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的超声诊断(1)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21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知识!发表时间:2020-05-11T08:34:18.462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3期作者:吕景玉[导读] 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组织,淋巴结在生活中常被人们称之为“金疙瘩”,而这个“金疙瘩”因起到清除细菌及异物、产生淋巴功能及抗体、过滤等多种作用,在人体免疫防御能力上占有重要地位。
吕景玉蓬溪县人民医院(彩超室) 629100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组织,淋巴结在生活中常被人们称之为“金疙瘩”,而这个“金疙瘩”因起到清除细菌及异物、产生淋巴功能及抗体、过滤等多种作用,在人体免疫防御能力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正常情况下,淋巴结是“风平浪静”的,一旦出现病变,就会肿大,而这种现象的发生可分为良性、恶性,前者与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有关;后者与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疾病有关,也与肺癌、胃癌等其他肿瘤所致淋巴结转移有关,如若治疗不及时,便会危及生命安全。
目前,超声技术是诊断淋巴结疾病的常用手段,帮助医生结合淋巴结的大小、结构变化来判断治疗效果、临床转归及预后,也可用于淋巴结疾病患者的随访复查。
说到这里,我想问一下大家,你们知道该病的超声诊断相关知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超声检查在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在过去的工作中,医务工作者通常选择手触诊的方式来诊断淋巴结,结合以往经验,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淋巴结都可以通过手触诊来确诊,例如体积较小、部位较深的淋巴结。
所以,寻找一项灵敏度相对较高的检查方式成为医务工作人员十分重视、关心的问题。
随着我国当前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影像学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完善,超声技术在淋巴结诊断中受到广大医护人员、患者一致好评。
超声诊断技术作为一项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反复多次定量评估淋巴结,可及时筛查淋巴结疾病,尤其是在评估淋巴结疾病的治疗效果、预测预后发展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
另外,超声技术可作为理想的随访手段。
以恶性肿瘤患者为例,在其早期治疗阶段,淋巴结结构无明显改变,通常在化疗中期发生大的改变,所以此期间最适合于随访,准确评估淋巴结,及时修正照射范围。
颈部淋巴瘤超声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颈部淋巴瘤是指淋巴结在颈部发生异常增生或肿瘤形成的疾病。
超声诊断在颈部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地评估病变的性质、大小、位置以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颈部淋巴瘤超声诊断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颈部淋巴瘤的超声表现1. 形态特征颈部淋巴瘤通常呈现为边缘清晰、形态规则的淋巴结肿大。
常见形态包括椭圆形、圆形、卵圆形等。
淋巴瘤的形态还与其病变类型有关,如滤泡性淋巴瘤常呈多发的圆形或卵圆形,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则可能表现为单个大型淋巴结。
在超声图像中,淋巴瘤可呈现等回声、低回声、无回声等不同的回声特征。
2. 血流特征颈部淋巴瘤的血流灌注情况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而言,恶性淋巴瘤的血流灌注明显增强,表现为淋巴结内见到血管影或者血管分支。
而良性淋巴瘤的血流灌注则相对较少,呈现为淋巴结周围呈环形分布的少量血管。
3. 壁厚度淋巴瘤的壁厚度也是超声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淋巴瘤的壁厚度一般小于3mm,如果壁厚超过3mm,则提示可能存在恶性变。
4. 回声分布根据淋巴瘤的回声分布,可以进一步判断其性质。
一般而言,淋巴瘤呈现为均匀、无回声为良性,而出现分叶、不均匀回声或细小强回声区则提示可能为恶性淋巴瘤。
根据颈部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可以制定如下超声诊断标准:1. 淋巴结大小直径超过1cm的颈部淋巴结,应予以警惕。
在超声检查时,应关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回声特征等情况,如果发现淋巴结明显增大或存在异常表现,则应进一步进行病理检查。
2. 血流灌注淋巴瘤的血流灌注增强是其恶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在超声检查时,应认真观察淋巴瘤的血流情况,如发现有大量血管分支、血管内充盈等异常表现,应高度警惕可能存在的恶性淋巴瘤。
3. 回声特征淋巴瘤的回声特征可以反映其组织结构和性质。
一般来说,恶性淋巴瘤的回声特征比较复杂,如出现分叶、不均匀回声、强回声区等。
在超声检查中应认真观察淋巴瘤的回声特征,结合其他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
超声诊断脾恶性淋巴瘤1例
李瑛;杜润梅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
【年(卷),期】2005(014)010
【摘要】患者,男,20岁.主因无诱因发热7 d,2005年4月30日来诊.体温37 C~38 C,面色苍白,睑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腹软,无压痛.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诉以往颈部多次淋巴结肿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8×109/L,中性:0.50,淋巴:0.33,血红蛋白:121g/L,血小板:211×109/L,尿常规正常以往多次化验白细胞均低超声所见:脾肋间厚约6.1cm,肋下厚3.2cm,长9.0cm,实质呈低回声,其实质内布满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晰,
【总页数】1页(P769)
【作者】李瑛;杜润梅
【作者单位】晋中市榆次区人民医院,山西晋中030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超声诊断游走脾并脾扭转1例 [J], 宋宴鹏;徐晓云;葛桂霞
2.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脾恶性淋巴瘤4例临床分析 [J], 朱鸿
3.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与脾转移性腺癌二例诊治体会 [J], 袁国衡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脾恶性淋巴瘤1例 [J], 刘华;高婧
5.超声诊断异位脾、脾蒂扭转1例 [J], 张秀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特点分布正常的颈部淋巴结通常可在颌下、腮腺区、颈上区、颈后三角区发现。
转移性的颈部淋巴结是位置特异性的。
在已知原发瘤的患者,转移性淋巴结的分布有助于鉴别转移类型及帮助肿瘤分期。
然而,如果原发瘤未知,已证实的转移性淋巴结的分布可为我们确定原发瘤提供线索。
淋巴瘤和结核性的淋巴结肿大也有特定的分布。
大小恶性淋巴结通常较大。
但是,炎性的淋巴结也可和恶性淋巴结一样大。
而且,转移性的淋巴结也可表现为较小的状态。
因此,淋巴结的大小不能作为鉴别诊断的唯一标准。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当原发瘤明确的患者,当动态连续观察淋巴结呈持续性增大时,强烈提示为转移性淋巴结。
而且,恶性淋巴结大小的连续变化在监测患者对于治疗的反应方面用处较大。
外形恶性和结核性的肿大淋巴结通常呈圆形,短轴/长轴的比率大于或等于0.5,反应性的肿大淋巴结和正常的淋巴结通常较长或呈卵圆形。
然而,有报道称正常的颌下淋巴结和腮腺区淋巴结在外形上也趋向于呈圆形。
而且,恶性淋巴结在早期累及时会在外形上呈卵圆形。
因此,淋巴结的形态应在诊断中被当作是单独的诊断标准。
但是,淋巴结外周皮质异常增生表明淋巴结内部有局灶性的肿瘤浸润,是鉴别恶性淋巴结的一个有用的征象。
淋巴结边界转移性和淋巴瘤的淋巴结有锐利的边缘,然而反应性和正常淋巴结的边界不甚锐利。
恶性淋巴结中的锐利边缘被认为是由于肿瘤浸润及淋巴结周围脂肪沉积的减少,这增加了淋巴结和周围组织之间的声阻差。
结核性的肿大淋巴结边缘不甚锐利清晰,这是淋巴结周边软组织水肿和发炎所致。
根据我们的经验,边界清晰锐利在鉴别诊断中意义不大。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若已证实的恶性淋巴结出现边界不清的情况,则提示有被膜外浸润,对于评价患者的预后有所帮助。
淋巴结门回声淋巴结门回声是大多数颈部淋巴结(86%)正常的声学特征,通常见于较大的淋巴结。
在超声上,淋巴结门回声表现为与相邻软组织相延续。
尽管转移性、淋巴瘤、结核性的肿大淋巴结没有淋巴结门回声,但它们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还是可以看到淋巴结门回声的。
淋巴瘤的超声诊断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简称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简称NHL)两大类,组织学可见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肿瘤性增生,由于病变部位和范围不尽相同,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原发部位可在淋巴结,也可在结外的淋巴组织,本文对在我院超声科检查所发现的2例淋巴瘤进行一下分析与讨论。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2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淋巴瘤患者,男42岁(转移性淋巴瘤),女,27岁(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患者均无任何临床表现,仅在腋窝处触及肿物而来我院常规检查,后经活检病理证实为淋巴瘤。
1.2仪器与方法使用ALOKa—a10、ALOKa—4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13H M z,常规超声检查,根据检查所需不同深度调整探头频率,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浸润深度及周围是否有淋转移及血流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2 结果病例一:男,42岁,右侧腋窝处无痛性肿块多年,2011年8月来我院做彩超检查。
超声所见:右侧腋窝腋中区腋血管旁探及一低回声团块,大小约51.9x23.0m m,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后方无明显衰减,其旁探及二个大小约13x5m m、11x4m m椭圆形低回声团块,形态失常,包膜完整,皮质区呈非对称性增厚,髓质和淋巴门消失,团块后方无衰减,C D FI:显示团块内血流信号丰富,呈高速低阻动脉血流频谱。
见附图一。
超声提示:(1)右侧腋窝低回声占位—性质待定(考虑淋巴瘤可能)。
(2)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该患者在我院活检病理证实为转移性淋巴瘤,后经C T全身检查未发现原发病灶,目前正进行系统治疗。
.病例二:女,27岁,右侧腋窝无痛性肿块,2011年9月24日来我院行彩超检查。
检查所见:右侧腋窝腋下区及腋中区腋血管旁、右颈部均探及数十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低回声团块,呈串珠状排列,包膜完整,皮质区明显增厚,髓质区及淋巴门明显变窄及消失,C D F I:显示较丰富血流信号,呈高速低阻动脉血流频谱,腋下区较大者约27x26mm,腋中区最大的约15x11mm,颈部较大的约24x10mm,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