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治研究进展_卢晓芳
- 格式:pdf
- 大小:237.56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调整推荐2016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公示一、项目名称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及病理研究与应用二、推荐单位意见该项目探讨的是儿童肾脏疾病临床诊治的难题,也是肾脏病领域的焦点及热点问题。
课题组有5项主要的科学发现:①建立了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肾脏病理损害定量评价体系,使得对儿童肾脏损害的病理分析从过去定性分析上升为定量分析评价。
②率先将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应用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推动了对婴幼儿NS治疗的发展。
③发现肾病综合征患儿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与儿童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及肾脏病理损害密切相关;并率先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福辛普利应用于儿童RNS的治疗,为ACEI药物在儿童RNS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④首次报道了FLG基因突变在RNS中的意义。
⑤发现儿童PNS的发病年龄、临床表型、病理类型等的构成比近年在发生着变化,丰富了儿童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库。
该项目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实用性,拓展了儿科肾科临床医师对儿童NS的治疗途径,改善了RNS患儿的预后,并且适合于在儿科学、临床肾脏病领域推广应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意推荐申报湖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项目简介主要技术内容和创新点:①研发制订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肾脏病理损害的评分系统,使得对儿童肾脏损害的病理分析从过去定性分析上升为定量分析评价,为儿科医生及肾脏科医生诊治、评估RNS患儿提供了依据。
②研究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治疗2岁以下的婴幼儿RNS的疗效及安全性,推动了婴幼儿肾病综合征治疗的发展,改善了婴幼儿RNS患儿预后。
③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素反应性、肾脏病理损害程度间的关系,阐明了儿童RNS的部分机制。
并率先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福辛普利钠应用于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为ACEI药物在儿童RNS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9-02T14:57:44.87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7期作者:肖莹楠1,原晓风2通讯作者[导读] 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肾系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西医治疗主要以激素疗法结合免疫抑制剂为主,副反应较多。
目前有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RNS取得良好疗效,本次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肖莹楠1,原晓风2通讯作者1、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吉林长春 130021摘要: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肾系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西医治疗主要以激素疗法结合免疫抑制剂为主,副反应较多。
目前有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RNS取得良好疗效,本次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综述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从尿液中丢失,肾脏功能受损。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未经缓解,或病情出现反复,迁延难愈,进一步发展成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其发病率约占原发性NS的25%-40%[1]。
现代医学治疗RNS的主要通过激素疗法结合免疫抑制剂为主[2],口服时间长,副作用大,疗效却因人而异。
目前有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RNS取得良好疗效,本次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中医药辨证结合激素使用国医大师郑新治[3]认为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不规范也是患儿由原发性肾病走向难治性肾病的重要因素。
他着重将激素治疗分为3期,即激素初治期、减量期、维持剂量或停用期。
初治期应用知柏地黄汤、二至丸加减,以达滋阴降火之功,滋阴药物能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拮抗外源性激素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减量期以参芪地黄汤加减益气健脾固肾,阴阳双补;后期以真武汤、济生肾气丸、实脾饮等加减以温肾阳,可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作用,防止病情反跳。
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诊疗新进展(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儿科546100)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的病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和高度水肿等症候群,是儿童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尿蛋白高于3.5g/d,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并伴有明显的水肿或者高脂血症,以上满足前两个条件时即可诊断,目前诊断主要采取的方式为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病症观察,在临床中诊断难度相对较小,但其缺点为诊断耗时时间相对较长。
在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常见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因为微小病变性肾病,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诱病因素有过敏性紫癜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目前临床的主要治疗方针为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即在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病症进行治疗,主要治疗目的为抑制免疫与炎性反应[1-2]。
本文中就目前临床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治状况进行综述,内容如下。
一、基因检查国外基因筛查已经广泛运用于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相关数据中表明有将近1/3的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存在基因突变。
近些年,随着我国临床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进展,临床医生在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逐渐开始运用基因筛查方式,基因突变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主要作用于细胞相关的蛋白,破坏肾小球的过滤功能,从而致细胞迁移,出现尿蛋白病症,临床这类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常规的免疫抑制与激素抑制方式并不能较好的控制病症,进行临床治疗,在临床的基因筛查中已经发现有28个左右的基因与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有较大的关系[3]。
常见的蛋白基因变异机制,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为NPHS1基因,其基因突变主要表现方式为出现大量的足突融合,致使尿蛋白大量产生,是目前临床基因突变筛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相关亚久中表明基因筛查在SRNS中对LAMB2、WT1、NPHS1和NPHS2进行检测,其检出率有2.5%-37.5%不等,其中总的基因突变将近为2/3,在相关外国专家的研究中明确表示儿童的检出率高于青少年与成年人群中[5-4]。
儿童肾病综合征诊疗新进展儿童肾病综合征一直以来都是困扰肾病医学研究人员的一个儿童常见病,这种病一般为慢性疾病,且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易反复发作,不易根治。
目前对儿童肾病综合征的诊疗方法有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儿童肾病综合征的诊治方法也在不断完善。
现本文就以本院近2年间收录的30例儿童肾病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其诊疗新进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标签:复杂型;儿童;肾病综合症;诊治肾病综合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年龄小,身体机能发育不全,一般均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愈难度较大,易反复发作,是肾病临床医学中较为棘手的一种疾病。
从相关研究报道可以得知,儿童患有肾病综合征的几率为0.016%,且多发在年龄为2-6岁的男童。
目前的医学治疗水平已使症状缓解,但是真正根治暂时无法实现。
近年,专家也在积极研究新诊疗方法,尽可能减少肾病综合征患儿复发率,以下本文结合本院近2年收录30例患儿诊疗资料为依据,谈谈当前儿童肾病综合征的诊疗新进展。
1、一般资料本院在近两年收治30例儿童肾病综合征,其中男21例,女9例。
年龄为2-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岁。
30例患儿表现均为尿少和浮肿,接受了8周激素治疗后并无显著治疗效果,临床表现乏力有15例,胸腔有积液2例,血浆白蛋白0.5 mg/kg隔日用时副作用明显,需要加用或换用免疫抑制剂。
加用的免疫抑制剂有:左旋咪唑或环磷酸胺。
然而,对激素抵抗型FSGS(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需要采用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案避免患儿进展为终末肾衰竭。
另外,在临床诊疗中,容易出现复发情况,因此合理的预后管理以降低复发概率则成为了一种非常关键的手段。
需要医护人员做好相关工作,还需家长积极配合,出院后,加强日常管理,例如预防感染和血栓栓塞、定期进行尿常规检验、进行免疫接种等等。
同时还要对患儿的饮食情况和日常起居情况给予高度关注。
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5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87-02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包括频繁复发(fr)、激素依赖(sd)、激素耐药者(srns),是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问题。
患儿需要反复大量使用激素或长期使用激素,产生严重不良反应,部分患儿甚至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其病理类型多数为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fsgs)也占一定比例[1],不同病理类型对激素的敏感性不一样,治疗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案、适时调整方案,特别是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方案,避免患儿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先将近年来国内有关rns 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rns的病理类型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占39.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占29.3%;轻微病变和微小病变,占14.3%,其余病理类型少见。
2 rns的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儿科肾脏病学组2000年10月珠海会议制定的难治性肾病的诊断标准[2]。
①泼尼松足量治疗≤8周,尿蛋白转阴,病程中半年内复发≥2次或者1年内复发≥3次。
②泼尼松足量治疗8周尿蛋白仍阳性者。
③对激素敏感,见谅或停药1个月内复发,复发2次以上者。
3 rns的治疗3.1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①首选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的短疗程糖皮质激素(gc)治疗因为复发率高,已基本被中长程疗程gc治疗所代替,初始方案不完全相同,gc的治疗原则“始量足,减量慢,维持时间要长”已被认可。
剂量:诱导阶段以以足量泼尼松1.5~2mg/(kg.d),分次口服或晨间顿服,最大剂量不超过60mg,尿蛋白转阴后巩固2周,一般足量不少于4周,最长8周;维持阶段:首先以2d的量的2/3量,隔日晨间顿服,如尿蛋白继续转阴,以后每2~4周减量2.5~5mg,至0.5mg/kg时治疗3月,以后每2周减量2.5~5mg直至停药。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李炳德【摘要】近年来,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肾病综合征是以高脂血症、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以及低蛋白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其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侯群.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占肾病综合征的30%~50%,一般指的是激素抵抗型、激素依赖型、复发型或者激素使用禁忌、激素不耐受的肾病综合征.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差,部分患者虽然给予正规治疗,但肾脏损害仍然持续加重,最终导致终末期肾衰竭.该研究重点分析了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因及治疗进展情况,旨在提高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年(卷),期】2016(024)001【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因;药物治疗;研究现状【作者】李炳德【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肾风湿内科,广西贵港537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R692现代医学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病机制、激素耐药机制及治疗对策等方面。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学基础,一些相关基因及编码蛋白的质和量的改变参与了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并可能导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足细胞相关基因及编码蛋白、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及其受体相关基因和蛋白两方面。
GC耐药机制除与传统的观点如病理类型不同、感染、严重高脂血症、免疫紊乱及炎症介质等因素有关外,亦与上述遗传学改变密切相关。
本文就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目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1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因肾病综合征难治原因比较复杂,每例患者有不同难治原因。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既可能与患者自身疾病性质有关,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治疗不规范等有关。
1.1 遗传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进步,研究发现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Th1/Th2比值失衡、GRβ/GRα比值增加、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NR3C1异常突变、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活性提高、足细胞相关蛋白编码基因异常突变等均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发生密切相关[1]。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进展【摘要】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肾病综合征中的一种特殊而常见的类型,其备以下任何情况之一:激素抵抗、激素依赖者或不能耐受激素副作用者,在治疗上较为棘手。
近些年,一些学者在对其治疗上总结出一些非常规治疗的成功治疗经验,检索近年来的文献资料,介绍其治疗进展。
【关键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进展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otic syndrome ,RNS)是指足量激素治疗>12 周病情仍未缓解或激素依赖、或先有疗效而后又复发的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该病症经久不愈可诱发严重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栓栓塞综合征等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负担和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
RNS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部分合并明显血尿和(或)高血压和(或)贫血及肾功能减退的非典型NS患者,他们对激素抵抗,病理上多为重症IgA 肾病(IgA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膜性肾病(MN)和膜增生性肾炎(MPGN)等;另一方面是部分本来对激素敏感的NS患者,病理上多为微小病变(MCD)、IgM 肾病(IgMN) 和轻度IgAN 等,但由于合并感染、高凝血症和血栓栓塞形成或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常规激素治疗无效。
先将近年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激素冲击疗法糖皮质激素是治疗NS 的重要药物之一,它能抑制巨噬细胞和其他抗原呈递细胞的功能、溶解敏感动物淋巴细胞并对多种前列腺素、白三烯、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粒2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多种致炎因子产生强烈抑制,降低补体;抑制组胺及黏附分的子生成[1]。
而上述因素在RNS病程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糖皮质激素的常规用药方法对RNS效果并不理想,吴丹琦[2]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RNS,将甲基强的松龙1. 0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 次连用3d,第4 d 常规口服强的松,进入传统治疗方案,结果显示治疗组能明显降低24h 尿蛋白,提升血浆蛋白的水平。
儿童肾病综合征治疗现状及进展儿童肾病综合征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患儿常伴高凝状态,易出现血栓。
目前,临床对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激素药物与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免疫抑制剂不断地应用于临床,笔者现就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现状及进展作如下综述。
标签:儿童肾病综合征;治疗现状;进展儿童肾病综合征(NS)是儿科最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是发病率仅次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第二大儿童肾脏疾病。
NS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滤过膜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大量通过滤过膜渗入到原尿中产生大量蛋白尿[1],引起身体一系列生理病理的改变。
高发人群主要是3~5岁儿童,从临床儿童的性别显示,男性发主病率大大高于女性。
由于肾病综合征患儿常伴高凝状态[2],因此,容易出现血栓。
而血栓的出现加速了肾功能损害,对肾小球造成更大的损伤,往往导致患儿预后不良,是临床致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按照肾病综合征的致病原因,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先天性肾病,是由于遗传所致;第二类是原发性肾病;第三类是继发性肾病,是由于其他疾病引发该病[3-4]。
无论何种类型的肾病综合征,一旦发病,对儿童的身体均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儿童肾病综合征一旦确诊后,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尽量减轻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5],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极易至残或死亡。
1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现状目前,临床对儿童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治疗较困难,其原因是绝大部分患儿属微小病变型,其特点是对激素敏感,但治疗后复发率高[6],部分患儿经多次治疗后甚至对对激素产生依赖或耐药。
因此,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也使病情复杂化,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7]。
1.1 针对儿童肾病综合征的特异性治疗我国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一是应用大剂量的强的松进行中长疗程治疗[10],方法是尿蛋白转阴前剂量是强的松2 mg/(kg·d),最大量不超过60 mg/d,分三次服用,至尿蛋白转阴后连服两周,但服用时间大于4周,小于8周后减量,改每日口服为隔日口服,剂量逐渐减量,疗程视患儿情况,为9~12个月。
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新进展【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055-02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otic syndrome,rns)一般是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泼尼松治疗8周无效或部分有效、激素依赖或频繁复发者[1]。
治疗十分棘手,现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难治性肾病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rns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占39.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占29.3%,轻微病变和微小病变占14.3%,其余病理类型少见[2]。
2 rns治疗2.1糖皮质激素2.1.1诱导缓解阶段:足量泼尼松1.5~2mg/(kg.d),最大剂量60mg/d ,分次口服,最大剂量60mg /d,尿蛋白阴转后巩固2周,一般足量不少于4周,最长8周。
巩固维持阶段:以原足量两天量的2/3 量,隔日晨顿服4周,如尿蛋白持续阴性,然后每2~4周减量2.5~5mg维持;至0.5~1mg/kg时维持3个月,以后每2周减2.5~5mg至停药。
疗程9个月为长疗程,多适用于复发者。
2.1.2更换糖皮质激素制剂对泼尼松疗效较差的病例可换用其他糖皮质激素制剂,如曲安西龙是一种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中效制剂,其作用与强的松基本相同,4mg相当于强的松5mg,但几乎没有滞钠排钾作用。
郭立申等[3]采用曲安西龙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6l例,总有效率为90%,副作用不明显。
2.1.3甲基泼尼松龙(mp)冲击治疗,宜在肾脏病理基础上选择适应证。
pena a等[4]报道了30例激素耐药型肾病患儿,采用mp30mg/(kg.d)冲击疗法,隔日1次,共6次。
以后分别为l周1次,共2个月;2周1次,共2个月;1月1次,共2个月。
冲击间歇期口服泼尼松2mg/kg,隔日1次。
mp冲击疗程完成后泼尼松剂量快速减小为小剂量继续维持6一18个月停药。
本方法可使激素敏感的pns患儿显示了尿蛋白更快转阴的趋势,但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导致不能完成治疗。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摘要】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对药物治疗反应差,肾脏损害进行性加重,预后差,易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加强对该病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322.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54-02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otic syndrome,RNS)是指激素抵抗、激素依赖或反复发作且不能耐受激素的副作用,而难以继续用药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
该病占PNS的30%-50%,对药物治疗反应差,肾损害进行性加重,预后差,易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
因此,提高RNS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其预后是目前临床治疗RNS的重点和难点,国内外许多专家对该症的治疗有很多看法和研究,现综述如下:1RNS的定义及难治的因素1.1RNS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大多数肾脏病学者认为RNS是除符合1985年全国肾脏病会议拟定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外,并具备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者:(1)激素依赖,既指激素治疗后,尿蛋白能显著减少甚至转阴,但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尚未达到维持剂量)NS 又复发,再加大激素剂量仍然有效者;(2)激素抵抗,指足量激素(成人每千克体重每天1 mg泼尼松)治疗12周无效的 NS 患者;(3)激素不耐受,指患者因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活动性结核、活动性肝炎、糖尿病肾病等原因不能耐受激素不良反应的NS患者;(4)反复发作,指 NS 患者经治疗缓解后半年内复发2次以上,或1年内复发3次以上者[1]。
日本学者仅将NS患者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6 个月仍无效者,才称为RNS[2]。
1.2难治的因素(1)病理类型难治:RNS以重度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Ig M肾病以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病理类型为主,这类疾病都对激素反应不佳,因此易发展成为RNS。
难治性小儿特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研究进展
谢腾芳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
【年(卷),期】2006(007)009
【摘要】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小儿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蛋白自尿中丢失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为其主要临床特点。
小儿时期NS绝大多数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INS)。
到目前为止,糖皮质激素仍然是临床上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
根据其对GC治疗反应情况分为激素敏感型、激素耐药型两种类型。
激素耐药、激素依赖和频繁复发等几种肾病综合症为难治性小儿INS,其肾脏病理不断进展,是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页数】3页(P174-176)
【作者】谢腾芳
【作者单位】江西省儿童医院急诊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6.92
【相关文献】
1.环孢素A(CsA)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 [J], 梁明姬;马国哲
2.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效果观察[J], 袁玉芳;杨晓春;何蓉;周文娣
3.达那唑加中药治疗小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J], 张广舫
4.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J], 王自平;王廷卿;王秀民
5.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西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周华;祁海啸;林雪峰;杜春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