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1

月-2021年12月接收94例需接受脐静脉置管新生儿作为本次对比对象,按照奇

偶数法将其均分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优质护理,对比其

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评分、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优

质护理运用至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作用显著。因此,在对需接受脐静脉置管新

生儿护理时可及时将综合优质护理高效用于其中,促使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均不

断提升。

关键词: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综合优质护理;置管时间;体重

新生儿在出生后通常易由于多种因素致使其产生肺功能发育不全、呼吸衰竭

等症状,对患儿身体发育、生命安全等均造成严重威胁,脐静脉置管是改善患儿

临床病症较为有效方式,为促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还需及时对患儿采取相应

护理措施。对此,本文将主要研究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接收94例需接受脐静脉置管新生儿作为

本次对比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将其均分2组,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胎龄

30-37周,平均(39.12±0.45)周;实验组男24例,女23例,胎龄30-36周,

平均(39.19±0.48)周,两组新生儿基础信息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研

究可比性。纳入标准:a、无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b、父母无交流障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c、无心、肝、肾等脏器性疾病新生儿。排除标准:a、家属对临

床护理措施较为抗拒新生儿;b、无家属陪伴新生儿;c、生命体征不稳定新生儿。

1.

1.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含环境护理、用药护理等。

实验组:实施综合优质护理,(1)置管前:a、护理人员提前以通俗易懂语言、视频展示等多种方式向家属介绍脐静脉置管的具体操作方式、优点及可能产

生并发症等,促使家属对脐静脉置管有较为全面了解;b、护理人员及时根据脐

静脉置管具体操作方式准备导管、呼吸器、监测仪等设备,并对其进行全面质量

检查;c、护理人员及时对新生儿进行体位固定,利用适量肝素盐水进行导管冲洗;d、护理人员将新生儿脐静脉充分暴露,利用碘伏进行周围皮肤消毒。(2)

置管中:a、护理人员根据新生儿体重合理设定置管长度,在进行置管时需充分

保证导管与脐静脉间直线性;b、护理人员所有操作均需充分保证无菌化;c、护

理人员合理设定输液速度,并严格按照相关配伍禁忌进行具体药物使用。(3)

置管后:a、护理人员加强对新生儿皮肤观察力度,及时利用水胶体敷料对新生

儿脐部周围皮肤实施有效保护;b、护理人员定时进行导管清洁与敷料更换;c、

护理人员定期对新生儿体重进行监测,并根据体重变化状况不断进行护理措施调整;d、护理人员根据常见并发症及时对新生儿采取相应预防护理措施,尽可能

避免其产生并发症。

1.

1.

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新生儿置管时间、住院时间、体重,并详细记录。护理满

意评分采取电话回访调查的方式进行,新生儿家属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实际护理能力、护理态度等评定,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显著。

并发症主要包含感染、堵管、身体发热、脐出血等。

1.

1.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t用于计量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c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各项指标

实验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评分、体重显著高

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1中所示)。

表1 对比各项指标()

组别置管时

间(d)

体重

(kg)

护理满

意评分

(分)

住院时

间(d)

对照组(n=47)

13.96±

2.14

2.01±0

.38

80.41±

5.62

39.84±

5.26

实验组(n=47)

10.21±

1.22

2.64±0

.49

93.59±

5.86

32.17±

4.65

c210.437 6.96511.1297.490 P0.0000.0000.0000.000 2.2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2中所示)。

表2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感染脐出

血堵管身体

发热

并发症

发生率

对照

组(n=47)

2

(4.26)

4

(8.51)

2

(4.26)

3

(6.38)

11

(23.40)

实验

组(n=47)

(0.00)

(0.00)

1

(2.13)

1

(2.13)

2

(4.26)

c2////7.231

P////0.007 3讨论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优生”,因此女性在妊娠前、中及时进行相应

身体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身体调理,尽可能降低新生儿先天性疾病发生率,促使其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等可得到有效保障。

在进行脐静脉置管护理中,主要将护理措施分为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等

3个阶段。在置管前护理中,护理人员及时为家属全面介绍脐静脉置管,可促使

家属对脐静脉置管有较为全面、清晰认知,避免家属因不了解或片面认知等在后

续产生不良行为或情绪等;护理人员及时准备相关设备并进行质量检查,有助于

促使置管效率性、质量性及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护理

满意评分显著提升;护理人员及时进行新生儿体位护理及置管前导管护理、皮肤

消毒等,可有效避免新生儿产生导管脱离、感染等症状,促使置管的作用性高效

彰显,对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时间等均具有显著改善效果[1-3]。在具体置管中,置

管长度合理设定、导管形态有效保证、合理设定输液速度与药物配伍、保证护理

操作无菌化等,可再次高效避免新生儿产生不良症状,促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评分显著提升[4]。置管后,护理人员及时进行敷料更换、导管清洁、体重监测、并发症预防护理等,可高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儿身体有效恢复,缩短其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提高体重增长率,进而护理满意评分也可因此

而高效增长[5-6]。在本次研究中,经综合优质护理后新生儿置管时间、体重、住院

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满意评分等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所有对比数据皆具

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再次表明综合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作用性、

价值性等均显著。

综上所述,将综合优质护理运用至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作用显著,可高效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儿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提高体重,促使患儿身体有

效康复,进而护理满意效果也随之不断提升。因此,在对需接受脐静脉置管新生

儿护理时可及时将综合优质护理高效用于其中,促使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均不断

提升。

参考文献

[1]袁淑莉.脐静脉置管术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医

药卫生导报,2021,027(013):2018-2021.

[2]张君,沈清清,王立俊.新生儿UVC置管术后肝脏血肿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031(006):1006-1010.

[3]张文静,李艳红.新生儿应用脐静脉置管术护理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

理学杂志,2020,005(041):37.

[4]庄春玲.集束化护理对早产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0,010(020):155-157.

[5]李艳民,魏燕云,郭志灵.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核查表单在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中的作用[J].发育医学杂志,2020,008(001):67-71.

[6]卞国芳.对40例接受脐静脉置管术的早产儿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017(017):187-188.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脐部是新生儿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连接了新生儿的身体和外界,新 生儿刚出生不就,脐带断端尚未愈合完善,就成为了开放式创口,通过这一介质,很多病菌和微生物都会进入到新生儿的体内,同时新生儿免疫能力比较差,一旦 体内进入了病菌和微生物,就会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对新生儿的生长发 育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针对新生儿的脐部就需要开展有效 的护理措施,本文就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研究进展 引言:在新生儿的临床治疗中,脐带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新生儿极 易受到环境或其他因素影响导致脐部感染,一旦发生脐部感染就会出现脐周发红、肿胀、渗出液增多、脓性分泌物以及异味等现象,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没有 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细菌就可能会经脐部入侵到患儿的血液循环,导致病情恶化,引发其他疾病。因此在临床中做好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 降低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还可以保证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1.脐带结扎的时间和方式 1.脐带结扎的时间在临床中,对新生儿进行脐带结扎的时间是有 标准和规定的,脐带结扎必须在新生儿脱离母体后的两分钟或三分 钟左右完成,在完成脐带结扎过程后,新生儿的脐带会在未来的七 天左右逐渐的失去供血逐渐的干枯并脱落[1]。而脐带残端也会在干枯后逐渐的 愈合,这一期间,胶质分泌物减少,而这也会导致细菌和病毒的入侵,从而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如 没有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岂不感染就可能会导致其出现脐炎,严重甚至还会导致败血症的出现,威胁到 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2.脐带结扎的方式在脐带结扎时,分别会用到脐带夹、棉线和气 门芯等医疗用品,在结扎时,将距离脐根0.5cm处进行结扎操作, 然后等待脐带自然脱水后脱落。 2.脐带的护理方式 2.1传统护理法这一护理措施是在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方法, 主要会用到纱布和绷带等医疗用品来包扎新生儿的脐部,虽然可以短暂的起到包

浅析早产儿应用脐静脉置管术护理效果分析

浅析早产儿应用脐静脉置管术护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中应用脐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效果。方法89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周围静脉留置术护理,观察组给予脐静脉置管术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体重增长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3/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7%(1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早产儿脐静脉置管术护理,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加快患儿体重增长速度,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产儿;脐静脉置管术护理;效果 伴随医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脐静脉置管术已成为当前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并被广泛应用在静脉营养、临床输注药物与换血等工作中。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应用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是当前儿科临床工作的一个难题[1]。为了分析早产儿中应用脐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效果,本院近几年给予45例早产儿应用脐静脉置管术护理,且对比周围静脉置管术护理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89例低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体重1000~1480 g,平均体重(1230.7±130.4)g;孕周28~35周,平均孕周(28.4± 2.8)周。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体重990~1470 g,平均体重(1225.9±131.8)g;孕周26~35周,平均孕周(28.5±2.6)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周围静脉留置术护理。置管过程中详细观察患儿穿刺部位情况,尽早发现并发症早期症状。一旦发现立即拔管,且制订对应解决对策,保证血液循环,保持血管弹性正常,缓解患儿痛苦。同时,置管时应加大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的力度,完成全面护理工作准备,比如使用碘伏、碘酊、酒精消毒穿刺部位周围皮肤,1次/3 d,使用透明的无菌敷贴覆盖,且一一注明置管的日期及时间;如果患儿需要连续输液,将输液器更换,1次/d,同样肝素帽更换频率1次/7 d。 观察组给予脐静脉置管术护理。置管前,根据患儿体重算好插入导管长度,严格无菌操作,找出脐静脉后冲洗导管内血凝块,插入脐静脉导管,往头侧推进导管,回抽见血后对脐切面行荷包缝合,使用缝线固定脐导管,无菌纱布覆盖,置管后,为了方便导管末端的消毒与冲洗,予连接无菌正压接头。应用X线定位导管,适当调整导管深度。确定导管位置后连接静脉延长管微量泵实施静脉输液。术后每天消毒并更换无菌纱布,但如贴膜受污染、脱落或者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 护理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新生儿脐静脉置管者为对象,共计100例,本研究在2016年8月开始,在2020年8月结束,详细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100例新生儿中,27例发生并发症(27.00%)。不同胎龄、分娩方式、体重、置换时间、先天性疾病、营养支持方式、置管深度和位置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诱发因素加多,需加强护理甘油,改善预后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前言 新生儿在出生以后动脉导管、脐静脉导管未关闭,且管径粗,脐部血管清晰 可见,脐静脉置管作为置管救治技术,相比于外周静脉置管,操作简单,且置管 留存时间长,形成有效且稳定静脉通路,具有显著应用价值[1]。然而,新生儿脐 静脉置管中存在一定并发症,需明确影响因素,制定预防管理措施。本文将以 100例新生儿为对象进行研究,探究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干预措施,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新生儿脐静脉置管者为对象,共计100例,本研究在2016年8月开始,在2020年8月结束。所有新生儿中,年龄是1-12天,平均是(6.56±1.28)天;足月64例,早产36例;出生体征是1.75-3.68kg,平均值是(2.34±0.5)kg;。

纳入标准:资料齐全;新生儿;患儿家属熟知本研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资料不全;依从性差。 1.2方法 详细统计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并记录所有新生儿胎龄、分娩方式、体重、置换时间、先天性疾病、营养支持方式、置管深度和位置,对比发生并发症、未发生并发症新生儿的一般资料。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1对比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 检验,±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100例新生儿中,27例发生并发症(27.00%),其7例脐出血,5例导管移位,5例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空气栓塞,3例腹胀,3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2相关因素分析 不同胎龄、分娩方式、体重、置换时间、先天性疾病、营养支持方式、置管深度和位置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表2:相关因素分析(n/%) 组别n并发症发 生率 X2P 胎龄 (周)>3549 8 (16.33%) 4.2312 0.0465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1 月-2021年12月接收94例需接受脐静脉置管新生儿作为本次对比对象,按照奇 偶数法将其均分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优质护理,对比其 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评分、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优 质护理运用至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作用显著。因此,在对需接受脐静脉置管新 生儿护理时可及时将综合优质护理高效用于其中,促使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均不 断提升。 关键词: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综合优质护理;置管时间;体重 新生儿在出生后通常易由于多种因素致使其产生肺功能发育不全、呼吸衰竭 等症状,对患儿身体发育、生命安全等均造成严重威胁,脐静脉置管是改善患儿 临床病症较为有效方式,为促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还需及时对患儿采取相应 护理措施。对此,本文将主要研究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接收94例需接受脐静脉置管新生儿作为 本次对比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将其均分2组,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胎龄 30-37周,平均(39.12±0.45)周;实验组男24例,女23例,胎龄30-36周, 平均(39.19±0.48)周,两组新生儿基础信息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研 究可比性。纳入标准:a、无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b、父母无交流障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c、无心、肝、肾等脏器性疾病新生儿。排除标准:a、家属对临 床护理措施较为抗拒新生儿;b、无家属陪伴新生儿;c、生命体征不稳定新生儿。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引言 PICC(穿刺置管)是一种在体表经静脉穿刺进入血管并经过导管插入到心脏末梢部位的一种取代静脉输液途径的方法,常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中。在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中,PICC插管治疗的优势更为明显,下面将简要介绍PICC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1、PICC在治疗静脉炎和化疗中的应用 比起其他静脉通路,PICC没有破坏中心静脉的风险和不定时拔管的疼痛风险,因此它已成为了新生儿输液治疗的首选方式。在治疗中,PICC一般会插在手臂、锁骨下或颈部,固定在肱二头肌的侧上缘,这将使PICC更加稳定并减少对婴儿的不适。 在新生儿手术中,PICC可供给中心静脉其它支架压迫占位的化疗或输液,轻松获得血液数据,包括心律、血压和部分血气。同时,PICC的固定和护理对新生儿手术中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PICC插管的Nursing 1、PICC医护人员的培训 设备员必须具备技能培训证书,同时必须按照院方的护理流程和程序操作。所有医护人员必须清楚PICC的原则和操作流程,严格管理PICC的插管、维护及去留。 2、PICC的插管维护 插管时,一定要消毒双手且戴好护目镜和手套,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和操作流程,插管前要进行皮肤消毒,避免感染。同时,PICC插管后应该固定在患者身上,避免插管松动。 在使用PICC神学中,肯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感染和并发症,因此在护理方面要尤其重视。所谓由于组织损伤、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感染引起的PICC合并症较多,因此在使用PICC时,应注意每日对插管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同时注意防止感染。另外,还应注意:PICC端口是否有漏液,PICC存在的时间及患者对insertion解决疼痛的反应情况等。 结论 在新生儿的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中,PICC是替代静脉输液另一种常用的途径。在临床应用中,医护人员应该清楚PICC的原则、操作流程和日常护理,掌握好PICC插管和维护等

脐静脉置管

新生儿患者通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静脉营养或静脉给药。,相较于其他中心静脉置管,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拥有诸多优势。PICC 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将一根由硅胶 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以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静脉,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 适应症 患者需要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早期识别和早期中心置管可减少皮肤穿刺数量并提高新生儿PICC 置管成功率。需要行PICC 的新生儿包括需持续肠外营养的低体重婴儿、需要建立 长期静脉的婴儿、需注射高渗透性或刺激性液体或药物的婴儿、需经专用导管获取维持生命药物的婴儿、外周浅静脉条件差无法正常建立或维持血管通道的婴儿。 禁忌症 一般来说, 新生儿PICC 置管很少有禁忌症。然而, 某些情况下中心静脉置管应尽可能避免,比如存在感染征象(48 小时内血液培养阳性)、预定插管部位有静脉血栓、患者家属不同意、使用外周或中线导管可建立血管通道。 静脉选择 常见导管插入位置包括胳膊、腿和头皮。新生儿置管亦可选择手足静脉。相较于头静脉、贵要静脉直径更大、解剖结构直。由于右侧贵要静脉到达中心循环的路径更直接,临床中更倾向于右侧贵要静脉。腋静脉直径大,且可提供到达锁骨下静脉的直接路径。应该注意避免腋动脉套管插入术。 头静脉可见度好,但在耳朵和锁骨下静脉入口处变得曲折,置管时将患儿头部向中线位置移动可促进导管中央循环。腿部静脉可为新生儿置管提供多个选择,但在股骨褶皱处进行操作相当困难。行股静脉和颈静脉置管需在超声引导下进行。 插管设备 为患儿选择合适的导管。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戴口罩和无菌手套,准备好新生儿PICC 穿刺包,应包括以下物品:插管器、卷尺、防腐溶液、膜片钳、皮下注射器、纱布、无菌帷帘、止血带、剪刀、切边装置、皮肤缝合胶黏带、干净的敷料、导管冲洗设备、标签; 置管 置管前确认病人身份和置管部分。除需持续胃减压的患儿,其他患儿均需移除口腔胃管和鼻胃管。并放射显影前完成移除,在置管后重新放置胃管。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着无菌服、戴口罩和无菌手套。 使用抗菌溶液对预订置管部位消毒,但尚无研究证明使用双氯苯双胍己烷对早产儿及小于两个月的新生儿进行消毒是否安全。需根据医院情况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案。如使用聚乙烯吡咯酮碘,需待患儿皮肤干后立即移除以防组织损伤、吸收及甲状腺抑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同样重要, 以确保导管无损伤或缺陷。 先用静脉短导管穿刺所选浅静脉,并观察回血情况。如有回血,则立即停止插入以防刺破静脉后壁。成功后,剪断短导管尾部,再将长导管通过短导管送入静脉,并逐渐送至所需长度后,小心退出短导管,并压迫穿刺部位止血。

浅谈脐静脉置管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浅谈脐静脉置管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4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脐静脉置管后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了44例脐静脉置管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治疗,及护理进行分析,包括 预防感染,防止导管脱落,与移位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情况。结果脐静脉置管 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中并发症少,护理方便,减少外周静脉的反复穿刺,方便辅助检查的取血。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行脐静脉置管可以为其提供早 期静脉治疗通道,减轻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关键词】脐静脉置管术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应用护理 脐静脉输液是NICU治疗危重新生儿的重要手段之一,大部分新生儿是通过外 周浅静脉置管输液完成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病情危重,在抢救过程中需要反复 且快速输注药物及抽血检查,需要长时间静脉营养,输入高渗的液体等。由于极 低出生体重儿外周浅静脉留置时间短,反复穿刺带来痛苦,也给工作人员增加了 工作量。2010年2月-2011年1月共给44个极低出生体重儿行脐静脉置管术。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1年1月我科NICU一共收治了44例极低出生体 重儿,男28例,女16例,胎龄为28周-34周,体重为1000-1400公斤,有34 例为剖腹产,10例为顺产,6例是双胞胎,3例有新生儿窒息,均为本院妇产科 分娩后20-30分钟专入我科。 1.2置管方法患儿断脐都均保留脐带2-3cm,用无菌盐水纱布包扎,和患儿家 人谈话取得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所用导管为(法国,美德医用导管集团,型号:1194.12,3.5F)的脐静脉导管,由2位具有脐静脉置管术资格的医师和护士对患儿行置管术。置管时患儿仰卧位,必要时镇静,常规暴露消毒术野皮肤,直径10~12cm,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导管先用5U/5ml肝素冲管。 在脐带根部系上一根丝线,以减少出血,用剪刀或手术刀切断过长的脐带,保留 1cm的残端,暴露脐静脉,使脐静脉与腹壁成30~45°角,略偏左腿,导管插入时,方向稍偏右上方约30°角,可与腹内脐静脉成一直线。深度约1.5×BW+5.6cm,回抽见回血,在脐带切面作荷包缝合并将线绕插管数圈后系牢。敷无菌纱块,用 弹力绷带固定。置管后常规拍胸腹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粘贴管道长度标识,记 录置管时间,保留时间,连接输液,用输液泵持续,匀速的泵入液体。 2 结果 本组43例例置管成功,1例导管打折,置管失败,置管成功率97.7%。一例患 儿在置管第六天出现腹胀,予拔管观察无异常,一例置管第七天出现堵管,留置 时间为6-10天,平均留置8天,拔管后导管尖端培养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其余为阴性,无并发症。 2.1护理措施保持管道固定通畅,应每日,每班检查,记录导管外露长度,及 时发现有无打折,移位,治疗时应抽回血,如未见回血不能治疗,并通知医生, 使用时要无菌操作,每8小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1次,每24小时用肝素盐水 正压脉冲封闭导管1次,不同药物之间也应用生理盐水冲管,防止药物之间的配 伍禁忌引起沉淀,导致堵管。 2.2预防感染严格消毒隔离制度,禁止探视,控制入室人数,护理人员固定,NICU地板每日用含氯500mg/L消毒水拖两次,每天用空气消毒机消毒两次,每 次1小时,以及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空气净化机24小时工作,室 内空气细菌培养两周1次,室内物品定时更换消毒,患儿的培养箱里外每天用含

手术室新生儿窒息抢救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

手术室新生儿窒息抢救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最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建立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对窒息新生儿是非常重要的。新生儿复苏常采用的给药途径经常包括:脐静脉、外周静脉、气管内灌注。新生儿头皮针穿刺存在:穿刺难度大,要求技术水平高,不易保留,易堵塞针头,易液体外渗,操作费时,反复穿刺易并发穿刺部位感染,皮下积血等缺点,不适宜抢救时应用。由于新生儿血管管径细,皮下脂肪相对多,传统的静脉穿刺困难、费时,同时反复穿刺易并发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等,,再加上窒息和危重儿血管塌陷和痉挛导致穿刺困难,技术要求高,易延误抢救时机。从脐静脉给药是用于抢救新生儿窒息的重要途径。而新生儿断脐后,脐静脉宽大明显,脐静脉插管非常简单、准确、及时、方便。在产房或手术室行新生儿脐静脉插管最大限度的为新生儿抢救赢得了时间。 新生儿窒息分两种:1、青紫窒息:其窒息的程度较轻,由于新生儿血氧降低,血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周身皮肤呈青紫色,脐血管充盈,有搏动,心跳规律有力,皮肤黏膜反射存在肌肉张力好,无呼吸道梗阻,刺激皮肤可出现正常呼吸。2、苍白窒息:窒息严重,新生儿外周血循环障碍,皮肤苍白,四肢厥冷,昏迷休克,脐带变细,心音慢弱或不规律,头颈、四肢松软无力,皮肤黏膜反射消失,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而这类新生儿的外周浅静脉很难建立通路,在临床上用得最多的一般是经脐静脉穿刺。脐静脉管腔较头皮静脉粗大,推药时阻力小,可保证药物及时准确地进入体内,是抢救危重新生儿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 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条索状组织。妊娠足月的脐带长30-70cm,平均约55cm,直径0.8-2.0cm,表面有羊膜覆盖。脐带内有一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动脉壁厚,孔小,通常位于4点和7点的位置。静脉壁薄,腔大,通常位于11点—1点处。血管周围为含水量丰富的胶样胚胎结缔组织,称为华通胶,有保护血管的作用。脐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脐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胎儿体内循环的血液,都是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混合,只是混合成分的比例不同。流入上肢、头部、心脏及肝脏的血液含氧及养分较多,而流入胎儿肺部及身体下部的血液含氧及养分较少。 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及其特点: 一、脐静脉置管: 1、预充导管(肝素生理盐水),排气 2、距脐根部2~3cm处整齐地剪断脐带 3、辨别脐动脉、脐静脉 4、用血管钳提起脐带,将导管插入脐静脉,进腹壁后与水平面呈60度向头侧推进至预定深 度 5、回血通畅后以生理盐水肝素液封管 6、固定,敷料包扎 不同体重导管插入的深度: 缺点:1、并发症多且严重:如血栓形成;误插在门静脉沟处,穿破肝实质等肝损害;脐导管经脐静脉插管将导管插入断端的静脉内,如果导管插入太深,溶液可能会注入到肝并 可引起损害;由于插管过深进入心腔所致心室纤颤、心跳停博等等严重并发症。 2、需要特殊的固定装置,不易固定。

脐静脉置管

脐静脉置管之阳早格格创做 动做新死女科医死,接诊抢救早产女,是凡是临床处事中必没有成少的事务,正在乐成救治极矮出死体沉女(VLBWI)的历程中,静脉通路的修坐格中要害,也是一大易面.正在VLBWI的治疗中,周围静脉通讲很易万古间死存,反复脱刺有一定易度,正在输注下渗液体时,简单中渗制成皮下坏死,果此,尔国从20世纪90年代启初渐渐启展了PICC技能,渐渐启展了脐静脉置管术(UVC),那是一项非常要害的临床支配. 正在新死女使用UVC技能,能灵验普及诊治火仄,缩小照顾护士反复脱刺,落矮熏染危害,普及抢救乐成率! 新死女临盆后1-3天内,脐戴已搞,脐部血管浑晰可睹,管径相对于较细,可利用去搞静脉置管. 以下将简朴跟大家所有分享脐静脉置管术的支配重心,跟大家所有再次复习一次. 脐静脉置管术: 一、符合症: 1、核心静脉压力测定; 2、慢迫静脉输液或者给药; 3、接换输血或者部分接换输血; 4、超矮出死体沉女的万古间核心静脉输液 两、禁忌症:

脐膨出、脐炎、脐戴畸形、背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下肢或者臀部有局部血供障碍时等. 三、器械准备: 脐静脉导管:(体沉<1.5 kg,使用3.5Fr,≥1.5 kg,使用5.0Fr),新死女脐动静脉置管包(包罗:对接脐静脉插管战三通启闭,5 ml注射器、眼科镊、直头镊、有齿钳、无菌缝线、剪刀、脚术刀、无菌巾等);新死女脱刺照顾护士包. 四、支配步调: 1、确认可止脐静脉置管术的早产女,死后死存脐戴残端3-5 cm(部分资料提示可死存6-8 cm),脐戴已搞结,患女搁置辐射保温台,死后24小时内呼吸循环宁静的早产女,跟家属相通病情后,签署知情共意书籍; 2、采用符合型号的法国进心的脐静脉导管,由2名认识掌握脐静脉置管术的医师支配,估计置管深度: 公式一:体沉×2+5 cm+脐残端少度(普遍为0.5 cm); 公式两:体沉×1.5+5.6 cm+脐残端少度; 公式三:肩缝到脐戴距离×0.6; 估计深度参照范畴: 3、置管历程中,患女置于辐射台上保温,俯卧位,适合制动患女四肢,予心电血压、血氧鼓战度监测,稀切瞅察患女相闭监测情况,创制问题即时处理;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常见危险因素及优质护理措施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常见危险因素 及优质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常见危险因素及优质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早产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 比较新生儿分娩方式、胎龄、体重、置管时间、置管位置和深度以及营养方式对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胎龄小于35周;重量小于1500g;剖宫 产术;导尿时间超过7天;肠外营养支持;导尿位置和深度不规范;先天性疾病 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P<0.05)。结论: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很多,而对脐静脉置管应用优质护理的护理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 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危险因素;优质护理 新生儿脐静脉导管插入术是一种将导管通过脐静脉引导至下腔静脉的手术方法。对于早产、窒息、休克等新生儿,由于体温过低、低血压、外周血管收缩等 原因,导致外周循环不良、静脉未充盈,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低、留 置时间短、输液速度慢等。极易发生静脉炎,给儿童造成疼痛[1]。进一步探讨新 生儿脐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及护理方法[2]。因此,本文以我院早产新生儿作为研究 对象,探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常见危险因素及优质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2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早产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早 产儿48例,阴道分娩23例,剖宫产分娩37例,胎龄26-38周,平均 (34.63±2.52)周,体重1413-1635g,平均(1499.12±54.67)g。 1.2方法

所有新生儿均接受了脐静脉插管和高质量护理。置管插入术前,评估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留6-8cm脐带,新生儿放置适当位置,保证 呼吸顺畅,会阴贴尿袋,避免尿路感染。如果新生儿哭泣或不安,可以抚摸或安抚。接触新生儿前严格手卫生,每天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消毒,更换无菌敷料。观 察新生儿脐部皮肤有无红肿、异味、溢液等。如果渗血或污染严重,拔出脐静脉 导管。静脉输液或输血前,仔细检查注射器、导管和输液器的连接处是否有气体,以避免空气栓塞。加强呼吸护理、保暖措施和抚摸,增加新生儿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导尿知识和操作技能。 1.3观察指标 比较新生儿分娩方式、胎龄、体重、置管时间、置管位置和深度以及营养方 式对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影响。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儿常见的并发症危险因素比较 数据显示,胎龄小于35周;重量小于1500g;剖宫产术;导尿时间超过7天;肠外营养支持;导尿位置和深度不规范;先天性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常见的并发症危险因素比较(分,) 危险因素 例 数 并发 症 x2p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与导管位置及并发症关系分析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与导管位置及并发症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留置时间与导管位置及并发症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受UVC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UVC留置时间分为≥10 d组和<10 d组。对两组的置管位置、置管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52例患儿,其中男33例,女19例;胎龄26~37 w;出生体重700~2000 g。置管时间≥10 d组22例,<10 d组30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 d组留置时间中位数为11.5 d,<10 d组为4.5 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d组因回血不畅或腹胀等并发症拔管者为4例,<10 d组均因回血不畅或腹胀等并发症拔管;两组导管管端位置中位数分别为T7.5(6.25~9.0)、T10(8.75~11.0)(T为胸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 d组腹胀、喂养不耐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NEC发生率均较<10 d组低,其中腹胀、喂养不耐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VC 管端位置为膈肌上1~2 cm为宜,位置得当,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如导管位置不当,应注意观察腹部情况,及时拔管,减少并发症,避免病情加重进展。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eonatal umbilical vein catheter(UVC)indwelling time and of the location of the catheter and complication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accept UVC neonatal clinical data,according to the UVC lien time is divided into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0 days and less than 10 days group.Of two groups,the site of insertion catheter complications after comparative analysis.Results Were included in the 52 cases,in which the male 33 cases,female 19 cases;Gestational age 26 ~37 weeks;The birth weight of 700 ~2000 g.Catheter time 10 days or more group of 22 cases,<10 days group 30 cases.The general situation is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en days or more group of indwelling time a median of 11.5 days,<4.5 days for 10 day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P group 10 days because of h. not free or complications such as abdominal distension extubation in 4 cases,<10days group are due to h.not free or complications such as abdominal distension extubation;Two groups of the median catheter tube position respectively T7.5(6.25~9.0),T10 (8.75 ~11.0)(T for thoracic),both comparativ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en days or more group of abdominal distension,feeding intolerance,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s,NEC is<10 days set low,including abdominal distension,feeding intolerance comparativ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UVC pipe position for 1~2 cm on the diaphragm advisable,position properly,the indwelling time,fewer complications,such as inappropriate position of catheter,should pay attention to observe the abdomen,tube drawing in time,reduce the complications,avoid aggravation of progress. Key words:Catheter;Umbilical vein;Complications;Neonatal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辅助生育技术的进步,存活的早产儿胎龄越来越小,

脐静脉插管的护理

脐静脉置管的护理 1. 插管过程中护士应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注意心电监护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避免操作中患儿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 2. 置管期间护士密切观察,精心护理,保证脐静脉置管的有效使用。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动作要轻柔,做完每项操作后,均要认真检查置管的位置确保插管通畅。 3. 每日用2%安尔碘消毒脐带两次。 4. 护理操作时,应能够严格无菌操作,每12小时用生理盐水和10U/ml 肝素冲管一次,防止静脉栓塞的发生。与导管连接的输液管路每24 小时更换一次。 5. 每日观察脐部周围皮肤,注意有无红肿、渗液、有异味等感染征象。 6. 对实施置管患儿,哭闹严重难安抚的情况下,适当进行肢体固定,防止将导管脱出。 7. 静脉输液前,要认真检查并排出注射器,三通及导管衔接处的气体,确保导管内无空气及小血凝块。输液时严密观察,采用微量泵根据患儿病情、药物性之调整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治疗后输液系统各接头要拧紧。 8. 发现导管有脱落征象时,应及时通知医生,经严格消毒后,重新缝合固定。切不可将脱出导管再行插入。 9.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 预防脐炎、败血症①保持脐部周围皮肤清洁

干燥,置管期间 不洗澡,勤换尿布以防因尿裤潮湿而浸湿或污染敷料;②每日用2% 安尔碘消毒脐带两次;③治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与导管连 接的输液管路每24h更换1次。保持环境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④每 日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⑤每日观察脐部,注意有无红肿、渗液、有异味等感染征象,以便及时通知医生。 (2) 预防空气栓塞,静脉栓塞①置 有脐静脉插管的患儿,应 在监护室内专人护理,静脉输液前,要认真检查并排出注射器,输液器,三通及导管衔接处的气体,确保导管内无空气及小血凝块。治疗后注意 输液系统各接头要接紧;②观察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有无呼吸困难,青紫,一旦出现,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左侧卧位,并通知医生;③为防止 血栓形成,在脐静脉插管期间禁止从该处取血。 (3) 预防急性肺水肿脐静脉管腔大,输液速度快,必须严密观察,采用微量泵根据患儿的病情、药物性质按医嘱调整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10. 导管脱落的护理导管脱落的原因主要由于导管固定不牢或插入深度不够所致。移动新生儿时,动作轻柔,不要用力牵拉输液管。发现导管松脱征象,应及时严格消毒,重新缝合固定。 11. 拔管的护理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护理心得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心得 [关键词]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护理 众所周知新生儿的头皮静脉又小又细,脆嫰易破,为了能够在治疗时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和避免反复穿刺,近年来,在各地新生儿科室广泛地开展脐静脉置管术,而我们科室在脐静脉置管输液给药的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1.1资料 2008-07-01至2009-07-29我科室共对44例新生儿进行脐静脉置管术,失败2例,成功率95.4%,其中早产儿39例,足月儿5例,保留时间最长16.5天,最短1天,平均7-14天,无一例发生护理并发症。 1.2适应症 中心静脉压监测、紧急情况下静脉输液的快速通道、换血或部分换血、极低出生体重儿长期中心静脉通路 1.3禁忌症 脐炎、坏死性小肠炎、腹膜炎、出血、脐彭出、下肢或臀部有血运障碍 2 方法 2.1 医护准备:医生下医嘱、签署知情同意书、医生洗手戴口罩帽子、协助医生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2.2 患儿准备:辐射台保暖、患儿去仰卧位、固定四肢、镇静(口服水合氯醛)、心电监测 2.3 物品准备:脐静脉置管包、脐静脉导管( 3.5F或5F)、消毒用品、3M 贴膜、绢丝胶布、1ml或10ml注射器各一个、三通管、肝素帽、肝素液 2.4插管方法:消毒脐部及其周围部位(上界平剑突、下界平耻骨联合、左右平腋中线),剪断脐残端,评估导管插入深度(计算公式cm:体重×3+9÷2+1),10ml注射器充满肝素液(2.5U/ml肝素)预冲导管(连接三通、脐静脉导管、肝

素液冲管、注意不能有气泡),暴露脐静脉(脐静脉位于脐带切面的11点——1点处,是脐血管中最大者,蓝色,扁形,壁薄,腔大),插管,适当固定,X线确定导管位置,导管末端应在下腔静脉(隔上0.5-1cm处)荷包缝合脐带残端,胶布H形即搭桥固定导管,并记录置入的长度、导管的名称型号、穿刺日期、穿刺者姓名、固定状况、床边X线结果。 3 护理体会 3.1 保持导管通畅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脐静脉插管时损伤了脐静脉血管内膜,使血小板粘附或因置管时间较长患儿哭闹时腹压增高,造成血流返流至导管内,血流缓慢,致静脉血栓形成堵塞导管。因此,应提高脐静脉插管技术,避免反复穿刺,插管时动作要轻,治疗抽回血时,勿抽至三通处,以免血液凝固。每24小时要用肝素盐水正压脉冲导管一次。患儿外出检查停止输液时,用浓度为2.5U/ml的肝素液2ml正压封管。输脂肪乳剂时,每6小时用生理盐水2ml冲管一次,同时转动导管外露部分,防脂肪乳剂沉积在导管。 3.2预防感染 脐静脉置管可引起继发感染。脐静脉置管术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接触患儿前后均要洗手,观察脐部及其周围组织有无渗血、渗液、红肿,脐部伤口保持纱布干燥,患儿采取擦浴的方式,不可淋浴,防止大小便浸湿或污染敷料,每日换药一次。与脐静脉导管连接的输液管、三通每24h更换一次。配置营养液时:紫外线消毒治疗室30分钟,操作台用0.05%含氯消毒擦拭,操作者认真洗手,衣帽口罩整齐,配置时严禁人员进入,避免空气污染。置管期间还要观察患儿的反应、体温、血常规、CRP等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拔管,拔管前常规做导管培养,如阳性,必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治疗。 3.3预防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空气栓塞和肺水肿。根据医嘱用微量泵匀速用药,速度不可过快。严格遵守输液操作规程,输液时及更换注器、延长管前,要排尽气体。更换三通、输液管时要拧紧各接头,防止松动。一旦出现空气栓塞,立即将患儿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争取抢救的时机。

脐静脉置管在NICU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护理

脐静脉置管在NICU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护理 摘要】目的:主要探究脐静脉置管在NICU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有 效的护理方式。方法:以某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时间范围之内,新生 儿重症监护室中应用了脐静脉置管术的31例危重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置管 术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脐静脉置管的31例危重新生 儿中,成功置管27例,有效率达87.1%,导管的平均留置时长大概在(9.81±2.1)d;并发症发生较少,只有1例发生液体外漏。结论:脐静脉置管方法应用更加 简单,而且成功率比较高,留置时间长,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对新生儿产生痛感, 从效果来看可以被应用在NICU危重新生儿中,但是要注意并发症问题,要持续 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变化,以防感染病变。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护理 从目前的新生儿出生情况来看,早产儿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早产儿的健康 状况不太良好,医院内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所收治的危重新生儿数量不断 增长。危重新生儿因为先天发育状况不好或者是患有先天疾病,导致多种危急并 发症发生,需要紧急抢救治疗,这就需要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治疗过程中用 药以及营养的供应。新生儿器官发育并不完全,很多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因 此一个安全并且能够长期使用的静脉通道是治疗危重新生儿的重要方式,本文以 某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1例危重新生儿为例,在治疗中应用脐静 脉置管术,对置管术的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某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31例,其中男16例,女15例;胎龄26~35周,平均胎龄(30.5±4.5)周;出生体重700~1 500g,平 均出生体重(1 107.5±49.4)g;其中1例极低体重患儿仅重700g。 1.2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妥善约束四肢。用10ml注射器抽取肝素盐水冲洗脐静脉导管使整个导管及三通装置内充满肝素生理盐水。将结扎脐带的棉绳松扎于脐带根部,用剪刀剪断过长的脐带,保留1~1.5cm的残端,暴露脐静脉,用0.5%碘伏纱布 自脐中心向外消毒脐部及周围皮肤,铺巾、皮肤消毒。插管前先在体表测量脐根 至肩峰长度,此距离的2/3或3/4再加上脐带长度为导管插入深度。操作者一 手用血管钳提起脐带使脐静脉与腹壁成30°~45°,略偏左侧,另一手持导管缓慢 将其插入脐静脉,导管插入时,方向稍偏右上方约30°,可与腹内脐静脉成一直线,导管插入预定深度,用注射器轻轻回抽,回抽有血顺利流出后停止插入。通 知影像科行床边胸腹片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于下腔静脉内,用脐带棉线将脐带 根部扎紧,并使用缝线将脐带残端进行“荷包式缝合”,妥善固定,记录好患儿的 插管日期、时间。在置管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儿心率、心律、呼吸、血压、SpO2,注意观察有无穿破脐血管造成内出血或外出血、空气栓塞以及因导管插入过深而 引起的心律失常及呼吸、心搏骤停等并发症。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处理。 1.3置管护理 1.3.1导管维护 穿刺成功后,将患儿置入暖箱,在患儿暖箱上方悬挂红色“脐静脉置管”警示 标识,以提醒护士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护理,防止感染、导管滑脱等意外情况发

早产儿中应用脐静脉置管术护理的效果观察

早产儿中应用脐静脉置管术护理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早产儿中应用脐静脉置管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 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 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周围静脉留置术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施以脐静脉置管术进行护理,然后对二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研究组患儿在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儿的体重增长 等均比对照组明显优越,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 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偏低,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中应用脐静脉置管术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儿院内 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儿成长,减少其住院时间,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脐静脉置管术;周围静脉留置术;早产儿;临床效果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脐静脉置管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新 生儿及早产儿的重症监护中,越来越成为挽救早产儿的重要医学技术。脐静脉置 管术的操作较为简单,且安全可靠,能依据患儿实际情况构建安全高效的静脉通路,从而避免因静脉穿刺而对患儿造成的伤害,对于促进早产儿的康复和健康成 长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1]。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施以周围静脉留置术及脐静 脉置管术进行护理,然后对比二者临床护理效果。现将整个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 26例;患儿体重分布在1.0-1.5kg,平均体重为(1.2±0.14)kg;患儿孕周分布在27-36周,平均孕周为(29.1±1.7)周。对照组中,男性患儿25例,女性25例;患儿体 重分布在1.2-1.4kg,平均体重为(1.3±0.12)kg;患儿孕周分布在28-35周,平均孕 周为(29.5±1.6)周。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包括性别、体重以及孕周等 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施以周围静脉留置术进行护理。在置管期间应当密切观察患儿进行穿 刺部位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若出现并发症应当立即拔管,并 进行及时的处理,保证患儿的血液循环供给,保证血管的弹性,最大程度的减轻患 儿痛苦。在置管过程中应密切检测患儿生命体征状况,做好护理准备,运用碘伏、酒精等对患儿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要求每3天消毒1次,并运用无菌敷贴对 穿刺伤口进行覆盖,然后记录下置管时间、日期等信息。 研究组患儿施以脐静脉置管术进行护理。再置管前,依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合 适的导管留置长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找出患儿脐静脉,并将导管内的血凝块 进行彻底清洗。将脐静脉导管轻轻插入,在回抽见血时将患儿的脐切面实施荷包 缝合,运用缝线将脐导管进行固定后用无菌敷贴对脐静脉导管及脐带残端进行覆 盖其外部再覆盖无菌纱布,注意保护周围皮肤。借助X线和(或)腹部B超进行 导管定位,并对导管置入深度进行调整。置管后应注意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每24小时更换无菌敷贴及纱布,并对脐带残端进行消毒,防止出现感染。在更换敷 贴时若导管脱出,此时不能将其再次插入到患儿的体内,应当密切观察穿刺部位 是否出现红肿以及液体外渗等现象,对于精密输液的延长管应当予以每天更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