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动画中的场景原来都真实存在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21
《狮子王》观后感精选15篇《狮子王》观后感1《狮子王》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动画电影,我看的是第三部——《丁满传奇》。
电影讲述了小辛巴的爸爸被害死后,小辛巴为了逃脱刀疤叔叔的魔爪,迫不得已离开了荣耀王国。
在逃亡的路上,它遇到了丁满和彭彭。
它们成了最好的朋友,在森林里一起幸福地生活,一起享受快乐,一起战胜困难!就这样,小辛巴一天天长大,成为威武雄壮的狮子王。
我最佩服的就是丁满。
有一次,辛巴遇到土狼的袭击,它身后是悬崖,面前却是无数土狼,面露凶光,张着血盆大口。
丁满和彭彭为了救辛巴,引开土狼,却使自己身处险境。
正在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丁满的妈妈和麦斯叔叔赶来营救他俩。
妈妈和麦斯叔叔启动陷阱里的机关,推到支撑隧道的树枝。
土狼脚下的地面出现一条裂缝,越来越大。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丁满不顾一切钻进隧道,推倒剩下的树枝。
土狼随着塌陷的地面坠入万丈深渊。
丁满真勇敢!辛巴和丁满、彭彭的友谊让我感动,只要辛巴有困难,丁满和彭彭就会挺身而出。
我真希望有一个像丁满、彭彭那样的朋友。
《狮子王》观后感2今天我们去电影院看了一部叫做狮子王的电影,小狮子辛巴令我印象深刻。
随着亲近大自然的音乐响起,狮子王国的成员们朝着太阳升起时的山坡前聚集:黑猩猩大臣将刚出生不久的小狮子——王子,举过头顶,在王子的头上抹了一道红色记号,代表它将会是未来的王室继承人,它就是这部电影的主角——辛巴。
可是小狮子辛巴的父亲,也就是国王,被他的亲哥哥陷害而亡,小狮子辛巴被可恶的大狮子们赶走,大家以为它摔下悬崖死了。
辛巴摔下悬崖,来到一座丛林,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于是和它们一起生活,在那里学会了很多事情和本领,但渐渐忘掉了原来的自己。
小狮子辛巴在新丛林里慢慢长大。
有一天,以前的好朋友也逃到了丛林,告诉它那头可恨的大狮子成了国王,猎狗是它的保镖,几乎所有的动物都被猎狗吃掉,草木也都枯萎了。
听到这些,辛巴和朋友重返王国,以顽强的毅力、勇往直前的精神,历尽千辛万苦赶走了那头可恶的大狮子,还有那些肮脏的野狗们。
中外动画史(第二版)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动画的起源1.国际动画组织(ASIFA)1980年在南斯拉夫的Zegreb会议中对“动画”一词做了如下定义:“动画艺术是指除真实动作或方法外,使用各种技术创作活动影像,亦即以人工的方法创造动态影像。
”简单地说,动画就是利用短时间内播放连续动作序列的画面,凭借人的视觉残留原理造成画面中角色运动起来的假象。
(P1)2.阿尔塔米拉洞窟位于西班牙北部的康泰布里亚地区,于1875年被发现。
它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们所发现的“最原始的动画图像”。
(P2)3.在公元前1600年,埃及法老Pharaoh Ramese Ⅱ为Isis女神建造了一个拥有110根柱子的神庙,这是最古老的多帧动画了。
(P2)4.流传于我国民间的皮影戏和木偶戏,也可视为动画艺术的一种雏形。
(P4)二、动画艺术的分类1.从动画艺术的影响构成形式分类,动画可分为:二维动画、立体动画以及电脑生成的虚拟动画。
(P5)2.立体的动画形象主要是指偶动画,按制作技术和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传统偶动画(如:《曹冲称象》)、现代偶动画(如:《圣诞夜惊魂》、《小鸡快跑》、《僵尸新娘》等)及材料偶动画(如:《钢丝圈的恶作剧》)。
(P6)3.随着技术的发展,动画片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其中按主要的传播类型分,有:(P10)1)影院动画片:长度通常在90-120分钟左右,无论多长的故事或主题,都必须在这些时间里向观众交代完整。
(P11)2)电视动画片:最早的电视动画片并不是专门为电视播出而制作的,而是有早期在电影院里作为故事片开演之前或者中场休息时放映室的一种供观众娱乐的短小节目,经过重新组接再卖给电视台播出。
(P12)a)电视动画片的叙事结构相对简单。
有时分集叙述一个漫长的传记故事,以人物性格为故事发展线索(如:《樱桃小丸子》等)。
(P12)b)有时用固定的形象演绎相对独立的故事(如:《猫和老鼠》等)。
(P12)c)有时又是由相关的内在线索构成不同的故事(如:《名侦探柯南》、《丁丁历险记》等)。
谈动画电影中的虚实同构动画电影是一种以动画为手段来制作的影视作品,与实景电影不同,动画电影可以将虚构的世界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在动画电影中,虚构和现实往往交织在一起,形成虚实同构的情境。
本文将从动画电影中的虚实同构现象入手,探讨其在影片表达和观众接受上的作用和意义。
从作品本身入手,我们可以看到动画电影中虚实同构的情境。
虚实同构是指虚构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在动画电影中,虚构的世界往往是建立在现实世界之上的,它可以是对现实世界的延伸、拓展或夸张,也可以是对现实世界的颠覆、改写或重构。
在《狮子王》中,动物们可以说话,拥有人类的情感和智慧,这是对现实动物的夸张和想象;在《汽车总动员》中,汽车可以独立思考和交流,这是对现实交通工具的拓展和重构;而在《风狼》中,风狼国的风神和狼神可以随意穿梭于虚实之间,这是对现实世界的颠覆和重写。
这些虚构的世界不仅可以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和想象空间,也可以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改造和重新解释来传递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虚实同构还可以在影片的表达和叙事上发挥重要作用。
动画电影在虚构世界中可以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和角色,它们可以是具有丰富内心世界和情感的动物、机器人或幻想人物,也可以是充满想象和创造力的场景和背景。
这些虚构的元素可以为影片的叙事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灵活性,它们可以打破现实的局限,让观众在其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美好和希望。
在《疯狂原始人》中,雪遇到木乃伊萨伦,两位憎恨者转身做了朋友,这是虚实同构的产物,加强了影片情节的表达;在《狐狸的故事》中,狐狸和他的朋友们在林间展开了一场漫长的冒险,虚实同构的色彩与视觉效果增添了片中角色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而在《冰雪奇缘》中,安娜和艾莎在神秘的冰雪世界中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姐妹之旅,虚实同构的设定为影片的主题和情感注入了更多的内涵和深度。
虚实同构也可以对观众的情感和思考产生重要的影响。
48XJXkvflCULTURAL DIALOGUE近年来,美国迪士尼出现了一批用真人电影翻拍原来的动画经典电影的趋势,借助高超精湛的CG 技术,让以往只能在动画中呈现的神奇魔幻想像,在真人世界中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真实与虚幻的界 限几被模糊。
《奇幻森林》票房大卖,《美女与野兽》正在热映。
自杭州动漫节连续举办形成相当影响 力以来,走在中国动画前列的浙江动画是否可以从以上现象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挑战真实与虚幻的极限—真人版《美女与野兽》(2017)观影手记王姝真人版《美女与野兽》海报之一Posters for Beauty and the Beast screened worldwide In 2017在动画电影的早期竞争时代,迪士尼与其他动画人截然相反,不是让动画人物来到真实世界搞笑逗乐,而是让真人走进虚幻的动画世界。
这一策略不是迪士尼的刻意求新,正相反,它是迪士尼怀着一颗永不泯灭的童心,对于虚幻动画世界的笃信。
这让迪士尼很快超越了其他动画影人,雄踞动画王国的第一宝座一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身。
1991年出品的迪士尼动画电影《美女与野兽》,在当年就勇夺金球奖最佳音乐喜剧片,并成为奥斯卡历史上唯一一部被 提名为最佳影片的动画 电影。
这个运用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对原版民间童话进行颠覆式改写 的动画电影,无疑已经成为“美女与野兽”主题 的定型言说,也成为迪士尼动画电影二次辉煌 以来的巅峰之作。
苦于原创童话的匮 乏,或曰想象力的枯竭,近年来迪士尼以真人电 影的方式,大规模翻拍 自己的动画经典,既有 《沉睡魔咒》的大幅度 改编,也有忠实于原作的《灰姑娘》《奇幻森林》,于今,更以超豪华的演员阵容,翻拍动画史上的经典之 作《美女与野兽》。
风头正劲的大牌明 星,曾饰演《哈利•波特》系列中赫敏的 爱玛•沃森出演B eauty,《唐顿庄园》中的“大表哥”丹•史蒂文斯出演Be ast,还有卢克•埃文斯饰演反派加斯顿,伊万•麦格雷戈配音烛台卢米埃尔,伊 恩•麦克莱恩配音时钟科格斯沃思、艾 玛•汤普森是茶壶太太……光凭这演员表就已吸引足够多的粉丝了,更何况 原版动画电影本身就有一批数量惊人的“死忠粉”。
谈动画电影中的虚实同构在现代电影制作中,虚实同构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通过虚拟的动画场景与真实的演员互动,电影导演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
动画电影中的虚实同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手段,更是一种艺术上的创新。
通过虚拟与现实的结合,电影导演能够创造出更加生动和丰富的视觉效果,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在动画电影中,虚实同构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场景设计、角色表现、特效处理等。
首先是场景设计,通过虚拟的技术手段和真实的拍摄地点相结合,电影导演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背景场景。
例如在《疯狂动物城》中,电影团队通过虚拟技术创造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城市世界,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动物们的生存环境。
其次是角色表现,通过虚拟技术和真实演员的结合,电影导演能够创造出更加生动和立体的角色形象。
例如在《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中,导演通过虚拟技术将熊猫主人公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使得观众们不禁为其所动容。
最后是特效处理,通过虚拟技术的应用,电影导演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奇妙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冰雪奇缘》中,电影团队通过虚拟技术创造了一个充满冰雪色彩的奇幻世界,使得观众们仿佛置身于其中。
虚实同构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还对电影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虚实同构技术的创新,不仅丰富了电影作品的表现形式,更为电影产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
虚实同构的创新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还能够带来更多的商业收益。
虚实同构的创新也为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通过不断地推动虚实同构技术的创新,电影产业能够在技术和艺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为观众呈现出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影视作品。
尽管虚实同构已经在动画电影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技术上的挑战,虚实同构技术的应用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当前,国内的虚实同构技术相对较为滞后,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
谈动画电影中的虚实同构动画电影是一种能够给人们带来无限想象和感受的艺术形式,而在虚实同构则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表现手法。
虚实同构指的是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结合,通过虚拟和真实的元素相互作用,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世界观。
在动画电影中,虚实同构不仅可以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更可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本文将探讨动画电影中虚实同构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虚实同构在动画电影中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
在视觉上,虚实同构常常通过特效和画面呈现出来。
比如在电影《海底总动员》中,通过逼真的动画效果和生动的角色表现,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之中,感受到了海底生物的生活。
而在《怪兽电力公司》中,通过精心设计的虚拟世界和角色,让观众感受到了怪兽们与现实世界的融合和冲突。
虚实同构还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表现来展现。
比如在《飞屋环游记》中,通过老人卡尔和小男孩小罗素的冒险经历,展现出了现实中对于梦想与责任的思考和挑战,让观众得到了深刻的感悟和启发。
虚实同构在动画电影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虚实同构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通过虚拟和真实元素的结合,动画电影可以更好地让观众沉浸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比如在《冰雪奇缘》中,通过真实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让观众感受到了角色的内心挣扎和成长,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故事的主题和传达的情感。
虚实同构可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创意性。
在动画电影中,通过虚拟和真实的巧妙结合,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世界观和场景,让观众感受到了独特、奇妙的视觉享受。
比如在《疯狂原始人》中,通过虚拟的石器时代和现实的原始人生活交融,展现了一场奇幻、令人捧腹的冒险故事,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了对于原始生活的反思和赞美。
虚实同构也带给了观众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在动画电影中,通过虚拟和真实的结合,可以呈现出更多的情感和思想层面,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启示和体验。
比如在《头脑特工队》中,通过虚拟的大脑世界和现实的角色表现,展现了情感与记忆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让观众对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10个动画作品里的现实原型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动画片影响了很多人的童年,一些动画人物更是成为了当时心中的大英雄,也曾幻想过,像他们那样飞天遁地无所不能,但是你知道吗?很多动画中的人物,并不是作者凭空想象的,而是根据真人设计的,今天小编就来聊聊,10个动画作品里的现实原型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1,《大力水手》-弗兰克《大力水手》是于1980年美国播出的动画,一经播出就深受孩子们的喜欢,相信很多80后的小伙伴,对于这部动画一定非常熟悉,特别是主角弗兰克每次受到挫折后,只要吃了菠菜,马上就会战无不胜勇猛无敌,所以这也造成了很多孩子,在看完这部动画片后,也非常喜欢吃菠菜,《大力水手》作者西格,在创作时参考了著名心理学家菲格勒的容貌决定的主角形象,像菲格勒非常喜欢叼着烟斗,爱戴着美国水军帽。
这在动画里弗兰克身上都能够看到!2,《小美人鱼》-乌苏拉迪士尼动画电影《小美人鱼》是与1989年上映的,据了解这部片子制作费用高达了4000万美元,收获了2.1亿美元票房的佳绩,乌苏拉是里面的第一反派,看到她的形象就让人十分讨厌,不过,这个角色也是有原型的,就是美国变装女王哈里斯-米尔斯特德,确实,如果从两人的形象对比来看,真的是非常的相似。
3,《超人总动员》-衣夫人2004年上演的动画电影《超人总动员》,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部不但创造了票房6.3亿的成绩,而且还获得了奥斯卡两项大奖,里面的人物衣夫人,她是一个负责为英雄们设计服装的,因为戴着大大的黑框眼镜,说话嗓音沙哑,成为这部动画里,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位,衣夫人现实的原型虽然没有官方说明,但是有的人可以看出是参考了好莱坞戏服设计大师伊迪丝-海德,海德可是好莱坞传奇人物,8次获得奥斯卡服装设计大奖,包括著名电影《罗马假日》等经典电影的服装设计,所以从海德的形象,以及工作来看,都是完美的相似!4,女孩贝蒂如果说到卡通人物贝蒂,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但是看到她的形象后,我认为你一定看到过,贝蒂是美国著名卡通品牌,Fleischer兄弟工作室设计而成的,后来女孩贝蒂形象成为了很多商品的LOGO,贝蒂的原型是美国20女歌星海伦·凯恩,特别是两人的眉毛极其相似,不过据说,当时海伦·凯恩对于这样的设计很不高兴,并且起诉了贝蒂的作者,但最后却以败诉收场。
谈动画电影中的虚实同构作者:韩栩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23期摘要:动画艺术是一种高假定且强调虚构性的艺术。
动画电影剧情中的世界观、角色、情节多来自动画艺术家完全的凭空创造,因此也表现出独特的奇观化趣味;然而真正让一部动画电影深入人心的要素却在于其内部虚构和现实基因的综合化作用。
本文借用了格式塔完形心理学的理论,从动画文本虚实作用的现象入手进行剖析,对动画电影中的同构现象展开分析。
关键词:同构;格式塔心理学;超验如今,随着数字化的全面推进,“动画”语言所涉及的范围也有了超过以往的广度和深度。
从视听系统层面上来判断,“虚”和“实”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呈现出高超细致的技术性统合,如迪士尼出品的《奇幻森林》中,真人角色与数字化的动物、实拍的场景素材与数字模拟的空间实现了近乎完美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几乎真假难辨;另一方面,当今丰富的图像世界规训观众的信息阅读模式,拓宽了观众对影像图形认知的容纳程度。
越来越多地强调构成关系的影像出现在电影叙事之中。
例如,《蜘蛛侠:平行宇宙》即将完全不同的美术风格统一于同一个故事之中,不仅毫无违和感,反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叙事审美类型。
再如2019年匈牙利动画电影Ruben Brandt,Collector(盗梦特工队),将毕加索绘画中怪诞独特的立体主义风格引入创作中,从而传递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对于大多数动画电影来说,虚构和奇观式的视觉效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方法,视听符号的存在应该算是整个电影文本的显性符号,而真正能让技术性创作发挥作用的根本要素是文本中的“隐形符号”,即动画故事中的现实基因。
这种“现实基因”泛指触发动画虚构内容与现实生活产生碰撞和共鸣的、反映真实的要素——假如电影空间与观众的真实空间是两个相对存在的异空间的话,那么“现实基因”则是联通异空间之间虫洞的神奇钥匙。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价值的实现都来自作者、作品与受众的共建。
而动画电影对自身高假定的强调事实上恰恰是对生活日常展开间离处理的一种艺术手法,这使电影中的视听内容在与现实事物样态产生间离性的同时,又产生了特定的启发性,从而让观众由彼及此,结合自身的经验解读出特定的情节、思想和主题,形成一种虚构与现实的“同构”。
这些童年动画⽚~不可描述的信息量巨⼤..当年的我们怎么就不知道呢?现在有很多动画⽚,可以算得上童年回忆了,⽐如说哆啦A梦,神奇宝贝什么的。
这些动画中有时候会有⼀些信息量很⼤的剧情,⼤⼈看了能懂,可是当年我们却完全没有留意。
现在再来看这些剧情,相信你都能做到会⼼⼀笑了。
(1)哆啦A梦哆啦A梦毕竟是⼀部超科幻的动画⽚,⾥⾯信息量很⼤的镜头横有多,⽐如静⾹的黄⽠。
但是我还是想放⼀个最经典的截图(⼤雄看了会流泪,哆啦A梦看了会沉默)(2)蜡笔⼩新当年看纷飞的纸团根本不明⽩什么含义,知道现在,你的家中也开始和蜡笔⼩新⼀样开始全都是纷飞的纸团了,你就终于明⽩了。
(3)头⽂字D⼩时候我还以为是真的爸爸呢?还很疑惑为啥和爸爸见⾯能拿到钱.....现在想想还是太年轻。
(4)魔⽅⼤厦魔⽅⼤厦⾥⾯,男主⾓摔坏了魔⽅,导致魔⽅中的世界发⽣了⼤地震,当时整个动画上飘满了三个字(如上图)难道真的是有⼈穿越回来了么?(5)海绵宝宝有⼀集,海绵宝宝和派⼤星被关在冰柜⾥两千年,注意背后的⽇期,4017,所以海⾯宝宝⽣活在2017啊,⾛吧,我们去抓海绵宝宝。
(6)神奇宝贝仿佛间突然明⽩了为啥⼤⽊博⼠对⼩智这么好,送这个送那个,还送了神奇宝贝,催他出去旅⾏。
原来是这个⽬的啊。
⽽且的确,每次⼩智打电话回去,⼤⽊博⼠都在⼩智家,或者⼩智母亲都在实验室。
⽽且⼩智的⽗亲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
什么,你还不相信,那你看看下⾯这张图。
哎哎哎,⼤⽊博⼠你的⼿放哪⾥?据说神奇宝贝的剧组特别喜欢植⼊这种⼩孩⼦看不懂,⼤⼈看了微微⼀笑的剧情。
(7)⼩智的爸爸结语:你觉得上述哪个动画⽚的信息量最⼤,震撼到你了?。
日本动画短片《积木屋的回忆》,也是一个关于时间和记忆的故事。
在夺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之后,这部原先名不见经传的动画片,忽然成了热门。
没有技术炫耀,甚至对白寥寥,“积木屋”颠覆了日本商业动画的细腻和刺激。
却以“温暖的人情”赢得了全世界动画迷的心。
“积木屋”的故事发生在不久之后。
温室效应开始显现,海平面不断上升。
人们为了应对水淹,将房子越修越高。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独居在“积木屋”里老人。
在他的积木屋里,掀开地板上的活门就可以钓鱼。
随着海平面的上升,他不断地搭积木似地垒高房屋。
于是,“积木屋”像水中的孤塔一般,载着老人越来越高。
有一天,在加高积木屋的过程中,老人的烟斗掉落水中,顺着开着的活门,消失了。
为了找回心爱的烟斗,老人决定潜回水下的积木屋。
老人跳入水中,向着层层的旧积木屋进发。
随着深度的增加,老人的思绪也一点点回到过去。
不久前,他照顾病榻上的老伴;老年时,女儿回家三代人享受天伦之乐;中年时,女儿带回了她男友,结婚离家远行;年轻时,成长中的女儿活泼可爱,搭船去上学,在积木屋里搭着积木;年少时,他和如今已不在人世的老伴追逐嬉戏,在海水还没有漫过陆地之时,围着大树做游戏。
他们一起搭建起了积木屋,一砖一瓦,开创自己的未来,拉开了积木屋的故事,也埋下如今回忆的种子。
一层层向下延伸的积木屋,就像一个个装载回忆的盒子。
盒子中的一只酒杯,一张椅子,都能牵出记忆的片段。
生命过往中有些不经意的瞬间,回头看来却让人心绪难平。
年少时的阳光,还有那时的蓝天,总有带着香味的温暖。
伞下共同漫步的小径,连接着通向幸福的红毯。
向上筑起的积木屋,催人变老,也将回忆压在身后。
而记忆总是守着我们,在需要的时候,给我们温暖和感动。
积木屋是记忆的巴别塔,一头是起点,一头是遥远。
捡回心爱烟斗的老人,最后在回忆的温暖中,为自己斟满美酒。
就像当年和爱人干杯一样,他再次举杯,面对着五味杂陈的回忆。
深藏在水下积木屋底的记忆,有时也会像一个个气泡一样,悄悄地冒出来,一点点缓缓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