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项目重大危险源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64.00 KB
- 文档页数:12
风电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引言概述:风电项目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环境效益。
然而,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风电项目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
本文将对风电项目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一、市场风险1.1 市场需求波动:风电项目的成功与否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市场需求的波动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盈利能力。
1.2 政策环境不稳定:政府政策对风电项目的支持程度直接影响项目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政策环境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项目的运营风险增加。
1.3 竞争压力加大:随着风电项目的增多,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竞争压力加大可能导致项目的运营效益下降,甚至造成项目无法盈利。
二、技术风险2.1 设备质量问题:风电项目的核心是风力发电设备,设备质量的问题可能导致项目的发电效率下降,甚至设备损坏。
2.2 自然灾害影响:风电项目通常建设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也常常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如台风、地震等。
自然灾害可能对项目的设备和运营产生严重影响。
2.3 技术创新风险:风力发电技术在不断创新发展,新技术的引入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如技术不成熟、技术可靠性不高等。
三、投资风险3.1 资金筹措困难:风电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筹措困难可能导致项目无法顺利进行。
3.2 资本市场波动:风电项目通常需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资本市场的波动可能导致项目融资成本增加或无法融资。
3.3 财务风险:风电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项目运营初期无法实现盈利,导致资金链断裂。
四、运营风险4.1 运维成本上升:风电项目的运维成本主要包括设备维护、人力成本等,这些成本的上升可能导致项目的盈利能力下降。
4.2 电网接入问题:风电项目需要与电网进行接入,电网接入问题可能导致项目无法正常并网发电,影响项目的运营效益。
4.3 电价波动:风电项目的收益主要来自于电价收入,电价的波动可能导致项目收益的不稳定性,增加项目的运营风险。
风电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引言概述: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风电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风电项目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如天气变化、技术问题、政策变化等。
因此,对风电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和有效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探讨风电项目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一、风险分析1.1 天气风险风电项目的运行受到天气的影响,如风速、温度等。
不同的天气条件可能导致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下降,甚至损坏设备。
1.2 技术风险风电项目涉及到复杂的技术系统,如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等,技术问题可能导致项目停工或产生额外成本。
1.3 政策风险政策的变化可能对风电项目的运营产生重大影响,如补贴政策、环保法规等的调整可能导致项目收益下降。
二、风险管理2.1 多元化风险分散通过在不同地区建设风电项目,可以降低单一地区天气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2.2 技术升级和维护定期对风电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技术风险。
2.3 制定灵活的政策应对措施建立灵活的政策应对机制,及时调整项目运营策略,应对政策风险。
三、风险评估3.1 利用模型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风电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找出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应对措施。
3.2 定期风险评估定期对风电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新的风险并采取措施应对,确保项目的稳定运行。
3.3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责任人和应对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四、风险监控4.1 实时监控风电设备运行状况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风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处理。
4.2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影响项目运行的风险进行预警,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4.3 定期风险监控报告定期编制风险监控报告,对项目的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未来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五、风险应对5.1 建立紧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建立紧急预案,明确应对流程和责任人。
风电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一、引言风电项目是一种利用风能发电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具有环保、可持续等优势。
然而,由于项目规模大、技术复杂、地理环境多样等因素,风电项目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因此,进行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风电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二、风险分析1. 技术风险风电项目涉及的技术包括风机设计、风机制造、风机安装等。
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包括风机性能不达标、设备故障率高、施工质量不过关等。
为降低技术风险,可以通过严格的技术评估、设备质量监控、施工质量管理等手段进行控制。
2. 市场风险风电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电力需求不足、电价波动、政策变化等。
为降低市场风险,可以通过与电力公司签订长期合同、多元化电力销售渠道、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等方式进行管理。
3. 资金风险风电项目需要大量的投资,存在资金筹措困难、资金回报周期长等风险。
为降低资金风险,可以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寻找投资合作伙伴、合理规划资金使用等方式进行管理。
4. 环境风险风电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包括土地使用问题、环境影响评估不达标等。
为降低环境风险,可以通过合规的土地使用手续、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环境保护措施等方式进行管理。
5. 运营风险风电项目的运营风险包括设备维护保养、运营成本控制、电网接入问题等。
为降低运营风险,可以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优化运营成本、与电网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方式进行管理。
三、风险管理1. 风险识别与评估针对风电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项目团队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并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概率和影响程度。
可以采用专业的风险评估方法,如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
2. 风险规避对于高概率、高影响的风险,项目团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避。
例如,在风机选型阶段,可以选择可靠性较高的风机供应商,降低设备故障的概率。
3. 风险转移对于一些无法完全规避的风险,项目团队可以考虑将其转移给第三方,例如购买保险来分担风险。
风电场项目实施风险分析目录一、项目实施风险分析 (3)二、区域能源需求分析 (8)三、环境与社会风险分析 (13)四、社会效益评估 (18)五、项目目标 (23)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如果风电场的土地并非项目方拥有而是租赁的,那么每年需要支付一定的土地租赁费用。
这些费用通常以年租金形式支付,通常与土地的面积和租期有关。
各地政府也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风电产业发展。
例如,在风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土地优惠、税收减免等措施,吸引风电企业投资建设风电场。
区域风能资源的开发潜力和政策扶持,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风电场项目的落地与实施。
尽管风电行业的长期前景被看好,但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资金需求较大,融资压力依然存在。
风电企业应加强资本市场运作,探索绿色债券、REITs等多种融资方式,确保项目资金的充足供应。
随着科技的进步,风能发电技术不断更新迭代,风机的单机容量和效率不断提升,风电场的建设成本逐渐下降,使得风电成为一种具有竞争力的能源形式。
近年来,风电设备制造商在材料、设计和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创新,使得风电机组的单位电力输出能力大幅提升,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和运行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改善,风能发电逐渐从早期的高成本、低效率阶段,迈向了更具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的新时代。
风电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会直接增加地方的就业机会。
在项目建设阶段,涉及的工程人员、技术工人、施工队伍以及供应链上的原材料采购、运输和安装等环节,都为地方提供了大量的短期和长期就业机会。
特别是在风电场的维护与管理阶段,风电设备的日常运维需要高技能的专业人员,也可以为当地创造稳定的就业岗位。
项目带动的上下游产业发展,也为地方经济的多元化提供了支持。
一、项目实施风险分析在风电场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涉及多个阶段和复杂因素,因而伴随许多潜在的风险。
风电场典型危险点危险源分析控制措施风电场是指由多台风力发电机组组成的发电场,是利用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在风电场的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存在一些典型的危险点和危险源。
下面将对风电场的典型危险点和危险源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高空作业危险风电场中的风力发电机组通常设置在较高的地面以上,风机塔身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上,风机叶片的工作范围更高。
高空作业是风电场运维过程中最常见的作业,也是最具危险性的作业环节。
1.危险源:(1)高处坠落:高空作业人员可能因踏空、保护设备失灵或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坠落事故;(2)物体坠落:作业人员工具、材料等物体可能掉落,造成伤害。
2.控制措施:(1)严格遵守高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人员佩戴安全带,设置安全网和护栏;(2)定期对高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3)对于悬挂、吊装工作,应尽量采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工作业,减少人员高空作业。
二、电气危险风电场发电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电气设备和电路,存在电击、电火灾等电气危险。
1.危险源:(1)电气设备故障:由于电缆老化、短路、电线接触不良等原因导致电气设备故障;(2)电气设备操作失误:操作人员在操作电气设备时失误造成电击等伤害;(3)电气火灾:电器设备过载、电线短路等原因导致火灾。
2.控制措施:(1)严格遵守电气设备操作规程,操作人员佩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2)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事故;(3)定期进行用电设备的漏电检测,确保电气设备的工作正常;(4)加强现场用电安全管理,对临时用电进行专业审核和监督。
三、机械设备危险风电场涉及到大型机械设备的安装、检修和维护,存在机械设备危险。
1.危险源:(1)机械设备操作失误:操作人员操作机械设备时失误导致伤害;(2)机械设备故障: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损坏、老化等原因导致故障。
2.控制措施:(1)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确保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2)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设备的故障;(3)提供必要的紧急停机及急停装置,确保设备操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停止设备。
风力发电场工程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随着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尤其是风力发电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 风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因而风力发电场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风力发电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如下:一、主要生产建(构)筑物、设备事故危险因素辨识分析1、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对风力发电设施设备产生一定的影响,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之一,地震烈度不同影响程度不同。
因此,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中应依据地区地震烈度等级进行辨识。
2、坍塌危险性分析场址选区时须严格考察地基土层的地质构造,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可能会发生以下几种方式的坍塌事故:桩基设计不合理,未按设计要求回填土方、施工中存在问题,如:野蛮施工等,发生坍塌事故。
桩基设计载荷不符合安全要求,未达到最大风机载荷要求,造成基础缺陷事故。
基础设计不合理,基础质量不良,混凝土标号未按设计配比,造成坍塌事故。
基础设计强度不够,不能承受风机的动、静载荷、基础发生明显沉降甚至造成坍塌、地基缺陷事故。
地面基础周围未采取防风固沙措施,风沙对风机基础的潜蚀和淘蚀造成基础坍塌事故。
3、主要建筑物缺陷危险性分析(1)升压站的建筑物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升压站的主要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若未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建筑基础在冻土层未考虑防冻措施;施工期间未严格按照施工作业规程进行施工等造成主要建筑物有缺陷,从而造成各种事故的发生。
(2)风力发电机组的基础与塔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选址不当,安装地点可能发生滑坡、塌方等。
因基础设计不当、基础质量不良、基础载荷不正确等或地震、极端天气下超过风机安全风速的大风等自然灾害造成风力发电机组倒塔事故。
基础发生明显沉降或沉降不均可能引起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振动、倾斜,严重的可能造成倒杆塔。
塔架设计不良,造成风机运行中产生共振,发生倒塔事故。
塔架产生振动或频繁晃动,造成风力发电机组减少发电量或停机,甚至可能引起倒塔事故。
风电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一、引言风电项目是一种利用风能发电的项目,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对风电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
二、风险分析1.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风电项目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包括风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和运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例如,风电机组的可靠性、适应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都可能导致项目的延误和损失。
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风电项目在市场竞争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包括市场需求的波动、电力价格的变动、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项目的收益和运营产生重要影响。
3. 资金风险资金风险是指风电项目在筹资和资金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包括资金来源的不稳定、资金缺口的出现、资金利用效率的低下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项目的资金链断裂和运营困难。
4. 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风电项目在政策环境变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包括政府政策的调整、法律法规的变化、环保要求的提高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项目的合规性和可持续发展造成重要影响。
5. 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风电项目在自然环境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包括气候变化、天气灾害、地质灾害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项目的设备安全和运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三、风险管理措施1. 技术风险管理(1)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风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符合要求。
(2)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项目的技术管理水平。
(3)建立风电机组的运维体系,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市场风险管理(1)进行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制定科学合理的销售计划。
(2)与电力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项目的电力销售和收益。
(3)关注市场价格的变动,及时调整销售策略,降低市场风险。
3. 资金风险管理(1)制定详细的资金计划和预算,合理规划项目的资金需求。
(2)多渠道筹措资金,降低单一资金来源的风险。
(3)加强资金运作和监控,确保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玉湖风场电缆夹层及沟道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一、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和评估范围(一)基本情况1、玉湖风场升压站电缆沟及400V配电室电缆沟、35kV电缆沟和电缆竖井及周边环境。
玉湖风电场升压站电缆沟布置在中控楼东方,与中控楼一楼。
总占地面积500 m2,距风机220米。
2、玉湖风电场升压站电缆沟及400V配电室电缆沟、35kV电缆沟和电缆竖井。
玉湖风电场电缆沟2014年11月份20日正式投入使用。
电缆沟内包括动力电缆、控制电缆及通讯电缆部分。
(二)评估范围玉湖风场电缆沟及电缆竖井,电缆沟内包括升压站电缆沟及400V配电室电缆沟、35kV电缆沟等部分。
二、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一)评估方法玉湖风场电缆夹层及沟道重大危险源采用修正后的格金评价方法开展安全评估。
(二)评估分值个数2L值:1、电缆夹层、电缆隧道的交叉密集处、电缆竖井处未设置火灾探测报警装置。
E值:偶然在电缆沟或电缆夹层内作业。
C值:轻微的可恢复的伤害;财产、设备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至2万元;生产设备、厂区建筑物火灾直接经济损失0.05至0.2万元。
B2值:1、没有制定电缆运行和检修规程、电缆防火管理制度、火灾自动报警维护制度、两票三制等规章制度。
2、电缆沟(夹层)内的感温、感烟报警设施没有定期试验、维护。
(四)重大危险源评估表2D1――相对扣分率L×E×C×B2――实际分值的乘积,即D值四、安全对策措施与整改(一)对照L、E、C、B2值较大的分值,存在的主要问题:1、电缆夹层、电缆隧道的交叉密集处、电缆竖井处未设置火灾探测报警装置。
2、没有制定电缆运行和检修规程、电缆防火管理制度、火灾自动报警维护制度、两票三制等规章制度。
3、电缆沟(夹层)内的感温、感烟报警设施没有定期试验、维护。
(二)《重大危险源评估问题整改表》(见附表U)。
五、结论与建议(一)重大危险源等级为四级,按规定由企业监督管理。
(二)降低该重大危险源危险等级应采取措施:1、列出问题整改计划,在电缆沟及电缆竖井设置火灾探测报警装置。
风电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一、引言风电项目是指利用风能将其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可再生能源项目。
在风电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如自然灾害、技术问题、市场波动等。
因此,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风电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二、风险分析1. 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是风电项目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例如,台风、龙卷风等极端天气条件可能导致风机受损或倒塌,进而影响项目的运行和发电能力。
为了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可以在项目选址阶段进行详细的气象分析和地质勘测,选择相对安全的地理位置,并采取适当的防灾措施。
2. 技术问题风险风电项目中的技术问题风险主要包括风机故障、电网连接问题等。
风机故障可能导致发电能力下降或停机,而电网连接问题可能导致发电无法正常输送。
为了降低技术问题风险,可以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稳定性的风机供应商,并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和检修工作。
此外,还可以与电网运营商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电网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市场波动风险市场波动是风电项目中的另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能源市场价格的波动和政策变化可能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降低市场波动风险,可以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此外,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政策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应对。
三、风险管理1. 风险识别与评估在风电项目的初期阶段,应对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
可以借助风险管理工具,如风险矩阵和风险概率图,对风险进行分类和定量化评估。
通过风险识别与评估,可以帮助项目团队了解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风险规避与减轻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项目团队应制定相应的风险规避和减轻策略。
例如,针对自然灾害风险,可以选择相对安全的地理位置,并采取防灾措施,如加固风机基础、设置防风墙等。
天津静海高传风电场(50MW)工程重大危险源分析及防控措施编制:审核:审批:风电项目重大危险源分析报告1 依据1.1 法律、法规、规章及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发改投资[2003]1346号)·《关于做好建设工程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2006】124号)·《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能源[2005]1511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局第3号令)·《安全评价通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技装字[2003]39号)·《安全验收评价导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技装字[2003]79号)1.2 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50116-199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74-94,2000年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306-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01)·《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87)·《机械防护安全距离》(GB12265-90)·《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93)·《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92)·《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DL/T666-1999)·《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DL796-2001)·《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DL/T797-2001)·《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办法》(GB/T18709-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办法》(GB/T18710-2002)·《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1-91)·《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2-9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4053.3-93)·《固定式工业钢平台》(GB4053.4-83)·《安全色》(GB2893-88)·《安全标志》(GB2894-1996)·《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95)·《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16179-1996)·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线路部分)(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安监【2005】83号)·《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电安生[1994]227号·《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DL 5207—199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所部分)(DL 5009.1—2004)·《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1996)·《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GJ 56—1995)·《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9-92)·《3~110 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0—9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一9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1-93)·《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9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95)·《信号报警、连锁系统设计规定》(HG/T20511-2000)·《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GB 5306—85)·《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局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1995年11月8日劳动部颁布)2、目的重大危险源分析的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对风电场建设项目和风电场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危险环境、危险源进行识别,从而制定相应安全目标、重点防护区域、安全技术措施和劳动保护措施,以利于提高建设项目和风电场运行过程中的本质安全水平,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3、范围设备运行部职责范围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风电场建设期的风电场输变电系统设备安装调试、风力发电机组设备安装调试及竣工交接。
第二部分为:风电场输变电系统运行维护、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维护等生产运行工作。
4、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4.1自然条件下存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风力发电场的范围大、风力发电机组分布面广,自然因素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1)飓风:风力发电机组塔架高度大,如果塔架基础达不到设计要求、塔架各节连接部位连接件松动、检查不及时,遇有强大的飓风天气,容易发生塔架晃动过大、倾覆、折断、直至垮塌等危险因素。
2)地震:地震灾害是难以预见的自然灾害,如果将发电机组的布置选择在地震频发区域范围内,塔架基础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质量不合格,遇有震情则灾害后果是灾难性的,容易造成塔架、发电机组等毁灭性垮塌破坏。
综上所述,风力发电场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地震和飓风引起的坍塌、、等。
4.2 风电场建设期间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在风电场建设过程中,受作业环境的影响,容易发生如下危险有害因素:1)高处坠落:按照《高处作业分级》规定标准,凡高度在基准面2m(含2m)以上的高处进行作业,称为高处作业,高处作业时发生的坠落事故为高处坠落事故。
风电场项目有许多设备、设施及操作平台的安装位置都在2m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在65米和80米高的塔架上。
在风机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均需要进行登高作业。
其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表现为:登高装置自身结构方面的设计缺陷,支撑基础或支撑物松动和毁坏、不恰当地选择了作业方法,悬挂系统结构失效,负载爬高,攀登方式不对或脚上穿着物不合适、不清洁造成跌落;未经批准使用或更改作业设备等,均可导致高处坠落事故。
在风机吊装过程中,如果不按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操作、或没正确佩戴安全带、安全绳等个体防护用品,保护安全绳挂接位置不正确或人行梯子安装不稳、防护护栏高度不够或失效等,都会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在叶片吊装作业中,安装人员需要高空出舱进行吊带的解脱工作,如果在高空行走时身体失衡而安全设施失效、挂接安全绳操作不当或违章操作等,都会导致高处坠落事故发生。
在升压站内设备安装和场内集电线路安装过程中,电力安装人员需要攀爬电力配电设备、输电线路杆塔等高空作业,如果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或没正确佩戴安全带、安全绳等个体防护用品,保护安全绳挂接位置不正确或人行梯子安装不稳、防护护栏高度不够或失效等,都会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2)物体打击:各类施工作业活动中都可能存在物体打击的危险。
如操作人员受到坠落物的打击、运动着的重型设备的打击、吊件或其它吊物的打击、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违章抛掷工具、随身携带的工具,绑装不牢,造成坠落,都可酿成物体打击伤害。
3)机械伤害:风力发电机设备安装、输变电设备安装过程中。
由于生产的特殊情况和作业的特殊性,往往迫使安装人员采取一些非常规的做法,例如进入机舱轮毂内进行螺柱力矩紧固、塔筒法兰连接使用电动工具、液压工具操作不当、在电气安装过程中使用是是沙轮机、电钻等工具,在机舱内狭小、封闭的空间进行作业时,附近存在机械转动设备,发电机高速轴安全防护罩(护栏)被拆除等不安全因素。
因而在安装作业时,最易发生机械伤害。
4)火灾、爆炸:在风力发电机组及输变电设备调试过程中,发生火灾和爆炸的部位主要有高压开关柜、电力电缆、油浸变压器、高压电缆头、润滑油箱、蓄电池组和临时用电线路等处。
(1)油浸变压器在安装后试运行过程中如果存在内部故障,将有可能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电气设施内部绝缘损坏,当保护监测装置失效时,将会造成喷油、火灾和爆炸。
(2)电气线路的敷设质量差,如相序任意交叉;线路接头处处理不规范、电缆连接处耐压强度达不到要求,造成接触电阻值过大而发热,对地或相间击穿均可引发电器火灾。
(3)电气火花、电弧引发火灾:各种高低电气开关在断开、闭合线路时,熔断器在熔断时都要产生电弧,若电弧防护措施不当或失掉防护作用,这种电弧就可能成为点火源,或相间弧光短路引起柜内可燃物发生火灾。
(4)避雷装置不按规定测定、不经常检查,致使避雷装置失效导致雷雨季节发生雷击火灾并导致爆炸事故发生。
(5) 高压电缆头爆炸和火灾:因现场安装、制作环境不好,制作人员技术失误、相间绝缘层内部含有气隙或杂质,在上电试运行时即会发生趴电或涡流磁场,造成电缆头发热或绝缘破坏,从而导致火灾或相间短路爆炸事故。
5)触电伤害: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是电气伤害的一种主要形式。
触电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人体受到局部电能作用,使人体内细胞的正常工作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产生生物学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会引起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异常、昏迷、心律不齐等,严重时会引起窒息,心室颤动而死亡。
大量统计资料证明,在电气设备的接线端、电线接头、电缆头、灯头、插座、接触器、熔断器分支线、临时用电线路等处,最容易发生短路、接地、闪络和漏电,因此也最容易发生电击和电伤事故。
6)噪声危害:发电机组调试运行时机舱内噪声,塔架控制盘、变频器发出电磁噪声、使用大型电动搬手进行螺柱紧固时的噪声等。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内,能引起职业性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发生,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事故发生。
7)电磁辐射危害:升压站通电试运行过程中、输电线路、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时会产生一定能量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会使人的健康状况受到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