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乳汁淤积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86.07 KB
- 文档页数:2
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护理体会产后乳汁淤积是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早期症状。
通常在产后一周内,是女性产后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初产妇多见。
无论何种病变,其实质是乳管引流不畅,乳汁排出受阻,出现乳汁淤积。
如果处理及时,疏通乳管,通畅引流乳汁,病人乳汁增多,肿块疼痛消失。
如果阻塞的病变不能解除,乳管压力持续增高,肿块就逐渐增大、变硬,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体温增高、血象增高等急性乳腺炎的症状体征,此时,再用单纯按摩的手法治疗,已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我们近年来,用按摩、挤压、推捋的方法,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2015年产1200例产妇,自然分娩980例,剖宫产220例,初产妇1080例,经产妇120例,乳汁淤积66例。
其中有乳头畸形18例,哺乳方法不当40列,精神心理因素8列。
临床表现:乳房胀痛表现微红,有波动性疼痛和压痛,乳房内可触到单发和多发痛性肿块,呈条索状或团块状,与周围界限不清。
严重者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疼痛,甚至疼痛牵扯同侧上肢活动受限。
婴儿吸吮无乳汁排出或排出不畅,体温升高,严重乳汁淤积体温高达39度。
1.2 方法1.2.1健康教育及护理[1]:(1)指导产妇在产后30分钟内早吸吮,72小时内勤吸吮。
(2)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养姿势,橄榄式、鸟巢式,确保婴儿全部吸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下颌贴住乳房,吸吮时腮部饱满,并做吞咽动作。
(3)教会产妇及家属的乳房护理,当乳胀时,先让婴儿吸吮,剩下挤掉。
(4)饮食指导,产后3天内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
如瘦肉、小米粥,避免喝鱼汤、鸡汤等高蛋白饮食。
(5)每天询问产妇有无乳胀及检查乳房肿块的情况,若新生儿吃饱后,母亲仍感到乳胀,应指导产妇将多余乳汁挤出。
(6)乳头发育异常护理:对乳头发育异常的产妇,乳汁淤积发生率较高,在纠正乳头的基础上,应早勤吸吮,做好知识宣教,母婴同室,鼓励按需喂养。
(7)如有淤积,首先把乳头及乳晕处乳汁先挤出来,然后从乳房跟部打圈向外推挤。
摘要:哺乳期胆汁淤积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详细阐述哺乳期胆汁淤积的治疗方案及护理要点,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母婴健康。
一、引言哺乳期胆汁淤积是指妊娠晚期至哺乳期出现的胆汁排泄障碍,表现为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等胆汁成分在血液中浓度升高。
该病病因复杂,可能与妊娠、分娩、哺乳等因素有关。
哺乳期胆汁淤积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母婴双方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肝功能损害、皮肤瘙痒、胎儿黄疸等。
因此,了解哺乳期胆汁淤积的治疗方案及护理要点至关重要。
二、哺乳期胆汁淤积的治疗方案1. 一般治疗(1)调整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保持心情舒畅: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适当运动: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增强体质。
2. 药物治疗(1)胆汁酸类药物:如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等,可降低血液中胆汁酸浓度,缓解瘙痒症状。
(2)熊去氧胆酸衍生物:如法尼醇、奥利司他等,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3)利胆药物:如羟甲香豆素、苦黄、五味子等,可促进胆汁分泌,缓解胆汁淤积。
(4)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等,针对感染性胆汁淤积进行治疗。
3.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胆总管切开术、胆总管成形术等。
三、哺乳期胆汁淤积的护理要点1. 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2)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心理负担。
2. 生活护理(1)保持病房环境整洁、舒适,定期通风换气。
(2)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饮食、洗漱、排泄等。
3. 饮食护理(1)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根据患者病情,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4. 症状护理(1)观察患者皮肤瘙痒程度,及时给予抗过敏、止痒药物。
51例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探讨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和护理干预对乳汁淤积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对51例产后初发乳汁淤积产妇给予正确母乳喂养指导、手法推拿按摩和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后乳汁淤积缓解的效果结果治疗后除5例产妇外,其余乳汁淤积均基本消散,继续进行母乳喂养结论经积极护理干预,改善乳汁淤积效果明显,缩短恢复时间,有利于母乳喂养,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标签:乳汁淤积;乳房按摩;护理干预产后乳汁淤积为哺乳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初产妇。
乳汁淤积会间接降低母乳喂养率,影响产妇健康及婴儿的哺乳,为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率,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手法对于孕妇产后乳汁淤积缓解有较好的效果,我院对就诊于我科室的51例产后乳汁淤积患者采用给予正确母乳喂养指导、手法推拿按摩和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51例患者均为就诊于我科室的门诊,诊断为产后乳汁淤积的初发患者,年龄23~36岁,初产妇41例,经产妇10例,顺产44例,剖宫产7例,先天乳头内陷畸形13例,发病时间产后7天~1年3个月,左乳房27例,右乳房24例,所有产妇均无其他并发症和母乳喂养的禁忌症。
1.2诊断标准参照乳腺疾病诊疗规范(2010版)1.3方法1.3.1手法推拿按摩乳房在乳腺管的疏通上按摩有着一定的疗效,先让产妇处仰卧位再进行按摩,用热毛巾或红外线乳腺治疗仪热疗乳房10~20分钟,首先,将少量润滑剂涂抹于乳房肿痛区域,左手端托患乳,随后运用推、揉、按的手法加以按摩疏通。
然后,用右手以适度轻拿揉抓的方式来疏通淤乳。
同时采用点压方式,由轻至重逐步施加力度加以按摩,以患者可忍受为宜。
疑有脓肿形成时勿用力按压脓肿部位,应通知医生采取进一步检查治疗措施,暂停乳房按摩。
热敷及按摩结束后,按摩者一手放在乳房的一侧轻轻晃动乳房,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放于乳晕处即乳腺管壶腹部,轻轻按压挤奶,可见乳汁溢出或喷出。
此过程可反复进行,至乳房松软为好,总时间可控制在20~30 min,不宜时间过长,以免使产妇感到疲劳,乳房按摩时间过长也会加重局部的水肿状态,不利于恢复。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2019年第4卷第24期V ol.4, No.24, 2019195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杨 柳(河池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河池 547000)【摘要】母乳喂养是人类繁衍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从20世纪开始,母乳喂养就得到重视。
乳汁淤积是哺乳过程中常遇到的护理问题。
当产妇出现乳汁淤积症时,由于乳房胀痛、哺乳困难等使产妇及家属非常焦虑,影响纯母乳喂养的顺利实施。
所以防治产后乳汁淤积症已成为产科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为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健康成长,经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及多年临床护理实践,本文就引起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及护理治疗对策做一综述,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关键词】母乳喂养;产后乳汁淤积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24.195.021 乳汁淤积的原因1.1 产妇的因素1.1.1 知识缺乏有些产妇认为产后第一天没有乳汁分泌就不必给婴儿吸吮,等有了乳汁再吃而没有做到早吸吮、早开奶,使乳汁分泌延迟;有些认为婴儿刚出生吃得少,妈妈不需要吃太多东西而减少了营养的摄入导致乳汁分泌不足、排泄障碍;另外,喂奶姿势不正确使婴儿不能充分有效吸吮或咬伤乳头引起乳腺炎,产妇因乳头疼痛而不愿意哺乳导致乳汁淤积。
1.1.2 精神因素剖宫产术后由于伤口疼痛、产后睡眠不足以及各种原因导致母婴分离,对产妇及新生儿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不利的影响,由于母婴分离,产妇无法进入母亲角色担心新生儿健康,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均可影响母乳喂养。
王炳顺 [1]等研究表明,剖宫产术后存在饮食、活动受限、疼痛及情绪等因素,由于疼痛刺激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使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抑制了血清泌乳素分泌,使乳汁分泌减少,婴儿不愿意吸吮妈妈的乳汁,导致乳汁淤积。
乳汁淤积硬块怎么疏通
乳汁淤积结块,那么奶水就无法下来,就影响到宝宝的正常哺乳,所以这也让很多产后哺乳的妈妈比较的困扰,但是这种现象又比较多见,因此要注重,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以及解决方法,而且要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因为有一些产后妈妈,内分泌失调,也会导致乳房淤积。
1、如果内分泌失调,很容易引发乳房淤积的症状。
所以大家在平常应该要多了解一些控制的方法,补充一些营养成分。
每天都要保持健康的生活规律,尽量不要过于熬夜。
远离辛辣油炸等燥热食品,通过生活的各种方面调理饮食和生活,减轻乳房堵塞的各种疾病。
2、乳房有乳汁淤积要注意及时排干净,因为如果宝宝胃口比较小,没有办法将母体中的乳汁排出体外,这个时候乳房还会不断的分泌,导致乳房越来越大,很不利于乳房的健康。
3、妈妈们应该要注意,每一次宝宝没有办法吸收乳汁的话,可以适当的将体内的乳汁排空。
尽量不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因
为这些药物有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伤害,而且也会导致一定的副作用,不利于乳汁的分泌,分泌出来的乳汁也会有一定的伤害。
4、乳房有淤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大家要保持健康的
饮食和生活习惯,促进内分泌系统的调整,从而避免乳汁淤积硬块带来的伤害。
乳房有淤积可能还会引发各种乳房肿胀等等疾病,大家一定要重视这种疾病的治疗,尽量早期的阶段完全治愈。
产后堵奶原因及解决办法产后堵奶原因及解决办法产后妈妈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乳腺管淤塞不通,从而引起乳汁充盈淤积成块,婴儿吸不出奶,则会形成乳汁淤积,引起乳房胀痛。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分享产后堵奶原因及解决办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产后乳腺不通导致堵奶结块乳腺管“交通堵塞”,乳汁排出不畅时,易发奶结(又叫“堵奶”)。
此时妈妈会感到乳房疼痛,可能也会摸到硬块,而体温通常是正常的(低于37度)。
有的妈妈可能会因为饮食油腻等原因形成奶酪样的“小白点”,造成乳腺管内部被堵住,乳汁没法正常排出;有的妈妈乳汁分泌太多,乳腺管来不及排出;也有妈妈心情不佳、压力过大时会出现奶结。
内衣太紧压迫乳房,妈妈背宝宝用的背巾卡得太紧,哺乳时妈妈总是用手指压住乳房,宝宝吃奶拳打脚踢也会“踢伤”乳房。
总之产后妈妈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乳腺管淤塞不通,从而引起乳汁充盈淤积成块,婴儿吸不出奶,则会形成乳汁淤积,引起乳房胀痛。
让我们来看看各种情况和应对办法。
产后堵奶的几种类型1、身体强壮型这类型的妈妈体质好,第二天就会有奶,再稍微吃点汤水,第三天就容易胀的厉害。
解决方法:如果妈妈的奶头大小刚好的,只要坚持让宝宝吸就会吸通,但如果乳头凹陷或平乳头的,相信您就要找专业人员帮忙了,时间越长将给妈妈带来的痛苦越大。
提醒:这类型的妈妈大多数奶水够吃,甚至奶水会多,那以后要注意涨奶的现象。
2、过早喝汤型有些妈妈过早喝了催乳汤,本身三四天就是胀奶的时间,再加上喝汤过早,导致乳房胀痛的厉害,因为乳腺不通宝宝吸吮力不够,乳汁淤积乳房妈妈胀痛难忍。
解决方法:和强壮型相同。
提醒:这类型的妈妈奶水不一定多,胀奶的原因是乳腺不通、和过早喝汤造成,所以在乳腺通畅后,根据奶水的多少适当喝催乳汤。
3、乳头凹陷或平乳头型这类型的妈妈大多数会乳腺不通,因为乳头异常宝宝吸不到,那乳腺就不会通畅,容易导致乳汁淤积。
解决方法:如果孕前没有纠正乳头,产后就有点麻烦,最好的方法是用乳头牵引器把乳头吸出,然后轻柔乳晕、先挤出一部分奶汁,并用手指按压乳头周围,突出乳头使宝宝容易吸到或用吸奶器吸出。
在刚进入哺乳期初期的妈妈们,很容易出现堵奶的现象。
乳汁淤积又不易吸出,建议可以局部热敷。
由专业人士轻柔按摩疏通乳房,适当增加哺乳次数,正确挤奶和使用吸奶器。
同时还应该注意保持乳头的清洁卫生,预防哺乳期乳腺炎的产生。
如果淤积乳汁合并细菌感染,则会导致急性哺乳期乳腺炎,表现为乳房局部质地偏硬的肿块、皮肤发红、皮温升高,伴有疼痛,严重者可有畏寒、寒战、高热,以及乳房化脓等表现。
堵奶揉不开也吸不出来怎么办?这样试试看!宝妈们一定要提前预防,不要堵奶严重了才去医院,这样不但给宝宝喂不了奶,也会自己的身体带来很大的痛苦,所以医生建议:哺乳期一定要重视乳腺畅通,一定要及时处理和预防。
不然会产生两大隐患,一是母乳质量下降,泌乳量减少,不够宝宝食用。
二是对妈妈你的身体带来健康隐患。
妇产专家提示:产后妈妈针对于乳腺畅通一定要以预防为主,哺乳期间每周2~3次口服FOBOC【妇百畅】营养,可有效预防乳汁拥堵,预防生殖炎症。
哺乳期尤其是初产妇在产后会频繁出现堵奶和乳房结块,有以下几点必须要引起重视:1、必须采取口服营养FOBOC【妇百畅】和按摩的方式快速疏通,因为持续的堵奶会导致回奶,后期宝宝的奶就不够吃了堵奶揉不开也吸不出来怎么办?这样试试看!2、频繁堵奶还是因为乳腺没有完全畅通,并且在乳腺完全畅通之前营养过剩、汤食过多的哺乳期妈妈更容易发生乳腺拥堵3、乳腺不畅通堵奶结块千万不要耽误,因为它可以迅速引起发烧,原因是支持稍有延误就会发生乳腺炎、发生恶性病变。
同时发烧后妈妈就不能再给宝宝进行母乳了需要等退烧以后。
会耽误宝宝的营养摄入。
堵奶揉不开也吸不出来怎么办?这样试试看!FOBOC【妇百畅】已被视为预防泌尿道感染的产后必备营养,最新的研究发现,补充哺哺乳期间产妇发烧用药需谨慎,它的优势:哺乳期的女性家中一定要备有FOBOC【妇百畅】,净化母乳,预防炎症,有利于妈妈和宝宝的健康。
当停止母乳以后需要断奶的时候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断奶的时候一样会发生乳房硬块护理不好容易发生乳腺炎或者是乳腺增生给未来的健康带来很大的隐患。
产后乳汁淤积综合护理研究许前珍南京市妇幼保健医院江苏省南京市 210046【摘要】目的:寻求一种减轻产妇产后乳汁淤积方便、有效的护理方法。
方法:将住院期间发生乳汁淤积的200 例产后乳汁淤积病例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整理,并就电子机械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结论:产生产后郁积的因素有超过 3 h 加喂配方奶、喂奶间隔时间等多种因素构成,使用电子机械治疗并辅以传统方法对乳房采用按摩、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等方法,可以治愈乳汁淤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产后;乳汁郁积;护理当前,母乳喂养已越来越成为人们所接受的喂养婴儿的最佳方式,在产后2-4天是产妇乳汁淤积的多发时期。
主要是由于一些产妇没有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或乳头平、内陷和皲裂等导致哺乳困难,乳腺管输乳不畅,产后48 h 内乳汁分泌较少,没有做到勤吸吮,影响了乳汁的分泌和乳腺管的收缩,乳腺管输乳不畅,使乳房结块肿胀疼痛,易继发感染,引起乳腺炎,给产妇带来极大的痛苦,并影响婴儿的发育与健康。
2021 年7 月-2021 年12 月,我中心对住院200 例产后乳汁淤积患者, 实施观察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 名研究对象为我院住院初产妇和经产妇,年龄在19-42 周岁,且所有产妇均无其他并发症及母乳喂养禁忌证。
1.2 诊断标准及疗效判定参照《妇产科疾病诊断标准》确诊。
疗效判定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排乳通畅; 显效: 乳房疼痛症状明显减轻,乳汁排出畅通,排出量明显增多,乳房肿胀程度明显减轻。
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疼痛减轻, 但体征变化不大, 仍有压痛, 排乳不畅;无效:乳房胀痛情况无明显变化,排乳依然不畅。
1.3 方法目前,我院康复中心普遍采用机械治疗,辅之以手法按摩挤压疏通的综合理疗方法。
具体而言,首先采用普林格尔妇产科综合治疗仪,根据产妇的治疗承受能力,对产妇乳腺进行大约为20 分钟的疏通理疗,机械理疗结束以后,辅之以予抖动法、拍打法等手法按摩疏通,一般2-3 次就会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乳汁淤积的护理及预防【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6)04乳汁淤积是产妇产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产后2至3天。
产妇在产后哺乳早期乳汁分泌增加、排出不畅,使乳汁在乳房内积存、加之局部乳腺管不通畅致乳汁淤积而出现乳房局部硬结、硬块、乳房胀痛,还可出现全身不适、发热等。
乳汁是细菌的良好的培养基,乳汁淤积时如有细菌侵入以及处理不及时可出现急性乳腺炎。
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因此对产妇应尽早保持乳腺管通畅,排空乳汁,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
1.乳汁淤积的原因:1.1乳头过小或内陷防碍哺乳,产前未矫正乳头内陷,婴儿吸乳困难。
1.2乳汁分泌过多、未及时排空而淤积在乳房内。
1.3乳腺管不通、输乳管本身的炎症、肿瘤、外在压迫、损伤。
1.4哺乳不及时或不频繁、哺乳姿势不正确致婴儿无效吸乳。
1.5乳房先天条件差、乳头皲裂。
1.6母亲情绪欠佳、紧张、劳累等。
1.7初产妇乳汁中含有较多的脱落的上皮细胞,可以引起部分乳腺管堵塞致使分泌的乳汁不能通畅地排出,而积于腺泡及腺管中。
1.8产后第2-3天,由于乳汁分泌量的增多,乳房血管和淋巴管的扩张淤积,乳房膨胀。
新妈妈情绪紧张,既怕麻烦又怕痛,没能做到早吸吮,每次喂奶时姿势不对,吸吮无效,乳房也不能完全排空,于是乳房越胀越厉害,皮肤水肿变厚,失去弹性,乳房变得又热、又硬、又笨重、触痛,可摸到块状物,乳腺管阻塞,乳汁不能顺畅地排出,造成乳汁淤积。
2.乳汁淤积的处理及护理:2.1心里护理:适时和产妇沟通,给予心理安慰,减轻焦虑感,关心体贴产妇,告之乳汁淤积的原因和知识以及经过积极的处理是可以治愈的,并告诉成功的典范以及自身战胜疾病的有利条件,做好心理指导,使心情舒畅,安心治疗。
2.2进行乳房按摩,手法按摩能使闭塞的乳腺管通畅,增加局部循环,从而把淤积的乳汁排出,使乳房变软,减缓胀痛。
手法按摩还可以使乳房内部组织疏松,有利于乳汁通过乳腺管汇集至乳窦,便于婴儿吸吮。
初产妇乳汁淤积的护理新进展发表时间:2017-03-22T14:05:00.4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作者:曹星简捷[导读] 本文从初产妇乳汁淤积的心理及一般护理、药物治疗、手法按摩、理疗等方面介绍了初产妇乳汁淤积的护理进展。
(江苏省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昆山215331)【前言】乳汁淤积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产后乳汁排出受阻,乳汁淤滞于乳管内。
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结块、肿胀、疼痛、排乳不畅、发热等[1]。
乳汁淤积是常见的产后乳房疾病,多见于初产妇[2],一般发生于产后2-7日[3]。
由于初产妇缺乏哺乳经验,不懂乳房护理方法,未做好喂奶准备,常易于产后2-7日内发生乳汁淤积[2-4]。
有部分初产妇由于存在乳头凹陷、平坦、过小,婴儿很难吸到乳头,易导致乳汁淤积。
还有不少产妇由于各种原因而在产后未及时哺乳,而使用奶粉奶瓶喂哺婴儿,使婴儿对乳头替代品产生依赖,而拒绝母乳,导致产妇乳汁淤积。
此外,有的产妇哺乳后未及时排空乳房,而乳汁又不断分泌,从而引起乳汁淤积[5]。
乳汁淤积可严重影响产妇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并给母乳喂养造成困难[2]。
此外,乳汁淤积还是急性乳腺炎发病的重要原因[6],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急性乳腺炎发作,重者甚至可以导致乳房脓肿[5],积极防治乳汁淤积还是治疗急性乳腺炎的重要方法[7]。
因而,明确初产妇产后乳汁淤积的护理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初产妇乳汁淤积的心理及一般护理、药物治疗、手法按摩、理疗等方面介绍了初产妇乳汁淤积的护理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乳汁淤积的心理及一般护理】医护人员应尽量为产妇创造一个舒适、安心的环境,使其保持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助于腺管通畅、促进乳汁的分泌和排泄[5]。
嘱咐产妇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8],指导产妇的饮食习惯,以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对保持泌乳有促进作用。
初产妇应在产后早期进行定时乳房护理干预,一般于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刺激乳头,每2-3小时1次,每次双侧乳房挤奶时间持续20-30分钟。
产后乳汁淤积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目的:对产妇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其护理对策。
方法:通过回顾我院在2013年3月~12月期间分娩的124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妇发生产后乳汁淤积的相关原因,探讨针对性护理对策。
结果:在1247例分娩产妇中,有267例发生产后乳汁淤积,导致产后乳汁淤积的主要原因是乳房受到挤压、乳头并未被婴儿有效地吸允、哺乳姿势不规范等。
而其中剖宫产后发生乳汁淤积的概率明显比顺产的产妇发生乳汁淤积概率大(P<0.05)。
经过护理后,产后乳汁淤积现象均得到有效缓解。
结论:针对乳汁淤积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能更加有效地减少产妇产后乳汁淤积的发生。
标签:乳汁淤积;因素;预防;护理产妇产后乳汁淤积是由于在哺乳期内,产妇的乳房腺叶不能顺畅地排出乳汁,从而导致乳汁无法排空,淤积在乳房中形成肿块的现象[1]。
乳汁淤积不但不能对新生儿进行正常的哺乳,更容易被误诊为肿瘤,给患者心理上造成压力。
肿块长期不消除会增加炎症风险。
因此分析其形成原因,针对性地预防和护理能尽量避免乳汁淤积的发生,保证产妇健康和对婴儿正常哺乳的进行[2]。
本文回顾了我院在2013年3月~12月期间分娩的124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有267例发生产后乳汁淤积,分析产妇发生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并对其进行了针对性护理,具体阐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基本资料:本研究中的临床资料来源于我院在2013年3月~12月间分娩的1247例产妇,分娩产妇中,有267例发生了乳汁淤积。
在分娩产妇中,有398例剖宫产,849例顺产。
在267例乳汁淤积产妇中,有179例剖宫产,有88例顺产。
方法:①产后乳汁淤积的预防和护理方法:乳汁淤积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乳头没有被婴儿充分吸吮和哺乳知识缺乏和不当等。
护理人员应在产前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哺乳知识和乳汁淤积发生原因的系统培训;由于新生儿拒绝母乳和产妇拒绝喂养等原因也导致乳头未被充分吸允,产生乳汁淤积,应针对此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促使其主动进行哺乳,哺乳后婴儿对于母乳依赖性加强;婴儿在吸吮乳头时可能会对乳头造成损害,可使其暴露在空气中自我修复;发生乳汁淤积时护理人员还可以使用热敷法、按摩法等方法进行护理;对于剖宫产产妇应进行特殊观察和护理;护理人员应为产妇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产后护理问题及措施引言产后护理是指女性在分娩后的一段时间内,对自身身体和心理进行综合性的护理。
产后护理的目的是促进产妇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在产后护理过程中,产妇可能会面临一些常见的问题,本文将介绍这些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一、产后乳房问题及措施1. 乳房胀痛产后乳房胀痛是因为乳汁积聚引起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解: - 经常进行乳房按摩,促进乳汁排出; - 使用热敷或冷敷来缓解疼痛; - 避免使用过紧的内衣或胸罩。
2. 乳头疼痛乳头疼痛通常是由于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解: - 定期进行哺乳,保持乳房通畅; - 使用舒适的哺乳姿势,避免乳头受到过度拉伸; - 使用乳头护理膏或乳头膏保护乳头; - 避免使用带有刺激性的清洁剂清洗乳头区域。
二、产后恶露问题及措施1. 恶露过多或过少产后恶露是子宫内膜剥离后排出的血液、组织残渣等物质,如果恶露过多或过少都可能表明存在问题。
以下是相应的措施: - 恶露过多:保持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更换产褥垫;避免性生活和使用卫生棉条。
- 恶露过少:增加液体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多采取解剖姿势,促进恶露排出。
2. 恶露异味恶露异味通常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 保持外阴清洁,定期更换卫生巾; -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清洗阴道; - 如果异味持续存在,及时就医。
三、产后情绪问题及措施1. 产后抑郁产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心理健康问题,对产妇和家庭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相应的措施: - 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 - 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 - 多参与社交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
2. 产后焦虑产后焦虑常常表现为过度担心和紧张,可能影响产妇的日常生活。
以下是相应的措施: - 找到适当的发泄方式,如与他人倾诉或写日记; -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或冥想; - 参加产后康复班或心理咨询。
结论产后护理问题是产妇在分娩后所面临的一些常见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产妇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产后乳汁淤积是产后妇女常见的乳腺问题之一,产后乳汁淤积的主要原因包括哺乳姿势不正确、乳头裂伤、泌乳物排空不畅等多种因素。
针对产后乳汁淤积的护理对策主要包括正确哺乳姿势、定期按摩乳房、热敷促进泌乳物排出等措施。
处理产后乳汁淤积需要及时有效,避免引起乳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母婴健康。
产后乳汁淤积的护理对策需要结合个体情况制定,同时加强产后护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产妇和家属对产后乳汁淤积的认识,减少患病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乳汁淤积、原因、护理对策、处理、及时、有效1. 引言1.1 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产后乳汁淤积是产后妈妈常见的乳房问题之一,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哺乳姿势不正确:如果妈妈哺乳时姿势不正确,可能导致乳汁无法充分排出,从而造成乳腺淤积。
2. 频繁用力按摩乳房:有些妈妈为了促进乳汁排出,会频繁用力按摩乳房,这种做法反而会导致乳腺更易堵塞。
3. 喂奶时间不规律:如果妈妈喂奶时间不规律,乳腺的排空不完全,容易出现乳汁淤积。
1. 坚持正确的哺乳姿势:妈妈在哺乳时应选择合适的姿势,保持乳房和宝宝的贴合度,确保乳汁充分排出。
2. 喂奶时间要规律:建议妈妈按照宝宝的需要,坚持定时喂奶,让乳腺能够充分排空,避免乳汁淤积。
3. 避免频繁用力按摩乳房:妈妈在清洁乳房或按摩乳房时要轻柔而温和,避免用力过重,以免伤及乳腺组织。
通过以上护理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产后乳汁淤积的问题,同时提高哺乳体验,保障宝宝的营养供给。
产后乳汁淤积的处理需要及时有效,只要妈妈能够注意护理方法,结合医生的指导,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的。
2. 正文2.1 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因素所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哺乳姿势不正确:如果母亲在哺乳过程中姿势不正确,乳汁不能充分排空,容易导致乳汁淤积。
比如宝宝吸吮不够、吸吮时间不足、吸吮力度过大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乳汁淤积怎么办
导语:产后的妈妈最头痛的事情就是产后乳汁少,新生的宝宝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宝宝的营养确跟不上,宝宝饿的哇哇乱哭,当妈妈的那一个心痛就别提
产后的妈妈最头痛的事情就是产后乳汁少,新生的宝宝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宝宝的营养确跟不上,宝宝饿的哇哇乱哭,当妈妈的那一个心痛就别提了。
很多的妈妈为乳汁少去看门诊,产后乳汁少的患者近几年在门诊的量越来越多,为此,专家给出一个说法,这些患者可能不是真的乳汁少。
很多妈妈产后乳汁少是乳汁淤积造成的,乳汁淤积就是乳管堵了,致使乳房分泌的乳汁排不出来,久而久之,就会使乳房肿大,摸起来有肿块,很多的被误诊为乳腺肿瘤,需要医生多注意。
乳腺腺叶或小叶导管上皮脱落或其他物质阻塞导管以后,乳汁排出不畅而淤滞在导管内,致使导管扩张形成囊肿,囊肿可继发感染导致乳腺脓肿,如果不继发感染可长期存在,囊内容物变稠,随时间的推移可使囊内水分吸收,而使囊肿变硬。
囊肿壁由薄层纤维组织构成,内面衬以很薄的上皮细胞层,有些地方甚至脱落,囊内为淡红色无定型结构物质及吞噬乳汁的泡沫样细胞,囊肿周围间质内可见多量的单核细胞、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中医认为,产后乳汁淤积是乳痈产生的直接病因,提出手法排乳的治疗原则。
通过疏通乳络,清除乳汁淤积及乳孔堵塞,促进脓液的排出,使细菌无滋生环境的同时,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消炎止痛,发挥双重治疗作用。
乳汁淤积是哺乳期妈妈的常见病,现代西医学对这种病的治疗是小菜一碟,可以通过抗炎、切管引流等等方法给予治疗,很快乳汁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