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2
- 格式:ppt
- 大小:279.50 KB
- 文档页数:11
《两小儿辩日》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两小儿辩日》,该文节选自《列子·汤问》,主要讲述了两个小孩围绕太阳距离人的远近展开辩论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人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如“日中”、“径”、“盖”等。
2. 教学重点:分析两个小孩的辩词,理解他们的观点和论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太阳的科普视频,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日中”、“径”、“盖”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翻译课文中的句子。
6. 口语表达:分组进行辩论,一方扮演孔子,另一方扮演两个小孩,模拟辩论场景。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两小儿辩日》2. 重点词汇:日中、径、盖等。
3. 辩论观点:近者热、远者凉;大者显、小者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课文中的句子。
答案:(1)日中之时,近者热,远者凉。
(2)大者显,小者隐。
2. 拓展延伸:查阅资料,了解古代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辩论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拓宽知识面。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初中语文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面去游览,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开人近,但到中午时离开人远了。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开人远,而到了中午时离开人近了。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篷,等到中午就小得像盘子、碗口那样大,这不是(因为)远的小而近的大吗?”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气候)凉飕飕的,等到了中午就像手伸进了热水里,这不是近的觉得热而远的觉得凉吗?”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断定谁是谁非。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个小孩笑笑说:“谁说你智慧多呢!”【赏析】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一)起因两小儿争辩太阳离人近,还是远。
(二)主体?观点甲儿: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正午离人远。
乙儿: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离人近。
理由甲儿:太阳刚出来像个大圆车篷,到正午像个盘子或碗口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吗乙儿:太阳刚出来凉丝丝的,到了正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三)结果孔子也不能决断,两小儿笑。
反映战国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肤浅:赞扬两小儿可贵的探索精神。
(供参考,与教材归纳不全同。
)二、重点字词句1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2常用词理解(1)见两小儿辩斗“斗”今义解释为“斗争”、“角逐”,但古义除有“斗争”义项外,还可解释为“争辩”。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往”,意义截然不同。
(3)日初出大如车盖“盖”古义可译作“车篷”,还可译作“伞”,同今义也不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