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原料》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二、教学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绿色植物是以什么为原料,制造出有机物的呢?(一)自学指导:学生学习课本31页的探究竟之实验并完成下面的练习1、选取的实验材料是带有5—8片叶的天竺葵枝条,带5—8片叶的目的是()A美观 B便于观察实验结果C进行光合作用 D蕴涵有机物2、对培养皿中盛有的25%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B 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弱碱性C氢氧化钠溶液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 D形成对照3、用凡士林将广口瓶的瓶口密封,目的是()A防止装置中的水分蒸发 B密闭瓶内气体C使瓶内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泄漏出来D使瓶内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泄漏出来4、此实验的对照条件(唯一变量)是()A有无氢氧化钠 B有无二氧化碳 C 植物所需的水分 D有无光照5、实验将两个装置先进行暗处理,再一起光照2—3小时,对此的说法错误的是()A先耗尽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B在给予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检验唯一的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检验光合作用中有光和无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二)指导学生学习课本32页的资料分析并做下面的练习1、图中的箭头表示。
2、第一组中放出的氧带有同位素标记(笑脸),与中的同位素标记(笑脸)一致;第二组放出的氧无同位素标记(哭脸),与中的无标记(哭脸)一致,所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总是与保持一致,说明。
(三)实际用1、水肥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使光合作用显著,作物产量明显。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干旱会引起农作物。
3、农业生产中增加二氧化碳的下列方法错误的是()A施加有机肥 B过多施用碳酸氢铵肥料C合理密植,有效通风 D 向大棚或温室中喷施瓶装二氧化碳气体4、为了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最重要的措施是()A保护并种植绿色植物 B使用地热、水利、核资源等天然能源C限制工业的发展 D 减少煤、石油等的燃烧释放二氧化碳四、课后练习: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A光和水 B水和二氧化碳 C氧和水 D 叶绿体和光2、一位同学按如下步骤做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结果发现叶子全部变蓝色,你认为他的哪个步骤不对()(1)把实验植物先置于黑暗的地方一天(2)用不透明的纸将叶片上表面的一部分遮盖起来(3)将植物移到阳光下晒两三个小时(4)剪下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除去叶绿素(5)叶片用清水冲洗后滴上碘液A(1) B(2) C(3) D(4)3、有一年夏天,某地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结果造成庄稼颗粒无收,从光合作用的角度看,表明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或必要条件是()A光 B 二氧化碳 C 水 D 适宜温度4、作物增产的物质基础是()A土壤中的无机盐 B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C土壤中的无机物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物5、谷类植物在一定光照下,要增加产量,可以相对增加某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
江西省万载县八年级生物上册3.3.2光合作用的原料教案(新版)冀教版光合作用的原料1 / 3江西省万载县八年级生物上册3.3.2光合作用的原料教案(新版)冀教版 2 / 3 内容学科 生物 初二 时间节次 1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 光合作用的原料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探究并理解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3、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能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从哪些方面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重点 1、理解并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探究并理解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难点 1、理解并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探究并理解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③新授④课内练习(及检测)⑤课堂小结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讲了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呢?他是讲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
那么淀粉等有机物又是由什么转变而来的呢? 二、新课讲授 (一)、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1、实验步骤:(1)选材并设计对照实验(一个放入盛清水的培养皿中,一个放入盛氢氧化钠的培养皿中)(2)暗处里(3)光照3小时(4)脱绿(5)漂洗(6)染色2、实验现象 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的叶片变蓝色,放在盛有氢氧化钠的培养皿不变色仍为黄白色3、实验结论 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的天竺葵叶片产生淀粉,进行了光合作用,放在盛有氢氧化钠的培养皿的天竺葵的叶片没产生淀粉,没进行光合作用。
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通过资料提示鲁宾卡门的同位素标记法:理解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至于水:用放射元素标记所浇水的氧:结果放出的氧中的氧具有放射性;而用放射性的氧标记二氧化碳,水用普通的氧:结果释放的氧就不具有放射性。
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参与光合作用的水。
(三)、应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水 三、巩固练习 当堂练1-4题 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创新练习 一(2分钟)二(28分钟)28分钟三(5分钟)四(5分钟)五(2分钟) 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等 总评或 反思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之前学生学习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光合作用所需原料的探究实验,所以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课内容是认识光合作用实质的关键,因此本课是本章内容的难点和学习有关光合作用知识的重点。
学生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认识到光合作用的意义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光合作用的原料和意义。
②尝试设计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会选择并控制变量。
2.能力目标:①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情感目标:①通过对资料图片的观察,探究实验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研究兴趣。
②通过对光合作用的探究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知道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2).设计对照实验方案。
2.教学难点(1).设计并完成对照实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视频2.提问:我们的食物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3.设疑: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绿色植物是以什么为原料制造出我们的食物呢?(二)实验探究活动1.作出假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作出假设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2.制定计划(1).全班分成两大组,第一、二大组分别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每大组中68人为一小组,选其中3人分别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2).给出实验材料:①第一大组:广口瓶,玻璃板,凡士林,盆栽天竺葵(已暗处理),剪刀,酒精灯,碘液,大烧杯,小烧杯,培养皿,三脚架,石棉网,镊子,滴管,火柴,清水,25%氢氧化钠溶液②第二大组:盆栽天竺葵(已暗处理) ,剪刀,酒精灯,碘液,大烧杯,小烧杯,培养皿,三脚架,石棉网,镊子,滴管,火柴,清水提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水主要由根吸收后通过茎,再由叶脉供应。
第四章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原料第6周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二、教学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概念.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绿色植物是以什么为原料,制造出有机物的呢?(一)自学指导:学生学习课本31页的探究竟之实验并完成下面的练习1、选取的实验材料是带有5—8片叶的天竺葵枝条,带5—8片叶的目的是()A美观 B便于观察实验结果C进行光合作用 D蕴涵有机物2、对培养皿中盛有的25%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B 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弱碱性C氢氧化钠溶液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D形成对照3、用凡士林将广口瓶的瓶口密封,目的是()A防止装置中的水分蒸发 B密闭瓶内气体C使瓶内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泄漏出来D使瓶内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泄漏出来4、此实验的对照条件(唯一变量)是()A有无氢氧化钠 B有无二氧化碳C 植物所需的水分 D有无光照5、实验将两个装置先进行暗处理,再一起光照2—3小时,对此的说法错误的是()A先耗尽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B在给予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检验唯一的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检验光合作用中有光和无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二)指导学生学习课本32页的资料分析并做下面的练习1、图中的箭头表示 .2、第一组中放出的氧带有同位素标记(笑脸),与中的同位素标记(笑脸)一致;第二组放出的氧无同位素标记(哭脸),与中的无标记(哭脸)一致,所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总是与保持一致,说明 .(三)实际用1、水肥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使光合作用显著,作物产量明显 .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干旱会引起农作物 .3、农业生产中增加二氧化碳的下列方法错误的是()A施加有机肥 B过多施用碳酸氢铵肥料C合理密植,有效通风 D 向大棚或温室中喷施瓶装二氧化碳气体4、为了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最重要的措施是()A保护并种植绿色植物B使用地热、水利、核资源等天然能源C限制工业的发展D 减少煤、石油等的燃烧释放二氧化碳四、课后检测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A光和水 B水和二氧化碳 C氧和水 D 叶绿体和光2、一位同学按如下步骤做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结果发现叶子全部变蓝色,你认为他的哪个步骤不对()(1)把实验植物先置于黑暗的地方一天(2)用不透明的纸将叶片上表面的一部分遮盖起来(3)将植物移到阳光下晒两三个小时(4)剪下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除去叶绿素(5)叶片用清水冲洗后滴上碘液A(1) B(2) C(3) D(4)3、有一年夏天,某地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结果造成庄稼颗粒无收,从光合作用的角度看,表明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或必要条件是()A光 B 二氧化碳 C 水 D 适宜温度4、作物增产的物质基础是()A土壤中的无机盐B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C土壤中的无机物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物5、谷类植物在一定光照下,要增加产量,可以相对增加某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 这种物质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6、合理密植的原因主要是()A让植物透风 B 让植物吸收足够的水C 让植物接受充分的阳光照射D 让植物能自由生长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二、预习导学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鸵鸟袋鼠蛇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蛙, .三、课堂检测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飞行B.蠕动C.奔跑D. 行走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A.增大浮力B.减少阻力C.减少浮力D.增大阻力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A、爬行B、飞行C、游泳D、奔跑。
《光合作用的原料》【知识与能力目标】1、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2、 说明绿色植物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析、处理光合作用的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知识或结论。
2、尝试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 体验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 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
1、【讲授新课】在缺少二氧化碳的情况下,植物不能制造出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来自光合作用的水,这说明水也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探究一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展示实验装置,介绍实验步骤第一步 剪取带有5-8片叶的天竺葵枝条,插入盛有等量清水的细口瓶中。
第二步 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浓度为25%的NaOH 溶液和清水。
将第一步的细口瓶放在培养皿上。
第三步 用广口瓶将它们扣住,在瓶口涂抹一些凡士林防止漏气。
第四步 把两套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
(想想这是为什么?)第五步 一起光照2~3个小时。
第六步 检验这两套装置中的植物叶片是否产生了淀粉?前面咱们已经做了这个实验了?想想该如何做呢?第七步 从这两种装置中取大小基本相同的一片叶子。
第八步 水浴加热第九步 滴碘液实验结束后,由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装置一中的叶片没有变蓝,而装置二中的叶片变成了蓝色。
带领学生推断实验结论1.空气中的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2.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NaOH溶液是强碱溶液,二者容易发生反应,即二氧化碳气体容易被NaOH溶液吸收。
接下来根据实验结果观察到的现象,以及上述小结论,进而得到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探究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来源阅读资料资料: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氧气的同位素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使他们分别成为含有标记氧的水和二氧化碳,然后进行两组光合作用实验:第一组,向绿色植物提供普通的二氧化碳,浇灌被标记过的水;第二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被标记过的二氧化碳,浇灌普通水。
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原料1.重点: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
2.概述农业生产上增加二氧化碳的措施。
3.说明光合作用与碳-氧平衡。
知识点一:光合作用的原料1.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首先把实验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两个实验装置中的变量是有无二氧化碳。
(3)该实验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同位素标记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1)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氧的同位素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称为含有标记氧的水和二氧化碳,然后进行两组光合作用实验。
(2)第一组,向绿色植物提供普通二氧化碳,浇灌被标记过的水。
(3)第二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被标记过的二氧化碳,浇灌普通水。
(4)在相同条件下,他们对两组光合作用实验释放出的氧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全部是被标记过的,第二组释放的氧全部是未被标记过的。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来自于参与光合作用的水,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原料: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知识点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根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农业生产上,采取增加二氧化碳的方式,可使光合作用显著增强,农作物产量增高。
增加二氧化碳的措施知识点三:光合作用与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不断把氧气释放到大气中,从而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
1.阅读“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实验利用了哪些原理?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所起的作用是什么?两个实验装置中所不同的因素是什么?氢氧化钠溶液是一种强碱性物质,能够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二氧化碳。
由于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因此两片叶子所处的环境的不同之处是一个缺少二氧化碳,一个含有二氧化碳。
(3)该实验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把放在暗处一昼夜的植株上的一片叶片进行对折,折断中间的主叶脉,放在光下4小时后,在叶片折断的两部分滴加碘液。
光合作用的原料课时目标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2.概述绿色植物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分析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得出相应的结论,培养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4.尝试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学习重点: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学习难点: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课时活动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一棵茂盛的大树的图片,用符号标出大树吸收的气体和释放的气体,提出问题——你知道大树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和释放了什么气体吗?学生回答:吸收了二氧化碳,释放了氧气。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及时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学生活动:作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教师给出材料用具:天竺葵、大烧杯、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打火机、玻璃缸、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钠溶液、清水、碘液等。
学生活动:1.设计实验。
(1)取两个玻璃缸编号为A、B,在A缸内加入适量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碳溶液,在B缸内加入等量的清水。
(2)把两株长势相同的天竺葵分别放入A、B玻璃缸内,罩上大烧杯,放在阳光下。
(3)照射几小时后分别从两株天竺葵上取下一片叶片,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2.完成实验。
3.实验分析:B缸里的天竺葵叶片变蓝,说明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A缸里的天竺葵叶片不变蓝,说明没有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
4.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脑去思考、动手去实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教师展示实验图片:取一株天竺葵,剪断一片叶子的主脉,把该叶片分为无水分输送的B部分和有水分输送的A部分,放在阳光下照射2小时,取下叶片,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滴加碘液。
《光合作用的原料》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场所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对光合作用过程的深入理解,也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实验探究引入光合作用的原料,然后详细阐述了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光合作用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光合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光合作用的原料及其作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时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化学反应,这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2)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设计并实施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
(2)理解光合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及其作用,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光合作用的原料-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作用;2.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所需的原料;3.掌握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的来源和作用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1.光合作用原料的来源;2.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的作用方式。
三、教学准备1.展示画板;2.带黑板板书笔;3.PPT讲解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生态环境,以及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2. 输入内容(25分钟)2.1 光合作用简述(1)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的照射下,利用二氧化碳和光能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主要能源来源,也是维持生态平衡必不可少的过程之一。
2.2 光合作用原料(1)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二氧化碳、水和光能。
(2)CO2和光能是气体直接采集和吸收的,AG+是从土壤中吸收获取的,这三种原料合称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2.3 光合作用原料来源CO2、光能与AG+都是植物所需,其中CO2是植物通过气孔吸收,AG+随着水分从根部吸收,光能则是通过叶片的色素吸收成为植物的化学能。
2.4 光合作用原料作用方式CO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和水反应生成有机物质,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氧气(O2)。
AG+通过根部吸收的水与CO2发生反应,生成化学能,在此过程中,也同时释放出氧气(O2)。
光能通过植物叶绿素的吸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有机物,释放出氧气(O2)。
3. 实验操作(20分钟)根据光合作用过程中所需的原料,实验室中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操作: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实验;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3.光反应制氢实验等。
4. 归纳总结(10分钟)学生思考和归纳总结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原料。
从根本上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和原料来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生存过程。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课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对于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原料的来源和作用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并且能够理解植物的生长依赖于光合作用的活动,帮助学生在学校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成果。
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原料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在明确光合作用产物的基础上,分析产物所含元素,并针对自然界中所含元素,通过实验和资料分析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
这节课的实验和资料的安排及利用,都是以一定的化学知识为基础的,而且本课内容是认识光合作用实质的关键,因此,这节课是本章内容的难点和学习有关光合作用知识的瓶颈。
学生通过对本节课所安排活动的探索分析,不仅明确了光合作用的反应原料,而且进一步认识到光合作用的意义,即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2、说明绿色植物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分析、处理光合作用的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知识或结论。
3、尝试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过程。
5、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天竺葵枝条、25%的氢氧化钠溶液、凡士林、酒精、碘酒;小烧杯、培养皿、广口瓶、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镊子、滴管。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