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脂治疗和降脂治疗有何不同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血脂调节药血脂调节药 (1)血脂异常分类 (2)调血脂治疗的目标 (2)血脂调节的药物 (3)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4)辛伐他汀Simvastatin (4)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 (5)普伐他汀Praovastatin (6)氟伐他汀Fluvastatin (7)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 (7)洛伐他汀Lovastatin (8)贝丁酸类 (9)非诺贝特Fenofibrate (9)苯扎贝特Bezafibrate (10)吉非罗齐Gemfibrozil (10)烟酸类 (11)烟酸Nicotinic Acid (11)阿昔莫司Acipimox (12)维生素E烟酸酯Vitamin E Nicotinate (13)其他类 (13)普罗布考Probucol (13)依折麦布Ezetimibe (14)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升高,俗称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高低密度脂蛋白、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许多有关降低胆固醇防治心脑血管病的研究结果表明,降低血浆胆固醇可降低冠心病、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危险性。
血脂异常分类血脂异常分类主要有三种。
1.继发性或原发性高脂血症区分血脂异常是否是继发性意义重大,有继发性病因者应针对病因治疗。
2.高脂蛋白血症的表型分型法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共分为6型,如Ⅰ、Ⅱa、Ⅱb、Ⅲ、Ⅳ和V型。
从实用角度出发,血脂异常可进行简易的临床分型(表1)。
表1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3.高脂血症的基因分型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己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
调血脂治疗的目标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对血脂异常患者开始调脂治疗的TC和LDL-C值及其目标值见表2。
由于血脂异常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
调脂治疗新进展与合理用药温馨提示:试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生成。
若5次未通过考核,则需重新学习该课视频课程,试题也将重新组合,请在答题时慎重答题、提交。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70%的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他汀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一旦停用他汀,胆固醇将继续合成,LDL-C水平反弹。
()A.正确B.错误2.调脂治疗中如治疗3-6个月后仍未达标,则需调整调脂药物剂量或种类,或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调脂药物进行治疗。
()A.正确B.错误3.关于鱼油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鱼油制剂的主要成分为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二十碳戊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己烯酸(DHA)B.鱼油制剂的主要降低甘油三酯和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没有影响C.鱼油制剂主要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对高胆固醇血症没有作用D.血脂异常患者可以停用他汀,改为鱼油制剂4.关于他汀的安全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他汀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B.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是类效应C.他汀相关肝酶异常经减量或停药多可恢复正常D.他汀罕见严重肌肉不良事件5.下列哪类药物不是主要用于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调脂药()A.他汀类B.贝特类C.依折麦布D.PCSK9抑制剂6.下列哪项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的控制目标()A.TC(总胆固醇)B.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TG(甘油三酯)7.关于降胆固药物的作用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人体胆固醇的自身合成,进而降低胆固醇水平B.依折麦布主要通过减少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进而降低胆固醇水平C.PCSK9抑制剂主要通过增加肝脏清除血液中胆固醇的能力,进而降低胆固醇水平D.PCSK9抑制剂双重抑制人体胆固醇的自身合成和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进而降低胆固醇水平8.他汀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约占总不良反应的2/3,主要为肌痛、发紧、僵硬和痉挛,可伴无力,常累及大腿、小腿,也可累及背部、颈部、肩部。
调脂药的分类及用药原则调脂药是指用于调节血脂水平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高血脂症。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调脂药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调脂药的分类及其用药原则。
一、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是一类通过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药物。
常见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包括依折麦布(Ezetimibe)和贝特双(Bempedoic acid)。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肠道上皮细胞中的NPC1L1转运蛋白来发挥作用。
在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 适应症:适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特别是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时。
2. 注意禁忌症:对该类药物过敏者、肝功能异常者和孕妇禁用。
3. 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头痛和肌痛等,一般可耐受。
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需密切监测。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增加肌病和肝功能异常的风险。
二、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一类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酸还原酶(HMG-CoA 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合成的药物。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Simvastatin)、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等。
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 适应症:适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特别是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2. 注意禁忌症:对该类药物过敏者、肝功能异常者和孕妇禁用。
3. 剂量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选择适当的剂量。
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维持剂量。
4. 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肌痛、肝功能异常和消化道不适等。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和肝功能损害,需密切监测。
三、胆固醇合成抑制剂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是一类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内源性合成来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药物。
常见的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有非诺贝特(Fenofibrate)和贝特妥(Gemfibrozil)等。
使用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 适应症:适用于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特别是伴有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患者。
腹透患者进行调脂治疗血脂异常是一类较常见的疾病,是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异常,主要有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
对于慢性肾病患者包括腹透患者来说,血脂异常发生率更是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血脂异常有哪些危害?血脂异常会给腹透患者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除了增加心血管事件概率外,血脂异常还有直接加速慢性肾脏病本身进展的负面作用。
更严重的是,慢性肾脏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恶性循环,高胆固醇血症能加速肾功能不全的进展,而肾功能恶化又会加重血脂异常,后者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给腹透患者带来更大的负担。
腹透患者应当如何进行调脂治疗?一、低脂饮食研究表明,低脂饮食对改善透析患者的血脂有益。
但是低脂饮食或将导致患者摄入的总热量减少,而且患者往往依从性较差,经常不能达到满意的控制血脂目的,常常需要联合降脂治疗。
二、他汀类药物相关研究证实,无论对于血透患者还是腹透患者,他汀类药物都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
但不可忽视的是,他汀具有导致肝功能异常、肌肉损伤的风险。
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其他作用,包括心血管、免疫抑制、代谢、抗炎及直接的肾脏作用。
在慢性肾病患者中应用他汀类药物,一方面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另一方面可以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在慢性肾病1期和2期的患者对这类药物的耐受性较好,然而对于慢性肾病3期以后包括腹透病人来说,目前相关的佐证医学资料相对匮乏,疗效和安全性都有待进一步评价。
三、贝特类降脂药贝特类降脂药主要使用于表现为甘油三酯增高(TG>500mg/dL)的血脂异常,可使TG降低30%~50%。
但是贝特类药物通过肾脏排泄,可能会引起肌炎,特别是在和他汀类药物合用时。
还有一些小规模的研究则显示,透析患者使用贝特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血脂异常既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加速慢性肾脏病患者进展、影响慢性肾脏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血脂异常进行干预是慢性肾脏病防治中不可缺少的措施,也是腹透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
高血脂症的饮食调理与药物治疗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质含量偏高的疾病。
它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对于高血脂症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是控制血脂水平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血脂症的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
一、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高血脂症患者管理血脂的首要措施。
正确的饮食结构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 低脂饮食高血脂症患者应该遵循低脂饮食,减少膳食摄入的总脂肪量。
他们应该尽量避免食用高脂肪食物,如猪肉、牛肉、黄油等,而选择低脂肪的食物,如鱼类、鸡肉、水果和蔬菜等。
2. 控制糖分摄入糖分摄入过多会导致体重增加和血糖升高,进而促进脂肪合成和血脂升高。
因此,高血脂症患者需要限制糖分的摄入,减少糖果、甜点和饮料的摄入量,选择低糖食物。
3. 高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有助于胆固醇的排泄和降低血脂水平。
高血脂症患者应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全谷类、豆类、水果和蔬菜等。
4. 控制饮食量和频率高血脂症患者应该控制饮食量和饮食频率,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食。
他们应该选择适量的食物,避免饥饿和过度摄食。
二、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可以辅助药物治疗,帮助高血脂症患者更好地控制血脂水平。
当血脂无法通过饮食管理得到有效控制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采用药物治疗。
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常用的抑制胆固醇合成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降低胆固醇水平。
他汀类药物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定期监测肝功能。
2. 纤维酸类药物纤维酸类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和代谢,降低血脂水平。
它们常用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较高的高血脂症患者。
3. 胆酸螯合剂胆酸螯合剂可以与胆固醇结合形成复合物,在肠道中排出,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它们适用于胆固醇饱和度较高的高血脂症患者。
4. 肝素和降血脂药物组合治疗对于某些高血脂症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肝素和降血脂药物的组合治疗。
降脂治疗与管理新理念近年来,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不健康饮食习惯的普及,高血脂症已成为人们健康的“杀手”。
高血脂症以其潜在的危害性和不容忽视的发病率,受到了广大医学界和患者的关注。
为了改变现状,降脂治疗与管理的新理念已经开始受到重视和探索。
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脂质水平升高而导致的代谢紊乱,主要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的异常升高。
高血脂症在人体内会形成血管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降脂治疗与管理的新理念就是通过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以及合理运动等方式来降低脂质的含量,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的目的。
首先,降脂治疗与管理的新理念注重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习惯性的选择方便食品和外卖,这些食品往往含有大量的脂肪、盐和糖分。
因此,新理念强调患者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工作压力,同时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量饮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其次,降脂治疗与管理的新理念强调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饮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正确的饮食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血脂含量。
患者应该选择低脂、低糖、低盐的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此外,要避免摄入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鲜奶油、椰子油等,同时减少食用油脂的量,尽量选择橄榄油、菜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品。
再次,降脂治疗与管理的新理念提倡合理运动。
运动是改善人体代谢功能、增加脂质消耗的有效方式。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每天坚持一定的运动量。
此外,患者也可以选择一些力量训练,以增加肌肉质量,提高新陈代谢,促进脂肪的燃烧。
最后,降脂治疗与管理的新理念还包括药物治疗和定期检查。
对于一些血脂异常明显或伴有其他代谢紊乱的患者,可以辅助使用一些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
同时,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血脂检查,了解自己的血脂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脂对身体的影响及降脂方法1.血脂太高怎么降降血脂的方法你知道吗2.血脂高怎么调理最有效?3.血脂高怎么办什么方法降最好4.血脂偏高,如何有效降血脂5.怎样降血脂血脂太高怎么降降血脂的方法你知道吗生活中,高血脂的人比较多。
如何降血脂,有哪些方法?你们都知道高血脂的人不在少数吗?在过去,中老年人是主要的患者群体。
现在有些年轻人已经高血脂了。
那么为什么血脂偏高呢?不外乎这些原因,我们来看看。
高血脂的原因造成高血脂的因素,除了先天体脂偏高,进入中老年后身体机能老化外,大多是生活和饮食习惯造成的。
在生活中,如果你不喜欢动,因为工作性质的影响,你会整天坐着不动。
长此以往,你将无法利用体内奶油和脂肪的转化。
长期积累下来,血脂自然会升高。
再加上情绪上的压力和专注,脾脏的功能受到影响,肝脏的功能自然也受到影响。
如果气机不畅,药膏的运化就会不正常,血脂就会升高。
如果有高血脂,除了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还要学会如何降血脂。
下面介绍一些降脂药膳。
我们来看看具体做法是什么。
高血脂的症状许多研究证明长期降脂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因此临床医生越来越重视高脂血症的治疗。
高血脂可引起高血压、胆结石、胰腺炎、加重型肝炎、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症等疾病。
最新研究认为,高血脂可能与癌症有关。
1.血脂与脑梗死的关系。
当血液中的胆固醇升高时,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在动脉壁堆积,使动脉管腔变窄,阻塞血液流入相应部位,造成动能损失。
它发生在脑血管,引起脑梗塞。
医学证明,长期降脂治疗不仅可以治疗脑梗塞,还可以预防脑梗塞。
降脂治疗和脑中风的原因很多,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老年、糖尿病等。
2.血脂与冠心病据统计,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超过人口总死亡率的12。
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是向心脏供血的动脉。
因为脂肪沉积过多,引起动脉硬化,血流受阻,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缺乏体育活动和精神压力过大。
甘油三酯高怎么办?目前就是控制和注意饮食,适当进行运动锻炼,降低血脂。
降血脂吃什么好?喝什么好?吃的:洋葱、木耳、冬瓜、西红柿、玉米须、醋泡花生、醋泡黄豆、山楂、苹果等。
喝的:六味黄酮茶、宁红保健茶等。
用的:运动鞋、运动器械、每天坚持快步走路3000米以上。
格言:调整饮食,清淡少盐,忌腻多菜,注重食疗,加上保健,适当减肥,加强锻炼。
放开你的腿,管住你的嘴。
用药:管住自己的腿和嘴是良药。
看病不如防病,一切以预防为主。
尤其有高血压家庭遗传史有人群,在平时生活中更要注意食疗运用。
血脂健康知识全攻略:1、什么是血脂?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
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
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2、什么是高血脂?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3、高血脂的危害?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
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
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
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
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4、哪些人易得高血脂?有高血脂家族史者;体型肥胖者;中老年人;长期高糖饮食者;绝经后妇女;长期吸烟、酗酒者;习惯于静坐的人;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者;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
临床降脂一般用药原则、起始首选药物、特殊人群用药及不良反应处理血脂异常是指血浆胆固醵及(或)甘油三酯水平增高或是HDL胆固醇水平降低,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治疗包括饮食改变、运动和降脂药物。
一般用药原则1)首选用药:首选他汀类药物,起始治疗宜采用中等强度(使LDL-C降低30-50%),根据调脂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对于严重高脂血症或超高危患者,常需他汀类与其他调脂药物合用。
2)调整用药:调脂药物疗效不佳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可加用或换用不同机制的调脂药物。
3)联合用药:单药治疗血脂不达标的患者需要联合应用机制不同的药物。
不同血脂谱起始首选药物1)LDL-C升高为主:首选他汀类药物±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和/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或加用普罗布考。
2)TG重度升高为主:首选主要降低TG和VLDL-C的贝特类、烟酸类药物,也可考虑加用高纯度鱼油制剂(3-3脂肪酸)。
3)混合型高脂血症:首选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首选非诺贝特),也可使用他汀类药物+烟酸类,也可考虑加用ω-3脂肪酸。
4)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长期给予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若LDL-C仍不能达标或不能耐受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可使用或加用PCSK9抑制剂。
特殊人群的血脂异常用药1)高龄患者:血脂不必严格达标;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剂量需要个体化,从小剂量起始用药,并严密监测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
2)糖尿病患者:对于LDL-CNL8mmol∕L的40-75岁患者,可以直接启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降脂;有多种ASCVD危险因素或50-75岁的糖尿病患者,可采用高强度降脂。
单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TG仍>2.3InnIoI/L,可采用他汀类+贝特类或高纯度鱼油;依折麦布和PCSK9抑制剂可作为出现他汀类药物明显副作用,或单药治疗后LDL-C仍超标患者的联合用药。
药物调脂治疗1 调脂治疗的原则总的调脂治疗原则是“积极、谨慎”。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积极调脂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益处,故“积极调脂”观念已被大家普遍接受。
对不同患者根据血脂水平和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分层,新的危险分层概念中,极高危患者的定义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缺血性CVD合并糖尿病。
合理地选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目标值,同时关注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高甘油三酯(TG)的治疗,从而确定调脂治疗方案。
“谨慎调脂治疗”指采用个体化调脂方案,按调脂强度选择合适的调脂药,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盲目加大剂量。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规定血脂异常诊断的切点见表1。
2 调脂治疗的目标2.1 降低LDL-c水平是防治CVD的首要目标:LDL-c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高度正相关,这已经大量的临床研究得以证实,因此,就调脂治疗的核心是降低LDL-c水平已经达成共识,且LDL-c水平降得更低一些可以获得更大的临床效益。
LDL-c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CHD独立预测因素,LDL-c沉积是导致AS斑块起源和进展的重要原因,而AS的罪魁祸首是动脉壁内形成的斑块。
降低LDL-c水平可使CHD危险性显著下降,两者之间呈对数线性关系;LDL-c水平降低还会带来额外益处,即AS斑块的逆转,总之,降低LDL-c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
2004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专家组(ATPⅢ)更新指南,提出了更积极的将LDL-c作为调脂的首要目标:将高危人群的LDL-c降至135 mg/dl时应调脂治疗;无明显CHD或新发糖尿病患者,10年心血管估计危险≥20%、LDL-c>135 mg/dl时,也应调脂治疗。
“中国CHD二级预防研究(CCSPS)”高血压亚组研究结果证明,心梗合并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血脂康胶囊(红曲天然发酵制成的调脂药)在血脂异常明显改善的同时(LDL-c降低21.8%、TG降低11.2%、TC降低10.8%、HDL-c升高4.5%,差异均有显著性),可减少CHD事件44.0%、CHD死亡率31.0%、总死亡率35.8%。
调脂与降脂,大不一样今年36岁的白领丽人刘兰丽来到医院要求医生给她降脂,“前天我们单位体检,我血脂高,胆固醇高……公司医务室刘医生说我是高脂血症,他建议我到大医院来‘降脂’……”医生看了看刘兰丽递过来的检验单,又问了问一些情况,然后给予纠正道:“您这不是高脂血症,而是血脂异常;治疗原则也不是‘降脂’,而应该‘调脂’,即调整血脂的异常。
”传统观点认为,血液中胆固醇超出正常范围,即称高脂血症。
长期血脂增高,可导致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冠心病的发生。
血胆固醇越高,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越大,因此应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尽量把它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现代观点认为,传统的“高脂血症”称谓不准确,一味地降脂更是值得商榷。
胆固醇,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物质,没有它细胞就不存在,人体更不能存在;甘油三酯,供给人体各种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角色。
单纯血脂不能溶于血液中,要和血液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各种颗粒大小、密度不同的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中,所以脂蛋白又分为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富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被血管内皮吞噬后,形成硬化斑块,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可以将细胞内的游离胆固醇运出,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所以又叫“好胆固醇”。
总胆固醇升高,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时,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把血液中过高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下来,把过低的高密度脂蛋白升上去,才是较为科学的治疗方法。
试验结果显示,通过控制饮食降低胆固醇的最大幅度仅为7%~10%,而通过运动降低胆固醇的幅度也较小。
控制饮食和运动降低胆固醇的幅度虽然有限,但却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
血脂异常问题应该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只是饮食治疗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是否需要长期服药,应根据情况决定。
血脂异常但没有患上冠心病的人,首要是坚持长期控制饮食,每月复查血脂一次,如果能达到正常范围,坚持饮食控制即可,不必服药。
强化他汀与联合调脂:降脂幅度相同,获益却不同范书英;王勇【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2(15)14【摘要】The review discusses intensive statin treatment and combined lipid - lowering treatment in lipid - lowering effect, clinical benefit and safety, pointed out that intensive statin differs from that of combination lipid - lowering, and intensive statin differs from that of intensive lipid - lowering therapy. Thus intensive statin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clinical practice.%本文论述了强化他汀与联合调脂在降脂效应、临床获益和安全性之间的差别,指出强化他汀不同于联合调脂;其次强调强化他汀在概念上不同于强化降脂,临床实践中强化他汀的提法更为适合.【总页数】3页(P1554-1556)【作者】范书英;王勇【作者单位】100029,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100029,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大剂量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更多获益及逆转斑块的研究进展 [J], 张超伟2.依折麦布联合他汀与强化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降脂中的作用和安全性观察 [J], 李飒;郭海平;佟秋艳;郝金小;王彦霞3.从传统他汀及其联合治疗看调脂治疗的临床获益 [J], 冯娜娜;王作兰;车京津4.从强化降脂到全面调脂——再谈国人调脂治疗 [J], 陆宗良5.强化调脂,大剂量他汀或联合调脂? [J], 邓君曙;戴伦;付洪喜;李磊;林甲宜;罗琼;禤婉玲;黄嵩;石义永;王云胜;本刊编辑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6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读书笔记(三)调脂药物治疗治疗策略1.调脂治疗首选他汀类药物,是血脂异常的基石药物。
2.非-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不能达到目标值,可在他汀类药物基础上加用贝特类、高纯度鱼油制剂。
3.对于严重高甘油三脂(TG)血症患者,即空腹TG ≥ 5.7 mmol/L,应首先考虑使用主要降低TG 药物(如贝特类、高纯度鱼油制剂或烟酸)。
4.高密度脂蛋白低的患者,即:HDL-C <1.0 mmol/L,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仍按照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
临床上调脂药物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
其中部分调脂药物既能降低胆固醇,又能降低甘油三脂。
对于严重的高脂血症,常需多种调脂药联合应用,才能获得良好疗效。
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一. 他汀类药物1.常见的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
不同种类与剂量的他汀药物降胆固醇幅度有较大差别(见表)。
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强度高强度(可降低LDL-C≥50%)中等强度(可降低LDL-C25-50%)阿托伐他汀40-80mg 阿托伐他汀10-20mg瑞舒伐他汀20mg 瑞舒伐他汀5-10mg氟伐他汀80mg洛伐他汀40mg匹伐他汀2-4mg普伐他汀40mg辛伐他汀20-40mg血脂康 1.2g2.他汀类药物不仅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还能降低7-30%血清甘油三脂(TG)水平和轻度升高5-15%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
也就是说,临床上经常见到的LDL-C增高、TG轻度增高、HDL-C低的患者,他汀类药物均能起作用。
3.临床应用:1.新指南推荐宜应用中等强度他汀,也就是上表中显示的,阿托伐他汀10-20mg,辛伐他汀20-40mg,尤其不主张起始应用高强度他汀治疗;2.当胆固醇和LDL-C水平不能达标时,不要一味的增加剂量,因为任何一种他汀剂量倍增时,LDL-C 进一步降低幅度仅约6%,即所谓“他汀疗效6%效应”,可以调换另外一种他汀药物或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使用;3.新指南并没有强调他汀一定要晚上服用,只是提到晚上服用时LDL-C降低幅度可稍有增多。
调脂治疗和降脂治疗有何不同
“降脂治疗”和“调脂治疗”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之间有着不同意义。
以往在高脂血症的治疗方面所强调的是“降脂治疗”,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将过高的血脂降下来并恢复正常,就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但在近年,“降脂治疗”这一概念已被“调脂治疗”取代。
医生点评:现代医学认为,对高脂血症的干预,不单纯是为了降低血脂,而是要降低高脂血症的危险水平。
也就是通过对血脂的调节,使其处于合理分布状态并保持正常血清浓度,这才是临床想要达到的真正目的。
如果只考虑降低血脂而不注意血脂分布,那么就会好坏不分,使那些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的脂质,如高密度脂蛋白、磷脂等也一起被降下来,反而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的患病率。
所以,近年来,医学界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上,逐渐形成了“调脂治疗”的新概念,强调对血脂的干预,不只是降低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而是要降低高血脂的危险水平。
当前主要用于调脂治疗的药物,如他汀类,使调脂治疗成为可能,不仅能够降低“坏”血脂成分,如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而且能够保护“好”血脂成分,如高密度脂蛋白和磷脂。
同时,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
作用,使其兼具多种心血管保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