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黄河颂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黄河颂》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今老河口市)人。
中共党员。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学者、诗人。
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等。
他的诗文被鲁迅先生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这篇杂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
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黄河颂》教案9篇《黄河颂》教案篇1课型:导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的积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2.培养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读、悟、赏教学媒体:录音机;电视机;VCD;投影仪教学过程设计:1.以黄河波涛汹涌的画面配以朗颂词引入;2.整体感知(1)录音范读,学生体验作品语感和感情;(2)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把握好诗歌基调--热情、悲壮、豪迈)(3)(配乐)齐读(4)找出你喜欢的诗句,并朗读;3.质疑4.深入探究(用投影片展示问题)(1)第一节歌颂了黄河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2)第二节"颂前"哪个系统领诗句?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此诗文坛人仅仅是歌颂黄河吗?5.思维拓展:(1)第二节中"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你知道哪些英雄的故事,(抽生讲)再放英雄故事的画面,让学生猜,画面中的英雄是谁?最后放《英雄赞歌》来结束对英雄的赞颂?"(2)仿写:"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写你熟悉的事物。
(3)放《黄河颂》的录音,让同学们感受这首诗的悲壮感情。
(4)齐唱《保卫黄河》并配以黄河的画面。
6.小结:《黄河颂》这首诗不仅歌颂、赞美了黄河,赞美了黄河,而且赞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并让我们炎黄子孙学习这种精神。
7.板书设计:黄河颂光未然序曲(朗诵)--(歌唱)主体---尾声伟大坚强望--颂学习黄河精神《黄河颂》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黄河颂阅读答案《黄河颂》是中国现代作家郭沫若创作的一首长诗,以抒发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和对中华民族的崇敬之意。
作品用充满豪情的笔调描述了黄河的宏伟壮丽,讴歌了中华民族的英勇精神和奋斗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和民族气质。
全诗共分为六章,每章都以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颂为主线,从不同角度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
在第一章中,诗人以豪放激昂的语言描写了黄河的雄浑、浩渺和博大。
他将黄河比作巨龙,形容黄河在泥沙的滋养下,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养育之母。
第二章描述了黄河流经的各个地方,以及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了黄河流域人民的淳朴与勤劳,以及他们对黄河的崇敬和依赖。
第三章以战争为主题,描绘了黄河畔的战争场景。
诗人赞美了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和勇气,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和奋斗精神。
第四章描述了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以及黄土高原上的农田和农民。
诗人通过对黄土高原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精神的赞美和敬仰。
第五章以集体主义为主题,描绘了中华民族对抗外敌入侵的场景。
诗人赞美了集体主义精神的力量,并呼吁全体民众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侵略。
最后一章回归到黄河本身,表达了对黄河的深深敬畏之情。
诗人用激情澎湃的语言,赞美了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描述了中华民族对黄河充满敬畏和感恩的心情。
整个作品充满了激情与激昂,以其宏大的气势和慷慨激昂的情感,彰显出了对黄河和中华民族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通过对黄河的歌颂,诗人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复兴和伟大未来的美好祝愿,抒发了对中华民族自豪和自信的情感。
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对黄河独特情感的表达,也呼唤着每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和奉献。
《黄河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深深嵌入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的历程中。
作品通过对黄河的歌颂,表达了对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和文化的敬仰,引发了对中华民族文明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黄河流域的描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勤劳,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黄河颂》全解《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同时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本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朗诵词部分、歌词部分和尾声。
朗诵词部分是序曲,诗人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这部分语言精练,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歌词部分是全诗的主体。
这部分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描写黄河奔腾澎湃、不可阻挡的气势;第二层,从哺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三个方面来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第三层,诗人直抒胸臆,代表中华儿女发出了要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尾声部分是对全诗的总结。
诗人再次发出对黄河精神的赞颂,表明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无比自豪的心情,同时号召全民族兴起抗日救亡的烽火。
全诗充满了壮志豪情,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
这首诗歌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对黄河奔腾不息、气势磅礴的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中华民族无坚不摧、英勇顽强的精神风貌。
同时,诗歌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手法,直接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黄河的崇敬、赞美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感情。
此外,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注重押韵和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同时,诗歌的语言平实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更显得真实可信,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总的来说,《黄河颂》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黄河的雄姿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深深的热爱和关注。
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音乐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黄河颂-朗诵稿(15份) 祖国秀丽的河山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勤劳善良的民族你把先进文化艺术无偿传播给世界流传至今陕西秦剧那李世民亲自征西还在眼前不断浮现那山西的精致剪纸艺术最出名就是电影还有山东不灭酒的文化仿佛看到电影红高梁情景一碗酒在接一碗三碗就过岗那高大汉子敢打活老虎黄河水你日夜不停奔腾这爱在世界每一个角落着青春的灵魂闪耀着永远光辉春天的田野到处充满着蓬勃的'生机歌颂黄河的朗诵稿2歌颂黄河黄河您闪烁着华厦儿女的精神您曾经欢笑过也曾经把泪流黄河您用乳汁把我喂养成人不论走到哪里我都是您的人黄河您破开迷瘴驱走了倭寇开启了民族的灵魂黄河您是华厦儿女的.生母您不以自己的浩大而骄傲不因自己的浑浊而俯首黄河您是液体的长城您是长夜里的银河抚平了祖国的坎坷黄河您秉承了您的人格历史印证了您的诗歌向着民族复兴召手歌颂黄河的朗诵稿3黄河车过黄河足足走了三分钟180秒的颠簸我的心脏跳动了200多下不是因为车速快更不是因为黄河气势汹涌是因为我还活着每一个活着的人心脏都会有节奏的跳跃这是对生命新的诠释正如黄河水无怨无悔见证历史的延续我看到两岸的槐花香和汽车尾气的污浊争抢黄河的.味道孰不知这种味道早已嫁给了黄土地历史的车轮压不碎黄土高原的执拗黄土地对黄河独有的情感早已融化了所有的奢望我也深爱黄河的味道正如游子对故乡的牵念我被这种熟悉的气息征服远去的波涛声倒影出我的心跳和黄河水一起向东歌颂黄河的朗诵稿4黄河一条破船,几块石棉瓦黄河岸边搭一间房取下一缕阳光打扮炊烟君不见啊炊烟在他古铜色的脊背上摔倒过无数次婆姨挽起下坠的.落日有鱼的时候,是鱼网最疼的时候没鱼的时候,是渔歌最疼的时候黄河人家,看见夕阳就灭掉灯盏,打开窗户一只白鸟正在翩翩飞翔,那个兰花花把你的身体里弄出波涛歌颂黄河的朗诵稿5看黄河看黄河带着憧憬千亩荷塘的清香荷飘逸,莲花婀娜一望无际的绿啊是一种怎样的心旷神怡看黄河湮没水下的古城仿佛依然车马喧闹玉皇顶、紫薇宫佳人才子,衣袂飘飘东紫、拱华、歌薰三门熙熙攘攘,车流如注自汉唐渡口看夕阳黄河上帆影、船橹远河鸟飞,盘旋……看黄河碧天白云,汗湿衫荷塘弥漫着黄河的土腥味儿荷绿,大片的叶子擎着来了这么多人害羞的荷叶卷起来把心藏得很深护着一珠晶莹的`忘情水是来此汉唐的情种?看黄河黄河瘦了,大片的滩凃裸露杨树林、芦苇丛、菖蒲荷花,枣树林中的路一条一条纵横,抻得远了河鸟在玉米田的上空盘旋,鸣叫。
黄河颂原文与翻译黄河颂是中国作家贺敬之的作品,下面是黄河颂的原文:汉献帝永平十三年春,太尉何进领大军塞外击胡,上表告捷。
帝召公卿东堂,令进御座。
宴罢,进独留。
赐进劒履,慷慨然诵道:我将仕宦,举贤使能。
敕令河清。
乃大修河防之工。
喧朋议纾纷。
夏声冰裂,景被以武装。
弱夫凯歌,普天萧瑟。
身驰人念,宛尔须臾。
佳邑嵩镜,黄河穿宕。
山川酿秀,水气薄濛。
力犹倍新,腾旃一狂。
天不负智士英勇。
毅然确定。
剖符扬军,辩让论空。
元气昭彰,违流阻洞。
百赖皆忘忧穷。
自多以东,取息安龙。
巨浸京恩,兴见丹功。
此至而妖物丧凶。
楼船弔构,璧阃锋刃。
朝献千铢,野支百千。
羽旐茂纂,宝策盈屏。
辟易再来,祠逞异梦。
汉献帝永平十三年秋汉灵帝即位时,黄河改道北流,废津漳,复注之。
庙祀群臣。
各以衷惟忠。
我先奉诏,进赍菲薄。
乃向則心扰。
且渤泽之会,安可为宿?败其翻碣,实要须陆。
名山海胜,云卧众物。
大鲸翻波,浩浩若冢。
撷魚珠菜,蝉麦不寿。
绿树朝元,清淮秋室。
湖阳斜月,洛阳寒日。
金刀荡草,公署显显。
豹尾采芹,翊赓黼谟。
吏民幽魂,羣类咸葬。
几世业淆,早晚近修。
凤凰恢恢,霜月寒头。
岁献青筍,归参大赋。
翻译:汉献帝永平十三年的春天,大将军何进带领大军去边塞击败胡人,上表报捷。
帝王召集朝臣于东堂,命令何进前往皇帝的御座。
宴会结束后,只有何进留下。
皇帝赐予何进剑和靴子,何进激动地朗读道:当我从政,举贤使才。
下令整治河道清淌。
充满人声,讨论不休。
夏天冰裂,景象武装。
虽然攻杀弱小之夫,世界仍是荒凉。
追寻我的成功,广被人们传扬。
身体奔跑,一切如此匆忙。
美丽的城邑,像秀美的镜子。
黄河在其中蜿蜒。
山川酝酿着水雾稀薄。
力量倍增,一股狂奔。
天空不负智者的勇猛。
果断地确立决心。
解开文书,抗辩争论。
元气显赫,阻碍改变道路。
百事皆忘忧痛。
自东方来取息,安抚龙魂。
宏大的浸润,难以言表的恩宠。
这时妖物失去了凶恶。
楼船销声匿迹,宝瓶闪烁着锋利的刀刃。
朝廷纳入千铢贡品,野外进贡百千。
羽旐繁盛,宝策遍布屏幕。
《黄河颂》原文及赏析《黄河颂》原文黄河颂〔光未然〕(朗读词)啊,挚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此时此刻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宏大而又坚毅!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宏大坚毅,像一个巨人出此时此刻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宏大精神,将要在你的教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典范,像你一样的宏大坚毅!像你一样的宏大坚毅!《黄河颂》赏析“挚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这是大型合唱歌曲《黄河大合唱》起先的配乐朗读词。
一句句热忱深切的问话,伴随着壮阔、辽远的音乐,把我们引入抗日民族解放斗争的激烈人心的岁月。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闻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着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旁边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依据地。
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波涛汹涌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与狂风恶浪搏战的情景,倾听了高亢悠长、深厚有力的船夫号子。
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诗人始终酝酿着“黄河”的诗作。
这年除夕的一个联欢会上,诗人朗读了这部诗作。
宏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听了诗人的朗读,异样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
在延安一座简陋的窑洞里,他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同年3月31日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
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举办首演,引起巨大反响。
不久,《黄河大合唱》很快传遍中国各地。
《黄河大合唱》共八个乐章,即《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唱》、《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颂》课后生字组词的中英文版如下:中文版生字组词:1.巅(diān):巅峰、山巅2.澎湃(péng pài):澎湃的波涛、激情澎湃3.狂澜(kuáng lán):掀起狂澜、力挽狂澜4.浊流(zhuó liú):浊流宛转、澄清浊流5.宛转(wǎn zhuǎn):歌声宛转、宛转曲折6.屏障(píng zhàng):天然的屏障、筑起屏障7.哺育(bǔ yù):哺育生命、哺育成长8.榜样(bǎng yàng):树立榜样、学习榜样英文版对应解释:1.巅(diān): Summit, peak1.巅峰: Summit peak2.山巅: Mountain summit2.澎湃(péng pài): Surging, tumultuous1.澎湃的波涛: Surging waves2.激情澎湃: Overflowing with passion3.狂澜(kuáng lán): Torrential waves, violent surge1.掀起狂澜: Raise violent waves2.力挽狂澜: Turn the tide4.浊流(zhuó liú): Turbid current, muddy flow1.浊流宛转: Turbid current twists and turns2.澄清浊流: Clarify the turbid flow5.宛转(wǎn zhuǎn): Melodious, winding1.歌声宛转: Melodious singing2.宛转曲折: Winding and tortuous6.屏障(píng zhàng): Barrier, shield1.天然的屏障: Natural barrier2.筑起屏障: Build a shield7.哺育(bǔ yù): Nurse, foster1.哺育生命: Nurture life2.哺育成长: Foster growth8.榜样(bǎng yàng): Role model, example1.树立榜样: Set an example2.学习榜样: Learn from a role model请注意,英文翻译可能因语境和个人理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里提供的是一种基础的翻译方式。
6 黄河颂
一、基础智能练习
1.选出下列字形和注意全对的一项( )
A、巅(diān)澎湃(pài)狂澜(lán)
B、屏障(pín)哺育(fú)九曲连环(qiū)
C、浊流婉转浩浩荡荡发扬滋长
D、气势磅礴英雄气概洗星海
2.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请揣摩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2)“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
”
4.完成下列关于黄河诗句的积累。
(1)黄河之水天上来,。
(2),一片孤城万仞山。
(3)白日依山尽,。
(4)大漠孤烟直,。
5.(1)《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作品,由作词,谱曲。
作品由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壮阔的和磅礴
的,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诗人从自然特征、、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之情。
二、课内语段阅读
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6.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两节诗的大意。
7.诗中加点的“望”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8.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9.诗歌通篇用了第几人称的口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0.歌词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三、课外美文阅读
昙花终于怒放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
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
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
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
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
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
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
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
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
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
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
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
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
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
”此乃真理名言。
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
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链接材料:
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
供观赏。
原产于墨西哥。
11.在下面方框内,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
高兴极了—> —> —>
12.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3.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14.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5.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6.黄河颂
1、A
2、D
3、(1)比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2)比喻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
4、(1)奔流到海不复回(2)黄河远上白云间(3)黄河入海流(4)长河落日圆
5、(1)合唱艺术光未然冼星海八艺术形象历史场景气势(2)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热爱和赞美
6、这两节诗从不同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抒发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7、统领全诗,表现诗人站在高山远望黄河的见闻、感受
8、句中把“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
9、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口吻,便于直接抒情 10、“啊!黄河!”的反复出现把歌词的主体部分分成了三个层次:(1)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2)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3)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11.有点心急心情淡然欢喜欲狂 1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将昙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
13.第⑧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链接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14.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15.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