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概论1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26
礼仪概论人类的活动在受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的同时,还受社会规律以及由社会规律决定的各种社会规范的影响和制约。
在这些社会规范中,除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就是礼仪规范。
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
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礼仪的内容1.礼仪的涵义礼仪,从广义上讲,指的是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从狭义上讲,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礼仪的上述定义主要表达了以下几层意思:首先,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
一个人要进入某一地域,就要对那里的人的习俗和行为规范有所了解,并按照这样的习俗和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
其次,礼仪准则或规范是一定社会的人们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
在社会实践中,礼仪往往首先表现为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习惯,然后才逐渐上升为大家认可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动作进行准确描述和规定的行为准则,并成为人们自觉学习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最后,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一个人只有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才会被他人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只有在这种互相尊重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建立起来。
遵守礼仪是人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要想真正了解礼仪,应先明确礼仪的基本涵义。
一般而言,与“礼”相关的词最常见的有:三个,即礼仪、礼节、礼貌。
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被视为一体,混合使用。
但严格说,三者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礼貌,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
礼貌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素养。
课程礼仪规范教程课题礼仪概论教学重点礼仪的含义,种类,作用,以及运用礼仪怎样操作教学难点让学生能自动自发地讲究礼仪教学目标教会学生能正确的索取名片,出入电梯的标准,什么场合,什么对象,穿什么样的衣服,打电话时谁先挂,为客人之间相互做介绍的游戏规则,以及为什么讲礼仪,何时讲礼仪。
教学导入:礼仪就在身边,人无理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子)孔老夫子两千多年前提出以礼治国,以礼服人。
如何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如何成就你的君子形象,这就是交往礼仪和交往艺术的问题。
一.“礼”的含义:尊重。
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
但你光说尊重没用,你心理想什么,要善于表达,你得会说话,你得把这活儿做地道了。
“礼”的含义(表达尊重的形式)是恰到好处的表达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的形式。
案例说明:“为客人之间相互做介绍的游戏规则”。
小结:善待自己也好,善待别人也好,既要有礼(就是尊重)也要礼仪,礼仪就是表达,没有礼是没有仪的。
现在我们做个良性互动:“打电话时谁先挂?”(让同学们讨论3分钟)“谁先打就谁先挂。
”错“谁先接就谁先挂。
”错“对方先挂。
”错解析:应该是地位高者先挂;上级机关的人先挂;群众和政府公务员打电话,群众先挂(因为国家规定党为公,执政为民);商务交往中,顾客是上帝,顾客先挂;服务行业,企/事业单位和客户打电话,客户先挂。
职业道德告诉我们: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
现代礼仪的内涵是哪些?一.礼仪是交往的艺术因为我们现代社会发达,现代交通和现代通信技术,使我们可以“做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干河。
”国家人事部颁布的〈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八条里的第八条最后一句,四个字:讲普通话。
为什么要讲普通话,因为普通话是国家法律规定要推广的,有助于全国人民之间的有效沟通,你讲方言土语人家听不懂。
(例子)比如那天听个朋友讲,说他上大学那会,七八个人住一宿舍,头天开学,七个人报道准时,第八个四川来的,来晚了!学校拉闸,同学们都睡了,四川那个同学进宿舍,他挺累,好不容易找到门,结果开灯,开不着,自己就嘟嘟讲四川话,“老子床在哪里?”他乱摸,把宿舍里的同学摸醒了,同学们都生气地要当老子,他后来急了,有说:“龟儿子,你们说话呦!”结果“龟儿子”就联合起来把“老子”打了一顿,当然也不是真打,就是骂骂咧咧地给了他几下,时间长了才知道他有点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