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口腔炎
- 格式:pptx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15
疱疹性咽颊炎心得体会
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口腔科常见的疾病,通常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
这种疾病的症状包括喉咙痛、咽喉发炎、口疮等。
我近期也经历了这种疾病,从中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要及时就医。
即使症状不是很明显,也应该及时去看医生。
我最初只是感觉喉咙痛,没有在意,结果等到咽喉发炎,口疮的时候才去看医生,治疗起来就会比较麻烦。
及早诊断也可以避免病毒的传播。
其次,注意口腔卫生。
这个疾病最明显的症状之一就是口内的溃疡和痛楚,因此,要每天用盐水清洁口腔,特别是疱疹部位。
另外,要注意饮食,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比如辛辣食品、酸性饮料、咖啡以及酒类等。
这些东西都会刺激口腔溃疡,导致炎症加重。
第三,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疾病期间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这有助于缓解身体的压力,增强免疫力。
并且,要避免过度劳累、摄入过多的糖分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最后,要保持心态积极。
虽然这种疾病可能会带来一些身体不
适和疼痛,但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会有助于身体快速康复。
可
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获得情绪上的支持。
总之,疱疹性咽颊炎虽然对身体造成的影响比较大,但只要我
们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和生活方式,调整好心态,就可以渡过这
个难关。
希望大家在平时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感染这种疾病。
如若不幸感染了,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让身体早
日康复。
小儿疱疹性口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儿童疱疹性口炎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粘膜传染病。
临床上,它具有自限性和复发性,最容易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儿身上。
疱疹性口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感染,在医学上被称为I单纯疱疹病毒。
其病因与常见感冒一样,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通常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感染,即病毒携带者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将病毒传播到空气中,导致他人感染。
疱疹性口炎在冬春季节很常见。
婴儿出生后,体内有来自母亲的抗体,起到保护婴儿的作用。
这种来自母亲的抗体通常在6个月左右消失。
在2岁之前,婴儿没有完全产生新的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因此儿童没有抵抗力,感染病毒后很容易发生。
大多数病例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实验室检查仅用于最终诊断。
常用方法有非特异性疱疹病毒检查和特异性疱疹病毒检查。
疱疹性口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病时发热38~40℃,1~2牙龈、唇、舌、颊粘膜等部位的口腔粘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2~3mm,周围有红晕,溃疡形成后迅速破裂,覆盖黄白纤维素分泌物,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上腭和咽部。
疱疹经常发生在嘴角和嘴唇周围的皮肤上,儿童疼痛严重,所以他们经常易怒和哭泣。
因为疼痛,他们拒绝吃牛奶,经常流口水,颌下淋巴结经常肿胀。
3~5后天恢复正常,溃疡面也在1~2本周逐渐愈合,但局部淋巴结肿大持续时间较长,约2~3周后恢复正常。
大多数病例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实验室检查仅用于最终诊断。
常用方法包括非特异性疱疹病毒检查和特异性疱疹病毒检查,可明确感染类型;常规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升高。
中医称小儿疱疹性口炎为中医称"口疳"、"口疮"等等。
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调理不当、喂养不当、肆意食用脂肪、甜味、油腻、热,或喜欢吃油炸烤、内火、心脾热火、经络熏舌,或外感风热邪,邪热乘脾,攻击舌,腐蚀口腔肌膜,导致口腔黏膜破裂。
也可在高烧、急性传染病、长期腹泻、津液损伤、阴液损失冰不生火、虚火浮、烧舌、发病后发生。
疱疹性口腔炎健康宣教疱疹性口炎亦称疱疹性齿龈口炎,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传染性强,终年可以发生,多见于1到3岁小儿,常在集体托幼机构引起小流行。
【症状】*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以6个月~2岁最多。
前驱症状较重,可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均可受累,以邻近乳磨牙的上腭和龈缘处最明显,主要表现为成簇小水疱,易破,形成大面积糜烂面。
病程约7~10天,有自限性。
【护理措施】1、保持口腔卫生:溃疡面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清洗。
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减少细菌定植。
2、正确涂药:涂药前先将纱布或干棉球放在颊黏膜腮腺管口处或舌系带两侧,以阻隔唾液;然后用干棉球将病变的黏膜表面吸干后再涂药。
涂药后最好保留10分钟,不可立即漱口、进食或喝水。
3、饮食护理:以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避免刺激性食物,不能进食者,应予肠道外营养,以确保能量与水分的供给。
4、食具专用:婴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或高压灭菌消毒。
5、监测体温:体温过高时,给予松解衣服、置冷水袋、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同时做好皮肤护理。
【健康指导】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向家长解释勤喂温开水的意义,给家长示教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的方法,做口腔护理前后要洗手。
告诉家长患儿的食具要专用,用后应煮沸消毒或高压消毒。
告诉仍在哺乳的母亲,内衣要经常更换,哺乳前要清洁乳头。
纠正患儿吮指、不刷牙的不良习惯,培养儿童饭后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
向家长及患儿宣传均衡营养对提高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性,避免偏食、挑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疱疹性口炎的传染性较强,应与其他小儿分开。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有哪些症状小孩子抵抗力弱,容易感冒,尤其是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需提防疱疹性口腔炎。
患疱疹性口腔炎的婴幼儿总是先发烧后烂嘴,往往突然发烧(达39℃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为病毒感染所致。
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
因口腔溃疡引起剧烈疼痛,小儿常常会拒食。
口腔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唾液分泌增加,加重小儿流口水现象。
疱疹性口腔炎为单纯疱疹病毒所致。
出生时可经产道感染而疱疹性口腔炎。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是啥原因引起口炎是指口腔粘膜由于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若病变限于局部如舌、齿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等。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
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生素B、C缺乏等。
感染常由病毒、真菌、细菌引起不注意食具及口腔卫生或各种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和导致口炎的发生。
目前细菌感染性口炎已经很少见,病毒及真菌感染所致的口炎仍经常见到。
疱疹性口腔炎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
多见于1-3岁小儿,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
从患者的唾液、皮肤病变和大小便中均能分离出病毒。
疱疹性口腔炎由疱疹性病毒引起,在齿龈、颊黏膜、舌及上腭、咽部出现小疱疹,疱疹溃破后成为溃疡,上有淡黄色的分泌物覆盖,旁边有一圈红晕。
因口腔溃疡引起剧烈疼痛,小儿常常会拒食。
口腔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唾液分泌增加,加重小儿流口水现象。
疱疹性口腔炎为单纯疱疹病毒所致。
出生时可经产道感染而疱疹性口腔炎,亦可继发于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生素B、C缺乏等。
感染常由病毒、真菌、细菌引起不注意食具及口腔卫生或各种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和导致口炎的发生。
疱疹性口炎诊疗指南【概述】疱疹性口炎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当累及牙龈时称疱疹性龈口炎。
【临床表现】好发于出生后6个月至5岁儿童,2~3岁达最髙峰。
多为原发性,亦有复发性。
口腔各部位粘膜均可发生,包括角化良好的牙龈、舌背和硬腭等处的粘膜。
发病时多有发热、烦躁、拒食、咳嗽或全身不适等先驱症状,2~3日后出现口腔体征。
3.初起时,口腔粘膜充血,发红,并在发红粘膜上出现成簇的水疱,约1~2mm大小,疱壁薄很易破裂。
疱破后形成小溃疡,小溃疡可扩大融合成稍大溃疡,或由簇集的小水疱破裂后融合成大的溃疡。
4.溃疡边缘不规则或呈多环状,溃疡面上有灰白色或黄白色假膜。
溃疡面大小、数目不等,在成簇的溃疡周围还可看到散在的小溃疡。
5.当累及牙龈时,牙龈充血、肿胀、易出血。
6.当小水疱破裂形成小溃疡时,患儿感剧痛,哭闹、拒食、流涎。
7.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8.发病后的3~5日症状最重,口腔体征出现后,全身症状逐渐消退。
【诊断要点】充血的口腔粘膜上出现数目众多,散在或丛集成簇并融合的小溃疡。
累及牙龈时,牙齦充血、肿胀、易出血。
3.患儿哭闹、拒食、流涎。
4.可疑时检查病毒包涵体,可观察到含有嗜伊红色包涵体的多核巨细胞。
【治疗原则及方案】1.全身用药(1)口服板蓝根冲剂、病毒灵(吗啉双胍)等。
(2)口服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等。
(3)抗生素药物预防继发感染。
2.局部治疗选用金霉素甘油、疱疹净滴眼剂、无环鸟苷滴眼剂等局部涂布。
硫酸锌液等含漱或局部湿敷。
口腔疱疹的症状和种类有那些?口腔疱疹是口腔炎的一种。
由疱疹性病毒引起。
在齿龈、颊黏膜、舌及上腭、咽部出现小疱疹,疱疹溃破后成为溃疡,上有淡黄色的分泌物覆盖,旁边有一圈红晕。
口腔疱疹的分类和症状:1.口腔单纯性疱疹(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为HSV-I引起,多表现为急性疱疹性龈口炎。
以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
成人亦可发病。
其发病有四个时期:①前驱期:发病前常有与疱疹病患者接触史。
经过4~7天潜伏期后,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疼痛、咽喉肿痛等急性症状,下颌下和颈上淋巴结肿大、触痛。
患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
经过1~2天后,口腔黏膜、附着龈和缘龈广泛充血水肿。
②水疱期:口腔黏膜呈现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疱壁薄、透明易溃破,形成浅表溃疡。
③糜烂期:成簇的小水疱溃破后可引起大面积糜烂,并可造成继发感染。
上覆黄色假膜。
唇和口周皮肤也可有类似病损,疱破溃后形成痂壳。
④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整个病程需7~10天。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原发性疱疹感染愈合后,发生复发性损害,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附近,又称复发性唇疱疹。
其临床表现为:损害总是以多个成簇的水疱开始。
损害复发时,总是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或附近。
有前驱症状,患者可感到轻微的疲乏与不适,很快就在将要发生复发损害的部位出现痒、张力增加、灼痛、刺痛等症状。
约在数小时以内,出现水疱,周围有轻度的红斑。
一般情况下,水疱可持续到24小时以内,随后破裂、糜烂、结痂。
病程约10天,但继发感染常延缓愈合,愈合后不留瘢痕,但可有色素沉着。
诱使复发的因素包括局部机械刺激、感冒、阳光照射等,情绪因素也能促使复发。
虽复发性唇疱疹是本病的最常见复发形式,但少数复发可损害牙龈和硬腭。
2.口腔带状疱疹:易发生于三叉神经分布区,水疱时间短暂,多表现为边缘不整、浅在的溃疡面,表面有黄色假膜覆盖,仅限于单侧,出现剧烈的牙痛。
将要发疹部位先有疼痛、瘙痒、灼热感,继而潮红,出现集簇性粟粒大小丘疹群,沿受累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并迅速变为水疱,水疱可相互融合成大疱,疱壁紧张,内容澄清透明,逐渐变为混浊甚至呈血性、脓性,数日后水疱吸收干涸,1~2周后脱痂,留有暂时性红斑或色素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