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精要探微(1)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精要探微(1)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精要探微(1)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精要探微(1)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精要探微

谢 昕 张 亮

[摘 要]。本文首先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其次厘清了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研究路径,再次揭示了后现代公共行

政理论的哲学基础,最后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作了简要的评析。

[关键词]后现代公共行政;公共能量场;话语指向;建构;解构;行政哲学

[中图分类号]D035,C9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63(2007)09-0095-04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以福克斯、米勒和法默尔等为代表的学者在公共行政领域掀起的一种全新的理论思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方兴未艾。它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尤其是理性官僚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质疑和批判,在许多方面又继承和发扬了现代公共行政的民主精神。本文就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内涵、研究路径以及哲学基础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以期进一步深化研究。

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涵义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兴起植根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后者以强调否定性、非中心化、破碎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多样性为特征。就公共行政理论而言,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哲学家法默尔(David John Far mer)从后现代视角做出了与众不同的概念阐释。他认为,所谓公共行政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语言。语言不仅仅是用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思维工具,它还是观念、方法、直觉、假定和强烈欲望的加工厂,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我们的世界观,塑造着我们的形态和人格。[1]在法默尔看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我们看待公共行政的两个基本视角或基本的语言范式。在现代主义的视角中,公共行政被建构为一种科学,一种技术,一种阐释;而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中,公共行政欲通过对“想象”、“解构”、“非领地化”和“变样”的强调来掀起一场变革官僚制的革命。

另两位著名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家福克斯(C?J?Fox)和米勒(H?T?M iller)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实际上就是一个缺乏沟通的体系,或者说,它就是一个话语霸权的体系。在这一个话语霸权体系内,自上而下的指示、指令必须逐级执行,不容许有任何讨价还价,更不允许提出怀疑和表示异议。他们强调,在这种“独白式的对话”基础上产生的公共政策,只能是政府和官僚精英们的政策偏好,而不是公民一致认同的公共政策。同时,这种独白式的对话从根本上来说,是和民主政治背道而驰的。针对这种“独白式的对话”,福克斯和米勒对现有公共行政模式即官僚制以及其替代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解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真实、诚实和坦诚的部分人对话基础上的话语论。他们认为,部分人的对话优于少数人的对话和多数人的对话,尽管它有限制参与的缺点,但切合意境的意向性和真诚性却是它突出的优点。

综上所述,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认为,公共行政活动和人类的交往活动一样,都是一种话语的游戏,而历史则是这一游戏活动的一种文本,不同人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解读,并不存在确定无疑的一成不变的原则和规律,只存在合情景性。

二、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两条研究路径

国外有学者认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有四大研究主题:社会建构主义、解构与叙述分析、实用主义以及量子理论。[2]而笔者认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争论以建构性和解构性后现代公共行政尤为突出,下面对这两种研究路径进行分析。

11建构性后现代公共行政

从总体上看,社会建构主义注重以心理学为基础,把态度、期望、知识、信念等作为基本因素来解释行为,代表了一种认知取

96 2007年第9期 总第267期向。建构性后现代主义认为,观点是对社会现实世界的建构而非反映。它以“建构性”为主要特征,倡导开放、平等,注重培养人

们倾听、学习、包容和尊重“他人”的美德,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提倡对世界采取家园式的态度等。

[3]后现代主义认为一切组织过程的中心点和主要方面是话语,公共行政也不例外。一切人的理解与关系是通过语言来建构和

调解的。吉纳斯(Geuras )和盖罗夫洛(Gar ofol o )认为,建构性后现代公共行政,以人的主观性观念为切入点。[4]他们强调,不可能

建立一种道德判定基础。在他们看来,怀特(JayW hite )、哈蒙(M ichael Har mon )、伯克斯(R ichard Box ),福克斯和米勒、利奥塔(Lyotard )、詹姆逊(Ja mes on )等是建构性后现代公共行政的主要代表人物。

怀特否认意指与意符间的不变关系。他认为,叙述意味着知识是建立在故事之上的,我们所知道的事实,周围的世界都是在不同类别的叙述中产生的。他进而认为“事实不仅仅是许多科学家认可的具有维系的概念;理论是这些旨在描写事实的语言式

的命题而形成的网络;理论是以某些推理、演绎,或循环的逻辑关系相关联的一系列概念集合。”[5]福克斯和米勒在其著作中就公

共行政的后现代分析可能涉及到的内容做了剖析:[6]从向心力到离心力,即从中心化到碎片化;从元叙述到差异的文本,即从宏大的理论到或多或少的情景状态;从等同、公共体到差异,即差异而不是等同;从普遍到多元主义,即从碎片化代替概念化的分析;从牛顿的力学物理到海森堡的量子物理,即从因果理论到微观宇宙的非预测性分析。

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是融合后现代的现象学、构成主义以及能量场等概念建构的。他们认为,我们制定和修订公共政策的场所就是一个公共能量场,“能量场描述一个由人的意向性控制的现象学的在场或目前。所谓现象学的在场/目前并非指钟表或日历上的某个特殊时刻或时段。目前作为一种扩展的在场是在此情景中谋划未来的积淀性行为的集合。能量场是由人

在不断变化的当下谋划时的意图、情感、目的和动机构成的。”[7]社会对话和公共政策的形成就是在不同目标、意图的相互影响、

激变与碰撞中形成的。在这个政策形成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目标或意图具有绝对的权威和优势。

福克斯和米勒强调,后现代公共行政就要求公民以真诚的、真实的面对面的对话———“真实的话语(authentic discourse )”,因

为一旦参与者的信任遭到背叛,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特别是在公共政策的执行方面,可能会受到威胁。[8]这个真实话语的

规则是:交谈者的真诚、表达的清晰、表达内容的准确以及言论与讨论语境的相关性。

2.解构性后现代公共行政

解构是法国著名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德里达于1969年提出的一个概念。解构通过挑战那些渗透在我们文化并给我们的信仰、思想和行为产生扭曲模式的不合理的价值等级以及不对称的权利关系而创造文本意义。在德里达看来,解构性方法是要识别一种叙事文本的断裂,通过这种断裂,解构可以表明文本因二元对立和不可约隐喻的必然依赖而产生曲解的情况。法默尔很欣赏德里达的解构概念,他认为,“解构本质上是对文本的一种良好解读,……解构一直都被比作对一幅绘画进行X 光透视以便显现潜在的图像,而且这个不同的目的导致在解释和解构之间的强调重心从同一转向差异。”[9]

法默尔在《论反行政艺术》一书中指出,“后现代主义分析是一种解放的尝试,它要求我们都去参与公共事务的对话,去听其他的人———这就是反行政精神。所谓“反行政”,是一种旨在否定行政官僚权力并且否定韦伯式理性———等级观点的管理方法,它表明的是一种赞成论战性、多元文化论和多样性的观点。”“解构概念对于公共行政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都是

一种重要的资源”,[10]可以利用解构来拒绝给予源自官僚制的权力话语以任何特权地位。法默尔强调,在公共行政语境中,解

构能被用来质疑我们据以建立现代主义公共行政的前提基础,可以开辟一种反行政的新视野、新观念,为试图使公共行政思维摆脱官僚等级观念和由于偏见束缚的准则扫清道路。

同时,法默尔强调,“公共行政理论即公共官僚机构的语言应该成为揭示这种公共行政问题的动力机”。[11]在他看来,现

代公共行政理论很有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显著成果,但作为一种解释和催化力量,它对于解决有关官僚机构弊端的问题却有局限性。我们通过采用一种反思性语言范式则可以超越这些局限性。他所说的“反思性语言范式”亦即他为公共行政所作的反思性解释,并进而提出了对后现代公共行政具有四个生产性方面的重建:“想象”、“解构”、“去领地化”和“变样”。

法默尔探讨了如何解构官僚的效率问题。[12]首先,官僚效率是社会建构,取决于人们怎样对它进行解释。它是一个文化

特有的概念,并且与生产的提高相关联。其次,效率与无效率间的二分法是含糊的,例如,它不能确保一个合理的结果。效率概念只有在强调控制的社会里产生优势。对于后现代主义而言,这就意味着,效率是不重要的;而对于现代主义而言,效率概念却成为其中心话语。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吉尔诺(Gillr oy )也持有相同的观点。[13]他认为,后现代解析使得公共行政人员重审他们对既定的

范式、概念的假设。现代行政的主要概念是效率,而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语境下,供选择的价值譬如公正、平等、公共事业以及自治权等却更加具有振兴公共行政的活力。

综上所述,尽管以上两种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在立场上有许多区别,但都具有反对将所有复杂现象都万中取一地抽取本质的反本质主义,以及消解僵化话语并打破思想禁锢的反权威主义特征。

三、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哲学基础

一种新的理论的建立首先要以新的哲学范式的建立为基础。在这方面,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亦不例外。公共行政哲学是“对人类行政活动过程本质与规律的认识的反思活动,即行政哲学是对一定的行政理念、行政认识进行反思的活动。”[14]简而言之,行政哲学就是对于公共行政系统的哲学性思考。行政哲学的内容至少包含两方面的主题:本体论与认识论。本体论是哲学的最主要议题,行政哲学中的本体论所关注的是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认识论也是哲学的重要议题之一。行政哲学中的认识论为人们提供了理解行政现象的途径,所关注的是研究与理解行政系统的模式。行政哲学中的本体论与认识论之间并非相互孤立,而是存在着对等的互动性联系。我们对于人性本质与社会现实的理解势必要受到我们研究方法与观察视角的影响,反之亦然。

1.后现代公共行政哲学本体论

组织中个人的人性本质与行为是行政哲学本体论的主要内容,也是行政哲学与公共行政研究的基本点。在公共行政学中,事实上也存在着有关人的本质、理性的限度、政府的实质等方面的基本假定,只是这些基本假定没有被鲜明地、理论化地归纳、提炼出来,但是已经有一些学者对公共行政学的基本假定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美国行政学家西蒙认为,传统的“完全理性”的假设已不符合人类行为的现实,他从人的意识、决策环境与人的能力等方面否定了“完全理性”的假设,提出了“有限理性”假定,从而构建了具有鲜明西蒙特色的行政行为理论。再如,建构性后现代公共行政学者哈蒙认为,公共行政需要一种新的范式。他的基本假定是,人性是自主的,而不是被动的,是社会性的,而非原子论的。因此,人绝不是仅仅对环境的影响加以回应,而是自主地决定外在环境:人和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对等的互动关系,人本身也是“社会互动的结果”。

法默尔、福克斯和米勒三位著名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家一反公共行政对人性本质的质问,转向话语分析。话语的路径开始于公共行政哲学本体论质问,换句话说,质问存在。[15]法默尔认为“后现代主义的中心目标是去边缘化……诸如经济弱势群体、妇女、被殖民者、少数民族人和其它的群体”。[16]这是因为政府对科学知识的辩护给予了其社会阶层以科学知识指向为话语的特权地位,因而,政府忽视或边缘化了其它的阶层(如工人,社会弱势群体)。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尊重事实和试图发现真理是科学的应有之义。科学注重事实,但科学是社会建构而成的并且靠话语得以维系。后现代主义者否认是非的客观现实,强调在建构不同的现实时,我们有不同话语。他们主张文化、话语和知识的多样性。故此,福克斯和米勒通过打通政治学和哲学的话语壁垒,建立了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话语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真实、诚实和坦诚对话为基础的话语理论。

2.后现代公共行政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

在社会科学中,有关知识本质的争论与有关如何获得知识的争论常常混在一起。其实,认识论是本体论的反面(fli p side),[17]涉及知识与对象(行政世界)的关系,研究我们如何才能宣称我们知道某件事物,即我们用何种方式去认识对象。一般而言,方法是主体用于建立自身和客体之间的联系并与客体保持一致的概念性工具和手段。在公共行政学中,方法论层面上的问题是指,我们如何把我们对公共行政实践、现象的认识表达出来?如何研究公共行政?

作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奠基人的福克斯和米勒认为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中公共政策的达成基本上是官僚们自说自话的过程,他们用一些令人迷惑不解的符号取代它们源自的“现实”,并且构成社会所共享的唯一文化,公民基本上被这种话语所支配,因而不可能提出与政府政策不一致的对抗性政策建议,即使有这种建议,也没有正常表达的渠道,因而也就进入不了政策的对话过程。即使有公民的参与,这种参与也无法对公共政策发挥实质性影响。针对“独白式对话”,作者提出了三种政策对话形式:少数人的对话、多数人的对话和一些人的对话。

福克斯和米勒一反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转而采用知识获得的解释方法,把研究的结果更紧密地与分析者本身的立场保持一致。“更加关注价值(而不只是关注事实),更加关注主观的人类意义(而不是只关注客观的行为),并且更加关注现实人们之间的关系所蕴涵的各种情感”。[18]以这种解释方法为基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家主张信奉“对话”的理念,信奉公共问题通过对话要比通过“客观”测量或理性分析更有可能解决的观念。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这种对价值因素和话语权的关注,就自然地将民主、公正这种公共行政本身应该蕴涵着的价值理念植入了公共行政的研究范式之内,而不再是单纯效率追求。

同样地,法默尔认为,公共行政领域更多的认识和努力应致力于通过语言解释而不是通过实证研究来开展。在他看来,公共行政理论必定是对真实信息的采集物,然而,它又不仅仅是对这种真实信息的采集,因为这种反映某些人关于公共行政实践之思想和言说的真实信息是经过整理和安排了的,而公共行政信息被整理和安排的方式就是公共行政的语言。[19]法默尔认为,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解释和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探寻就是对反思性语言范式的应用。他认为反思是“就该语言的潜在内容进行的一种具有游戏性和协调性的对话过程”,其作用就是弱化现代公共行政的正统教条并给后现代主义公共行政的潜能增加一

98 2007年第9期 总第267期些实质性内容,以便两者都能同时、同地并且以同样的语气得到讨论。他的反思性解释旨在适合并且招致一些能够导致连续扬弃过程的进一步探究。法默尔宣称,伴随着现代性被后现代性所取代,将会产生一种扩展公共行政语言的机会,按照他的这种反思性语言范式,目前的公共行政语言将与后现代扩展的语言共存。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语言。从“语言游戏”的角度看,人们基于不同公共生活(游戏)的目的而形成不同的共同体(如政府、公共组织、跨国的公共组织等),在这些共同体中并不存在一个确定无疑的中心,只存在一种相对层级(基于不同游戏目的而形成的层级)。各个共同体在对话、交谈和商谈中形成共识,这种“普遍共识”取代了地位、传统和真理这

些外在权威,而成为共同体间采取行动的合法性依据。

[20]四、简评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主旨可以归纳为:它是反权威、反等级、反基础主义的,但它却不是反分析的。虽然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还刚刚提出不久,它也和一切后现代理论一样存在着语言上的晦涩难懂和企图解构一切的卤莽和冲动,但它对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影响却是震撼性的。理论上,现代公共行政强调的是公共利益和国家的崇高使命;现实中,现代公共行政作为国家行动的工具和普遍利益的保障者应该振兴。然而,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质疑、批判现代公共行政实践的产物。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诸如“反行政”,“去权威”,“公共能量场”,“话语指向”之类的概念框架提供了一种语言和一个参照系,可借以考察公共行政现实,,并且促使人们致力于全新范式的构建。而这种全新范式的构建与公共行政实践活动中值得研究的事物往往是一致的,这正是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3][19]丁煌.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析评[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11)1

[2]Bogas on,P .Post m odernis m and American Public Ad m inistrati on in the 1990s[J ].Ad m inistrati on &Society,2001,33(2)1

[4]Geuras,D.,&Gar of ol o,C .The nor mative paradox in conte mporary public ad m inistrati on theory[J ].Ad m inistrative Theory &Praxis,

1996,18(2),2~131

[5]W hite,J. D.Taking language seri ously:Toward a narrative theory of knowledge for ad m inistrative research[J ].American Revie w of

Public Ad m inistrati on,1992,22(2)1

[6][8]Fox .C .J.,&M iller,H.T .Post m odern public ad m inistrati on:A short treatise On self -referential ep ihenomena[J ].Ad m inistra 2

tive Theory &Praxis,1993,15(1):5~6,12~141

[7][美]查尔斯?J ?福克斯.休?T ?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1031

[9]Far mer,D.J.Derrida,deconstructi on,and public ad m inistrati on[J ].American Behavi oral Scientist,1997,41(1)1

[10]Far mer,D.J.(Ed .).Papers on the art of anti -ad m inistrati on[M ].Burke,VA:Chatelaine Press,199812~51

[11]Far mer,D.J.The language of public ad m inistrati on .Bureaucracy,modernity,and post m odernity[M ].Tuscal oosa:University of

A laba ma Press,1995131

[12]Far mer,D.J.Social constructi on of concep ts:The case of efficiency[M ].I n D.J.Far mer (Ed .),Papers on the art of anti -ad m in 2

istrati on .Burkc,VA:Chatelaine Press,1998195~1111

[13]Gillr oy,J.M.Post m odernis m,efficiency and comp rehensive policy argu ment in Public ad m inistrati on[J ].American Behavi oral Sci 2

entist,1997,41(1)1

[14]何颖.行政哲学的基本问题初探[J ].哲学研究,2005(4)1

[15]Woller G .M.,&Paters on .K .D.Public Ad m inistrati on Ethics:A Post m odern Pers pective [J ].American Behavi oral Scientist,

1997,41(1)1

[16]Far mer,D.J.Public ad m inistrati on discourse:A matter of style?[J ]Ad m inistrati on and Society,1999,31(3)1

[17]Charles J.Fox and Hugh T .M iller,Post m odern Public Ad m inistrati on:To ward D iscourse [M ],Calif ornia:Sage Publicati ons,I nc .,

19951851

[18]井敏.公共行政的新思维—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论贡献[J ].行政论坛,2006(3)1

[20]李勇军.黄柏青.游戏的政治话语的行政—后现代视野中的政治与行政[J ].兰州学刊,2004(5)1

[作者单位]谢昕,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在读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副教授;张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硕士生,武汉 430074

[责任编辑]方 晋

行政管理学必读书目修订版

行政管理学必读书目修 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行政管理学博士生入学考试必读书目 (一)基础理论经典原着 ? 1、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 2、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3、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怀特:《行政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7、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8、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9、沃尔多:《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纽约:罗纳德出版社1948年版。 10、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11、德罗尔:《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12、雷格斯(里格斯):《行政生态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3、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出版社1980版。 14、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5、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16、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机构:政府机构的作为及其原因》,三联书店2006年版。 17、奥斯特罗姆:《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8、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 0年版。 19、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2年版。 21、R·J·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罗伯特?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沙夫里茨、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 24、沙夫里茨、奥特:《组织理论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 ? ? ?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导读参考文献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导读参考文献 第一讲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早期研究式的确立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中文版。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1987年中文版。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版。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3章,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英文版,第14-26页,第27-29页。 第二讲古典官僚制理论与正统公共行政学体系的确立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怀特:《行政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47年中文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2章,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古利克、厄威克:《行政科学论文集》,纽约: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所1937年版。 厄威克:《行政的要素》,纽约:皮特曼1949年版。

第三讲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终结 达尔:《公共行政科学:三个问题》,R. Dahl,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ree Problem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 1947):1-11 H. Simon, “A Comment on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7 1947): 200-203 西蒙:《行政格言》,见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英文版,第127-141页。 西蒙:《管理行为》,经济学院1988年版。 沃尔多:《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纽约:罗纳德194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英文版。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4章,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第四讲公共行政学的丛林时代 拉斯韦尔:《政策科学》。 雷格斯:《行政生态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

电大《金融理论前沿课题》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金融理论前沿课题》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内部化理论: 2.骆驼评级体系: 3.垄断优势理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货币危机有哪些类型? 2.经济数据偏差有什么必然性? 3.如何测算商业银行铸币税? 4.如何衡量银行业市场集中度? 三、论述题(20分) 简述中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战略。 四、材料分析题(25分) 材料1: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自诞生以来一直是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的重要政策工具。半个世纪以来,菲利普斯曲线一直是不同学派争论的焦点,对曲线的评价也有很大差别。菲利普斯曲线曾经为正统凯恩斯主义干预宏观经济的“相机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而使资本主义变成了“可调控的资本主义”;同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又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根本不成立,政府的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围绕经济理论史上的供求之争,菲利普斯曲线实际上成为了各学 派争论的突破口和政策分析工具。 ——摘自李争宇“菲利普斯曲线的历史演变及政策意义”一文 材料2:菲利普斯曲线是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 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请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菲利普斯曲线的演变对货币政策有什么影响? 2.你认为菲利普斯曲线的价值何在?

西方行政学说答案3

下列是登哈特代表作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官僚制的制约》 b. 《行政理论再思考》 c. 《后现代公共行政初探》 d. 《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BC。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行政理论再思考》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法默尔(David John Farmer)是英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 选择一项: 对 错

描述不正确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法默尔在后现代公共行政方面的理论观点主要集中体现在其《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这部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经典著作中。()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描述正确 正确的答案是“对”。 法默尔认为,所谓公共行政理论,从某种重要意义上说,就是一种()。 选择一项: a. 客观 b. 制度 c. 语言 d. 思想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A。 正确答案是:语言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法默尔认为,公共行政理论即公共官僚机构的语言应该成为揭示这种公共行政问题的动力机制。()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描述正确 正确的答案是“对”。 法默尔透过后现代主义的透镜,从()几方面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局限。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技术主义 b. 科学主义 c. 特殊主义

d. 企业精神 e. 解释学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ABCDE。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特殊主义, 科学主义, 技术主义, 企业精神, 解释学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作为一个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家,法默尔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探寻是从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反思特别是对其局限性的批判入手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描述正确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

公共行政理论A第1次作业

公共行政理论A第1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5道小题) 1. 根据行政权力受约束的程度,可以将行政权力分为( ) (A) 羁束的行政权力和自由裁量的行政权力 (B) 报酬性权力和制度性权力 (C) 行政立法权和行政司法权 (D) 行政制裁权和行政监督权 正确答案:A 2. 作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产物,服务于自由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模式是( ) (A) 保护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B) 干预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C) 引导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D) 全能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正确答案:A 3. 行政人员的“原身”是() (A) 公务员 (B) 法人 (C) 公民 (D) 居民 正确答案:C 4. 公务员制度最根本的结构特征是()。 (A)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B) 严格考核、功绩晋升 (C) 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D) 人事分类、依法管理 正确答案:A 5. 下列不属于公共管理主体的是( ) (A) 中央政府 (B) 地方政府 (C) 非营利组织 (D) 私人企业 正确答案:D

四、主观题(共9道小题) 6. 行政问责制 参考答案: 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结果的一种规范。 7. 行政协调 参考答案: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有效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8. 行政改革 参考答案:是指为了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和行政系统内部的要求而对公共行政的组织、人员、技术、制度和观念等进行的有意识地创新、发展和调整的过程。 9. 论述服务行政的特征。 参考答案: 第一,服务导向而非控制导向; 第二,公正导向而非效率导向; 第三,公民本位而非政府本位; 第四,开放式行政而非封闭式行政; 第五,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 服务行政是政府公共部门在运行和发展中遵循公民至上理念,以回应公民需求、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新型治理模式。 10. 简述行政管理实践中公共政策与规章制度不协调的表现 参考答案: 第一,各部门在某方面公共政策和规章制度出现空缺的情况下自行制定,导致部门间政策与规章制度不协调; 第二,各部门对公共政策和规章制度的理解不同,从而导致各种管理行为的不协调; 第三,新旧政策和规章制度之间存在着冲突 11. 行政监督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一是对行政行为合法性的监督;二是对行政活动合理性的监督;三是对各级各类公务员是否遵纪守法、恪守行政道德进行监督;四是对各级各类公务员在行政活动中是否卓有成效地使用技能和技巧以提高行政效率而进行的行政效能监察。 12. 论述行政绩效评估的价值体系 参考答案: (1)经济 经济指的是组织投入到管理项目中的资源标准。按照经济原则,我们总力求政府能以尽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来提供一定数量或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在全球化时代,资源的稀缺已是不争的事实,各国政府都面临着公共产品需求的扩大与施政成本有限的矛盾。经济指标固然

(完整版)公共行政学考试重点(张国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说 一、公共行政学涵义 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方法的体系。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功效、学科目的? ⒈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⒉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⒊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⒋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 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 ⒈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范畴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⒉古立克“七环节”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⒊张金鉴“15M“理论,即目标、计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⒋一般来说,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公共财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 公共行政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⒈逻辑分析方法;⒉法规分析方法;⒊历史分析方法;⒋实证分析方法;⒌规范分析方法; ⒍比较分析方法;⒎系统分析方法;⒏生理分析方法;⒐心理分析方法;⒑资料分析方法;⒒案例分析方法;⒓量化分析方法;⒔模拟分析方法;⒕利益分析方法。 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其关学科的关系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 ⒈综合性;⒉实践性;⒊系统性;⒋技术性;⒌发展性。 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法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的相互关系? ⒈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是藉政治学指引其努力的方向,政治学则赖于行政管理学充实其内涵。 ⒉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在现代社会中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⒊公共行政学与企业管理学:公共行政学与企业管理学是内容上交叉、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互鉴、学科发展上相互影响和渗透、研究领域各异。 ⒋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五、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 现代行政现象: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60年代以来,国际上,主要是发达国家所出现的某些公共行政现象。 现代行政现象表现在三个方面:⒈行政职能扩展⒉不良行政现象增加;⒊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现代行政精神:是指与现代行政现象相一致的,政府在实施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视和强调的某些行政精神。 现代行政精神表现在三个方面:⒈主动进取;⒉追求卓越;⒊创新发展。 追求卓越:是指现代政府在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相统一的意义上追求出色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比较的意义上追求不断提升并在实践中表现出具有卓越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综合实

_后现代_公共行政话语下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2012年06月(第26卷第06期 )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 Jun.,2012(Vol.26,No.06)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下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邓剑伟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公民参与被看作是改善政府治理效果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新举措。虽然参与式民主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不是民主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但随着“后现代”社会的来临,政府治理更加强调对话与服务,而不是单纯的回应和管理,以通往“后现代”公共行政。公共行政话语理论是“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公共行政理论看作是一种“语言”,强调“想象”和“直觉”的重要性,为公民参与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研究路径。因此,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下对公民参与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公民参与的内涵和实现方式,从而走向民主化的公民参与。 [关键词]“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语言分析;公民参与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5097(2012)06—0021—05 The Research on Citizen Particip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Post-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Discourse DENG Jian-wei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Xiamen University,Xiamen361005,China) Abstract:Citizen participation is seen as the new way to improve governance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public services.Al?though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is not the main area of democratic theory research in a very long time,with the coming of “post-modern”society,governance emphasizes more on conversation and services rather than simply response and manage?ment,which leads to the“post-modern”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administration discourse theor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post-modern”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which treat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as a“language”,stress?ing the importance of“imagination”and“intuition”,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a new research path for the study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Therefore,the research of the citizen participation which base on the discourse of“post-modern”pub?lic administration will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implementation,and mov?ing toward to the democratization participation. Key words:post-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discourse theory;linguistic analysis;citizen participation 公民参与的先驱安斯坦(Sherry R.Arnstein)认为:“公民参与是一种公民权力的运用,是一种权力的再分配,使目前在政治、经济等活动中,无法掌握权力的民众,其意见在未来能有计划地被列入考虑”[1]。可见公民参与强调的是公民意见的传达和反馈,但是自从古希腊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实践失败以来,以精英民主为代表的自由民主成为民主领域的主流思潮,参与式民主则一直受到冷落。随着政府治理和公共行政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和困难的局面,西方国家开始对新公共管理运动和现代公共行政进行深刻地反思,“后现代”公共行政开始得以出现和发展,公共回应性价值获得更多关注,公民参与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正如学者所描述的那样:“公民参与贯穿于行政过程的始终,成熟而广泛的公民参与不仅可以丰富和充实公共管理的内容,强化政府的公共责任,而且还可以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推进民主建设”[2]。 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诸多方法和理论流派中,给予公民参与直接关注和奠定理论基础的非公共行政话语理论莫属,该理论在对现有公共行政模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对当代公民参与进行了新的诠释,主张公民基本的话语权,倡导平等、自由的对话和协商,用“想象”和“语言”借鉴公共行政难题。它的目的是要帮助加强这种对话的自我意识——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要帮助加强进行对话的人们的自我意识[3]。 一、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毋庸置疑,产生于现代工业社会的发明创造和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使我们享受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以及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繁荣和便利,各种现代主义思潮也随着产生,并渗透到政治、行政、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与此同时,学者们发现,现代社会在工业文明繁华和管理主义盛行的背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物化”(reifica? tion)或“异化”(alienation),无形中,人类的理性批判思考 [收稿日期]2011—12—21 [基金项目]厦门大学基础创新科研基金(研究生项目)“厦门市岛内外一体化进程中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研究”(201122G004)[作者简介]邓剑伟(1986—),男,福建南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政府改革和治理。 ●公民社会【DOI】10.3969/j.issn.1007-5097.2012.06.006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简答题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简答题 1■如何认识和测算通货膨胀税? (1)通货膨胀税是指当政府增长中央银行纸币并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时,经济单位 持有的中央银行纸购买力下降,如同政府对持有中央银行纸币者征收税收。(4分) dp/dt M (t)M (t) (2)通货膨胀税可用公式表示为S T=p p(t)=n⑴ 丽,其中n (t)为通货膨胀率。 M (t)为中央银行纸币数量,P (t)为一般价格水平。(3分) (3)从本质上说,通膨胀税是从宏观经济角度考虑的通货膨胀对货币持有者的影响, 是中央银行纸币持有者由于一般物价上涨所遭受的损失。(3分) 2■简述骆驼评级体系在我国的发展。 (1)骆驼评级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内为摸索阶段和不断完善改进阶段。(2分) (2)摸索阶段侧重于定量考核,从1994年开始,着手探索银行审慎监管新办法;1997 年出台了《商业银行资产比例管理办法》;2000年,制订了针对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办法》。(4分) (3)不断完善改进阶段注重定性考核,2003年中四证监会成立以后,积极探索并不 断改进和完善评级办法。2004年出台了《股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暂行)》、《外资银行风险评价手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暂行)》等若干风险评价体系;2005年未,出台了《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取得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骆驼监管评级体系;2006年1月起试行《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4分) 3■概括人民银行铸币税测算的方法及其呈现的特点。 (1)人民银行铸币税测算使用了两种方法:机会成本铸币税测算、货币铸币税测算(5 分) (2)从测算结果看,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2001年以前,人民银行铸币税与GDP之比,机会成本铸币税与GDP之比比较高,货币铸币税、机会成本铸币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比较高;二是货币铸币税、机会成本铸币税与GDP之比在1986—2008年有下降趋势, 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三是准备金存款的铸币税收入占铸币税的比例较低,货币 发行是人民银行铸币税的主要来源;四是在多数年份,货币铸币税对于机会成本铸币税。

公共行政学(考试重点)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3、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欧文)。 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威尔逊)。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8、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0、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孙中山),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13、1926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它的作者是(怀特) 14、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张金鉴) 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2、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3、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里格

斯)。 4、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农业社会)。 5、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棱柱型)。 6、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工业社会)。 7、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8、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1、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2、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3、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29)。 4、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5、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上述三者,即ABC)。 2、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稳定性)演变而来的。 3、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4、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5、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制)。 6、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 7、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8、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德国)国的地方政府。 9、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特殊型)的行政区。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基于网络考核试点课程考核方案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基于网络考核试点课程 考核方案 (本方案仅适用参加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课程学生)一、考核改革的目的“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是金融学专业中一门专题性质的课程,原来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终结性考核为主。从本学期开始,课程考核改革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改为完全的形成性考核,主要目的是:1.通过课程考核改革,深入探索既符合现代远程教育和成人学习特点,又兼顾课程性质的考核模式;2.通过课程考核改革,探索形成性考核的目标、形式、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等,切实发挥形成性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3.通过课程考核改革,进一步落实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把远程教育传统的考试从环节转化为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保证并提高学习质量。 二、考核目标通过考核改革,既检测学生对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又要检测学生对基本前沿课题运行规律和具体运作机制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对这些前沿课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作用、具体实践、发展变化等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三、考核方式本课程采取完全的形成性考核方式。终结性考核形式为材料分析基础上的课程小论文。每学期共安排10次,或针对每个专题,或综合几个专题,每次最高计分为10分。第一次作业(10分):《分析材料》:索罗斯投资理论的重要实用价值在于发掘过度反应的市场,跟踪市场在形成趋势后,由自我推进加强最后走向衰败的过程,而发现其转折点恰恰是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投资良机。 过度反应的市场其形成主要是由于顺势而动的跟风者所形成的主流偏见对市场所形成的推动,跟风者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却同样能使市场自身的趋势加强。由于市场因素复杂,不确定的因素越多,随波逐流于市场趋势的人也就越多,这种顺势操作的投机行为影响就越大,这种影响本身也成为了影响市场走势的基本面因素之一,风助火势,市场被投资者夸大的偏见所左右,二者相互作用令投资者陷入了盲目的狂躁情绪之中,趋势越强,偏见偏离真相越远,实际上也使得市场变得越来越接近脆弱。过度反应的市场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盛衰现象的发生。要求:在认真阅读上述材料的基础上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文;阐述过度反应及其在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应用。写作思路:1、依据行为金融学中过度反应理论的主要内容;2、分析产生过度反应的主要原因;3、分析如何利用过度反应理论指导投资操作。第二次作业(10分):《分析材料》:专家认为,今天的亚洲不会再重复当时的危机。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Roubini认为,跟1997年可能不同的是,亚洲地区国际收支状况已经发生很大改变,外汇储备位居全球前列;亚洲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金融

公共行政学重点

行政学 一、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依法运用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解决公共问题、保障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求 的一种最为广泛、最为经常、最为直接的国家行为。 2.管理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员所能够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级人员或下级 部门的数量及范围。 3.首长制又称部长制或独任制,指行政机关权力交由行政首长一人负责,并同时承担全部领导 责任的组织体制。 4.文书主义原则行政系统内部的信息流动主要以文书的形式记录、传递和保存,即对现代行政 组织做出的各种结论、处理结果、指令等,至少是最后的决定,都要全部以文书的形式表示、记录、保存下来。 5.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主体的行为侵犯其他合法权益,向法定的 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受理申请的机关对原处理决定进行重新审查并做出相应决定的行为。 6.社会监督指社会舆论、公民、公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社会行为主体,依据法定的权力,必要 时经过法定的程序,对政府及其官员实施的监督。 7.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 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8.行政诉讼是指因违反行政法规而引起的诉讼,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因行政行为违法或 者侵权、失职以及公民因违反行政法规而受到的诉讼。 二、问答 1.行政权力和其他政治权力的关系1)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的关系。同属于国家权力,区 别:①权力的性质和作用结果,立法权力是多数人向少数人的集中;行政权力则是由少 数人向多数人的扩散。②权力的功能,立法权力制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根据社会发展 的情势和规律,概括出社会活动和各种集体行动的准则与规则;行政权力执行国家法律, 推行政府政策,其作用在于将立法权力确定的制度规则和一般准则再具体应用于行政管理 的对象。③权力的价值原则,立法权力追求民主,行政权力追求效率。2)行政权力和司 法权力。同属于国家权力,差别:①权力运行方向不同。行政权力自上而下的,司法权 力平行性制约②主体在权力体系中的独立性不同。行政权力的下级主体受上级的指挥与 控制,司法权力的各级主体则独立行使审判权。③权力的作用和功能不同。行政权力积 极主动地实现国家意志,司法权力消极被动地保障国家意志的实现不受干扰。④权力的价 值原则,司法权力追求民主,行政权力追求效率。3)区别在不同社会制度下表现不同。 ①权力的目的不尽相同。行政权力的目的在于执行国家意志。政党权力的目的则是执行本 党集体的意志,其所要实现的目的只能代表社会当中部分人的利益。②权力结构不同。行 政权力是国家权力运行回路的一部分,政党权力自成回路。③权力的合理合法程度不同。 行政权力国家权力组成部分,天然的合理而且正当的执行国家意志。政党权力集团性权力, 法律专门规定,其合理性和正当性也是有限的。④权力客体不同。行政权力的客体是整个 社会,而政党权力的客体党内。⑤权力手段不同。行政权力拥有暴力威慑的后盾,且主要 通过法律手段行使权力,而政党则依靠意识形态等符号力量,主要通过纪律手段行使权力。 2.我国公务员制度特点。⑴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在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 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有生机和活力的政府;⑵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 的基本路线;⑶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⒉与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相比, 我国新的公务员制度的特点⑴体现了分类管理原则;⑵建立了新陈代谢制度;⑶强化了激 励竞争机制;⑷健全了廉政勤政约束制度。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回顾(上)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回顾(上) 第一部分:美国公共行政学五大理论 美国公共行政学者霍哲教授与盖布雷林(Holzer & Gabrielian,1998)博士将美国的行政学总结为五大理论: ?诚实、无党派及象一样的政府。诚实、无党派、有效率的政府管理是建立公共行政学最为重要的概念。政府的两大功能是“意志的表达与意志的执行”(古德诺Goodnow, 1900)。进步主义运动时期不仅将行政与政治分离。而且开始了向私有部门学习最佳实践的努力。正如在当今的公共服务中倡导私有化与更多的市场机制一样,这种向私有部门借用经验的做法不局限于组织的内部过程,同样与政治和经济结构相关。 ?经典管理模式。当行政学正式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并且行政被等同于管理,行政学的主流观念就开始追求象机器一样的效率:即用最少的能源耗费完成工作。重心从公共行政在社会中的地位这样一个政治问题转移到微观的问题――即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的问题。这种导向源于科学管理学派并在较为复杂的行政决策制定分析中达到顶峰。通过对组织的研究得出一系列被认为在管理中广为适用的原理与原则,而运用这些原理与原则可以取得最佳的效率。将这些发现运用于公共部门组织的管理被认为是顺理成章。 ?政治与政策制定。当行政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起来,而且新兴的福利国家开始广泛发展福利项目时,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就不再现实。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对社会事物的干预就是明显的例证。如此,公共机构为了获得不同选区居民的支持,便调整策略去影响选区并满足选民的需求。这样,公共行政的一个主要趋势便是远离“中立”而靠向“政治”。尽管早期支持行政中立的学者主张行政官员仅仅是公共政策的执行者,这种假设现在被认为是幼稚的。人们认识到价值观不仅从多重外部因素侵入行政,价值观同样存在于如政策执行这样被号称为是“中立”的内部决策中,象其它政策参与者一样,政府官员应当参与政策制定。 ?人类行为。经典管理学派植根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学派和效率的工程概念中:即用最少的能源耗费完成工作。尽管从私营部门中得出的管理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组织的骨架,但事实证明用这些理论来解释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立部门中的人类行为都是不恰当的。尤其是它们不能解释人性的复杂性、不确定因素或变化环境的影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及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与对组织的社会学研

公共行政的三种视角

黄胜,Spring 2010,Date due(04/14/2010) Public Administrative Theory and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在该文章中罗森布诺姆主要描绘了从管理、政治、法律三个途径来解释什么是“公共行政”。然后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共行政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1)三种途径在公共行政各方面的主要观点见下表: 表1 公共行政的不同视角的主要观点: 注:根据《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径》归纳出的完整比较见附录:表3 公 共行政的不同视角的主要观点(全): 2)分权:作者根据三种不同的视角提出要创立一个系统来制约和平衡三条种途径。并且总结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最后强调:“应当注意公共行政操作者,他们的行动是限定在制约和平衡之间的思考以及受到政治与行政的时刻的压力”1 “公共行政受到理论核心缺乏或脆弱的困扰”2 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直受到众多的怀疑。自它建立之初,它的根基“政治与行政二分”一直是众多专家质疑的对象,从古利克对政治行政二分法提出意见,西蒙、沃尔多都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但是公共行政如果承认政治与行政不是二分,变丧失了自身学科存在的必要性。于是自己将自己限定在“囚牢”中。 即使在它建立后的内伤也极其严重。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到现在还争吵不休。西沃之争一直是未能解决的难题。即使公共行政承认两者都很重要,并且认为,一旦争吵结束了,公共行政的发展也结束了。但是,公共行政的理论核心却不能得到确定。公共行政也一直处于“钟摆效应”当中,在两个极端徘徊。连自身是 1David H. Rosenbloom.1983.Public Administrative Theory and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2David H. Rosenbloom.1983.Public Administrative Theory and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文修订版) 公共管理/行政学/政治学/哲学 书号:978-7-300-16814-2 作者:[美]休?T?米勒查尔斯?J?福克斯 开本:16开 133页 出版时间:2013.1 价格:38.00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是先锋派作者写就的先锋派作品。它将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研究置于后现代主义的基础之上,批驳了诸如公共管理学、制度主义、社群主义等目前广为流行的理论,致力于建构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作者开阔的视野、犀利活泼的文风以及大胆的理论创新,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后现代公共行政》不仅为后现代时期的公共行政展示了一种令人振奋的新视角,而且也为当代公共行政学的写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范本。它不愧是美国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里程碑式的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被称为美国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里程碑式的著作,作者在对美国现代和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现状和理论进行批评性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吸收西方现代哲学尤其是现象学与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以话语理论为立足点,对后现代状况下公共行政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要以开发性的对话模式来激发公众的参与意识,以确保公共行政的有效实施。 ◆作者简介 查尔斯?J?福克斯(Charles J.Fox),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得克萨斯科技大学政治学教授,公共事务中心主任。福克斯教授有着政治哲学的专业背景,近二十年来主要关注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领域。福克斯教授研究范围甚广,著作颇丰,其运用哲学尤其是当代哲学来解决美国政府实际治理问题的理论独树一帜。 休?T?米勒(Hugh T. Miller),美国佛罗里达亚特兰大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2001—2010年担任该学院院长;曾在威斯康星大学、缅因大学、美国大学执教。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公共政策、后现代理论等;主要著作包括《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后现代公共政策》等。 ◆上架建议

2017国家开放大学公共行政学题库及答案(供参考)

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公共行政学》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A.普耳 B.斯图亚特 C.斯密 D.欧文 2.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 A.《比较公共行政模式》 B.《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C.《政府生态学》 D.《公共行政生态学》 3.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行政决策 B.行政监督 C.政府职能 D.行政体制 4.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 A.奥地利 B.芬兰 C.瑞典 D.瑞士 5.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A.行政人员 B.职能目标 C.行政职权 D.行政职位 6.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 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合法权力 D.奖惩权力 7.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A.美 B.中 C.英 D.法 8.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 A.积极方案 B.临时方案 C.追踪方案 D.应变方案

9.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 A.确定控制标准 B.纠正偏差 C.衡量成效 D.行政指挥 10.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行政学》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之研究》 11.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 A.里格斯 B.古立克 C.德鲁克 D.高斯 12.对于一般的省、市、县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是()的行政区。 A.传统型 B.发展型 C.特殊型 D.现代型 13.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聘任制 D.考任制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 A.2006年1月1日 B.1993年10月1日 C.2005年4月27日 D.1994年1月1日 15.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A.积极方案 B.临时方案 C.应变方案 D.追踪方案 16.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行政管理学必读书目审批稿

行政管理学必读书目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行政管理学博士生入学考试必读书目 (一)基础理论经典原着 ? 1、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 2、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3、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怀特:《行政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7、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8、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9、沃尔多:《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纽约:罗纳德出版社1948年版。 10、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11、德罗尔:《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12、雷格斯(里格斯):《行政生态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3、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出版社1980版。 14、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5、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16、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机构:政府机构的作为及其原因》,三联书店2006年版。 17、奥斯特罗姆:《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8、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R·J·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罗伯特?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沙夫里茨、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 24、沙夫里茨、奥特:《组织理论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