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框架柱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20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No1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180度弯勾=6.25d135°弯钩=90度弯勾=3.5d45度弯勾=4.9d再减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45度0.5d\60度1d\90度2d\135度3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6D是3个90°的量度差)弯勾长度(直径)6加100\8加120\10加140 或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No2 预算中钢筋量的计算公式箍筋计算按照净跨算梁的支座不计算箍筋计算通长钢(贯通筋)的时候梁的一端有柱那还有一端是墙的话钢筋需要锚固锚固的长度与支座的宽度有关系,两端不一定长度相等箍筋计算按照净跨-50*2计算中间有柱时扣柱,计算方法同上一条结构各类构件的连接关系问题,也就是谁时谁的支座的问题基础是柱、墙的支座,柱是梁的支座,梁是板的支座、次梁以主梁为支座。
纵向钢筋锚入支座;横向钢筋(箍筋)不进支座,进入支座也是构造要求不是受力要求。
柱、墙进入支座的插筋之箍筋不起箍筋作用,只起稳定作用,只要一个大的方框箍就行,真正上面柱中起箍筋作用时需要隔一拉一。
梁进入支座时也是纵筋进入,但连梁到了顶层要求箍筋进入支座,因为顶层连梁上部受力筋在表皮,锚固不可靠,要靠箍筋把它约束住,不崩出去。
梁箍筋的计算长度是每跨的净跨长减去100MM,也就是说,梁的箍筋是从柱边50MM开始布置的,柱中不布置梁箍筋,但柱箍筋必须布置且加密;这一点在中国抗震设计规范中有明确规定;梁钢筋的锚固问题只与梁下部存不存在支座有关,与支座究竟是柱还是墙或者是其他主梁无关;梁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问题与梁的类型(框架梁\次梁)和支座类型(边支座\中支座)有关;框架梁在边支座的锚固长度是0.4倍LAE(LAE为一个锚固长度)+弯钩15D(D为钢筋直径);如果边支座的宽度本身不小于钢筋的一倍锚固长度+5d,框架梁的钢筋则可以不必弯钩进行直锚,但此时直锚长度必须不小于一倍锚固长度;框架梁底筋在中支座的的锚固长度为一倍LAE,面部通长筋在跨中1/3区域内连接(冷接或焊接或机械连接),须满足连接长度规范;次梁在边支座的锚固长度是直段12D+弯钩15D,在中支座的锚固长度是12D;记住了,这就是框架梁与次梁的区别;关于梁中架立筋\构造腰筋\抗扭腰筋的连接长度,是一般人容易出错的一个问题:梁中架立筋和构造腰筋的连接长度不论什么梁一律是15D,抗扭腰筋的方式同梁中主筋一样,遵守受力主筋的连接规范;主梁箍筋的加密长度问题,一般人只知道是梁高的1.5倍,此识有误.实际是,一级抗震结构,主梁箍筋加密长度是梁高的2.0倍,二三四级抗震结构,才是梁高的1.5倍柱1/6L.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s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三个公式一次看懂!本文图文解析了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三个公式,分别对应:①直钢筋、②弯起钢筋、③箍筋,轻松看懂之后,对现场工作很有帮助!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有许多形状各异、功能不同的钢筋,比如纵筋、分布筋、拉结筋、箍筋、弯起钢筋、架立筋、马凳筋等等,这些钢筋共同组成了结构构件的钢筋骨架,共同发挥各自的作用。
但是从钢筋厂家运进施工现场的钢筋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都是一根根长度相等的直线状态的钢筋捆在一起,比如有9米的,也有12米的,像下面这样:还有曾经比较常见的圆盘条,主要是光圆钢筋,现在已经不常用了。
因此,就要通过钢筋工把进场的直线状态的钢筋加工成我们所需要的样子,也就是配筋图要求的样子。
这时候就必然出现钢筋的弯曲、搭接、焊接、切断。
而这种成型钢筋,到底需要多少进场钢筋才能加工出来,也就是确定成型钢筋在直线状态下需要多少长度,这样才能对进场钢筋进行准确切割。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
这个工作就叫做钢筋下料。
而在钢筋下料中,对钢筋长度影响最为复杂的就是钢筋的弯曲。
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变形性能的建筑材料,钢筋弯曲的特点是在弯曲处内皮缩短,外包尺寸伸长,而中心线尺寸不变(如下图所示),所以我们只要把握住中心线尺寸,就可以得到钢筋的下料长度。
搞清了这个问题,就可以准确的进行下料长度计算了。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主要有三个公式,分别对应直钢筋、弯起钢筋和箍筋,下面我们一一介绍一下:一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上述公式中,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搭接长度都可以通过结构施工图纸、《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6G101图集得到准确的数据,而弯钩增加长度需要结合我们前面讲的“弯曲处内皮缩短,外包尺寸伸长,而中心线尺寸不变”按照16G101图集的规定进行计算。
首先确定弯弧内直径D和弯钩平直段长度(钢筋直径为d)。
对于光圆钢筋,末端为混凝土保护层,内径D一般取2.5d,弯钩平直段取3d,如下图所示(180度半圆弯钩):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其弯钩增加长度为6.25d。
常见钢筋下料长度(2009-01-06 22:30:25)标签:杂谈分类:建筑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1.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后的特点:一是在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二是在弯曲处形成圆弧。
钢筋的量度方法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图9-46);因此,弯起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
弯曲调整值,根据理论推算并结合实践经验,列于表9-23。
图9-46 钢筋弯曲时的量度方法钢筋弯曲调整值表9-23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钢筋弯曲调整值 0.35d 0.5d 0.85d 2d 2.5d注:d为钢筋直径。
2.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的弯钩形式有三种: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图9-47)。
半圆弯钩是最常用的一种弯钩。
直弯钩只用在柱钢筋的下部、箍筋和附加钢筋中。
斜弯钩只用在直径较小的钢筋中。
图9-47 钢筋弯钩计算简图(a)半圆弯钩;(b)直弯钩;(c)斜弯钩光圆钢筋的弯钩增加长度,按图9-47所示的简图(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计算:对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实际弯心直径与理论弯心直径有时不一致,钢筋粗细和机具条件不同等而影响平直部分的长短(手工弯钩时平直部分可适当加长,机械弯钩时可适当缩短),因此在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弯钩增加长度常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经验数据,见表9-24。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用机械弯)表9-24钢筋直径(mm)≤6 8~10 12~18 20~28 32~36一个弯钩长度(mm) 40 6d 5.5d 5d 4.5d3.弯起钢筋斜长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见图9-48。
第八章框架梁中纵向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第一节梁中钢筋概述本章将介绍,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的框架梁中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方法。
在这种表示方法的制图中,除悬挑和加腋梁外,一般框架梁内没有弯起45°和60°的纵向受力钢筋。
图8—1是楼层框架连续梁的一般图例。
通俗地说,柱子附近梁中钢筋,是放在上部;跨中部分,梁中钢筋是放在下部。
参照图8—2及8—3可以知道,对于安全或强度要求高的,梁的上部则设“上部贯通筋”,或称“上部通长筋”,贯通整个梁,如①号钢筋。
当梁进入柱子里面时,在上部第一排要安放直角筋,如②号筋。
如果②号筋还满足不了要求,再在第二排放置③号筋。
位于中间柱子的梁上部,需要放置直筋,如④号筋。
如果④直筋又满足不了要求,则再在粱的上部第二排放置⑤号筋。
梁的跨中,需要在下部放置钢筋:边跨在下部放置直角钢筋⑥号;跨中下部放置⑦号钢筋。
页脚内容10在屋面框架梁的边柱处,比楼层框架梁要多放一种直角筋,它的每边长,各为300mm。
页脚内容10页脚内容10 第130页当梁的上部,没有放置通长筋时,由于构造上的需要,可以在粱的上部放置搭接架立筋:边跨放置边跨搭接架立筋;跨中放置跨中搭接架立筋。
根据需要,有时在梁中放置“下部贯通筋”。
不论是“上部贯通筋”或“下部贯通筋”,它们都是“Ⅱ”形的,即两端都是直角的。
通过上面讲解,已经知道框架连续梁,分为楼层框架连续梁和屋面框架连续框架梁。
然而,从抗震角度看,又区分为:一级抗震;二级抗震;三级抗震;四级抗震和非抗震。
综上所述,类别就有十种。
这里跨度还没有考虑进去。
抗震等级,对梁中钢筋下料汁算,有什么影响呢?抗震等级除了对于梁在构造厂有一定要求外,对于梁体中的钢筋,伸人柱体部分,埋人尺寸,以及搭接方面,是有不同尺寸要求的。
呵想而知,抗震等级愈高,埋入和搭接尺寸愈大。
图8—1为了更清楚地表达纵向受力钢筋,故意没有画出箍筋。
不是箍筋不重要,而是箍筋在框架梁中,在没有弯起钢筋的情况下,不只是构造上的要求,还起着受力功能作用。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施工)一般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1.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2.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折量度差值)+弯钩增加长度3.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弯折量度差值)或=箍筋周长+箍筋长度调整值4. 曲线钢筋下料长度=钢筋长度计算值+弯钩增加长度曲线钢筋:环形钢筋、螺旋钢筋、抛物线钢筋等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一个Ⅰ(Ⅱ)级钢筋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直径d)钢筋弯曲量度差值表4 (我们统一采用)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箍筋弯钩形式——结构抗震时,一般为135°/135°或90°/135°;结构非抗震时为:90°/90°或90°/180 °箍筋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非抗震结构为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为箍筋直径的10倍,且不小于75mm。
一个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表(Ⅰ级钢筋,直径d)注:由于一般结构均抗震,箍筋弯钩形式多为135°/ 135°即为箍筋弯钩的一般默认形式箍筋调整值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各种构件相互交接处彼此的钢筋应互相锚固的长度。
设计图有明确规定的,钢筋的锚固长度按图计算;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则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
GB50010—2002规范规定:(1)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普通钢筋La=a(fy / ft)d预应力钢筋 La=a(fpy / ft)d式中 fy fpy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时,按C40取值;d —钢筋直径; a —钢筋的外形系数(光面钢筋a取0.16,带肋钢筋a取0.14)。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 / mm2)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 / mm2)注:当符合下列条件时,计算的锚固长度应进行修正:1、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2、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的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25;3、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在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时,其锚固长度可应乘以修正系数0.8;4、经上述修正后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按公式计算锚固长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250mm;5、纵向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
钢筋计算规则钢筋翻样要做到:精通图纸,熟悉规范,才能做出正确的钢筋配料单。
下面介绍钢筋的基本计算方法。
独立基础的下料计算1、独立基础钢筋下料根数的计算独立基础的外侧第一根钢筋距离混凝土外边缘的尺寸为:底板钢筋间距的一半与75mm取小值,即:下料根数=[A或B-(S/2,75)×2]÷间距+1注:S为底板钢筋的间距,A为图纸的水平向,B为图纸的竖直向。
2、独立基础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当对称独立基础的底板长度小于2500mm时,底板配筋长度按底板长度直接扣除两侧保护层即可,即:下料长度=A或B-2C注:C为保护层厚度。
当对称独立基础的底板长度大于等于2500mm时,除外侧的第一根钢筋外,底板配筋长度可减短10%配置。
即:外侧的第一根钢筋:下料长度=A或B-2C中部钢筋:下料长度=A或B×(1-10%)-C当非对称独立基础底板长度大于等于2500mm时,但该基础某侧从柱中心至基础底板边缘的距离小于1250mm时,钢筋在该侧不应减短。
双柱联合基础的底板长度无论是否大于2500mm,一般都不扣除10%。
框架柱钢筋的计算1、框架柱在独立基础上插筋的计算框架柱钢筋下料长度应该等于伸入基础梁以上长度(预留部分)加独立基础底板至基础梁顶面的高度,再加上钢筋弯钩长度。
1)伸入基础梁以上部分的长度框架柱钢筋基础梁以上部分的长度取基础梁与一层框架梁所形成的柱净高的三分之一,并相互错开,同一截面上钢筋接头率不得超过50%;第二批钢筋与第一批钢筋之间错开的长度为,35d与500mm 取较大值。
2)基础梁以下直段长度基础梁以下直段长度等于图纸设计尺寸扣除一个柱脚的保护层。
3)框架柱钢筋弯钩长度框架柱钢筋弯钩的长度与底板的高度有关,当钢筋伸入底板的直段长度满足0、5lae时弯钩长度为12d,满足0、6lae时弯钩长度为10d,满足0、7lae时弯钩长度为8d且,满足0、8lae时弯钩长度6d,以上四种情况下弯钩长度都不应小于150mm;当直段长度大于等于20d时,弯钩长度等于35d减去直段长度,且不小于1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