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28.54 KB
- 文档页数:3
米非司酮片的功能主治1. 背景介绍米非司酮片是一种常用的药物,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
它的主要成分是米非司酮,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活动来发挥药效。
本文将介绍米非司酮片的主要功能和主治范围。
2. 功能主治米非司酮片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和主治作用:•镇静抗焦虑:米非司酮片可以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达到镇静抗焦虑的效果。
它可以缓解焦虑、紧张、不安等症状,帮助患者恢复平静和放松。
•抗抑郁:米非司酮片对于抑郁症患者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它可以调节患者的神经递质,提高患者的情绪状态,缓解抑郁症状。
•治疗失眠:米非司酮片还可以用于治疗失眠。
它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减少夜间醒来次数,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
•治疗癫痫:米非司酮片在治疗癫痫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它可以通过抑制过度兴奋的神经元活动,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
•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米非司酮片可以通过增加食欲和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来治疗神经性厌食症。
它可以增加食欲激素的释放,提高食欲,帮助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
•辅助戒烟:米非司酮片还可以作为辅助药物用于戒烟。
它可以减轻戒烟引起的焦虑、烦躁等不适症状,帮助患者更好地戒除烟瘾。
•治疗躁狂症:米非司酮片在治疗躁狂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它可以平衡神经递质,控制躁狂症状,减少躁狂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减少肌肉痉挛:米非司酮片还可以减少肌肉痉挛的发生。
它可以通过调节神经肌肉的活动,放松肌肉,缓解痉挛症状。
•改善注意力缺陷:米非司酮片可以改善注意力缺陷,提高患者的专注力和注意力水平。
•治疗多动症:米非司酮片也可以用于治疗多动症。
它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多动行为的发生。
以上是米非司酮片的主要功能和主治范围的简要介绍。
在使用该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用药指南来进行,遵守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同时,在用药期间也需要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及时就医咨询和处理。
米非司酮在妇科的应用前景(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胎盘植入;功血;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药物,结构类似炔诺酮,可通过与孕酮争夺受体而阻滞孕激素活性;此外还可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抑制排卵、干扰子宫内膜发育等作用,临床上除了应用于早孕、中孕药物流产、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紧急避孕外,近10年来人们还尝试用于子宫肌瘤、围绝经期功血、胎盘植入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现将米非司酮在这些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1.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造成异常阴道出血、贫血、腹痛、不孕或流产等,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手术切除子宫为肌瘤常用的治疗方法,随着米非司酮在妇科中的用途不断被开发,人们发现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比较好的疗效。
1995年Murphy[1]首先报道了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5mg、25 mg、50 mg)口服治疗,每天一次,连续服用3个月,肌瘤体积依次缩小为25.6%、49%、56%,初步发现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国内杨幼林也于1996年应用米非司酮10 mg/d 和20 mg/d,连用3个月治疗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发现肌瘤体积分别缩小41.4%和43.0%,所有病人闭经,贫血得以纠正,患者仅有轻微潮热和小关节痛,无肝肾功能损害,认为10 mg/d为国人治疗肌瘤较理想的有效最低剂量。
近几年来徐福萍[2]、方艳丽[3]、吕一燕[4]、陈莹[5]、段孝勤[6]等的报道进一步论证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疗效,同时发现对单发壁间中等体积(30~80 mm3)肌瘤疗效尤佳,有效率达100%,而对多发性肌瘤及黏膜下肌瘤效果欠佳,有效率只有20%~30%;其中陈莹报道112例的肌瘤患者中治疗后有17例肌瘤消失,肌瘤缩小无反跳61例(年龄>45岁),有34例患者(年龄<45岁)停药后肌瘤体积出现重新增大现象。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目的:针对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总结。
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80例使用米非司酮患者的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不良反应进行总结。
结果: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服用米非司酮片,并与相应的治疗相配合,获得了比较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有小部分患者有阴道出血、子宫内膜增生、变态反应以及抑制卵泡发育和排卵等不良反应,经过相应处理之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得到了改善与缓解。
结论: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非常高,还具有比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见在妇产科临床中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具有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标签:米非司酮;妇产科;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近年来有关米非司酮临床应用的研究非常多,同时其临床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米非司酮作为一种强抗孕素应用于早孕、催经止孕等情况中,另外还可以在妇科手术操作中使用。
本文回顾分析280例应用米非司酮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对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280例应用米非司酮的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2~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8.6)岁;其中,共有112例患者是妊娠终止,62例患者是早期妊娠终止,40例患者是中期妊娠终止,10例患者是晚期妊娠终止;148例患者为子宫性疾病,其中共有64例为子宫肌瘤,38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为子宫异常出血;20例患者为恶性肿瘤,其中共有21例为乳腺癌,15例为卵巢癌,9例为宫颈癌,5例为子宫内膜癌。
1.2 方法在紧急避孕中,米非司酮片按照每次25mg的剂量口服,应在发生性行为之后的72小时内服用;在早期妊娠终止中,米非司酮片按照每次25mg的剂量口服,每天2次,连续服用3天,在第四天口服米索前列醇片600μg;中期妊娠终止,米非司酮片按照每次50mg的剂量口服,连续服用2天,并于48小时后口服米索前列醇片600μg,结合患者的实际宫缩情况可以每隔4~6小时重复给药200μg,不能在24小时内超过3次重复给药;晚期妊娠终止,米非司酮片按照每次50mg的剂量口服,连续服用2天,第三天口服米索前列醇片50μg,结合患者的实际宫缩情况可以每隔4~6小时重复给药500μg,不能在24小时内超过3次重复给药;在子宫性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口服米非司酮片每次10~12.5mg,每天1次,连续服用3~6个月;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与患者病情相结合,口服米非司酮片每次5~12.5mg,每天1次,连续服用3~6个月;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为患者服用适量的米非司酮片,至于是否能够起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确,可以结合患者病情给予手术及化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适量的米非司酮片进行治疗。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12月在本院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的孕妇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术前不服用任何药物,直接麻醉进行手术,观察组在术前24 h服用米非司酮150 mg,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扩张例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征的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扩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人工流产综合征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
结论:米非司酮有明显的软化和扩张作用,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米非司酮;妇产科;临床应用随着医药卫生产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痛技术在妇产科应用越来越广泛。
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受体,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从而引起蜕膜和绒毛变性,导致出血,阻止胚胎发育[1]。
近年来,米非司酮的应用不仅限于终止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及死胎引产,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宫颈的软化、扩张,其紧急避孕效果也比较肯定。
为探讨其在妇产科中应用的安全性,现对本院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收治服用米非司酮的患者的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的孕妇2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有停经史,尿妊娠试验阳性,术前均经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妊娠。
年龄20~35岁,平均28岁,孕次1~4次,产次0次,孕周7~9周,术前检查尿妊娠试验,白带常规,血、尿常规,心、肝、肾功能及其他相关病史及检查,排除无高血压、心、肺、肾疾病患者,无手术禁忌证,无妇科炎症,无口服米非司酮禁忌证,无药物过敏史。
将该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孕妇年龄、孕周、术前常规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术前未服用药物,直接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组患者术前24 h口服米非司酮3次,每次50 mg,然后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
米非司酮的功能主治1. 简介米非司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它属于非处方药,主要用于治疗一些疾病和症状。
本文将介绍米非司酮的功能主治,以便对该药物有更全面的了解。
2. 功能主治米非司酮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可用于多种情况的治疗。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功能主治:• 2.1 失眠米非司酮可用于治疗短期和长期失眠。
它通过调整神经递质的活动,帮助患者入睡并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 2.2 焦虑和抑郁米非司酮在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
它通过调整脑内的化学物质,如血清素和多巴胺,来缓解焦虑和抑郁。
• 2.3 自律神经失衡米非司酮在自律神经失衡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可以平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从而改善自律神经紊乱引起的症状,如心悸、胃肠不适等。
• 2.4 增食米非司酮可以刺激食欲,促进食物的摄入。
它在疾病康复期或身体虚弱时,可用于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提高体力和免疫力。
• 2.5 考试焦虑米非司酮可以用于缓解考试焦虑症状。
在考试前适当使用,有助于减轻紧张和焦躁情绪,提高学习和表现的效果。
• 2.6 神经性呃逆米非司酮对神经性呃逆也有一定的疗效。
它通过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助于缓解呃逆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2.7 口服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不良反应米非司酮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减轻口服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不良反应。
它可以调整脑内的化学平衡,减少和缓解精神活性物质的副作用。
3. 使用注意事项• 3.1 剂量使用米非司酮时应遵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使用适当的剂量。
• 3.2 不良反应使用米非司酮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乏力、胃肠不适等。
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
• 3.3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米非司酮。
• 3.4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使用米非司酮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风险和副作用。
4. 结论米非司酮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药物,在多种疾病和症状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主治。
复方米非司酮片的功能主治1. 简介复方米非司酮片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采用了米非司酮作为主要活性成分。
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显著的心脏保护作用。
复方米非司酮片不仅含有米非司酮,还融合了其他多种中药成分,相互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本文将介绍复方米非司酮片的功能主治,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它。
2. 功能主治复方米非司酮片的主要功能和主治如下:2.1 治疗心律失常复方米非司酮片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
米非司酮能通过抑制心脏细胞钠通道的活性来延长动作电位,减少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抑制紧密连接。
这样,它可以有效地减慢心率和恢复正常的心律,改善心脏功能。
2.2 缓解心绞痛复方米非司酮片对心绞痛也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所致的胸痛,常见于冠心病患者。
米非司酮通过其对钠通道的抑制作用,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从而缓解心绞痛的发作。
2.3 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复方米非司酮片还具有一定的心脏保护作用。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情况下,米非司酮可以通过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脏功能。
因此,复方米非司酮片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4 调节血压复方米非司酮片还可用于调节血压,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该药可以通过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管的弹性,从而降低血压。
这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控制血压,减轻心脑血管系统的负担。
2.5 改善心功能复方米非司酮片还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该药在治疗心衰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心肌肥厚,促进心肌细胞再生,提高心脏收缩能力和代谢能力,改善心脏功能。
这对于心衰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 用法用量复方米非司酮片的用法用量如下:•成人:口服,每次2片,一日3次。
•儿童患者的用量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对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选取260名妇产科患者,其中有106名属于终止妊娠患者,有110名为异位妊娠患者,有44名属于子宫肌瘤患者,上述患者均进行米非司酮治疗,最终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106名终止妊娠患者使用米非司酮后都成功终止,110名异位妊娠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后都得到了成功治愈;44名子宫肌瘤患者在进行米非司酮救治后,瘤体均明心啊减小。
结论: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好,尤其是对终止妊娠、子宫肌瘤效果非常明显,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妇产科;应用米非司酮是疗效非常好的抗早孕药物,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安全、高效。
由于医学研究越加深入,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也越加广泛,不仅仅用来进行早期避孕,还能够用来治疗异位妊娠以及子宫肌瘤等病症。
本文选取260名妇产科患者,这些患者存在着不同的妇产科病症,都是运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现将具体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选取260名妇产科患者,其中最小年龄是19周岁,最大年龄是56周岁,有106名患者为终止妊娠患者,其中有54名为早期终止妊娠,34名为中期终止妊娠,有18名为晚期种植妊娠者;此外有110名患者为异位妊娠,有44名患者为子宫肌瘤。
2、方法早期终止妊娠:口服米非司酮50 mg、米索前列醇600μg,中期妊娠终止方法采取口服米非司酮,早50 mg,晚25 mg,连用4 d,第5天晨起口服米索前列醇 0.4 mg,1 h 后口服米索前列醇0.8 mg。
晚期终止妊娠方法:在引产的同时给予口服米非司酮50 mg,早、晚各1次,空腹服2 d,第3天行雷佛奴尔100mg经腹羊膜腔注射给药。
异位妊娠的治疗给予米非司酮50 mg/次,2次/d,同时注射甲氨蝶呤60 mg。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米非司酮25 mg 自月经第 5 天开始,隔日1次睡前口服,连服3个月1个疗程。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疗效米非司酮是一种用于妇产科疾病治疗的药物。
它属于一类叫做孕激素受体调节剂的药物,主要通过影响孕激素的作用来达到治疗效果。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中主要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不规律以及子宫肌瘤等疾病。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而言,米非司酮可以通过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和扩散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特点是子宫内膜细胞在子宫外异位生长。
这种异常生长会导致月经痛、月经量增多以及不孕等症状。
经过临床试验,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较好。
它可以减少月经痛的程度,减少月经量,缓解盆腔疼痛,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生育能力。
月经不规律是指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的异常变化,常见的有闭经、经期延长和经期过多等情况。
米非司酮可以通过抑制卵泡发育和排卵来调整月经周期,并且减少月经量。
经过治疗,大部分患者的月经周期会逐渐恢复正常,并且月经量逐渐减少。
对于月经不规律引起的不孕问题,米非司酮还能够通过调整卵巢功能来促进排卵,提高生育机会。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育龄妇女。
米非司酮可以通过抑制孕激素对子宫肌瘤的促生长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多项研究表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率达到70%以上。
经过治疗,多数患者的子宫肌瘤大小会减小,症状会明显改善。
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乳房胀痛、头痛、恶心、呕吐和肝功能异常等。
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心脏不适、抑郁和情绪不稳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该药物时需要医师指导,严格按照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使用。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它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症状,调整月经不规律,减少月经量,并且有效治疗子宫肌瘤。
由于副作用的存在,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时需要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
活血化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生殖器官肿瘤,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是导致女性生育障碍和痛经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它会影响到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因此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
传统中医认为,子宫肌瘤是阴虚阳亢、气滞血瘀所致,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
米非司酮是一种有效的抗生素药物,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很好的抗炎和抗细菌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活血化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活血化瘀方的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方是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方剂,其主要成分包括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等药物,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理月经等功效。
这些药物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的新陈代谢,改善子宫血液循环,调节子宫内环境,有助于减轻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不调、腹痛、痛经等症状,并对子宫肌瘤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的甾体抗雌激素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和增厚,阻断雌激素对子宫肌瘤的促进作用,从而减轻子宫肌瘤的症状和体积。
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线药物,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
1. 临床疗效显著活血化瘀方可以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血液循环,缓解腹痛、腰酸等症状,调节月经,减轻子宫肌瘤的症状。
而米非司酮可以有效地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缓解疼痛,并改善贫血等合并症。
活血化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以取长补短,使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2. 可减轻患者的手术切除需求传统的治疗方法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但手术切除存在一定的创伤和风险,且容易导致术后再发。
活血化瘀方联合米非司酮可以有效地减轻子宫肌瘤患者的症状和体积,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除,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3. 有助于提高生育率子宫肌瘤是女性生育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子宫肌瘤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育率。
活血化瘀方可以调节月经,改善子宫内膜环境,有利于自然受孕。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方法对本院妇产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统计米非司酮的使用情况、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在300例妇产科患者共有196例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药物,临床使用率为65.33%,超过60%的妇产科患者将米非司酮应用于紧急避孕、终止妊娠等;在196例使用米非司酮的患者中,共有19例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9%。
其中,恶心、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患者6例,下腹疼痛、乏力、晕眩等不良反应患者13例。
结论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应用中较为常见,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因此,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标签:米非司酮;妇产科;临床;应用米非司酮可以有效抑制雌性激素的产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抗激素类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患者子宫的损伤也相对较小,可以有效减轻女性患者的病痛[1]。
为了进一步探究米非司酮在婦产科中的临床应用,本院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本院妇产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9岁,平均年龄(29.16±5.38)岁,其中紧急避孕79例,紧急避孕79例,终止妊娠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子宫肌瘤23例,子宫异常出血17例,恶性肿瘤4例。
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调查。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统计米非司酮的使用情况、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妇产科患者使用米非司酮的情况分析在300例妇产科患者共有196例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药物,临床使用率为65.33%。
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
摘要】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可竞争性作用于孕激素和皮质激素受体,最早用于抗早孕。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逐渐扩展。
本文对其应用范围、用药剂量以及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情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米非司酮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2095-1752(2014)06-0060-02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又名RU486,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甾体类化合物,
可以与孕酮竞争结合孕酮。
米非司酮的化学名为11β-[4-(N,N-二甲胺基)]苯基-17β-
羟基-17α-(1-丙炔基)-雌甾-4,9-二烯-3-酮。
其11β环与孕酮、皮质醇受体有高亲合力,能阻断孕酮的活性。
米非司酮研制成功后,最早应用于抗早孕。
近年来随着
研究的不断深人,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引产、异位妊娠、子宫内膜
异位症、子宫肌瘤、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和催经止孕、紧急避孕、妇产
科手术操作等领域都有涉及,并常与米索前列醇联用。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适应
症正在临床试验之中,现将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应用原理
1.1 阻断孕酮受体
孕酮又称孕激素,在妊娠中起关键作用。
而米非司酮能与子宫内膜的孕酮受
体结合,其亲和力是孕酮的5倍,从而抑制体内孕酮与受体结合。
米非司酮在蜕膜、绒毛、子宫肌层、子宫颈等部位发挥对抗孕酮的作用,能使蜕膜细胞变性、
坏死,绒毛退化、剥落,最终导致子宫内膜的蜕膜化无法维持,胚胎停止发育。
1.2 增加内源性前列腺素F2作用
米非司酮能抑制子宫内膜细胞释放前列腺素F2,抑制前列腺素代谢酶,导致
子宫平滑肌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增高,引起子宫肌节律性收缩,宫颈胶原分解,
张力下降,使子宫颈易于扩张、软化,以利于排出妊娠物。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
醇联合用药,有协同增强作用。
2.临床应用
2.1抗早孕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孕7周内的早孕,国内外学者均做了许多相关
研究,此作用已得到临床证实,效果确切,且可减少阴道流血量,成功率已达95%以上。
常用方法为早、晚空腹各口服米非司酮25mg,连服3天,第4天早上空
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服药后禁食水2小时,门诊观察6小时,观察孕囊排
出时间、阴道出血情况。
2.2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9周的流产
在这一阶段流产,出现不全流产的几率会增加,但是用药后胎儿、胎盘部分
排出,再行清宫术会使手术更容易进行,减少对子宫的创伤。
大量研究表明米非
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较大孕周妊娠,流产成功率高,Chawdhary R等的研究表明:流产成功率在90%以上。
有很多医院已经将配伍前列醇列为终止早孕晚期的
首选方法。
常用方法为:米非司酮150-200mg分次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为400-600 mg口服或阴道放置。
2.3 中期妊娠引产
米非司酮口服,结合米索前列醇口服与阴道放置交替应用,可提高中期妊娠
完全流产率,缩短胎儿、胎盘排出时间及阴道流血时间,且用药剂量低,清宫率
低,不加重副反应,不影响月经复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流产方法。
用法:米非司酮50mg,早晚6点各1次,连服3天,于第4天早6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每3小时阴道后穹窿置药与口服交替应用400微克,每日最多4次。
2.4 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
随着剖宫产率逐渐上升,瘢痕子宫育龄妇女也相应增加。
瘢痕子宫中期妊娠
引产子宫破裂的风险较普通中期引产升高。
口服米非司酮与羊膜腔注射利凡诺联
合应用,利凡诺在米非司酮作用宫颈、子宫肌的基础上引发宫缩,从而使宫缩与
宫颈软化,扩张相互协调,避免了单用利凡诺引起子宫的强直性收缩,缩短产程,减少了胎盘残留、产后出血、宫颈裂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引产的成功率。
常用剂量为空腹顿服米非司酮200mg,用药后2小时禁食水,若有恶心、呕吐可
注射胃复胺20mg,24h小时后羊膜腔注射利凡诺l00mg。
2.5 治疗稽留流产
稽留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在宫腔内尚未自然排出者,是流产的一种
特殊情况,其处理较困难。
胚胎或胎儿死亡滞留宫内4周,易发生死胎综合征(IUFD),造成不易控制的产后出血,危及孕妇生命,故胚胎或胎儿宫内死亡一
旦确诊,应尽快清除胎物。
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成功率高,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服药方法:第一
天晨7时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mg,当晚7时再服25mg,连服2日,服药前后1
小时禁食水,第3天7时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同时肌内注射己烯雌酚针
5mg,每天1次共3天,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6 死胎引产
王圣强等报道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死胎引产疗效肯定。
方法为:首
先口服米非司酮,每天3次,每次25mg,共2天,第3天8时空腹口服米索前
列醇600μg,服药3小时后仍未分娩者再次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
2.7 保守治疗异位妊娠
米非司酮可使绒毛组织变形、LH下降和黄体溶解胚胎坏死,多与甲氨蝶呤(MTX)联合用药,在米非司酮使绒毛退行性变的基础上,使滋养细胞进一步坏死,可以提高疗效,减少甲氨蝶呤的用量及副作用,提高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成
功率。
林页筹等的研究表明MTX+RU486联合用药保守性治疗异位妊娠是安全、
可靠、易于接受,且疗效较好[11]。
常用方法为:MTX50mg单次肌肉注射,同时
米非司酮50mg口服,每天1次,连用5天,用药期间观察阴道流血、腹痛、生
命征及血象情况。
必须严格掌握保守治疗的适应症,如腹痛加剧有明显内出血表现,血β-HCG持续不降或升高,B超及妇科检查盆腔包块逐渐增大等,应及时行
手术治疗。
2.8 其他
有研究表明,皮下埋植避孕剂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的患者,于月经来潮的第3
天或点滴出血的任何1天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mg,对阴道不规则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另有研究发现,米非司酮有抗皮质醇的作用,可以用于精神抑郁症患者的紧
急救治,预防自杀。
3.不良反应
服用米非司酮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阴道异常出血、异位妊娠引起子
宫损伤和过敏反应。
其他不良反应表现有恶心、呕吐、头晕、腹泻,严重者可有
狂躁、抽搐、心律失常、药物性肝损害等。
应根据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对症处理,
严重时停药。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应用极为广泛,但在使用方法、剂量、时机
掌握、配伍及用药途径等方面则不尽相同,但对于妇科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应用方
面缺乏有效的临床实验与效果评价。
因此对于临床适应症的选择,治疗剂量、应
用时间和可能出现的副反应等尚需深入研究与探讨,期待米非司酮在临床应用上
的进一步扩展。
参考文献
[1] 丁全福.药理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5-6.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4.
[3] 张敏.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8,19:86.
[4] 王圣强.关于米非司酮在产科临床的研究和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l4):1757-8.
[5] 张丹,陈悦,陈怡君,等.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2007,33(2):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