强、乐观的品质,逃离享乐、攀比、懒惰的价值观。) 4-7岁培养靠自己的良心控制自己的行为,主动性 (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天性使然,顺其自然,因材施教,不要做过多的干涉。) 7-16岁学习,帮助儿童勤奋学习,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正确对待竞争,勤奋品质。 (当孩子刚入学要帮助他们适应,在前期多花精力,后期就轻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模拟试题汇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哪一阶段?(C) A. 感知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2. 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 横向研究 B. 纵向研究 C. 平行研究 D. 实证研究 3. 心理活动兴奋性高,不平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与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 A. 胆汁质 B. 多血汁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4.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 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 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 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 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5. 哪一种感觉在学前儿童认识世界中占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D) A. 视觉 B. 听觉 C. 嗅觉 D. 触觉 6. 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D) A. 重复 B. 独白 C. 双人或集体独白 D. 命令 7. 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D) A. 社会性需要 B. 归属和爱的需要 C. 尊重的需要 D. 生理需要 8. 下列哪个不属于亲社会行为?(D) A. 谦让 B. 帮助 C. 合作 D. 攻击性行为 9. 婴儿最初的笑是(D) A. 出声的笑 B. 有差别的笑 C. 诱发性的笑 D. 自发性的笑 10. 在哪个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B) A. 直觉运动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 C. 抽象逻辑思维 D. 形式运算思维 11. 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 A. 吉布森和福克 B. 皮亚杰 C. 维果斯基 D. 福禄贝尔 12. “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 A. 维果斯基 B. 皮亚杰 C. 蒙台梭利 D. 福禄贝尔 13. 家庭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机制起作用。(A) A. 奖励和示范 B. 批评 C. 教育 D. 表扬 14. (A)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A. 道德感 B. 美感 C. 理智感 D. 依恋感 15. “视觉悬崖”试验说明了儿童已有了(A) A. 深度知觉 B. 方位知觉 C. 视觉定位 D. 形状知觉 16. 强调环境对儿童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心理学家是(A) 班杜拉D. 马斯洛C. 斯金纳B. 华生A. 17.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幼儿对其知觉就(B) A. 越难 B. 越容易 C. 越容易消失 D. 不容易判断 18. 儿童的年龄越(A ),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A. 小 B. 接近学前晚期 C. 大 D. 接近于成年 19. 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这是谁的思想?(A) A. 维果斯基 B. 华生 C. 班杜拉 D. 托马斯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复习课程

一、填空题 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3.儿童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名词。 4.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5.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水平分为(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6.华生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环境教育万能论),强调对(儿童发展的控制)。 7.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塑造,也同样适用于对(不良行为)的矫正。 8.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心理是在(社会文化历史)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的,(社会交往)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 9.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10.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 )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11.( 新陈代谢 )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12.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 开放的 )、( 不断积累的 )过程。 1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小)与( 年龄偏大)。 14.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 无意记忆 )为主。 15.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 )在先,( 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最后(抽象逻辑思维 )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6.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 知觉研究 )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17.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 积极词汇 )。 18.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 社会性 )行为。 19.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语音 )、( 词汇 )、( 语法结构 )、以及(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等方面。 20.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 21.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 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百分之九十 )。 二、名词解释 1.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3.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4.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5.直觉行动思维: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1-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密云社区教育中心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理论流派,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一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一)发展阶段 ?参照我国的学制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是指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的统称。该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分阶段:出生前的发展、婴儿阶段和幼儿阶段。 ?出生前的发展: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胚胎前9个月是发展最快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有一个受精卵转变为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婴儿。 婴儿阶段:身体和大脑都出现巨大的变化:能够独立行走;有较成熟的感知运动能力;基本掌握了母语的口语表达系统;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亲密关系。本书将婴儿期定义为0-3岁。 幼儿阶段:幼儿的身体变长、变瘦,运动技巧更精细,更具自我控制性和自信。游戏促进和支持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思维和语言得到惊人的发展,道德感开始发展并开始与同伴建立关系。本书将该阶段定义为3-6岁。 ?(二)发展的领域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我们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时会初步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主要包括:身体的发展、脑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那里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对他人的认知、同伴关系、以及品德心理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 ?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 ?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是: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一)遗传与环境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题汇编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1章至第5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关键期 2、遗传决定论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4、幼儿 5、年龄特征 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奠基人是普莱尔。() 3、乳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 4、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形成客体永久性。() 5、华生主要研究儿童的情绪。() 6、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7、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向前推进的。() 8、观察目的性差是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之一。() 9、0-1个月是乳儿期。() 10、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11、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发生争吵,常常是因争夺玩具而产生的。() 12、学前儿童的劳动带有游戏性和娱乐性的特点。() 13、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的个性。() 1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 15、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称

横向研究。()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陈鹤琴采用什么方法研究儿童的心理()。 A日记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2、谁设计了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成熟对发展的影响比学习更重要()。 A格塞尔 B华生 C霍尔 D皮亚杰 3、1-3岁属于哪个年龄阶段()。 A新生儿 B乳儿 C婴儿 D幼儿 4、认为儿童的游戏复演了从原生动物到人的越来越复杂的各个阶段,这是哪种游戏理论的观点()。 A剩余能量理论 B放松理论 C训练或前练习理论 D复演理论 5、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高尔顿 C皮亚杰 D格塞尔 6、吉布森等人设计的视觉悬崖实验是用来测儿童的()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方位知觉 D深度知觉 7、3岁幼儿能分辨的方位是() A上下 B前后 C左右 D以上都行 8、观察力初步形成于() A婴儿 B幼儿 C乳儿 D新生儿 9、儿童行走动作形成的关键年龄是() A 1岁 B 2岁 C 3岁 D 4岁 10、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A从抽象到具体 B从主动到被动 C从简单到复杂 D从成体系到零乱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4、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5、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2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