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高中化学第三单元知能优化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413.00 KB
- 文档页数:8
1.(2011年东北师大附中高二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B.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C.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D.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解析:选C。
25 ℃时,将溶解度小于0.01 g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因此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尽管很小,但不会等于0,也并非不溶于水,即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通常把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时,认为沉淀完全。
故只有C正确。
2.对于难溶盐MX,其饱和溶液中M+和X-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类似于c(H +)·c(OH-)=K w,存在等式c(M+)·c(X-)=K sp。
现将足量的AgCl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AgCl 的溶解的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20 mL 0.01 mol/L KCl溶液②30 mL 0.02 mol/L CaCl2溶液③40 mL 0.03 mol/L HCl溶液④10 mL蒸馏水⑤50 mL 0.05 mol/L AgNO3溶液A.①>②>③>④>⑤B.④>①>③>②>⑤C.⑤>④>②>①>③D.④>③>⑤>②>①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AgCl固体在水中存在如下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由于c(Ag+)·c(Cl-)=K,c(Cl-)或c(Ag+)越大,越能抑制AgCl的溶解,AgCl的溶解量就越小。
注意AgCl的溶解量大小只与溶液中Ag+或Cl-的浓度有关,而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①中c(Cl-)=0.01 mol/L;②中c(Cl-)=0.04 mol/L;③中c(Cl-)=0.03 mol/L;④中c(Cl-)=0 mol/L;⑤中c(Ag+)=0.05 mol/L。
Ag+或Cl-的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④<①<③<②<⑤,故AgCl的溶解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④>①>③>②>⑤。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 ℃时水的电离常数是1.0×10-14B.中性溶液的c(H+)=K WC.纯水在100 ℃时,c(H+)>10-7mol·L-1,所以此时纯水中c(H+)>c(OH-)D.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解析:选B。
A项,25 ℃时水的离子积K W=1.0×10-14;C项纯水中c(H+)=c(OH-);D项,温度高于25 ℃时,促进水的电离,pH<7。
2.将纯水加热至8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的离子积不变B.水的pH变小,呈酸性C.水的pH变大,呈中性D.水中c(H+)=c(OH-)>1×10-7 mol·L-1解析:选D。
因为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故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使得c(H+)=c(OH-)>1×10-7 mol/L,溶液仍呈中性,但pH变小,K w增大,故选D。
3.(2011年广东汕头高二检测)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A.含H+的溶液B.能使酚酞呈无色的溶液C.pH小于7的溶液D.c(H+)大于c(OH-)的溶液解析:选D。
任何水溶液中均含H+和OH-。
使酚酞显无色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中性。
以纯水在100 ℃为例,K w=1×10-12,c(H+)=1×10-6 mol/L,pH=6,但溶液为中性,故pH<7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中性或碱性。
4.(2011年江苏南通高二检测)乙醇、液氨、水都可以发生自偶电离,如H2O+H2O H3O ++OH-,NH+NH3NH+4+NH-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乙醇的电离方程式为:2CH 3CH2OH CH3CH2OH+2+CH3CH2O-B.乙醇的电离方程式为:CH 3CH2OH CH3CH2O-+H+C.若液氨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28,则液氨浓度为1.0×10-14 mol/LD.若可用与pH相当的定义来规定pOH、pNH2等,则乙醇中与pH相当的为lg c(CH3CH2OH+2)解析:选AB。
1.用作食品袋的塑料应是无毒的,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是()A.聚氯乙烯B.聚乙烯C.电木D.尼龙解析:选B。
食品袋的塑料是无毒的,说明此种塑料中无卤族元素等,即选B。
2.下列原料或制成的产品中,若出现破损不.可以进行热修补的是()A.聚氯乙烯凉鞋B.电木插座C.自行车内胎D.聚乙烯塑料膜解析:选B。
判断一种原料或制成的产品能否进行热修补,其要点是判断该物质加热是否熔融,从结构上认识即判断该物质是线型材料还是体型材料。
对于A,其结构式为,属于线型高分子化合物。
对于C,其结构式为,若硫化则可变为体型材料,结合生活实际,可知车辆内胎均可采用热补法(亦可以从自行车内胎具有弹性上,判断该物质为线型高分子材料)。
对于D,其结构式为 CH2CH2 为线型材料。
对于B,酚醛树脂既可以形成线型高分子材料(具有弹性),也可以形成体型高分子材料(不具有弹性),而电木插座不具有弹性,则应为体型高分子材料。
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聚乙烯B.麻线C.涤纶D.异戊橡胶解析:选B。
A中聚乙烯是一种塑料的成分,C中涤纶是一种合成纤维,D中异戊橡胶是一种合成橡胶,A、C、D都属于合成材料,B中麻线是天然纤维的一种,故选B。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化学成分上看,人造棉、人造丝、人造毛没有区别B.人造纤维是人工合成的纤维C.“六大纶”都是合成纤维D.用燃烧的方法可以鉴别毛织物和棉织物解析:选B。
此题考查化学纤维的分类。
人造纤维也叫再生纤维,它是用不能纺织的含天然纤维素的木浆、芦苇、小麦秆、甘蔗渣、棉花秸杆等为原料与二硫化碳、烧碱作用,生成纤维素磺酸酯,除去没用的杂质后,再把它溶解在碱液中,成为一种黏稠的液体,很像胶水,所以制成的纤维就叫黏胶纤维,黏胶纤维和棉花的化学组成一致。
长的叫人造丝,短的叫人造棉,所以从化学成分上看人造丝、人造棉、人造毛都是纤维素。
“六大纶”即锦纶、涤纶、腈纶、维纶、氯纶和丙纶,都是以空气、煤、石油等作为起始原料经化学反应而生产出来的纤维,所以都是合成纤维。
1.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这一新概念。
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
“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出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
下列各项中属于绿色化学的是()A.杜绝污染源B.减少有害物质C.治理污染点D.处理废弃物解析:选A。
“绿色化学”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是围绕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而开展的。
这也是对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化学工业的挑战和革命,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的新理念,是解决环境与生态困境的必由之路。
只有杜绝污染源才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
2.右图所示表示()A.可回收物B.可堆肥垃圾C.可燃垃圾D.有害垃圾答案:D3.垃圾分类回收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下列对垃圾的处理方法中不.合理的是()A.用生活垃圾制取沼气B.将废旧报纸制成铅笔杆C.将垃圾就地焚烧D.用电磁铁将铁制品分离出来解析:选C。
焚烧是实现垃圾无害化的一种方法,但就地焚烧会污染大气,可以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4.(2011年山东泰安高二质检)下列有关塑料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塑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绝缘性、耐腐蚀性等特点B.废塑料的焚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C.普通地膜碎片在土壤中很快就会被降解D.塑料的分类不当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解析:选C。
塑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焚烧塑料会产生有毒气体;普通地膜碎片在土壤中很难被降解;利用废旧塑料通过热解和聚合可以制造新的塑料制品,也可以通过催化裂解制成燃气和燃油,但废旧塑料的分类不当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故选C项。
5.垃圾主要分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三大类。
垃圾的危害与处理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如一粒钮扣电池的有害物质能污染60万立方水,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可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
(1)现在请你根据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生活垃圾,设计几种处理垃圾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解析:选A。
A项,pH>7时,可以是c1V1=c2V2,也可以是c1V1>c2V2,错误;B项,符合电荷守恒,正确;C项,当pH=7时,醋酸一定过量,正确;D项,符合物料守恒,正确。
2.(2011年高考山东卷)室温下向10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B.溶液中c(CH3COO-)c(CH3COOH)·c(OH-)不变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D.再加入10 m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解析:选B。
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时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是增多的,但粒子的浓度要减小,故A、C错;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B正确;10 mL pH=11的NaOH溶液只能反应掉10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电离出的H+,还有大量的未电离的醋酸没有反应,故溶液显酸性,D错。
3.(2010年高考大纲全国卷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C. 1.0×10-3 mol/L盐酸的pH=3.0,1.0×10-8mol/L盐酸的pH=8.0D.若1 mL pH=1的盐酸与100 m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解析:选D。
1.(2010年高考大纲全国卷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 2O 2B .将CO 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 .将SO 2通入BaCl 2溶液可生成BaSO 3沉淀D .将NH 3通入热的CuSO 4溶液中能使Cu 2+还原成Cu解析:选B 。
因为金属Li 的还原性较弱,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 2O ,A 项错误;由于H 2CO 3酸性强于HClO 酸性,将CO 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中可发生反应:CO 2+H 2O +Ca(ClO)2===CaCO 3↓+2HClO ,B 项正确;由于酸性:HCl>H 2SO 3,所以SO 2通入BaCl 2溶液中无BaSO 3沉淀生成,因为BaSO 3+2HCl===BaCl 2+H 2O +SO 2↑,C 项错误;将NH 3通入热的CuSO 4溶液中,氨气首先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然后一水合氨与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u(OH)2沉淀,D 项错误。
2.(2011年北京海淀区高三模拟)X 、Y 、Z 、W 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X 、Y 可能是( )①C 、CO ②AlCl 3、Al(OH)3 ③Fe 、Fe(NO 3)2④Na 2CO 3、NaHCO 3A .①②③④B .①②C .③④D .①②③解析:选A 。
题图为常见三角转化关系,如果X 、Y 是C 、CO ,则W 为O 2,Z 为CO 2;如果X 、Y 是AlCl 3、Al(OH)3,则W 为NaOH ,Z 为NaAlO 2;如果X 、Y 是Fe 、Fe(NO 3)2,则W 为HNO 3,Z 为Fe(NO 3)3;如果X 、Y 是Na 2CO 3、NaHCO 3,则W 为HCl ,Z 为CO 2。
3.下列关于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 2分子的结构较稳定,因而氮气不能支持任何物质燃烧B .23 g NO 2和N 2O 4混合气含有0.5N A 个氮原子(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C .NO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者排水法收集D .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瓶内是因为硝酸易挥发解析:选B 。
1.下列溶液中与1.0×10-5mol/L 的NaOH 溶液的pH 相同的是( )A .把pH =6的盐酸稀释1000倍B .把pH =10的Ba(OH)2溶液稀释10倍C .把pH =8和pH =10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D .把pH =8的NaOH 溶液稀释10倍解析:选B 。
1.0×10-5 mol/L 的NaOH 溶液pH =9,A 项中酸不论怎样稀释其pH 都无限接近7,但不会超过7,A 错误;B 项pH =10的Ba(OH)2溶液稀释10倍,pH 减小一个单位为9,B 正确;C 项混合溶液c (H +)= 1.0×10-141.0×10-6+1.0×10-42=2×10-10,pH =-lg(2×10-10)=10-lg2=9.7,C 错误;D 项pH 接近7,错误。
2.(2011年辽宁抚顺高二检测)将pH =8的NaOH 与pH =10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 (H +)最接近于( )A .(10-8+10-10) mol/LB .(10-4+10-6) mol/LC .(10-8+10-10)/2 mol/LD .2×10-10 mol/L解析:选D 。
混合溶液中c (OH -)=10-1410-8+10-1410-102≈10-42 mol·L -1,c (H +)=10-1410-42=2×10-10 mol·L -1。
3.(2011年陕西汉中高二检测)将pH =1的盐酸平均分为两份,一份加适量水,另一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NaOH 溶液后,pH 都升高1,则加入的水与NaOH 溶液的体积比为( )A .9B .10C .11D .12解析:选C 。
设每份盐酸体积为a ,水和NaOH 溶液分别为V 1、V 2,所以加水时:0.1a a +V 1=0.01,解得V 1=9a 。
1.(2010年高考北京卷)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铁遇冷浓HNO3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解析:选B。
铁易失去电子,故钢管与电源正极相连时,更易使铁失电子,A错;铁遇冷浓硝酸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B对;铁铜接触时,形成原电池,铁作负极被腐蚀,C错;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为Fe-2e-===Fe2+,D错。
2.钢铁在很弱的酸性或中性条件下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正极的反应式为()A.Fe-2e-===Fe2+B.2H++2e-===H2↑C.2H2O+O2+4e-===4OH-D.Fe-3e-===Fe3+解析:选C。
考查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的实质。
钢铁中含有多种杂质,在考虑钢铁的电化学腐蚀时,为了简化问题,主要讨论碳杂质问题,也就是以Fe为负极,C为正极的原电池反应。
在中性条件或弱酸性条件下发生的是吸氧腐蚀,原电池的正极为C,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即得电子反应,故A、D两项应排除,在B、C两项中,B项是析氢腐蚀的电极反应式,所以C项符合题意。
3.下图所示各试管中的铁钉最易被腐蚀的是()解析:选C。
有少量铜的铁钉放在自来水中,会与水中溶解的少量电解质构成原电池,且铁钉作为负极,腐蚀得最快。
4. (2009年高考上海卷)如图装置中,U形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解析:选B。
a为中性环境,发生吸氧腐蚀,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b中酸性较强,发生析氢腐蚀,有氢气放出,压强增大,所以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高右低,故B项错。
1.按照混合物、纯净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盐酸、氯气、BaSO4、CO2、SO2B.硫酸、氨水、醋酸、乙醇、NO2C.漂白粉、胆矾、NH4Cl、CH3COOH、CO2D.干冰、氯水、HCl、HClO、CO解析:选C。
本题对常见概念进行辨析,各选项对应的前两种物质中,盐酸、漂白粉、氨水、氯水均是混合物,其余为纯净物。
后三种物质中,BaSO4、NH4Cl、HCl是强电解质,醋酸、HClO是弱电解质,其余均为非电解质。
2.(2011年河南商丘高二检测)在0.1 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 晶体时,会引起()A.溶液的pH增加B.溶液中的c(H+)增大C.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D.溶液中的c(OH-)减小解析:选A。
CH 3COOH CH3COO-+H+,当加入CH3COONa晶体时,溶液中c(CH3COO-)增大,平衡向左移动,c(H+)减小,pH增加,c(OH-)增大,但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故选A。
3.已知H2CO3的电离常数:K1=4.4×10-7,K2=4.7×10-11,HClO的电离常数:K=2.95×10-8。
反应:Cl 2+H2O HCl+HClO达到平衡后,要使HClO浓度增大可加入()A.NaOH B.HClC.CaCO3(固体) D.H2O解析:选C。
要使HClO浓度增大,必须使平衡右移,且加入的物质与HClO不反应,所以加入NaOH时,平衡虽然右移,但HClO也参与反应,导致HClO减小;加入HCl时,平衡左移,c(HClO)减小;加水稀释时,c(HClO)也减小;加入CaCO3固体时,只与盐酸反应,使平衡右移,c(HClO)增大,所以选C。
4.(2010年高考大纲全国卷Ⅱ)相同体积、相同p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解析:选C。
1.(2011年泰安高一检测)下列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中,属于加聚反应的是(双选)()解析:选AD。
加聚反应为加成聚合反应,是指反应物小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开,不饱和原子相互连接成很长的直链,从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即加聚反应的实质类似加成反应,反应过程中没有小分子物质生成,故A、D为加聚反应。
2.下列对聚丙烯的描述有错误的是()A.聚丙烯的分子长链是由C—C键连接而成的B.聚丙烯分子的长链上有支链C.聚丙烯每个链节内含3个碳原子D.聚丙烯能使溴水褪色4.已知,有机化合物A 只由C 、H 两种元素组成且能使溴水褪色,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A 、B 、C 、D 、E 有如下关系: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鉴别A 和甲烷可选择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 .D 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利用D 物质可以清除水壶中的水垢C .物质C 的结构简式为CH 3CHO ,E 的名称为乙酸乙酯D .B +D ―→E 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CH 2OH +CH 3COOH ――→浓硫酸△CH 3COOC 2H 5 解析:选D 。
从题意可知A 为乙烯,根据框图提示,B 为乙醇,C 为乙醛,D 为乙酸,乙醇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即为E 物质。
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烷不可以,A 选项正确;醋酸可以与水垢的主要成分反应,B 选项正确;C 选项正确;化学方程式为CH 3CH 2OH +CH 3COOH ――→浓硫酸△CH 3COOC 2H 5+H 2O ,D 选项错误。
5.聚四氟乙烯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都超过了其他塑料,号称“塑料王”,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
其合成路线如下所示:氯仿――→HF (SbCl 5)二氟一氯甲烷――→△热分解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 A B C D (1)写出A 、B 、C 、D 的结构简式。
A :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B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过一氯甲烷的命名迁移解决本题结构简式的书写,通过前后信息的联系,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在已知四氟乙烯结构简式上和二氟一氯甲烷的基础上书写B ―→C 的反应,迁移乙烯的加聚反应,可以写出C ―→D 的反应。
一、单项选择题1.盛装下列试剂的试剂瓶可用橡胶塞的是( )A .NaOH 溶液B .氯仿C .酸性KMnO 4溶液D .溴水解析:选A 。
根据橡胶的结构特点可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使其氧化,溴水能与其发生加成反应,氯仿能使其溶胀而腐蚀。
因此盛放氧化剂、酸、有机溶剂等试剂的试剂瓶都不能用橡胶塞密封。
2.人造象牙中,主要成分的结构是,它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则合成人造象牙的单体是( )A .(CH 3)2OB .HCHOC .CH 3CHOD .3.聚合度为m 的某烯烃C n H 2n 的高聚物W g 完全燃烧,在标准状况下生成CO 2的体积为( )A.22.4W 14 LB.22.4Wnm 14L C.22.4W 14n L D.22.4Wn 14L 解析:选A 。
高聚物的单体为C n H 2n ,则高聚物的分子式为(C n H 2n )m 。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4mn 。
由V =n ·V m 知:V (CO 2)=W g 14mn g·mol-1×mn ×22.4 L·mol -1=22.4W 14 L 。
4.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许多合成橡胶也有类似的结构。
与橡胶较长时间接触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 A .KMnO 4(H +)溶液 B .溴水C .浓HNO 3D .NaOH 溶液解析:选D 。
有机物的结构决定其性质,天然橡胶的结构中有双键,故能与Br 2加成,被浓HNO 3及酸性KMnO 4溶液氧化。
只有D 符合题意。
5.导电聚合物的结构简式为:,其单体为( )A .乙烯B .1,3-丁二烯C .乙炔D .乙烷解析:选C 。
物质发生加聚反应时,不饱和碳原子彼此相连成链状。
题目中A 、B 选项均不能形成 CH ===CH 的链节,D 选项的乙烷则不能加聚,所以只有乙炔聚合得到该导电聚合物。
6.(2011年徐州高一检测)已知实验室以乙醇为原料来制备乙酸乙酯时,经历了下面三步反应,已知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的转化率分别为a 、b 、c ,则由乙醇制乙酸乙酯时总的转化率为( )A.abc 1+abB .abc C.2abc 1+abD .2abc 解析:选C 。
本题考查对转化率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由转化率求产物的量,要注意到反应所需的酸也来源于醇,因此,在计算醇转化为酯的总转化率时要考虑醇的上述消耗。
设有x mol 乙醇,则可产生xa mol 乙醛,进而产生xab mol 乙酸,另取xab mol 乙醇与xab mol 乙酸转化为酯,同时xab mol 乙酸中也有xab mol 转化为酯,从源头上说,这些酸也是醇一步步氧化得来的。
故当有(x +xab )mol 乙醇转化为乙酸乙酯时,共有2xabc mol 乙醇发生了转化,转化率应为2xabc x +xab =2abc 1+ab。
二、不定项选择题7.下列叙述中内容不.正确的是( ) A .乙烯和聚乙烯性质相似B .聚乙烯是由分子组成的化合物,加热至某一温度则可完全熔化C .同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 2的质量相等D .乙烯和聚乙烯的最简式相同解析:选AB 。
CH 2CH 2单体与高聚物结构不同,性质自然不同;单体与高聚物的最简式均为CH 2,故同质量的单体与高聚物完全燃烧产生CO 2的量相同;聚乙烯是混合物,受热熔化,具有热塑性,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8.“喷水溶液法”是最近日本科学家研制出的一种使沙漠变绿洲的新技术,它是先在沙漠中喷洒一定量的聚丙烯酸酯水溶液,水溶液中的高分子与沙土粒子结合,在地表下30~50 cm 处形成一个厚0.5 cm 的隔水层,既能阻止地下的盐分上升,又有拦截、蓄积雨水的作用,下列对聚丙烯酸酯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单体的结构简式为CH 2===CH —COORB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C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D .没有固定的熔、沸点10.(2011年福建厦门高一检测)已知某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片断可表示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A 、B 和S 三种单体中,碳、氢原子个数比值最小的单体是________。
(2)经元素分析可知该ABS 样品组成为C a H b N c (a 、b 、c 为正整数),则原料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用a 、b 、c 表示)。
解析:首先要根据共聚物ABS 树脂的三种单体的结构简式,确定它们的分子式:A 为C 3H 3N ,B 为C 4H 6,S 为C 8H 8,其中明显的定量关系是:①A 和S 分子中C 、H 原子个数比为1∶1;②B 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3,小于1∶1。
所以,三种单体中碳、氢原子个数比值最小的单体是B 。
若高聚物的组成为C a H b N c ,而三种单体中只有A 的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原子,则高聚物中N 原子个数必须等于单体A 的个数,则根据高聚物C a H b N c 可知CH 2===CHCN 为c 个。
因A 、S 中C 和H 的原子个数比值都为1∶1,则碳、氢原子个数的不同是由单体B 造成的,B 分子中氢、碳原子个数之差为2,因而高聚物中氢、碳原子个数之差除以2,即是B 分子的个数。
因此可知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c ∶b -a 2。
答案:(1)1,3-丁二烯 (2)c ∶b -a 212.(2011年徐州高一调研)有机物A 、B 、C 、D 、E 能发生如下所示的转化。
请回答下面有关问题:(1)写出A 、B 、C 、D 、E 的名称;(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的类型;(3)说明反应⑤的产物在日常生活中常作为购物的方便袋,但不能作为食品保鲜袋的原因。
同时⑤的产物也是“白色污染”的祸根之一,其原因是什么?解析:(1)A 由C 2H 2与H 2反应得来,而A 又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故A 是CH 2===CH 2;由反应⑤可知B 是CH 2===CHCl ;A 与H 2O 反应得C 为CH 3CH 2OH ;由反应④知D 为CH 3COOH ;C 与D 发生酯化反应得E 为CH 3COOCH 2CH 3。
(2)反应②属于加成反应。
(3)反应⑤的产物“聚氯乙烯”就是常见的塑料成分,由于其会分解出氯乙烯,氯乙烯是有毒的物质,故不能作为食品袋;“白色污染”的最大问题就是构成的高分子材料难以分解,处理麻烦。
答案:(1)A 为乙烯,B 为氯乙烯,C 为乙醇,D 为乙酸,E 为乙酸乙酯。
(2)C 2H 2+HCl ――→催化剂CH 2===CHCl ,加成反应。
(3)因为聚氯乙烯会分解出氯乙烯,氯乙烯有毒,故不能作为食品袋。
因为聚氯乙烯分解时间很长,难于降解,处理麻烦。
13.烯烃通过臭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得到醛或酮。
例如:上述反应可用来推断烯烃的结构。
一种链状单烯烃A通过臭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得到B 和C。
化合物B含碳69.8%,含氢11.6%,B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催化加氢生成D。
D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可得到使溴水褪色且只有一种结构的物质E。
反应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C―→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D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
(2)D+F―→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A的某种同分异构体通过臭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只得到一种产物,符合该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有________种。
答案:(1)86氧化反应羟基(3)(CH3CH2)2C===CHCH2CH3(4)314.(2011年扬州高一质检)光刻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板和激光制片技术中的关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