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护理体会43
- 格式:docx
- 大小:29.07 KB
- 文档页数:3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后护理已成为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名专业的产后护理工作者,我有幸在过去的XX年里,为众多新妈妈们提供护理服务。
在此,我将对我的产后护理工作进行总结,以期提高护理质量,为更多的新妈妈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产后护理工作概述产后护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护理:产后新妈妈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
我通过耐心倾听、心理疏导、情绪支持等方式,帮助新妈妈们度过心理难关。
2. 生理护理:包括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指导、产后恢复锻炼、会阴伤口护理、子宫复旧等。
我严格按照护理规范,为新妈妈们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3. 健康宣教:针对产后常见问题,如产后抑郁、乳腺炎、产后便秘等,我通过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新妈妈们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
4. 家庭支持:我积极与家属沟通,指导他们如何为产妇提供关爱和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产后护理工作总结1. 心理护理方面:- 通过耐心倾听,了解新妈妈的心理需求,及时疏导情绪。
- 开展心理辅导,帮助新妈妈正确面对产后心理变化。
- 与家属沟通,共同为产妇提供心理支持。
2. 生理护理方面:- 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规范,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 指导新妈妈进行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 根据新妈妈体质,制定个性化产后恢复锻炼方案。
- 严密观察会阴伤口情况,确保伤口愈合良好。
- 监测子宫复旧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3. 健康宣教方面:- 定期开展产后健康讲座,普及产后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微信平台等形式,提高新妈妈们的健康意识。
- 针对个别问题,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指导。
4. 家庭支持方面:- 指导家属如何为产妇提供生活照顾和心理支持。
- 协助家属解决家庭矛盾,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产后护理工作亮点1. 重视心理护理,关注新妈妈的心理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中药外敷治疗产妇乳汁淤积的效果
于丽华;逄瑞莲
【期刊名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年(卷),期】2012(018)012
【摘要】目的观察麦麸子制成的药方外敷快速治疗乳汁积淤的效果.方法将产后乳胀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抽吸乳汁,观察组采用麦麸子制成药方外敷治疗.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1;P<0.05).结论麦麸子外敷治疗产妇产后排乳不畅所致乳汁淤积有较好的疗效.
【总页数】2页(P1463-1464)
【作者】于丽华;逄瑞莲
【作者单位】264400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264400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热敷治疗乳汁淤积产妇的临床效果
2.产后磁疗康复仪对初产妇乳汁淤积的效果观察
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初产妇产后乳汁淤积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4.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手法按摩对乳汁淤积产妇乳房疼痛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5.中医药物外敷联合穴位按摩对缓解产妇乳汁淤积效果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褥期产妇乳房护理的体会(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奔牛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131)【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85-01 做好产褥期乳房护理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地有力保障,促使乳腺管畅通,同时能促进乳汁的分泌,保证新生儿有足够的母乳喂养,另外还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
现将从2011年5月份开始对我院300例产妇进行不定时,不定人的乳房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产褥期一般的乳房护理1.1乳房的清洁:分娩后第一次哺乳前先检查乳房的清洁情况,护士洗净双手,用干净不烫手的热毛巾先擦拭产妇的乳头、乳晕、再擦乳腺组织部分的皮肤,以乳头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擦拭。
如乳头有污垢,可用消毒植物油去除,切忌用肥皂或酒精擦拭。
1.2乳房的按摩:(1) 人工按摩:哺乳前,产妇或责任护士洗净双手,柔和地用手掌侧面轻按乳房壁,露出乳头,并围绕乳头均匀按摩,这样有利于刺激排乳,使乳房组织变软、乳腺管畅通。
(2)机器按摩:可选用产后康复仪多频振动治疗乳房按摩仪进行按摩,可以畅通乳腺管,促进乳汁分泌。
1.3 乳房的保护:(1) 对乳头平坦和内陷的纠正:首先,护士要使产妇树立成功哺乳的信心,然后教会产妇牵拉乳头和做乳头伸展练习方法,将两拇指平行放在乳头两侧,慢慢地由乳头向两侧方拉开,牵引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使乳头向外突出,重复多次。
或用器械吸引,但切忌用力过猛,以产妇能忍受为度。
新生儿的早吸吮、勤吸吮对乳头的纠正也有很大帮助。
(2)保护乳头及乳腺组织,正确哺乳,正确含接姿势,在孩子吸吮前后均应用乳汁涂抹于乳头上,让乳头皮肤滋润。
乳腺组织内主要含有乳汁,乳汁产生第一阶段是分娩前12周,第二阶段是产后2-3天,随血浆a-乳清蛋白值升高,乳汁大量分泌,直到产后10天成熟乳汁才建立。
每次哺乳时,应让新生儿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张开嘴,把乳头大部分乳晕完全含接,两颊鼓起,有节奏地吸吮。
一、实习背景产后护理是护理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到新妈妈和新生儿的健康恢复。
在为期一个月的产后护理实习中,我有幸在XX医院妇产科进行学习,亲身参与了产后护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首先,我对产后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深入学习,包括产后生理变化、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产后心理护理等方面。
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讲座等方式,我对产后护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我跟随带教老师参与了产后护理的全过程,包括:- 产后检查:协助医生进行产后检查,观察子宫复旧、恶露情况等。
- 新生儿护理:参与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包括洗澡、脐带护理、黄疸监测等。
- 母乳喂养指导:向新妈妈传授母乳喂养技巧,解答她们的疑问。
- 心理护理:关注新妈妈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
- 健康宣教:向新妈妈普及产后保健知识,提高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
3. 操作技能:在实习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以下操作技能:- 新生儿抚触:通过抚触帮助新生儿建立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
- 新生儿脐带护理:正确处理新生儿脐带,预防感染。
- 新生儿黄疸监测:掌握新生儿黄疸的监测方法和处理措施。
- 母乳喂养技巧:指导新妈妈正确哺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三、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 关爱患者:产后护理工作需要我们具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关爱患者,关注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 团队协作:产后护理工作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沟通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4. 自我提升:通过实习,我不仅掌握了产后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为期一个月的产后护理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51例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探讨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和护理干预对乳汁淤积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对51例产后初发乳汁淤积产妇给予正确母乳喂养指导、手法推拿按摩和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后乳汁淤积缓解的效果结果治疗后除5例产妇外,其余乳汁淤积均基本消散,继续进行母乳喂养结论经积极护理干预,改善乳汁淤积效果明显,缩短恢复时间,有利于母乳喂养,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标签:乳汁淤积;乳房按摩;护理干预产后乳汁淤积为哺乳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初产妇。
乳汁淤积会间接降低母乳喂养率,影响产妇健康及婴儿的哺乳,为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率,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手法对于孕妇产后乳汁淤积缓解有较好的效果,我院对就诊于我科室的51例产后乳汁淤积患者采用给予正确母乳喂养指导、手法推拿按摩和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51例患者均为就诊于我科室的门诊,诊断为产后乳汁淤积的初发患者,年龄23~36岁,初产妇41例,经产妇10例,顺产44例,剖宫产7例,先天乳头内陷畸形13例,发病时间产后7天~1年3个月,左乳房27例,右乳房24例,所有产妇均无其他并发症和母乳喂养的禁忌症。
1.2诊断标准参照乳腺疾病诊疗规范(2010版)1.3方法1.3.1手法推拿按摩乳房在乳腺管的疏通上按摩有着一定的疗效,先让产妇处仰卧位再进行按摩,用热毛巾或红外线乳腺治疗仪热疗乳房10~20分钟,首先,将少量润滑剂涂抹于乳房肿痛区域,左手端托患乳,随后运用推、揉、按的手法加以按摩疏通。
然后,用右手以适度轻拿揉抓的方式来疏通淤乳。
同时采用点压方式,由轻至重逐步施加力度加以按摩,以患者可忍受为宜。
疑有脓肿形成时勿用力按压脓肿部位,应通知医生采取进一步检查治疗措施,暂停乳房按摩。
热敷及按摩结束后,按摩者一手放在乳房的一侧轻轻晃动乳房,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放于乳晕处即乳腺管壶腹部,轻轻按压挤奶,可见乳汁溢出或喷出。
此过程可反复进行,至乳房松软为好,总时间可控制在20~30 min,不宜时间过长,以免使产妇感到疲劳,乳房按摩时间过长也会加重局部的水肿状态,不利于恢复。
乳汁淤积中医治疗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哺乳期母亲多种原因易造成乳汁淤积,引起肿胀疼痛发热甚至发生乳腺炎,为此我院运用中医治疗和护理,使乳汁排出,减轻乳房肿胀,减少乳腺炎发生。
方法 2年间对55例乳汁淤积初期进行中医治疗、护理,观察疗效,治愈率达100%,无一例化脓性乳腺炎。
结论乳汁淤积采取有效的中医治疗和护理,方法经济方便,效果确切。
【关键词】乳汁淤积治疗护理乳汁淤积多见初产妇,常见原因(1)乳头发育不良(过小或内陷)妨碍哺乳,(2)乳汁过多或哺乳方法不正确以致乳汁不能完全排空;(3)乳管不通影响排乳[1]。
初起乳房肿胀疼痛皮肤不红或微红,续之局部硬结渐增大,疼痛加剧伴发热甚至化脓,一旦化脓后给产妇带来痛苦,影响哺乳,给母婴带来不良影响。
我院对乳汁淤积采取中医治疗和护理取得显著疗效。
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诊治55例乳汁淤积妇女,其中乳头发育不良者4例,哺乳方法不正确乳汁不能完全排空者37例,挤压乳管不通14例,针对不同原因进行治疗与护理,有25例两天后硬块消失,疼痛减轻,有15例五天硬块消失红肿消退,有15例发热,红肿白细胞增高,经过正确护理合理治疗10天恢复正常,无一例化脓。
二、具体措施1.中医治疗中医认为乳汁淤积系由肝气郁结,胃热壅滞,乳汁凝滞不通,邪热壅滞而发。
治疗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为主。
鲜桧叶有杀虫除移,散结解毒,活血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治疗硬结肿毒初期[2]。
1.1 用鲜桧叶(俗称刺松)捣烂加红糖调外敷,待干结后除去,再重新敷药,每日数次。
直至硬肿消退。
1.2 用鲜桧叶50克(俗称刺松)水煎服,每日三次,直至肿块消失。
2.中医特色护理2.1 乳头发育不良、过小或内陷,婴儿不能吸乳,使乳汁淤积。
利用拇指压乳晕,随后牵拉乳头使其突出,并采取上身前倾的姿势喂奶,使乳汁排空。
2.2 乳汁不能排空,造成淤积,根据乳房特殊情况,悬垂乳用手托起,使输乳管与乳头保持平衡位,以便于婴儿把乳房内乳汁吸空;平坦乳婴儿吸吮困难,按摩乳房并适当地牵拉乳头,使其突出,同时上身可前倾有利于婴儿吮奶。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2019年第4卷第24期V ol.4, No.24, 2019195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杨 柳(河池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河池 547000)【摘要】母乳喂养是人类繁衍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从20世纪开始,母乳喂养就得到重视。
乳汁淤积是哺乳过程中常遇到的护理问题。
当产妇出现乳汁淤积症时,由于乳房胀痛、哺乳困难等使产妇及家属非常焦虑,影响纯母乳喂养的顺利实施。
所以防治产后乳汁淤积症已成为产科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为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健康成长,经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及多年临床护理实践,本文就引起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及护理治疗对策做一综述,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关键词】母乳喂养;产后乳汁淤积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24.195.021 乳汁淤积的原因1.1 产妇的因素1.1.1 知识缺乏有些产妇认为产后第一天没有乳汁分泌就不必给婴儿吸吮,等有了乳汁再吃而没有做到早吸吮、早开奶,使乳汁分泌延迟;有些认为婴儿刚出生吃得少,妈妈不需要吃太多东西而减少了营养的摄入导致乳汁分泌不足、排泄障碍;另外,喂奶姿势不正确使婴儿不能充分有效吸吮或咬伤乳头引起乳腺炎,产妇因乳头疼痛而不愿意哺乳导致乳汁淤积。
1.1.2 精神因素剖宫产术后由于伤口疼痛、产后睡眠不足以及各种原因导致母婴分离,对产妇及新生儿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不利的影响,由于母婴分离,产妇无法进入母亲角色担心新生儿健康,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均可影响母乳喂养。
王炳顺 [1]等研究表明,剖宫产术后存在饮食、活动受限、疼痛及情绪等因素,由于疼痛刺激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使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抑制了血清泌乳素分泌,使乳汁分泌减少,婴儿不愿意吸吮妈妈的乳汁,导致乳汁淤积。
手法按摩治疗剖宫产术后产妇乳汁淤积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按摩治疗剖宫产术后产妇乳汁淤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妇产科剖宫产产妇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的热敷和吸奶器吸奶治疗,观察组产妇采用手法按摩治疗。
结果观察组一次治愈6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8.6%,对照组一次治愈38例,显效2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5.8%,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手法按摩对于治疗剖宫产术后产妇乳汁淤积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为新生儿提供及时的母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乳汁淤积;手法按摩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31-02剖宫产术后产妇通常2-5天出现乳房胀痛、乳汁不下、部分有硬结和肿块,这是由乳房内乳汁和结缔组织中增加的水分及血量所致,当乳房发生肿胀时会压迫乳腺管,使乳汁流出受限,如不及时治疗,乳汁滞留乳腺管内时间过长,会导致乳腺炎的产生,严重影响母乳喂养质量[1]。
本文针对手法按摩治疗剖宫产术后产妇乳汁淤积的临床效果做出相关探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对照组患者,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妇产科剖宫产产妇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的热敷和吸奶器吸奶治疗,观察组产妇采用手法按摩治疗。
所有产妇均为剖宫产后3-7天,乳房有硬结肿块,乳汁淤积不下,乳房伴有红、肿、胀、痛症状。
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0-36岁之间,平均26.2岁,观察组产妇,年龄22-38岁之间,平均29.3岁。
两组患者年龄、乳汁淤积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区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热敷和吸奶器吸奶治疗:用40℃-42℃热毛巾热敷每天3-4次,每次10分钟左右,吸奶器辅助吸奶每天3-4次,注意防止热毛巾烫伤产妇皮肤。
乳汁淤积的护理及预防【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6)04乳汁淤积是产妇产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产后2至3天。
产妇在产后哺乳早期乳汁分泌增加、排出不畅,使乳汁在乳房内积存、加之局部乳腺管不通畅致乳汁淤积而出现乳房局部硬结、硬块、乳房胀痛,还可出现全身不适、发热等。
乳汁是细菌的良好的培养基,乳汁淤积时如有细菌侵入以及处理不及时可出现急性乳腺炎。
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因此对产妇应尽早保持乳腺管通畅,排空乳汁,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
1.乳汁淤积的原因:1.1乳头过小或内陷防碍哺乳,产前未矫正乳头内陷,婴儿吸乳困难。
1.2乳汁分泌过多、未及时排空而淤积在乳房内。
1.3乳腺管不通、输乳管本身的炎症、肿瘤、外在压迫、损伤。
1.4哺乳不及时或不频繁、哺乳姿势不正确致婴儿无效吸乳。
1.5乳房先天条件差、乳头皲裂。
1.6母亲情绪欠佳、紧张、劳累等。
1.7初产妇乳汁中含有较多的脱落的上皮细胞,可以引起部分乳腺管堵塞致使分泌的乳汁不能通畅地排出,而积于腺泡及腺管中。
1.8产后第2-3天,由于乳汁分泌量的增多,乳房血管和淋巴管的扩张淤积,乳房膨胀。
新妈妈情绪紧张,既怕麻烦又怕痛,没能做到早吸吮,每次喂奶时姿势不对,吸吮无效,乳房也不能完全排空,于是乳房越胀越厉害,皮肤水肿变厚,失去弹性,乳房变得又热、又硬、又笨重、触痛,可摸到块状物,乳腺管阻塞,乳汁不能顺畅地排出,造成乳汁淤积。
2.乳汁淤积的处理及护理:2.1心里护理:适时和产妇沟通,给予心理安慰,减轻焦虑感,关心体贴产妇,告之乳汁淤积的原因和知识以及经过积极的处理是可以治愈的,并告诉成功的典范以及自身战胜疾病的有利条件,做好心理指导,使心情舒畅,安心治疗。
2.2进行乳房按摩,手法按摩能使闭塞的乳腺管通畅,增加局部循环,从而把淤积的乳汁排出,使乳房变软,减缓胀痛。
手法按摩还可以使乳房内部组织疏松,有利于乳汁通过乳腺管汇集至乳窦,便于婴儿吸吮。
初产妇乳汁淤积的护理新进展发表时间:2017-03-22T14:05:00.4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作者:曹星简捷[导读] 本文从初产妇乳汁淤积的心理及一般护理、药物治疗、手法按摩、理疗等方面介绍了初产妇乳汁淤积的护理进展。
(江苏省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昆山215331)【前言】乳汁淤积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产后乳汁排出受阻,乳汁淤滞于乳管内。
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结块、肿胀、疼痛、排乳不畅、发热等[1]。
乳汁淤积是常见的产后乳房疾病,多见于初产妇[2],一般发生于产后2-7日[3]。
由于初产妇缺乏哺乳经验,不懂乳房护理方法,未做好喂奶准备,常易于产后2-7日内发生乳汁淤积[2-4]。
有部分初产妇由于存在乳头凹陷、平坦、过小,婴儿很难吸到乳头,易导致乳汁淤积。
还有不少产妇由于各种原因而在产后未及时哺乳,而使用奶粉奶瓶喂哺婴儿,使婴儿对乳头替代品产生依赖,而拒绝母乳,导致产妇乳汁淤积。
此外,有的产妇哺乳后未及时排空乳房,而乳汁又不断分泌,从而引起乳汁淤积[5]。
乳汁淤积可严重影响产妇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并给母乳喂养造成困难[2]。
此外,乳汁淤积还是急性乳腺炎发病的重要原因[6],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急性乳腺炎发作,重者甚至可以导致乳房脓肿[5],积极防治乳汁淤积还是治疗急性乳腺炎的重要方法[7]。
因而,明确初产妇产后乳汁淤积的护理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初产妇乳汁淤积的心理及一般护理、药物治疗、手法按摩、理疗等方面介绍了初产妇乳汁淤积的护理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乳汁淤积的心理及一般护理】医护人员应尽量为产妇创造一个舒适、安心的环境,使其保持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助于腺管通畅、促进乳汁的分泌和排泄[5]。
嘱咐产妇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8],指导产妇的饮食习惯,以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对保持泌乳有促进作用。
初产妇应在产后早期进行定时乳房护理干预,一般于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刺激乳头,每2-3小时1次,每次双侧乳房挤奶时间持续20-30分钟。
产后乳汁淤积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目的:对产妇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其护理对策。
方法:通过回顾我院在2013年3月~12月期间分娩的124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妇发生产后乳汁淤积的相关原因,探讨针对性护理对策。
结果:在1247例分娩产妇中,有267例发生产后乳汁淤积,导致产后乳汁淤积的主要原因是乳房受到挤压、乳头并未被婴儿有效地吸允、哺乳姿势不规范等。
而其中剖宫产后发生乳汁淤积的概率明显比顺产的产妇发生乳汁淤积概率大(P<0.05)。
经过护理后,产后乳汁淤积现象均得到有效缓解。
结论:针对乳汁淤积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能更加有效地减少产妇产后乳汁淤积的发生。
标签:乳汁淤积;因素;预防;护理产妇产后乳汁淤积是由于在哺乳期内,产妇的乳房腺叶不能顺畅地排出乳汁,从而导致乳汁无法排空,淤积在乳房中形成肿块的现象[1]。
乳汁淤积不但不能对新生儿进行正常的哺乳,更容易被误诊为肿瘤,给患者心理上造成压力。
肿块长期不消除会增加炎症风险。
因此分析其形成原因,针对性地预防和护理能尽量避免乳汁淤积的发生,保证产妇健康和对婴儿正常哺乳的进行[2]。
本文回顾了我院在2013年3月~12月期间分娩的124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有267例发生产后乳汁淤积,分析产妇发生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并对其进行了针对性护理,具体阐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基本资料:本研究中的临床资料来源于我院在2013年3月~12月间分娩的1247例产妇,分娩产妇中,有267例发生了乳汁淤积。
在分娩产妇中,有398例剖宫产,849例顺产。
在267例乳汁淤积产妇中,有179例剖宫产,有88例顺产。
方法:①产后乳汁淤积的预防和护理方法:乳汁淤积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乳头没有被婴儿充分吸吮和哺乳知识缺乏和不当等。
护理人员应在产前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哺乳知识和乳汁淤积发生原因的系统培训;由于新生儿拒绝母乳和产妇拒绝喂养等原因也导致乳头未被充分吸允,产生乳汁淤积,应针对此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促使其主动进行哺乳,哺乳后婴儿对于母乳依赖性加强;婴儿在吸吮乳头时可能会对乳头造成损害,可使其暴露在空气中自我修复;发生乳汁淤积时护理人员还可以使用热敷法、按摩法等方法进行护理;对于剖宫产产妇应进行特殊观察和护理;护理人员应为产妇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产褥期乳腺炎护理临床体会【摘要】目的:对产褥期乳腺炎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
方法:及时排空乳汁,防止感染,注意术后病情变化,分别从身体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乳腺炎护理的阐述。
结果:大多数产褥期乳腺炎患者经过规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对产褥期乳腺炎患者进行及时、规范护理,是有效缓解、治愈本病症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产褥期;乳腺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66-01产褥期是指产后妇女恢复身体的阶段,一般为6-8周,是由产妇向母亲的过度时期,在这个阶段,母体身体的变化较大,身体还未从生产状态中康复过来,因此在产褥期,妇女身体会出现诸多不适,其中乳腺炎在临床上属多发病症,值得引起医疗工作者的关注。
乳腺炎是由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导致的乳腺化脓感染性疾病,常见于产褥期妇女,尤以初次生产妇女多见,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皮肤发红发肿、体温升高等,可伴有焦躁、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不但严重影响妇女产后的康复,而且也会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经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产后使用多种护理方法,可以达到基本治愈的目的,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2011年 3月一2012年 2月期间,在我院的产褥期乳腺炎患者67例,年龄 21—35岁,平均年龄 27.9岁。
初产妇51例,经产妇 16例;67例患者中,有61例使用冷敷、排空乳汁、抗生素消除感染等治疗方案,平均治疗时间为7天,全部治愈;另外6例形成脓肿,遂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无乳瘘形成,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平均治疗时间10天,治愈出院。
2护理心得2.1需及时排空乳汁:由于会加重乳汁淤积,同时停止哺乳能影响到婴儿的成长发育,所以早期乳腺炎应该坚持母乳喂养。
医护人员会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喂养方式,通常情况下,如果乳房胀痛、皮肤红肿,因为多哺乳可以让婴儿把乳汁吸净,从而减轻乳房内压力,所以只要乳汁颜色不变,就可以照常哺乳;另一种方法是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使用手法或吸奶器将乳汁吸净。
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护理体会
产后乳汁淤积是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早期症状。
通常在产后一周内,是女性产后的一种
常见病、多发病,以初产妇多见。
无论何种病变,其实质是乳管引流不畅,乳汁排出受阻,
出现乳汁淤积。
如果处理及时,疏通乳管,通畅引流乳汁,病人乳汁增多,肿块疼痛消失。
如果阻塞的病变不能解除,乳管压力持续增高,肿块就逐渐增大、变硬,局部出现不同程度
的红肿热痛、体温增高、血象增高等急性乳腺炎的症状体征,此时,再用单纯按摩的手法治疗,已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我们近年来,用按摩、挤压、推捋的方法,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2015年产1200例产妇,自然分娩980例,剖宫产220例,初产妇1080例,经
产妇120例,乳汁淤积66例。
其中有乳头畸形18例,哺乳方法不当40列,精神心理因素8列。
临床表现:乳房胀痛表现微红,有波动性疼痛和压痛,乳房内可触到单发和多发痛性肿块,呈条索状或团块状,与周围界限不清。
严重者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疼痛,甚至疼痛牵
扯同侧上肢活动受限。
婴儿吸吮无乳汁排出或排出不畅,体温升高,严重乳汁淤积体温高达39度。
1.2 方法
1.2.1健康教育及护理[1]:(1)指导产妇在产后30分钟内早吸吮,72小时内勤吸吮。
(2)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养姿势,橄榄式、鸟巢式,确保婴儿全部吸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
下颌贴住乳房,吸吮时腮部饱满,并做吞咽动作。
(3)教会产妇及家属的乳房护理,当乳
胀时,先让婴儿吸吮,剩下挤掉。
(4)饮食指导,产后3天内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
的饮食。
如瘦肉、小米粥,避免喝鱼汤、鸡汤等高蛋白饮食。
(5)每天询问产妇有无乳胀
及检查乳房肿块的情况,若新生儿吃饱后,母亲仍感到乳胀,应指导产妇将多余乳汁挤出。
(6)乳头发育异常护理:对乳头发育异常的产妇,乳汁淤积发生率较高,在纠正乳头的基
础上,应早勤吸吮,做好知识宣教,母婴同室,鼓励按需喂养。
(7)如有淤积,首先把乳
头及乳晕处乳汁先挤出来,然后从乳房跟部打圈向外推挤。
查到乳腺管通畅,肿块,消失。
(8)心理护理:产后产妇极度疲劳,切口疼痛,面对婴儿的哭闹,常表现出焦虑、烦躁情绪。
我们应及时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喂养知识。
多与产妇交流,解除他们生理及心理的困扰,增加孕妇的自信心。
(9)禁忌:①热敷,乳腺管不通时热敷刺激泌乳素增加产乳加重
乳胀。
②禁忌用吸奶器吸奶,吸奶器用力不当,不但吸不出母乳,更容易对乳腺造成伤害加重乳晕肿胀。
③喝下奶汤,喝下奶汤更容易造成乳汁在乳房淤积。
④大力按摩,乳房生理
性肿胀,炎症状态下乳腺管更加脆弱,如果胡乱揉和胡乱按摩,不仅不能帮助乳汁顺利排出,甚至加重乳汁淤积,发生乳腺管破裂形成乳性囊肿的风险。
1.2.2乳腺理疗仪理疗:(1)急性炎症发病24小时内可冷敷治疗,避免冻伤,每天3~
4次,一般可持续2~3小时左右,如炎症未得到控制,即应改为热敷,避免烫伤,用20%~50%硫酸镁温水溶液用湿毛巾热敷,每天4次,每次2小时。
(2)早期乳腺炎患者应用乳腺
理疗仪理疗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1.2.3手法疏通:(1)拇指与食指呈c状放至乳晕交界处,另一只手大拇指指腹适当用
力按住乳房跟部往乳晕处推。
推到乳晕处顺势一挤,有助于乳汁推空。
有奶结的地方或者乳
腺炎疼痛的地方重用此方法反复挤无数次排出淤积乳汁或脓液。
(2)拇指指腹用适当力气
打圈挤奶结处。
注意手指不要只是摩擦皮肤,而是要力道深入内部组织。
(3)用大拇指指
腹稍作用力按住乳房往乳晕处推,“时钟”各个方向均要推到。
有结节处重点多推几遍。
(4)双手虎口握住扶住乳房根部,俯身左右前后甩动乳房。
1.2.4中药外敷发:蒲公英(新鲜)捣碎直接外敷,或者仙人掌去皮和刺捣碎外敷。
2.结果
经以上治疗和护理后,66例乳汁淤积产妇均乳房变软,乳腺管通畅,乳汁体温恢复正常。
3.讨论
3.1 乳腺解剖生理概况
成年女性乳房位于胸前线第2~6肋间,内侧缘达胸骨旁,外侧缘达腋前线。
外侧1/3
位于前锯肌表面,从外形上根据乳房基底横径、乳房高度、乳房下垂程度,分为扁平形、碗
圆形、半球形、圆锥形、下斜形、下垂形。
乳房的结构为乳头、乳晕、皮肤、皮下组织、乳
房悬韧带。
乳管系统由乳腺导管系统组成,由输乳管反复分支而呈现树枝状的分支结构单位。
90%以上是2分枝型、多分枝型,最多可达6分支。
导管的直径一般为2~4厘米,随着导管
分支逐渐变细。
每个乳腺由15~20个腺小叶系统组成。
每个腺叶以乳头为中心成轮辐样放
射状排列,在乳头的基底部距乳头开口大约0.5~0.6厘米,充满乳汁的淤积可深达6~8厘
米次膨大区为乳窦。
产后2~3天乳汁开始大量分泌,大小腺管都充满着乳汁,乳房明显增大,变硬和轻微的胀痛,乳房静脉、淋巴管也发生短暂的淤滞,这种征象称“乳房充盈”。
随
着乳汁的排出,乳房的充盈很快得到缓解。
从生产后一周左右,产妇每日泌乳量常在250-
300毫升。
5~6个月,每日泌乳量达1000毫升左右。
9个月后,乳汁分泌开始减少。
由上所述,生产后3~4天,双侧乳房乳汁增多充盈,而开始泌乳。
在此时,就开始挤乳头,按摩
乳晕、乳房,使粘稠的初乳流出畅通。
如果下垂乳房,就从乳房最下部,向上抬、推、捋挤,使折叠迂曲积乳的乳汁排出,先从乳头开始,手法要按乳管走行方向而操作,早期开始按摩,使乳汁引流通畅,才能预防乳汁淤积的发生。
3.2 乳汁淤积的原因
(1)缺乏哺乳经验,哺乳时往往不能做到乳房有效排空,或乳汁分泌多,婴儿食量小,使乳汁淤积。
(2)乳头畸形,各种原因导致乳头内陷,婴儿含接乳头困难,使乳头不能被
吸尽,造成淤积。
(3)乳头皲裂,乳头皲裂后引起哺乳时疼痛,由于产妇拒绝或减少哺乳
造成不能充分哺乳,导致乳汁淤积,婴儿摄量不足,其吸吮更猛又使乳头皲裂加重,形成恶
性循环。
3.3 预防
妊娠期,可以经常用低浓度酒精擦拭以提高皮肤的觉化程度,增加其耐受性,哺乳期要
保持乳头清洁,经常温水或肥皂水清洗干净,乳头内陷,无论程度如何,都要提前进行矫治。
在怀孕期应经常轻轻挤捏,提拉矫正是内缩的乳头隆起,内陷严重者应手术矫正。
早开奶,
勤吸允,让宝宝努力吸允乳房是解决乳胀最好的办法。
哺乳时应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每次
应吸净乳汁,不能吸净时用手挤出。
另外不能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
如有乳头破损或皲裂者
应停止哺乳,用手法疏通挤捏出乳汁,并可局部涂抗菌素软膏等伤口好后再进行哺乳。
3.4 乳房按摩的注意事项
产后2~3天,乳房充盈,全乳房充满乳汁,会出现增大、变硬、轻微的坠疼,触及均
匀一致。
如果乳汁排出不畅,要靠人力揉挤乳头,促进乳汁排出,这是乳汁的正常充盈。
如
果某处出现硬块,持续疼痛,触之疼痛难忍,乳汁排出不畅,才能诊断乳汁淤积症。
如果双
侧为下斜、下垂乳房,乳头下陷,产前开始,向外挑乳头或向上托,轻柔地推揉,要坚持每
天2~3次,才能预防产后乳汁淤积症的发生。
产后乳房充盈期推、揉、挤、拉时,要用合
适的力量,才能使乳管乳汁排空,否则起不到引流作用而使症状不能清除。
【参考文献】
[1]范爱霞,崔文,仝荣娟.产后乳汁淤积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 13(1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