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床旁经鼻胃镜直视下放置空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00.58 KB
- 文档页数:2
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杨琼【期刊名称】《医药前沿》【年(卷),期】2024(14)7【摘要】目的:分析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望谟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和观察组(采用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各30例。
统计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氮平衡等营养指标改善情况、营养支持期间患者的感染、误吸、胃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白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显著减少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营养状况改善,提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页数】3页(P72-74)【作者】杨琼【作者单位】望谟县人民医院重症护理管理【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相关文献】1.对比胃管、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效果2.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3.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4.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干预中应用鼻胃管与螺旋型鼻肠管的效果对比及安全性评价5.螺旋型鼻肠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干预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评价摘要:目的:探讨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对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观察。
方法:选取2022年3月— 2023年 3 月在我院本科室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
观察组患者给予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照组给予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上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经干预后发现,观察组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重型颅脑损伤;生活质量颅脑损伤属于创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脑损伤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出胃动力障碍,严重时会有胃轻瘫表现,使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中,引起食管糜烂出血、反流性食管炎,严重时会导致误吸引发肺部感染[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其无法正常经口腔进食,加上应激反应,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故营养支持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及转归[2]。
管饲是给予肠内营养的主要途径[3]。
本研究选择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组对其采用不同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3月— 2023年 3 月在我院本科室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
本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是由22例男性患者和18例女性患者组成,年龄处于2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05±1.73)岁。
经鼻空肠管与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1-09-22T08:40:23.499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5期作者:杨玮[导读] 探讨经鼻空肠管与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效果。
方法:取201杨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400010【摘要】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与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效果。
方法: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在院内行治疗的急性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82例,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各为41例的两组。
观察组采用鼻空肠营养管鼻饲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经鼻胃管管饲常规护理。
对比两组呼吸指标、营养指标及并发症。
结果:观察组呼出潮气量、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0%,低于对照组的4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鼻空肠管进行营养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可改善呼吸功能及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经鼻空肠;胃管行肠;肠内营养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损伤,致残致死率较高。
颅脑损伤致患者会出现胃肠道功能障碍,并且代谢功能紊乱,还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下降的现场。
如果不及时干预,病情会进一步加重,所以对患者进行营养补充非常重要。
研究显示,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肠内营养支持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升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率[1]。
经鼻空肠管与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是两种不同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两者应用特点不一,本研究探讨经鼻空肠管与胃管行肠对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患者选取更佳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提供参考。
具体信息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这一时期内,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
《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证据应用》一、引言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状况,常常伴随着复杂的生理和代谢变化。
患者的营养支持在治疗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就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证据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在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受伤部位对代谢的特殊需求,患者的营养摄入成为关键。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支持更接近生理需求,对胃肠功能的保护更为有利。
此外,肠内营养支持可以维持肠道屏障功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三、肠内营养支持的证据基础(一)文献回顾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同时,肠内营养支持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二)临床研究证据多项临床研究证实,肠内营养支持在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例如,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四、肠内营养支持的实践应用(一)实施方法1. 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支持:对于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以避免营养不良和并发症的发生。
2. 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如要素型、整蛋白型等。
3. 合理调整营养支持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营养需求,合理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二)注意事项1. 避免误吸: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头高脚低的体位,以防止误吸的发生。
2. 监测并发症: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五、结论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它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还能维护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鼻胃管肠内营养经输液泵泵注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鼻胃管肠内营养经输液泵泵注临床应用的效果和护理方法。
方法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实施早期(24-48小时内)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应用输液泵缓慢泵入,对临床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观察,总结护理要点。
结果30例病人中仅1例因应激性溃疡合并严重消化道出血而停止营养液泵注改为静脉营养,其中19例病人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在伤后2周、4周都维持在正常水平。
康复出院21例(70%),死亡9例(30%)。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用早期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经输液泵缓慢泵注肠内营养液并加强护理可减少胃肠并发症。
【关键词】颅脑损伤;鼻胃管;早期肠内营养;输液泵泵注;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7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12-01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颅脑损伤危重症患者机体分解代谢增强和能量消耗增加[1],如果不及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将导致机体储备的能量物质耗竭,出现负氮平衡、免疫功能低下、伤口延迟愈合、感染的发生率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升高。
有关基础研究表明,如果能保持病人的内环境稳定和足够的营养支持,可有效地减少脑损伤后并发症和改善预后[2-3]。
因此,及早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越来越受重视,成为危重患者综合救治的策略之一。
临床营养支持分为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两种,肠内营养因更符合生理状态,并能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因而肠内营养是颅脑损伤病人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途径包括鼻胃管、鼻十二肠管、鼻空肠管等。
其中鼻胃管在临床管饲应用中最为普遍。
本科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并采用经输液泵缓慢泵注营养液,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床旁胃镜下放置鼻空肠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比较传统鼻胃管与床旁胃镜引导下放置鼻空肠管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3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传统鼻胃管组(149例)及经胃镜放置鼻空肠管组(151例),两组均早期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返流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
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均为100%,鼻胃管营养组13例患者发生返流(8.7%),鼻空肠管组无返流患者;鼻胃管营养组有61例发生肺部感染(40.9%),鼻空肠管组有31例发生肺部感染(20.5%),鼻胃管组的平均ICU住院时间为79.1小时,而鼻空肠管组患者的平均ICU住院时间为67.3小时。
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较传统鼻胃管而言,床旁胃镜引导下放置鼻空肠管建立肠内营养途径同样可早期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且鼻空肠途径的肠内营养可减少患者返流发生,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ICU住院时间。
【关键词】颅脑损伤肠内营养胃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存在程度不一的高分解代谢,因此,缺乏营养支持治疗会迅速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引发和加重脑组织的二次损伤、增加感染的发生。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可以纠正患者代谢紊乱,增加患者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1,2]。
肠内营养可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降低患者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的发生,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首选的营养途径。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中枢损伤、使用镇静剂等因素,导致胃动力下降[3]。
因此,幽门前营养途径可能因患者返流、误吸,从而增加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而使用幽门后营养可减少返流误吸、风险。
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间,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传统鼻胃管组(149例)及经胃镜放置鼻空肠管组(151例),两组均早期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中,鼻空肠管组在床旁胃镜引导下放置空肠管,开展经幽门后营养途径,而传统鼻胃管组开展幽门前途径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