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专项计划学校名单
- 格式:docx
- 大小:16.14 KB
- 文档页数:2
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文理类如何投档录取1. 文理类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是什么?平行志愿按照“考生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的原则进行投档和录取。
平行志愿投档时,按考生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当遇到多名考生成绩相同时,依次按语、数、外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先后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投档(先投分数较高、排序在前的考生)。
对单个考生投档时,按照考生填报的院校顺序依次检索投档,当计算机检索到考生填报的院校有计划余额,考生档案即可投到这个院校。
如果考生所填的院校(专业)志愿涉及实行分类投档的专业类别,则进一步按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对应的专业类别顺序依次检索投档。
2. 国家专项计划的生源范围和报考条件是怎样的?哪些考生可以报考?国家专项计划生源范围为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包括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十堰市郧阳区、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保康县、孝昌县、大悟县、团风县、红安县、罗田县、英山县、蕲春县、麻城市、阳新县和神农架林区等 28 个县(市、区)。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考生经自愿申请和资格审核公示合格后,可以报考国家专项计划:(1)符合 2020 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 3 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市、区)高中连续 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3. 高校专项计划的生源范围和报考条件是怎样的?哪些考生可以报考?高校专项计划生源范围为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幕阜山区、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和参照执行幕阜山区政策的 42 个县(市、区)。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考生,经自愿申请和资格审核公示合格,按高校要求报名参加高校专项计划考核合格的,可以报考高校专项计划。
(1)符合 2020 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 3 年以上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市、区)高中连续 3 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2020年国家专项计划学校名单1. 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政策由哪些专项计划组成?答:根据教育部政策,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计划统称为“专项计划”,包括三个: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简称为“国家专项计划”;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简称“地方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简称为“高校专项计划”。
2. “三大专项计划”的招生对象分别针对哪些学生?答: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
地方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各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
高校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
3. 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可以报考“三大专项计划”?答:国家专项计划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1)符合2020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地方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由各省(区、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详见本省政策)高校专项计划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基本条件:(1)符合2020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有关高校可在此基础上提出其他报考要求并在招生简章中明确,确保优惠政策惠及农村学生。
4. 如何报考“三大专项计划”?答:报考国家专项计划考生均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考试。
根据各省招办要求填报志愿。
报考地方专项计划的考生均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考试。
具体报名要求、录取办法、填报志愿方式考生可详细阅读各省招生考试单位下发的地方专项计划相关规定。
报考高校专项计划考生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考试,并在5月25日前,登录阳光高考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系统完成报名申请。
5. “三大专项计划”如何录取?答:国家专项计划录取办法,在本科一批前开始投档录取,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所在批次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一、概述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是国家对重大科技专项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文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长期影响。
加深对这一指南的理解,有利于深化对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认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从不同维度对这一指南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二、背景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是国家对重大科技专项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文件。
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组成部分,重点专项指南的发布对我国科技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指南凝聚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为引导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内容综述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的内容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
指南在每个领域都明确了关键技术和重点任务,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对于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还对项目申报、评审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影响分析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的发布对我国科技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指南的发布将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为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指南对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提出了要求,有利于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和成果转化的效果,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
再次,指南的出台也将有助于引导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五、个人观点对于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我个人认为这一指南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并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指南的发布将有助于加强对关键领域的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我对这一指南充满信心,并期待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见证更多的创新成果和科技力量的崛起。
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介绍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招生规模起步阶段,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如下)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
相关高校可向我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
我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
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了解高招新模式:强基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试点高校:强基计划先在双一流建设A类36所高校试点。
目前全国已有35所高校发布招生简章,北京师范大学尚待发布。
了解高招新模式:强基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全部名单如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时间安排:(各学校或有些许差异)6月初高校发布招生简章5月网上报名阶段7月参加统一高考7月底高校确定入围名单8月初高校组织考核8月高校折算综合成绩并择优录取高校专项计划介绍:高校专项计划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招生计划不少于学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
一、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食品及相关的介绍1.1 项目背景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食品及相关,是国家为了推动食品行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而设立的重要项目。
食品及相关专项的设立,旨在加强我国食品安全、营养健康、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研发工作,提高食品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推动我国食品行业的长远发展。
1.2 项目目标该专项的目标主要包括: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完善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和使用标准,推动食品新品种选育和加工技术创新,促进食品产业的绿色化、高效化、智能化发展,提高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功能特性,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动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内容及重点2.1 食品安全保障在食品安全方面,该专项将重点围绕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等方面展开研发工作,推动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提高。
2.2 食品质量提升在食品质量方面,该专项将侧重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与使用标准、食品原料加工技术创新、食品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发工作,以推动食品质量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
2.3 食品营养与功能在食品营养与功能方面,该专项将聚焦于食品营养品质的提高、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应用、食品营养健康评价与标准制定等方面的研发工作,以提升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
三、项目实施与推进3.1 项目组织架构为了有效推进该专项的实施,相关部门将建立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落地。
3.2 资金投入与支持为了保障该专项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将加大对该专项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参与其中,形成合力推进专项研发工作。
3.3 合作交流与成果转化该专项将鼓励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项目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推动食品产业的发展和提升。
四、项目预期成果及意义4.1 预期成果通过该专项的开展与推进,预计将取得一批在食品安全、质量、营养与功能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和创新产品,推动我国食品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市场地位的提升。
项目数量
“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含定向)47项“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25项
项目总经费
超15亿人民币固废资源化重点专
项(含定向)适应我国固废特征的循环利用和污染协同控制理论体系固废问题系统性综合解决方案与推广模式建立系列集成示范基地
项目执行期
3~4 年经费科技部公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名单。
项目类别
内容领域备注:面向生态资源安全供给的国家重大战求,以“减量化、资源化、化”为核心原则,全面引领我国固废资源化科技支撑与
能力,促进壮大资源循环利
业规模,为大幅度提高我国
利用效率,支撑生态文明建
供科技保障。
源头减量—智能分类—高效转化—清洁 利用—精深加工—精准管控全技术链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
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
重大地质灾害快速识别与风险防控大地震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极端气象监测预警及风险防范重大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评估与综合防范装备现代化工程部署自然灾害防治技术涉及领域备注:目的为提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全和国家社会经济安全可持展提供科技支撑
项目执行期3~4 年经费
合计:72项
向生态文明建设与保障资源安全供给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原则,全面引领提升我国固废资源化科技支撑与保障能力,促进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为大幅度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保障。
10亿
的为提升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会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5亿元。
62所高校入选2020国家“111计划”62所高校入选2018国家“111计划”近日,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正式公布了2018年度新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计划”)名单,共有62个引智基地作为建设项目予以立项。
具体有哪些基地入选?基地立项后,后续还要做哪些工作?有什么具体要求?各依托高校要按照《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实施与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技〔2016〕4号)要求,强化管理责任,保障建设条件,支持新建基地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开展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国际合作。
围绕“111计划”的目标和任务,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协调机制,落实管理责任。
按要求于2018年6月30日前组织建设论证,进一步细化未来5年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基地建设任务和考核指标。
设立专项配套和发展经费,全面保障外国专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匹配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鼓励建立访问学者制度,设立开放研究基金。
国拨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应严格执行《关于印发<外国文教专家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外专发〔2016〕85号)有关规定。
各新建基地要做细做实未来5年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把引智和创新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引智效益,支持和引领“双一流”建设。
要根据立项申请书内容和建设论证意见,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学科前沿和经济主战场,凝炼并落实研究任务。
创新基地管理和运行机制,统筹海外团队来华期间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访问交流活动,发挥海外人才在学科创新中的独特作用。
每年按要求通过“外国文教专家项目管理系统”上报引智基地工作年度报告。
参加此次评审未入选的基地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请相关高校将其纳入本校重点外国文教专家项目框架,作为“111计划”培育项目开展建设,予以重点支持。
链接什么是“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形成国际化学术团队,开展高水平合作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高质量学术交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科,提升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2020西藏面向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招生人数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规定,西藏自治区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提前批次专门安排了专项计划。
专项计划是指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单独设立批次,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引导和鼓励学生毕业后回到贫困地区就业和服务。
国家将专项计划安排在全国年度招生计划中,纳入高校年度招生规模。
本科计划由中央部门高校和在本科一批招生的地方高校共同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高职计划由国家示范性(含骨干)高等职业学校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
“根据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项计划以农林、水利、地矿、机械、师范、医学和其他适农涉农等贫困地区急需专业为主。
”西藏自治区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说。
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已经通过《拉萨晚报》、西藏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网站对外发布包括高校、招生专业和计划数等信息。
据悉,专项计划只面向贫困地区生源招生,该批次专项计划共有87所院校参加录取。
根据《关于印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的通知》,西藏自治区所有县(区、市)都属于集中连片地区,故属于西藏自治区生源均可报考。
该负责人说:“本科专项计划设立单独批次,实行传统志愿投档,单独填报志愿。
考生填报全国专项计划志愿,不影响其他批次录取,在本科专项计划未录取的考生可以参加第一、二、三批次院校录取。
”据了解,自治区招生办按志愿优先,遵循成绩的原则投档,高校根据考生志愿和成绩录取。
按专项计划录取的新生可自行决定入学时是否迁移户口,在校学习期间可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申请调整专业,与其他学生享受同等奖助学金政策。
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就业和服务的专项计划学生,将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
专项计划将给贫困地区考生增加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对于未完成的专项计划志愿,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将在近期予以公布并征集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