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集聚与泛北部湾区域性金融中心构建:目标模式与路径选择
- 格式:pdf
- 大小:319.07 KB
- 文档页数:5
我国融入泛北部湾金融合作的困境及对策'\r\n 内容摘要:泛北部湾区域,包括一湾相拥的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东盟国家。
在泛北部湾合作中,各国和地区间的金融合作与金融服务至关重要。
我国融入泛北部湾金融合作,在促进自身的同时,将带动中国和东盟的全面合作与发展。
本文立足于泛北部湾区域国家和地区金融合作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融入其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泛北部湾金融合作金融机构泛北部湾区域,包括一湾相拥的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东盟国家。
泛北部湾区域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海上次区域合作,其中各国和地区间的金融合作与金融服务至关重要。
我国融入泛北部湾金融合作的意义金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其强大的杠杆功能使地区发展的原动力快速增强。
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我国融入泛北部湾金融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各国金融机构之间的技术合作减少了银行的损失。
如加强跨行跨区域银行承兑汇票查询、复查业务的合作,减少托收过程中的“恶意延付、无理退票”等行为。
其次,实现资本合作,强强联合。
建立合资金融公司,通过参股、入股等形式,依托资本纽带建立资本型合作模式,充实银行资本,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这样的合作方式可以使金融机构奠定业务上融合的基础。
再则,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
金融机构可以共同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建立对风险的协同反应机制,以加强风险预警,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
最后,加快银行业务结构调整,创新金融产品。
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现状为加强区域内多边经济、交流与合作,探讨区域内经济金融问题,亚洲地区成立了区域性经济合作且通过了一些合作协议,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了泛北部湾金融合作框架。
(一)亚太经合组织(APEC)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成立于1989年,目前共有21个成员国。
在APEC组织下的金融合作主要是建立各国财长论坛,为各国交流观点和信息提供平台,推动金融机构的发展和自由化。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金融发展方向探析[摘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良好的金融发展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
文章通过对经济区目前的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针对经济区在金融体系、金融创新、金融合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未来金融发展的方向和改革的战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由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所辖区域组成,同时包括玉林市、崇左市的交通和物流。
位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经济区、西南六省经济区等多个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第四个重要沿海经济区域。
该区域土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2.93万平方公里,拥有海岸线1595公里,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突出的战略地位。
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总体战略。
近年来,在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北部湾经济区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极具潜力的市场容量,在工业生产、金融、投资等方面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发挥金融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功能,实现经济金融的互动双赢,是需要探讨和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现状(一)经济高速发展。
增长势头强劲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各市的GDP、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广西全区平均水平。
据统计,2008年北部湾经济区GDP 已达到2219.7亿元。
2009年,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南北钦防4市经济增长仍然强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金融集聚与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金融中心p环北部湾经济圈由中越两国政府正式倡议建立的“两廊一圈”中的“一圈”——“环北部湾经济圈”,正在形成另一个跨省区、跨国际的经济圈。
环北部湾经济圈是在中国沿海地区,除了已被人们公认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圈之外的一个新的经济圈。
从地理上看环北部湾经济圈,包括中国沿海的广东、广西和海南三个省区,以及越南北部的广宁省、海防市、太平省和清化省。
环北部湾的城市组群主要有广东的湛江市,海南的海口市、三亚市,广西的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越南的下龙市、海防市等。
[1](二)金融中心的定义围绕金融中心的定义,学者们视角不一,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
粗略地讲,金融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的有机体,以国家总银行或中央银行为枢纽,以商业银行、储蓄、投资、信托等银行或公司为主体,证券交易所、货币市场、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为附属体,金融中心是金融聚集的结果。
[2](三)金融中心的产生金融中心的产生也就有了两类不同的模式:自然形成模式与政府驱动模式。
1.自然形成模式自然形成模式发展的一般轨迹是:首先,随着贸易和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对金融的需求必然增加,进而产生了新的金融需求,因而金融市场获得了相因的进一步发展,伴随着金融发展,金融机构逐渐增加并且伴随着空间集聚,伴随着规模经济效益产生,逐渐形成金融中心。
在某一个城市或地区形成一个区域性的经济中心,经济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然后逐步成长为全国性的金融中心,随着对外经济贸易联系和交往的广泛发展,那些能够在国际层面上为各种金融业务活动提供最大便利的国内金融市场就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像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就是这样发展形成的。
特别分析一下自然形成模式下产业聚集理论对研究金融中心的影响。
金融产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必然也要受到一般产业发展规律的制约,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产业聚集理论对研究金融机构聚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南宁创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思路南宁创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思路摘自:《广西经济》为了推进泛北部湾合作与开发,广西已启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规划和建设。
而要实现整个泛北部湾地区在更深层次和更大领域的合作,必然需要构建一个金融合作平台,集聚金融资源,这就给南宁市构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提升中心城市地位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创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意义现代金融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平滑经济增长带来的风险,分散和化解风险,避免经济危机和经济波动;二是能够让全社会的投资者享受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
正因为现代金融的突出作用,各国、各地区都把支持金融业的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就国内而言,目前,以上海、北京等城市为代表的十几个城市纷纷提出了建立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划,把发挥金融支持作用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
而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立,同样会对南宁乃至整个北部湾地区带来深远的影响:1.提升南宁的国际形象。
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会使各类金融机构汇集南宁市,从而可以为企业提供便利的服务,同时彰显的发展潜力将对其他行业的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形成吸引力。
知名银行的进入会改善南宁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知名企业人驻,与此相对,知名公司进入也需要知名银行为之服务,两者形成良性发展,这将有利于将南宁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大都市。
2.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金融中心的形成首先会增加整个城市的就业、GDP和财政收入,对南宁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可以提升南宁市的综合竞争力,尤其是软实力。
金融中心的形成会大大改善南宁市的人力资源状况,高级商务人才会不断增加。
这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南宁市的形象,积聚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气,更有利于为北部湾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3.促进整个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发展。
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将促使大量的金融资本以及由此所驱动的各类生产要素大量集聚,这给急需资金的北部湾地区带来了发展的契机。
整个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将可以借助于南宁这一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平台,获取优质资金资源,取得融资的便利性和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从而有力地推动发展。
摘要:推进泛北部湾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是广西乃至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规划。
本文立足于泛北部湾经济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中的核心地位这一现实,分析研究了CAFTA框架下的泛北部湾区域相关国家(地区)金融合作的内容和策略,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如何推进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CAFTA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52(2007)9-0012-06CAFTA框架下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策略泛北部湾经济区是指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等国家在内的经济区域,该经济区牵涉面广,吸引和辐射力强。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金融合作,不仅是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翼”,也是关系到我国西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更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及周边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2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宣布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以来,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绩。
在CAFTA框架下,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核心区域,也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
在“十一五”发展规划谋篇布局之时,国内广西、广东、海南等省积极参与,越南、新加坡等国家积极响应,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前景广阔。
形成泛北部湾经济区是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高级目标,在向这一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应该先后经历:珠三角核心经济区带动并发挥辐射作用→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崛起→环北部湾(中国)经济区域合作→国外相关国家或地区融入形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圈→泛北部湾经济区最终形成。
从理论上说,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应该有一个健全的金融结构和金融体系与之相对应。
区域资本的流动和区域性国际贸易两者相互渗透,往往融为一体,它们在各自运作和发展的同时,既受到对方的限制又能促进对方的发展。
我国融入泛北部湾金融合作的困境及对策引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我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
其中,泛北部湾地区由中国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高平省组成,是我国与越南紧密合作的重要区域。
然而,在融入泛北部湾地区金融合作过程中,我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本文将探讨这些困境并提出对策。
一、困境分析1. 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与泛北部湾地区在金融方面合作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相对滞后。
缺乏统一的金融监管框架和规范的运作机制,给跨国金融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此外,信息交流和合作机制不够成熟,也限制了有效的合作。
2. 文化和社会差异我国与泛北部湾地区国家在文化和社会方面存在差异,这给金融合作带来了沟通和理解上的困难。
由于历史、语言和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很难达到真正的互信和合作。
这也导致了合作项目的推进速度较慢。
3. 市场份额竞争泛北部湾地区国家在经济发展和金融服务方面存在激烈的竞争。
我国要与越南等国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必须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
这意味着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对策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管制度为了推进与泛北部湾地区国家的金融合作,我国应加快制定和完善金融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
建立起统一的金融监管框架,制定规范的运作机制。
同时,加强与泛北部湾地区国家的信息交流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2. 加强文化交流和人才培养在金融合作中,文化交流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我国应加大对泛北部湾地区国家的文化交流力度,增进各国之间的理解和互信。
同时,加强对金融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其国际化的素质和竞争力。
3. 提升金融机构竞争力我国的金融机构在与泛北部湾地区国家的合作中需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培育,提高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