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iu章__第二节_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 格式:ppt
- 大小:4.22 MB
- 文档页数:91
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物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机物无处不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常见的有机物。
本文将介绍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1. 脂肪酸脂肪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它是由长链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羧酸。
脂肪酸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类。
1.1 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是指碳链上的每个碳原子都与最大数量的氢原子相连。
这使得饱和脂肪酸具有坚硬的性质,如牛油、猪油等。
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引发心血管疾病。
1.2 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是指碳链上存在双键,使得碳链中存在较少的氢原子。
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液态的性质,如橄榄油、鱼油等。
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益,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维护心血管健康。
脂肪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
它们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为我们提供能量和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此外,脂肪酸还被用于制造皂、润滑脂和化妆品等。
2.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生活中另一种常见的有机物。
它们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通常以简单糖、复合糖和纤维素的形式存在。
2.1 简单糖简单糖是碳水化合物中最基本的单位,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它们具有甜味,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提供能量。
简单糖主要存在于水果、蜂蜜和糖等食物中。
2.2 复合糖复合糖由多个简单糖分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其中,淀粉是一种常见的复合糖,是植物的主要能量储存形式。
人体摄入淀粉后,经过消化酶的作用,分解成葡萄糖供身体使用。
复合糖也存在于米、面、土豆等食物中。
2.3 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复杂的多糖。
人体无法消化纤维素,但它对健康有益。
纤维素可以促进消化道蠕动,预防便秘,并有助于维持正常胃肠功能。
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是摄取纤维素的主要来源。
碳水化合物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我们膳食中的主要能量来源,为身体提供必要的热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乙醇教课方案●教材剖析及教材办理《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是新课标人教版一般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选用了乙醇和乙酸这两个生活中典型的有机物,并对乙醇和乙酸的构成、构造、主要性质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本节内容分 2 课时,第 1 课时介绍生活中常有的有机物——乙醇。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构成和构造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乙醇是学生比较熟习的物质,又是典型的烃的含氧衍生物,所以,乙醇的构造和性质是本节的要点。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成立起官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构成)构造→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为此后学习其余的烃的衍生物打下优异的基础。
本课时实验内容许多,经过实验能培育学生的研究能力、操作能力、察看能力、剖析能力等。
为了使教课拥有更强的逻辑性,对教材处理以下:先联系生活及展现酒精灯,小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依据乙醇的分子式猜想乙醇的构造,并经过实验考证乙醇的构造,构造决定性质,再学习乙醇的性质,并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性质的学习。
第 2 课时介绍乙酸,包括乙酸的分子构造特色、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乙酸的用途等,乙酸的构造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课要点,特别是酯化反响的特色是要点难点。
经过联系生活引出乙酸,学习乙酸的构造,再学习其性质,要点剖析酯化反响。
●教课模式与学习方式设计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构造变化,重申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脑筋中逐渐成立烃基与官能团地点关系等立体构造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舞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说常有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我设计的教课模式和学习方式以下:1、实验法:充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经过设计问题,实验研究,展现获得知识的过程,按“疑问→实验→思虑→指引→得出结论→应用”的模式进行教课,从而调换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去研究知识; 2、情形激学法:创建问题的境界(酒精汽油的推行、饮酒脸红、酒后驾驶的查验等),激发学习兴趣,调换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在境界中主动研究科学的奇妙。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一、教材分析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学生感觉亲切、熟悉。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的乙醇应该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学生借助乙醇这种熟悉的有机物,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之——烃的含氧衍生物,认识到有机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了解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初步认识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初中化学知道了乙醇的组成、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用途,但是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只是在烯烃的学习中开始从微观结构认识物质。
因此在乙醇的教学设计中,回避了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而是借助水分子与乙醇分子、氢氧化钠和乙醇钠的对比,渗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科学分析方法。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乙醇化学性质的教学采用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1)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列举出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质;(2)通过实验探究,能完成乙醇与氧气、与钠反应的实验操作,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3)通过师生共同归纳,初步学习羟基、官能团等概念,并能解释羟基对乙醇化学性质的影响;(4)通过阅读、交流加深对酒驾、乙醇汽油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的认识,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2.教学重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3.教学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四、教学指导思想新教材特别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为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借鉴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主要采用认知同化的学习模式,即先探明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知识进行拓展、加深。
五、教学过程教学第一环节——讨论、交流,激活已有知识学生依据学案,分组(4-6人)交流关于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已有知识,最早完成学案的小组到展示台展示,之后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质疑和和补充,教师参与总结。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课程目标]1.掌握醇、酸、酯的结构特点,正确区分辨认醇、酸、酯。
2.了解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性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一般了解醛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4.能正确书写有机物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根据化学方程式作一般计算。
[要点精析]一、醇、醛、酸、酯的结构和性质(表24-1)概念一般表示 官能团 典型代表 主要化学性质 醇 烃分子中饱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化合物 R-OH—OHCH 3CH 2OH① 与金属钠反应 ② 氧化反应 ③ 酯化反应 醛 烃基和醛基相连接的化合物R-CHO —CHO CH 3CHO ① 还原成醇 ② 氧化成酸 酸 烃基和羧基相连接的化合物R-COOH—COOHCH 3COOH① 酸性 ② 酯化反应酯酸和醇发生酯化反应的生成物R-COOR ’ —COOR ’ CH 3COOCH 2CH 3 水解反应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及结构特点确定物质所属类别。
二、乙醇 1、分子结构分子式:C 2H 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3CH 2OH 或C 2H 5OH官能团:—OH (羟基)2、物理性质:通常条件下呈无色液体、可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易挥发、有特殊香味,比水轻,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
3、化学性质(1)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2C 2H 5OH+2Na 2C 2H 5ONa+H 2↑钠沉于容器底部,反应缓慢进行并放出气体。
钠与乙醇的反应没有钠与水反应的剧烈。
(2)氧化反应燃烧:C 2H 5OH+3O 2−−→−点燃2CO 2+3H 2O (发出蓝色火焰,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 催化氧化:2C 2H 5OH+O 2∆−→−Cu2CH 3CHO+2H 2O (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立即插入乙醇中,铜丝表面立即变成光亮的紫红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
钠与乙醇的反应没有钠与水的反应剧烈。
)(3)酯化反应C 2H 5OH+CH 3COOH ∆−−→−浓硫酸CH 3COOC 2H 5+H 2O 3、酒精与日常生活(1)饮料:各种酒中都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醇在肝脏中被氧化成乙醛、乙酸,最终被氧化成CO 2和H 2O ,释放能量。
第九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讲认识有机化合物——主要的烃考点1主要烃的结构和性质一、有机化合物1.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化合物CO、CO2、碳酸及碳酸盐属于无机物。
2.烃:仅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
3.烷烃:碳原子与碳原子以单键构成链状,碳的其余价键全部被氢原子饱和,这种烃称为饱和链烃,也称为烷烃。
二、甲烷、乙烯和苯的结构与物理性质比较三、甲烷、乙烯和苯的化学性质比较下面从几种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角度认识三种主要烃: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1)甲烷与Cl2的取代反应(2)苯的取代反应(填化学方程式)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1)乙烯的加成反应(填化学方程式)(2)苯的加成反应苯与H2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加聚反应乙烯合成聚乙烯塑料的化学方程式为四、烷烃1.烷烃的结构与性质2.烷烃的习惯命名法(1)当碳原子数n≤10时,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当n>10时,用汉字数字表示。
(2)当碳原子数n相同时,用正、异、新来区别。
例如:CH3CH2CH2CH2CH3称为正戊烷,(CH3)2CHCH2CH3称为异戊烷,C(CH3)4称为新戊烷。
考点2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1.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可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而且碳碳原子之间也能相互形成共价键。
2.碳原子不仅可以形成单键,还可以形成双键或三键。
3.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碳链,也可以形成碳环,碳链或碳环上还可以连有支链。
二、同系物1.定义: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2.烷烃同系物:分子式都符合C n H2n+2(n≥1),如CH4、CH3CH3、互为同系物。
3.同系物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呈现一定的递变规律。
三、同分异构体1.概念: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