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组织行为学知觉
- 格式:ppt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53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社会知觉》习题及答案第四章《社会知觉》1.在人们产生错误知觉的思想方法中,有一种是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被称之为()。
A.晕轮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投射效应E.刻板印象2.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通过对某人的知觉而留下的最初印象,能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后来对他再次发生的知觉,称之()。
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投射效应D.期望效应E.首因效应3.一般人自己失败时或碰到不愉快时,容易从外部找原因;一个人成功时,容易将功劳归于自己,这是()。
A.偏见性归因偏差B.行为者-观察者归因偏差C.自利性归因偏差D.基本归因错误E.整体性归因偏差4.某人在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方面,如调解冲突、处理人际关系等显得特别内行,喜欢从事涉及社会技能和直接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那么他的认知方式可能是()。
A.场独立型B.场依赖型C.抽象型D.具体型E.沉思型5.面对挫折和失败,内控者最可能的反应是()。
A.抱怨他人B.责怪命运C.加强努力D.观望等待E.祈求神明6.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中,一个人对同样刺激表现出同样行为的频率被凯利称为()。
A.一致性信息B.一贯性信息C.独特性信息D.差异性信息E.普遍性信息7.根据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当一致性、独特性低而一贯性高时,人们会做()。
A.外部归因B.内部归因C.灵活归因D.固定归因E.偏差归因8.根据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当一致性、独特性、一贯性都很高时,人们会做()。
A.内部归因B.外部归因C.灵活归因D.偏差归因E.普遍归因9.在解释他人的行为原因时,高估其内在的人格因素,低估情境因素的倾向被称之为()。
A.行动-观察者归因偏差B.基本归因偏差C.自利性归因偏差D.偏见性归因偏差E.整体性归因偏差10.人们看望重症病人,常以宽慰的表情和言语掩饰其真实的感受,这表明社会认知具有()的特性。
A.整体性B.选择性C.自我控制性D.恒常性E.反映的显著性参考答案:1.A 2.E 3.C 4.B 5.C 6.B 7.B 8.B 9.A 10.C。
第四章知觉与归因思考题1. 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知觉的基本特征有:(1)整体性:是指尽管知觉对象由许多个别属性组成,但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相互独立的部分,而是趋向于把它们感知为一个整体。
(2)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
(3)恒常性:是指当知觉条件(如距离、照明度等)发生某种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选择性:是指人们在某一具体时刻只是以对象的部分特征作为知觉的内容,其他的作为背景。
2. 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知觉的因素有:(1)知觉的主体因素:在知觉的主体方面,影响个体对别人认知的主要因素是其动机、经验和情感。
(2)知觉的客体因素:在知觉过程中,知觉对象本身的内在因素也会对知觉产生影响。
(3)知觉的情境因素: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
3. 有哪些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答: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有:(1)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的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它是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
(2)对比效应:是人们在对他人的知觉过程中,将其与自己熟知或最近接触到的人和事进行比较而得出评价结论的一种知觉现象。
(3)定势效应: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或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和笼统的看法。
(4)首因效应: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5)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6)投射效应: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4. 海德的归因理论基本观点是什么?答:海德的归因理论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需要、情绪、兴趣、态度、信念、努力程度等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他人的期望、奖励、惩罚、指示、命令,天气的好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