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名著导读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24.37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重要的板块之一。
必修1~5出现的多篇名著:比如《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唐吉珂德》等。
今天小简老师帮同学们整理了必修1~5中出现的名著,对于同学们积累作文素材,提升阅读能力有很重要的帮助!一起来看看吧!一、《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一)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
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自幼受尽继父的虐待,因反抗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母亲死后,就被送去当童工。
后在姨婆的抚养下成为名作家。
作品围绕大卫的生活遭遇生动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社会画面,揭露了司法界的黑暗,会议对人民的欺压,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寄宿学校对儿童的虐待;刻画了形形色色得人物,特别是下层劳动者的形象。
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经个人奋斗成为名作家的经历,赞美了忠诚正直、勤奋坚毅的品质,贬斥了贪婪伪善的恶习,鼓励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二、《家》(必修二)艺术成就《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
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
同时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
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2012年江西省语文高考文学名著强化训练名著阅读检测题(选择题部分)1、有错的两项是( )A.“我只能爱一个能保护我的男子汉”甘果瓦脸红了一会,知道那是在责怪他,显然那姑娘指的是两个钟头以前在那危急情况下他没有给她什么帮助。
上面提到的“危急情况”是指两个钟头以前爱斯梅拉达在达格雷沃广场表演的时候,罗兰塔里的那个隐修女对她的威胁。
B.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她。
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加西莫多抢走。
爱斯梅拉达奋力反抗,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侍卫长弗比斯救下了她。
克洛德逃走,而加西莫多被擒获。
C.愚人节后的第二天,受克洛德的指使,卡西莫多绑架爱斯梅拉达未遂,被巡逻队捕抓。
他在受鞭刑后被绑在广场上示众,在烈日下口渴难忍,几番要水喝,却遭到围观者的嘲笑和辱骂,然而却是爱斯梅拉达把水送到他的嘴边。
这个看起来愚钝无比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D.在愚人节的狂欢中,巴黎市法院大厅进行“愚人王”的选举,谁长得最丑、谁笑得最怪最难看谁就有望当选。
最后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因外貌奇丑而当选。
人们给他戴上王冠,披上袍子,还给了他一支口哨,让他坐在高高的轿子上沿街游行。
E.犯了强抢民女罪的卡西莫多,在被草草审理后,被带到广场上当众鞭笞。
跪在烈日下代人受过的钟楼怪人口渴难熬,他向士兵和围观的人群高喊要水,回答他的却是一片戏弄和辱骂。
这时,美丽的爱斯梅拉达拨开众人,把水送到加西莫多的嘴边。
心中充满感激之情的卡西莫多饱含热泪,不住地说:“美……美……美”2、有错的两项是( )A.弗比斯来到旅店的小楼上,爱斯梅拉达正坐在床边等着他。
当他们热烈地吻抱时,弗比斯把系在身上的匕首交给姑娘,姑娘顺手把它抛出窗外。
恰巧这把匕首落在正在窗外窃听的克洛德的眼前。
当这对情人再次热烈拥抱时,克洛德拾起匕首,从窗外把它刺进了弗比斯的后背。
B.1482年1月6日,巴黎城沉浸在“愚人节”的狂欢中。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名著导读》知识梳理《论语》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3.《论语》全书共分20篇。
在形式上,有的是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有的采用问答的形式,也有的是交谈的形式,还有少量的夹叙夹议性的。
4.《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仁” 堪称全书的统率。
但孔子对这一思想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
5.“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6.《论语》对后人的启发主要在三个方面,即治学、从政、修身养性。
7.解释下列言论中所包含的孔子的思想:(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述而》)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
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
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代表了孔子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表明了孔子举一反三式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大卫•科波菲尔》1. 《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 (国籍)小说家他在二十三岁时发表的长篇小说《匹克维克外传》为他赢得声名,他一生共创作了 14 部半长篇小说,被认为是唯一能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
2.《大卫•科波菲尔》中不少地方都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被人们认为是一部自传体体小说。
高中必修一语文名著导读随着中国语文课程的改革,高中必修一语文名著已成为许多考生努力掌握的重点课题。
现代中国的文学史以及文明的发展,是让普通人更加理解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
以下是中国几大古典名著的导读:《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描写的是唐朝的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在佛教思想、抗金英雄风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三个俗家好汉,环游西天、取经,除魔夺宝的故事。
《西游记》把唐朝文化融入文学中,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的读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它描写了18世纪中国社会中的家族贵族生活,采用了宋词、古诗两种语言风格,加上略带古风的故事情节。
通过它,我们也可以了解贵族生活在中国早期社会中的状态,它对中国文学史上影响重大,也是考生必读的经典名著。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民间传说中最受欢迎的传统故事,它描绘的是农民起义领袖宋江的传奇故事以及他的伙伴们,以及他们英勇抗争的故事。
它弥漫着激情、勇气和正义的精神,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无法实现的梦想,给读者带来了无穷的启发和感染。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史诗小说,它以草剑特节点的叙事方式把三国魏蜀吴时期的战争纷争记录下来,并结合了神话元素,让我们认识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这段历史发生的背景。
《三国演义》也强调了“人谁都有英雄气概”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三国时期更多的英雄形象,对针对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文献的经典,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历史史学家司马迁最伟大的著作之一。
《史记》以司马迁的思想为主线,把他对古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观察、思考和记录都展现出来,让我们可以了解到史前历史,见识到古代思想文化,感受到古代的文明。
以上就是高中必修一语文名著的导读,它们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不仅沉淀着历史的文明积淀,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
名著导读《论语》《大卫科波菲尔》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2.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
3.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对话,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4.体会《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
5. 了解狄更斯艺术上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
S也知识梳理]《论语》的简介《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汉书•艺文志》中有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古代典籍付之一焚,《论语》未能幸免,几乎失传。
汉代经官府搜集整理,曾有三种不同的本子流传,即《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
《古论语》是汉景帝时,鲁恭王在孔子故宅壁中发现的秦火以前的古本《论语》,用先秦古文字(蝌蚪文)写成,为古文本,史称古文《论语》,共有二十一篇。
《齐论语》是齐国学者所传,有二十二篇。
《鲁论语》为鲁国学者所传,有二十篇。
《齐论语》和《鲁论语》均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成,史称今文《论语》。
西汉末年,张禹以《鲁论语》为根据,参考《齐论语》与《古论语》进行考证修订,改编成《张侯论》,并为官府列为官学。
东汉时期,郑玄又以《张侯论》为本,参考《古论语》和《齐论语》再加以改订,即成为今本《论语》。
《古论语》和《齐论语》从此亡佚。
今本《论语》凡二十篇,篇名取自每篇首章中的前二三字,并无实际意义。
每篇包括若干章,共四百八十六章。
全文采用语录体,章节简短,每事一段。
孔子循循善诱,教诲弟子,或言简意赅,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
语言生动活泼、含蓄隽永、寓意深远、耐人寻味,有不少语句已成为格言和成语,如“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论语》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重要的板块之一。
必修1~5出现的多篇名著:比如《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唐吉珂德》等。
今天小简老师帮同学们整理了必修1~5中出现的名著,对于同学们积累作文素材,提升阅读能力有很重要的帮助!一起来看看吧!一、《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一)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
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自幼受尽继父的虐待,因反抗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母亲死后,就被送去当童工。
后在姨婆的抚养下成为名作家。
作品围绕大卫的生活遭遇生动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社会画面,揭露了司法界的黑暗,会议对人民的欺压,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寄宿学校对儿童的虐待;刻画了形形色色得人物,特别是下层劳动者的形象。
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经个人奋斗成为名作家的经历,赞美了忠诚正直、勤奋坚毅的品质,贬斥了贪婪伪善的恶习,鼓励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二、《家》(必修二)艺术成就《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
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
同时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
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高中语文必修1-5名著导读+高考名著真题汇总必修1-5名著导读一、《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一)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
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自幼受尽继父的虐待,因反抗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母亲死后,就被送去当童工。
后在姨婆的抚养下成为名作家。
作品围绕大卫的生活遭遇生动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社会画面,揭露了司法界的黑暗,会议对人民的欺压,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寄宿学校对儿童的虐待;刻画了形形色色得人物,特别是下层劳动者的形象。
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经个人奋斗成为名作家的经历,赞美了忠诚正直、勤奋坚毅的品质,贬斥了贪婪伪善的恶习,鼓励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二、《家》(必修二)艺术成就《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陆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
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
同时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
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语文必修1、2名著导读检测题一、填空:1、《论语》成书于__________之际,是一部_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即“出来做事”。
开_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人。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答案:1、春秋战国语录门人再传弟子中庸孟子大学2、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私人三千七十二。
二、翻译、背诵与理解:(课本中出现的例句)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
我选取那些优点而效法,把好的言行记在心里;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进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译文:自己想要立身,从而使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从而使别人通达。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译文: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教导别人从来不知道疲倦。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语文必修1、2名著导读检测题一、填空:1、《论语》成书于__________之际,是一部_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即“出来做事”。
开_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人。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答案:1、春秋战国语录门人再传弟子中庸孟子大学 2、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私人三千七十二。
二、翻译、背诵与理解:(课本中出现的例句)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
我选取那些优点而效法,把好的言行记在心里;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进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译文:自己想要立身,从而使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从而使别人通达。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译文: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教导别人从来不知道疲倦。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译文:看见贤德的人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而内心自我省察。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译文: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使他丧失主帅;一个小小的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改变自己的志向。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译文: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首先一定要把工具磨锋利。
三、模拟题: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论语季氏》)★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
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
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⑵⑵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
⑵示例: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
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检测题一、填空题:1、狄更斯(1812-1870)是享有世界声的誉_____小说家,也是唯一可以与__________比肩的英语作家。
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老古玩店》《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等。
2、《大卫科波菲尔》是“_________体”长篇小说,以大卫的成长史为小说的_____。
小说中的房东密考伯夫妇是狄更斯以他的父母为原型塑造的,密考伯夫妇那种“债多不用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称做“________主义”。
★答案:1、英国莎士比亚大卫科波菲尔。
2、半自传主线密考伯二、选择题:1、下列是关于名著《大卫科波菲尔》人物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卫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b、大卫的后父默德斯东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常常责打他。
母亲去世后,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基本能解决温饱的生活。
c、大卫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
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
d、阿格妮丝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
2、下列对《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这部小说是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
b、文章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c、小说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d、小细节刻划十分生动传神,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亚摩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答案:1、b。
应为“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
” 2、a。
应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三、简答题:1、请简述《大卫科波菲尔》中一个善最终战胜恶的故事。
2、请简述大卫科波菲尔在半年学校生活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
3、大卫科波菲尔的吉神和凶神是谁?怎样认识他们对大卫人生的影响?4、简要分析大卫科波菲尔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1、大卫科波菲尔中一个善最终战胜恶的故事:阴险小人希普企图占有维克菲律师的产业,还企图占有律师的女儿阿格妮丝,大卫的姨婆破产也是他捣的鬼。
但最后他的阴谋并未得逞,密考伯揭穿了他的罪恶行径。
随后密考伯一家移民海外,并在那里大有作为。
2、一次,大卫最喜欢的同学史蒂尔福斯在课堂吵闹,麦尔老师批评他几句,他非但不服管,还污蔑老师是“叫花子”,吵闹声找来了校长,史蒂尔福斯振振有词地揭发麦尔老师的母亲是靠施舍过日子的,校长是势利眼,于是解雇了麦尔老师。
大卫为此深深内疚,因为麦尔老师对他很好,而且关于他母亲受施舍的事还是大卫无意间透露的。
3、大卫生命中的吉神是他的第二任妻子,也就是维克菲律师的女儿阿格妮丝。
阿格妮丝是一个聪慧、善良的女子,她代替死去的母亲照顾父亲,而且对待大卫也很友善,帮助了大卫确立健全的人格。
直到大卫最终意识到:阿格妮丝才是他最理想的伴侣。
所以阿格妮丝是大卫的吉神。
凶神就是上面提到的,仪表堂堂却内心险恶的史蒂尔福斯。
他是大卫童年时的好友,但是随着大卫人格的健全和阿格妮丝的提醒,他渐渐意识到史蒂尔福斯是个伪君子。
而且史蒂尔福斯诱骗大卫的童年好友--大卫的保姆佩葛蒂的侄女艾米莉在结婚前夕与他私奔。
史蒂尔福斯给大卫的亲人以及朋友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幸,所以他是大卫的凶神。
4、大卫科波菲尔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主人公,曾经是个孤儿。
作家描写了他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
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必修二)《家》艺术成就:《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
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
同时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
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人物鉴赏:1.觉新。
觉新是以巴金刚刚辞世的大哥为生活原型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上凝聚着作者对自己最亲爱的人的深切痛惜,对他的刻画涓滴无遗地流露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因而从艺术角度而言,这个人物堪称是全书中最成功的人物--最真实的往往也是最动人的。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与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
由于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
他在梅林里的憧憬,他在洞房外月下的独叹,他在面对梅前来避难时借酒抒怀,点点滴滴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懂风情,有学养,会思考,有灵气的觉新形象。
而正是这样一个人物做出了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选择。
这选择恰恰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这种悲剧的意味更加耐人寻味。
2.觉慧。
觉慧,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
“五四”新思潮掀起了青年一代的热情和理想,给了他们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
觉慧便是被五四新思潮唤醒的新生的民主主义力量的代表。
他讨厌别人说自己坐轿子,是因为他不想让别人把他当作有钱人的纨绔子弟。
他大胆地跟鸣凤示爱,希望可以选择自己爱的人;他积极参加“五四”爱国学生运动,渴望推翻这腐朽的封建制度;他公开支持觉民抗婚,主张青年人主宰自己的命运;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黎明周报》),宣传进步思想。
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
他敢于怒斥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反对把瑞珏搬到城外分娩。
他坚决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他的信念很单纯,对旧势力“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
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3.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