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 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

1 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

1    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
1    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

1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

1.1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可利用量有本质的区别。水资源总量是指项目区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产水量。其中地表径流量包括坡面流和壤中流, 不包括河川基流量;地下产水量指降水入渗对地下的补给量,应为河川基流、潜水蒸发、河床潜流和山前侧渗等。而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自然、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下以及满足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的水资源量。项目区可利用水量主要由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渠首工程引水(过境水)、农业灌溉回归水以及取用的地下水四部分组成。

1.1.1降雨径流可利用量。指在流域的水资源未被作任何利用的情况下,在地表产生的地表径流量。可根据年降雨量资料用年降雨径流关系推求径流量。依据适配线法作水平频率分布线型,一般选用皮尔逊Ⅲ型,一种方案直接查出不同频率水平年份相应的径流量;或先查出不同频率水平年份的年降雨量,再计算出年径流量。

1.1.2过境水可利用量。过境水就是利用各种建筑物引用项目区以外用来灌溉的水资源量。其引水量的大小受季节和年份影响,一方面受到可引河流水量和渠系建筑物引水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还受到取水许可量及地方水资源平衡分配的限制。当引水能力大于取水许可量及水资源平衡分配量时,过境水可利用量为取水许可量

和水资源平衡分配量中的较小量,当引水能力小于取水许可量及水资源平衡分配量时,过境水可利用量为实际可引量。取决于具体地区和季节年份。

1.1.3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且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的可开采量。目前开采的大部分都是浅层地下水,地下水可利用量则可估算为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资源在补给和消耗的作用下会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天然流场,在雨季时补给量大于消耗量,含水层内储存量增加、水位上升;旱季时消耗量增加,储存量就有可能减少, 水位下降。这种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地下水有以丰补歉的特点,可以在干旱年适当超采一部分水量,利用丰水年予以补回,尤其是农业灌溉,干旱年和丰水年的灌溉用水量相差很大,丰水年时灌溉用水量很少甚至不用灌溉;从一个周期来看,这段时间内的补给量和消耗量基本上处于动

态平衡状态。

地下水补给量主要包括大气降雨入渗、灌溉回归、水体

渗漏补给量及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四部分。

(1)降雨入渗补给量。计算公式:

R降=0.1αPF(1)

式中,R降为降雨入渗补给量(万m3);α为年降雨补给系数; F为项目区面积(km2);P为年降雨量(mm),取一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下降雨量。

(2)灌溉回归补给量。计算公式:

W归=W毛λ(2)

式中,λ为灌溉回归入渗系数;W归为灌溉回归补给地下水量(万m3);W毛为灌溉毛水量(万m3)。

(3)水体渗漏补给地下水量。计算公式:

W水体=Wd m(3)

式中,m为水体渗漏补给模数;W d为沟渠等水体水量;W水体为渗漏补给量。

(4)侧向径流补给量。计算公式:

Q侧=KIBMt(4)

式中,t为补给时间(d);K为渗透系数(m/d);I为地下水水力坡度;B为垂直地下水流向过水断面长度(m);M为平均含水层厚度(m);Q侧为地下水径流侧向补给量(万m3)。

则在一定降雨保证率下,项目区内地下水总补给量为:

W总=R降+W归+W水体+Q侧(5)

1.2需水量总量计算区域不同保证率需水量是指在某种生产条件下,遇到不同频率的雨情、水情、旱情下需要的水量。项目区需水量包括农业灌溉需水量和非农业灌溉需水量,其中以农业需水为主。农业灌溉需水根据灌溉制度、灌溉面积、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

1.2.1农业灌溉需水量。可由灌溉面积和灌溉定额计算。农田灌溉定额可选择具有代表性农作物的灌溉定额,结合农作物播种面积预测成果或复种指数加以综合确定。有关部门或研究单位大量的灌溉试验所取得的有关成果,可作为确定灌溉定额的基本依据。灌溉定额可分为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两种类型。对于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一般采用充分灌溉定额;而对于水资源较紧缺的地区,可采用非充分灌溉定额。预测农田灌溉定额应充分考虑田间节水措施以及科技进步的影响。计算公式为:

W=Am(6)η

式中,W为需水量;A为项目区灌溉面积;m为净灌溉定额;

η为灌溉水利用系数。

1.2.2非农业灌溉需水量。主要是灌区内的工业用水、环境用水、村镇居民生活用水及牲畜用水。工业用水的计算方法有趋势线法、万元产值指标法、相关法、重复利用率提高法、弹性系数法等。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及牲畜用水均以现状生活用水为基础,由人口增长率和未来用水定额预测未来用水量。根据生态环境状况,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要求,来决定环境用水量。

1.3水资源供需分析通过得到的可利用水量和项目区需水量对比分析,可知项目区在多年期间能否充分满足水源的采补平衡。

2实例分析

笔者通过河南省通许县土地整理项目中的水资源平衡

分析进行说明。

2.1项目区可利用水分析

2.1.1降雨。项目区降水量平均值约为672.3mm,年降水量相对变率为19.2%,降水量一般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多为暴雨(表1)。

考虑到项目区内以旱作物为主,对降雨的利用主要通过

降雨入渗土壤包气带而被作物及其环境所利用,即有效降雨。根据通许县有关资料,该部分约占降雨量的75%。根据1969~2001年系列降水量资料,可知保证率为75%的为1981 年。因此,确定1981年为典型年,其降水量为649.9mm。

表1通许县1969~2001年降雨量

2.1.2

表径

流。项目区可利用的径流量主要为涡河河水。由于近年来降水量偏少,涡河径流量较小,加之缺乏必要的提水工程,基本上无法利用该部分水资源。另外项目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75mm,由于区内缺乏拦蓄工程,亦无法利用这部分水资源。因此,不考虑对地表径流的利用。

2.1.3地下水。项目区地下水储量大,补给充分,便于开发利用,水资源补给保障度较高,为富水区。

地下水补给量包括大气降雨入渗、灌溉回归、水体渗漏

补给及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四部分。

(1)降雨入渗补给量。按公式(1)计算。α取0.24,P取

75%灌溉设计保证率下降雨量649.9mm。

R降=0.1αPF=0.1×0.24×649.9×7.43=115.89万m3

(2)灌溉回归补给量。按公式(2)计算。λ取0.2。

综合毛灌溉定额 综合净灌溉定额 种植比例 作物品种 m3/ hm2 m3/ hm2 小麦玉米花生合计 1950 0.95 1425 0.50 1500 0.45 4875 1.90 1 852 .5 712 .5 675 .0 3 420.0 2 154 .0 828 .0 784 .5 3 766 .5

W 归= W 毛λ= 188 .58×0.2=37.716万m3

(3)水体渗漏补给地下水量。按公式(3)计算。项目区

的水体渗漏补给模数为3 .9万m3/ km2。

W 水体= Wd m=3 .9×5 .96 =23 .244万m3

(4)侧向径流补给量计算。按公式(4)计算。 K 取15 m/d,

含水层取16 m,根据Ⅰ片项目区周长,选取 B 为12 000 m 。

Q 侧= KIBMt= 15×0.001×12 000×16×365= 105 .12万 m3

则在75 %降雨保证率下,规划区内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按

公式(5)计算:

W 总= R+ W 归+ W 水体+ Q 侧

= 115 .89 +37 .716 +23 .244 + 105 .12 =281 .97 万m3

根据以上分析,项目区以利用地下水为主,天然降水等

为补充水源。

2.2 需水量计算

2 .2 .1 作物灌溉定额的确定。 需水量平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保证率下的水量供需平衡。 因此, 在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时, 要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溉设计保 证率是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得到充分满足的比率, 依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作物种植情况, 并根据水利和农业等有关部门资料,确定作物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 %。 作物净灌溉定额见表2。

表2 项目区作物年灌水量

净灌溉定额

m3/ hm2

2 .2 .2 需水量计算。 项目区用水量包括农作物需水和农村生活用水及畜牧用水三部分。 其中农村生活用水及畜牧用水可利用浅井或深井供给, 需水量分析时不再考虑, 仅计算项目区内农作物需水量。

根据农业和水利部门资料,项目区代表作物为冬小麦、

玉米、花生。 计划采用打井配合低压管道灌溉, 由于灌溉井组独立,灌溉水利用系数较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按0 .86 计。

项目区规划以后耕地面积( A) 为557 .01 hm2 ,故农业总

需水量按公式( 6) 计算:

W需=M毛A=251.1×8355.15=209.80万m3

根据分析,项目区浅层地下水动态补给量为281.97万

m3,同时,该含水层为粗砾料,埋藏较浅,地处平原,越界泄流不太明显,总补给量基本为可开采量。

2.3水资源平衡分析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项目区在多年期间能充分满足水源的采补平衡。项目区作物灌溉需水量为209.80m3,而地下水可利用量为281.97m3,地下水可供水量大于灌溉用水量,满足水量平衡要求。

水资源供需分析及优化配置

水资源供需分析及优化配置 一、目的及意义 摸清大连市水资源现状,预测未来水资源供需状况,制订措施,提出保证水资源长期稳定供给的方案计划。 二、水资源供需分析 分区: 总体要求:有利于综合研究该区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问题;有利于充分暴露本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有利于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有利于计算成果的校核、验证,以及各分区之间的协调、汇总等. 分区原则:(1)尽量按流域、水系划区,这样做,有利于算清水帐。(2)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内,这样划区有利于查清本区水旱灾害情况,分析清楚木区供需之间的矛盾。(3)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这样做,有利于资料的搜集和统计。(4)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个区。这样做,既突出了各个分区的特点,又便于在一个分区内采取比较协调一致的对策措施。 需水预测 1、工业用水 ①趋势法:用历年工业用水增长率来推算将来工业用水量。 公式:n i d S S )1(0+= 式中:i S ——预测的某一水平年工业需水量; 0S ——预测起始年份工业用水量; d ——工业用水年平均增长率; n ——从起始年份至预测某一水平年份所间隔时间(年)。 用趋势法预测关键是对未来用水量增长率的准确确定,需要找出与增长率紧密相联的因素,充分分析过去实际结构,合理确定未来不同水平年的平均用水增长率。需要相当长的一个时段和具有准确度较高的用水量数值资料。 ②相关法:工业用水的统计参数与工业产值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把产值作为横轴,描绘上实际值,进行回归分析。 1).用工业用水增长率和工业产值增长率相关关系推算工业发展用水。 2).用工业产值与万元产值用水量的相关关系推求工业发展用水。一般给出用水定额。 普遍应用相关法 一般方程:b x a y +=log log 2、农业用水 公式: ∑==i i i m W W ω 式中:i m ——某作物灌溉面积; i ω——某作物灌溉定额;

灌区水量平衡分析

4 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 2009年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农业综合开发南澳陂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次初设的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主要是在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并结合遂川县水利局2009年编制的《遂川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对灌区供需水量平衡做进一步的分析。 本次灌区各水源点的天然来水径流计算采用南溪水文站作为参 证站。南溪水文站站址位于遂川县珠田乡境内,座落于遂川江流域左溪河下游,站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10 km2,其历年径流资料见表4.1。 表4.1 南溪站历年年平均流量表 3 年份年均流 量年份年均流 量 年份年均流 量 196521.9 197923.4 199335.2 196619.4 198031.0 199446.9 196719.8 198138.4 199536.2 196832.8 198238.5 199624.8 196918.8 198338.5 199752.2 197047.8 198435.2 199840.8 197120.3 198526.6 199924.7 197225.1 198623.1 200034.8 197351.4 198734.6 200132.7 197427.8 198831.3 200247.6 197552.2 198924.6 200321.6 197634.2 199039.3 200428.8 197731.7 199132.5 200521.8 197821.7 199233.2 200629.7 本次取水的主要水源南澳陂引水工程位于南溪水文站下游0.5km 处,其径流量可直接移用南溪水文站径流资料即可。灌区其余主要水

河南省抗旱应急水量供需平衡分析研究

第21卷第5期2010年10月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Journa l o fW ater R esources&W ater Eng i n eeri n g V o.l 21N o .5O ct .,2010 收稿日期:2010-05-25; 修回日期:2010-06-10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10410050003);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9A610014)作者简介:张成才(1963-),男,河南郸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水利信息化技术。 河南省抗旱应急水量供需平衡分析研究 张成才1 ,孙园园1 ,王兴华 2 (1.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1;2.河南省水利厅农田水利技术推广站,河南郑州450001) 摘 要:抗旱应急(备用)水源是解决常规水源无法保证的受旱地区城乡居民饮水,以及重点工业、农业和生态核心区基本用水而建设的水源工程。本文在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的基础上,对规划化水平年(2020年)进行抗旱应急供需水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存在严重的抗旱应急水量供需矛盾。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从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方面提出缓解抗旱应急水量供需矛盾的建议。关键词:抗旱应急;可供水量;需水量;抗旱应急备用水源 中图分类号:S423;TU9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43X (2010)05-0090-03 Ana l ysis of supply and de m and bal ance for drought e m ergency water in H enan Provi nce ZHANG Cheng -cai 1 ,S UN Yuan -yuan 1 ,W ANG X i n g -hua 2 (1.Schoo l of W ater Conservanc y and Environmen t Engineer i ng,Zhengzhou Universit y,Zhengzhou 450001China; 2.Irriga tion and W ater Conservancy T ec hnical A dv ice Stati on ,D epart m ent of W ater Conservanc y of H 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1,China ) Abst ract :D r ough t e m ergency reserved w ater sources is a wa ter source pro j e ctwh ich is to guarantee dri n k w ater in t h e ur ban -r ura l drough-t hit areas ,and basic w ater needs f o r the key industries ,ag ricult u re and eco l o g ical co re areas .B ased on the current drought e m er gency w ater source projec,t th is thesis gave a drought e m ergency w ater supply and de m and balance f o r the p lann i n g year (2020).The resu lts sho w ed that there w ere seri o us contradiction for drought e m ergency w ater supply and de m and i n H enan .A ccord -i n g to the actua l situation ofH enan prov i n ce ,e m ergency w ater supply and droughtm iti g ation contradicto -ry reco mm endati o ns w as proposed fr o m drought e m ergency w ater pro j e ct construction .K ey w ords :drought e m ergency ;available supply wa ter ;de m anded w ater ;reser ved w ater sources for drought e m ergency 0 引 言 旱灾是河南发生频率最高的气候灾害之一,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农业更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抗旱应急水量平衡分析对河南省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往的水量供需平衡分析都是面向某地区供水工程总供水量及各行业总需水量的,不能很好的反应该地区的抗旱能力。本文使用指标分析法对抗旱应急需水量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抗旱应急水量平衡分析。抗旱应急水量主要考虑抗旱时期的供需水量,反映一个地区抗旱时期 的供水能力及需水情况,从而正确评价该地区水源工程的抗旱能力。 1 抗旱应急用水量预测 抗旱应急用水量是指不同干旱年下,根据重点保护对象的不同而预测的各行业的总用水量。本文抗旱应急需水量采用指标分析法进行预测。指标分析法根据用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变化趋势确定相应的用水指标及用水定额,再根据确定的用水定额和常住人口数(或工业产值等)计算远期的需水量[1] 。该方法常将用水部门划分为生活、农业、工业等用水部门,再对各部门的用水影响因素(人口、工业产值、灌溉面积等)及用水定额进行预测,在此

水资源平衡分析报告

水资源平衡分析 国家投资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了提高耕地质量,绝大多数都规划了灌溉工程。为此,这样的项目区地形图灌区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平衡分析。 灌区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包含着水质、水量和水位等方面内容,水位的来用水平衡分析比较简单,经过对地形与取用水位相互关系的分析,结合取水工程的设置,划定出自流区和扬水区(扬程大小)即可。这里侧重讨论水量平衡分析的内容。 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是根据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的,这两个过程是逐年变化的,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先确定用哪个年份的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平衡计算,这个特定的水文年份叫设计典型年,简称设计年,而设计年又是根据灌溉设计标准确定的。 一、灌溉设计标准 选择设计年所依据的标准称为灌溉设计标准。它综合反映了水源对灌区用水的保证程度,关系到灌溉工程的规模、投资和效益。 国标(GB50288-99)规定,设计灌溉工程时,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南方小型水稻灌区的灌溉工程也可按抗旱天数进行设计。 (一)灌溉设计保证率 1.定义: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用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它综合反映了用水和

来水两方面的情况。 将多年(长系列)的年灌溉用水量按大小顺序排列,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并绘制年灌溉用水量频率曲线,在此曲线上选用的频率值即为灌溉设计保证率值。 如灌溉设计保证率P=80%,则表示频率P=80%对应的灌溉用水量出现的机会为P=80%,意味着每百年中有80年这样的年灌溉用水量可以得到保证,只有20年供水不足或中断,换一种说法(用重现期的语言)就是相当于平均每五年出现一次(五年一遇)供水不足或中断的情况。 2.灌溉用水保证率的确定 ①国标(GB50288-99)规定: 注:1、作物经济价值较高的地区,宜选用表中较大值;作物经

浅谈水资源供需平衡

浅谈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摘要:在当今资源紧张的大背景下,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基础性资源之一的水资源,它不仅是环境组成的基本要素,更是一种支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不可代替的重要自然资源,然而,从近几年我国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来看,有限的水资源要想得到充分的利用,必须处理好供需之间的平衡问题,这在城市供水系统中更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做基本的分析和预测,从而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关键字:水资源供需平衡充分利用 一、基本概述 所谓水资源供需平衡就是指可供水量与实际需水量间的关系,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则指的是,在一定的行政、经济(流域)范围内,各个时期的需水量总和与供水量总和的供求关系分析。它是在流域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评价分析的基础上,以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与国土整治规划为依据,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测算今后各个时期的用水量和需水量,制定综合平衡、供需协调的水资源长期供求计划和水资源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 具体来讲,水资源的可供给量与其开发的程度和技术水平有关;而实际需水量与工业发展程度、人民正常生产生活水平以及利用水资源的技术等有关。因此,在不同时期,可供水量与实际需水量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可变的。供需关系基本表现出3种情况:①供大于需。这说明可利用的水资源还有一定的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力;②供等于需。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供需状态,说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与同一阶段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相适应;③供小于需。说明水资源量的短缺,需进一步寻求增加供应量的方法,及时采取开源节流等措施,以缓解供需矛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水资源供需之间的平衡只是相对而言的,两者之间的不平衡现象是始终存在的,如果想要利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我们就需不断研究分析、变动调整供需关系,为制定水资源宏观决策及合理分配与调度奠定基础。 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原则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一个问题,它不仅要研究供水量与需水量,而且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分析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时有用一定的原则做引导。 ⑴流域和地区相结合 通常在研究水资源时都是以流域为基本研究对象的,这也是研究可供水量的起点。而需水量的研究则是要结合所研究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的发展情况,具有一定的地区分布特点。然而,我国的经济或行政区域通常与流域分布是不一致的,因此,在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时,要将两者尽可能的统一,划好分区,把小区和大区,区域和流域结合起来。实际上,我国在进行水资源评价时,就已经做到过这一点。在进行具体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时,要结合以前水资源评价时的经验,使两者充分衔接。如果牵涉到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则更是要注意大小区域的结合,流域与地区的结合。 ⑵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菏泽市水资源供需分析

水资源供需分析课程设计(菏泽市) 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管理 班级:水文一班 组员:郗鸿峰、刘红利、杨伟、刘翔王琪、孙 静静 指导老师:董洁

时间: 2013年12月17日

南四湖流域(菏泽市)水资源供需分析 第一章流域概况 1.1 流域概况 南四湖流域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包括济宁市、枣庄市和菏泽市。地形东、西高中部南四湖最低;地处34°24′~35°59′N,114°52′~117°42′E之间。以京杭运河和南四湖一线为界。以东为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和山前冲洪积平原区,以西为黄河冲洪积平原区。而南四湖流域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三省交界,管辖八县一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958万。南四湖流域供需矛盾突出。历来是淮河流域水事纠纷多发地区。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南四湖流域供水区用水需求进一步增加,加之入湖水量不断减少,湖区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突出,致使近年来干涸现象频发。水资源短缺及其水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制约了该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解决这些制约因素的关键是合理有效地配置南四湖流域的水资源。 图1 南四湖流域水系组成示意图

图2菏泽市地图 1.2 流域(菏泽市)自然条件 南四湖流域(菏泽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冬夏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湿季节差异明显。自然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沿湖地区受湖泊影响,自然降水偏多。水系流域内入湖河流有53条,湖西有粱济运河、洙赵新河、万福河、东鱼河、复新河和大沙河,均属平原河流,河流坡度小、水流平缓。湖东有:洗府河、泗河、白马河、新薛河和城郭河。这些河流源于沂蒙山西麓,流经低山丘陵区及山前平原区.河流干流短,坡度大,水流急。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暖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四季分明。绿化水平比较高,有林地500万亩,农田林网10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6%。 1.3 流域(菏泽市)社会经济概况 南四湖流域(菏泽市)供水水源有包括本地地表水、地下水、跨流域调水引黄河水和南水北调工程引长江水。其中,引长江水供给所有分区,

黄河山东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一)

黄河山东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一) 摘要:黄河山东灌区从70年代开始出现枯水期水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特别是90年代有9年断流,年均断流达89天,给山东沿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基本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根据黄河天然来水规律和上中游用水发展趋势,预测现状和2010年水平灌区的可供水量将进一步减少,而需水量稳定增加,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一般干旱年份,冬季和春季明显缺水,只有对水资源加强统一管理,并采取综合的开源节流和水质保护措施,才能确保山东沿黄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黄河山东灌区水量供需平衡 山东省是北方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的六分之一。黄河是其最大的客水资源,目前全省每年引黄水量占全流域的四分之一,已有11个市(地)68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地引用了黄河水,引黄供水范围内的土地、耕地、人口分别占全省的51%、58%和48%,黄河水资源已成为沿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 1历年供需情况 1.1灌区及引黄概况 山东省引黄灌区工程建设始于50年代后期,灌溉面积仅为16万,50年代至80年代以每十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90年代受自然条件和来水量减少的影响,发展速度有所减慢,基本稳定在170万hm2,其中1993年达193万hm2。 随着全省引黄灌溉面积的稳步发展,引黄水量逐年递增,50年代为16.2亿m3;60年代为22.2亿m3;70年代为48.2亿m3;80年代为76.3亿m3;90年代因黄河上游来水偏少,引黄量有所减少,年均引水量为72.8亿m3。汛期(7~10月)引水量占全年的28%,冬季(11~次年2月)占全年的14%,春季(3~6月)占全年的58%。引水量中的90%以上用于农业灌溉。1.2来水及断流 山东黄河天然年均径流量为570亿m3。受中上游大中型水库的调节及引黄影响,黄河来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50、60年代为486亿m3;70、80年代为367亿m3;90年代仅为222亿m3。汛期来水量占全年的57%。 黄河下游自70年代以来,春季就因水资源供需矛盾而不断发生断流现象,1972~1999年的28年中,利津站有21年出现断流,占总年份的75%,累计断流79次,共1061天,21年中平均每年断流51天,其中断流天数最多的年份是1997年,为226天,占全年时间的62%,1981、1995~1997年甚至出现了全境断流。 90年代长时间的断流致使因农田减产造成的年均经济损失达10亿元;工业年均经济损失超过15亿元,其中1995年仅原油减产造成的损失超过30亿元;河口三角洲地区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沿黄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发生严重困难,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2现状水平供需平衡分析 2.1可供水量预测 根据干流大型工程对径流影响、引黄发展变化及黄河径流变化规律分析,选择1980~1995年小浪底站实测系列,扣除近十年水库以上用水增加值后,按照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及防凌运用方式,进行调节计算,求出汛期和冬季的蓄水量作为春季的补水量。扣除河南的引水量后,推求出现状水平高村站的年来水量,考虑洪水期、高含沙期、冰凌期无法引水的情况和维持入海流量不小于50m3/s,并扣除高村以下河道蒸发、渗漏,推求50%、75%、95%保证率下相应的可引水量分别为181亿m3、122亿m3和86亿m3,可引水量约占来水量的62%。 2.2需水量分析 山东省工农业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变化,一方面与沿黄地区干旱程度、供水范围有关,另一方面还必须符合全流域水资源配水方案。从现状用水情况看,一般干旱年份在85亿

20068151253_《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导则》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编制组 2006年8月

ICSXXXXXXX XXX 备案号:XXXX-X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XXX-XXXX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predic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200x-xx-xx 发布 200x--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前言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在总结以往水资源调查评价和供需平衡预测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编制《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总则:对标准的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分区原则、基本资料收集与整理、现状调查与评价、成果合理性分析等作了说明。 基本资料:对基础资料的搜集及对资料的要求、成果资料的搜集与对资料的要求作了说明。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对经济社会资料收集整理、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统计、供水量调查统计、用水量调查统计、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源调查分析、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以及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需水预测:对统计口径与分类、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生活需水量预测、生产需水量预测、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河道内需水量预测、及河道外需水量汇总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供水预测:对地表水供水、地下水供水和其他水源开发利用、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水资源供需分析:对供需分析的基本原则与要求、计算途径与方法、基准年供需分析、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跨流域调水水资源供需分析、以及城市水资源供需分析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 本标准参编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出版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第五章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第一节分析计算的原则与方法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按现状(基准年)和近期、远期三个水平年进行。 规划可供水量在现状可供水量的基础上,考虑现有工程在不同供水情况下供水能力的增减和规划新建、配套、扩建工程增供的水量,同时注意水质变化对供应合格水能力的影响。 城镇需水量以最近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供水规划计算的数值为主要参考,同时进行复核。 第二节不同供水工程可供水量分析 一、供水工程 温岭市各区域水库、堰坝、河网相互贯连和调节,已形成蓄、供、排相结合的一个较完整的灌溉供水系统。但是,近年来由于平原河道淤积和水污染严重,造成了河道蓄、供水能力不断降低,水源利用功能减少,城乡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已无法就地从河道提取,并由此造成地下水超采和地面沉降现象。因此,全市各区域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城乡生活、工业用水水源工程和供水配套工程建设,以及水污染防治等问题。 1.蓄水工程 温岭市供水水源主要来自蓄水工程,约占总供水量的90%左右,主要包括河道、水库以及长潭水库引水。全市河道总长度为1284.44km,蓄水量3557万m3,主要担负境内灌溉用水。水库山塘153座,总库容7668.5万m3,担负境内生活用水和一部分灌溉用水。 2.引水工程 堰坝用来拦截水流,灌溉农田,为山区半山区群众所广泛采用。目前,全市共有堰坝33座,其中灌溉千亩以上的有大溪镇的中牛头潭堰坝,原江厦乡的七一堂滚水坝,原交陈乡的小交陈拦水坝和岙环

乡兰公岙坝等4座。全市一般年份可引水234.31万m3,灌溉面积7413亩,旱年引水量为133.38万m3,灌溉面积6503亩,丰水年可引水334.91万m3,灌溉面积7473亩。 3.地下水工程 地下水部分的可供水量主要计算机电井、民井供水,主要用于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和工业用水。2000年有各类机井71眼,民井3701眼。 二、可供水量 可供水量是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不同需水要求下考虑来水、需水及水质情况,各项水利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温岭市水利工程设施主要包括蓄水工程(水库、山塘)、引水工程、调水工程和地下水井。 现状工况下,温岭市不同保证率各类型水利工程的可供水量见表5-1。 表5-1 现状工况下可供水量统计表 3 注:蓄水工程中包括长潭水库引水 第三节城乡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一、现状供需分析 通过对现状城乡供水状况的调查分析,统计出城乡现状日需水量和日供水能力,如表5-2所列。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供需平衡分析

(2015届) 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与供需平衡分析 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 学生姓名: 班级:水文一班学号: 指导老师:职称:副教授 2015年6月

摘要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节水灌溉项目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项目区的水资源状况及供水保证率的分析评价,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它是节水灌溉项目前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本文通过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概念、内容及一般原则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菏泽市的水资源进行了供需平衡分析,主要内容可以分为: 1.从分析的范围考虑,可划分为:(1)计算单元的供需分析;(2)菏泽市整个区域的供需分析;(3)菏泽市河流流域的供需分析 2.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可划分为:(1)菏泽市现状的供需分析;(2)菏泽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供需分析 3.从供需分析的深度,可划分为:(1)菏泽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一次供需分析;(2)菏泽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次供需分析 4.按用水性质,可划分为:(1)河道外用水的供需分;(2)河道内用水的供需分分析 在对菏泽市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后,分析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编制节水灌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具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还进行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学习,并设计了一个模型,增进了自己对水资源优化的认识。 关键词: 供需平衡分析,菏泽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目录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 研究范围、水资源分区及水平年 (1)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 (1) 第2章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3) 2.1 自然地理概况 (3) 2.2 社会经济概况 (3) 2.3 水资源量分析 (4) 2.3.1 降水量 (4) 2.3.2 地表水资源量 (4) 2.3.3 地下水资源量 (5) 2.3.4 水资源总量 (5) 2.3.5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5) 2.3.6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7) 2.3.7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8) 2.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水环境质量 (10) 2.4.1 地表水开发利用情况 (10) 2.4.2 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26) 2.4.3 现状供水工程情况及实际用水量 (27) 2.4.4 水环境质量 (29) 第3章水资源供需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30) 3.1 供水预测 (30) 3.2 需水预测 (31) 3.2.1生产需水预测 (31) 3.2.3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40) 3.2.2 总需水量预测成果 (43) 3.3 供需平衡分析 (45) 3.3.1 分析原则与方法 (45) 3.3.2现状供需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规划年供需分析 (46) 第4章水资源优化配置 (48) 4.1 水资源优化配置概述 (48)

河北省临城县水资源供需分析

河北省临城县水资源供需分析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临城县的气象水文特性及水资源分布情况,同时对水资 源利用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 行了水资源利用的供需分析。 关键词:水资源量;需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临城县 河北省临城县位于邢台市西北部边缘。东西长49.8km,南北宽25.4km,总 面积为797km2。临城县地处太行山东麓,位于太行山山前平原上端,县域呈卧 蚕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形自西向东倾斜。全县共有东镇镇、鸭鸽营乡、临 城镇、西竖镇、黑城乡、石城乡、郝庄镇、赵庄乡8个乡镇。全县有220个行政 村组成,总人口196737人,耕地面积11080hm2。 1、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1.1地表水资源情况 全县多年平均(1956~2005年)地表水资源量为6964.6万m3,折合径流深87.4mm;保证率20%、50%、75%、95%的径流量分别为10488.5万m3、3841.5 万m3、1919.2万m3、1462.5万m3 。其中山丘区多年平均6315.1万m3 ,平原 区多年平均649.5万m3 ,全县行政分区及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见表1。 表1 临城县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表 1.2.2地表水水质情况 工业污染源主要涉及金属矿采选污染源,分布于南泜河赵庄一带、北泜河郝 庄附近。流域内工业废水排放量28.0万t/a,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氨氮、COD、硫化物。其排放量分别为1.705t/a, COD 为0.684t/a,硫化物为0.338t /a,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微量的氰化物和挥发酚。面污染污染物产生于整个流域,以分散的形式间歇地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这种时间上的间歇与天气降水过程有关,污染物产生于整个流域,并经过汇流进入水库。农作物施用的化肥、农药会由于 降雨径流的携带有一部分进入水库水体,造成水库水质污染。 1.3地下水资源量 1.3.1 地下水水量情况 临城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7798.9万m3,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2220.5万 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154.2万m3,重复计算量575.8万m3。在平原区地 下水资源量中,降水入渗补给量占73.5%,侧向径流补给量占25.9%,地表水体 渗漏补给量占0.6%,在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中,河川基流量占48.1%,侧向径流 流出量占34.4%,未控泉水出露量占12.0%,开采净消耗量5.5%,平原区地下水 的主要补给源为降水入渗补给量,其次为山前侧向径流补给量,二者占地下水资 源量的99.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中,大部分以河川基流的形式排泄,其次为 侧向径流排泄量,二者占地下水资源量的82.5%。形成了现状条件下地下水资源 的赋存特点地下水资源量见表2。 表2 临城县山丘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汇总表单位:万m3 1.3.2 地下水水质情况 通过对地下水主要污染物污染区域进行评价,临城县主要污染物为总硬度, 按250mg/l为评价标准,超标面积为42km2,主要分布在赵庄乡、西竖镇、临城

1 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

1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 1.1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可利用量有本质的区别。水资源总量是指项目区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产水量。其中地表径流量包括坡面流和壤中流, 不包括河川基流量;地下产水量指降水入渗对地下的补给量,应为河川基流、潜水蒸发、河床潜流和山前侧渗等。而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自然、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下以及满足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的水资源量。项目区可利用水量主要由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渠首工程引水(过境水)、农业灌溉回归水以及取用的地下水四部分组成。 1.1.1降雨径流可利用量。指在流域的水资源未被作任何利用的情况下,在地表产生的地表径流量。可根据年降雨量资料用年降雨径流关系推求径流量。依据适配线法作水平频率分布线型,一般选用皮尔逊Ⅲ型,一种方案直接查出不同频率水平年份相应的径流量;或先查出不同频率水平年份的年降雨量,再计算出年径流量。 1.1.2过境水可利用量。过境水就是利用各种建筑物引用项目区以外用来灌溉的水资源量。其引水量的大小受季节和年份影响,一方面受到可引河流水量和渠系建筑物引水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还受到取水许可量及地方水资源平衡分配的限制。当引水能力大于取水许可量及水资源平衡分配量时,过境水可利用量为取水许可量 和水资源平衡分配量中的较小量,当引水能力小于取水许可量及水资源平衡分配量时,过境水可利用量为实际可引量。取决于具体地区和季节年份。 1.1.3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且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的可开采量。目前开采的大部分都是浅层地下水,地下水可利用量则可估算为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资源在补给和消耗的作用下会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天然流场,在雨季时补给量大于消耗量,含水层内储存量增加、水位上升;旱季时消耗量增加,储存量就有可能减少, 水位下降。这种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地下水有以丰补歉的特点,可以在干旱年适当超采一部分水量,利用丰水年予以补回,尤其是农业灌溉,干旱年和丰水年的灌溉用水量相差很大,丰水年时灌溉用水量很少甚至不用灌溉;从一个周期来看,这段时间内的补给量和消耗量基本上处于动 态平衡状态。 地下水补给量主要包括大气降雨入渗、灌溉回归、水体 渗漏补给量及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四部分。 (1)降雨入渗补给量。计算公式: R降=0.1αPF(1) 式中,R降为降雨入渗补给量(万m3);α为年降雨补给系数; F为项目区面积(km2);P为年降雨量(mm),取一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下降雨量。 (2)灌溉回归补给量。计算公式: W归=W毛λ(2) 式中,λ为灌溉回归入渗系数;W归为灌溉回归补给地下水量(万m3);W毛为灌溉毛水量(万m3)。

中水的水质、水量与水量平衡分析

第11章建筑中水工程11.2 中水的水质、水量与水量平衡

1.建筑中水水源 建筑中水水源应根据排水的水质、水量、排水状况和中水回用的水质、水量确定。一般取自建筑物内部的生活污水、生活废 水、冷却水和其他可利用的水源,建筑屋面雨水可作为中水水源 的补充。经消毒处理后的综合医院污水只可作为独立的不与人接 触的用于滴灌绿化的中水水源,但严禁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医院 和放射性废水作为中水水源。 (1)建筑物中水系统的中水水源 建筑物中水系统规模小,可用作中水水源的排水有6种,按污染程度的轻重,选取顺序为:

①沐浴排水:是公共浴室淋浴、坐浴,以及卫生间淋浴时排放的废水,有机物和悬浮物浓度都较低,但阴离子洗涤剂的含量可能较高。 ②盥洗排水:是洗脸盆、洗手盆和盥洗槽排放的废水,水质与沐浴排水相近,但悬浮物浓度较高。 ③冷却水:主要是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水,特点是水温较高,污染较轻。 ④洗衣排水:指宾馆洗衣房排水,水质与盥洗排水相近,但洗涤剂含量高。 ⑤厨房排水:包括厨房、食堂和餐厅在进行炊事活动中排放的污水,污水中有机物浓度、浊度和油脂含量都较高。

⑥冲厕排水:大便器和小便器排放的污水,有机物浓度、悬浮物浓度和细菌含量都很高。 此外还有游泳池排污水: 水质与沐浴排水相近,但悬浮物浓度较高。 上述7种常用的中水水源排水量少,排水不均匀,所以建筑中水水源一般不是单一水源,而是多水源组合,按混合后水源的水质,有优质杂排水、杂排水和生活排水三种组合方式。优质杂排水包括冰浴排水、盥洗排水、冷却排水和游泳池排污水,其有机物浓度和悬浮物浓度都低,水质好,处理容易,处理费用低,应优先选用。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 (送审稿)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编制组 2007年3月

ICSXXXXXXX XXX 备案号:XXXX-X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XXX-XXXX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predic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200x-xx-xx 发布 200x--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前言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在总结以往水资源调查评价和供需平衡预测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编制《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总则:对标准的编制目的、适用范围、分区原则、水平年设定、基本资料收集与整理、现状调查与评价、成果合理性分析、引用标准等作了说明。 基本资料:对基础资料的收集及对资料的要求、成果资料的收集与对资料的要求作了说明。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对经济社会资料收集整理、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统计、供水量调查统计、用水量调查统计、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源调查分析、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需水预测:对需水预测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生活需水量预测、生产需水量预测、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河道外需水量汇总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供水预测:对供水预测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地表水供水、地下水供水和其他水源开发利用、供水方案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水资源供需分析:对供需分析的基本原则与要求、计算途径与方法、基准年供需分析、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跨流域调水水资源供需分析以及城市水资源供需分析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 本标准参编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出版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

(完整word版)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参考值

2012年陕西省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中有关参数的确定 1、毛灌溉用水总量确定 灌溉用水总量是指灌区全年用于农田灌溉的从水源地引入(取用)的总水量,其等于从水源地取水总量扣除由于工程保护、防洪除险等需要的渠道(管路)弃水量。当农田灌溉输水与城市、工业或农村生活供水使用同一渠道或管路时,还应扣除相应的城市、工业或农村生活供水量。年毛灌溉用水总量是根据灌区从水源地实际取水测量值统计取得,而非其它如计收水费等目的收费计量水量数值。 存在有塘堰坝灌区,塘堰坝与骨干灌溉水源联合对灌区进行灌溉供水。塘堰坝的蓄水一部分来自拦蓄当地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同时可能还有一部分来自渠道的补水。因此在统计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时,应考虑将塘堰坝拦蓄降雨径流增加的供水量或其它水源灌溉供水量加进来。塘堰坝或其它供水水源灌溉供水量按以下要求测算: ①如果有实际塘堰坝或其它供水水源灌溉供水量统计资料,则以统计资料为准,需要说明的是供水量中不包括灌区渠系引水蓄入塘堰坝的水量。 ②如果没有统计资料,应对2012年塘堰坝或其它供水水源灌溉供水情况进行代表性典型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进行估算。 2、净灌溉用水量确定 不同灌区种植结构、灌溉水源、灌溉方式等均有不同,本技术方案中只针对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水稻灌区等几种主要灌溉情况,提出相应的净灌溉用水量测算方法。 如果灌区范围较大,不同区域气候气象条件、灌溉用水实际情况差异明显,则应在灌区内分区域进行典型分析测算,再以分区结果为依据汇总分析整个灌区净灌溉用水量。7.1旱作充分灌溉情况 (1)若样点灌区有2012年各类种植作物净灌溉用水量的试验观测或统计资料,则可直接采用其进行净灌溉用水量的计算。 (2)若样点灌区缺乏2012年各类种植作物净灌溉用水量的试验观测或统计资料,可依据2012年的水文气象资料,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各类作物的净灌溉定额和灌溉制度,并对当年实际灌溉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净灌溉定额进行适当调整,以此为依据测算实际净灌溉用水量(在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实际净灌溉用水量应能充分满足净灌溉需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 灌区水资源概况 灌区地处低海拔的元江河谷中,四周地表各河流向河谷汇集,过境河流元江穿河谷而过,灌区地表水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河流有清水河、南溪河、控制径流面积合计为746.6km2,灌区多年平均径流量达32776万m3(见表4-1)。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86.2mm,其中5至10月降水量与全年的79.6%,枯季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较少,为全年降水量的20.4%,降水在年内分配极为不平衡。灌区用水主要从清水河、南溪河引水,分别通过漫漾大沟等引到灌区边缘,拟建灌区耕地分布高程均低于此干渠沟尾沟底高程,灌区灌溉可实现自流灌溉。 表4-1元江县红河街道办事处主要河流水资源量表 灌区供水以水库蓄水工程与渠道引水工程相结合,截止2012年,灌区已建1座中型水库及小(一)型水库2座,蓄水总库容3598万m3,设计可供水量为4257万m3,现状实际可供水量为3908.1万m3。其中:章巴水库控制径流面积36km2,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74m,总库容2338.3万m3,兴利库容2053.3万m3,防洪库容180万m3,死

库容70.5万m3; 乌布鲁水库控制径流面积13.4km2,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35m,总库容825.2万m3,兴利库容775.6万m3,防洪库容69.2万m3,死库容40.1万m3; 南掌水库控制径流面积8km2,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44m,总库容434.5万m3,兴利库容342.5万m3,防洪库容28万m3,死库容10万m3。 该区水资源丰富,植被覆盖良好,是元江县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承担红河街道办事处东、澧江街道办事处、曼来镇及元江红光农场的3.29万亩耕地的灌溉任务和元江县城及其附近居民生活用水。 表4-2 元江县红河街道办事处小(一)型以上水库工程特性表 章巴水库位于清水河上游,径流面积36km2,总库容:2369万m3,兴利库容2060.3万m3,设计供水量:3012.3万m3,设计灌溉面积43000万亩,现状可供水量2560万m3,枯水年P=75%可供水2243.2万m3。 南掌水库径流面积17.1km2,总库容434.46万m3,设计供水量420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对策探讨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对策探讨(于凤存 刘红 方国华) 摘要:本文探讨了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定量计算方法,给出了灌区缺水的解决对策。并以沙河灌区为例,进行了灌区供需平衡计算,并针对沙河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灌溉工程老化、灌水技术粗放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对策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200m3,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由于各地区处于不同水文带及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极不均衡,水资源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和工农业用水结构不相适应。特别是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型缺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1]。农业用水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是国家的基本战略。而农业用水量的90%用于种植业灌溉,灌区是一个以水资源为主控制因素且以人为核心的动态系统。由于水资源短缺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日益提高,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因此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解决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矛盾,优化配置多种水源,以实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我国农业用水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专门探讨灌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问题和解决灌区缺水的对策。 1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 计算求得灌区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总需水量,再进行供需水平衡分析计算。其目的是揭示缺水型灌区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内在规律和主要矛盾,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潜力,实现供需平衡,从而实现灌区的良好运行和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提高灌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1.1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可利用量有本质的区别。水资源总量是指灌区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产水量。其中地表径流量包括坡面流和壤中流,而不包括河川基流量;地下产水量指降水入渗对地下的补给量,应为河川基流、潜水蒸发、河床潜流和山前侧渗等。而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自然、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下以及满足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的水资源量[2]。 灌区来水主要是降雨径流(本地径流)和过境水。而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和生态环境容许的条件下,通过各种措施可控制利用的水量。一般而言灌区可利用水量主要由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渠首工程引水(过境水)、农业灌溉回归水,以及取用的地下水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