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6
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物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机物无处不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常见的有机物。
本文将介绍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1. 脂肪酸脂肪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它是由长链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羧酸。
脂肪酸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类。
1.1 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是指碳链上的每个碳原子都与最大数量的氢原子相连。
这使得饱和脂肪酸具有坚硬的性质,如牛油、猪油等。
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引发心血管疾病。
1.2 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是指碳链上存在双键,使得碳链中存在较少的氢原子。
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液态的性质,如橄榄油、鱼油等。
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益,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维护心血管健康。
脂肪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
它们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为我们提供能量和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此外,脂肪酸还被用于制造皂、润滑脂和化妆品等。
2.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生活中另一种常见的有机物。
它们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通常以简单糖、复合糖和纤维素的形式存在。
2.1 简单糖简单糖是碳水化合物中最基本的单位,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它们具有甜味,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提供能量。
简单糖主要存在于水果、蜂蜜和糖等食物中。
2.2 复合糖复合糖由多个简单糖分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其中,淀粉是一种常见的复合糖,是植物的主要能量储存形式。
人体摄入淀粉后,经过消化酶的作用,分解成葡萄糖供身体使用。
复合糖也存在于米、面、土豆等食物中。
2.3 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复杂的多糖。
人体无法消化纤维素,但它对健康有益。
纤维素可以促进消化道蠕动,预防便秘,并有助于维持正常胃肠功能。
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是摄取纤维素的主要来源。
碳水化合物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我们膳食中的主要能量来源,为身体提供必要的热量。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一、乙醇1、 分子结构乙醇的分子式C 2H 6O ,结构式为: 结构简式为CH 2CH 2OH 或C 2H 5OH 。
含有官能团—OH (羟基)【拓展知识点一】①醇:羟基不与苯环直接相连,称为醇。
②酚: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称为酚。
注:⑴乙醇可以看作是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
⑵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⑶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⑷“-OH ”与“OH -”的区别例: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 )B. CH 3CH 2NO 2C. CH 3CH 2BrD.2、 物理性质3、 化学性质⑴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见书实验)乙醇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可以是C —O 键断裂,也可以是C —H 键或H —O 键断裂,从而发生不同的反应。
与活泼金属Na 、K 、Mg 等反应(①键断裂)2CH 3CH 2OH+2N a →2CH 3CH 2ONa+H 2↑此反应比钠与水反应缓和得多,说明乙醇羟基上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⑵氧化反应a. 燃烧(断①②③④⑤)b. 催化氧化(①③键断裂)2 CH 3CH 2OH+O 2−−−−→−加热或g Cu A 2 CH 3CHO+2H 2O ①催化剂的反应原理:(分步)2Cu+O 2加热2CuO 2C 2H 5OH+2CuO −−→−加热2C 2H 4O+2H 2O+2Cu 总式:2 CH 3CH 2OH+O 2−−−−→−加热或g Cu A 2 CH 3CHO+2H 2O (现象:铜丝由红变黑,很快又变红) 羟基与连羟基的碳原子各脱去一个氢原子。
注:如果连羟基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则该醇就不能在Cu 或Ag 的作用下被氧化,但可燃烧。
例1: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化学键断裂的位置如下所示,则乙醇在催化氧化时,化学键断裂的位置是( )例2:I.中学课本中介绍了如下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2mL 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详细教案一、教材分析生活中接触的有机物很多,其中,乙醇和乙酸是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教材中从该两种物质的相关知识入手,通过对它们的学习,不仅能从化学知识方面认识这两种物质,还为后续学习烃的衍生物打下基础。
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学科特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烃的基础知识,在烃的衍生物中,从简单的多了个氧原子开始,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酒精开始,来学习烃的衍生物,降低了认识难度。
在烃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逻辑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
三、设计思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建构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采取从古人、古诗、日常生活入手感受酒精,从结构到性质,从性质到用途,然后启发引导、实验探究、讨论总结。
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乙醇。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3)了解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
通过学生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五、重点难点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六、课时:1课时七、教学方法1.创设共同探索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2.变静态信息为动态信息,将微观问题宏观化、直观化。
3.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手段学生探究实验,多媒体教学等多方面结合。
九、教学过程一、乙醇(三)乙醇的化学性质[设疑]酒精灯为什么能够燃烧?板书:1、氧化反应(1)燃烧(2)催化氧化[实验探究]{视频}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4mL 无水乙醇,将一根铜丝螺旋状一端烧热,迅速插入试管中,反复多次,仔细观察现象。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重难点一 钠与乙醇、水反应的比较规律总结 (1)乙醇除了能与钠反应制取氢气外,还可与活泼金属K 、Ca 、Mg 等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如2CH 3CH 2OH +Mg ―→(CH 3CH 2O)2Mg +H 2↑。
(2)利用醇与Na 的反应可以确定醇中羟基的数目。
重难点二 乙醇的催化氧化 1.实验操作把一端绕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烧至红热,此时铜丝表面变黑;趁热将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立即变成红色;重复上述操作几次,原有的乙醇气味消失而有带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生成。
2.实验原理2Cu +O 2=====△2CuO(铜丝变黑)(铜丝由黑变红)将上面两式合并,得出以下化学方程式:2CH 3CH 2OH +O 2――→Cu△+2H 2O特别提醒 (1)醇催化氧化过程中断裂的是羟基中的O —H 键和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一个C —H 键,所以醇催化氧化的条件是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
(2)在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实际起氧化作用的是O 2,铜在反应中只起催化剂的作用,CuO 是反应的中间产物。
(3)有机反应中,“得氧”或“去氢”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加氢”或“去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是有机反应类型中的两类重要反应。
重难点三 根与基(2)基一般不能单独存在,在特殊条件下(如光照、高温等),一些物质可解离出活性很强的自由基,作为反应中间体。
如甲烷的氯代反应:Cl ··Cl ――→光照Cl ·+Cl ·,Cl ·+H ··CH 3――→光照HCl +·CH 3;·CH 3+Cl ··Cl ――→光照CH 3Cl +·Cl 。
重难点四 乙醇、水、碳酸、乙酸分子中羟基氢的活泼性1.设计实验验证 (1)给四种物质编号①H —OH ,②,③CH 3CH 2—OH ,④2.实验结论总结应用指南 应用羟基的活泼性,可以解决有关物质类别的推断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