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十号线土建工程 D10-TA02标监测方案汇报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30
南京地铁十号线工程系统设备监理D10-SJ01标——上海天
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理纪实
佚名
【期刊名称】《设备监理》
【年(卷),期】2017(0)3
【摘要】南京地铁十号线是南京地铁首条开通的过江线路,于2014年7月1日正式运营,上海天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天佑”)承接了该线
D10-SJ01标的设备监理。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关键词】设备监理;南京地铁;工程咨询;上海;工程系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21
【相关文献】
1.严格设备监理为湛江工程建设保驾护航——上海宝钢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理纪实[J],
2.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项目设备监理——重庆赛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理纪实[J],
3.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上海东海大桥近海风电场工程——北京中唐电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理纪实 [J],
4.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信号系统安装工程监理——兰州交大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监理纪实 [J],
5.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确保地铁设备系统高质量——国内首家地铁设备监理铁科院深圳地铁监理部创优质工程纪实 [J], 李桂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铁⼯程第三⽅监测⽅案⽬录⽬录 (1)第1章⼯程概况 (4)1.1、⼯程线路总体概况 (4)1.2、⼯点⼯程设计概况 (4)1.3、⼯点⼯程施⼯现状 (6)第2章⼯程周边环境 (7)2.1、⼯程安全监测控制范围 (7)2.2、周边建筑及地下管线 (7)2.3、⼯程地质及⽔⽂地质条件 (7)第3章监测⽬的与编制依据 (10)3.1、监测⽬的 (10)3.2、编制依据 (10)第4章监测⼯作内容 (12)4.1、监测项⽬与监测精度 (12)4.2、巡视检查项⽬及基本内容 (12)4.3、监测重点、难点 (13)第5章第三⽅监测风险分析 (14)5.1、第三⽅监测与监测管理风险识别 (14)5.2、第三⽅监测与监测管理风险清单 (14)5.3、第三⽅监测风险控制应对措施 (14)第6章控制⽹建⽴ (15)6.1、平⾯控制⽹ (15)6.2、⾼程控制⽹ (17)6.3、检查校核监督管理 (19)第7章监测点的布设 (20)7.1、监测点布设及监督管理总体原则 (20)7.2、盾构井结构围护结构体系监测点布设原则 (20) 7.3、周边环境监测点布设原则 (21)7.4、桩(墙)顶竖向、⽔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 (21) 7.5、⽀撑轴⼒监测点的布设 (21)7.6、桩(墙)体⽔平位移监测点(测斜孔)的布设 (23) 7.7、坑外潜⽔位监测点的布设 (24)7.8、基坑周边道路及地表监测点的布设 (25)7.9、建(构)筑物沉降、倾斜监测点的布设 (26) 7.10、监测点埋设步骤 (27)第8章监测作业⽅法 (29)8.1、围护桩(墙)体⽔平位移(测斜) (29)8.2、围护桩(墙)顶竖向位移监测 (30)8.3、围护桩(墙)顶⽔平位移监测 (34)8.4、坑外潜⽔位监测 (39)8.5、⽀撑轴⼒监测 (40)8.6、裂缝监测 (42)8.7、其他监测项⽬ (42)8.8、监测作业监督管理 (42)第9章监测频率、监测周期、报警控制指标 (43) 9.1、监测频率 (43)9.2、监测周期 (43)9.3、监测报警控制指标 (43)第10章监测信息成果和信息反馈 (45)10.1、监测信息成果 (45)10.2、正常情况下的信息反馈 (45)10.3、预警、紧急事故报警状态下的信息反馈 (46) 10.4、监测成果信息反馈框图 (47)第11章项⽬组织管理 (48)11.1、项⽬组织机构 (48)11.2、规章制度 (50)第12章监测仪器设备 (52)12.1、仪器设备 (52)12.2、监督管理 (52)第13章应急监测 (53)第14章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 (55)14.1 、质量保障措施 (55)14.2、安全⽣产及⽂明施⼯ (59)第15章附图及附加说明 (61)15.1 、附图 (61)15.2 、附加说明 (61)第1章⼯程概况1.1、⼯程线路总体概况XX地铁⼀期⼯程西起于草场门⼤街的中保站,线路⾛向沿着草场门⼤街→北京西路→北京东路→板仓街→蒋王庙街→⽞武⼤道→数码路→⾦马路→灵⼭→东⽌于终点站仙林东站。
目录目录 (1)第一章工程概况 (3)1.1工程概况 (3)1.2工程地质情况 (4)1.3主要施工内容 (4)1.3.1 围护工程量: (4)1.4编制依据 (4)1.5施工目标 (5)第二章工程总体设想 (5)2.1施工组织 (5)2.2施工流程 (6)2.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6)2.3.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总体要求 (6)2.3.2生产加工区及临时堆场 (6)第三章施工总体计划及部署 (7)3.1施工准备 (7)3.1.1 组织准备 (7)3.1.2 现场准备 (7)3.1.3 机械设备准备 (7)4.1.4 技术准备 (7)4.1.5 物资准备 (8)4.2施工进度计划 (8)4.2.1 工期计划 (8)4.2.2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8)3.3各项资源需用量计划 (10)3.3.1主要施工设备、用电量计划表 (10)3.3.2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10)第四章高压旋喷桩施工 (11)5.1施工工艺 (11)5.2施工方法 (11)5.3旋喷施工的技术要点 (12)5.3质量技术措施 (13)第五章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13)9.1组织机构设置 (13)9.1.1 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13)9.1.2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设置 (14)9.2各部门管理职责 (14)9.2.1 项目领导层管理职责 (14)第六章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6)6.1质量保证体系 (16)6.2组织管理保证措施 (16)6.3工程质量管理程序 (18)6.3.1公司对项目的质量保证程序 (18)6.3.2现场质量管理程序 (19)第七章安全、消防保证体系及措施 (20)7.1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20)7.1.1安全生产的方针、原则和目标 (20)7.1.2建立现场安全组织机构及体系 (20)7.1.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22)7.1.4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22)7.1.4.1安全技术施工组织设计 (22)7.1.4.2安全技术交底 (22)7.2消防保证体系及措施 (22)7.2.1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及体系 (22)7.2.2严格执行安全消防管理办法 (23)7.2.3施工现场的安全消防措施 (23)第八章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23)8.1环境保护体系及控制措施 (23)8.1.1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 (23)8.1.2环境保护体系的建立和运作 (23)8.2影响环境相关的控制措施 (24)8.2.1施工准备阶段的环境管理措施 (24)8.2.2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 (24)8.3文明施工措施 (26)8.3.1文明施工组织管理措施 (26)8.3.2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26)8.3.3工地卫生管理措施 (27)第九章工程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28)9.1夜间施工安全措施 (28)9.2管线保护 (28)9.3雨季施工措施 (28)9.4应急抢险措施 (29)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项目名称:南京地铁十号线土建工程TA03标高压旋喷地基加固施工项目地点:南京市浦口区珠江镇建设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上海市轨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项目概况:南京地铁十号线工程概况:南京地铁十号线(西延线)线路全长22.3km,设站13座。
(完整版)地铁施工监测方案施工监测方案编制:审核:审定:目录1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况 (1)1.1.2 监测范围、内容 (3)1.2工程地质条件 (3)1.2.1地质条件 (3)1.2.2地下水 (3)2编制依据及原则 (4)2.1编制依据 (4)2.2编制原则 (4)2.2.1 系统性原则 (4)2.2.2 可靠性原则 (4)2.2.3 与设计图纸相结合原则 (4)2.2.4 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局的原则 (5) 2.2.5 与施工相结合的原则 (5)2.2.6 经济合理性原则 (5)3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6)4监测的实施方法 (7)4.1监测基准点的布设 (7)4.1.1、设计交桩情况 (8)4.1.2、监测基点的布设 (7)4.1.3、监测控制工作基点测量要求 (8)4.1.4、工作基点的复核测量 (14)4.2地表及周边建筑物沉降 (12)4.2.1 监测目的 (12)4.2.2 监测仪器 (12)4.2.3 监测实施方法 (12)4.3桩顶位移 (14)4.3.1 监测目的 (14)4.3.2测点埋设 (14)4.3.2 监测仪器 (14)4.3.3 监测实施 (14)4.4钻孔桩位移 (15)4.4.1 监测目的 (15)4.4.2 监测仪器 (15)4.4.3 监测实施 (16)4.5钢支撑轴力 (17)4.5.1 监测目的 (17)4.5.2 监测仪器 (17)4.5.3 监测实施 (18)4.6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19)4.6.1 管线测点埋设原则 (19)4.6.2 管线埋设方式 (20)4.7水位监测 (21)4.7.1 监测目的 (21)4.7.2 监测仪器 (21)4.7.3 监测实施 (21)5北一路站附属结构监测的风险源及应对措施 (22) 5.1风险源统计 (22)5.2针对风险源的监测措施 (22)6现场巡视工作要求 (23)6.1现场巡视工作范围 (23)6.2现场巡视内容 (23)6.2.1施工工况 (23)6.2.2北二路站附属结构支护状况 (24)6.2.3周边环境 (24)6.2.5监测设施 (24)6.3现场巡视频率 (24)6.4现场巡视工作实施方法 (25)7监测点位初始值的采集、报审程序及监测工作程序 (25) 7.1监测点埋设后报审程序 (25)7.2初始值的采集及报审程序 (25)7.3监测工作程序 (26)8监测预警分级及监测频率 (26)8.1预警等级划分 (26)8.2监测项目预警值及控制值 (27)8.3风险预警管理程序 (27)8.4预警应急处置措施 (28)8.5北一路站附属结构工程监测项目及频率 (28)9 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信息反馈 (29)9.1、监控监测数据的分析与预测 (29)9.1.1监测成果整理 (29)9.1.2内业数据处理 (30)9.1.3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 (30)9.2监测信息反馈 (31)9.3监测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32)10 监测成果分析及成果要求 (33)10.1监测成果分析 (33)10.2监测要求 (33)10.3监测上报的内容 (33)10.3.1现场监测资料的要求 (33)10.3.2日报资料内容 (35)10.3.3阶段性报告资料内容 (36)10.3.4总结报告资料内容 (34)11 监测组织机构、人员及仪器设备 (34)12 监测工作安全、环境保护保障措施 (35)12.1人员的保护措施 (35)12.2仪器的保护措施 (36)12.3监测点的保护 (36)12.4环境安全保护保障措施 (36)13 应急预案 (37)14 监测停测标准 (37)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车站环境:车站位于兴华北街与北二路交叉路口南侧,沿兴华北街南北向布置。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项目施工监测方案1.1 测点布置1.1.1测点布置原则1、按监测方案在现场布设测点,当实际地形不允许时,可在靠近设计测点位置设置测点,以能达到监测目地为原则。
2、为验证设计参数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为指导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状况下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反馈信息,以修改设计和指导施工。
3、地表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采用仪器进行观测,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4、深埋测点(结构变形测点等)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5、各类监测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结合,力求同一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以便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6、测点的埋设应提前一定的时间,并及早进行初始状态的量测。
7、测点在施工过程中一旦破坏,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以保证该测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1.1.2 车站测点布置车站测点布设情况如下表9-4所示。
表9-4 测点布设表1.1.3 区间测点布置(1)地面沉降(隆起)监测点:一般地沿隧道中线方向每隔5m布设一个测点,每隔一定距离布设一个监测横断面,见表9-5。
地面沉降监测横断面间距表表9-5横断面方向测点间隔,一般为5~8m,在一个监测断面内设9个测点,地表测点顶突出地面5mm以内。
地面沉降测量应在盾构机开挖面附近,每天进行及每周进行后期观测直到沉降稳定。
(2)地面建筑物及临近建筑物沉降、倾斜和水平位移:在每栋建筑物四角各设置一个观测点,以测量其位移、倾斜,沉降点的数量不少于4点,规模较大的建筑物根据需要增加测点数量。
地面和建筑物沉降监测断面沿隧道纵向每30m设一断面。
监测点布置示意见图9-20~9-23。
图9-20 主断面监测点布置图(单位:mm)拱顶下沉测点收敛测线A图9-21 洞内常规监测点布置图图9-22 纵断面监测点布置图图9-23 单线隧道掘进地面沉降监测点布置示意图(3)土体水平位移及分层沉降:在典型断面布置测斜仪进行测量,见图9-24。
铁10号线盾构施工测量方案目录第一章概况 (1)1.1工程概况 (1)1.2.控制点概况 (5)第二章编制及测量依据 (6)第三章仪器配置 (7)第四章施工测量组织机构 (8)4.1人员配备 (8)4.2复核制度 (8)第五章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9)第六章隧道掘进准备阶段 (10)6.1复测隧道沿线平面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 (10)6.2导线角度测量 (10)6.3导线边长测量 (10)6.4测量成果 (10)6.5控制测量原则 (10)6.6高程测量 (10)第七章联系测量 (12)7.1竖井趋近测量 (12)7.2始发前的基线联系测量 (12)7.3高程传递测量 (13)7.4洞内控制点测量 (14)第八章洞内控制测量 (15)8.1洞内导线控制测量 (15)8.2洞内高程测量 (16)第九章盾构施工测量 (18)9.1始发托架的定位 (18)9.2反力架的定位 (18)9.3隧道掘进控制 (18)9.4盾构测量导向系统 (18)9.5盾构的始发与接收测量 (20)9.6盾构机姿态测量控制要求 (22)9.7衬砌环片检测 (22)9.8日常掘进测量 (22)第十章陀螺定向 (26)第十一章隧道贯通测量 (28)第十二章隧道竣工测量 (29)12.1贯通测量 (29)12.2竣工验收测量 (29)12.3断面测量点位 (29)12.4测量和计算方法 (30)第十三章贯通误差预计 (31)13.1隧道测量误差分析 (31)13.2隧道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32)13.3贯通误差预计 (32)第十四章施工放样报验及测量 (36)14.1内业资料的复核与计算 (36)第十五章测量工作管理 (37)第十六章测量规定与要求 (38)第十七章测量工作要求 (39)第十八章人员资质及仪器鉴定证书(见附件) (40)第一章 概况1.1工程概况李木区间起始于李朗站北端,沿平吉大道下向北穿行,经下穿平南铁路、侧穿机荷高速平李跨线桥重力式桥台基础及下穿机荷高速平湖收费站匝道桥后到达木古站。
第一章工程概况南京地铁十号线D10-TA02标为三站三区间工程,包括松花江路站、绿博园站、江心洲站、奥体中心站~松花江路站区间、松花江路站~绿博园站区间、绿博园站~江心洲站区间。
1.1 工程地理位置松花江路站位于南京河西地区,车站沿乐山路南北向布置,位于梦都大街和松花江西街之间,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
绿博园站为地铁10号线和规划9号线的换乘站,车站位于纬七路越江隧道南侧匝道接地处,下穿扬子江大道,主体大部位于扬子江大道东侧规划路(月安路西延)下方,车站呈东西走向。
江心洲站位于江心洲上南北走向主干道穿洲公路下方,车站主体垂直于穿洲公路,平行于洲泰路。
奥体中心站~松花江路站区间为明挖区间,线路沿乐山路向北,南端连接既有奥体中心站,下穿向阳河、梦都大街后至松花江路站。
松花江路站~绿博园站区间线路从绿博园站的东端头井出发,向东穿越月安街北侧的金基G51地块后,左右线在苍山路向东南下穿中华中学、向阳河,再沿乐山路向南到达松花江路站。
绿博园站~江心洲站区间线路从绿博园站西端头井出发,向西以半径R600m 穿越向阳河、绿博园,再下穿夹江,沿江心洲的红光渡口南侧,到达江心洲站。
1.2 周边环境1.2.1松花江路站(1)松花江路站位于南京河西地区,车站沿乐山路南北向布置,位于梦都大街和松花江西街之间,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
乐山路道路红线宽40m,梦都大街道路红线宽65m,松花江西街道路红线宽24m。
目前交通量均较小。
车站位于乐山路下方。
(2)乐山路西侧为滨江奥城沿街3~4层商铺(汽车修理店等)和4层烟波渔港。
烟波渔港门前地下建有地源热泵,紧贴乐山路及梦都大街道路红线布置。
滨江奥城沿街商铺下面建有一层地下室,地下室顶板埋深0.1m,底板埋深3.3m,地下室外墙距离乐山路红线5.3m,距离车站主体结构最近约15m,距离车站3、4号出入口侧墙仅2.0m。
(3)车站建设范围内市政管线较多,有地下高压电缆、污水管、雨水管、天然气管、给水管、光缆等。
宁天城际工程轨道交通一期工程TA02标土建施工合同段加密控制点测量报告批准人:审核人:编制人:宁天城际一期工程土建2标项目部日期:2012 年 6 月12 日目录第1章工程概述 (1)1.1 地理位置 (1)1.2 工程范围及内容 (1)1.3 测量技术依据 (1)第2章目前施工状况 (2)第3章仪器设备及测量时间 (2)3.1 仪器设备 (2)3.2施测时间及环境 (2)第4章原始点位的检测 (3)第5章实测方案 (3)5.1平面控制测量路线 (3)5.2、高程控制测量 (6)第6章既有桩点里程及埋设情况 (8)第7章施测导线线路示意图 (8)7.1平面控制网示意图 (8)7.2高程控制网示意图 (10)第8章测量成果及精度评定 (11)附件:控制点成果表加密平面控制点平差报告水准控制网平差报告全站仪校验报告水准仪校验报告交桩成果表共同桩协议第1章工程概述1.1 地理位置宁天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2标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和六合区,线路起于浦口区沿江镇的冯墙河南岸,沿着宁六公路中央隔离带布置,北行至南京市葛唐汽车客运站,沿线跨越学府路、永新路、杨新路、晓山路、园东路和葛关路,其中:杨新路以南属浦口区,以北属六合区。
1.2 工程范围及内容宁天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2标起止里程为K3+476.966~K12+478.374全长9001.408m。
其中包括路基、桥梁,高架车站4座分别为沿江镇站、盘城站、大厂西站和大厂站。
路基段:长度为127.892m。
地下部分采用φ1.0m桩基承台基础,地上部分采用2-3.55m双箱结构,路基顶宽8.6m。
桥梁段:本标段桥梁共计8.873km。
下部结构:基础采用φ1.2m和φ1.5m 的钻孔灌注桩,承台采用单层矩形承台,桥墩采用“T”字形桥墩,桥台采用"一"字形桥台,上部结构采用30m、25m长度的双线标准单室箱梁或单线标准单室箱梁,跨越道路地段均采用35+50+35m双室箱型连续梁。
浅谈南京地铁十号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摘要:针对南京地铁十号线视频系统割接实例,详细介绍视频监控系统新旧设备的割接、拆解、调试、接管和实施的具体方法,以及如何确保割接、拆解过程中既有设备的稳定运行等。
关键词:南京地铁十号线;视频监控系统;割接南京地铁十号线是以既有1号线为基础,其中安德门站~小行站(不含)为新建线路;小行站~奥体中心站为既有一号线线路;奥体中心站(不含)~城西路站为新建线路。
根据南京地铁10号线工程通信系统建设要求,原一号线4个既有车站(奥体中心、元通、中胜、小行)将划归新建十号线运营管理,小行车辆段为既有一号线与新建十号线共用。
因此需要在既有一号线的4个车站对既有设备进行拆解并与新设设备进行割接。
既有4站为新建视频监控系统,采用新设备进行系统组网,在设备机房新装视频监控设备及机柜,在车控室新设调看终端,利旧使用原1号线前端设备。
因改造后要满足1、10两条线的使用,所以割接、拆解难度较大。
本文介绍了线路割接方案,以及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线路拆解介绍十号线由安德门站~小行站(不含)为新建线路;小行站~奥体中心站为既有一号线线路;奥体中心站(不含)~城西路站为新建线路组成。
各站专用通信设备室原1号线视频监控设备仅保留隔离地变压器及机柜。
保留原1号线前端设备(球机型号为:AD725C,制造商:英飞拓;枪机型号为:WV-CP470,制造商:松下)(摄像机数量有运营公司提供)。
奥体中心、元通、中胜、小行站专用通信设备室新设采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车站视频监控设备及机柜每站各1套。
珠江路10号线控制中心通信设备室及网管室新设视频监控设备及机柜1套,网管监控系统设备1套。
珠江路控制中心10号线调度大厅新设视频监控终端4套。
十号线视频监控系统割接、拆解,是本次通信系统割接工作的重点,利用原有系统的前端设备,新的视频系统应能实现原有线路和新线路独立的视频监控功能。
二、割接、拆解方案既有4站为新建视频监控系统,采用新设备进行系统组网,在设备机房新装视频监控设备及机柜,在车控室新设调看终端,利旧使用原1号线前端设备。
程桥二村重建工程影响地铁10号线监测方案(版本V1.0 报审用)总经理:何沃源总工程师:梁建宁审核:倪辰禹编写:张新忠上海辉固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0年3月目录1.工程概况 (1)2.监测方案编制 (1)2.1 工程特点 (1)2.2监测工作的目的 (2)2.3监测方案制定的依据 (2)3.相对位置以及监测范围 (3)3.1相对位置 (3)3.2监测范围 (3)4.监测内容 (3)4.1 人工监测 (3)4.2自动监测 (3)5.监测的方法和设备 (4)5.1 隧道垂直沉降监测 (4)5.2 隧道直径收敛监测 (4)5.3 自动监测 (6)5.4 测点汇总 (6)6.水准测量基准工作点的布设 (7)7.观测频次和报警值 (7)7.1 观测频次 (7)7.2 报警值 (7)8.监测质量管理 (8)8.1监测质量部分 (8)8.2测量仪器部分 (8)9.人员组成及信息反馈 (9)10.测点布置示意图(见附图) (9)程桥二村重建工程影响地铁10号线监测方案(版本V1.0 报审用)上海辉固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0年3月1.工程概况程桥二村系建于80年代的6层公房,因故目前需要拆除后在原址重建。
已建的地铁10号线10标区间隧道盾构穿越延安西路高架桥孔约有250m范围内上、下行线重叠,在程桥二村区域内约有34米叠交段。
其中区间上行线离地表较近,盾构顶埋深约17m,所穿越土层为⑤1 灰色粘土层, ⑤2 灰色砂质粉土层;下行线盾构埋深约25m,所穿越土层为⑤3 灰色粉质粘土层、⑥暗绿色粘土层、⑦1 草黄色粘质粉土层。
2.监测方案编制2.1 工程特点10号线10标区间隧道在程桥二村下方穿行,程桥二村重建工程的基础施工过程中,必定会在周围土体一定范围中产生明显的扰动和变形;上部结构施工时由于明显的加载作用,也会明显干扰在其近距离内的地铁10号线隧道的稳定状态,有可能成为对地铁10号线隧道的负面影响;若不加控制,会影响运营的安全。
目录1 概述 (1)1.1 工程概况 (1)1.2 成槽试验目的 (1)1.3 试验槽段位置的选定 (1)1.4 试验槽段施工内容 (1)2 试验槽施工准备工作 (1)2.1 泥浆池施工 (1)2.2 测量放线 (2)2.3 导墙施工 (2)2.4 仪器、设备准备 (2)3 试验槽段施工 (3)3.1 泥浆工程 (3)3.1.1 泥浆材料 (3)3.1.2 泥浆施工 (4)3.2 成槽施工 (5)3.2.1 成槽顺序的确定 (5)3.2.2 成槽检测 (6)4 成槽施工保证措施 (6)4.1 卡斗的预防措施 (6)4.2 埋斗的预防措施 (6)4.3 掉斗的预防措施 (7)4.4 槽段壁面不稳定,大量坍塌 (7)5 实施进度计划 (8)1概述1.1工程概况本标段包含新浦路站主体及附属土建工程。
新浦路站起点里程左DK17+506.200,终点里程左DK17+706.200,车站总建筑面积为12023.9㎡,其中,主体建筑面积为8370.4㎡,附属建筑面积为3653.5㎡。
本站共设3个出入口、1个消防疏散口以及2组风亭。
车站外包总长200.0m,标准段总宽19.6m,站台宽度为10.5m,车站中心里程轨面埋深15.63m。
车站主体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体系,墙厚800mm,并采用H型钢板接头以有效防止连续墙接头渗漏水。
地下连续墙标准段深度30.53m,端头井标准深度30.97m,废水池加深深度32.77m,主体结构地下连续墙合计80幅。
1.2 成槽试验目的主要是为了预探新浦路站地下连续墙施工范围的各种地质情况,包括土层稳定分析、深层槽段土颈缩情况、砂层中防止泥浆渗漏的办法、采用BAUER GB30液压抓斗成槽机的单孔成槽速率、整幅成槽速率、泥浆指标、地下连续墙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等,以便选择最优的参数指导后续正式地下连续墙的施工1.3试验槽段位置的选定试验槽位置选择原则:(1)考虑到成槽实验施工的快捷性和实用性以及减小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宜选择某一设计地下连续墙槽段作为实验槽段;(2)实验槽段的槽形及位置要具有代表性,幅宽选择设计最大幅宽6m;(3)考虑现有场地泥浆供应和渣土外运的便捷。
南京地铁三号线土建工程 D3-TA02标盾构进出洞端头加固施工方案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地铁三号线土建工程 D3-TA02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一年五月编制:审核:审定:南京地铁三号线土建工程 D3—TA02标端头加固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 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2‟ 《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32/ J 12—2005;… 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4‟南京地铁三号线 D3-TA02标土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南京地铁三号线 D3-TA02标盾构端头加固施工图纸及相关资料;… 6‟ 《基础处理技术规范》 (DBJ08—40—94 ;… 7‟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管理办法汇编(一、 (二 ;2 工程概况2。
1总体概况本标段为南京地铁三号线土建工程 D3-TA02标包括两站三区间即:林场站~星火路站区间(矿山法、星火路站、星火路站~高新路站区间(盾构法、高新路站、高新路站~泰冯路站区间(盾构法 :本工程平面位臵图见图图 2—1 工程平面位置图2。
2本标段加固情况本区间盾构累计始发、到达 8次,加固端头共 4个, 2个始发端头(星火路站东端头、高新路站东端头 ; 2个到达加固(高新路站西端头,泰冯路站西端头。
3 加固端头情况描述3。
1星火路站东端头地质水文情况⑴端头地质:星火路站所处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1填土及①—2填土层、②—1b2-3 粉质粘土、③—1b2 粉质粘土、④ -1b1-2粉质粘土、⑤ e 残积土、 k2p-2强风化粉砂岩, k2p—3中风化粉砂岩。
⑵端头水文:岗地范围粘性土层地下水贫乏,潜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东侧坳沟范围填土层及②—1b2-3层粉质粘土,该层夹粉土薄层,富水性差。
星火路站东端头地质勘探孔平面布置图28。
1725。
00Q1K3S1Z1427。
00星火路站东端头 S1Z14、 S1K10、 Q1K37、 S1Z9、 Q1K3孔地质断面图3.2高新路站西端头地质水文情况⑴端头地质:高新路站西端头所处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③ -1b2可塑状粉质粘土、④ -1b1—2硬塑—可塑状粉质粘土、⑤ e 残积土、 K2p—2层强风化岩、K2p-3层中风化岩;⑵端头水文:②层粘性土。
施工监测方案施工监测方案编制依据:(1)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2000)、《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城市测量规范》(CJJ13-8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等。
(2)以往地铁施工的技术储备、及现场实地调查情况。
二、工程概况(1)车站位置及周围环境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DK9+931.49;呈东西走向, 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DK29+395.600。
车站Ⅲ号人行通道的出入口设置在xx制药厂东门前的空地上, 车站Ⅳ号人行通道出入口在东南角市xx市场拐角处, 车站Ⅵ号人行通道出入口在东北角待建的xx花园地块内;车站Ⅰ号人行通道的出入口在西南角xx制药厂前的空地上(预留), Ⅶ号出入口在西北方向待建的xx名苑二期地块内。
车站共设3组共7个风亭, 分别位于交叉口东北角和东南角地块内;车站共设2组共6个风亭, 一组位于车站西北角待建的xx名苑二期地块内;一组位于车站东南角的市xx配件市场。
站址周边环境:在站址周围主要是商贸和厂区, 具体有东侧的一条小河涌客运站、西侧的药业公司厂区以及距车站南侧约5m的一幢烂尾楼、约30m左右的两幢A9住宅楼, 北侧约9m的一座立交桥。
东侧与北侧约96度斜交, 西南侧为xx公司厂区, 东侧为xx大道道路及名苑待建区, 北侧为工业大道及一座立交桥, 车站施工期间对工业大道交通均有较大影响, 设计施工分期进行, 在施工期间将对道路交通进行分期疏解。
基坑开挖影响的管线主要有一根Φ100给水管(铸铁管), 一根电信光纤8孔200×400(八条线), 一根电信光纤8孔200×400(六条线), 一根Φ300排水管(砼), 一根电信直埋四条线。
(2)基坑规模及形式基坑安全等级设计为特级。
基坑围护结构采用800㎜厚地下连续墙, 整个车站基坑呈L形, 方向长146.20m, 标准段基坑宽20.7m(局部宽36.9m)、深度约16.3m(扩大段深17.4m);方向长157.75m, 标准段基坑宽21.3m(局部宽28.3m)、深度约25.3m (扩大段基坑深度26.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