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医疗小常识科普
- 格式:docx
- 大小:27.62 KB
- 文档页数:3
一文掌握肱骨近端骨折1►导言大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发生在年龄稍大的成年人,而且是稳定骨折,保守治疗可敢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但遗憾的是,同样的受伤原因以及同样的骨折类型,在一部分年轻人却是不稳定的,保守治疗效果较差。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技术变得越来越规范,它和骨的质量和骨折类型密切相关,但对骨质疏松的患者治疗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微创技术和锁定钢板的出现,许多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应该制定一套对所有肱骨近端骨折都适用的符合逻辑的治疗方法。
2►解剖Codman (1934) 指出肱骨近端骨折可分为四个骨折片(图1)。
•第一片是肱骨头,即解剖颈上面那一部分。
由于它几乎全被关节软骨覆盖,且无软组织附着,血液循环很差。
因此,如果肱骨头骨折片发生移位,必将发生缺血坏死。
△ 图1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1.解剖颈上方的肱骨头;2.小结节;3.大结节;4.肱骨干•第二片是附着在肩胛下肌上的小结节。
在肱骨颈有骨折的情况下,小结节撕脱骨折可导致肱骨头过度外旋。
•第三片是和肩袖附着的大结节。
单纯的大结节撕脱骨折相当于肩袖的撕脱伤,在合并外科颈骨折时,使肱骨头内旋。
•第四片是位于外科颈以远的骨折片,它最为常见。
如同其他部位的干骺端骨折,如果在此区域发生压缩型(或嵌插型)骨折,则属于稳定骨折;如果发生剪切型骨折,则属于不稳定骨折。
如果肱骨头骨折片有较多的软组织附着,发生缺血坏死的可能性就很小。
这一解剖特点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肱骨近端骨折很像股骨近端骨折,如果肱骨近端从解剖颈发生骨折,则很像关节内的股骨颈骨折,由于骨折片大部分都被关节软骨覆盖,血运很少,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很高(图2a、b)。
通过肱骨外科颈发生的骨折很像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于关节外骨折,血液循环丰富,缺血坏死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图2c、d)。
△ 图2 a~d 比较肱骨关节内解剖颈骨折(a)和关节内股骨颈骨折;(b)两者几乎都被关节软骨覆盖,血运差,缺血坏死的发生率高。
c、d比较肱骨关节外外科颈骨折;(c)和关节外股骨近端转子间骨折;(d)由于都属于关节外骨折,缺血坏死的发生率较低3►血管解剖如股骨头一样,肱骨头表面被关节软骨覆盖,所以血液循环较差。
肱骨近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医疗小常识科普在日常生活中,骨折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在医学角度上将其称为骨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
比如,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可能在摔倒之后会出现骨折,或者年轻人由于运动姿势不当导致骨折等等。
骨折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常见的类型就是——肱骨近端骨折。
在出现肱骨近端骨折之后,及时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以及恢复。
在目前的医学技术中,中医和西医都对肱骨近端骨折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那么,到底什么是肱骨近端骨折呢?肱骨近端骨折怎样通过中医和西医治疗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什么是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在人体大臂部位,是人体上肢中力量最强的骨头,承载着与肩胛骨、尺骨和桡骨的连接,形成完整的肘关节功能和肩关节功能。
肱骨近端一般是指肱骨大结节基地以及更靠上方的部位,是形成人体肩关节的重要部位。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这一部位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包括肱骨干骺端、小结节、大结节、肱骨头等部位。
在肱骨近端骨折之后,患者的肩膀部位会出现非常明显的疼痛感以及肿胀感,肿胀部位大多位于外科颈处皮肤、解剖颈处皮肤、肱骨小结节和肱骨大结节,属于软组织肿胀。
同时,由于肱骨近端骨折,大臂的活动会受到相应的限制,无法自主活动上臂,或者在活动上臂的过程中会出现剧烈疼痛。
随着淤血的不断增多,骨折部位还会出现一些淤血斑。
除此之外,肱骨近端骨折可能还会伴随一些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症状,从而影响到上肢功能以及肩关节神经功能。
一般来说,肱骨近端骨折都是由于暴力因素引起的,包括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
其中,间接暴力是指暴力因素没有直接发生在肱骨近端,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力量传导至此部位,比如在运动跌倒后没有以正确的姿势落地,用胳膊撑地之后将力量传导至肱骨近端部位。
直接暴力是指暴力因素直接作用于肱骨近端部位,比如重物掉落、外力因素等等。
肱骨近端骨折的中医治疗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来说,中医具有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主要可以分为外治法、药物法、针灸法和药慰法。
「医学笔记」——肱骨近端骨折(一)对于中老年人,肩关节周围骨折很常见,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其中的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左右,其中女性发病率较高,约为男性2倍,最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年轻人多为高能量损伤。
应用解剖•肱骨近端骨折通常分为四个主要解剖部位:肱骨头、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节、肱骨干近端,肱骨头与肱骨解剖颈相连,约为1/3个球体表面,肱骨颈干角平均为135°。
骨折移位标准为断端分离移位大于1cm或成角大于45°。
•大结节位于肱骨头外侧,是肩袖中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的附着处,低于肱骨头最高的6-8mm,在肩关节外展90-120°时接触到肩峰,所以在安置肱骨近端外侧钢板时,要注意钢板上缘要在大结节下5-8mm,以免术后出现肩关节撞击,引发疼痛。
•肱骨头的血供,主要来源于旋肱前动脉的升支,被称作弓状动脉,起源于旋肱前动脉,沿结节间沟伴随肱二头肌长头腱走行,在大结节定点水平进入骨内,在肱骨头内弯曲走向后方,供应股骨头大部分的血供。
其他血供来自大小结节附着处进入干骺端的血管及旋肱后动脉的后内侧分支。
通常肱骨解剖颈骨折常常出现弓状动脉损伤严重,易并发肱骨头坏死,预后不良。
肱骨头骨块上内侧干骺端保留得越长,肱骨头血供越良好。
•随着年龄增加,肱骨头中央及肱骨颈的骨小梁结构逐渐变得疏松,肱骨头软骨下骨的骨密度最高,所以,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时,内固定螺钉理想长度是尖部止于软骨下骨5-10mm,从而保证固定强度。
手术入路体位:沙滩椅位;Marker笔标出肩胛骨、锁骨、肩峰、喙突的骨科标志,选择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切口始于喙突与锁骨之间,斜行向远端至三角肌附着处。
切口远端三角肌与胸大肌分离,故在此处容易寻找到头静脉,头静脉外侧钝性分离三角肌纤维,将头静脉与小条三角肌向内侧牵开。
•切口远端:沿肱骨表面向外侧松解三角肌止点的前1/3。
•切口中部,在肱骨大结节嵴部位松解胸大肌止点的上部。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案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上端发生的骨折,常见于肱骨头或肱骨颈部位。
这种骨折通常由于外力直接作用于肱骨而引起,如跌倒、运动损伤或交通事故等。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保守治疗是指通过保守手段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适用于一些稳定性较好的骨折类型。
保守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外固定或石膏固定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促进骨折的愈合。
在保守治疗中,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确定骨折类型和稳定性,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保守治疗中,外固定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外固定通过将金属钢针或钢板插入受伤骨折部位的骨髓腔内,外固定器将骨折部位固定,使之保持稳定。
外固定可以有效地减少骨折的移位和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的愈合。
外固定治疗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创伤小,但需要定期复查和调整。
另一种保守治疗的方法是石膏固定。
石膏固定通过将患肢置于适当的位置,并用石膏固定患肢,使骨折部位保持稳定。
石膏固定具有成本低、方便快捷等优点,适用于一些稳定性较好的骨折类型。
但石膏固定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固定时间较长、关节僵硬等。
对于肱骨近端骨折中一些不稳定性较高或严重移位的骨折,手术治疗是更好的选择。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内固定或外固定来实现骨折部位的稳定。
内固定通常采用金属板、钢钉或螺钉等器械,将骨折的骨片固定在一起,促进骨折的愈合。
手术治疗的优点是恢复快、功能恢复好,但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手术风险。
在手术治疗中,外固定通常用于一些严重移位或骨折稳定性较差的病例。
外固定通过将金属钢针或钢板插入骨折部位,外固定器将骨折部位固定,使之保持稳定。
外固定可以有效地减少骨折的移位和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的愈合。
外固定治疗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创伤小,但需要定期复查和调整。
总的来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保守治疗适用于一些稳定性较好的骨折类型,通过外固定或石膏固定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身痛逐瘀汤联合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引言: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发生在老年人和骨质疏松的患者身上。
肱骨近端骨折临床表现为明显的局部疼痛、肿胀和无法活动。
对于这种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内固定手术,但内固定手术后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期,且容易出现并发症。
如何更好地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成为了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
身痛逐瘀汤是一种中医药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身痛逐瘀汤被发现可以有效缓解肱骨近端骨折的疼痛和肿胀症状。
本文旨在探讨身痛逐瘀汤联合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身痛逐瘀汤的药物组成及作用机制身痛逐瘀汤是一种中药复方,由当归、川芎、红花、赤芍、蝉蜕、甘草等多种药物组成。
当归、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并消除瘀血;红花、赤芍能够舒经活络、消肿止痛;蝉蜕、甘草能够平肝清热、解毒消肿。
身痛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各种疼痛疾病的治疗。
二、身痛逐瘀汤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身痛逐瘀汤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已有一定的临床实践基础。
其主要作用是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有助于改善骨折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症状。
身痛逐瘀汤还能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身痛逐瘀汤在骨折治疗中得到了临床医生的广泛应用。
三、身痛逐瘀汤联合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了探讨身痛逐瘀汤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我们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
我们选取了一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身痛逐瘀汤联合手术治疗。
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疼痛、肿胀、功能恢复情况,并对比了传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
结论:身痛逐瘀汤联合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够缓解疼痛、肿胀症状,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我们建议在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中可以考虑使用身痛逐瘀汤联合手术治疗的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结果仅为初步结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身痛逐瘀汤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小常识肱骨近端骨折,多为肱骨外科颈骨折,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中老年女性中非常常见。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绝经后局部骨质疏松,肱骨在意外跌倒后出现支撑地面的现象。
骨折后,多采用石膏或支架保守治疗。
当然,如果没有手术禁忌症,术前检查有明显移位的骨折,也建议患者进行手术开放翻修和内固定,使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得以恢复。
1.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在局麻下行手法复位,复位满意后使用夹板进行固定。
在固定期间注意做好患肢的保护措施,避免再次损伤。
在固定期间配合做好功能恢复治疗即可。
保守治疗需要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复位良好后可有效缓解骨折后的疼痛,有研究发现,肱骨近端骨折时,患者之所以会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主要是因为骨折断端无法复位所致,所以轻微活动就会引起剧烈的疼痛,复位后使用夹板可以避免骨折移位和活动,临床疗效显著。
保守治疗针对的患者群体主要是有手术禁忌症和高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为其缓解疼痛,保证股骨活动度。
2.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术前协助患者仰卧,垫高患侧肩部,也可以将手术床头部摇高30-45°,在全面或臂丛麻醉下开始手术。
在肩前外侧做手术切口,经过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进入,注意不要伤及头静脉,将其向内侧牵开,三角肌向外侧牵引开。
部分患者可以从锁骨下1.5cm处横行将部分三角肌前缘切断,使肱骨近端能充分暴露。
对肩袖进行检查,确认有无撕裂或破裂,注意保护好此处的血液循环,将骨折端血肿和嵌入的软组织做好清理,如果骨折块上附着有软组织,注意做好保护。
以肱二头肌长头腱、肱骨大结节、结节间沟为标志,对股骨头和大小结节进行定位,将上臂外展牵引并进行旋转,向下牵拉肩袖,将肱骨大结节向上推压使骨折部位复位。
如果大结节无法复位时,可以在岗上肌腱下方穿不可吸收缝线进行牵引,并在远骨折块近端横行钻孔行8字缝合固定。
在C臂机X线透视下对骨折复位满意后,使用1枚克氏针从大结节传入肩胛盂,将大结节和肱骨头进行暂时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医疗
小常识科普
肱骨近端骨折在骨科疾病中比较常见,通常由间接暴力所致,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同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机体痛苦。
为了使患者尽快康复,早日回归社会,就要重视治疗方法的选择。
有研究证实,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促进疾病恢复。
一、肱骨近端骨折的简单介绍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大结节基底及以上部位的骨折,发生原因主要有直接或间接的撞击、老年性骨质疏松等,患者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并可见淤血斑的症状,部分患者伴有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症状。
因骨折情况不同,所以有如下疾病类型。
根据Neer分型,按照骨折后骨块的数目及移位的成熟,可分成一部分骨折,四个解剖部位相互位移小于1cm,成角小于45度;两部分骨折,一个部位骨折,并且发生位移,有解剖颈骨折、大结节骨折、小结节骨折和外科颈骨折之分;三部分骨折,两个部位骨折并且发生位移,常见2种形式大结节、外科颈骨折和小结节外科颈骨折;四部分骨折,四个解剖部位都发生骨折和位移,肱骨头向外侧脱位,血供被严重破坏,增加了缺血坏死发生的可能。
按照压缩程度分类,肱骨近端骨折可分成<20%,20%-45%,>45%。
根据AO分型,可以分成A 型骨折,即关节外骨折,仅一个结节骨折,伴或不伴干骺端骨折;B型骨折,即关节外骨折,大小结节均骨折,伴干骺端骨折或盂肱关节脱位;C型骨折,即关节内骨折,肱骨头血供受到明显破坏。
二、肱骨近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
(一)肱骨近端骨折的中医治疗
1.药物法。
(1)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三七、制乳香、制没药、地鳖虫、红花等,再随证分期选用中药,骨折中后期选用续断、仙茅、骨碎补、
生白术、补骨脂、当归、陈皮、淫羊藿等;体弱者加当归、黄芪。
(2)选用七
厘散、夺命丹、正骨紫金丹等中成药。
(3)选择有止痛作用的单味中药,包括
草乌、威灵仙、五加皮、制南星等。
2.外治法。
(1)选择中药:桂枝3g,红花5g,桑寄生、全当归、草乌、独
活各9g,积雪草、伸筋草各12g,混合后研磨成粉末状,装入纱布袋内扎好,放
人锅内煮沸后稍待冷却用毛巾浸后敷于患处,15-20分钟/次,每日2次。
(2)
骨折早期外敷断骨丹,中后期外敷接骨丹。
可有补肝肾,强筋骨之效。
3.药慰法。
方剂组成:川椒1.5g,樟脑3g,川芎5g,防风、黄柏、当归、
苦参各6g,荆芥、松木、杜仲、松节9g,黄酒1小杯,药物混合后用水煎后敷
在骨折处,达到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效果。
患者术后解除固定后,用50g生姜、带根的葱5根或花椒3g,煎成水后对患处进行熏洗,或者用海桐皮清洗患处,起
到温经通脉的作用。
4.针灸法。
(1)体针。
取肩偶、肩贞、肩内陵、曲池、臂膳、手三里穴位,中等刺激,留针15-30分钟,必要时加用艾灸法,可起到温经通络,松解粘连的
作用。
(2)耳针。
取脑、神门,捻转手法,留针30分钟;或埋针后用胶布固定,叮嘱患者每隔l-2小时自行按压1分钟,以维持针感,以起到活血止痛的作用。
(二)肱骨近端骨折的西医治疗
1.保守治疗。
(1)针对无移位骨折、外展型骨折、移位不大的粉碎性骨折、骨块较小的小结节骨折可实行保守治疗,可以利用三角巾悬吊进行固定。
(2)
对于内收型骨折可以进行手法复位,如肩关节脱位合并大结节脱位,肩关节复位
后大结节通常可自发复位。
2.药物治疗。
(1)肱骨近端骨折伴随剧烈疼痛的患者可给予抗炎镇痛药物
缓解疼痛。
(2)骨折后局部肿胀严重的患者可给予消肿药物改善局部肿胀情况。
(3)开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抗生素治疗,以防继发性感染症
状出现。
(4)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
3.手术治疗。
(1)解剖颈骨折:通常容易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考虑切开
复位及内固定,对于老年人或难以复位固定的骨折可以考虑行关节置换。
(2)
外科颈骨折:对于粉碎性骨折如果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困难或诱软组织嵌入时,
可以选择手术切开复位及内固定。
(3)大结节骨折:对于单纯大结节骨折畅游
明显移位,因此可以实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4)小结节骨折:如果内旋受限,
可以进行手术复位固定。
4.康复治疗。
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而言,康复治疗至关重要,是患者能够
康复的关键。
因此,手术结束后,要根据患者的恢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在方案,即早期肩关节康复训练,训练内容有钟摆运动、屈伸运动、外展运动和
器械锻炼,以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训练内容,训练频率和时间要循序渐进,以30分钟-60分钟为宜,严格按照训练要求对患者进行引导,有效预防不良情况
的发生。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还需要加强营养,以患者的饮食习惯为依据制定饮
食计划,增加营养补充,满足机体所需营养物质,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综上所述,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西医治疗,可发挥两种
治疗手段的优势作用,形成合力,为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早日康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