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格式:doc
- 大小:228.00 KB
- 文档页数:2
[收稿日期]2006-10-27[作者简介]张康之(1957-),男,汉族,江苏铜山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主要研究方向:行政哲学与文化1探索公共行政的民主化)))读5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6张康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摘 要]公共行政的过程能否民主化?新公共行政的民主行政方案是这方面最有影响的探索。
但是,后现代主义的公共行政理论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不过,它也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公共行政的民主化,所要建构的是一种实质民主,是建立在开放的、自由的治理网络基础上的实质民主,在社会治理的意义上,也是一种合作治理。
[关键词]公共行政;形式民主;实质民主;网络结构[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314(2007)02-0033-04一、公共行政非民主的现实作为政治活动的民主行动与作为管理活动的权力控制,在逻辑上和实践上都是难以相容的,出于控制的需要,管理只有在集权条件下才会更有效;出于民意表达和实现的目标,政治过程则更需要民主。
这样一来,政府就处在两难之间,它的政治属性要求它必须体现民主的原则并在行政过程中贯彻民主的原则或体现出民主的特征。
但是,政府又极其实在地通过自身的管理而去努力实现对整个社会的管理,这种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以控制为特征的,要控制,就不能讲民主。
如何把这两个方面结合到一起呢?新公共行政的思考是在民主与管理之间确立起一个先后次序或主次原则。
新公共行政运动要求,/非选举产生的公务员首先要对宪法负责,其次才对选举的和政治任命的现任官员负责。
0[1](P6)这无疑是一种试图把政治与管理融合到一起的建议,应当说它已经考虑了在政治民主的前提下如何保障管理实施可操作性的问题。
也就是说,它要求政治优先,以民主的信念为主,在民主行动与管理控制相冲突的时候,要求行政人员首先考虑宪法原则,其次再考虑管理的技术性问题。
这样做能否真正解决公共行政的危机呢?福克斯和米勒是这样评价的:/这一观点是抛向在水中挣扎的官僚机构的救生圈,也是传统的环式民主令人耳目一新的、具有创意的替代品。
行政管理经典选读参考书目:1. 怀特:《行政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 美.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4年版。
3. 美.威尔逊:《行政学研究》4. 美.费勒尔·海迪:《比较公共行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美.威廉·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美. 盖伊·彼得斯:《官僚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 美.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上海三联书店81年版。
8. 美.特里·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 美.缪勒:《公共选择》商务印书馆92年版。
10.美.查尔斯·福克斯:《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1.美.罗伯特·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美.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美.戴维·法默尔:《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5.美.唐纳德·克林纳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美.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美.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美.戴维·罗森布罗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美.拉塞尔·林登:《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福克斯\米勒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评析福克斯、米勒系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也是西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论文主要从他们对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诠释、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反思与批判以及对公共行政理论的重构等方面对其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做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做了简要的评价。
标签:福克斯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福克斯、米勒系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也是西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长期致力于行政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代表作是两人合著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体现了当时公共行政领域的“最高水平”,被誉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里程碑式著作。
作为经验丰富、功底深厚的行政学家,他们对西方公共行政发展最大的贡献就是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一、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公共行政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社会、政治、文化诸方面的新变化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思潮和思维方式,[1]以否定性、多样性、非中心化、不确定性、反权威、非理性、破碎性、非连续性为特征。
它源于现代主义但又反叛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反思,是对传统哲学的一种批判和解构,是在批判中未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的“矫枉”和“过正”。
因此,“后”不仅指后现代主义在时间上与现代主义是前赴后继的,更强调它在内容上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与超越。
波林·罗思诺曾说过,“后现代主义像幽灵一样时常缠绕着当今的社会科学。
在许多方面,几分可信几分荒诞的后现代方法对最近三十多年来的主流社会科学的基本假定及其研究成果提出诘难。
后现代主义提出的挑战似乎无穷无尽”[2],当然公共行政学领域也不例外。
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延伸到公共行政领域,产生了以福克斯、米勒代表的后现代公共行理论流派,他们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尤其是官僚制进行全面深入的批判和解构,指出“公共行政活动和人类的交往活动一样,都是一种话语的游戏,而历史则是这一游戏活动的一种文本,不同人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解读,并不存在确定无疑的一成不变的原则和规律,只存在合情景性”[3]。
第25章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25.0 生平与著作法默尔(David John Farmer)系美国当代著名行政学家,也是西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后现代公共行政经典之作:《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吴琼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其他人大版中译本:(1)《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福克斯、米勒)(2002年版);(2)《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麦克斯怀特)(2002年版);3、《重建民主行政——现代的困境和后现代的挑战》(威斯利等)(即出)。
25.1 对公共行政理论概念的后现代诠释25.1.1 后现代主义及其方法论功能1、现代性与后现代性(1)现代性(尼采:上帝死了)①概念:(教材P298)②特征:强调中心、整体、理性、基础(2)后现代性(福柯:人也死了)①概念:(教材P296、301-302)②特征:去“中心”、斥“整体”、非“理性”、反“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2、语言的转向我思故我在→我说故我在25.1.2 后现代语境下的公共行政理论1、公共行政理论就是一种语言法默尔认为,所谓公共行政理论,从某种重要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语言。
语言不仅仅是用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思维工具,它还是观念、方法、直觉、假定和强烈欲望的加工厂。
语言不是一种私人事务,它本质上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
语言的表达(言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活动或者说是一种生活形式。
2、公共行政理论可以“重新整理和安排”法默尔认为,公共行政领域更多的认识和努力应致力于通过语言解释而不是通过实证研究来发展。
两部分:(1)日常语言表达;(2)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方式所创造的思想型式。
因此,就可以通过“重新整理和安排”来分别从公共行政语言的表层和深层探讨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
25.2 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反思与批判法默尔认为,公共行政就是现代性的一个典型范例,在他看来,作为一种认识和改变官僚体制的力量,公共行政理论是有限度的,他正是透过后现代主义的透镜,从特殊主义、科学主义、技术主义、企业精神以及解释学等方面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局限性进行了阐释。
法律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推荐阅读书目(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经典著作类)推荐人:杨志伟1.沈荣华、魏刚主编:《公共行政学世界百年经典原著导读》,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毛寿龙主编:《西方公共行政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版。
3.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4.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福克斯、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6.麦克斯怀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8.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讲》,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9.唐斯:《官僚制内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奥斯本:《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1.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12.奥斯本、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3.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本。
14.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5.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6.奥斯本:《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中文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7.盖拉特:《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8.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20.E·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讲》,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对《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的反思查尔斯.J.福克斯和休.T.米勒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这本书中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尤其是官僚制及其替代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解构,尝试以后现代社会理论的某些视角来改变人们思考公共政策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全新的话语理论,在公共行政领域掀起了一种新的理论思潮。
具体说来,这本书分为两大部分——解构与建构。
第一篇致力于解构,集中分析了各种已有的公共行政理论以及后现代状况下公共行政理论的困境,指出制度主义或宪政主义不过是在强化传统的政治/行政二分法,而所谓的社群主义在后现代语境下又是一个不可能的理想,它们都无法带领现代公共行政走出理论的困境。
因此在第二篇中,利用后现代的现象学、构成主义、结构理论以及能量场等概念建构了话语理论。
在两位作者看来,我们制定和修订公共政策的场所就是一个“公共能量场”,这个公共能量场中有足够的目标和意图,每个目标和意图就犹如一个太阳黑子,它可以从任何的和所有的点上燃烧起来,燃烧产生的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导,进而作为一个整体影响到整个领域,也影响到其他潜在的火焰点,社会对话和公共政策的形成就是在不同目标和意图的相互影响、激变与碰撞中形成的,在这个政策形成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目标或意图具有绝对的权威和优势。
但由于话语的准入是免费的,任何人都有权进入政策对话的公共能量场。
他们认为现代公共行政实际上就是一个话语霸权的体系,充满了“独白式的对话”。
基于此,他们认为政策网络中的对话有三种形式:“少数人的对话”、“多数人的对话”和“一些人的对话”。
“少数人的对话”有可能导致强权政治和公众冷漠,“多数人的对话”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而在后现代状况中,真实的话语是民主化行政理论最好的期待,因此唯有“一些人的对话”形式值得推崇,因为只有它才是表达民主的真实话语。
这本书被称为美国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里程碑式的著作,也被认为是目前公共行政管理领域研究中的最高水平。
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一本值得如此夸赞的书,本书也有我们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综合篇1.《周易》,辅助书籍: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诗经》,辅助书籍:余冠英:《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3.《大学·中庸》,辅助书籍:王文锦:《大学中庸译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
4.《论语》,辅助书籍:杨伯峻:《论语译注(简体字本)》,中华书局,2006年版。
5.《孟子》,辅助书籍:杨伯峻:《孟子译注(简体字本)》,中华书局,2008年版。
6.《老子》,辅助书籍:王蒙:《老子的帮助》,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7.《庄子》,辅助书籍: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2007年版。
8.《六祖坛经》,辅助书籍:尚荣:《坛经》,中华书局,2010年版。
9.《史记》,辅助书籍:来新夏:《史记选》,中华书局,2009年版。
10.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王国维(徐调孚校注):《人间词话》,中华书局,2009年版。
12.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施耐庵:《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5.冯友兰(涂又光译):《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6.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7.钱穆著:《民族与文化》,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
18.钱理群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徐葆耕著:《西方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美】丹尼斯·舍曼等著:《世界文明史(第4版)》,王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1.费孝通著:《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2.【美】阿诺德•汤因比著:《历史研究》,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3.【美】曼昆著:《经济学基础(第5版)》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下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邓剑伟2012-10-10 15:29:11 来源:《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6期【内容提要】公民参与被看做是改善政府治理效果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新举措。
虽然参与式民主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不是民主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但随着“后现代”社会的来临,政府治理更加强调对话与服务,而不是单纯的回应和管理,以通往“后现代”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话语理论是“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公共行政理论看作是一种“语言”,强调“想象”和“直觉”的重要性,为公民参与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研究路径。
因此,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下对公民参与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公民参与的内涵和实现方式,从而走向民主化的公民参与。
【关键词】“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语言分析公民参与公民参与的先驱安斯坦(Sherry R. Arnstein)认为:“公民参与是一种公民权利的运用,是一种权力的再分配,使目前在政治、经济等活动中,无法掌握权力的民众,其意见在未来能有计划地被列入考虑”[1]。
可见公民参与强调的是公民意见的传达和反馈,但是自从古希腊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实践失败以来,以精英民主为代表的自由民主成为民主领域的主流思潮,参与式民主则一直受到冷落。
随着政府治理和公共行政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和困难的局面,西方国家开始对新公共管理运动和现代公共行政进行深刻地反思,“后现代”公共行政开始得以出现和发展,公共回应性价值获得更多关注,公民参与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
正如学者所描述的那样:“公民参与贯穿于行政过程的始终,成熟而广泛的公民参与不仅可以丰富和充实公共管理的内容,强化政府的公共责任,而且还可以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推进民主建设”[2]。
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诸多方法和理论流派中,给予公民参与直接关注和奠定理论基础的非公共行政话语理论莫属,该理论在对现有公共行政模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对当代公民参与进行了新的诠释,主张公民基本的话语权,倡导平等、自由的对话和协商,用“想象”和“语言”解决公共行政难题。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哲学之维樊清孙杨杰2012-9-27 9:54:44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3期【内容提要】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公共行政领域中一种具有批判和建构意义的先锋派理论。
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哈贝马斯的日常语言和交往行为理论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奠定了语言哲学基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学家借鉴当代西方哲学成果,吸收了胡塞尔和梅洛-庞蒂现象学的思想内容,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找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合一的哲学基础,从而完成了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的建构,实现了对传统西方行政理论的全面解构和超越。
【关键词】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日常语言哲学交往行为理论现象学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作为公共行政领域一种具有批判和建构意义的先锋派理论,正如美国行政学家罗伯特邓哈特所言“它不仅包括对现代主义的批评,还包括了至少是对社会思考的未来暗示。
”[1]192。
这种理论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危机,传统官僚制式微,政府改革声浪高涨,传统行政理论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出现的。
他宣称“作为一种可以接受的治理模式,传统的治理模式已经死亡。
”“尽管学术界不停地为其举行送葬仪式,但其灵魂仍徘徊于公共行政研究的上空,并在所有的理论方面以及在几乎每一个世纪的公共机构中都能看到他的影子。
”“公共行政的学术研究正好处于埋葬传统理论和提供他的替代品之间。
”这种理论创新的需求,“关注更多的是政策而不是合法性,写作的背景是这样的问题: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2]4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代表作是福克斯(C.J.Fox)和米勒(ler)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
这部具有震憾力的著作,正如查尔斯·T·古德塞尔所言:“在公共行政管理领域的研究中,就目前来看,它代表了最高水平。
”“这种理论具有建设性,并且在提高公共行政的民主化和公共政策质量方面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2]5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哲学家法默尔(David John Farmer)及其《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对此的理论贡献也是非常突出的。
《行政管理学》参考文献1. 泰罗:《科学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西蒙:《管理行为》。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4.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5. 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6. 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7. 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8. 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 R·J·斯蒂尔曼编著、李方等译:《公共行政学》(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10.R·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12.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13.沙夫里茨和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英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奥斯特罗姆等人:《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本。
15.查尔斯·J·福克斯等:《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11月版。
16.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巴泽尔:《突破官僚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18.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4年版。
19.O·C·麦克斯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1.【美】杰克·雷宾等:《公共管理学手册》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
2.【美】杰伊·D·怀特等:《公共行政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3.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
【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4.【美】查尔斯·J·福克斯等:《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同上2003
5.颜昌武等:《公共行政学百年争论》同上2010
6.戴黍等:《公共行政中的批判理论》同上2008
7.马骏等《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危机与重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8.【美】埃丽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联书店2006
9 .【美】杰伊·D·怀特《公共行政研究的叙事基础》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10.【印度】哈斯.曼德等:《善治:与民众为中心的治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11.唐铁汉:《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2.唐铁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沿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11.【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
13.【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4.【美】费勒尔·海迪比较公共行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15.王乐夫中国公共管理理论前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16.马骏西方公共管行政理论前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包括以下几种:
1.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陈振明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
2. 《行政管理学》(第五版)夏书章,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
3. 《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英文)欧文·E·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4. 《现代政府理论》朱光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5. 《让民主归位》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6. 《公共组织理论》朱国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7. 《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策论》王浦劬,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
8. 《行政伦理学教程》张康之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9.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查尔斯·J·福克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0.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11. 《理解公共政策》托马斯·R戴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2.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戴维·L·韦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3. 《公共行政学史》何艳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14.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威廉·N·邓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以上书籍仅供参考,建议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书籍阅读。
《西方行政学名著经典选读》参考书目与推荐读物一、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美)乔纳森.R.汤普金斯:《公共管理学说史:组织理论与公共管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美)曼瑟尔.奥尔森:《集团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5。
(4)(美)戴维.奥斯本, 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2006。
(5)(英)简.莱恩:《新公共管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6)(美)珍妮特.V.登哈特, 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 而不是掌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美)查尔斯.J.福克斯, 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9)(美)戴维.约翰.法默尔:《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 德博拉.戈德曼.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12)(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3)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14)薛冰:《历史与逻辑:公共性视域中的公共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5)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二、课程书目推进资料1、关于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进一步阅读资料(1)哈特穆特.莱曼, 京特.罗特编:《韦伯的新教伦理:由来、根据和背影》,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2)(德) 玛安妮.韦伯:《马克斯.韦伯传》,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3)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韦伯的两篇演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马克斯.韦伯:《宗教社会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马克斯.韦伯:《经济.社会.宗教——马克斯.韦伯文选》,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4)马克斯.舍勒:《资本主义的未来》,北京:三联书店,1997.(5)(美) 莱因哈特.本迪克斯:《马克斯.韦伯思想肖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英) 托姆.博托莫夫:《现代资本主义理论:对马克思、韦伯、熊彼特、哈耶克的比较研究》,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7)(德) 迪尔克.克斯勒:《马克斯.韦伯的生平、著述及影响》,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8)余英时:《儒家伦理与商业精神》(余英时文集3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顾忠华:《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关于梅奥:《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进一步阅读资料(1)(美)克劳德.小乔治:《管理思想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美)丹尼尔.A.雷思:《管理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000.(3)(美)丹尼尔.A.雷思:《管理思想史》(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澳)特拉海尔:《埃尔顿.梅奥:人道主义的倡导者和促进者》,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5)(美)大卫.理斯曼(David Reisman):《孤独的人群》(The Lonely Crowd),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3、关于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一书进一步阅读资料(1)(美)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等:《规则、博弈与公共池塘资源》,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2)艾米.R.波蒂特, 马可.A.詹森,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共同合作:集体行为、公共资源与实践中的多元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美) 詹姆斯.艾尔特, 玛格丽特.莱维,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主编:《竞争与合作:与诺贝尔经济学家谈经济学和政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必读书目(一)基础理论经典原著1、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
2、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3、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怀特:《行政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7、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8、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9、沃尔多:《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纽约:罗纳德出版社1948年版。
10、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11、德罗尔:《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12、雷格斯:《行政生态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3、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出版社1980版。
14、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5、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16、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机构:政府机构的作为及其原因》,三联书店2006年版。
17、奥斯特罗姆:《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8、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R·J·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罗伯特•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文修订版)
公共管理/行政学/政治学/哲学
书号:978-7-300-16814-2
作者:[美]休•T•米勒查尔斯•J•福克斯
开本:16开 133页
出版时间:2013.1
价格:38.00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是先锋派作者写就的先锋派作品。
它将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研究置于后现代主义的基础之上,批驳了诸如公共管理学、制度主义、社群主义等目前广为流行的理论,致力于建构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话语”理论。
作者开阔的视野、犀利活泼的文风以及大胆的理论创新,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后现代公共行政》不仅为后现代时期的公共行政展示了一种令人振奋的新视角,而且也为当代公共行政学的写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范本。
它不愧是美国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里程碑式的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被称为美国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里程碑式的著作,作者在对美国现代和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现状和理论进行批评性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吸收西方现代哲学尤其是现象学与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以话语理论为立足点,对后现代状况下公共行政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要以开发性的对话模式来激发公众的参与意识,以确保公共行政的有效实施。
◆作者简介
查尔斯•J•福克斯(Charles J.Fox),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得克萨斯科技大学政治学教授,公共事务中心主任。
福克斯教授有着政治哲学的专业背景,近二十年来主要关注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领域。
福克斯教授研究范围甚广,著作颇丰,其运用哲学尤其是当代哲学来解决美国政府实际治理问题的理论独树一帜。
休•T•米勒(Hugh T. Miller),美国佛罗里达亚特兰大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2001—2010年担任该学院院长;曾在威斯康星大学、缅因大学、美国大学执教。
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公共政策、后现代理论等;主要著作包括《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后现代公共政策》等。
◆上架建议
社会科学/政治/管理/领导干部读物
◆读者定位
公共管理、政治学及相关专业人士/政府领导干部、公务员/对政治、政府管理感兴趣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