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族(race)、民族(nation)与族群(ethnicity)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人类与社会英语词汇大全人类与社会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涵盖了人类的各个方面以及与社会相关的各种事物。
在这个大主题下,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人类与社会的相关概念。
下面是一个包含了丰富词汇的人类与社会英语词汇大全。
一、人类与社会基本词汇1. Society - 社会2. Culture - 文化3. Humanity - 人类4. Civilization - 文明5. Population - 人口6. Ethnicity - 民族7. Gender - 性别8. Identity - 身份9. Behavior - 行为10. Communication - 沟通11. Relationships - 关系12. Community - 社区二、政治与体制1. Government - 政府2. Democracy - 民主3. Monarchy - 君主制4. Republic - 共和制5. Constitution - 宪法6. Parliament - 国会7. President - 总统8. Prime Minister - 首相9. Elections - 选举10. Policy - 政策11. Law - 法律12. Justice - 正义三、教育与就业1. Education - 教育2. School - 学校3. University - 大学4. Curriculum - 课程5. Teacher - 教师6. Student - 学生7. Knowledge - 知识8. Skills - 技能9. Career - 职业10. Employment - 就业11. Job - 工作12. Resume - 简历四、经济与贸易1. Economy - 经济2. Trade - 贸易3. Business - 商业4. Market - 市场5. Finance - 金融6. Investment - 投资7. Stock - 股票8. Market - 市场9. Consumer - 消费者10. Entrepreneur - 企业家11. Innovation - 创新12. Globalization - 全球化五、社会问题与挑战1. Poverty - 贫困2. Inequality - 不平等3. Discrimination - 歧视4. Crime - 犯罪5. Corruption - 腐败6. Violence - 暴力7. Terrorism - 恐怖主义8. Pollution - 污染9. Climate Change - 气候变化10. Health - 健康11. Education - 教育12. Human Rights - 人权六、媒体与传媒1. Media - 媒体2. News - 新闻3. Journalism - 新闻业4. Television - 电视5. Internet - 互联网6. Social Media - 社交媒体7. Advertising - 广告8. Public Relations - 公关9. Mass Communication - 大众传播10. Entertainment - 娱乐11. Film - 电影12. Music - 音乐七、文化与艺术1. Art - 艺术2. Literature - 文学3. Music - 音乐4. Dance - 舞蹈5. Theater - 剧院6. Film - 电影7. Architecture - 建筑8. Sculpture - 雕塑9. Museum - 博物馆10. Tradition - 传统11. Cultural Diversity - 文化多样性12. Heritage - 遗产八、家庭与人际关系1. Family - 家庭2. Marriage - 婚姻3. Parent - 父母4. Child - 孩子5. Sibling - 兄弟姐妹6. Love - 爱7. Friendship - 友谊8. Divorce - 离婚9. Generation - 一代10. Respect - 尊重11. Support - 支持12. Conflict - 冲突这个人类与社会英语词汇大全包含了各个方面的词汇,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人类与社会的相关概念。
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温哥华格式第五版)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1978年,一些综合性医学期刊编辑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市非正式集会,制定了向这些编辑所属期刊投稿格式的标准。
后来,该小组以温哥华小组(V ANCOUVER G ROUP)著称于世。
温哥华小组制定的投稿要求,包括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提供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于1979年首次发表。
温哥华小组经不断扩大,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 NTERNATIONAL C OMMITTEE OF M EDICAL J OURNAL E DITORS,ICMJE)。
该委员会每年召开会议,不断充实投稿要求的内容。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已经制定了“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U NIFORM R EQUIREMENTS FOR M ANUSCRIPTS S UBMITTED TO B IOMEDICAL J OURNALS,简称“统一要求”)第5版。
许多年来,委员会讨论的议题已经大大超出稿件准备这一范畴。
因此,“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第5版分为“统一要求”和“补充说明”两大主体部分,这些内容已刊登在某些科技期刊上。
“统一要求”第5版(1997)是对第4版的重新组织和阐述,其全文更为清楚,并提出了版权、隐私、方法学描述和其他有关问题。
只要为了教育、而非赢利目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无版权问题,可以全文复制。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希望“统一要求”得到广泛的传播。
同意采用“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的期刊(已超过500种),应在其“投稿须知”中引述1997年第5版。
重要的是正确理解该要求:第一,“统一要求”是指导作者准备稿件的指南,而不是编辑的出版格式(但许多期刊已将该要求作为其出版格式的要素)。
第二,如果作者按“统一要求”的格式准备稿件,同意采用该要求的期刊编辑在考虑文章发表前决不会因稿件格式不当而退稿。
然而,在出版过程中,各期刊编辑可能会对已接受稿件作一些修改,以使其格式合乎各刊物的特殊要求。
经过几千年各地区之间各类形式的人口迁移,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多族群国家。
有的国家从历史上延续下来就是多族群结构的政治实体,在跨国境的移民过程中,从境外迁来的少数族群中也有一些成员得到了迁入国政府的公民身份。
在有些国家(如西欧国家),迁来的外籍人已经在当地居住了几十年甚至生育了下一代,他们虽然没有得到迁入国的公民资格或“永久居留权”,但是在事实上,他们在居住国当地社会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甚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具有以上这些状况的社会都应被视为多族群社会。
在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多种族、多族群政治实体中,它的政治领袖和社会精英都面临着如何处理这个政治实体内部(联邦、国家)不同族群的法律地位和基本权利的问题,面临着如何看待存在于族群之间的各种结构差异(教育、行业、职业、收入等)和文化差异(语言、宗教、习俗等)的问题,面临着如何认识族群的存在与演变(观念和理论),以及政府今后应当如何引导族际关系的发展方向(战略和方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的族群关系处理得好,这个国家就可以通过内部的积极整合来不断加强全体公民的凝聚力,从而降低社会管理与运行的成本,提高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效率,在经济上变得强大昌盛。
在这个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良性发展的社会中,所有族群将分享经济发展和国家强大所带来的成果,尽管在各种利益的分配上不可能达到绝对均等,但在一定意义上,所有族群都将是这个博弈过程中的“赢家”。
如果一个国家内部的族际关系处理得不好,这个国家将会由于内部矛盾的恶性发展而导致社会离心力不断增强,用于维持社会治安的财力、人力、物力即社会成本会明显提高,这将增加政府开支以及民众的税收负担。
如果族群矛盾恶化为公开的政治冲突和分裂运动,那将会使整个社会分崩离析,并有可能导致内战及引发外敌入侵,国家就会急剧衰弱甚至四分五裂,在动乱和战火中本国的经济基础和各项设施都将遭到破坏,这个国家的所有族群将饱尝政治分裂和经济衰败所带来的苦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这个国家所有族群最终都是“输家”。
关于族群、种族和民族:在没搞清楚它们有啥区别前最好别乱说关于族群、种族和民族:在没搞清楚它们有啥区别前最好别乱说2016年10⽉02⽇ 10:12来源:凤凰国际智库⽂章来源:微信号“国关国政外交学⼈”编者按:现实中,⼈们常把种族和民族、族群与民族相混淆。
国际⾦融论坛(IFF)学术委员、中国⼈民⼤学全球治理中⼼主任庞中英在本⽂从多个⾓度探讨了族群、种族和民族这3个易被混淆的基本概念。
另外,庞中英教授还特别分析了现代民族概念的3种基本含义(政治、⽂化和经济)、民族形成的两种不同的路径及其动态性、与民主和公民⾝份相联系的现代民族的根本性质,最后提出了关于民族的新界定。
作者:庞中英/ 国际⾦融论坛(IFF)学术委员、中国⼈民⼤学全球治理中⼼主任为了加深对国际社会中民族与民族国家的认识,有必要严格区分族群、种族和民族这样3个经常被混⽤的概念。
在现实中,⼈们把种族和民族、族群与民族相混淆,问题之严重已到了必须正视的地步。
例如,把前南斯拉夫(如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穆斯林族)、前苏联的各族群、⾮洲国家卢旺达(胡图族与图西族)、中东的巴勒斯坦⼈与犹太⼈、斯⾥兰卡的僧伽罗⼈和泰⽶尔⼈等的民族或族群冲突称为“种族冲突”。
这种混淆实在是⼀个很⼤的错误,因为上述国家内部的冲突不是什么种族冲突,⽽是族际冲突,英⽂叫作ethnic conflict。
由于翻译和历史等原因,汉语中的“民族”⼀词含义极为复杂,所以它不仅包含了英⽂等西语的民族(C na-tioW、族群(ethnio group、民族的少数(na-tional minority、⼈类共同体(human com-munity)等含义,⽽且经常与种族⼀词相混⽤(当然这种现象不仅在中⽂中有,在其它语⾔中也存在)。
为了深⼊研究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本⽂认为需要廓清民族的含义并把它与族群、种族等概念加以明确区分。
下⾯⾸先从语义学⾓度⼊⼿对族群、种族和民族等概念做⼀具体分析。
中华文明基本特质与不同文明的平等共处作者:马戎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21期【摘要】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在发展中演化出独特的语言文字体系,孕育出有特色的农耕文明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组织,发展出非无神论的世俗性文明和与之相关的非体质血缘的群体认同体系。
这一特质使得中华文明体系既可包容内部的文化多样性,在对外交流中也以“和而不同”和“有教无类”的精神呈现出对于外部文化的罕见包容性。
【关键词】中华文明世俗性包容度跨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识码】A2019年5月15日,亞洲文化嘉年华活动在北京“鸟巢”举行新华社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东亚大陆上形成一个独特的文化思想体系即中华文明,同时产生一个以中原皇朝为主干的政治—文化共同体,这就是“中国”,其行政管辖边界和文化影响范围随中原皇朝国力强弱而处于不断变动之中。
中华文明的主脉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等思想流派。
与世界上许多以宗教为核心的文明体系相比,中华文明是一个具有独特宇宙观和社会伦理规范的思想体系,其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是世俗性。
孔子不谈鬼神,主张“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认为世人应“畏天命”(《论语·季氏》),对天道、祖先有诚敬之心。
以儒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学说都没有对人死后“天堂”“地狱”及“最后审判日”的描述。
由于人们的知识无法解释各种自然界现象,所以民间必然存在各种鬼神信仰。
无神论是近代欧洲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物,近代才随西方思想体系传入中国。
儒家学说的世俗性并不是站在无神论立场上反对所有鬼神信仰,而是以一种宽容态度对其“敬而远之”,既不排斥内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民间信仰,也不排斥源自其他文明体系的外来宗教流派。
孔孟及二程、朱熹被后世视为尘世的先师先贤,不是天上的神或教主,其性质与基督教的上帝与基督、伊斯兰教的真主与穆罕默德、佛教的如来佛祖等不同。
race的同义词是什么race表赛跑; 人种; 竞争的意思,那么你知道race的同义词有哪些吗?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race的同义词,希望对你有帮助哦!race的同义词辨析1:nation, people, race这些名词均含"民族,种族"之意。
nation :特指居住于同一区域,有共同历史、语言、文化及心理素质等的人类群体。
people :侧重指由有共同文化、社会基础而所形成的人民整体。
race :专指有共同祖先和相同肤色、面部特征等遗传特征以及共同风俗等的人群。
race的同义词辨析2:run, jog, race, trot这些动词均有"跑"之意。
run :最普通用词,指由于各种原因而急速奔跑。
jog :指从容不迫地慢跑。
race :多用于赛跑,指以最快速度奔跑。
trot :强调小跑时上下弹跳的动作,是介于跑与走之间轻快的快速运动。
词组习语:be in the race1. (澳/新西兰,非正式)有希望赢;有成功机会你这样一打扮,我们谁都没有赢的希望。
with you dressed up, none of us others will be in the race.a race against time1. 和时间赛跑,抢时间小舢板必须抢在下沉之前到达岸边。
it was a race against time to reach shore before the dinghy sank.one nation1. 一个国家,不分贫富主张天下大同的托利党人。
one-nation T ories.race的例句:1. Before the race, he is fine. But afterwards he is worn out.赛前他状态很好,赛后就筋疲力尽了。
2. Duke was soundly defeated in this month's Louisiana governor's race.杜克在本月的路易斯安那州长竞选中大败而归。
身份政治名词解释身份政治是一个涉及社会身份认同与权力关系的概念。
它强调人们的社会身份对于他们在社会、政治和文化层面的经验和权力分配上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与身份政治相关的常见名词的解释:1.身份认同(Identity):表示个体或群体对自我在社会中的所属及特征的认同感。
身份可以基于种族、性别、性取向、民族、宗教、社会经济地位、职业等因素。
2.社会阶层(Social Class):指社会中根据个人或群体的经济、职业和社会地位对其进行区分和分层的分类方式。
社会阶层与身份政治密切相关,因为社会阶层会对人们的权力和机会产生重要影响。
3.族群(Ethnicity):指特定人群在文化、历史、语言、宗教、传统等方面的共同特征和认同。
族群认同是身份政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种族和族群背景会在社会中产生不同的待遇和影响个体的社会定位。
4.性别(Gender):性别认同是指一个人认同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或是其它性别认同的方式。
性别认同和性别关系是身份政治中重要的议题,因为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在社会中存在着差异待遇和权力不均等问题。
5.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表示一个人对于性的吸引或情感联系的性别。
性取向包括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泛性恋等多种形式。
性取向在身份政治中具有重要影响,因为不同性取向的人群可能面临歧视、排斥和社会偏见。
6.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一种倡导在一个社会中接纳和尊重不同文化、宗教和身份的理念。
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试图解决身份政治中的差异对待和不公平的问题,通过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来实现社会公正。
这些名词代表了身份政治领域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和议题。
身份政治的研究和讨论有助于深入理解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并促进社会正义和平等的实现。
在种族与国族之间:新加坡多元种族主义政策在种族与国族之间:新加坡多元种族主义政策梁永佳阿嘎佐诗新加坡人从小就要学会背诵《公民信约》(National Pledge),在集会时,他们要把右拳放在左胸口宣誓:“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团结一致,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
”这信约是新加坡一代文胆、首任外交部长拉惹勒南(S. Rajaratnam)在新加坡建国不久起草的,内容旨在时时提醒新加坡公民要有共同的追求。
但信约的内容也无疑承认了,新加坡存在种族、语言和宗教的差异。
换句话说,这个东南亚岛国存在两种身份:以语言、宗教、文化等特征为标志的种族(race)和以现代公民为标志的国族(nation)。
本文要探讨的,正是新加坡的“种族”与“国族”的问题。
我们感兴趣的是,新加坡在国家建构过程中,如何处理种族及连带的语言和宗教的多样性?具体制度的逻辑及其后果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是否对中国的民族问题有借鉴意义?我们认为,新加坡政府主要以“多元种族主义”(multiracialism)处理种族问题,目的在于解决其独特的立国困境。
这一方针并非刻板、抽象的原则,而是有明确的针对性,并不断修正更新,动态地适应了形势的变化,体现了一种工具性。
但是,政府在建设国家认同的努力中,始终难以消化“种族”和“国族”的张力,其经验和教训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有关新加坡多元种族主义的研究十分丰富(Benjamin 1997[1976]; Chiew 1997[1985]; Chua 1995, 2003a; Goh 2011; Hill and Lian 1995; Lai 1995),也有与澳大利亚、加拿大(Chua 2003b)和台湾地区(洪鎌德郭俊麟1997)的比较,但还较少专门从“国族”与“种族”之间的张力角度所进行的研究,更缺乏与中国大陆的比较。
我们试图做一尝试。
ethnicity中国人怎么填
在填写涉及族裔(ethnicity)或种族(race)的表格或问卷时,对于中国人来说,通常有以下几种填写方式:
1.亚裔(Asian):这是在国际环境中常用的分类,特别是当涉及到多元文化和多种族背景时。
2.中国人(Chinese):如果表格或问卷提供了具体的种族或族裔选项,并且包括“中国人”作为一个选项,那么直接选择这一项是最合适的。
3.汉族(Han Chinese):如果表格或问卷提供了更具体的选项,例如区分不同的中国族裔群体,那么可以选择“汉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4.其他具体族裔:如果问卷提供了其他具体的中国族裔选项,如藏族、壮族、回族等,那么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选项。
无论选择哪种填写方式,重要的是要准确反映自己的族裔背景。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格或问卷没有提供合适的选项,可以选择“其他(Other)”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填写“Chinese”或具体的族裔背景。
请注意,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种族和族裔分类标准,因此在填写相关表格时,最好先了解当地的分类习惯和标准。
race的同义词辨析race有赛跑;竞争;人种;种族;血统等意思,那么你知道race的同义词有哪些吗?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race的同义词及辨析,欢迎大家参考学习!race同义词:nation, people, racerace同义词辨析:这些名词均含"民族,种族"之意。
nation 特指居住于同一区域,有共同历史、语言、文化及心理素质等的人类群体。
people 侧重指由有共同文化、社会基础而所形成的人民整体。
race 专指有共同祖先和相同肤色、面部特征等遗传特征以及共同风俗等的人群。
race的例句:1. Well, parenthetically, I was trying to quit smoking at the time.嗯,插一句,我那时正在努力戒烟。
2. He quit his job as an office boy in Athens.他辞去了在雅典当办公室勤杂工的工作。
3. He did not quit as France's prime minister of his own accord.他辞去法国职务并非出于自愿。
4. She quit school as soon as she had taken her GCSEs.她一拿到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后就没再上学了。
5. Police were called when he refused to quit the building.他拒绝离开那座大楼,于是人们叫来了警察。
6. When are you going to quit acting like a martyr?你什么时候才能不再摆出一副可怜样?7. Now, Bert, quit hogging the limelight.好了,伯特,别出风头。
8. He quit in 1981—had a spotty political career.他在1981年辞职了——其政治生涯几经沉浮。
ethnicity和race的区别
区别:
1、race主要是从人种上,也就是体貌特征来区分的不同的race的。
这个词多用于指人种,跟人的长相、体形这些有关系。
2、而ethnicity这个词是按文化区分的。
这个跟人种没有太大关系,而跟语言、宗教、文字、起源这些有关系。
3、侧重点不同 race是以"外表"来区别,正如常说的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ethnicity是以后天的"文化认同"来区别,由于共同的信仰,语言,文化习俗和历史背景而产生的归属感。
扩展资料: race和ethnicity的例句:
1、学院欢迎所有的学生,无论其种族、宗教信仰和国籍是什么。
The College welcomes students of all races, faiths, and nationalities.
2、他说他的种族渊源对他向来都不重要。
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温哥华格式第五版)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1978年,一些综合性医学期刊编辑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市非正式集会,制定了向这些编辑所属期刊投稿格式的标准。
后来,该小组以温哥华小组(V ANCOUVER G ROUP)著称于世。
温哥华小组制定的投稿要求,包括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提供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于1979年首次发表。
温哥华小组经不断扩大,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 NTERNATIONAL C OMMITTEE OF M EDICAL J OURNAL E DITORS, ICMJE)。
该委员会每年召开会议,不断充实投稿要求的容。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已经制定了“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U NIFORM R EQUIREMENTS FOR M ANUSCRIPTS S UBMITTED TO B IOMEDICAL J OURNALS,简称“统一要求”)第5版。
许多年来,委员会讨论的议题已经大大超出稿件准备这一畴。
因此,“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第5版分为“统一要求”和“补充说明”两大主体部分,这些容已刊登在某些科技期刊上。
“统一要求”第5版(1997)是对第4版的重新组织和阐述,其全文更为清楚,并提出了、隐私、方法学描述和其他有关问题。
只要为了教育、而非赢利目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无问题,可以全文复制。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希望“统一要求”得到广泛的传播。
同意采用“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的期刊(已超过500种),应在其“投稿须知”中引述1997年第5版。
重要的是正确理解该要求:第一,“统一要求”是指导作者准备稿件的指南,而不是编辑的出版格式(但许多期刊已将该要求作为其出版格式的要素)。
第二,如果作者按“统一要求”的格式准备稿件,同意采用该要求的期刊编辑在考虑文章发表前决不会因稿件格式不当而退稿。
然而,在出版过程中,各期刊编辑可能会对已接受稿件作一些修改,以使其格式合乎各刊物的特殊要求。
2022年西华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学》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计划的实际效果,许多管理学家都进行过仔细研究,其基本结论是()。
A.制定正式计划的组织比不制定正式计划的组织绩效要好B.制定正式计划的组织不一定就有好的绩效C.制定正式计划会降低组织的灵活性D.好的计划可以消除变化2、组织行为学尤其关注的是()。
A.组织中人们的心理状况B.人们的行为在工作中的表现C.人们在工作中的活动D.活动所创造的组织绩效3、钱德勒是最早对战略和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的管理学家,他研究的结论是()。
A.结构跟随战略B.战略跟随结构C.战略与结构无关D.不同组织的战略与其结构的关系各不相同,需要权变理解4、一个人对不遵从上级意图所可能产生的负面结果感到惧怕,这意味着该上司拥有()。
A.强制权力B.奖赏权力C.感召权力D.合法权力5、竞争优势是使组织别具一格和有与众不同的特色,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色来自组织的()。
A.战略 B.结构 C.文化 D.核心能力6、决定是否与另一个组织合并,如何重组以提高效率,或是否关闭一个亏损的工厂,这些都是典型的()。
A.确定型决策 B.非程序化决策C.例常型决策 D.重复性决策7、管理者在制定决策时,面临这样一种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决策者能够估计出每一种备择方案的可能性或者结果。
我们称这种决策制定条件为()决策。
A.确定性 B.不确定性 C.风险性 D.概率性8、归因常常存在各种偏差。
当管理者高估内部因素对员工行为的影响而低估外部因素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时,管理()。
A.表现出自我服务偏见 B.犯了基本归因错误C.曲解了员工的控制点 D.犯了假设相似性的错误9、在组织设计中,用来描述组织中各项工作标准化以及员工行为受规则和程序约束程度的变量或要素是()。
A.工作专门化 B.正规化C.管理跨度D.部门化10、当一个管理者组织制订公司战略以寻求企业进一步发展时,他扮演的管理角色是明茨伯格所说的()。
社会学英语词汇大全了解社会现象的关键词社会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的科学研究,通过词汇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
下面是社会学英语词汇大全,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学的核心概念。
1. 社会学(Sociology)- 研究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学科。
2. 社会(Society)- 由一组相互依赖、共享文化和价值观的个人组成的社会机构。
3. 文化(Culture)- 一群人所共享的信仰、价值观、行为模式和方式。
4. 习俗(Customs)- 特定社会中根深蒂固的长期存在的行为模式。
5. 价值观(Values)- 对社会行为的普遍准则和信念系统。
6. 角色(Roles)- 在特定社会中所扮演的位置或身份。
7.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 社会中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组织方式。
8. 社会化(Socialization)- 通过教育和社会联系来适应社会的过程。
9. 性别(Gender)- 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的行为、角色和特征。
10. 移民(Migration)- 人们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11. 社会不平等(Social Inequality)- 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资源、权力和机会的不平等分配。
12. 族群(Ethnicity)- 基于共同文化、起源、共同历史和传统的特征而形成的群体。
13. 种族(Race)- 基于生物学特征或外貌的人类分类。
14. 阶级(Class)- 基于经济或社会地位的不同群体。
15. 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 通过法律、道德规范和社会机构来规范和约束行为的过程。
16. 社会变迁(Social Change)- 社会结构、文化和价值观的演变过程。
17. 犯罪(Crime)- 违背法律和社会规范的行为。
18. 家庭(Family)- 一个社会单元,由亲属关系和共同居住组成。
19. 教育(Education)- 通过学校和教育机构传递知识和价值观的过程。
“Ethnicity”,“Race”and“Nation”in Modern China’s Nationalist Discourse 作者: 郑大华[1]
作者机构: [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100101
出版物刊名: 史学月刊
页码: 5-8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8期
主题词: 近代民族主义;费孝通先生;民族意识;源流考;
摘要:中国的民族虽然形成很早,但民族意识较为淡薄,借用费孝通先生的话说,是一个"自发"的民族实体,而不是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
中国的民族成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西方近代民族主义传入中国之后。
据郝时远研究,中国古代汉语中虽然有"民族"一词,但"就其含义而言,既指宗族之属,又指华夷之别"(郝时远:《中文"民族"一词源流考辨》,《民族研究》2005年第6期,第63页),与现代意义的"民族"一词相去甚远。
一、種族(race)、民族(nation)與族群(ethnicity)
A. 種族:生物分類還是社會分類?
1. 1. 種族的生物性意涵
∙將世界人類當一種物種(species)種族:將人類世界當成一種「物種」,各個種族為此物種的分支。
例如:膚色將人種分為白種、黑種、黃種人。
∙從「物種原始論」與「物競天擇」形成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將種族團體與文化產生對應關係。
此符合當時的殖民的合理性:歐洲、美國黑奴、台灣引進大陸新娘∙批判
a.以科學將人種分類,缺乏學術意義(基因都一樣)
o亞利安人作為一假設的人種科學
b.體質與文化的關係,主流學術已遭駁斥:種族主義的反省
o種族主義:將人分成不同種族,依其出生背景,進行上下等級安排的世
界觀與意識型態。
這種世界觀合理化或自然化征服者的永久優勢地位,
將之歸因於天生、體質、生活文化的優越。
o聯合國1945年委託生物學者針對種族進行科學的研究,生物學家的結
論:人類只有一個起源,所謂人類的各個種族只是統計學上可區分的群
體。
根據某些顯著的指標,例如頭顱或鼻形、膚色、髮色類型等等標準,
將人類分為不同類型是可能的。
然而這樣的體質差異與行為差異、心理
差異並無關連,因此,種族用來論證不平等待遇的正當性的觀點遭到否
定。
2.種族是一個社會性的分類
∙社會建構1:種族的認定,因社會而異
例:美國南方某些州一滴血原則(只要有點黑,就是黑)、父系原則(父親黑,母親白,還是黑)、Tiger Woods的Cablinasian(Caucasian, Black, Indian, Asian, 母
一半Thai,一半Chinese,父一半Black,一半black與native America 的混血),
但是巴西是要很黑,才叫黑(而且必須是非洲裔)。
∙社會建構2:同一種族內,有很大差異:亞洲人的多樣性(泰國、印度、日本,全是黃種人)
∙社會建構3:為什麼我們要用膚色來分類?不可以用身高、髮色?(藍眼珠與綠眼珠的故事)
∙社會建構4:誰定義種族?國家,可能為了某些利益,而改變(例如,美國原住民,本來75%才叫原住民,後來50%。
台灣的原住民,本來漢原通婚因父親才算,後來
改成母親亦可)
B. 族群
1.族群:「因為擁有共同的血緣、語言、文化、宗教或祖先,而被其他人或自己認為是構成
獨特的社群的一群人」,不是有這些要素,族群就會客觀地存在,而是要經過歷史經驗或社會經驗,才會發展出來。
2.族群客觀特徵論的限制
∙例如語言:說?語的不一定都是?族,?族不一定都會說?語
∙外省人,1949年來台,先被稱為大陸人(vs.台灣人),主要彼此區分是山西人、山東人
3.族群是由本身組成份子認定的範疇,造成族群最主要的是它的「邊界」,而非語言、文化、
血統等的「內涵」。
一個族群的邊界,不一定指的是地理的邊界,而主要是「社會邊界」。
在生態性的資源競爭中,一群人強調特定的文化特徵,來限定我群的「邊界」以排除他人。
∙原漢→閩客→本省外省→閩客原住外省
4.把族群當作是主觀的認同,並不表示體質與文化特徵就毫無意義了。
它們雖不是客觀劃分族
群的判準,但的確是人們主觀上用來劃分人群的工具。
黑/白人差異大可被感知;本省/外省人體質區分極為細微。
小朋友怎樣都到不到好朋友是黑人的情況。
但當族群關係緊張時,再細微的差別都可以被感覺或創造出來。
5.認同如何產生:
A.根基論:強調族群內部情感聯繫與傳承,出生獲得
B.工具論:強調族群認同的維持與變遷,可選擇、可被利用的社會生存工具
二、族群的客觀身分與主觀認同:以台灣「四大族群」為例
a.你父親與母親的族群身分是什麼?你比較認同哪一個?為什麼?
b.你常被歸類的族群身份與認同,是否因為不同的時期、空間而有所轉變
c.請想一想你最要好的三個好朋友,他們的族群身份是什麼?
∙客觀的分類與主觀的認同,並非一對一
∙主觀的認同並非單一,可能有多重認同
∙討論以下四個問題:
三、種族或族群互動---同化(融合)的討論
I.形式
1.熔爐式的同化:甲+乙+丙→丁
2.教化式的同化:甲+乙+丙→甲
3.多元結構主義:甲+乙+丙→甲1+乙1+丙1
II.影響因素
1.功能論的觀點
2.衝突論的觀點:偏見與差別待遇
III.台灣公領域與私領域的族群融合背景
1.政治背景:
2.語言政策:提倡國語禁用台語
3.教育內容:教科書中的大中國意識、隱藏性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