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6
《论语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创作背景、内容及影响;2、识记《论语》中的名言警句;掌握阅读名著《论语》的方法;3、感受《论语》的魅力,激发阅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兴趣和热情。
学情分析:《论语》古奥难懂,高一学生阅读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没有教读文本,所以上课前,统一准备了一本《论语》;优势在于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论语》并能背诵其若干则。
重点难点:1、识记《论语》中的名言警句;掌握阅读名著《论语》的方法;2、感受《论语》的魅力,激发阅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了解孔子课前播放黄子琦演唱的《论语》,为上课做铺垫。
一、导入新课,了解孔子1、由课前音乐引入,学生忆背初中所学的《论语》。
2、频显“教学目标”3、自读“导读”“背景介绍”部分的内容,概括孔子生平的几个阶段及内容。
4、老师补充介绍孔子生平和《论语》。
活动2【活动】二、文本阅读,读文品人1、学生阅读“作品导读”板块内容,并圈点批注;划出有关孔子的言论,并作简要分析。
2、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及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⑴、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最后小组代表展示合作研究成果,解读孔子的言论,尤其是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其他同学补充。
⑵、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①《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希望建设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
从治学角度,主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规律;从教育的角度,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育。
③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诚实,讲信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提倡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突出要向贤人学习,不断自我反省等。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意图: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阅读古诗文名著名篇。
但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可以说是儒家学说,包括《论语》这部经典。
《论语》等书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体制、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思想。
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教学设计: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
可由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读《论语》知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讲解启发、探究梳理、拓展延伸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畅所欲言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孔子生平和《论语》。
二、文本阅读,合作学习1、学生阅读课本中“名著导读--《论语》”内容,并圈点批注。
2、划出有关孔子的言论,并作简要分析(翻译)。
3、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及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三、创设氛围,探究梳理1、学生介绍合作研究成果,解读孔子的言论,尤其是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其他同学补充。
2、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1)《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希望建设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2)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
从治学角度,主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规律;从教育的角度,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育。
(3)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诚实,讲信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提倡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突出要向贤人学习,不断自我反省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吴泓一、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提出问题1.师生互动:了解学生阅读的版本、读法(具体怎么读?读了之后有些什么感受?)。
2.教师总结:随便翻翻书,或者是从头到尾,只是读过,这样阅读经典或阅读《论语》,虽有印象,但基本是无用、无效的。
有用、有效的阅读,最好是“专业”阅读,而且是“专业”加上“有趣”(好玩)的阅读。
这里,先说说目前流行的《论语》的两种读法:①第一种读法:从头到尾,依序而读。
这种读法会让人感到“杂乱无章”,枯燥乏味,读着读着就没兴趣,没信心了。
当然,《论语》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章可循”的。
如北大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的“自序”中,他说过自己早年读《论语》的感受:当年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此书杂乱无章……看到后边,前边就忘了,还有很多地方,没头没尾,不知所云,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过人之处。
②第二种读法:以孔子或者《论语》的思想主题或者概念为主线来读。
这个难度很大。
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思想是有源头,有继承,还有自己观察社会、看到社会问题总结获得的。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思想繁盛,哪些是孔子学习继承来的,哪些是孔子原创的,不容易梳理,得弄清楚才是。
这种读法也是北大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的“自序”中提到的:以概念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横读《论语》。
我把全书,归纳为若干主题,每个主题下分若干细目,按主题摘录,看这本书里,孔子的思想是什么样,与《墨子》、《老子》有什么区别。
如今,这种读法比较盛行!放到一般人的手里,容易流入以今逆古、古为今用的味道。
说白了会流入“误读”。
那么,有没有既专业又有趣(好玩)的更好的阅读方法呢?阅读一本经典,最主要或者首先要弄清楚哪些问题呢?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和我学生一起读书的心得。
我认为,阅读一本书一般要读出“这本书”的两种结构形态,特别是后一种结构形态。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论语》内容及影响;识记《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过程方法:感受《论语》的魅力,激发阅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兴趣和热情;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认识一个真实而伟大的孔子,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2、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
学情分析:《论语》等书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体制、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思想。
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普遍存在对名人名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而名著,是人类进步的阶石,它在与物质世界的比照中,体现了精神的价值和力量,这是当代人最需要的精神食粮,也是最深层的素质培养。
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
可由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重点突破,解读孔子的平常心,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感受一个真实有趣的孔子,从而激发阅读经典的兴趣。
今天,我们提倡阅读名著,是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通过通俗、生动、简明的导读,使青少年对于中外历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著名人物有更加切实的了解,对于曾经并继续产生重大影响的名著有一定的领会,从而开阔视野、启迪思维、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2.读《论语》知儒家思想,识记《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感受真实的孔子------名著导读《论语》2008奥运开幕式2008个缶缶手高声吟诵的《论语》首篇孔子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彰显了悠远灿烂的的中国文化,体现了中国人迎接世界的谦恭精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走近孔子。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论语》名著导读《论语》名著导读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评点法。
教学时数: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课: 1、百代馨香, 德配天地万世师表, 道贯古今 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 桃李三千 3、“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4、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二、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生有异质,学无常师。
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
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
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
(一)、孔子的历史贡献 1、删《诗经》《尚书》,定《礼记》《乐记》,赞《易经》,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
2、兴办私学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
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