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护理常规及风险管理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护理常规及风险管理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护理常规及风险管理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脐部是新生儿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连接了新生儿的身体和外界,新 生儿刚出生不就,脐带断端尚未愈合完善,就成为了开放式创口,通过这一介质,很多病菌和微生物都会进入到新生儿的体内,同时新生儿免疫能力比较差,一旦 体内进入了病菌和微生物,就会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对新生儿的生长发 育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针对新生儿的脐部就需要开展有效 的护理措施,本文就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研究进展 引言:在新生儿的临床治疗中,脐带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新生儿极 易受到环境或其他因素影响导致脐部感染,一旦发生脐部感染就会出现脐周发红、肿胀、渗出液增多、脓性分泌物以及异味等现象,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没有 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细菌就可能会经脐部入侵到患儿的血液循环,导致病情恶化,引发其他疾病。因此在临床中做好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 降低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还可以保证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1.脐带结扎的时间和方式 1.脐带结扎的时间在临床中,对新生儿进行脐带结扎的时间是有 标准和规定的,脐带结扎必须在新生儿脱离母体后的两分钟或三分 钟左右完成,在完成脐带结扎过程后,新生儿的脐带会在未来的七 天左右逐渐的失去供血逐渐的干枯并脱落[1]。而脐带残端也会在干枯后逐渐的 愈合,这一期间,胶质分泌物减少,而这也会导致细菌和病毒的入侵,从而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如 没有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岂不感染就可能会导致其出现脐炎,严重甚至还会导致败血症的出现,威胁到 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2.脐带结扎的方式在脐带结扎时,分别会用到脐带夹、棉线和气 门芯等医疗用品,在结扎时,将距离脐根0.5cm处进行结扎操作, 然后等待脐带自然脱水后脱落。 2.脐带的护理方式 2.1传统护理法这一护理措施是在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方法, 主要会用到纱布和绷带等医疗用品来包扎新生儿的脐部,虽然可以短暂的起到包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 护理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新生儿脐静脉置管者为对象,共计100例,本研究在2016年8月开始,在2020年8月结束,详细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100例新生儿中,27例发生并发症(27.00%)。不同胎龄、分娩方式、体重、置换时间、先天性疾病、营养支持方式、置管深度和位置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诱发因素加多,需加强护理甘油,改善预后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前言 新生儿在出生以后动脉导管、脐静脉导管未关闭,且管径粗,脐部血管清晰 可见,脐静脉置管作为置管救治技术,相比于外周静脉置管,操作简单,且置管 留存时间长,形成有效且稳定静脉通路,具有显著应用价值[1]。然而,新生儿脐 静脉置管中存在一定并发症,需明确影响因素,制定预防管理措施。本文将以 100例新生儿为对象进行研究,探究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干预措施,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新生儿脐静脉置管者为对象,共计100例,本研究在2016年8月开始,在2020年8月结束。所有新生儿中,年龄是1-12天,平均是(6.56±1.28)天;足月64例,早产36例;出生体征是1.75-3.68kg,平均值是(2.34±0.5)kg;。

纳入标准:资料齐全;新生儿;患儿家属熟知本研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资料不全;依从性差。 1.2方法 详细统计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并记录所有新生儿胎龄、分娩方式、体重、置换时间、先天性疾病、营养支持方式、置管深度和位置,对比发生并发症、未发生并发症新生儿的一般资料。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1对比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 检验,±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100例新生儿中,27例发生并发症(27.00%),其7例脐出血,5例导管移位,5例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空气栓塞,3例腹胀,3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2相关因素分析 不同胎龄、分娩方式、体重、置换时间、先天性疾病、营养支持方式、置管深度和位置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表2:相关因素分析(n/%) 组别n并发症发 生率 X2P 胎龄 (周)>3549 8 (16.33%) 4.2312 0.0465

新生儿脐血管插管操作手册

新生儿脐血管导管操作程序 由于新生儿外部输液通道不完善,在新生儿纤细的血管上采血或放置静脉导管非常困难,尤其是对于有转运要求以及需要特殊护理的新生儿,安全的静脉通道显得格外重要,例如低血糖治疗或输送液体以及静脉抗生素治疗。而利用新生儿特有的脐动、静脉恰好可以为药物注射或抽血提供一条方便有效的路径。 一、解剖结构 正常脐带一般包括两条动脉和一条静脉。可能有的新生儿仅仅有一条动脉。脐静脉是单一的、大腔隙、壁薄的卵圆形管道,而脐动脉是两个厚壁的小圆形腔。脐静脉连接左门静脉、腔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和右心房。脐动脉连接于髂内动脉、髂总动脉和主动脉。(见图A、B、C、D) 自1947年以来,脐静脉插入术已经成为一个通用的治疗手段,而脐动脉插入术开始于1962年1月。

二、适应症 1.脐动脉导管的适应症: (1)需要经常抽血,尤其是抽动脉血时; (2)需要监视血压时; (3)需要换血时。 2.脐静脉导管的适应症: (1)需要快速、大量或高浓度输液注射,而周边静脉导管放置失败或无法承受时; (2)需要换血时 三、禁忌症 脐动、静脉导管可以用在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大于一周的新生儿则因脐带根部(脐带残端)多半已经干掉,不能再放置导管。脐动脉导管的留置时间越短越好, 原则上以不超过一周为宜。脐静脉导管可放置较久,但应密切注意并发症。 四、操作程序 操作前,应首先与新生儿科医师沟通,由主治医师评估其可行性,从而决定施行时 间,向患儿家属说明操作流程及告知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疼痛或相应的并发症。 操作程序: 1.器材准备 准备脐动、静脉导管,洞巾,治疗巾,小弯曲镊子,弯曲止血钳, 10cc空针,刀片,持针器及针3-0丝线, 3-通接头,纱布, 肝素盐 水。(见图1) 2.导管放置深度图 1 (1)脐动脉 有高位及低位两种位置,所谓高位即导管尖端位相当于第6至第9胸椎的高度,约 在横隔膜之上;低位则相当于第3至5腰椎的高度,约在肾动脉及肠系膜动脉之间。(见 图2) 可按下列三种方法计算导管放置的长度。 图2 ①肩膀至肚脐距离法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王清娴;张咏媚;游玉青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常见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8例行UVC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UVC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28例UVC新生儿中,总共有3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28.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分娩方式、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有无先天性疾病、置管位置和深度是否标准、置管时间长短等因素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置管位置和深度是否标准、置管时间长短是发生UVC并发症的独立因素,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肠外营养、置管位置和深度不标准、置管时间过长是发生UVC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足月产、正常出生体重、肠内营养、置管位置和深度标准、置管时间适宜是发生UVC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新生儿UVC并发症危险因素较多,发生率高,护理人员应加强UVC的护理,尽量减少UVC并发症的发生.%Objective: To explore common risk factors for complications of newborn umbilical vein cathetering and apply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ac-cording to its vital risk factors. Methods: Appl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s research method, and collect the clinical data of 128 cases of UVC newborn cured in pediatric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6 to April 2017. Analyze risk factors for complications of UVC newborn by application of single - 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 - factor u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Among 128 cases of UVC newborn,

脐静脉置管

新生儿患者通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静脉营养或静脉给药。,相较于其他中心静脉置管,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拥有诸多优势。PICC 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将一根由硅胶 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以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静脉,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 适应症 患者需要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早期识别和早期中心置管可减少皮肤穿刺数量并提高新生儿PICC 置管成功率。需要行PICC 的新生儿包括需持续肠外营养的低体重婴儿、需要建立 长期静脉的婴儿、需注射高渗透性或刺激性液体或药物的婴儿、需经专用导管获取维持生命药物的婴儿、外周浅静脉条件差无法正常建立或维持血管通道的婴儿。 禁忌症 一般来说, 新生儿PICC 置管很少有禁忌症。然而, 某些情况下中心静脉置管应尽可能避免,比如存在感染征象(48 小时内血液培养阳性)、预定插管部位有静脉血栓、患者家属不同意、使用外周或中线导管可建立血管通道。 静脉选择 常见导管插入位置包括胳膊、腿和头皮。新生儿置管亦可选择手足静脉。相较于头静脉、贵要静脉直径更大、解剖结构直。由于右侧贵要静脉到达中心循环的路径更直接,临床中更倾向于右侧贵要静脉。腋静脉直径大,且可提供到达锁骨下静脉的直接路径。应该注意避免腋动脉套管插入术。 头静脉可见度好,但在耳朵和锁骨下静脉入口处变得曲折,置管时将患儿头部向中线位置移动可促进导管中央循环。腿部静脉可为新生儿置管提供多个选择,但在股骨褶皱处进行操作相当困难。行股静脉和颈静脉置管需在超声引导下进行。 插管设备 为患儿选择合适的导管。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戴口罩和无菌手套,准备好新生儿PICC 穿刺包,应包括以下物品:插管器、卷尺、防腐溶液、膜片钳、皮下注射器、纱布、无菌帷帘、止血带、剪刀、切边装置、皮肤缝合胶黏带、干净的敷料、导管冲洗设备、标签; 置管 置管前确认病人身份和置管部分。除需持续胃减压的患儿,其他患儿均需移除口腔胃管和鼻胃管。并放射显影前完成移除,在置管后重新放置胃管。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着无菌服、戴口罩和无菌手套。 使用抗菌溶液对预订置管部位消毒,但尚无研究证明使用双氯苯双胍己烷对早产儿及小于两个月的新生儿进行消毒是否安全。需根据医院情况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案。如使用聚乙烯吡咯酮碘,需待患儿皮肤干后立即移除以防组织损伤、吸收及甲状腺抑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同样重要, 以确保导管无损伤或缺陷。 先用静脉短导管穿刺所选浅静脉,并观察回血情况。如有回血,则立即停止插入以防刺破静脉后壁。成功后,剪断短导管尾部,再将长导管通过短导管送入静脉,并逐渐送至所需长度后,小心退出短导管,并压迫穿刺部位止血。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常见危险因素及优质护理措施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常见危险因素 及优质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常见危险因素及优质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早产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 比较新生儿分娩方式、胎龄、体重、置管时间、置管位置和深度以及营养方式对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胎龄小于35周;重量小于1500g;剖宫 产术;导尿时间超过7天;肠外营养支持;导尿位置和深度不规范;先天性疾病 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P<0.05)。结论: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很多,而对脐静脉置管应用优质护理的护理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 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危险因素;优质护理 新生儿脐静脉导管插入术是一种将导管通过脐静脉引导至下腔静脉的手术方法。对于早产、窒息、休克等新生儿,由于体温过低、低血压、外周血管收缩等 原因,导致外周循环不良、静脉未充盈,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低、留 置时间短、输液速度慢等。极易发生静脉炎,给儿童造成疼痛[1]。进一步探讨新 生儿脐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及护理方法[2]。因此,本文以我院早产新生儿作为研究 对象,探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常见危险因素及优质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2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早产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早 产儿48例,阴道分娩23例,剖宫产分娩37例,胎龄26-38周,平均 (34.63±2.52)周,体重1413-1635g,平均(1499.12±54.67)g。 1.2方法

所有新生儿均接受了脐静脉插管和高质量护理。置管插入术前,评估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留6-8cm脐带,新生儿放置适当位置,保证 呼吸顺畅,会阴贴尿袋,避免尿路感染。如果新生儿哭泣或不安,可以抚摸或安抚。接触新生儿前严格手卫生,每天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消毒,更换无菌敷料。观 察新生儿脐部皮肤有无红肿、异味、溢液等。如果渗血或污染严重,拔出脐静脉 导管。静脉输液或输血前,仔细检查注射器、导管和输液器的连接处是否有气体,以避免空气栓塞。加强呼吸护理、保暖措施和抚摸,增加新生儿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导尿知识和操作技能。 1.3观察指标 比较新生儿分娩方式、胎龄、体重、置管时间、置管位置和深度以及营养方 式对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影响。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儿常见的并发症危险因素比较 数据显示,胎龄小于35周;重量小于1500g;剖宫产术;导尿时间超过7天;肠外营养支持;导尿位置和深度不规范;先天性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常见的并发症危险因素比较(分,) 危险因素 例 数 并发 症 x2p

1.1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新生儿入院必须对家属进行入院宣教。使其自觉遵守院内一切规章制度,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2、严格交接班制度,每班清点人数,坚持床头交接班。 3、切实加强无菌技术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医嘱做到班班核对,每周总查对二次。 4、毒、麻、剧、限药品定量,标签醒目,做到五专、落双锁,班班核对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外用、内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用药分柜放置,标签正规、醒目,注意药物质量批号,注射药一定要保存在原装盒内。 5、用氧做到防火、防震、防油、防热,室内禁止吸烟。 6、注意用电、用火安全,液化汽定点放置并落锁,防火设备、易燃、易爆物品定点妥善保管。 7、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正确按规定处理一次性用物。 8、做好危重新生儿护理,防坠床、防烫伤、防跌落,每个病房有床栏、水温计和防滑措施,药物磨碎喂服到口,外出或转科、做检查有人护送。 9、急、危、重新生儿入院必须先通知病房做好准备,由专人护送入院。 10、抢救器材及药品定位、定数量,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由专人负责,定期保养、检查。

值班、交接班制度 1、护士必须实行24小时连续的轮班制,严格遵守医院规定的工作时数与护士长派班制度。 2、各班护士必须坚守岗位,严守劳动纪律,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十不”(不擅自离岗外出、不违反护士仪表规范、不带私人用物入工作场所、不在工作场所内吃东西、不做私事、不打瞌睡不闲聊、不开手机、不与患者及探陪人员争吵、不接受患者馈赠、不利用工作之便谋私利)。 3、按时交接班,提前做好接班前的准备工作。在交接未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4、掌握病室动态及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状态,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的完成。 5、严格执行“十不交接”:衣着穿戴不整不交接;危重患者抢救时不交接;患者出、入院或转科、死亡未处理好不交接;皮试结果未观察、未记录不交接;医嘱未处理完不交接;床边处置未做好不交接;物品、麻醉药品数目不清时不交接;清洁卫生未处理好不交接;未为下一班工作做好准备不交接;护理记录未写完不交接。 6、对患者实行逐个床头交接,如发现病情、处置交代不清和患者不在病房时须立即查问。接班时发现的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的问题应由接班者负责。 7、交接班的内容: ⑴病室患者的动态。 ⑵患者的一般情况,医嘱执行情况,重症患者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各项处置完成情况以及尚待继续完成的各项工作。 ⑶查看重症和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基础护理完成情况,检查皮肤情况,各种管道的护理,术后患者病情及伤口情况等。 ⑷常规备用的贵重、毒、麻醉、限制药品的数量、保存及使用,抢救仪器及物品的备用状况。 ⑸环境的整洁与安全,各项物品的处置情况。 8、交接班形式:集体早交班(医护集中、分开、集中与分开交替等形式酌情选用)、床头交班、口头交班、书面交班。集体早交班应限定在15-30分钟完成。

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及管理指南

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及管理指南 引言: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一种在医学领域 常用的内管临床技术,用于输液、血液采样、静脉营养支持、药物输注和 监测心脏功能等。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以减 少创伤并提高血管通路的持续时间。本文将介绍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 脉导管操作及管理的指南。 操作准备: 1.设备准备:选择合适规格和材质的中心静脉导管,通常可选择硅胶 或聚乙烯材质的导管。 2.患者准备:确保患儿适宜进行操作,如确保血小板数量充足、血液 凝固功能正常。 3.麻醉镇痛:局部麻醉可以减轻患儿的疼痛和不适感,常用的麻醉镇 痛方法包括局部麻醉药物和表面麻醉喷雾等。 操作步骤: 1.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通常选择上肢的桡动脉或尺动脉作为穿刺部位,可以通过超声波引导辅助定位。 2.穿刺穴位消毒:首先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穿刺置管:找准穿刺点,中央导管的外部导管插入皮肤后,插入 离开皮表0.5cm处。

4.确认导管插入位置:通过X线或超声波等检查手段确认导管的正确 位置,以避免误置。 5.导管固定:使用透明敷料和导管固定带将导管固定在患儿身体上, 固定带不要过紧,以免损伤患儿皮肤。 6.导管使用和管理:根据需要连接相应的输液管道,并进行导管护理 和观察,定期更换敷料和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是否有感染征象。 导管管理: 1.导管护理:保持导管周围清洁干燥,每天更换敷料,并注意观察导 管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局部疼痛等感染征象。 2.导管通畅:注意导管通畅,定期检查导管通畅,避免因凝血物等导 致导管堵塞,以保持输液畅通。 3.导管皮肤护理:每日检查导管插入口周围皮肤是否有红肿和渗液等 感染迹象,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4.导管位置确认:定期通过X线或超声波等手段确认导管的位置,以 避免误置和移位。 并发症及处理: 1.穿刺部位出血:轻微出血可用压力敷料或血管压迫止血,严重出血 需采取其他止血措施并及时就医。 2.导管关节感染:如导管周围有红肿和渗液等感染表现,需及时就医,留置导管的肢体应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新生儿PICC护理常规

新生儿P I C C护理常规 一、PICC使用: 1、使用前先注入5-10ML生理盐水确认导管通畅,如无特殊需要,不可抽回血,以免发生导管堵 塞; 2、每次输液后用5-10ML生理盐水以脉冲方式冲洗导管;禁止用静脉点滴或普通静脉推注的方 式; 3、输注脂肪乳及白蛋白等高浓度药液时,应每4小时用5-10ML生理盐水以脉冲方式冲洗导 管后再接其他输液;勿使用暴力冲管; 4、输液完毕或两次间断需要用肝素液浓度1-10u/ml封管,将导管内残留液和血液冲入血 管,如连续输液需q12h肝素液封管1次,维持导管的通畅; 5、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冲管、给药,不可用暴力冲管,以免损坏导管; 6、静脉输液前、封管前均应用安多福棉签消毒正压接头2-3遍,稍用力檫;速度不能太快 5秒,以免达不到消毒目的; 7、可以使用此导管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输液泵速度不得小于每小时3ml; 8、经常观察输液速度,如发现流速明显降低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必要时溶栓处 理; 9、每天观察置管侧手臂,及时发现有无水肿及静脉炎出现,早期发现早期解决;如有静脉炎 者,75%酒精加地塞米松一支湿热敷,一天两次,并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若三天无好转或更重者应拔除导管; 10、严禁在穿刺侧测血压、抽血、肌肉注射; 二、PICC维护: 1、严格无菌操作,工作人员换药时应该戴口罩、手套避免增加感染; 2、自下向上小心拆除原有敷帖,避免牵拉导管严禁将导管体外部分移入体内; 3、观察针眼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有无渗出; 4、观察并记录导管体外导管的刻度; 5、测量并记录上臂臂围; 6、导管在体外呈S型弯曲,将透明膜贴到覆盖圆盘处,使导管体外完全置于帖膜的无菌 保护下;禁止将胶带直接贴于导管体上;妥善固定导管避免活动时牵动导管;排尽 贴膜下气泡;

脐静脉置管

作为新生儿科医生,接诊抢救早产儿,是日常临床工作中必不成少的事情,在胜利救治极低出身体重儿(VLBWI)的过程中,静脉通路的建立十分重要,也是一年夜难点.在VLBWI的治疗中,周围静脉通道很难长时间保管,反复穿刺有一定难度,在输注高渗液体时,容易外渗造成皮下坏死,因此,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开展了PICC技术,逐渐开展了脐静脉置管术(UVC),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把持. 在新生儿使用UVC技术,能有效提高诊治水平,减少护理反复穿刺,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抢救胜利率! 新生儿分娩后1-3天内,脐带未干,脐部血管清晰可见,管径相对较粗,可利用来做静脉置管. 以下将简单跟年夜家一起分享脐静脉置管术的把持要点,跟年夜家一起再次复习一次. 脐静脉置管术: 一、适应症: 1、中心静脉压力测定; 2、紧急静脉输液或给药; 3、交换输血或部份交换输血; 4、超低出身体重儿的长时间中心静脉输液

二、禁忌症: 脐膨出、脐炎、脐带畸形、腹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下肢或臀部有局部血供障碍时等. 三、器械准备: 脐静脉导管:(体重<1.5 kg,使用3.5Fr,≥1.5 kg,使用 5.0Fr),新生儿脐动态脉置管包(包括:连接脐静脉插管和三通开关,5 ml注射器、眼科镊、弯头镊、有齿钳、无菌缝线、剪刀、手术刀、无菌巾等);新生儿穿刺护理包. 四、把持步伐: 1、确认可行脐静脉置管术的早产儿,生后保管脐带残端3-5 cm (部份资料提示可保管6-8 cm),脐带未干结,患儿放置辐射保温台,生后24小时内呼吸循环稳定的早产儿,跟家属沟通病情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2、选取合适型号的法国进口的脐静脉导管,由2名熟悉掌握脐静脉置管术的医师把持,计算置管深度: 公式一:体重×2+5 cm+脐残端长度(一般为0.5 cm); 公式二:体重×1.5+5.6 cm+脐残端长度; 公式三:肩缝到脐带距离×0.6; 计算深度参考范围: 3、置管过程中,患儿置于辐射台上保暖,仰卧位,适当制动患儿四肢,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患儿相关监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浅谈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100 例小儿静脉留置针患者;对照组(50 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 例):给予心理护理。结果:静脉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包括套管针阻塞、液体 渗漏、合并静脉炎、套管针脱落等;试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家长满意度高 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护理存在一些常见问题,要加强护理干预,特别是强化心理护理,改善穿刺成功率、家长满意度,适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童;穿刺;问题 静脉注射是儿科常用的一种药物治疗方式,其中,静脉留置针在小儿中应用 比例较高,它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可随血管走向而弯曲,不易穿破血管,减少了 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但也有一些的问题,由于小儿的血管较弱,其直径 较小,因此很容易造成穿刺失败,造成儿童的生理痛苦。儿科护士常常会碰到儿 童的家长对治疗和护理流程不熟悉,特别是对静脉输液的高度关注,还有一些患 儿父母把责任归咎于护理人员的技术不过关,从而引起了病人与护士的矛盾。 因此,必须加强对小儿穿刺的护理,以增加穿刺的成功率,降低护患纠纷。静脉 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输液效果,同时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 的心理护理,降低儿童的恐惧、哭泣等行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100例小儿静脉留置针患者。年龄1-7岁,平均4.9±1.7岁;男57例,女53例。随机划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 50例,年龄1-7岁,平均5.0±1.8岁;男25例,女25例。试验组,50例,年

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血栓发生现状及预防治疗措施

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血栓发生现状及预 防治疗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血栓形成的治疗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置入脐动脉的危重新生儿共计21例。床旁B超检测是否形成血栓,并结合文献回顾和临床经验,总结脐动静脉置管预防与治疗血栓的措施。结果:脐动静脉置管血栓发生率为14.29%。结论:新生儿本身具有发生血栓形成的风险,大部分无症状,临床中要加强观察警惕有症状的血栓未能及时发现,造成肢体坏死或截肢、严重威胁生命等后果。 【关键词】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术;血栓;B超;抗凝治疗 脐动静脉置管广泛用于危重新生儿,利用新生儿出生后短时间内胎儿血液循环解剖通路未闭合的特点进行置管,置入容易、操作快、成功率高[1]。因新生儿凝血及纤溶系统的独特性以及留置导管等诱发因素,使其发生血栓形成的风险增高[2]。本文回顾性分析脐动脉置管的新生儿血栓形成情况,通过文献回顾及临床经验,总结预防及治疗新生儿脐动静脉相关血栓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1月21例同时置入脐动脉和脐静脉的危重新生儿,平均胎龄26周,体重平均为(780±135)g,置管日龄均为出生后1天内,脐动脉平均使用5天,脐静脉平均使用12天。 1.2方法 通过B超检测系统检测脐动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文献回顾,结合临床经验,总结预防及治疗脐动静脉相关血栓的措施。

2结果 2.1血栓发生情况 通过B超,3例患儿检测出血栓,发生率为14.29%(3/21),其中使用期间发生血栓2例,拔管后72小时发生血栓1例。1例血栓位于下腔静脉,2例血栓位于左门静脉。 2.2血栓的预防及治疗 2.2.1预防脐动静脉血栓对策 (1)准确置入脐动静脉导管 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血栓风险[3]。准确置入脐动静脉,同时置入脐动静脉时先置入脐动脉再置入脐静脉,如果先置入脐静脉,则可能致脐动脉痉挛,不利于操作进行[4]。置入成功后妥善固定及做好脐动静脉标识。及时拍X片确定导管位置,并做记录。每班检查是否固定妥当,双人核查并记录外露长度。脐动脉置管位置可分为高位和低位[5]。脐动脉高位发生四肢苍白和发绀的风险小,但易出血;脐动脉低位对血压影响不大但易发生下肢远端肢及臀部皮肤坏死,需要严密观察有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2)正确冲封管 在拔管后72h内均存在血栓发生高风险[6]。不正确冲封管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需采用正确的方法冲封管。冲封管采用脉冲式冲管、正压式封管的方式,1U/ml的肝素液q6h冲管;输液速度不低于3ml/h,防止回血及血栓形成。 (3)标准肝素化 维持脐动脉通畅的标准做法就是使用肝素化输注液,使用低剂量肝素 (0.25U/ml~1.0U/ml)持续输入脐动脉导管以维持其通畅。 (4)正确采集血标本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及管理细则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及管理细则 一、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1、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2、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伤、烫伤。 3、提高安全用氧意识,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4、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5、预防高危药物外渗,最大限度地降低给新生儿带来的危害及痛苦。 6、加强新生儿喂养安全,防止呛奶、误吸致窒息。 7、提高安全意识,防止新生儿坠床事件的发生。 8、落实新生儿安全巡视,防止发生新生儿意外死亡。 9、建立新生儿皮肤护理指引,减少皮肤损伤。 10、落实手卫生的五个时刻,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二、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细则 (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科室有新生儿身份识别与核对工作指引。 2.新生儿入院、出院盖左脚脚印,并经监护人查看后按左手食指印确认。做好宣教工作,监护人应提高防盗意识,防止新生儿被盗。 3.复印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明,出院时凭有效身份证明办理新生儿出院,如父母或监护人不在场,按“谁办入院谁办出院”

来办,但必须保留该家属的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监护人的委托书,并注明与新生儿的关系。 4.新生儿实行佩戴双腕带制度,入院或在手腕带脱落时应双人查对后补戴,手腕带应含有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等基本信息,必须每班确认。 5.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等2 项核对患儿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儿实施正确的操作。 6.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儿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7.新生儿出院时落实好登记制度。 (二)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伤、烫伤。 1.建立与实施新生儿保暖制度。 2.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选择合适的保暖设施,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中心体温恒定在36.5℃~37.4℃之间。 3.使用开放式红外线辐射抢救台时正确放置温度探头(床温:感应面朝上,禁止物品遮盖;肤温:感应面紧贴皮肤),温箱出入风机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热发生烧伤。 4.温箱内放置温湿度计,加强巡视,至少每2~4 小时记录箱温一次,及时处理故障,并定期检测。 5.早产儿使用“鸟巢”,出生体重<1500 克的早产儿,在出生后予身体覆盖塑料薄膜,减少辐射、对流散热,至体温恒定,建议头部戴帽子或给予覆盖物。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和防范方法摘要: 从感染、损伤、胃食管反流、护理统计不周、交接班不完善等方面分析新生儿科病房存在护理风险, 提出对应防范方法。 关键词: 新生儿; 护理风险; 防范方法 新生儿科是一个高风险学科, 且无家眷陪护, 患儿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全部操作均由护理人员进行, 但在护理工作每个步骤全部潜伏风险。现分析新生儿科病房存在护理风险, 提出对应防范方法。 1 护理风险 1. 1 感染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 加上新生儿本身免疫力低下, 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机会。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间距离较小、不一样疾病患儿混住造成易感人群高度密集。另外医务人员手在传输病原体上起着关键作用。医疗用具消毒不严, 多种医疗器械, 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 造成取得性感染发生。 1. 2 损伤因为早产儿皮肤薄嫩, 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刺激和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洗胃、洗肠、洗澡时水温过高引发烫伤、使用热水袋烫伤、坠床等各类损伤及意外。足月儿指甲过长自行抓伤,蓝光照射时眼罩脱落。吸氧不妥造成失明、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 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使患儿脱离氧环境造成难以逆转低氧, 严重可引发脑损害。辐射床应用不规范引发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 1. 3 胃食管反流新生儿胃食管反流关键症状是呕吐 , 不过大部分患儿( 尤其是早产儿) 可无临床呕吐症状, 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甚至猝死, 临床上对这种/ 寂静型0 潜在危险性应给高度重视。 1. 4 护理统计不周护理统计不立即、漏记、记错、用词不严谨。 1. 5 交接班不完善交接内容不全, 关键不明确。

脐静脉插管的护理

脐静脉置管的护理 1. 插管过程中护士应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注意心电监护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避免操作中患儿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 2. 置管期间护士密切观察,精心护理,保证脐静脉置管的有效使用。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动作要轻柔,做完每项操作后,均要认真检查置管的位置确保插管通畅。 3. 每日用2%安尔碘消毒脐带两次。 4. 护理操作时,应能够严格无菌操作,每12小时用生理盐水和10U/ml 肝素冲管一次,防止静脉栓塞的发生。与导管连接的输液管路每24 小时更换一次。 5. 每日观察脐部周围皮肤,注意有无红肿、渗液、有异味等感染征象。 6. 对实施置管患儿,哭闹严重难安抚的情况下,适当进行肢体固定,防止将导管脱出。 7. 静脉输液前,要认真检查并排出注射器,三通及导管衔接处的气体,确保导管内无空气及小血凝块。输液时严密观察,采用微量泵根据患儿病情、药物性之调整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治疗后输液系统各接头要拧紧。 8. 发现导管有脱落征象时,应及时通知医生,经严格消毒后,重新缝合固定。切不可将脱出导管再行插入。 9.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 预防脐炎、败血症①保持脐部周围皮肤清洁

干燥,置管期间 不洗澡,勤换尿布以防因尿裤潮湿而浸湿或污染敷料;②每日用2% 安尔碘消毒脐带两次;③治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与导管连 接的输液管路每24h更换1次。保持环境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④每 日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⑤每日观察脐部,注意有无红肿、渗液、有异味等感染征象,以便及时通知医生。 (2) 预防空气栓塞,静脉栓塞①置 有脐静脉插管的患儿,应 在监护室内专人护理,静脉输液前,要认真检查并排出注射器,输液器,三通及导管衔接处的气体,确保导管内无空气及小血凝块。治疗后注意 输液系统各接头要接紧;②观察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有无呼吸困难,青紫,一旦出现,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左侧卧位,并通知医生;③为防止 血栓形成,在脐静脉插管期间禁止从该处取血。 (3) 预防急性肺水肿脐静脉管腔大,输液速度快,必须严密观察,采用微量泵根据患儿的病情、药物性质按医嘱调整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10. 导管脱落的护理导管脱落的原因主要由于导管固定不牢或插入深度不够所致。移动新生儿时,动作轻柔,不要用力牵拉输液管。发现导管松脱征象,应及时严格消毒,重新缝合固定。 11. 拔管的护理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与导管位置及并发症关系分析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与导管位置及并发症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留置时间与导管位置及并发症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受UVC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UVC留置时间分为≥10 d组和<10 d组。对两组的置管位置、置管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52例患儿,其中男33例,女19例;胎龄26~37 w;出生体重700~2000 g。置管时间≥10 d组22例,<10 d组30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 d组留置时间中位数为11.5 d,<10 d组为4.5 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d组因回血不畅或腹胀等并发症拔管者为4例,<10 d组均因回血不畅或腹胀等并发症拔管;两组导管管端位置中位数分别为T7.5(6.25~9.0)、T10(8.75~11.0)(T为胸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 d组腹胀、喂养不耐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NEC发生率均较<10 d组低,其中腹胀、喂养不耐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VC 管端位置为膈肌上1~2 cm为宜,位置得当,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如导管位置不当,应注意观察腹部情况,及时拔管,减少并发症,避免病情加重进展。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eonatal umbilical vein catheter(UVC)indwelling time and of the location of the catheter and complication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accept UVC neonatal clinical data,according to the UVC lien time is divided into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0 days and less than 10 days group.Of two groups,the site of insertion catheter complications after comparative analysis.Results Were included in the 52 cases,in which the male 33 cases,female 19 cases;Gestational age 26 ~37 weeks;The birth weight of 700 ~2000 g.Catheter time 10 days or more group of 22 cases,<10 days group 30 cases.The general situation is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en days or more group of indwelling time a median of 11.5 days,<4.5 days for 10 day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P group 10 days because of h. not free or complications such as abdominal distension extubation in 4 cases,<10days group are due to h.not free or complications such as abdominal distension extubation;Two groups of the median catheter tube position respectively T7.5(6.25~9.0),T10 (8.75 ~11.0)(T for thoracic),both comparativ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en days or more group of abdominal distension,feeding intolerance,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s,NEC is<10 days set low,including abdominal distension,feeding intolerance comparativ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UVC pipe position for 1~2 cm on the diaphragm advisable,position properly,the indwelling time,fewer complications,such as inappropriate position of catheter,should pay attention to observe the abdomen,tube drawing in time,reduce the complications,avoid aggravation of progress. Key words:Catheter;Umbilical vein;Complications;Neonatal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辅助生育技术的进步,存活的早产儿胎龄越来越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