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2
浅谈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体会中图分类号:r9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24-02米非司酮问世于1985年。
由上海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合成国产制剂(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早期用于药物流产的同时经大量的实践以后用于妇科和产科。
该药在生殖领域中的功用受人瞩目,它能有效抑制排卵、深解黄体,干扰子宫内膜的发育功能。
诱发宫颈成熟和增加子宫肌细胞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等作用。
是合成国产制剂并作为受体水平节制生育的堕胎药,其与前列腺素序贯用药后流产率超过95%,近年来,米非司酮试用于妇科性激素依赖性疾病。
由于其有效、方便、价廉和较少副作用等优点,而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这是妇产科又一突破性进展。
其功绩不亚于40年前口服避孕药的发明,人们把避孕药比喻作抗生素的发明。
近几年非米司酮在妇产科的应用,引起了临床高度重视,不断研究实践,现将我们对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体会分析如下:1 米非司酮的药物功能是在口服后85%被吸收,生物利用率高达60%,作用无直接关系,也无积累作用1.1 对性轴的作用: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的作用。
可通过促性腺激素间接或直接作用于卵巢。
但因用药剂量和周期不同阶段,或病人间接反应性不同,而其结果变得异常复杂。
其在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2 对子宫的作用1.2.1 对子宫内膜的作用该药可产生,如避孕药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不同,子宫内膜和月经周期不同步作用。
此作用常在用药后2d--3d出现,即使小剂量亦可抑制子宫内膜分泌现象。
故在黄体中晚期用药可使子宫内膜脱落。
出血与月经来潮。
但用量不大,则可出现少量短期出血。
随后黄体消退,再次月经来潮。
而大剂量时,可通过溶黄体作用经期提前。
该药对子宫内膜作用系通过竞争性结果黄体酮受体作用。
同时也可使蜕膜细胞变性,核分裂减少,继而导致绒毛组织变性,绒促性素(hcg)值下降和内源性前列素(pg)分泌增加,使蜕膜坏死出血和脱落。
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前用药目的:探讨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前用药米非司酮对取环成功率的作用。
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6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已绝经、身体健康、无取环禁忌证、首次来院要求取环或外院多次取环失败的妇女28例,采用取环前用药米非司酮25 mg,日2次,口服,连续3 d后来院行取环术,观察其对取环成功率的影响。
结果:经过口服米非司酮药物后取环成功。
28例中仅2例需扩张宫口至5号取出。
结论:经使用米非司酮药物后明显提高了绝经期妇女取环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研究和推广。
标签: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取环前用药;宫内节育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避孕是实现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
在众多的避孕方式中,放环是目前采取最多的避孕方式。
节育环一般在绝经后半年内取出。
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宫颈、子宫开始萎缩,宫腔与环失去正常比例,环在宫腔内压迫肌层,宫颈变窄,增加取环的难度,甚至手术器械无法进入宫腔操作。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妇女仍采用宫内节育器(IUP)避孕,绝经后需要取出IUP的妇女很多,特别有绝经后多次取环失败的妇女。
为寻求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取环方法,笔者将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IUP取出困难者,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4年6月~2006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已绝经,身体健康,无取环禁忌证,首次来院要求取环或外院多次取环失败的妇女28例,年龄51~68岁,上环年限15~30年,绝经半年~17年。
绝经半年~2年8例,3~5年(绝经半年~5年16例均取环顺利)8例,6~10年6例,10年以上3例,多次取环失败3例。
取环适应证:健康妇女,B超常规检查有宫内节育器者,对米非司酮无过敏者。
取环禁忌证:①对米非司酮过敏者;②心、肝、肾疾病患者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③有服用前列腺素类药物禁忌者(如青光眼、哮喘、对前列腺类药物过敏及癫痫者)。
1.2 方法详细询问使用IUD的情况以及在外医院取环情况。
50综述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王金福(天津市西青医院,天津300380)[中图分类号]R979.2[文献标识码]B学科分类代码:350.40文章编码:100l一813I(2008)05—0050—02米非司酮是一种炔诺酮衍生物,其与孕酮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可竞争性抑制孕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并具有抑制雌激素依赖性组织增生。
1。
和抗氧化作用‘2。
,由法国R ous sM—ucl“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合成,又称R u468。
本文就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现就其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I米非司酮用于早期妊娠的终止用药方法:米非司酮9:00服50m g,2l:oo服25m g,连服2d,第3天晨空腹服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O.6m g(每片0.2m g),服药前后均禁食2h,服用米索后留院观察6h。
近年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终止早期妊娠已广泛用于临床,但部分患者因炎症多次连续药流、人流、瘢痕子宫等因素而致流产不全,出现部分宫内残留而需再次行清官术。
药流后宫内残留为粘连于官腔壁的部分少量绒毛胚胎组织,而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在体内与孕酮竞争抗体,引起蜕膜绒毛变性坏死,使之易与子宫壁分离,从而达到使其排出的目的,降低了药流、人流术后不全的再次清官率,同时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服药期间也无明混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2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的终止最早的药物流产方案是米非司酮600m g顿服,48h后口服米索前列醇o.4m∥j。
此方案完全流产率可达95%,但副作用发生率较高。
M ecks t r ot h等po经临床研究发现,米非司酮的剂量由600m g减少到200m g并不影响其流产的效果,反而明显减少了恶心、呕吐及月经延迟等副作用。
目前较常用的服药方法:米非司酮上午服25m g,下午服25—l l g,连用3d,第4天7:00空腹服米索0.6m g,观察2h,如无宫缩、阴道出血及妊娠物排出,再加服米索0.2m g。
米非司酮+中药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未婚未育患者增多,随着血(β-HCG)和高分辨率B超的应用,使大部分异位妊娠在未破裂前得以诊断,为药物保守治疗创造了条件,为寻找简便、安全、疗效可靠的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7~2008年收治未破裂且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60例,行保守治疗,年龄18~42岁,停经时间32~66天,孕次1~5次,产次0~2次。
诊断标准:根据《妇产科学》第6版宫外孕诊断标准[1]。
①症状:有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流血。
②体征:腹部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尤以病侧为明显;妇科检查阴道后穹隆饱满,有触痛,子宫颈有明显举痛,内出血多时子宫有漂感,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不相符,子宫一侧可触及包块,触痛明显。
③其他检查:血HGG阳性;阴道后穹隆穿刺抽出红色不凝血;诊性刮宫未见绒毛,仅见蜕膜组织;B超检查宫腔内空虚,宫旁出现低声区,其内探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
病例纳入标准:①宫外孕妇未破裂或流产型,内出血少;②无活动性出血,生命体型稳定;③B超未见输卵管妊娠包块内有胎心搏动及胎芽;④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000mIU/ml;⑤宫外孕包块最大径≤6cm;⑥患者自愿要求药物保守治疗。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文献[2],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监测盆腔包块消失,血HCG降至正常(<10mIU/ml);②有效:临床症状减轻,B超监测盆腔包块缩小,血HCG正常或接近(<10mIU/ml);③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B超监测盆腔包块无变化或增大,血HCG下降不满意或上升而改用其他药或有破裂出血等手术指征而改为手术治疗。
病例剔除标准:①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残角子宫妊娠、卵巢妊娠;②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血液系统疾病;③血Hb<10mg/ml;④血PLT<100×109/L。
治疗方法:米非司酮组+中药(n=30)和甲氨蝶呤组+中药(n=30)。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摘要】米非司酮是一种受体水平抗孕酮药物,在终止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及死胎引产中的疗效肯定。
近年来,随着对米菲丝绒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妇产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米非司酮在妇产科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米非司酮;妇产科;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米非司酮是炔诺酮的衍生物,属于受体水平抗孕酮激素,由法国roussel-uclaf公司1982年研制成功,其能使蜕膜萎缩、坏死,绒毛组织变性,黄体溶解、胚囊坏死,同时由于妊娠蜕膜坏死,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pg),促进子宫收缩及宫颈软化[1]。
其在药物流产中的应用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米非司酮已经由单纯的抗早孕发展到终止中期妊娠及死胎引产,均获得安全、高效的成功率。
米非司酮是一种受体水平抗孕酮药物,在终止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及死胎引产中的疗效肯定。
近年来,随着对米非司酮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妇产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现就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妇产科中的应用做一综述,报告如下。
1 米非司酮的药理作用米非司酮的分子式为c29h35no2,在11β位上的4-二甲胺苯基和17α位上的丙炔基侧链,17α位上的取代基与孕激素受体(pr)具有较高的结合力,即与抗孕激素作用有关。
孕酮又称妊娠激素,在妊娠中起关键作用。
米非司酮与孕酮受体结合能力为孕酮的3-5倍,酮具有使宫颈组织的胶原纤维发生降解的作用。
应用米非司酮使蜕膜萎缩、坏死,绒毛组织变性,黄体溶解、胚囊坏死。
同时米非司酮还能抑制子宫内膜细胞释放前列腺素f2a,抑制前列腺素代谢酶,增加子宫平滑肌的敏感性,促进子宫收缩及宫颈软化。
米非司酮的药物动力学特点为吸收快,服药后1h达到高峰;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半衰期为25-30min;无蓄积作用[2]。
小剂量息隐片合并前列腺素类药物,可明显提高其终止早孕效果。
关于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的分析摘要:目的:探究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的作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的200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5岁到45岁之间,其中的183例服用了米非司酮治疗,统计米非司酮的治疗情况并观察米非司酮造成的副作用。
结果:米非司酮主要针对的疾病是子宫相关性的疾病,紧急避孕和终止妊娠。
结论:在妇产科的治疗中,经常会用到米非司酮,米非司酮的特点是效果确切、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随着对米非司酮的研究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领域运用到米非司酮。
关键词:米非司酮妇产科疾病【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19-02从药动力学方面来分析,米非司酮的成分是不含有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及抗雌激素活性的,它能和孕酮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很好的结合,具有雌激素依赖型组织增生的作用和对抗氧化的功效。
米非司酮与子宫内膜孕体的结合能力比米非司酮与黄体酮的结合能力强很多,对孕妇在不同时期的妊娠都有引产效应。
目前终止妊娠最常见的药物是米非司酮。
但是,这种药物在其合适的用量中是无法激发子宫活性,单纯的用米非司酮来终止妊娠,导致的结果是具有非常高的不完全流产率。
米非司酮还具有扩宫作用,根据这种作用,可以运用到产科的临床医学上,如宫颈管发育异常的激光分离、宫内节育器的放置与取出及宫颈扩张和刮宫术。
目前,米司非酮在产科的临床试验研究已经广泛开展。
根据笔者长期对米非司酮药理性相关资料的查阅,本文就近年来该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情况做出论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米非司酮能够软化和扩张子宫颈,所以米非司酮除了在临床上用于抗早孕、催经止孕、胎死宫内引产的药物外,该药物还在妇科手术操作也普遍使用,比如说宫内节育器的放置和取出手术、取内膜标本手术、宫颈管发育异常的激光分离以及宫颈扩张和刮宫术。
米非司酮的一般吸收率在70%左右。
米非司酮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在98%以上,服用米非司酮1.5小时后,血浓度达到最大值,作用可以持续12小时,药效的消除时间在六个小时。
米非司酮在绝经后妇女取环前的应用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绝经后妇女取环前的应用。
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4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绝经1年以上,要求取环的52例妇女,取环术前给予米非司酮25 mg,每天2次口服,连续2 d后行取环术,观察其对取环成功率的影响。
结果52例妇女用药后均取环成功,术中痛苦减少,易于操作,出血少,术时短。
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及止血治疗5 d,随访1年无异常。
结论:米非司酮明显提高了绝经后妇女取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取环;应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避孕是实现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在众多的避孕方式中,放环是目前采取最多的避孕方式。
节育环一般在绝经后半年内取出。
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宫颈、子宫开始萎缩,宫腔与环失去正常比例,环在宫腔内压迫肌层,宫颈变窄,增加取环的难度,甚至手术器械无法进入宫腔操作[1]。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妇女仍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绝经后需要取出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很多,为寻求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取环方法,我站对52例绝经后1年的妇女术前用米非司酮,取得了较高的取环成功率,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4月~2010年4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绝经1年以上,要求取环的妇女52例,年龄49~56岁,带环8~23年,绝经1年以上,身体健康,无取环禁忌证,B超常规检查确认有宫内节育环,子宫有不同程度萎缩,对米非司酮无过敏。
1.2 方法所有患者常规妇科及B超检查,了解子宫大小、节育环位置等。
5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外阴皮肤及阴道萎缩,黏膜弹性差,子宫体变小,宫腔及宫颈管狭窄。
取环前2 d口服米非司酮25 mg,每天2次。
连服2d,第3天来站行取环术。
术中记录宫颈扩张情况。
1.3 宫颈软化度判定好(宫颈软化):宫口扩张,4号扩宫器可自由出入宫颈内口;中(宫颈部分软化):宫口未开,探针可自由出入宫颈内口;差(宫颈未软化):宫口未开,探针不能进入宫颈内口。
第37卷9722013年第10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I A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V oL37.N o.100cL2013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探析赵艳丽,安凤婷(咸阳市长武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陕西长武713600)摘要:日螗研究并探讨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一03—2012—10间收治的160例人工流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在术前24h服用米非司酮,对照组患者在术前则不服用任何药物。
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治疗措施后宫颈有效扩张情况,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并将所锝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毒观察组有效扩张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124.4444,尸<o.01);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8.3455,P<o.01);手术时间观察组小于对照组(t=20.3253,p<0.01)。
结论将米非司酮运用到人工流产手术中,不仅具有软化和扩张宫颈的功效,而且还能够降低术中出血量。
关键词:米非司酮;人工流产术;宫颈扩张;手术时间doi:10.3969/j.i s sn.1004—5775.2013.10.034学科分类代码:320.31中图分类号:R719.3文献标识码:B据相关研究发现,米非司酮能与孕酮和糖皮质激素受体相结合,因此在亲和力方面,其药效将比黄体酮强大,且由于该药物同样具有引产功效,因此在临床中又将其运用到人工流产手术中…。
为了探究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我院做出以下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03~2012—10间收治的160例人工流产孕妇,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年龄均在20~38岁,平均年龄为(25.5±3.5)岁。
孕次为l 一3次,平均孕次为(1.5±0.7)次,孕周为7—10周。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现状及展望【摘要】米非司酮是妇产科临床中常用的孕激素拮抗剂,早期研究证实其可与孕酮受抗体以及糖皮质激素等竞争性结合,可终止早期妊娠。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及药理研究等的不断深入,米菲司酮还用于避孕、引产、抑制子宫肌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此外,米非司酮在预防和治疗肿瘤,如胶质瘤、纤维肉瘤、前列腺瘤、脑膜瘤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关键词】妇产科;米非司酮;应用;进展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现代临床医学模式也在不断转变,临床治疗面临更高的挑战,无癌技术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米非司酮是上世纪80年代初研发出的合成类固醇药物,最初用于终止早孕,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逐渐用于终止中期妊娠以及死胎引产等,目前还广泛应用于无痛人流术,在紧急避孕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1]。
本文综述了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现状。
1终止早期妊娠米非司酮最早用于终止早期妊娠,对于已确诊的早期妊娠妇女,采用米非司酮的完全流产率可达到93%。
大量临床实践研究证实,米非司酮是目前临床抗早孕最有效的药物,其终止早期妊娠的成功率较高,且操作简单、安全,对患者的伤害小,疼痛少,即便不能完全流产,也可促进清宫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关报道显示,米非司酮的用药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顿服法以及分次法。
顿服法为首次清晨8:00口服150mg,用药前后2h禁食禁饮,第4d同一时间服用600ug米索前列醇。
分次法是首次清晨8:00口服25mg,此后改为25mg/12h,连续服用3d,总剂量为150mg,用药前后2h禁食禁饮。
这两种方法的流产成功率、月经恢复情况以及流产后患者的阴道出血时间均无明显的差异,但顿服法的不良反应显著多于分次法,因此临床伤多采用分次法。
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米索前列腺醇于阴道放药效果优于口服,且用量较少,对于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轻[2]。
因此推荐服用完150mg米非司酮后,经常规消毒以后于阴道放置400ug米索前列腺醇,2-3h内即可排除,完全流产率可达90%以上。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是其临床特点,这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我国幽门螺杆菌共识意见[1]指出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必需根除幽门螺杆菌。
随着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标准疗法的广泛应用以及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过去的一些治疗方案疗效也会下降。
克拉霉素对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卡他球菌、肺炎支原体等有抗菌作用。
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有较优异的作用,14-OH-代谢物对该菌的作用为母体药物的两倍[2]。
三联疗法观察其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来我院门诊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且胃镜检查Hp阳性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4岁,平均41岁;消化性溃疡20例,慢性胃炎10例;病程1~6年不等。
将这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所患疾病等方面统计学差异均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胃镜检查可见上消化道溃疡,大小不等,溃疡边缘光整,底部覆有灰黄色或灰白色渗出物,周边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及糜烂,根据溃疡程度不同,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每天2次;阿莫西林1.0g 每天3次,克拉霉素500mg每天3次一个疗程1周。
服药3周。
对照组: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甲硝唑0.4g,均每日2次(早、晚),一个疗程1周,服药3周。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表1.溃疡愈合情况及Hp根除情况的比较(%)组别例数愈合情况(%)根除情况(%)治疗组1586.794对照组1573.3802 结果2.1 治疗结果:治疗组15例,根除14例,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4%,对照组根除12例,根除率为80%,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情况。
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210例临床资料,依据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单纯甲氨蝶呤治疗)100例和试验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110例。
结果:试验组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异位妊娠中图分类号 r71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1-0165-01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疾病,其中以输卵管妊娠的发生率占主要地位,其发生率约为总的异位妊娠发生率的95%左右,其死亡率约占孕产妇总死亡率的近10%,已经逐渐广泛的引起临床重视[1]。
米非司酮在临床妇产科的应用较为广泛,对于其在异位妊娠中的效果也较多[2]。
笔者对米非司酮在异位妊娠病例的效果情况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12月妇产科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210例进行观察,依据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单纯甲氨蝶呤治疗)100例,年龄(29.6±7.6)岁,试验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110例,年龄(30.1±7.2)岁,两组患者均通过辅助检查和临床检查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并且没有急性破裂风险性,同时进行药物治疗保守治疗,同意参与本项调查,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阴道出血及停经等,通过实验室检查血清中的β-hcg水平有升高,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正常,心电图等各项辅助检查均符合药物治疗标准。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静脉输注甲氨蝶呤(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8041412)50~100 mg/次,1次/d,连续治疗3 d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都对异位妊娠病例的血清β-hcg水平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