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综合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64.84 KB
- 文档页数:8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
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80至100个。
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
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
由此可见()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传统村落是落后文化的集中体现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2.影视剧必须严格控制吸烟镜头,不得出现烟草的品牌标志和相关内容,以及变相的烟草广告,这样可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这是因为()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B.吸烟者大多缺少文化素养C.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体验社会生活,尤其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D.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发展和享用文化3.美国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是因为中国缺乏新教伦理所包含的资本主义精神。
该观点强调了()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B.文化对个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C.文化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D.文化都具有意识形态性质4.河南南阳玉文化历史悠久,经过南阳人长期的雕刻研发已经名扬天下,带动了南阳经济的腾飞。
这表明()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促进经济的发展③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于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体现了()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6.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
《文化与生活》第一单元练习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___一.选择题1.“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东晋画家顾恺之《庐山图》(右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2.广东省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
把文化大省作为发展目标是因为()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②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④社会发展应是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和谐统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08年6月12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钓鱼台5号楼紧紧握手,两会领导人直接启动了双方中断九年多的商谈。
②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④某校为迎接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征文活动⑤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⑥2008年6月17日至18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举行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⑥4.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
这说明()A.必须在全国各地发展先进文化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5.古希腊哲学家说:“人是驯化或开明的动物”,“人是政治生物”;后来又有人说“人是文化的动物”;再后来又有人说“人就是人,不是动物”“人的本质是文化”。
上述材料说明()A.文化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 B.文化和人没有本质的差别C.先有文化,后有人的产生 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6.如果把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一个美国白人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习惯于用刀叉吃饭。
龙城中学2013级高二上学期政治周考试题组题:夏永强审核:高二政治组2015.1.9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社会越越需要“通才、全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更全面地发展自己。
培养全能型人才应该①大力发展物质文化条件,因为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②一如既往地提高各方面素质,因为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始终不变③搞好文化建设,因为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④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因为教育和科技对人的发展非常重要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一位工兵上尉用一个通宵写出了《莱茵河军队战歌》。
马赛营志愿军率先唱着这支歌向巴黎挺进,所以后此歌被称为《马赛曲》。
歌声充满着爱国激情,使人民热血沸腾,很快传遍了全国。
1795年,《马赛曲》被定为法国国歌。
材料反映出优秀文化作品①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②是充满爱国热情的人才能写出的③能成为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精神力量④能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2013年,各种形式的文博会在我国一些地方和城市相继举办。
在2013年9月20日开幕的第五届东北文博会上,本溪市盛溪木坊生产的木制花瓶格外吸引人,这些花瓶由小木块按不同角度和形态组合而成,造型独特美观、色彩自然优美,具有深厚、浓郁的艺术欣赏价值,沈阳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当场签下50万美元的订单。
这体现了①文化是经济的反映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④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作为本届论坛八大领域平行分会之一的文化分会,“中国—欧亚地区博物馆馆长论坛”西安拉开帷幕,自欧亚地区20多个国家的国家级博物馆馆长与中国同行就博物馆在全球化、新媒体时代如何服务社会、促进发展展开研讨。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复习)班组学号姓名课时:1课时课型:复习课编制人:使用日期:2013.10.一、【学习目标】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形式、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二、【重点难点】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三、【基础自学】(一)默写以下内容1、文化的特点:2、文化的作用:3、简要概括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4、简要概括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5、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6、文化塑造人生:(二)易错易混(观点辨析,判断正误且简要说明理由)1、自然风光是一种文化现象。
2、凡是文化都具有积极作用。
3、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所以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4、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法选择的。
四、【习题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打量着身边来往的人与物,享受着都市的文明生活,这身边的一切,都是一种潜在的文化。
这说明()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B、文化与世界相伴而行,是自然形成的C、文化与文明是同一的D、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精神生活2、青藏高原的文化之美无处不在。
譬如帐篷这一供藏族同胞栖身的特殊“居所”,便带有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深厚的藏传佛教及民俗文化的色彩。
这说明()A、生活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生活B、文化包括纯自然的景观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3、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园林雕塑②大运会火炬传递③高中语文教材收录金庸小说④网络监督⑤学习科学发展观⑥“双百”人物评选⑦千年铁树开花A、①②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⑦D、①③④⑤⑥4、品茶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在品茶过程中可以静心、静神、陶冶情操、去除杂念、口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训练题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30题,共60分)1、钱钟书先生曾言“您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明白文化是什么;您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明白文化是什么了、"您认为下列时政要闻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2019年5月3日,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正常巡航B、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示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C。
美国总统大选揭晓,特朗普在大选中胜出成为美国新总统D。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在校内校外,我们要参加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回到家,我们能够看到自己所在社区的文化活动;打开电脑,一个神奇的世界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这说明( )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B。
我们的生活就是文化生活C、文化生活高于一切D、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3、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景抒情,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文化素养高低通过文化活动呈现出来④游子眼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A、①②B、③④C。
①④D、②③4、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
各地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纷纷提出“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等宣传口号。
这一口号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A。
文化对城市发展起决定作用B、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C、人的文化素养要在环境中培养D、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5、立冬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农谚云:“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翁”“立了冬,楼再摇,种一葫芦打两瓢"。
这都是人们对农事活动的总结,关于指导农业生产特别有作用、这说明( )A。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C、文化现象伴随人类始终D、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6。
岁月的舞台,一年一启幕一落幕。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随堂综合练习1.下列是文化现象的有()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②2017年3月,40多个城市收紧楼市政策,认房认贷蔓延至二线城市③联台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④党的十九大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掀起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高潮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①属于政治现象,②属于经济现象,③④都属于文化现象。
2.最近,某国际品牌和故宫联合推出的口红成为不少时尚人士的新话题。
“简直美爆了!”“突破天际的脑洞”……爆红的“故宫口红”让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给故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此可见(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③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④立足传统文化经济价值,提升传统文化品味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先进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①不选;“故宫口红”让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给故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②正确;文化创意产品“故宫口红”的爆红说明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有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③正确;“立足传统文化经济价值”观点不正确,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3.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这表明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4.戏曲进校园,将古老戏曲艺术融入当代校园文化,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种有益尝试,让戏曲艺术和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前景更加广阔。
传统戏曲进校园,“文化因子”润童心,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D.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解析:选A。
传统戏曲进校园,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人,A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B不选;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文化活动有健康和庸俗之分,C、D表述不准确。
5.2017年9月13日,历时3天的第十二届北京文博会圆满结束。
文博会期间,共签署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交易、艺术品交易、银企合作等协议248个,总金额977.28亿元人民币。
这说明()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是经济的物质载体C.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方向保证D.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于物质载体6.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
材料表明()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
材料表明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科学家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这告诉我们材料的主旨是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②正确;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点,这和材料无关,③不选;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技术和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关系,④不选。
7.2018年10月26日华为Mate20召开国行发布会。
作为华为的一款旗舰机,自然是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关注。
有人说“华为手机是中国手机的名牌,用华为手机体现中国的骄傲”。
这句话说明()①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物质产品越来越多地承载着文化内涵②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经济促进文化发展③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文化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符合题意,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体现二者的关系。
8.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
这表明( )①文化首先需要传承才能创新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③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④先进思想可以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9.集卖创意、展服装、品咖啡、办活动、文化展览、餐饮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体书店,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成为新兴文化业态。
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③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④人们既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用者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体书店,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成为新兴文化业态,这既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也表明人们既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用者,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应排除;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0.一位德国记者认为,美国的“软实力”甚至比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要强大。
美国的文化,不论是粗俗的还是高雅的,都强烈地向外扩散着……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②坚决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拒绝外来文化③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升国家软实力④加强文化交流和融合,全面吸收外来文化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C11.2018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三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时刻不忘国家安全的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
材料表明()①文化是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基础②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③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④文化环境对人产生重要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12.M中学大力开展班级“小书屋”建设。
班级小书屋实行班级“自治”,同时,学校倡导班级之间自行调配,相互交换借阅图书,实行“走书式”动态管理。
课余读书已成为学生小林一天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学生小林的快乐成长体现了()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②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有形的、强制的③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通过开展班级“小书屋”建设,形成良好的读书环境,对学生小林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说明①正确;“课余读书已成为学生小林一天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说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陶冶人的情操,④与题意相符;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排除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且“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③。
13.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治则国治,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之所以重视少年时期的教育是因为( )A.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作用C.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答案】C14.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以他人为中心”“强调体验”“开放、透明、分享”和“承担责任”是互联网思维的基本要素。
可见,互联网思维的文化意义在于()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互联网思维对社会发展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互联网思维作为时代的产物,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③文化塑造人生。
互联网思维将会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发展④文化产品能够满足人的需求。
互联网思维将会催生出更多流行文化作品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D。
互联网思维,是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能够影响企业的发展,催生新的商业模式,②正确;互联网思维,“以他人为中心”“强调体验”等,会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发展,③正确;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①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流行文化作品,④不选。
15.“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A.①④B.①②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题干中“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体现了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①体现了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入选;题干通过诗歌中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说明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④借助扫墓表达了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与题干意思表达一致,入选;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自强不息的精神,不选;③体现了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道理,不选。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首先,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
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因为有了这些节日,村民们的生活才有意义。
其次,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秩序。
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
第三,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
通过文化建设,将乡风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乡村既跟得上发展,又留得住乡愁。
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②乡村文化建设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③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乡村节日让村民的乡村生活更有意义,促进乡村振兴。
④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尊老爱幼的文明风尚。
17.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
当前,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