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三练】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试题(课前自主梳理+课堂合作研习+课后拓展探究,pdf)
- 格式:pdf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4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选择题1.“618年,隋朝贵族李渊在太原起兵,攻占长安;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李渊自立为帝,建立唐朝。
”这段话描述的是()A. 唐朝建立的过程B. 隋朝建立的影响C. 唐朝建立的背景D. 隋朝灭亡的教训2.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里“唐宗”的统治时期,史称()A. “文景之治”B. “开皇之治”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3.唐太宗比作“镜子”的名臣是()A. 姚崇B. 房玄龄C. 魏征D. 杜如晦4.唐太宗患有哮喘病, 长安的宫殿潮湿, 他更容易犯病。
有大臣建议在宫中建一个暖阁居住, 他没有同意, 并说: “功德不及汉文帝, 更不可浪费民力。
”这说明唐太宗()A. 勤于政事B. 虚心纳谏C. 节用戒奢D. 招贤用能5.唐太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A.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B. 发展经济,减轻劳役负担C.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D.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6.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唐朝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继续完善了()A. 三省六部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册封制7.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A. 仁政爱民B. 无为而治C. 以法治国D. 以德治国8.“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在唐太宗系列的治理国家的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鼓励发展农业,减轻人民负担B.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 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D. 勒于政事,提倡节俭9.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 唐高祖B. 武则天C. 唐玄宗D. 唐睿宗10.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 分别开始于()A. 秦朝、唐朝B. 唐朝、唐朝C. 隋朝、隋朝D. 隋朝、唐朝11.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 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 独断专权) 。
初一历史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含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
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时期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4.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知识点二女皇武则天 5.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6.她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知识点三开元盛世 7.唐玄宗继位后,在贤相姚崇和宋�Z 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8.其在位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
材料一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
所荐必行,所举辄试……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陆贽:《陆宣公翰苑集》材料二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9.材料中的“则天太后”是谁?材料中主要反映了她哪方面的特点?武则天。
重用人才,知人善任。
10.材料二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评价?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唐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堂巩固案1.“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C )①开通运河②太原起兵③长安称帝④重用魏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福州市中考)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B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3.(湛江市中考)唐太宗的政绩中,最为后人所称道的是( B ) A.革新政治,完善制度 B.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C.轻徭薄赋,劝课农桑D.戒奢从简,力倡节约 4.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扮演京剧《贞观盛事》中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
第二课“贞观之治”知识点梳理:1.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用人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措施。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族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用人方面: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2.因为推行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唐朝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了发展,由于唐太宗年号为“贞观”,这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3.唐太宗在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措施,被尊称为“天可汗”;他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实质上反映了他重视农业生产;他重用的人才有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因为他采取的种种措施,他被称为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贞观之治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
文成公主入藏17世纪初,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几次派使者到长安求婚。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注: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期吐蕃是独立的政权,不是唐朝的一部分。
唐太宗步辇图巩固练习:1. 小明将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A.任用魏征等贤臣B.重视人才的培养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创立科举制度2.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庶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说明唐太宗()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大伟大B.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3. 想一想,促使唐太宗徐心纳谏、轻徭薄赋的主要原因是()A.隋亡之鉴B.有自知之明C.爱民如子D.想树立威信4. 吐蕃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A.可汗B.赞普C.单于D.皇帝5. 下列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唐太宗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A.《史记》B.《贞观政要》C.《三国演义》D.《本草纲目》6. 下图为位于青海的文成公主庙,下列关于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是武则天②文成公主入吐蕃得最终目的地是逻些③当时的吐蕃赞普是松赞干布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8页)1.唐朝的建立:(1)背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2)建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①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③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唐太宗的主要政策和措施:①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最著名的谏臣:魏征)②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③政治: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⑤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14页第一段)4.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广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8-9页)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共掌朝政: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3.周朝建立: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4.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这些现象表明A. 唐太宗比较重视发展生产B. 唐太宗比较注重整顿吏治C. 唐太宗比较注重任用贤才和纳谏D. 唐太宗比较注意减轻人民负担【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特别注重任用贤才,材料中他任用房玄龄、杜如晦做宰相,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都体现了唐太宗对人才的重用。
ABD项与材料内容涉及的角度不符。
故选C。
2.有一次,唐玄宗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罢官。
这体现了他A. 打击地方权贵B. 宽以待人C. 整顿吏治D. 任人唯亲【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唐玄宗将不合格的40多人罢官,这体现了他整顿吏治,C项符合题意;打击地方权贵、宽以待人、任人唯亲均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A. 唐高宗统治时期B. 唐太宗统治时期C. 武则天统治时期D. 唐玄宗统治时期【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开元全盛日”,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财政制度进行改革等,取得显著成效。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唐玄宗统治时期,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4.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焦点话题之一,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和谐”社会,例如贞观之治,文景之治,那么出现这些盛世局面的相同因素是()A. 提倡节俭.减轻刑法B.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C. 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D. 实行了均田制的土地政策【答案】B【解析】抓住关键词“盛世局面的相同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知人善任,重视纳谏等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第二课“贞观之治〞知识点梳理:1.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用人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措施。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六部制,加强HY集权;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族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用人方面: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2.因为推行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唐朝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了开展,由于唐太宗年号为“贞观〞,这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3.唐太宗在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措施,被尊称为“天可汗〞;他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实质上反映了他重视农业生产;他重用的人才有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因为他采取的种种措施,他被称为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贞观之治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根底。
文成公主入藏17世纪初,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几次派使者到长安求婚。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开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注: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期吐蕃是HY的政权,不是唐朝的一局部。
唐太宗步辇图稳固练习:1. 小明将要参加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以下史实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任用魏征等贤臣B.重视人才的培养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创立科举制度2.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庶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说明唐太宗〔〕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大伟大B.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3. 想一想,促使唐太宗徐心纳谏、轻徭薄赋的主要原因是〔〕A.隋亡之鉴B.有自知之明C.爱民如子D.想树立威信4. 吐蕃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A.可汗B.赞普C.单于D.皇帝5. 以下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唐太宗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A.<史记>B.<贞观政要>C.<三国演义>D.<本草纲目>6. 以下列图为位于的文成公主庙,以下关于她的表达,正确的有〔〕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是武那么天②文成公主入吐蕃得最终目的地是逻些③当时的吐蕃赞普是松赞干布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 “天子者,有道那么人推而为主,无道那么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一、选择题1.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皇帝的灾难是自己造成的,皇帝的欲望太盛就会多费财物,多费财物就要加重赋税,加重赋税老百姓就愁苦,老百姓愁苦就会亡国。
下列哪位皇帝的亡国直接促使唐太宗得出这个道理A.秦始皇B.陈后主C.隋文帝D.隋炀帝2. 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下列各项对如图所示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分封制逐步发展而来B.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C.唐朝首创这一制度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3. 唐朝时期,书生贾贵家境贫寒,其家族也无势力。
他寒窗苦读十年后取得了一定得成绩,决定到京城应试。
请回答这里的“京城”是在今天的()A.杭州B.北京C.西安D.洛阳4. 《新唐书》中写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
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材料中的“朕”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5. 归纳法是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下列对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B.统一国家的建立C.儒家思想的独当一面D.繁荣与开放并存6. “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的英明统治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7. 在中国古代,出现过许多次盛世局面。
下列盛世的出现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是A.“光武中兴”B.“开元盛世”C.“贞观之治”D.“文景之治”8.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虚心纳谏,选贤任能B.减轻负担,发展生产C.制定法律,完善制度D.注重文教,编修经籍9. 武则天对科举非常重视,而且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她对科举制做出的贡献是A.分科考试B.设进士科C.考查诗词D.创立殿试10. 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
唐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A.民族平等民族关系融洽B.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C.长城彻底失去防御作用D.唐朝北方边境无边患11. 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后,帮助唐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的是()A.吐蕃兵B.南诏兵C.回纥兵D.突厥兵二、填空题12. 填空题:618年,贵族李渊父子以关中为根据地,起兵反隋,建立了_____,定都_____,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李渊就是_____。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自主学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10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一、唐王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1.626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 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三、贞观新政(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1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出现原因:(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2.革新措施(新政内容):(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制。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3)法律上: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3.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共同探究】1.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所谓天子,就是当他信守道义时人民就会推选他为主人,不信守道义时人民就会抛弃他,这话真不错啊。
“有道”:就是实行仁政,不大肆搜刮百姓。
(2)唐太宗的这个认识和隋朝的灭亡有何关系?唐太宗经历了隋朝的灭亡,认识到隋朝正是由于实行暴政才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推翻,所以才得出了这样的认识。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预习速填】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618年,①建立唐朝,定都②。
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③,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2.“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当时朝中人才济济,魏征敢于直言,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
(2)措施(3)概况: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知识点二女皇帝武则天1.简介:武则天原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措施3.影响:她在位期间,⑧,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开元盛世”1.皇帝:⑨。
2.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3.概况: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自我检测】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平定全国的皇帝是()A.杨坚B.杨广C.李渊D.李世民2.由于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文教昌盛,国力增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知识点二女皇帝武则天3.武则天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宋庆龄认为她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得到肯定的主要原因是她()A.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D.打击了敌对的官僚贵族4.唐太宗和武则天都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们统治时的相似之处有()①实行殿试制度②注重发展农业③选拔人才④重视减轻人民负担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知识点三“开元盛世”5.唐玄宗是位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A.整顿吏治,裁减冗员B.发展经济,改革税制C.创立殿试制度D.注重文教,编修经籍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㊂ 5第2课时 贞观之治开心自主预习,轻松搞定基础㊂ 췍贞观之治췍唐朝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贞观之治 治国思想:政府要 ,发展生产;皇帝要 ,善听正确意见; 大臣要 治国措施:重视 ,减轻农民的 注意 ,节制享受欲望下令 ,革除 的弊政注意任用 和ìîíïïïïìîíïïïïïïïï 女皇武则天政治:她是我国历史上 的女皇帝㊂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措施: ,作用: 进一步发展,国力 地位:史称她的统治为 , ìîíïïïïìîí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重难疑点,一网打尽㊂1.下列唐太宗实施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有(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②戒奢从简 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③④2.下列有关 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中,不合适的是( )A.合并州县B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役,减轻人民负担C .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D.开通大运河3.猜一个历史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㊂下列王朝中,定都此地的是(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汉⑤隋朝⑥唐朝A.①②③B .④⑤⑥C .①③⑤D.②⑤⑥4.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开国皇帝B .重视发展生产C .提倡节俭 D.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5.唐太宗曾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㊂ 话中的 人 指( )A.房玄龄B .杜如晦C .魏征 D.姚崇6.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 贞观遗风 ,是因为( )A.她的年号叫贞观B .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七年级历史(下)6C.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D.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7.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了什么局面?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促成了这一局面的形成?源于教材,宽于教材,举一反三显身手㊂8.下列叙述中,不属于隋朝灭亡的原因的是()A.多次发动对外战争B.酷虐残暴的统治C.大兴土木,人民苦不堪言D.国家财政困难9.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 贞观之治 ㊂这里的 贞观 是()A.帝号B.谥号C.年号D.庙号10.唐太宗能够虚心纳谏的主要原因是()A.接受隋亡教训B.有名谏臣魏征C.他是开明君主D.唐朝体制的要求11.唐太宗与隋文帝采取的相同措施有()①发展生产②提倡节俭③改革制度④虚心纳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㊂ 这位以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教诲太子,向他们讲述 守业 的艰难的皇帝是()A.隋文帝杨坚B.唐高祖李渊C.唐太宗李世民D.唐玄宗李隆基13.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相似点有()①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都实行选拔贤才的政策③都虚心采纳谏言④都注意戒奢从简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4.右图人物曾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㊂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她撰写的一句碑文㊂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了历史先河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C.善于纳谏,开创了 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㊂ 715.阅读下列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㊂‘贞观政要“请回答:(1)这句话是谁说的?(2)他把君和民的关系比作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3)他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4)执政之后,为了缓和君民关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促使什么局面的形成?16.阅读下列材料有人说,武则天在位时,过于信任酷吏,造成朝廷的恐怖气氛,而且杀了几个良将,使国防受到了影响;由于时常用兵,造成某些地区的民生痛苦;她还崇信佛教,助长了寺院地主的土地兼并,给人民带来了痛苦㊂也有人说,武则天一生大搞阴谋诡计,从而夺取了政权,是个残忍暴虐的人㊂可又有人说,武则天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的文才也特高,是个德才兼备的帝王㊂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课后搜集相关材料,并与同学进行交流,看看究竟应如何评价武则天?第2课时 贞观之治[课前自主梳理]618年李渊长安轻徭薄赋勤于政事廉洁奉公发展生产赋税劳役戒奢从简合并州县民少吏多贤才虚心纳谏唯一周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社会经济不断增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课堂合作研习]1.A2.D3.D4.A5.C6.D7. 贞观之治 ㊂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 戒奢从简 ,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下令合并州县,革除 民少吏多 的弊政;任用贤才,虚心纳谏㊂[课后拓展探究]8.D 9.C10.A 11.A 12.C13.A 14.B 15.(1)唐太宗㊂(2)舟与水的关系㊂水能承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㊂(3)他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㊂(4)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 戒奢从简 ,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下令合并州县,革除 民少吏多 的弊政,形成 贞观之治 的局面㊂16.略㊂提示: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㊂她当政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㊁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㊂她的统治实现了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㊂她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皇帝㊂。
618年,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㊂ 5
第2课时 贞观之治
开心自主预习,
轻松搞定基础㊂ 췍贞观之治
췍
唐朝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贞观之治 治国思想:政府要 ,发展生产;皇帝要 ,善听正确意见; 大臣要 治国措施:重视 ,减轻农民的 注意 ,节制享受欲望下令 ,革除 的弊政注意任用 和ìîíïïïïìîí
ïïïïï
ïïï 女皇武则天政治:她是我国历史上 的女皇帝㊂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措施: ,
作用: 进一步发展,国力 地位:史称她的统治为 , ìîíïïïïìîíï
ïï
ï
ï
ïïïïïïïïï
ï
ï
重难疑点,
一网打尽㊂1.下列唐太宗实施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有( )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②
戒奢从简 ③合并州县
④任用贤才,
虚心纳谏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有关 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中,不合适的是( )
A.合并州县
B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
轻徭薄役,减轻人民负担C .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D.开通大运河
3.猜一个历史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㊂下列王朝中,定都此地的是( )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
④东汉
⑤隋朝
⑥唐朝
A.①②③B .④⑤⑥C .①③⑤
D.②⑤⑥
4.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国皇帝
B .重视发展生产
C .提倡节俭 D.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
5.唐太宗曾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㊂ 话中的 人 指( )A.房玄龄
B .杜如晦
C .魏征 D.姚崇
6.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 贞观遗风 ,是因为( )
A.她的年号叫贞观B .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
七年级历史(下)
6
C.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
D.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
7.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了什么局面?唐太宗采取了哪些
措施,促成了这一局面的形成
?
源于教材,宽于教材,举一反三显身手㊂
8.下列叙述中,不属于隋朝灭亡的原因的是()
A.多次发动对外战争
B.酷虐残暴的统治
C.大兴土木,人民苦不堪言
D.国家财政困难
9.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 贞观之治 ㊂这里的 贞观 是()
A.帝号
B.谥号
C.年号
D.庙号
10.唐太宗能够虚心纳谏的主要原因是()
A.接受隋亡教训
B.有名谏臣魏征
C.他是开明君主
D.唐朝体制的要求
11.唐太宗与隋文帝采取的相同措施有()
①发展生产②提倡节俭
③改革制度④虚心纳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㊂ 这位以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教诲太子,向他们讲述 守业 的艰难的皇帝是()
A.隋文帝杨坚
B.唐高祖李渊
C.唐太宗李世民
D.唐玄宗李隆基
13.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相似点有()
①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都实行选拔贤才的政策
③都虚心采纳谏言④都注意戒奢从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右图人物曾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㊂下列是四位
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她撰写的一句碑文㊂你认为最
恰当的应该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了历史
先河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
C.善于纳谏,开创了 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㊂ 7
15.阅读下列材料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㊂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
)这句话是谁说的?(2
)他把君和民的关系比作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3
)他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4
)执政之后,为了缓和君民关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促使什么局面的形成?16.阅读下列材料有人说,武则天在位时,过于信任酷吏,造成朝廷的恐怖气氛,而且杀了几个良将,
使国防受到了影响;由于时常用兵,造成某些地区的民生痛苦;她还崇信佛教,助长了寺院地主的土地兼并,给人民带来了痛苦㊂也有人说,武则天一生大搞阴谋诡计,从而夺取了政权,是个残忍暴虐的人㊂可又有人说,武则天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的文才也特高,是个德才兼备的帝王㊂
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课后搜集相关材料,并与同学进行交流,看看究竟应如何评价武则天?
第2课时 贞观之治
[课前自主梳理]
618年李渊长安轻徭薄赋勤于政事廉洁奉公发展生产赋税劳役戒奢从简合并州县民少吏多贤才虚心纳谏唯一周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社会经济不断增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课堂合作研习]
1.A
2.D
3.D
4.A
5.C
6.D
7. 贞观之治 ㊂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
税劳役;同时注意 戒奢从简 ,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下令合并州县,革除 民少吏多 的弊政;任用贤才,虚心纳谏㊂
[课后拓展探究]
8.D 9.C10.A 11.A 12.C13.A 14.B 15.(1)唐太宗㊂
(2)舟与水的关系㊂水能承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
翻㊂
(3)他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
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㊂
(4)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 戒
奢从简 ,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下令合并州县,革
除 民少吏多 的弊政,形成 贞观之治 的局面㊂16.略㊂提示: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㊂
她当政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㊁选拔
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
断增强㊂她的统治实现了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㊂她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皇帝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