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学案设计一新版新人教版85
- 格式:doc
- 大小:100.7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4.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猪的肾脏,提高观察能力。
2.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生能概述泌尿系统的组成。
2.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3.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不够(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泌尿系统模型、投影仪、挂图。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了解有关肾脏方面的疾病及症状。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人体生命活动会产生哪些废物吗?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这就是第五章要学习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三、新课教学设计(一)学生自学课本P72的1、2自然段,区别排泄和排遗(二)泌尿系统的组成1.提出问题,请同学认真观察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和肾脏的图,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推测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器官有什么功能?②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③结合血液循环图,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肾脏里的血管分布是怎样的?2.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及时鼓励其他学生的回答。
3.通过观察,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推测,得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除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建议】学生们通过前几章内容的学习,已经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了全新的认识。
所以在学习中要首先让学生明白本章知识与血液循环系统的联系。
通过课件动画形式突破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重难点突破】重点:人体废物的排泄途径;尿的形成。
突破方法: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排泄的途径,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内容,让学生形象记忆。
难点:认识尿的形成过程。
突破方法:启发探究,动画展示。
【教法与学法】教法:联系生活经验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充分利用课件直观教学。
学法:在教师引导下,运用观察交流、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制作动态的尿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学生:查阅有关肾脏方面的资料,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探究新课堂【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设计师:中央台电视台曾经热播的电视剧《温暖》中,建国将自己的肾移植给他的母亲,从而挽救了患尿毒症的母亲的生命,感动了千万的观众。
你知道尿毒症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吗?尿毒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得了这种疾病的人,由于不能从正常的小便中排泄垃圾,因此,需要依赖俗称的“洗肾”方法将身体内原来需要从尿中滤出的废物利用血液透析设备排出体外。
为什么不能从小便中排泄垃圾就会对身体产生毒害?肾脏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是什么?我们已经知道人体需要各种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需要人体通过呼吸吸收氧气,进行分解,分解产生的代谢废物又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呢?本章内容将带你一起探索肾脏的奥秘。
第二阶段:互动授课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及排泄的概念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本,老师首先检测一下你们的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检测题)1.泌尿系统的组成: _______、输尿管、_______、尿道。
2.肾脏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3.肾单位由_______、__________和肾小管组成。
人体内废物地排出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法指导一、预习导航1、泌尿系统主要由、、和等组成。
2、肾单位由、和等部分组成。
3、肾小球地作用是,肾小管地作用是。
4、肾脏地结构和功能地基本单位是。
5、尿液与原尿相比少地成分主要是。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人体泌尿系统地组成1、学生观察老师准备地泌尿系统地模型、挂图或者猪或养地肾脏,描述泌尿系统地组成和各组成结构地功能。
2、小组合作学习教材81页讨论题,相互交流。
学习任务二:尿液地形成。
1、自学教材81页“肾地结构”,并观察“肾地外形”和“肾地内部结构示意图”后,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下列问题,相互交流,质疑答疑。
(1)描述肾地内部结构。
(2)肾单位由哪些结构组成?(3)没有过滤地血经肾单位后变成什么?(4)结合下图,分析肾毛细血管所具有地功能,推测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地作用特点。
(5)请分析教材82页健康人肾动脉中地血浆、肾小囊中地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得出地数据。
讨论:比较尿液和血浆地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那些物质?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三、检查反馈1、将下列结构与相应地工功能进行连线。
肾脏输送尿液输尿管形成尿液膀胱排出尿液尿道暂时储存尿液2、人体排泄,可以排出体内地物质不包括()A食物残渣B代谢废物 C二氧化碳D多余地水分和无机盐3、正常人地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地物质是()A.葡萄糖B.氨基酸C.尿素 D.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4、正常地人体中,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被全部吸收地物质是()A. 葡萄糖B. 尿素 C . 蛋白质 D. 无机盐5、健康人每天形成地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地尿液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由于()A.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地滤过作用B. 汗腺排出汗液C. 肾小管地重吸收作用D. 膀胱对尿液地贮存6、尿液地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某人地尿液中发现有蛋白质和血细胞,可以说明此人发生病变地部位是___________,若在尿液中发现葡萄糖,则说明此人可能患有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进程。
2.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大体观点。
二、重点难点重点1.尿的形成进程。
2.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进程的明白得。
难点:1.肾单位——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2.尿液形成的两个进程三、教学预备自制课件四、导入新课王刚同窗伤风了,妈妈带他去看医生,医生给他拿了一些药,同时又嘱咐他必然要多喝水,如此病会好得快。
什么缘故多喝水病会好得快呢?因为人在患伤风时,体温往往会升高,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蒸发掉了大量水分,因此必然要补充水分。
另外,多喝水会多出汗、多排尿,如此不仅能够降温,还能够将体内产生的有害代谢废物及时运走,人体内水分多也能够稀释一些由致病菌产生的毒素,降低其危害。
五、探讨新知一、1.什么是排泄?人体将、和排出体外的进程叫做。
2.泌尿系统的组成(看图)泌尿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其中_____是形成尿的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排尿的通道。
二、尿的形成和排出1.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输送尿液的是器官是。
每一个肾脏包括大约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
每一个肾单位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份组成。
2.尿的形成一共包括三个持续的生理进程: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是一个球,由分出许多毛细血管彼此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在另一端聚集成。
套在肾小球外面,下接。
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________之外,血浆中的一部份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物质,都能够通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______。
人体天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______升。
看资料分析二:肾小球血液与肾小囊中的液体的数据a.你发觉肾小囊中有哪些物质?肾小球的血液中又有哪些物质?b.肾小囊中的液体只能来自。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主要功能。
(2)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3)掌握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不同。
(4)掌握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泌尿系统模型和有关泌尿系统组成视频,掌握泌尿系统组成知识。
(2)通过视频和动动手环节学习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肾单位的结构,认同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树立卫生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人体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主要功能。
【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完成讨论问题;动动手制作肾单位模型;观看视频等。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模型、新鲜猪的肾脏。
2.学生准备:预习阅读教材、准备线团、塑料袋材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时却会排出很多的水。
那么,人体为什么还要排尿呢?你做过尿常规化验吗?这项检查能反映人体什么系统的健康状况呢?今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排尿有关的知识。
二、新课讲解(一)排泄教师讲述: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这些废物必须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个概念。
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知识拓展】粪便的排出也是排泄吗?排遗是生物体将食物经口进入如胃、小肠等消化器官消化吸收后,排出不能消化的剩余废物的过程,如排便等。
与排泄不同的是,排遗是消化系统作用的一部分,不属于排泄系统。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师讲述: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
泌尿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呢?【观察与思考】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组织同学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师寄语: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没有人会替你思考,没有人会替你成长。
学习目标:1、正确识记排泄的概念。
2、结合泌尿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示意图,认真分析尿的形成过程,并能区分血液、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异同。
3、能总结排泄的途径。
重、难点:尿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液、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区别。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排泄:人体将、以及多余的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肾小球:毛细血管球尿液形成的场所:肾小囊肾小管泌尿系统组成排尿的通道膀胱:有的功能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血液除了和外,尿的形成其余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重吸收、、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了尿液。
过程: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尿的排出意义:排出,调节体内的平衡,维持的生理功能。
其他排泄系统皮肤呼吸系统二、导入新课三、合作探究1、阅读、观察教学挂图、并识记泌尿系统的结构,尿的形成及排出过程。
2、科学探究取某健康人的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尿液进行分析比较,提出并解决问题。
主要成分血浆中(克/100ml)肾小囊中(克/100ml)尿液中(克/100ml)水90 98 96 蛋白质8.00 0.03 0.00 葡萄糖0.10 0.10 0.00 无机盐0.72 0.72 1.10 尿素0.03 0.03 1.80(2)、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3)、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那些物质?3、说出排尿的生理意义:四、拓展创新1.下表是医生为甲、乙、丙三名成年男子进行的尿检和血检结果。
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单位:克/100ml)样品项目甲乙丙尿检葡萄糖 1.8 0 0蛋白质微量﹍﹍﹍ 1 微量红细胞0 较多0 血检血红蛋白14 14 8(1)甲、乙、丙三个所患的疾病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内容。
2、解析: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课程标准》“生物圈中的人”一个一级主题。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内容之上的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液的形成”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3)了解排尿的意义和其他排泄途径。
2、解析:这一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在学生巩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尿液的形成过程。
再从资料分析以及图文讲解得出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的作用、人体其他排泄途径。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然而学生对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于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的还不清楚。
尤其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
所以本节课我将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资料分析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加强学生对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在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我将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利用资料分析和图片展示,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理解新知。
五、教学设计过程(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复习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由此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复习旧知引入正课。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我们每天都要进行些什么行为,引导学生说出我们人体产生的废物主要有哪些,并且强调这些废物要及时排除体外,否则将影响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引出课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一、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①尿的形成过程;②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①尿的形成过程;②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2、泌尿系统组成的课件;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制作动态的尿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方去。
这地方是哪里?去干什么?2、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有哪些?3、认识排泄和排遗。
学生阅读80页的引言,理解排泄的途径,课件出示讲解。
4、引入新课:板书课题: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活动二:探究新知(一)、泌尿系统的组成1、观察课本80页的图,思考: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泌尿系统主要有哪些器官组成?各个器官有哪些功能?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2、指名说说,教师课件出示:“泌尿系统结构图”并强调各个器官的位置和作用。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外形似蚕豆,新鲜时呈紫红色,表面光滑;质地柔软,重约120-200克。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二)、尿的形成1、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样形成的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本80—82页的内容。
2、肾的结构:(1)哪一个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你的理由是什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
(2)教师课件出示81页的“肾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肾的内部结构和组成。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排泄的概念以及排泄和排遗。
2.描述出泌尿系统的组成。
3.概述出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以及排尿的意义。
4.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展示“田世国捐肾救母图片”
思考:(1)肾脏有什么功能?
(2)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有哪些?分别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排出体外?
探究新知
一、排泄的概念
[自主学习1]
阅读课本P72内容,了解什么是排泄,并完成以下填空。
人体将、,以及多余的和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自主学习2]
阅读教材P72~73,自主完成以下问题。
(1)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2)注意观察标注的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推测一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1]
结合课本P74“资料分析”中表格内的数据,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你发现肾小囊中有哪些物质?
(2)肾小球的血液中又有哪些物质?
(3)由此你推测肾小球和紧贴肾小球的肾小囊内壁起何作用?
三、尿的形成和排出
[自主学习3]结合课本P73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文本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每个肾单位由、和等部分组成。
[合作探究2]
(1)原尿中的大部分物质如葡萄糖等是怎样回到血液中去的呢?
(2)你能推测出重吸收这一生理过程会发生在哪个结构吗?
[归纳总结1]
(1)原尿的成分是。
(2)比较肾小囊液体和肾小管中流出的液体成分,分析哪些物质不能被过滤出来?
[合作探究3]
结合课本P74“资料分析”中表格内的数据,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你发现尿液中没有和,说明了它们被全部重新吸收了。
(2)你推测被重吸收回到血液中的物质还会有和等。
[归纳总结2]
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 和。
[自主学习4]
人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尿,然而排尿却是间断的,为什么呢?尿液的排出过程是怎样的?排尿又有什么意义呢?
四、其他排泄途径
[自主学习5]
(1)呼吸系统:排出和少量水。
(2)皮肤:通过排出。
随堂检测
肝脏是解毒器官,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将经过哪些结构才能随尿液排出体外?(提示:结合血液循环和本节知识进行思考)
课后训练
1.下列过程属于排泄的是( )
A.吐痰
B.流鼻涕
C.排汗
D.排便
2.人体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 )
A.肾小球
B.肾单位
C.肾小体
D.肾小管
3.下图为人体某部位的部分血管,其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a、b、c为血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箭头和字母表示血液流向: 。
(2)根据血液流向和血管的特点,下列有关血管的判断最恰当的是( )
A.a为动脉、b为毛细血管、c为静脉
B.a为静脉、b为毛细血管、c为动脉
C.a为动脉、b为毛细血管、c为动脉
D.a为动脉、b为毛细血管、c为动脉或静脉
(3)根据血液流向和血管的特点,下列有关血液的判断最恰当的是( )
A.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B.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C.a内流动脉血、c内流动脉血
D.a与c内都有可能流动脉血或静脉血
4.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尿素是在甲处形成的
B.乙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C.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可在乙处过滤并形成尿液
D.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会在丁处被重吸收
5.健康人尿液的形成过程中,有关原尿和尿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尿含大分子蛋白质,尿液内不含
B.尿液中尿素的浓度比原尿高
C.原尿和尿液都含有葡萄糖
D.等量的原尿和尿液含有等量的无机盐
6.人体的每个肾脏都是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流入的动脉血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B.流出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均较少
C.流入的动脉血和流出的静脉血中含氧量均较少
D.图中所示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7.人体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每天应该喝足量的水,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请根据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和表中的相关信息回答。
血浆、原尿和尿液部分成分含量比较(单位:g/L)
(1)图中①所示结构的功能是。
(2)图中②所示结构的名称是。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样本为尿液,它可以暂时贮存在膀胱中。
一旦有尿意,应及时排出。
8.如图是人体尿液形成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生理过程,图中已标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另一个生理过程是
作用。
(2)氧气由肺进入小肠的途径是:肺中的氧气→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小肠动脉→小肠。
依此方法,写出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的途径: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2)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有二氧化碳、尿素等;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的。
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1]
二氧化碳尿素水无机盐
[自主学习2]
(1)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2)肾的颜色为红色,血液经肾动脉流入肾脏,经肾静脉流出肾脏。
(3)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
肾动脉中的血液将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带到肾脏,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
肾静脉则将排出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的血液送往人体其他部位。
[合作探究1]
(1)肾小囊中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等。
(2)肾小球的血液中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蛋白质和血细胞等。
(3)由此推测肾小球和紧贴肾小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
[自主学习3]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合作探究2]
(1)肾小囊中的液体即原尿中的大部分物质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中。
(2)原尿在下行的过程中会经过肾小管,因为它的周围分布着毛细血管,所以在这儿可能发生物质的重新吸收。
[归纳总结1]
(1)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等(2)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合作探究3]
(1)葡萄糖氨基酸(2)水无机盐
[归纳总结2]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自主学习4]
因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才产生尿意,才会排尿;排尿过程是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尿的意义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等。
[自主学习5]
(1)二氧化碳(2)汗腺汗液
随堂检测
尿素分子→肝脏内毛细血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课后训练
1.C
2.B
3.(1)a→b→c(2)D (3)D
4.C
5.B
6.D
7.(1)形成尿液(2)输尿管(3)二
8.(1)肾小球的过滤(2)肾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