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牙髓炎

慢性牙髓炎

慢性牙髓炎

折叠编辑本段症状体征

慢性牙髓炎一般不发生剧烈的自发性疼痛,但有时可出现不甚明显的阵发性隐痛或者每天出现定时钝痛。慢性牙髓炎的病程较长,患者可诉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因此,炎症容易波及全部牙髓及根尖部的牙周膜,致使患牙常表现有咬合不适或轻度的叩痛。患者一般多可定位患牙。

根据组织病理学的检查结果,视髓腔是否已被穿通而将慢性牙髓炎分为慢性闭锁型牙髓炎和慢性开放型牙髓炎。前者患牙的牙髓尚未暴露,而后者髓腔已与外界相通。由于牙髓的血液供应等条件的不同,髓腔呈暴露状的牙髓所表现出来的组织反应也不同,因而又有了溃疡型和增生型之分。在临床上,这3型慢性牙髓炎除了具有慢性牙髓炎共同的表现之外,无论是患者主诉的症状还是临床检查的体征又各自有其特点,现分述如下:

1.慢性闭锁型牙髓炎

(1)症状:无明显的自发痛。但曾有过急性发作的病例或由急性牙髓炎转化而来的病例则可诉及有剧烈自发痛的病史,也有无自发痛症状者。几乎所有患者都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

(2)体征:

①查及深龋洞、冠部充填体或其他近髓的牙体硬组织疾患。

②洞内探诊患牙感觉较为迟钝,去净腐质后无肉眼可见的露髓孔。

③患牙对温度测验和电测验的反应多为迟缓性反应,或表现为迟钝。

④多有轻度叩痛(+)或叩诊不适感(±)。

2.慢性溃疡型牙髓炎

(1)症状:多无自发痛,但患者常诉有当食物嵌入患牙洞内即出现剧烈的疼痛。另一典型症状是当冷、热刺激激惹患牙时,会产生剧痛。

(2)体征:

①查及深龋洞或其他近髓的牙体损害。患者由于怕痛而长期废用

患牙,以至可见患牙有大量软垢、牙石堆积,洞内食物残渣嵌入较多。

②去除腐质,可见有穿髓孔。用尖锐探针探查穿髓孔时,浅探不痛,深探剧痛且见有少量暗色血液渗出。

③温度测验表现为敏感。

④一般没有叩痛,或仅有极轻微的叩诊不适。

3.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此型牙髓炎的发生条件是患牙根尖孔粗大,血运丰富以及穿髓孔较大,足以允许炎症牙髓增生呈息肉状并自髓腔突出。因此,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多见于青少年患者。

(1)症状:一般无自发痛,有时可有患者诉说进食时患牙疼痛或有进食出血现象,因此长期不敢用患侧咀嚼食物。

(2)体征:患牙大而深的龋洞中有红色的肉芽组织——牙髓息肉,它可充满整个洞内并达面,探之无痛但极易出血。由于长期的废用,常可见患牙及其邻牙有大量牙石堆积。

当查及患牙深洞处有息肉时,临床上要注意与牙龈息肉和牙周膜息肉相鉴别。牙龈息肉多是在患牙邻面出现龋洞时,由于食物长期嵌塞加之患牙龋损处粗糙边缘的刺激,牙龈乳头向龋洞增生所形成的息肉样物体。牙周膜息肉系于多根牙的龋损发展过程中,不但髓腔被穿通,而且髓室底亦遭到了破坏,外界刺激使根分叉处的牙周膜反应性增生,息肉状肉芽组织穿过髓底穿孔处进入髓室,外观极象牙髓息肉(图1)。在临床上进行鉴别时,可用探针探查息肉的蒂部以判断息肉的来源。当怀疑为牙龈息肉时,还可自蒂部将其切除,见出血部位位于患牙邻面龋洞龈壁外侧的龈乳头位置即可证实判断。对牙髓息肉和牙周膜息肉进行鉴别时,应仔细探查髓室底的完整性,摄X线片可辅助诊断。

折叠编辑本段用药治疗

1.治疗原则(principle of treatment) 治疗牙髓病的原则是保存活髓或保存患牙。保存活髓虽然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最为理想的治疗结果,但是对于成人牙髓炎患牙,保存活髓治疗的适应证极为有限。若不能保存活髓,则要尽量做到保存患牙,以维护咀嚼器官的完整性,保持其行使良好的功能。

(1)保存活髓牙髓炎时,最理想的治疗是使炎症消除,恢复为健康的牙髓,这样不但保存了患牙,而且牙髓能够继续行使其营养、防御、修复、再生等功能。然而,由于牙髓解剖、生理方面的特点,牙髓一旦发炎,很难恢复正常。牙髓和牙髓腔的增龄变化对炎症的转归和预后有较大的影响。年轻恒牙,在牙髓处于炎症的早期阶段时,若及时采取保存活髓的治疗措施,较容易取得成功。但是,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髓腔、根尖孔逐渐缩小,牙髓活力也逐渐减退,老年人的牙髓还多有退行性变,这时,即使是在炎症早期,保存活髓也极为困难。因此,在成人牙髓病中,保存活髓的治疗适应证范围是很小的。

(2)保存患牙在不能保存健康生活牙髓时,应当尽力保存患牙。

对于牙髓炎,在不能消除炎症时,应采取控制感染并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到根尖周组织的措施,以使患牙能够无害地保存下来。

牙髓感染坏死后,牙髓腔即成为自身防御功能所不能达到的死腔。对于这种感染根管的治疗原则,首先是彻底消除来自根管的感染源,除去对机体的威胁;同时严密地封闭根管死腔,杜绝再感染的条件,给血运丰富、再生力极强的根尖周组织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其免疫功能的有利环境,防止根尖周病的发生。

2.临床治疗时,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所应采取的措施如下:

(1)保存活髓:去除病源,护髓安抚。

(2)保存患牙:

①缓解急症:建立引流,消炎止痛。

②控制感染:消除感染源,杜绝再感染。

(3)修复牙体缺损,恢复患牙的形态和功能。

折叠编辑本段饮食保健

饮食宜清淡为主,注意卫生,合理搭配膳食。

折叠编辑本段预防护理

早发现,早治疗。

折叠编辑本段病理病因

1.细菌感染感染是牙髓病的主要病因,侵入髓腔的细菌及其毒素是牙髓病变的病源刺激物。细菌侵入的途径多数从冠方进入,也可经

由根尖孔、牙根的侧副根管逆向进入髓腔。侵入牙髓的细菌主要来自口腔菌系,以兼性厌氧菌为主,牙髓的感染多为混合感染。

(1)从冠方经牙体感染(coronal ingress):这是牙髓感染发生最多、最主要的途径。当牙釉质或牙骨质的完整性被破坏时,细菌可由暴露于口腔中的牙本质小管进入牙髓,或由裸露的牙髓直接侵入,引发牙髓的感染。

①深龋:是引起牙髓感染最常见的原因。细菌在感染牙髓之前,其毒性产物可通过牙本质小管引发牙髓的炎症反应。当细菌侵入牙本质的深度距髓腔<1.1mm时,牙髓即可出现轻度的炎症;当细菌距牙髓<0.5mm时,牙髓发生明显的炎症;当细菌距牙髓<0.2mm时牙髓内可找到细菌。

②形成牙体缺损和发育缺陷的一些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疾病:如楔状缺损、隐裂等,牙发育异常中的牙内陷、畸形中央尖等。这些疾病也可因牙本质小管暴露而引发牙髓感染。

(2)从牙根逆向感染(radicular retrogenic infection):

①经牙周袋感染:重度牙周病时,牙周袋深达根尖部,袋内细菌可由根尖孔进入髓腔。在磨牙,根分叉处有许多侧副根管,即使牙周袋不很深,细菌、毒素也可经由侧支根管侵入牙髓。

细菌由根方侵入后,牙髓炎症由根髓开始,临床上又称为逆行性牙髓炎(retrograde pulpitis)。

②血行感染(hematogenic infection):当机体处于菌血症或败血症时,细菌、毒素可随血行进入牙髓,引起牙髓炎症,称为血源性牙髓炎,但临床极为少见。血运中的细菌易于在已有感染、坏死或受损的部位聚集停留,称为引菌作用(anachoresis)。如在狗链球菌菌血症试验模型中,全部氢氧化钙盖髓的健康试验牙髓中均可观察到有链球菌定植。临床上也可见到受创伤的牙髓发生退行性变,再被血行中的细菌感染,导致炎症、坏死。

2.牙创伤

(1)急性创伤:突然外伤所造成的牙冠折断,牙髓直接受到外力创伤或裸露的牙髓被细菌感染。根折患牙,由于牙髓的血液供应受阻,

牙髓可部分丧失活力甚或全部坏死。牙震荡患牙,根周膜受伤,根尖部的血管挫伤、折断,影响牙髓的血液循环。

(2)慢性创伤:牙齿在长期行使咀嚼功能过程中所形成的生理磨耗、慢性损伤[如:磨损、牙酸蚀症、磨牙症(bruxism)等)以及长期的咬合创伤(occlusal trauma),一方面造成牙体硬组织的过度丧失,另一方面造成根端血运障碍,进而导致一系列牙髓病理改变。

3.物理和化学的因素在进行牙齿、颌面部的检查、治疗过程中,有些操作过程或修复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变化可能产生对牙髓的刺激,也有因术者的操作失误而造成牙髓的损害。

(1)物理刺激:

①温度:牙髓对温度有一定的耐受阈(10~60℃)。牙体治疗过程中,用高速旋转器械对牙体硬组织进行预备时的手术切割产热,树脂材料直接修复时的聚合产热,牙冠修复体在干修整抛光时的摩擦产热以及深洞充填直接使用金属材料所产生的温度传导,均可致使阈外温度刺激牙髓,造成牙髓损伤。

②电流:口腔中两种以上金属材料作为修复体所产生的流电作用(galvanism),或使用牙髓电活力测试仪通入过强电流的不正确操作,均可引起牙髓病变。

③过度干燥:在牙体预备过程中,若使用气枪、乙醇、乙醚等过度干燥新切割的牙本质断面,会使牙本质脱水,胶原纤维变性、塌陷,成牙本质细胞及其突起萎缩、坏死,进而造成牙髓病理改变。

(2)化学刺激:

①窝洞消毒剂:如酚类、硝酸银、酒精等对细胞有一定毒性。深洞时,当剩余洞底厚度<2mm时,可造成对牙髓的刺激。

②充填材料:含有酸和毒性杂质,如磷酸锌水门汀中的正磷酸、硅酸盐水门汀中的有毒杂质以及复合树脂粘接修复过程中的酸蚀、粘接剂的渗透等都可对牙髓造成刺激。

(3)操作损伤:治疗过程中的意外穿髓,修复体边缘的微渗漏等可直接导致经治牙的牙髓受到伤害;牙、颌、面的其他医疗操作,如:过大的正畸力,牙周刮治,牙槽外科手术,颌面整形手术,激光烧灼,

食管或气管插管等,也可致使经治牙或邻牙的牙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折叠编辑本段疾病诊断

1.深龋无典型自发痛症状的慢性牙髓炎有时与深龋不易鉴别。可参考温度测验结果进行判断。深龋患牙往往是当温度刺激进入洞内才出现敏感症状,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而慢性牙髓炎对温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会持续较长时间。另外,慢性牙髓炎可出现轻叩痛,而深龋患者对叩诊的反应与正常对照牙相同,即为阴性。

2.可复性牙髓炎见本节可复性牙髓炎鉴别诊断。

3.干槽症患侧近期有拔牙史。检查可见牙槽窝空虚,骨面暴露,出现臭味。拔牙窝邻牙虽也可有冷、热刺激敏感及叩痛,但无明确的牙髓疾患指征。

折叠编辑本段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温度测验和电测验,X摄片检查。

折叠编辑本段并发症

折叠编辑本段预后

折叠编辑本段发病机制

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概述1 慢性闭锁性牙髓炎(Chronic closed pulpitis)为慢性牙髓病中最常见的一型。慢性牙髓炎是多由深龋导致牙髓的慢性炎症,临床症状不典型,有些病例可没有自发性痛。慢性牙髓炎也可由牙髓的急性炎症得到引流转化而来。反之,慢性牙髓炎患者机体抵抗力减低或局部引流不畅时,牙髓又会转化为急性牙髓炎,即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流行病学 相关疾病1 龋齿、骨样牙本质、牙髓坏死、牙髓钙化、牙内吸收、可复性牙髓炎、牙龈息肉、牙周膜息肉、干槽症、不可复性牙髓炎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1 牙髓疾病,特别是牙髓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此外,一些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也会引起牙髓疾病,除非牙体承受极强烈的刺激,一般情况下,只有牙体组织病变达到牙髓或接近牙时,才发生牙髓疾病。例如,龋齿病损发展到接近牙髓,覆盖牙髓的牙本质厚度小于0.3mm时,龋洞中的细菌产生的毒素便会刺激牙髓,引起牙髓炎。若覆盖牙本质厚度小于0.2mm,则细菌也可以进入牙髓。一些长期较弱的刺激,常引起牙髓变性。 1、细菌感染 感染是牙髓病的主要病因,侵入髓腔的细菌及其毒素是牙髓病变的病源刺激物。细菌侵入的途径多数从冠方进入,也可经由根尖孔、侧副根管逆向进入髓腔。此外,感染还可以通过血运到达牙髓中。侵入牙髓的细菌主要来自口腔菌群,以兼性厌氧菌为主,牙髓的感染多为混合感染。细菌进入牙髓后,产生许多破坏牙髓组织的酶及内毒素,造成牙髓代谢紊乱,血管舒张功能紊乱以及免疫反应等。现将细菌进入牙髓的可能感染途径列举于下 (1)从冠方经牙体感染 这是牙髓感染发生最多、最主要的途径。当釉质或牙骨质的完整性被破坏时,细菌可由暴露于口腔中的牙本质小管进入牙髓,或由裸露的牙髓直接侵入,引发牙髓的感染。 ①深龋 接近牙髓或已到达牙髓的深龋洞,是牙髓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②外伤引起的牙折 若折断面已暴露牙髓,或非常接近牙时,细菌可直接或通过损伤处的牙本质小管进入牙。③楔状缺损 是一种慢性损伤,常常在髓腔侧相应部位形成修复性牙本质,甚至有修复性牙本质堆积在根

牙髓炎护理查房(病房修改版)

门诊口腔科查房记录 时间 2022.10.21 查房地点:口腔科 8 诊室查房人:陈吉明被查房人:杨艳会查房题目:牙髓炎护理查房 查房目的 : 掌握牙髓炎患儿相关护理知识 查房内容: 一、病史介绍 患者:黄飞扬,男, 6 岁 7 月, ID:0008244330 主诉:要求补牙 体检 64、65 深龋,去软龋后穿髓,探(++), 扣(-),松(-),冷(-)。 诊断: 64,65 牙髓炎 第一次治疗: 64,65 开髓,引流;3-5 天后复诊 第二次治疗: 64,65,慢失活剂 0C 棉球各 1 ZOE 封; 4-7 天后复诊 第三次治疗: 64,65 去封,挫至 30 号:5-7 天后复诊 第四次治疗: 64,65 去封,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填各 3 根管恒久玻粘、调、抛、不适随访。 二、护理问题 1.治疗前的护理问题: 1.疼痛--与牙髓炎的炎症反应有关 2.舒适度的改变--与牙髓炎疼痛不能入睡有关 3.焦虑-- 与家长不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4.有黏膜受损的可能--与患儿不配合有关 5.恐怖-- 与患儿年龄较小对目生环境及口腔器械的特殊性有关 三、护理措施 2.治疗前的护理措施: (1)护理人员做好椅旁的护理,配合医生以最快的速度给患儿开髓,引流缓解

患儿的疼痛。 (2)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看电视,听音乐等 (3)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避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 (4)在治疗前向家长解释清晰,如果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不配合,乱动,有可能会损伤口腔黏膜,或者上开口器(在上开口器之前一定要取得家长的允许)如果严重不配合就去其他医院上全麻。为了孩子的健康,希翼得到家长的理解。 (5)孩子年龄较小,我们可以给他做演示训练(如用手机演示钻牙的情景,手机会发出声音,并流出水,但是不会痛;用吸唾管试吸口腔里的唾液)以及观看其他小朋友以缓解患儿的恐怖。 3.治疗中的护理问题: (1)焦虑与家长耽心患牙能否治疗好及能否保住患牙有关 (2)有药物脱落的可能与患儿用患牙咀嚼食物有关 (3)有黏膜受损的可能与患儿的年龄及牙科器械的特殊性以及患儿不配合有关 4.治疗中的护理措施: (1)给家长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减轻家长的焦虑情绪 (2)嘱患儿不要用患牙咀嚼,上药后半小时喝水,两小时后吃东西,不用患牙咀嚼。 (3)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家长给患儿讲故事、唱儿歌、看天花板上的卡通画等。 5.治疗后的护理问题: (1)有充填材料脱落的可能与患儿过早用患牙咀嚼有关。 (2)相关知识的缺乏,缺乏补牙后的相关知识。 (3)有继续龋坏的可能与患儿口腔卫生较差有关。 6.治疗后护理措施 (1)嘱患儿半小时后喝水,两小时后再吃东西, 24 小时不用该侧牙咀嚼,避免吃

牙髓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牙髓炎病情说明指导书 一、牙髓炎概述 牙髓炎(pulpitis)是发生于牙髓的炎症性疾病。牙髓位于牙齿内部,周围被矿化程度较高的牙本质所包围。牙髓组织通过一或数个窄小的根尖孔与根尖周组织密切联系。牙髓炎是牙髓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牙齿疼痛,疼痛的产生以及程度与患者的病情有关。可通过盖髓术、牙髓切断术、根管治疗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英文名称:pulpiti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口腔。 常见症状:牙齿疼痛。 主要病因:细菌感染、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免疫反应等。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X线检查、牙髓活力温度测验。 重要提醒:本病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导致牙齿的丢失,患者出现症状后,应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分类: 1、可复性牙髓炎是一种病变较轻的牙髓炎。 2、不可复性牙髓炎是有间断或持续的自发痛,骤然的温度可诱发长时间疼痛。又可分为(1)急性牙髓炎;(2)慢性牙髓炎;(3)残髓炎;(4)逆行性牙髓炎。 二、牙髓炎的发病特点

三、牙髓炎的病因 病因总述:牙髓炎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细菌感染、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免疫反应等,导致牙髓炎的常见原因是细菌感染。龋病是最常见的病因。 基本病因: 1、细菌感染侵入髓腔的细菌及其毒素是牙髓病变的病原刺激物。细菌侵入的途径多数从冠方进入,也可经由根尖孔、侧副根管逆向进入髓腔。此外,感染还可以通过血运到达牙髓中。 2、化学刺激在治疗龋齿时,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酚、硝酸银等龋洞消毒剂,尤其是用于深龋治疗时,常引起对牙髓的刺微,使牙髓发生病变。在用复合树脂充填时,直接在牙本质上进行强酸腐蚀,也可刺激牙髓而发生病变。在日常生活中,过酸的食物,如未成熟的果酸常常引起牙齿感觉过敏,如果牙本质暴露,接触酸甜食物时也会产生牙齿敏感,这是因为化学刺激引起牙髓充血所表现的症状,为可复性反应。但是,在牙体病损接近牙髓时,这些化学刺激也会引起不可复的牙髓炎症反应。 3、物理因素较强的温度刺激会引起牙髓反应,无损伤的牙齿接受口腔黏膜能耐受的温度时,一般不会引起牙髓严重的反应。但温度骤然的改变,如饮热茶、热汤后立即进食过冷的食物,便会引起牙髓充血,进而转化为牙髓炎。此外,压力、创伤等也会造成牙髓的损伤。急性外伤,如撞伤或摔伤,可使牙髓组织在根尖孔处部分或全部撕断,引起牙髓炎症。 危险因素:

慢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体会

慢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体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牙齿疾病认识不断加强,牙疼不是病的观念被人们所纠正。传统的治牙方法时间长、次数多,患者惧怕治牙,效果欠佳,患者因某种原因延误治疗,出现并发症,有的牙齿甚至拔出,给患者精神、身体上造成痛苦。慢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方法,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深受患者好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89例患者,102颗患牙,其中男40人,女49人,年龄25~60岁。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为慢性牙髓炎单根管恒牙。②根尖孔已发育完整,无根尖周疾病。③根管通畅。④知情同意配合治疗。 1.2 治疗过程 常规摄X线片观察根管数目、牙根形态、根尖有无病变及病变范围,如有病变均不在选择之列。开髓前扩大洞形去腐质,可先用挖勺去除较软腐质,如硬腐质可用高速钻将腐质去除,暴露出健康牙体。 在完全无痛的前提下完成开髓将根管口完全暴露后用锐利的拔髓针顺利进入根管深达全长2/3,旋转拔髓针柄几圈将牙髓绕在拔髓针将牙髓完全拔除。如不能完整拔除,用根管锉锉出,用棉捻压迫牙髓断端出血点。如继续出血可用肾上腺素棉捻压迫止血。 用15~40号K型或H型根管锉,切削根管侧壁,扩大根管,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无泡沫为止,然后吹干根管,用冷牙胶侧压充填法根充糊剂加牙胶尖充填根管,术后拍X线片,充填根管要严密到位,不超填,不欠填,要恰填,根管充填后作永久充填。 1.3 疗效评价 成功:充填后无阵发痛、自发痛,无咀嚼痛,牙齿无松动。无叩痛,能正常咀嚼。 失败:术后患牙肿痛,叩痛,不敢咬合,有伸长感。抗炎治疗无效,重新根管治疗。 2 结果 经1~2年临床及X线片观察,89例102颗患牙成功97颗,成功率95.09%。失败5颗,其中4颗因松动拔除,1颗继发感染。 3 讨论与体会 3.1 高质量地完成根管预备与根管填充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根管预备就是将根管内的物质全部取出,包括牙髓、残留物、根管壁上的感染物,避免对根

口腔牙髓炎根管治疗方法探讨

口腔牙髓炎根管治疗方法探讨 牙髓炎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其患者数量不在少数。目前临床上牙髓炎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下面为大家介绍其中主要的几种,希望下述介绍能够对牙髓炎患者有所帮助。 1、拔髓术:是在开髓后牙髓无痛情况下用拔髓器械拔除全部感染牙髓的方法。 2、开髓术:是用高速牙钻钻开髓腔顶部,以减轻髓腔内的压力,适用于牙髓炎剧烈牙痛时的应急处理。 3、间接盖髓术:是用盖髓剂覆盖于牙髓充血或近髓的龋洞内,待症状缓解或消除后永久充填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早期可复性牙髓炎等。 4、根管充填术:是用药物失活牙髓后,去除牙冠部及根部的牙髓,再用根管充填剂严密封闭根管的方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保留患牙的方法。 5、直接盖髓术:是用盖髓剂直接覆盖于牙髓的穿孔处,使局部形成修复性牙本质,穿髓孔得以封闭,达到保存牙髓活力的目的。适用于早期年轻恒牙牙髓炎或离替换期较远的乳磨牙牙髓炎炎等。 6、活髓切断术:是在严格消毒和无菌条件下将有炎症的冠髓组织切除,用药物覆盖于根管口的牙髓断面上,诱导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封闭根管口,达到保存根髓的活力和功能。适用于年轻恒牙的早期或限于冠髓的牙髓炎等。 7、干髓术:是用药物失活牙髓后,去除牙冠部的牙髓,再用药物覆盖根髓断面,使根髓被药物固定,长期保持无菌状态,根尖孔逐渐闭锁,根尖周组织维持正常功能,病牙得以保留。 目前采用一次法完成根管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牙髓内麻醉、微波消毒根管等新方法串联使用,一次法完成根管治疗,设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成功率98%,患者综合满意度95.3%;对照组成功率84%,患者综合满意度63.3%。根管治疗一次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006年3月至6月就诊于我科的100例牙髓炎成人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奇数为治疗组,偶数为对照组。治疗组50例,其中急性牙髓炎39例,慢性牙髓炎11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8至71岁,平均41岁,前牙16例,后牙34例;对照组50例,其中急性牙髓炎35例,慢性牙髓炎15例,

慢性牙髓炎

慢性牙髓炎 折叠编辑本段症状体征 慢性牙髓炎一般不发生剧烈的自发性疼痛,但有时可出现不甚明显的阵发性隐痛或者每天出现定时钝痛。慢性牙髓炎的病程较长,患者可诉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因此,炎症容易波及全部牙髓及根尖部的牙周膜,致使患牙常表现有咬合不适或轻度的叩痛。患者一般多可定位患牙。 根据组织病理学的检查结果,视髓腔是否已被穿通而将慢性牙髓炎分为慢性闭锁型牙髓炎和慢性开放型牙髓炎。前者患牙的牙髓尚未暴露,而后者髓腔已与外界相通。由于牙髓的血液供应等条件的不同,髓腔呈暴露状的牙髓所表现出来的组织反应也不同,因而又有了溃疡型和增生型之分。在临床上,这3型慢性牙髓炎除了具有慢性牙髓炎共同的表现之外,无论是患者主诉的症状还是临床检查的体征又各自有其特点,现分述如下: 1.慢性闭锁型牙髓炎 (1)症状:无明显的自发痛。但曾有过急性发作的病例或由急性牙髓炎转化而来的病例则可诉及有剧烈自发痛的病史,也有无自发痛症状者。几乎所有患者都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 (2)体征: ①查及深龋洞、冠部充填体或其他近髓的牙体硬组织疾患。 ②洞内探诊患牙感觉较为迟钝,去净腐质后无肉眼可见的露髓孔。 ③患牙对温度测验和电测验的反应多为迟缓性反应,或表现为迟钝。 ④多有轻度叩痛(+)或叩诊不适感(±)。 2.慢性溃疡型牙髓炎 (1)症状:多无自发痛,但患者常诉有当食物嵌入患牙洞内即出现剧烈的疼痛。另一典型症状是当冷、热刺激激惹患牙时,会产生剧痛。 (2)体征: ①查及深龋洞或其他近髓的牙体损害。患者由于怕痛而长期废用

患牙,以至可见患牙有大量软垢、牙石堆积,洞内食物残渣嵌入较多。 ②去除腐质,可见有穿髓孔。用尖锐探针探查穿髓孔时,浅探不痛,深探剧痛且见有少量暗色血液渗出。 ③温度测验表现为敏感。 ④一般没有叩痛,或仅有极轻微的叩诊不适。 3.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此型牙髓炎的发生条件是患牙根尖孔粗大,血运丰富以及穿髓孔较大,足以允许炎症牙髓增生呈息肉状并自髓腔突出。因此,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多见于青少年患者。 (1)症状:一般无自发痛,有时可有患者诉说进食时患牙疼痛或有进食出血现象,因此长期不敢用患侧咀嚼食物。 (2)体征:患牙大而深的龋洞中有红色的肉芽组织——牙髓息肉,它可充满整个洞内并达面,探之无痛但极易出血。由于长期的废用,常可见患牙及其邻牙有大量牙石堆积。 当查及患牙深洞处有息肉时,临床上要注意与牙龈息肉和牙周膜息肉相鉴别。牙龈息肉多是在患牙邻面出现龋洞时,由于食物长期嵌塞加之患牙龋损处粗糙边缘的刺激,牙龈乳头向龋洞增生所形成的息肉样物体。牙周膜息肉系于多根牙的龋损发展过程中,不但髓腔被穿通,而且髓室底亦遭到了破坏,外界刺激使根分叉处的牙周膜反应性增生,息肉状肉芽组织穿过髓底穿孔处进入髓室,外观极象牙髓息肉(图1)。在临床上进行鉴别时,可用探针探查息肉的蒂部以判断息肉的来源。当怀疑为牙龈息肉时,还可自蒂部将其切除,见出血部位位于患牙邻面龋洞龈壁外侧的龈乳头位置即可证实判断。对牙髓息肉和牙周膜息肉进行鉴别时,应仔细探查髓室底的完整性,摄X线片可辅助诊断。 折叠编辑本段用药治疗 1.治疗原则(principle of treatment) 治疗牙髓病的原则是保存活髓或保存患牙。保存活髓虽然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最为理想的治疗结果,但是对于成人牙髓炎患牙,保存活髓治疗的适应证极为有限。若不能保存活髓,则要尽量做到保存患牙,以维护咀嚼器官的完整性,保持其行使良好的功能。

牙体牙髓病学——牙髓疾病重点

牙体牙髓病学——牙髓疾病 病因 细菌感染 感染途径: 由冠方经牙体感染:牙本质小管、牙髓 从牙根逆向感染:牙周袋、血源感染 细菌种类 兼性厌氧球菌和专性厌氧杆菌 牙创伤 急性创伤 慢性创伤 生理磨耗、 慢性损伤(如磨损、酸蚀症、磨牙症等) 长期的咬合创伤 物理和化学因素 物理: 温度、电流、过度干燥、激光 化学刺激 充填材料 窝洞消毒剂 操作损伤 其他因素 牙髓增龄而出现的退行性变 牙内吸收 飞行过程中,随着气压急剧下降,人体组织及体液中氮气析出成为气泡,牙髓组织中因有气栓形成导致牙髓的充血或出血 牙髓病的分类 牙髓充血:生理性、病理性 急性牙髓炎:浆液性、化脓性 慢性牙髓炎(闭锁性、溃疡性、增生性) 牙髓坏死:坏死、坏疽 牙髓退变:空泡性变、纤维性变、网状萎缩、钙化 牙内吸收 可复性牙髓炎,即牙髓充血。 不可复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包括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慢性牙髓炎:包括残髓炎。 逆行性牙髓炎 牙髓钙化:髓石、弥散性钙化 牙髓坏死 牙内吸收

牙髓病的检查方法 问诊 主诉:应含有三要素,即患病的部位、主要症状和持续的时间。 现病史 系统病史 家族史 疼痛的部位:是否能定位 疼痛的发作方式:自发痛和激发痛、咬合痛、触叩痛、咀嚼痛; 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如锐痛、钝痛、刺痛、胀痛、搏动性痛或撕裂样痛等; 疼痛发生的时间:阵发性、持续性,夜间痛重; 疼痛加重或减轻的因素:冷刺激加重,热刺激加重,热痛冷缓解。 视诊 全身情况 口腔颌面部情况 牙齿和牙列 口腔软组织 按一定的顺序 探诊 握笔式 有支点 先检查主诉牙和可疑牙,然后按顺序逐个检查 可疑穿髓孔处,不可用力探入 瘘管的探诊用钝头探针,探时应顺势推进,不可用力过猛。 叩诊 金属器械的平端:有一定的重量,不能用镊子 垂直叩和侧方叩 先叩正常对照牙,后叩患牙,一般以邻牙做对照 叩诊力量先轻后重,以叩诊正常牙不引起疼痛的力量为适宜力量 清音、浊音 叩痛(-):用适宜力量叩诊反应同正常牙; 叩痛(±):用适宜力量叩诊引起不适或异样感; 叩痛(+):重叩引起轻痛; 叩痛(+++):轻叩引起剧烈疼痛; 叩痛(++):叩痛反应介于(+)和(+++)之间 扪诊 牙龈的压痛、肿胀范围及波动感,牙齿咬合时有无异常动度,牙周袋的溢脓,口腔黏膜的质地,肿物的范围、边缘和活动度,淋巴结的大小、有否扪痛、活动或粘连等 示指可感觉出患牙正中和非正中运动的异常动度 0度:同正常牙,无异常动度; 1度:仅一个位有异常动度; 2度:两个以上位有异常动度。

牙体牙髓病

牙体牙髓病 -龋病 龋病,即龋齿,是一种以细菌为主要病原体,多因素作用下的,发生在牙齿硬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 (-)病因龋的发生必须具备致龋菌和致病的牙菌斑环境,必须具备细菌代谢的底物(糖),必须是在局部的酸或致龋物质积聚到一定浓度并维持足够的时间,必须是发生在易感的牙面和牙齿上。 1.细菌:口腔中的主要致病菌是变形链球菌,其次为乳酸杆菌和放线菌。菌斑,可视 为细菌的微生态环境。 2.食物:食物与龋病的关系十分密切,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有机酸生成反应的底物, 尤其是蔗糖,为细菌的生存提供营养。 3.宿主:主要包括牙和唾液。牙的形态、结构、排列和成分在龋病发病过程中起到重 要作用,而这些又受到遗传、环境与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唾液的正常分泌和有 效的功能有助于及时清楚或缓冲菌斑中的酸。 4.时间:龋病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时间。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按病变侵入深度的分类与诊断 是最常用的临床分类方法,可分为浅龋、中龋、深龋。 (1)浅龋:发生在牙釉质或根面牙骨质。可以发生在牙的的各个牙面,发生在牙冠部,龋的范围局限在牙釉质层,无明显临床症状。龋发生在邻面时,一般可用探针在 探诊时发现,或在拍X线相片时发现。发生在咬合面窝沟的浅龋,多在探诊时发 现,洞口可有明显的脱矿,或着色,洞底位于釉质层,用探针探查可以探到洞底,

卡探针,质软。发生在牙根面的浅龋,多见于中老年人牙根暴露的情况,表面可 呈棕色,质软,探查时可以感觉表面粗糙。浅龋时,一般患者很少有自觉症状, 多数是在常规检查中发现。在浅龋成洞之前,病变区仅表现为颜色的改变,而无 牙体组织的明显缺损,常可见于牙的平滑面,擦去菌斑软垢后,牙釉质表面可以 是白垩色,也可以为棕色或褐色改变,但牙表面连续性正常。 (2)中龋:病变的前沿位于牙本质的浅层。临床检查是可以看到或探到明显的龋洞,或在X线照相是发现。由于牙本质具有小管样的结构,受到刺激后可以向牙髓传 导,临床上多有遇冷热酸甜刺激时出现一过性敏感症状。有一部分患者,龋损发 展缓慢,由于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临床温度和牙髓活力测 试时,患牙的反映应该是与正常的对照牙类似。 (3)深龋:病变发展到牙本质深层,临床上可观察到明显的龋洞,患者有明显遇冷热酸甜的敏感症状,也可有食物嵌塞时的短暂疼痛症状,较中龋时更加剧烈,但没, 有自发性疼痛。探诊时敏感,去净腐质后不露随。常规温度诊检查时反应正常。 发生在点隙裂沟处的深龋,有时临床上仅可见洞口很小,但病变进展很深,应结 合X线检查进行诊断。 2.按病变速度的分类与诊断 (1)急性龋:多发生在儿童和易感个体。龋的发展速度可以很快,从发现到出现牙髓病变的时间可以短至数周。病变如发生在窝沟,可在窝沟底部沿釉牙本质界向两 侧和牙本质深部发展,形成临床上不易发现的隐匿性龋。病变部

慢性牙髓炎—搜狗百科

慢性牙髓炎—搜狗百科 慢性牙髓炎(chronic pulpiti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型,临床症状不典型,有些病例可没有自发性痛。若侵入牙髓的细菌毒力低,而机体的抵抗力较强时,牙髓组织的炎症多半表现为慢性过程。若急性炎症的渗出物得到引流,但炎症未能彻底消除时,也可转化为慢性炎症。反之,若机体抵抗力减低,或局部引流不畅,慢性牙髓炎又会转化为急性牙髓炎,即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1.慢性闭锁性牙髓炎(chronic closed pulpitis) 牙髓尚未暴露,但多可查及深龋洞、冠部充填体或其他近髓的牙体硬组织疾患,去净腐败坏死物质后无肉眼可见的露髓孔。如果细菌的毒力没有增强,外界又无新的感染侵入时,被包绕的病变暂时不会向外发展,所以,慢性炎症可以维持较长时间。临床上没有明显的自发痛或有偶发的钝痛,但是几乎所有患者都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 2.慢性溃疡性牙髓炎(chronic ulcerative pulpitis) 牙髓组织已暴露,表面形成溃疡。一般没有明显的自发痛,但当食物嵌入患牙洞内时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患者由于怕痛而长期废用患牙,以至大量软垢、牙石堆积。患者常有自发痛的病史,另一典型症状是当冷、热刺激激惹患牙时,会产生剧痛。 3.慢性增生性牙髓炎(chronic hyperplastic pulpitis) 多发生于年轻人,牙髓已暴露,由于经受轻度而持久的刺激,引起增生反应。患牙大而深的龋洞中有红色的“蘑菇”形状的肉芽组织牙髓息肉,可充满整个洞内并达咬合面,探之无痛但极易出血。一般无自发痛,有时进食时患牙感疼痛或有进食出血现象,因此,长期不敢用患侧咀嚼食物。由于长期的废用,常可见患牙及其邻牙有牙石堆积。[1]

执业医师 口腔内科学 精品讲义:牙髓炎

牙体牙髓病学——牙髓炎 可复性牙髓炎 临床表现 1.自觉症状(可复性): 受温度刺激尤其是冷刺激时,产生短暂、尖锐的疼痛,刺激除去后,疼痛很快消失或仅延续数秒钟。 2.临床检查: 病源:患牙有近髓深龋、非龋牙体疾病、外伤冠折、深牙周袋或(牙合)创伤。 表现:温度测验尤其是冷测时,患牙有一过性敏感,刺激去除后疼痛随即消失。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与不可复性牙髓炎或深龋相鉴别 鉴诊要点可复性牙髓炎不可复性牙髓炎深龋 自发痛无有或曾有无 刺激痛冷刺激引起冷、热刺激引起剧痛刺激入洞引起 刺激去除痛很快消失痛持续较久痛立即消失 温度测试一过性敏感引起剧痛或迟缓痛正常 治疗诊断间接盖髓(安抚)有效牙髓治疗有效充填有效 治疗原则 去除感染源,避免外界温度刺激,给牙髓恢复正常提供条件。 1

牙体疾病所致——间接盖髓术或安抚治疗; (牙合)创伤所致——调(牙合)。 急性牙髓炎 临床所见急性牙髓炎大多为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1.临床表现(典型自觉症状): (1)阵发性的自发性痛。 (2)温度刺激引起或加重疼痛。 (3)疼痛不能定位,有放散性痛(沿三叉神经分布区放散)。 (4)疼痛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 2.临床检查 可找到引起牙髓炎的致病因素,如近髓深龋、非龋牙体疾病、充填体或中、重度牙周炎。温度测验反应敏感或激发痛,疼痛持续,或出现热痛冷缓解。 3.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三部曲” 鉴别诊断: (1)与牙间乳头炎的鉴别诊断要点 鉴诊要 点 牙间乳头炎急性牙髓炎 疼痛性质持续的胀痛 剧烈疼痛 阵发性的自发性痛 疼痛定 能定位不能定位,有放散性痛 2

位 检查所见食物嵌塞因素,充血,水肿的牙间乳头探痛、 出血 致牙髓炎因素(龋、非龋、牙周炎等);温度测试引起 剧痛 (2)与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要点 鉴诊要点三叉神经痛急性牙髓炎 痛的性质电击、针扎、撕裂痛、 程度激烈 尖锐、程度剧烈 发作时间突然发作,时间短暂 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 阵发性的自发性痛;早期间歇性,晚期持续性,时间长 “扳机点”引发痛有无 定位和放射分布定位并沿三叉神经放散痛不能定位,向一侧头面部放散 夜间痛无夜间痛加重 冷热刺激痛无引起或加重疼痛 治疗诊断治疗患牙无效,止神经痛药有效治疗患牙有效 (3)与上颌窦炎的鉴别诊断要点 3

慢性牙髓炎(恒磨牙)临床路径(最全版)

慢性牙髓炎(恒磨牙)临床路径(最全版) 一、慢性牙髓炎(恒磨牙)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牙髓炎(ICD-10:K04.003,K04.011)的恒磨牙。 行根管治疗术(ICD-9-CM-3:23.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第二版)或《牙体牙髓病学》(樊明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四版)。 1. 症状:可有长期冷、热刺激痛病史和(或)自发痛史。 2.检查:可查及能引起牙髓炎症的牙体硬组织疾患或其他病因。患牙对温度测试表现异常。 3.X线片显示患牙冠部牙本质层可有近髓腔或达髓腔的X线密度减低区(深的牙体缺损),根尖周组织无异常改变或有轻微根尖周膜增宽表现。

牙体缺损、磨耗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第二版)或《牙体牙髓病学》(樊明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四版)。 对慢性牙髓炎(恒磨牙)的治疗: 1. 凡确诊为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患牙,首选做根管治疗。 2. 获得患者或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治疗疗程为<4次。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04.003,K04.011不可复性牙髓炎疾病编码,且为恒磨牙。 2. 牙根发育正常,根尖孔闭合,无牙根吸收,无牙根折裂,无根管系统解剖变异。 3. 患牙具有修复价值。

4. 患者知情同意,有治疗需求。 (六)治疗完成标准。 1.疼痛症状消失,可进入后续牙体修复流程。 2.x线片显示根管充填良好(恰填或少量糊剂超填)。 (七)变异及退出。 1.病情复杂,疗次大于4次时记为变异,提请上级医师会诊明确变异原因。 2.治疗完成后临床仍有持续疼痛症状时记为变异,提请上级医师会诊明确原因。 3.x线片显示根管充填不良,明显欠填或大量超填时记为变异,提请上级医师会诊明确 原因。 4.治疗中出现根管不通、根管穿孔、器械分离等问题时退出本路径,根据后续治疗方案进入相应路径。

口腔内科学 不可复性牙髓炎

不可复性牙髓炎 不可复性牙髓炎是一类病变较为严重的牙髓炎症,病变可发生于牙髓的某一局部,也可能涉及全部牙髓,甚至在炎症的中心部位已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化脓或坏死。按临床发病的特点和病程的经过,可分为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残髓炎和逆行性牙髓炎。 (一)急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疼痛剧烈。临床上有急性症状的绝大多数病例属于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尤其是龋源性者。也有受急性物理损伤、化学刺激及感染,所造成的。如手术切割牙体组织等导致的过度产热、充填材料的化学刺激等。 急性牙髓炎的主要症状是剧烈疼痛,疼痛性质具有下列特点,一、自发性阵发性痛,在未受到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的自发性尖锐疼痛,疼痛可分作持续过程和缓解过程,即所谓的阵发性发作或阵发性加重。 二、夜间痛。疼痛往往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疼痛较白天剧烈。患者常因牙痛难以入眠,或从睡眠中痛醒。 三、温度刺激加剧疼痛。冷、热刺激,可激发患牙的剧烈疼痛,若患牙正处于疼痛发作期内,温度刺激可使疼痛加剧。如果牙髓有化脓或部分坏死,患牙可表现为所谓的“热痛冷缓解”。 四、疼痛不能自行定位。疼痛发作时,患者大多不能明确指出患牙所在,且疼痛呈放射性或牵涉性,常常沿三叉神经第二支或第三支分布区域,放射至患牙同侧的上、下颌牙或头、颞、面、耳等部位,但这种放散痛不会发生到患牙的对侧区域。 检查可见,一、患牙可查及有近髓深龋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也可见牙冠有充填体存在,或深牙周袋。二、探诊常可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可探及微小穿髓孔。三、温度测验时,患牙的反应极其敏感或表现为激发痛,刺激去除后疼痛要持续一段时间。 四、牙髓炎症早期,患牙对叩诊无不适,炎症晚期,可出现垂直方向的叩诊不适。

牙髓炎资料总结

牙髓炎 一病因: 1 细菌感染:菌种:厌氧菌为主,多为混合 途径A 牙体感染:主要,最多的一种,以下4种 深龋:细菌进入牙本质的深度距髓腔<1.1mm,牙髓即可出现轻度的炎症;细菌距髓腔<0.5mm,牙髓发生明显的炎症;<0.2mm,牙髓内可找到细菌。 形成牙体缺损和发育缺陷的非龋类疾病:楔状缺损,隐裂,牙内陷,畸形中央尖 牙髓暴露,牙髓直接感染 充填体边缘微露。 B经牙周袋感染:逆行性感染retrograde:细菌由根方侵入,牙髓炎由根髓开始 C 经血行感染引菌作用anachoresis:血运中的细菌易于在已有感染、坏死及受 损的部位聚集停留,成为引菌作用。 2 化学刺激:窝洞消毒剂;充填材料 3 物理刺激:温度刺激;电流;气压骤变(飞行过程中气压急剧下降,组织及体液中氮气析出成为气泡,形成气栓导致牙髓充血、出血,多发生于牙髓受损的牙齿) 4 创伤:急性创伤;慢性创伤 二病理 病源刺激物牙髓病理变化 性质血管扩张、充血 作用时间牙髓组织水肿(初始反应) 作用程度 机体抵抗力白细胞渗出、液化坏死形成脓腔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纤维性变内吸收 (急性炎症)(慢性炎症)钙化 退行性变炎症由局部蔓延至全部牙髓 炎症得不到引流组织缺氧坏死 三转归 1 外界刺激消除,炎症控制,机体修复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牙髓组织逐渐恢复。 2 外界刺激存在但强度不强或减弱,牙髓炎症渗出物得到某种程度引流,牙髓病变呈现慢性炎症表现,或成为局限性化脓灶 3 外界刺激较强且持续存在,牙髓炎进一步发展,局部组织缺氧、化脓、坏死。 可复性牙髓炎 完整无炎症牙髓牙髓退变牙髓坏死 不可复性牙髓炎根尖周炎 牙内吸收 四分类

口腔疾病诊疗标准

口腔科疾病诊疗标准 一,牙髓病 (一)急性牙髓炎 临床表现:特点是发病急骤、疼痛剧烈。急性牙髓炎的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自发性和阵发性疼痛。 2、疼痛常在夜间发作。 3、疼痛常不能定位。 4、温度刺激使疼痛加重。 诊断要点: 1、典型的疼痛特点。 2、患牙可患有深龋、深牙周袋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的实质缺 损,近髓腔或已穿髓。 3、探诊剧烈疼痛。 4、叩诊无明显不适。 5、牙髓活力测试:温度刺激使疼痛加重,刺激去除后疼痛 仍然持续。电活力测试,早期低于正常,晚期往往高于正常。 治疗原则及方案: 1、去除病变牙髓组织,保存患牙。 2、局麻下开髓、拔髓,也可封失活剂后拔髓。根据具体情 况选择根管治疗或牙髓塑化治疗。

3、条件受限或因根管形态复杂者,可考虑作干髓术。(二)慢性牙髓炎 临床表现: 1、患牙无剧烈的自发性疼痛,但可能有较轻微的自发性钝 痛。 2、有长期冷热刺激痛病史,去除刺激后疼痛持续较长时 间。 3、有轻度的咬合痛或扣痛。 4、一般可定位患牙。 5、X线照片检查可见根尖周间隙增宽或硬板模糊。 6、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多发生于青少年乳、恒磨牙龋洞穿髓 孔较大者,有红色肉芽组织充满龋洞,探诊时易出血。诊断要点: 1、既往可有自发痛史,或长期冷、热刺激痛,或有咀嚼食 物痛。也可无明显自觉症状。 2、没有剧烈的自发疼痛,可有钝痛或胀痛,可以定位。 3、检查有深龋洞、深牙周袋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 4、探诊可发现穿髓孔,探诊明显。也可无穿髓孔。可发现 牙髓息肉。 5、叩诊不适或扣痛。 6、温度测试反应迟钝或敏感。 治疗原则及方案:治疗原则为保存患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慢性牙髓炎与深龋的鉴别诊断

牙体牙髓病学学习重点及提纲 第一章概述 一、学习重点 1.掌握牙体牙髓病学和龋病的定义和特征。 2.掌握龋病的好发部位:好发牙、好发牙面。 3.熟悉龋病流行病学的评价方式及流行趋势:患病率、发病率、龋均。 4.熟悉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5.了解牙体牙髓病学发展简史和龋病的历史。 6.了解现代人龋病流行情况。 二、学习提纲 (一)牙体牙髓病学 1.概念 牙体牙髓病学是研究牙体硬组织和牙髓组织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的一门学科。 2.研究内容 牙体牙髓病学包括龋病学、牙体硬组织非龋病疾病和牙髓病学,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各个方面。 3.发展简史 (1)公元前14世纪的殷墟甲骨文中已发现将龋病以象形文字的“虫”字和“齿”字合并组成龋字的记录。 (2)公元前3世纪,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内经》中有记载针灸止牙痛的方法。 (3)三国时代(公元220~265年)魏稽康著的《养生论》有“齿晋而黄”的描述,是我国有较早的有关氟牙症的资料。 (4)公元9~11世纪,我国最早使用植毛牙刷。 (5)唐代苏恭《新修本草》中有关银膏补牙的记载,其配方近似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银汞合金。 (6)汉代张仲景著《金贵要略》有用雄黄治疗小儿龋齿痛的论述。 (7)明代薛已出版我国第一部口腔医学专著《口齿类要》。 (8)1949年以后,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体系借鉴前苏联的学科系统,临床口腔专业课程仅分为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三大学科。 (9)80年代后,我国大批口腔医学人才赴西方发达国家学习、进修,经过近10年的学习、探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于1996年在武昌召开的全国规划教材会议上,正式将传统的口腔内科学分化为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三个学科,加上已经分化出来的儿童口腔医学和口腔预防医学,口腔内科学涵盖的内容已实现了较为合理的彻底分化,与国际口腔教育体系基本接轨。 4.发展趋势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设备不断更新,其他口腔科配套设备,如超声根管设备、激光治疗机等新手段也层出不穷。 (2)新材料的不断问世,使传统口腔医学治疗手段得到创新,备洞程序减少,效果更加舒适、美观。 (3)口腔诊室环境的改变,极大的减轻患者手术的痛苦. (4)新的防龋手段如被动免疫及主动免疫疫苗的研制,最终将会使龋病在人类中消失,随着龋病发病率的下降,牙髓病也必将逐渐减少。 (二)龋病的定义和特征 1.概念: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致龋的多种因素主要包括细菌和牙菌斑、食物、牙所处的环境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