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册 第28课 彩色的非洲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3
《彩色的非洲》教案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动植物资源等基本知识;掌握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非洲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彩色的非洲》,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包容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动植物资源。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如“疯长”、“灌木林”等。
四、教学过程1.初读课文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一幅非洲大陆的地图,让学生看一看非洲大陆在地球上的位置,向学生介绍非洲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然后让学生闭着眼睛听读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魅力和情感。
2.理解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教师逐句解释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一些问题,如“非洲大陆的气候如何?”“非洲有哪些珍稀的动植物资源?”等。
3.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别扮演“记者”和“导游”,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理解和感受课文。
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些采访对白,模拟“记者”和“导游”之间的对话。
4.练习写作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写一篇短文,介绍一下非洲的特点和风土人情。
要求学生使用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和句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小结课文最后,教师对这节课进行小结,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和收获,帮助学生加深对非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五、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按照要求默写生词和句子。
2.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写一篇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短文。
3.收集有关非洲大陆的图片和资料,做一份关于非洲大陆的PPT。
六、教学反思。
人教版《彩色的非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彩色的非洲》。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非洲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以及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非洲的魅力。
(2)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创作,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非洲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非洲的彩色世界。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生字词学习:(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3. 非洲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以及艺术特色:(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非洲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非洲艺术特色的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非洲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以及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运用。
(2)对非洲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非洲的魅力。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非洲的风土人情和艺术特色。
3. 创作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培养写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非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非洲的自然风光。
(2)播放非洲音乐,让学生感受非洲的独特魅力。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非洲的彩色世界。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生字词学习:(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彩色的非洲优秀教案优秀6篇彩色的非洲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为什么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2、了解课文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展示非洲的多姿多彩的写法,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并学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学习重难点丰富对非洲风情的感受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A案教前准备1、预习课文。
2、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非洲的资料。
3、课件准备(非洲风情录像片断)。
4、设计学生的学习单和书面练习。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音乐声中以课件的形式翻阅非洲风光、非洲动物、非洲人的生活及非洲艺术的相关图片。
一、导入新课,质疑文题1、导语:同学们,17世纪英国名作家汤玛斯布朗曾经写道:人类总是向外追寻那原本就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奥秘。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蕴藏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
2、资料交流: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你对非洲有哪些了解?3、出示课题彩色的非洲。
针对课题质疑。
如: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三个直接说明非洲是彩色的感叹句。
生感情读这三句子: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构成了七彩的非洲!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2、再次浏览课文,想一想: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把课文中那些表示承上启下的关键句勾画出来。
交流:植物、动物、生活、艺术。
关键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三、合作交流,深悟文情(一)初悟非洲风情。
1、导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孕育了这样一个彩色的世界?2、学生齐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3、教师激情引导:如果你刚踏上非洲这片神秘的土地,沐浴在这样明亮的阳光之下,看到的是蓝得如此单纯的浩瀚天穹,感受到的是这种炽热的原始。
《28 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14个生字。
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快速浏览课文。
3.通过观看彩色非洲教学视频以及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非洲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
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从不同角度欣赏和感悟彩色的非洲。
2.自读自悟,能做到与同学交流,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非洲的赞扬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并学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利用网络和书籍搜集的关于非洲的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介绍非洲的短片,引出话题——非洲。
2、学生根据手中的资料简单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非洲。
3、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落1.自学课文,按阅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词自学的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3、读了课文以后让学生说说,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课题中的“非洲”?4、研读三个句子,看看学生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理解,归纳本文的写作方法之一:首尾呼应,与题照应。
课件出示三个句子:(1)“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2)“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构成了七彩的非洲!”(3)“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5、浏览全文,找一找,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赞叹了“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最后列出小标题。
三、深入阅读,领悟文情(一)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挑选最感兴趣的部分自主深入学习,并做批注。
要求:⑴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⑵你从内容和语言上感受到了什么?(二)学生自主选择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自学要求进行交流、汇报,必要时采用小导游的方式学习课文内容。
《彩色的非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彩色的非洲》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1.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课文阅读方法。
2.2运用多种阅读形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非洲大陆的神奇魅力,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3.2培养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非洲的热爱。
1.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五彩斑斓”、“神秘莫测”等。
2.2掌握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1.2学生分享对非洲的初步了解和印象。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查找生字词,理解词义。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如:“彩色的沙漠,金色的阳光,绿色的草原,蓝色的海洋,构成了非洲大陆五彩斑斓的画面。
”3.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课堂讲解4.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4.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对比、排比等。
5.课堂练习5.1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词义。
5.2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6.3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非洲。
四、作业布置1.阅读课文《彩色的非洲》,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有关非洲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3.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彩色的非洲》的主要内容,学会了生字词,并掌握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023年《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2023年《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炽、沛”等个生字,积累“色彩斑斓、强悍、粗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
3.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揣摩__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揣摩__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
教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自学生字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一、读题导入,初知彩色今天,金老师要带你们去非洲旅游。
关于非洲,你们有哪些了解?指名说(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20%,是仅次于亚洲的第二大洲。
)1.现在让我们随课文去旅游,一起读课题——彩色的非洲。
2.加重“彩色”。
师:看到这个词,你的脑子里会蹦出哪些与彩色意思相近的词。
(色彩斑斓、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七彩、多姿多彩)一起来感受一下。
师:昨天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细心的同学马上会发现,这两个分别出现在课文的——开头、结尾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师:一起来读读看。
(生读)发现了吗?这两个句子都是说非洲的——色彩多。
二、初读感知,梳理文脉1.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试试看,你能读好它们吗?扎伊尔戈马扎伊尔维龙加天然动物园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旧称。
炽热充沛渗透殷红强悍粗犷作者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2.出示默读要求,默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非洲哪几大方面的色彩,在文中找到概括性的子并划下来。
(2)交流。
出示:师:这些句子分别是3——7自然段的第一句,也是这一段的——总起句。
(3)强调其中两句过渡句。
师:你看,这两句既是一段话的总起句,又是——过渡句。
师: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师:使用过渡句,承上启下,使__的前后内容衔接得更自然、更紧凑。
3.概括课文内容。
《彩色的非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非洲的自然风光、动植物和风土人情。
(2)培养学生对非洲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非洲的魅力。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对非洲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3)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非洲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3)引导学生关注非洲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非洲的自然风光(1)图片展示:非洲的河流、湖泊、山脉等自然景观。
(2)课文讲解:让学生通过课文《彩色的非洲》了解非洲的自然风光。
2. 第二课时:认识非洲的动植物(1)图片展示:非洲的珍稀动植物。
(2)课文讲解:让学生通过课文《彩色的非洲》认识非洲的动植物。
3. 第三课时:了解非洲的风土人情(1)图片展示:非洲的村庄、城市、传统服饰等。
(2)课文讲解:让学生通过课文《彩色的非洲》了解非洲的风土人情。
4. 第四课时:感受非洲的音乐舞蹈(1)视频播放:非洲的音乐舞蹈表演。
(2)课文讲解:让学生通过课文《彩色的非洲》感受非洲的音乐舞蹈。
5. 第五课时:探索非洲的文化艺术(1)图片展示:非洲的绘画、雕塑、手工艺等。
(2)课文讲解:让学生通过课文《彩色的非洲》探索非洲的文化艺术。
三、教学资源:1. 课文《彩色的非洲》文本。
2. 非洲的自然风光、动植物、风土人情、音乐舞蹈、文化艺术的图片和视频。
3.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非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非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讲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彩色的非洲》,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了解非洲的自然风光、动植物、风土人情、音乐舞蹈和文化艺术。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非洲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语文彩色的非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非洲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对非洲的兴趣。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非洲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对非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理解非洲的风土人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非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非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非洲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语调。
3.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补充和纠正。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培养思维能力。
(3)讨论课文中的非洲风土人情,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非洲风光。
2. 拓展作业:(1)收集关于非洲的资料,进行分享。
(2)以“我眼中的非洲”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作文写作:评估学生在作文中对非洲的描绘和表达,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非洲的图片、播放音乐和视频,创造一个充满非洲风情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彩色的非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非洲的自然风光、动植物和风土人情。
(2)培养学生对非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提高学生运用彩色的画笔来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欣赏、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非洲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2)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非洲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之心。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情绪。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非洲的自然风光、动植物和风土人情。
(2)培养学生运用彩色的画笔来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感受非洲的艺术风格,并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2)如何培养学生对非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非洲的自然风光、动植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水粉、画纸等。
(3)准备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非洲的相关知识,如非洲的自然风光、动植物和风土人情。
(2)准备好绘画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非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非洲的自然风光。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非洲的印象,引出本课主题《彩色的非洲》。
2. 教学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非洲的动植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非洲的特色。
(2)教师引导学生谈论非洲的艺术风格,如色彩鲜艳、线条独特等。
(3)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彩色的画笔来表现非洲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如绘画作品《非洲大草原》。
3. 学生练习(1)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运用彩色的画笔来表现非洲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绘画对象,如非洲的动植物、风景等。
4. 展示评价(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引导大家互相欣赏、评价。
1、导语:同学们,17世纪英国名作家汤玛斯布朗曾经写道:“人类总是向外追寻那原本就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奥秘。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蕴藏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
2、资料交流: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你对非洲有哪些了解?二、出示学习目标1、师:在学习本课之前我们看一看学习目标是什么。
请同学们自已读一读。
师:同学们记住了吗?2、师:同学们回家预习了吗?(生答)现在我们检测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
(出示幻灯片)看谁认识这些字词,找同学来读一读(找两到三名同学领读)。
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彭任一起走进彩色的非洲,去感受非洲那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大家做好,非洲之旅开始啦(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1.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达作者对非洲真切感受的两个句子,用“——”划出。
读后交流。
出示这两个句子。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感叹句;前后呼应,与课题照应;直接表达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十分讲究)2.“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默读课文,读后交流。
出示填空题: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3.课文从骄阳蓝天、植物世界、动物世界、日常生活以及艺术五个方面来体现非洲的彩色。
课文哪些语句把这五个方面连接起来的?交流:出示过渡句。
非洲不仅植物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体会过渡句使文章条理更清楚,层次更明显。
)2.交流。
阅读提示中共有3个要求。
(1)“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2)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
、、(五)领悟表达方法过渡: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呢?(1)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
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
(2)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也十分自然。
如,过渡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和“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等,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顺畅自然。
(3)课文的语言十分优美生动。
作者联想丰富,如,“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石”,“……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
到了开花季节……就像置身于花海深处”,无不体现着意境的色彩美和语言文字本身的美,读来就像欣赏一幅幅五彩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
(六)总结全文本文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达了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三、合作交流,深悟文情1、初悟非洲风情:⑴导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孕育了这样一个彩色的世界?⑵学生齐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⑶教师激情引导:如果你刚踏上非洲这片神秘的土地,沐浴在这样明亮的阳光之下,看到的是蓝得如此单纯的浩瀚天穹,感受到的是这种炽热的原始。
你想对非洲说什么?⑷指名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体会之后,互评,在评论的基础上再朗读。
⑸师:是的,一踏上非洲的这片神秘的土地,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种原始、强悍、粗犷而热烈的气息。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一小节,再次感受这种不同寻常的美丽!⑹学生再次朗读第三小节。
2、深悟非洲风情:学生交流汇报刚才的学习情况:⑴彩色的植物世界:①你从哪里看出这片蓝天之下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呢?②交流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何处,并感情朗读。
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以下句子:A、充沛的阳光和雨水,使得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繁花似锦,绿海荡波,到处是绿色,处处是花海。
B、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放的花朵比绿叶还要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
C、到了开花季节,一条条街道,都成了彩色的成河。
人在街上走,就像置身于花海深处。
D、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
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像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③教师小结:是的,作者抓住了非洲“许多树也开花”这一特点,写出了非洲植物世界的色彩斑斓。
⑵彩色的动物世界:①导语: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②在非洲彩色的动物世界这一部分内容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③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引导朗读以下句子:其颜色不仅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且在不断地变幻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令你目不暇接,不住地发出赞叹。
这还是凝固的色彩呢,你若到盛产蝴蝶的刚果奥旺多省,置身于五彩缤纷的蝴蝶世界,细细聆听这彩色小天使飞翔的轻微音韵,简直如同步入仙境。
④资料交流:说说你所知道的非洲彩色的动物世界。
⑤引语:人们曾说:非洲是上帝创造的伊甸园,这里是植物的乐园,也是动物的天堂。
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就在非洲!⑥课件展示非洲的野生动物。
⑦小结:非洲的动物多种多样,作者无法面面俱到地描述,所以抓住了自己印象最深的蝴蝶来写,详略得当,写出了非洲动物世界的色彩斑斓。
⑶彩色的日常生活:①导语: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②学生交流读书方法,如:A、抓关键词理解。
B、找出写得最美的句子进行体会。
C、给自己提问题而后找答案等。
③相机引导:作者通过花花绿绿的衣服、五光十色的食物、绿树红花掩映的住房和五颜六色的宾馆,来体现非洲人彩色的日常生活。
④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引导感情朗读以下句子: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穿花衣服,妇女则更讲究颜色的搭配,喜欢颜色有较大的反差,那些蓝底白花、黄底红花、红绿相间的大花布,最为畅销。
你在节日的市场上放眼望去,看到的是花花绿绿的衣服交汇成的彩色河流。
⑤资料交流:你还知道非洲哪些彩色的日常生活吗?引语:炽热的赤道骄阳孕育了这一方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他们以自己的热情奔放营造了七彩的生活。
⑥课件展示:非洲的日常生活。
(普通三轮车夫艳丽的衣着及市场人群多、食物多样化,突出其五彩缤纷。
)⑷彩色的艺术:①导语:非洲人彩色的日常生活造就了彩色的非洲艺术。
②学生交流最令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并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彩色的绘画、彩色的工艺品、彩色的音乐、舞蹈,来体现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③资料交流: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非洲的工艺品吗?能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非洲舞蹈吗?④引语:人们常说,非洲舞蹈是非洲艺术的灵魂,非洲的舞蹈质朴、清纯、火热。
请同学们朗读这句话,一起来感受非洲舞蹈的魅力。
⑤学生朗读:“如果你有幸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旁那穿着花衣裙欢跳的人群,不,那是流动的、五彩的旋律,你就会更深地领悟非洲彩色的美,非洲彩色的涌动与无限的活力。
”⑥这就是激情似火的非洲舞蹈:课件展示非洲舞蹈的录像片断。
⑦这就是非洲舞蹈的魅力,它让人激情洋溢,热情似火。
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共同传递这份豪爽,这份激情!⑧学生再次感情朗读这句话。
3、总结风情感悟:⑴导语:这激情洋溢的舞蹈,来自舞者的心灵。
它诉说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诉说非洲的热烈与奔放。
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⑵学生朗读这两个感叹句:“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⑶教师点题:是啊!说非洲是彩色的在于它的色彩斑斓,更在于它的多姿多彩!让我们再一次赞叹这彩色的非洲吧!学生再次感情朗读这两个感叹句。
⑷学生自找答案:回到课前学生的质疑,如: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为什么课文要以“彩色的非洲”为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答案。
三、细读课文,感悟非洲:1.赏读彩色的植物;①语言文字是有色彩的,是有画面的。
请你细细地读描写植物的语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想象画面。
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②引读: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真是──(生接读)你们瞧,芒果树开花了──(生接读)仙人树开花了──(生接读)玉兰树开花了──(生接读)火炬树也开花了──(生接读)最妙不可言的是那叫花树的树,远远望去──(生接读)。
(概括描写部分可以全班读,具体描写部分可以开小火车,并可以循环进行。
)③(展示非洲植物图片,配乐)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乐声,欣赏着斑斓的画面,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先欣赏图片,自由诵读书中语句;然后配乐朗读。
)④此时,你感受到非洲是一片怎样的土地?设计意图:这个语段作者用色饱满,想象奇丽,植物形象鲜明,因而采用朗读、想象、描绘等方式,引导学生入境,在充分地读中强化形象,积累语言。
图片的呈现,一是为了印证想象,丰满形象;二是为了营造情境,感悟文本。
2.比读彩色的食物:①自由读相关语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语言比较:(课件呈现)在富裕人家的餐桌上,有流着殷红的血的牛排,有五光十色的水果沙拉,有像是流动的颜色的各种饮料;在不太宽裕的家庭,有粉红的木薯,金黄的香蕉,红沙瓤的西瓜,黄中透红的芒果取之不尽。
(学生对比课文阅读,体会表达效果,交流阅读感受。
)③引读:这是多么绚丽的色彩啊!你瞧──(生接读)④我们再回过去看看写花的那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⑤朗读写花的句子。
⑤朗读写花的句子。
设计意图:作者通过强调色彩词,表现非洲色彩斑斓的特点,这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悟文本的表达特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感品质,也有利于学生文章意境的体验。
3.悟读彩色的非洲人:①找出写非洲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非洲人是些怎样的人?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②引读:对于非洲人,我们不能认为他们只是些贫穷而丑陋的黑人,他们是多么热爱生活!你看──(生接读)对于非洲人,我们不能认为他们只是些贫穷而丑陋的黑人,他们是多么富有活力!你看──(生接读)③小结:无论是服装,还是住宅,无论是绘画,还是歌舞,无不流露出非洲人乐观开朗、富于活力的性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潜心会文,在描绘非洲人生活、艺术的语言文字中体悟非洲人的性格。
安排引读,一是在旧经验与新认识的对比中,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引读使文本的“意”与“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经过整理后的语言也便于学生积累。
三、深入阅读,体验“非洲的彩色”1.色彩斑斓的非洲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再仔细地朗读课文,划一划:非洲的哪一处地方最让你心动,读一读,品一品。
2.自由交流,随机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出了花之多,花之艳?①出示句子:“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