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三政治复习发挥知识结构图的作用作者:潘永志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11期【摘要】笔者结合高三政治复习中学生一讲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尝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学生绘制结构图以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复习质量。
实践证明,在复习中绘制知识结构图、掌握知识体系不但有助于牢固的掌握概念和原理,还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结构图学生建构体系【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61-01高三政治复习中似乎一讲就懂、一看就会,却一做就错,这样的顽疾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不深,分析不透,简单重复,不重视思考,别人指出关键才豁然开朗;二是知识不成系统,胡乱堆砌,用时找不着,不重视联系,别人建起联系才理清思路。
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现联系、建构知识体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想长久地保持信息,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合理组织,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建构成一个整体,这一思维的过程可以通过绘制知识结构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也是再次理解、加工所学知识的过程。
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分析、归纳、概括、联想,从而同化、吸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这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学习理论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一、简单的图,丰富的阐述图一是一位同学在复习完“影响价格的因素”后所画的“价格形成原理”的结构图,这张图非常简单,只有三个概念(价格、供、求)四个字,却概述了一框题的内容,也是《经济生活》的第一个重要原理。
这个结构图在黑板上一画出来,就有同学质疑:决定商品价格的是价值,图中漏了商品价格形成的一个原因,而这位学生的解释是: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供给方即生产者生产的效率直接决定了商品的价格,效率越高自然价格越低,反之亦然,当然这也受到需求方即消费者的影响,供求双方的博弈影响商品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反之亦然。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五课文化创新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优化总结知识架构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优化总结知识架构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优化总结
知识架构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单元优化总结知识架构。
文档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 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人类由古猿演化而来。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例如:云南、北京、重庆⋯⋯2、元谋人生活年代:距今170 万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生活生产: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生活年代:距今约70 万至 20 万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发现过程: 1921—1929--- 此后发现化石意义:为复原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立行走。
生活特征:工具、组织、用火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怎样得到火?获得用途?火的意义?)地位及意义: P5四、山顶洞人生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体质特征: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文档生产生活: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三二二二一:三个远古人类、两个地点、两个大河流域、两个社会阶段—群居和氏族、一个时期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生活年代:距今约六千年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3、生产生活:?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种植农作物:粟?畜牧业:猪、狗等?手工业:彩陶和装饰品、乐器陶埙、纺织、制衣(生活物资来源:打猎、采集、种植、渔业、畜牧等)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生活年代:距今约七千年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3、生产生活情况:?建筑:A 干栏式房屋、 B 木构水井?主要农作物:水稻?农业工具:骨耜?畜牧业:猪、狗、水牛等?手工业:陶器、玉器、乐器;雕刻技术;天然漆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过程:?时间:稻距今约 10000 年、粟距今约 9000~7000?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2024高三政治复习计划范文一、基本指导思想要以课本为主。
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
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第一,先把课本读“厚”。
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
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
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
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我建议:以每两课为一个阶段,复习完两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
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两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
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
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
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文化内涵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特点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的作用(一)1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各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知识结构全图》使用说明: (1)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层层掌握,理清知识脉络。
(2)查漏补缺,标注知识掌握中的弱点,加强记忆。
(3)区分知识掌握的程度,增强应试能力。
符号表示:A —理解、略记;B —理解、强记;C —理解、强记、运用。
(4)第一遍以阅读为主,第二遍以回忆为主。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结构图】经济生活每一课的知识相对比较独立,所以以“课”为单位组建知识板块。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价值尺度的含义A 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必须确定计量单位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B 流通手段的含义B 商品流通的含义B (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的区别A 、商品流通与简单商品交换的区别A )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B 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是“惊险的跳跃”B 货币流通规律及其公式C 外汇产生过程(从金属货币到纸币)及原因A 、优点B 、含义B 纸币发行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发行规律的关系C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B 爱护人民币A 电子货币(产生原因、具体表现)B 现金结算使用纸币,转账结算使用信用工具B 货币产生的原因B 货币的含义B 、本质B 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B 神奇的货币 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含义B 、要求(应是足值的金属货币)B 世界货币:前提(国际市场)B 、表现(三个方面)、要求(金银、某种纸币)B支付手段:产生原因B 、表现B货币的发展 纸币 货币 信用工具 信用卡:含义A 、银行卡的发放B 、作用B 、使用要求A 支票:含义A 、使用要求A 、种类B 外汇的含义B 、汇率的含义B 我国汇率的表示: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元∕100外币C 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C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C 、意义C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正确认识货币 正确对待货币 总的来说,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有决定性因素(如价值),有非决定性因素(如供求);有直接因素(如价值和供求变化、金属货币价值的变化、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下纸币币值的变化),也有间接因素(如气候和地域的变化引起供求的变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引起供求的变化);间接因素还包括主观因素(如消费预期引起供求的变化)。
第二单元第7课《敬业与乐业》一、思维导图二、字音字形:旁骛(páng wù)亵渎 (xiè dú)敬业乐群(jìng yè lè qún)断章取义 (duàn zhāng qǔ yì)不二法门 ( bùèr fǎ mén)言行相顾( yán xíng xiāng gù)强聒不舍(qiǎng guō bù shě)佝偻 (gōu lóu)蜩翼 ( tiáo yì)骈进(pián jìn)三、生词解释: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得很融洽。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断,截取。
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者独一无二的方法。
本题主眼:这题目的重点。
主眼:主要的着眼点,意即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主一无适:专心于一件事,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
适,指朝别的路上去。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意指不专心致志,分心。
骛,追求。
惟其: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跟“正因为”相近。
佝偻:鸡胸驼背,一般形容老人。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聒,喧扰。
舍,舍弃,放弃。
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指困难和阻力重重。
骈进:一同前进,并进。
淘神:使人耗费精神。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征引:1. 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 2.指推荐选拔人才容赦:优容赦免,宽大饶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这个道理的人,喜爱这个道理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四、文章分析: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文化生活》主干结构图第一单元 文化的作用1、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P7+P10+P11+P35+P46+P101) 2、 全面认识科技的作用(P10+P11+P37+P45+P67+P101) 3、归纳提升:文化对人的影响给我们的启示(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启示我们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2)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这启示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文化与经济、政治 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1、 正确认识文化交流(见五年高考P101-P102或教材)——为什么要加强文化交流?(教材10+11+31+32++37) ——怎样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教材32+34+35+36+37)2.中学生应怎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1)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基本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借助传媒、网络、技术和知识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3、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见五年高考P103或教材)——为什么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P39+P42+P43+P53)(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部编新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梳理一、概览本学期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识字、阅读、写作、语言运用等多个方面。
本课程梳理将分为几大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接下来我们将对二年级语文上册的单元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首先识字仍然是二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将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生字新词,并通过阅读课文、学习新字新词来拓展词汇量。
本单元的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语感。
紧接着第二单元将进入文本阅读的学习,通过阅读经典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让同学们在品味故事情节的同时,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思想。
本单元将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第三单元将进入词语的运用和积累,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如词语游戏、造句练习等,让同学们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词语的用法,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同时本单元还将介绍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1. 介绍部编新二年级语文上册的基本情况部编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是一套经过精心策划和设计的教材,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语文学习平台。
该教材不仅涵盖了传统的语文知识,还融入了现代语文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新二年级语文上册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含了基础的汉字、词语、句子知识,也涵盖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综合能力培养的内容。
教材的编写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点全面:教材涵盖了二年级语文的所有重要知识点,包括生字、生词、语法、修辞等,确保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
强调基础: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图文并茂:教材中的插图丰富,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兴趣。
强调实践: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 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 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 供小于求, 表现: 物价上涨, 纸币贬值。
影响: 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 购买力下降, 生活水平下降, 商品销售困难, 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 表现:物价下降, 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 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 使经济萧条,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导致市场消费不振, 对经济长远发展, 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 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 含义, 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 由于供不应求, 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即使提高价格, 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 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 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 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 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商品价值量越大, 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 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初中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知识概述《初中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初中语文第二单元包含多篇课文,知识点涵盖字词、语法、文章的理解赏析等多个方面。
字词就是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等;语法是一些句子结构和词性相关的知识;文章理解赏析就是读懂文章含义,懂得文章好在哪里等。
②重要程度:这个单元在初中语文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是学生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写作等多种能力。
打个比方,就像盖房子,这个单元的学习就是在给语文这座大厦添砖加瓦。
③前置知识:需要之前学过的拼音、基本汉字书写、简单的词性概念(如名词、动词)等基础知识。
我记得刚上初中的时候,小学的这些基础知识要是没掌握好,一开始学习这个单元还真有点吃力呢。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中写作文能用到单元里的一些好词好句或者写作手法;日常阅读中也能迅速理解类似文章的内容。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个单元的知识点在初中语文知识体系里算是一个阶段性的深入发展部分。
它既承接了之前学习的简单语文知识,又为后面更深入的学习(如文言文阅读等)做铺垫。
②关联知识:和第一单元的基础知识有着紧密联系,也是第三单元继续深入探讨语文各种现象(像小说鉴赏等)的前置内容。
字词学习和语法,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的,好的字词运用离不开语法规则。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在于文章的深度理解赏析。
有些文章的主题很深奥,还有些写作手法很隐蔽,像象征这种手法,不容易一下子看出来。
像我读有些课文的时候,找主题总是跟作者想表达的差那么一点,这就是难点所在。
④考点分析:考试里字词的正确书写、词义辨析经常考。
赏析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也是重点内容。
很可能出现在阅读理解或者古诗词鉴赏等题型里。
三、详细讲解【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拿这个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来说,比如鲁迅的文章,往往都有特殊的时代背景。
那时候社会动荡不安,鲁迅想通过文章唤起民众的觉醒。
当时的社会情况就反映在他的文字中,什么众人麻木围观让人心寒等情节都是时代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