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 格式:ppt
- 大小:149.50 KB
- 文档页数:29
大 众 文 艺大48摘 要:本文从安德烈•巴赞的《电影是什么?》一书入手,分析安德烈•巴赞关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思想火花,从中解读与感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魅力。
关键词:安德烈•巴赞;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从《电影是什么?》的前言,本书的翻译者崔君衍先生与该书的结缘读起,了解到在译者眼中的安德烈•巴赞的思想,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真实二字,安德烈•巴赞想在现实生活与虚拟场景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那就是他眼中电影应有的模样。
他所倡导的电影,应该是能够再现现实意念,具有真实的美感的升华,具有教化精神,能让观影者变得高尚的媒介。
他倡导真实,但是具有思辨精神,了解电影不可能完全再现真实原貌,于是追求现实主义;他的现实主义是升华的现实,而不是记录现实,或者新闻理论中的客观真实。
而最接近他理想的,莫过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了。
一、关于背景结合《电影是什么?》与相关的专著材料,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主义电影是在二战结束前后出现的,一出现,就让人们对其独特风格颇为惊叹。
然而现实主义并不是意大利电影的独创,安德烈•巴赞在书中提到,这是“复兴”,而人们由于对意大利电影知之甚少,因而误以为是“奇迹”。
意大利电影成功的原因不仅是“解放时期以及这一时期意大利的社会、道德、经济形态对电影生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还有电影中理性的思辨以及影评与导演工作之间的联系,还有意大利法西斯对艺术多元化一定程度上的允许,以及重视电影,甚至举办了威尼斯电影节这样的国际电影节。
墨索里尼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还建立了“电影城”,用以与好莱坞抗衡。
自1936年到1945年,意大利电影有三种样式。
一是狂热地为法西斯黩武主义作宣传的“宣传片”,如《白色的船》是通过一艘医疗船上伤兵的经历颂扬当时侵略阿比让的意大利士兵的“英勇”行为。
二是在臆造、虚构的基础上,表现资产阶级爱情纠葛的“白色电话片”,由于这类影片的背景都有象征豪华与富有的白色电话而得名。
三是拘泥于形式的“书法派”影片,这类影片对拍摄形式的精细要求就像对待书法一样,如《理想主义者约克》中,作者对待形式的讲究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如对背景的窗帘和妇女的长裙应有多少个褶都有精确的要求。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兴起,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意大利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从漫长的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下,从战后的碎砖瓦砾中站立起来,他们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来拍摄影片。
他们就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电影艺术家们一样,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一批批新现实主义电影作品相继推出,引起了世界电影的关注。
他们以极为朴实、真挚和深刻的艺术影片,几乎打动了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二个民族。
事实上,影片中所表现出的战后特定的题材和内容,也几乎是全世界所共有的。
然而,意大利电影艺术家们却是最直接、最迅速地在影片中反映出来。
他们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发展了属于自己本民族的电影文化。
同时,它也是属于全世界的电影文化。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的成就。
同时,他们还改变了西方电影与美国电影之间的力量的比较,并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创造出更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是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的,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影片《偷自行车的人》,故事来自于一个极其普通的新闻报道,那里描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孩子,在罗马街头奔波了24小时,寻找他们那被丢失的自行车,结果却是一场空。
这段在报纸上只有两行宇的东西,在德〃西卡的影片中,却形成了一幕极为感动人的悲剧。
影片揭示了意大利社会——失业的困扰、道德的堕落及现实的混乱。
并像萨杜尔所说的那样:影片几乎成为“对某种生活方式,某一政权与失业现象的控诉”。
虽然,影片语调是温和的,但情感冲突却是强烈的;故事虽是简单的,但社会含义又是极其深刻的。
影片的结构以现实为依托,以一组组“平民化”的剧情推进,展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事。
而那种不需要搭制的布景,完全在真实环境中所进行的拍摄;不需要任何演技经验的非职业演员,依靠他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深切体验,再次的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实际空间之中;以及摄影机跟随着人物的运动;传统的场面调度的消失等,种种的制作方法,使富有吸引力的严谨的结构和富有感染力的“平民化”的情节得到更充分地展现。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中国电影作文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中国电影作文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中国电影众所周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无非就是社会性、真实纪录性、采用实景拍摄、大量运用长镜头、雇用非职业演员、说着地方方言等等。
如果单纯去讨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有哪些,其实去百度一下便已了然,因此,今天我更乐于去探讨一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我们中国电影的对比。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在二战结束后大行其道的,意大利电影人极其反感粉饰太平的虚伪,渴望用电影来真实反映出意大利的现实状况,反战意识尤为强烈。
而同样,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电影也更多的是关注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
《渔光曲》反映了贫苦的渔民生活,《马路天使》展现了30年代大上海底层百姓的困苦境况,其注重现实的表达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较为注重明星效应,胡蝶、阮玲玉、周旋等一大批明星家喻户晓,而这恰恰与喜欢雇用非职业演员来拍戏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作品则相反。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极其遵循后来诞生的“巴赞长镜头理论”,即尽可能不用蒙太奇等拍摄技巧,而是以简单的手法去反映生活。
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电影在镜头的运用上基本仿照国外的,但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比注重表现整个社会现实而非个人情感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略胜一筹的,而且深入挖掘了人物的心理层面。
《马路天使》中,可爱活泼的主人公、正义而幽默的喇叭手,还有那位苦命抑郁的妓女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更能投入到人物的情感世界里,引起强烈共鸣。
对比了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电影,接下来就来说说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一些向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致敬的作品吧。
《十七岁的单车》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的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史的一座丰碑。
同样是把情节发展的`线索放在“自行车”这个平凡的物体上,两者选取的事件都是贴近日常生活的,以弱势群体为主人公的故事平淡质朴,启用的大都是非职业演员,都有个开放性结局,让人回味无穷。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是20世纪后期在意大利兴起的一种电影创作风格,它突破了传统电影叙事方式,呈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色。
本文将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风格特点及对电影艺术的影响。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起源与发展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兴起与1940年代末期,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意大利社会政治环境和电影市场状况密切相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国内政治动荡,社会变革,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电影工业也经历了一段繁荣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电影制作人与导演,为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风格特点1. 纪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以其纪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闻名于世。
它善于以细腻的观察和描绘来展现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通过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经历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诸多问题。
作品《自行车骗子》通过描述一个贫穷的工人寻找丢失自行车的故事,深刻揭示了战后意大利社会阶级分化与生存困境。
2. 真实而清晰的画面语言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拍摄手法强调真实而清晰的画面语言。
导演常常通过长镜头来表现社会生活中的日常细节,以及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和矛盾。
这种清晰而真实的画面语言,使观众深刻认识到作品中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
3. 突破传统叙事结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崇尚突破传统叙事结构,拒绝传统的虚构故事和完美结局,更注重表现生活本身的真实面貌和复杂性。
这种突破传统叙事结构的风格,让观众对作品中所呈现的人物命运和社会现实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共鸣。
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对电影艺术的影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对世界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启发了世界各国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兴起,启发了世界各国的电影创作,许多电影人纷纷受到其影响,积极探索表现现实生活的新方式。
2020年艺术与审美智慧树参考答案1.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伊朗新电影等这一类电影,来源于生活,不加修饰,电影故事仿佛是生活流程的如实记载,有意的抹去了那种戏剧化的冲突,这一类电影叫做() [单选题] *A.“白日之梦”B.“生活之窗”(正确答案)C.“人生之镜”2.在艺术定义问题上,西方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 [单选题] *A.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艺术可定义(正确答案)B.艺术不可定义——艺术可定义——艺术的定义C.艺术可定义——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3.以下关于书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书法字体主要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五种B.东汉时期的《礼器碑》及其它大多数汉碑上的字体都是隶书C.唐代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是楷书作品D.在书法史上并称为“颜筋柳骨”的两位书法家都以草书见长(正确答案)4.最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曲式是() [单选题] *A.变奏曲式(正确答案)B.回旋曲式C.奏鸣曲式5.圣象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以()的背景来象征彼岸 [单选题] *A.黄色B.蓝色C.白色D.金色(正确答案)6.关于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走进剧院,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单选题] *A.戏剧带来快乐和深刻B.体验经典的永恒意义C.拉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正确答案)7.大众传播媒介的众多方面决定其与美育有必然的联系,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些方面?() [单选题] *A.大众传媒的受众群体B.大众传媒的覆盖范围C.大众传媒的人文内涵(正确答案)8.以下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清明上河图》是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正确答案)B.作品用写实的手法表现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生活C.画中渗透着城乡居民对勤俭、安定的汴梁生活的满足9.传世最早的名家法帖(墨迹)是______。
() [单选题] *A.魏钟繇《荐季直表》B.西晋陆机《平复帖》(正确答案)C.东晋王珣《伯远帖》D.东晋王羲之《初月帖》10.美育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单选题] *A.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十分重视美育;B.18世纪末,席勒第一次明确提出“美育”的概念C.在中国,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思想家D.到了20世纪初,胡适在北京大学和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美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确答案)11.根据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艺术是:() [单选题] *A.无功利的、想象的、自由的(正确答案)B.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C.服务于政治教化的12.以下说法哪一项不妥当?() [单选题] *A.中国美学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而不同地域的老百姓具有不同的美感世界,其生活体现出不同的美感特征B.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中迥异于文人、艺术家的优雅、精致的美感世界,在普通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营造美的氛围,追求心灵的愉悦(正确答案)C.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这种氛围—方面引发生理性的快感,另一方面也引发精神性的愉悦13.在伊拉克战争中动用了多少颗卫星?() [单选题] *A.36B.82C.65D.167(正确答案)14.美育最根本的性质是() [单选题] *A.美育就是引导人们去追求人性的完满(正确答案)B.美育可以使人获得更多的人文、艺术知识C.美育可以使人获得美妙的人生经历D.美育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15.以下关于和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和声一般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音有规律地同时发生而构成B.在和声学中,和弦由不同的三个或更多的音的结合构成C.我国的侗族大歌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具有多声部的丰富和声D.和声是指音乐的材料的排列方式和结构布局(正确答案)16.根据戏剧的基本特性,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单选题] *A.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可以融合所有其它艺术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