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汉简《妄稽》篇与古代女子教育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1
127北大汉简《妄稽》篇中虞士的形象[基金项目]2019年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学术课题“北京大学藏汉简《妄稽》篇文学研究”(19BSH027)。
[作者简介]孙明慧,济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北大汉简《妄稽》篇中虞士的形象孙明慧(济南大学文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22)摘要:《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是非常有价值的一套出土文献资料,内容丰富。
其中第四卷中有《妄稽》篇一文,篇幅较长、叙述内容较为完整,其中更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了妄稽和虞士两个思想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
文中的对话、动作等描写能传递出人物的思想意识形态,进而反映与女性相关的教育情况。
通过分析《妄稽》篇中虞士这个女性形象,来谈论关于古代女子思想观念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北大汉简 《妄稽》 虞士 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K8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127—02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古代文学研究向纵深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旨在探索作品背后的时代性特征,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
在这种研究思维的引领下,出土文献资料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很多前辈学者致力于出土资料研究,更有学者奉献一生,寻找证据探索真相。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简称为北大汉简,其来源于海外散佚的一批竹简资料,目前整理出版的共有五册,涉及儒家文化知识、还有老子思想以及数术方技等。
总体内容非常丰富,是值得开发和探索的文学宝库。
其中《妄稽》一文是《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第4册中的一篇,文学性强。
接下来本文就《妄稽》一文的主要情况、其中虞士这一人物形象及所传递出的思想观念进行论述。
一、《妄稽》篇情况简述《妄稽》是《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第4册中的一篇。
在《妄稽》篇的注释部分有对于该篇篇题和竹简的说明:《妄稽》为竹书原有篇题,写于第三枚简简背近上端处,其义疑即“无稽”,无可查考之意,该篇入藏时,简册本来的原始排列顺序已完全散乱,经过整理和分类,归属于该篇的竹简缀合后完整的简有七十三枚,残简十四枚,所存文字共约两千七百字。
北大漢簡《妄稽》、《反淫》校讀筆記(首發)楊元途近讀《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1對該書的釋文和注釋有一些不同或補充的意見,大致分爲四個專題羅列於下,供讀者參考。
文章倉促寫就,恐難免有錯漏之處,亦請方家批評指正。
一、釋文校勘《妄稽》簡1“營(滎)陽”之“營”作,字實爲“䁝”。
“䁝”自當讀爲“滎”。
《妄稽》簡2“退”字作,字實从“辵”从“畏”,與一般的“退”字寫法不同,嚴格隸定當作“”。
《反淫》簡40之“退”作,該篇整理者正隸定作“”,可資比較。
《妄稽》簡2“(矜)”字作,左旁實从“令”。
簡13“(矜)”字作,可資對比。
此二字若需嚴格隸定皆當作“”,即“矝”字,亦即“矜”字。
“矜”字,秦漢文字皆从“令”,唐代以後才訛爲“矜”。
2此字亦可徑釋爲“矝”。
《妄稽》簡27“奱(臠)條(脩)”之“奱”字作,下實不从“大”。
簡28、43、60同樣寫法的字皆釋爲“變”。
簡27此字亦可徑釋爲“變”。
嚴格隸定的話,諸“變”字下部當作“人”形。
《妄稽》簡30“馬躍往來之裴”之“躍”字作/,左旁實从“走”,當釋爲“趯(躍)”。
簡32相同寫法的字整理者即嚴格隸定、釋讀爲“趯(躍)”,可資對比。
《妄稽》簡32:“示以都刱(形)”之“刱”、簡40“耳(形)堇(僅)存”之“”分別作,,二者寫法相同,實爲一字。
嚴格隸定當統一作“”。
“”即表示“創傷”之“刱”字,與“刑”非一字。
漢代多以“刑”表“形”,而“刑”字右旁多从“刀”作。
3若此字確本作“刑”,則“”當爲其形近誤字,上引二字皆當釋讀爲“〈刑—形〉”。
《妄稽》簡35“衡(蘅)若麋(蘼)蕪”之“蕪”字作,字實爲“無”。
“無”自當讀爲“蕪”。
《妄稽》簡37“白環偑(佩)首”之“偑”似當視爲“佩”之誤字。
按照該書的體例,此字當釋讀爲“偑〈佩〉”。
《妄稽》簡38“繁(蘩)澤”之“繁”作,字本即从“艸”,當徑釋爲“蘩”。
《妄稽》簡56“扶牆而起”之“牆”字作,實爲“蘠”字。
“蘠”自當讀爲“牆”。
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首發)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圖版及釋文收錄於《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1,原文由何晉作釋文、注釋。
茲據以作校補,本文所引整理者注的說法,有的部分有節省。
(1)孝弟(悌)茲(慈)悔(誨)(P59)整理者注:“茲悔”即“慈誨”,慈愛教誨。
或“悔”通“宥”,“慈宥”謂仁慈寬宥。
王曉明曰:悔字當讀為惠2。
按:蘇建洲說同王氏,蘇氏且云:“悔讀為惠。
《管子·五輔》:‘孝悌慈惠,以養親戚。
’”3二氏說是也,《逸周書·寶典》:“九德:一孝,二悌,三慈惠,四忠恕,五中正,六恭遜,七寬弘,八溫直,九兼武。
”亦其確證。
惠,和順。
(2)鄉黨莫及,於國無論(倫)(P59)按:於,讀為舉。
(3)力勁夬觡,不好手扷(P59)整理者注:“夬”同“決”,裂開,分裂。
觡,鉤。
《方言》卷5:“鉤,宋楚陳魏之閒謂之鹿觡,或謂之鉤格,自關而西謂之鉤。
”《淮南子·主術訓》:“桀之力,制(折)觡伸鉤,索鐵歙金。
”“扷”疑通“夭”,《說文》:“夭,屈也。
”按:我舊校《淮南》,亦引《方言》訓觡為鉤,並指出俗字亦作“鉻”。
《六韜·犬韜·練士》:“有拔距伸鉤,強梁多力,潰破金鼓,絶滅旌旗者,聚為一卒。
”4《論衡·效力篇》:“奡育,古之多力者,身能負荷千鈞,手能決角伸鉤,使之自舉,不能離地。
”5馬王堆帛書《養生方》:“裹其灰以抿(㨉)手,可以翕壺折角,益力。
”《釋名》:“夬,決也,有所破壞,決裂也。
”《廣雅》:“夭,折也。
”字亦作拗,《尉繚子·制談》:“拗矢折矛。
”拗亦折也。
(4)敦次忠篤,善養父母(P59)整理者注:次,處。
敦次猶敦處,謹慎處世。
或“次”,序。
敦次猶敦序,蓋同《尚書·皋陶謨》“惇敘九族”之“惇敘”,謂依次親厚族人。
王曉明曰:“敦次”當讀為“尊節”,即遵守法度6。
按:“鳲鳩”已經指出王說不確。
“敦次忠篤”四者平列。
敦,讀為惇,敦厚。
题名为《妄稽》的竹书,入藏时竹简本来的原始排列顺序已完全散乱,不再有序,目前经过初步整理和分类,归属于《妄稽》篇内容的竹简共107枚,其中完整的简62枚,残10字以下的简6枚,残缺较多的简39枚,所存文字共约2700字。
由于整批竹简的完全整理和缀合尚未最终完成,故上述数字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最后结果,以后有可能会稍有变动。
《妄稽》篇文字抄写的竹简为中等长度(约32厘米),相当于汉代的一尺四寸左右,竹简的宽度为0.8或0.9厘米,完整的一枚简,不包括简上的重文符号和句读符号,抄写的文字一般大致在32~36字之间。
我们推测,《妄稽》整篇原文约有3000字,也就是说,整篇文字原来可能抄写在80多枚竹简上。
《妄稽》竹简虽已散乱,但根据竹简上的契口和编痕,可以知道它有上、中、下三组编绳。
大部分竹简的背后,后来发现有倾斜的划痕,我们推测这可能是用来标记竹简顺序以防错乱失序的,这有待全部竹简排序过程中和完成后验证。
这些竹简的物理保存情况还算良好,刚清理完的竹简表面一般呈黄褐色,给人“崭新”的感觉。
竹简上的文字书写在竹黄一面,书写字体为隶书,抄写工整,书法精美。
其中有一枚竹简,除了竹黄一面书写文字外,在竹青一面的上端,刮削了一小段青皮写有“妄稽”2字,这就是这篇简文的篇题应该没有疑问(图一)。
《妄稽》篇讲述的是西汉时代一个妒妇的故事,她是荥阳一位名族士人的妻子,这名奇丑无比的妒妇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人物,她的名字叫“妄稽”,所以这个故事的题目即以“妄稽”为名,而并未用她丈夫“周春”的名字或丈夫所买美妾“虞士”的名字来作为故事的题目,虽然后两个人物亦贯穿于故事的始终。
可见故事的中心主题是“妒”。
根据其内容,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篇中国所知时代最早、篇幅最长的“古小说”。
虽然对《妄稽》简的释读、排序工作还在进行之中,但通过文字释读,对其内容进行归纳分类后,也可以一窥这个故事的梗概:荥阳一位出身名族名叫周春的年轻人,有很好的品行和相貌,人见人爱,却娶了一位又丑又恶的妻子,名叫妄稽。
北大简《妄稽》校读札记作者:衣抚生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2期[摘要] 对北大简《妄稽》进行校读的过程中,提出一些不同于整理者的意见。
如,“手若阴逢”指手像茭白的米一样,“甚白而滑腻”;“毋及求胜”当为“毋及求媵”,“面尽魿腊”当为“面尽腊”,“长发诱绐”当为“长发诱给”,均为形近致误;“凡人□产”当为“凡人舍产”;“手扷”意为缩手,有胆怯之意,等。
[关键词] 北大简;妄稽;校读[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2009803北大简《妄稽》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篇幅最长的汉代俗赋,对俗赋和汉代文学的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妄稽》的整理和公布受到学界的强烈关注。
《妄稽》全文于近期得以公布[1]。
在研读的过程中,笔者深感其中存在诸多难以解读之处,因此,试对其进行分析解读,以期给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手若阴逢(蓬)”整理者说:“‘逢’同‘蓬’,蓬草。
此盖谓手指若蓬草一样。
”这句话的释义并没有说透,如:蓬草分很多种,这里所指究竟是哪一种?此外,蓬草有很多特征,这里所说是蓬草的哪一个特征?李时珍将蓬草分为四类:“蓬类不一:有雕蓬,即菰草也,见菰米下;有黍蓬,即青科也;又有黄蓬草、飞蓬草……黄蓬草生湖泽中,叶如菰蒲,秋月结实成穗,子细如雕胡米。
饥年人采食之,须浸洗曝舂,乃不苦涩。
青科,西南夷人种之,叶如茭黍,秋月结实成穗,有子如赤黍而细,其稃甚薄,曝舂炊食……其飞蓬乃藜蒿之类,末大本小,风易拔之,故号飞蓬。
子如灰菜子,亦可济荒。
”[2]下面,笔者将对此难点进行分别排除:1.青科即青稞,产于西南,在汉代大约尚未被人们所熟知。
可排除。
2.黄蓬草即水蓬,味极苦,平日用来喂牲畜,灾年为了生存才被人实用,看不出和手的联系。
3.飞蓬草是古代常见意义上的蓬,常被古人用以形容飘零无依的感觉,未见有形容手的。
由此可知见,这里的“蓬”应该是雕蓬,又称茭白、雕胡等。
北大汉简《妄稽》篇中虞士的形象作者:孙明慧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17期摘要:《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是非常有价值的一套出土文献资料,内容丰富。
其中第四卷中有《妄稽》篇一文,篇幅较长、叙述内容较为完整,其中更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了妄稽和虞士两个思想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
文中的对话、动作等描写能传递出人物的思想意识形态,进而反映与女性相关的教育情况。
通过分析《妄稽》篇中虞士这个女性形象,来谈论关于古代女子思想观念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北大汉简《妄稽》虞士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K8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127—02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古代文学研究向纵深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旨在探索作品背后的时代性特征,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
在这种研究思维的引领下,出土文献资料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很多前辈学者致力于出土资料研究,更有学者奉献一生,寻找证据探索真相。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简称为北大汉简,其来源于海外散佚的一批竹简资料,目前整理出版的共有五册,涉及儒家文化知识、还有老子思想以及数术方技等。
总体内容非常丰富,是值得开发和探索的文学宝库。
其中《妄稽》一文是《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第4册中的一篇,文学性强。
接下来本文就《妄稽》一文的主要情况、其中虞士这一人物形象及所传递出的思想观念进行论述。
一、《妄稽》篇情况简述《妄稽》是《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第4册中的一篇。
在《妄稽》篇的注释部分有对于该篇篇题和竹简的说明:《妄稽》为竹书原有篇题,写于第三枚简简背近上端处,其义疑即“无稽”,无可查考之意,该篇入藏时,简册本来的原始排列顺序已完全散乱,经过整理和分类,归属于该篇的竹简缀合后完整的简有七十三枚,残简十四枚,所存文字共约两千七百字。
[1]全篇虽然存在残简以及部分顺序有待商榷的问题,但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荥阳一位出身名族名叫周春的年轻人,有很好的品行和相貌,人见人爱,却娶了一位又丑又恶的妻子,名叫妄稽,周春厌恶妄稽,向父母请求买妾,虽然妄稽反对阻挠,但父母和周春还是买了一位叫作虞士的美妾,周春很爱这位美妾,妄稽却十分妒恨虞士并虐待她,虞士欲躲避妄稽,没有成功,反遭妄稽的辱骂和残酷折磨,最终妄稽生了大病,在临死之前对自己的“妒”遗言忏悔。
北大简《妄稽》校读札记衣抚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摘要]对北大简《妄稽》进行校读的过程中,提出一些不同于整理者的意见。
如,“手若阴逢”指手像茭 白的米一样,“甚白而滑腻“毋及求胜”当为“毋及求媵”,“面尽鈴腊”当为“面尽鈐腊”,“长发诱绐”当为“长发诱给”,均为形近致误;“凡人□产”当为“凡人舍产”;“手袄’’意为缩手,有胆怯之意,等。
[关键词]北大简;妄稽;校读[中图分类号]】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M03-6_12_l(2_(a_r)..O2-北大简I妄稽》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篇幅最长的汉代俗赋,对俗赋和汉代文学的研究上眞有重要意义。
因此•《妄稽》的整理和公布受到.界的强烈关《^《妄稽》全文于近期得以公布1&;。
在研读的过程中•笔者深感其中存在诸多难以解读之处,因 此,试对其进行分析解读,以期给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手若阴逢(蓬)’’整理者说:“‘逢’同•蓬’•蓬草。
此盖谓手指翁 蓬草一样这句话的释义并没有说透,如:蓬草分 很多种,这里所指究章是哪一种?此外,蓬草有很 多特征•这里所说是蓬草的哪一个特征?李时珍将 蓬草分为四类,蓬类不一:r有雕蓬,即菰草也•见菰 米下;有黍蓬,即寶科也;又有黄蓬草、飞蓬草……黄蓬草生湖泽中,叶如雜蒲•秋月结实成穗•子细如 雕胡米。
饥年人采食之,须S洗曝舂,乃不苦涩s 青科,西南夷人种之,叶如茭黍,秋月结实成穗,有 子如赤黍而细•其稃甚薄,曝舂炊食……其飞蓬乃 藜蓠之类•末大+小*风易拔之,故号飞蓬。
子如灰 菜子,亦可济荒。
下面,笔者将对此难点迸行分 别排除:1.青科即青稞,产于西南,在汉代大约尚未被人们所熟知。
可排除。
2、黄篷草即水蓬,味极苦,平:g用来喂牲畜,灾 年为了生存才被人实用看不出和竽的联系。
3. 飞蓬草臬古代常见意义上的蓬,常被古人用以形容飘零无依的感觉r未见有形容手的。
由此可知见,这里的“蓬”应该是雕蓬,又称茭雕胡等。
北大藏西漢竹書《妄稽》篇校讀叢札*孟 飛 摘 要:北大藏西漢竹書《妄稽》爲現存時間最早、篇幅最長的俗賦作品,其故事情節相對複雜,文本語彙頗爲豐富,文字通假現象普遍,加之殘簡、闕簡的數目較多,雖經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整理出版,其中仍存在較多問題值得商榷。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各類傳世文獻,重新對《妄稽》文本進行校讀,形成考辨札記35條,謹以就正於方家。
關鍵詞:妄稽 俗賦 校讀北大藏西漢竹書《妄稽》爲現存時間最早、篇幅最長的俗賦作品,是近年來中國文學史資料的重大發現。
《妄稽》的發現爲研究漢代俗賦提供了極珍貴的文學樣本,可以據以修正關於漢代俗賦語言題材、樣式風格等方面的若干認識,啓迪我們探討漢代俗賦與大賦的淵源關係、雅文學與俗文學的互動關係等一系列重要論題,進而勾勒出久已湮滅於主流文學視野之外的漢代俗賦創作的真實樣貌。
然而由於《妄稽》故事情節相對複雜,殘簡和闕簡的數目較多,其中文本語彙頗爲豐富,文字通假現象普遍,這些都給校理工作帶來很大困難,整理者雖已做了大量可貴的基礎工作,①但仍不可避免存在較多問題值得商榷。
本文僅就管見所及略陳菅蒯,譌謬之處尚祈方家指正。
1.垂顙折骼(額)(簡6)按:“垂”疑通“椎”“碓”,《吕氏春秋·遇合》有“椎顙廣顔”之語,又《吴越春秋·王①① * 本文爲陝西省教育廳2018年專項科研計劃項目“北大藏西漢竹書《妄稽》綜合整理與研究”(18JK0732)階段性成果。
本文修改承蒙匿名評審專家匡正指教,謹致謝忱!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僚使公子光傳》有“碓顙而深目”之語,“椎顙”“碓顙”同,皆謂額如椎形。
2.股不盈拼(駢),脛大五 ⵣ。
(簡6)按:“ ⵣ”,整理者疑通“矱”,注引《後漢書·崔駰傳》:“協準矱之貞度兮,同斷金之玄策。
”李賢注:“準,繩也。
矱,尺也。
”楊元途先生認爲此説恐不可從,“ ⵣ”前有具體的數字“五”,其所表示應爲具體長度單位(可與前文“臂八寸,指長二尺”對比),而“矱”爲抽象之概念,如《楚辭·離騷》:“求榘矱之所同。
286北大汉简《妄稽》篇与古代女子教育问题孙明慧 济南大学 文学院
摘要:在社会中,关于女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值得研究的焦点问题。
在出土文献资料《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中第四卷有《妄稽》这一篇文章。
妄稽这一人物形象在对话中体现出了关于古代女子的教育问题。
本文从秦汉时期的女子教育出发,探究在封建社会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女子教育;道德;知识
一、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古代女子教育的重点。
说到女性的道德规范,首先我们想到的是“三从”、“四德”。
在《礼记》中有关于“三从”的详细说明:“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
”① 这从思想层面对于女性的地位进行了强调,并且从道德层面进行了约束。
意在传递出男尊女卑的思想,将妇女放在了附属的位置上。
男子相对占统治地位而女子身份非常卑微。
这样的身份定位就要求女性恭顺、谦卑,进而为女性相关行为规范奠定了思想基础,确定了女性的身份定位。
接下来对于女性的生活行为进行了具体规范,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四德”。
四德为“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分别从道德品质、言语交流、容貌形态与举止以及相关生活技能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而且细致的要求。
如果说以上是从道德规范和生活要求方面提出的纲领的话,那么《礼记·内则》、《礼记·昏义》等篇目中则更为详细地提出了具体的做法。
例如:“妇事舅姑,如事父母”交代了对待公婆的态度问题。
“鸡初鸣,咸盥漱。
”交代了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
并且对于具体的穿戴情况以及生活方式等进行了细致要求:“栉縰,笄总,衣绅……衿缨,綦屦。
”② 这里对于已婚女子侍奉公婆要像侍奉父母一样的态度、具体服饰与搭配以及具体行为做了细致的叙述,并且文中提到的“下气怡声”更是形象生动地传达出女性的谦卑与恭顺。
从对说话的要求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女子家庭地位的卑微。
再例如《礼记·昏义》中对于新媳妇拜公婆的具体礼节还进行了相关论述:“夙兴,妇沐浴以俟见;质明,赞见妇于舅姑,执笲、枣、栗、段修以见。
”③ 要求非常细致,需要进行沐浴并且对于所
拿的东西进行了礼仪规范,非常严格。
因此,不管是纲目规范还是对具体实践的要求,其目的都是为了从道德
伦理层面让女性摆正身份地位,让伦理纲常深入人心,所以从这个层面来思考的话,对于女性的道德教育确实
非常重要。
二、知识内容与技能教育
道德教育虽为核心内容,但是对于女子的教育也有
技能、知识等其他层面。
这在《礼记》中不同年龄的相
关教育过程有非常详细介绍:“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男鞶革,女鞶丝。
”④ 这是对于幼时关于子女的基本教
育情况的描述,不管是关于说话还是配饰,从幼时开始
男女就不同了。
“六年教之数与方名”这是对于幼时的教
育内容所进行的描述。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已经
对于男女不同性别有所区分。
由此可见,对于礼仪的重
视还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学射御。
”对于男子来说,“六艺”是接下来学习的主要内容。
与男子不同,女子在接下来的教育学习中主要是学习女红,学习礼仪,学习日常生活的相关技
能。
“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在男子进行知识学
习以及骑射等技能时,女子只能待在家中。
并且女子的老师叫做“姆母”,专门教女子礼仪,并且女子学习的技能也往往与家庭和日常生活有关。
在十五岁成年,二十岁出嫁。
所以女子接受的知识教育比较少。
这里对于教育的内容可以分为六到十岁和十岁以后两个阶段,十岁之前男女都在家中进行教育,教育内容相同。
十岁以后男子外出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比较广泛。
但是,女子却不能外出,由家里的女师进行与女红有关的学习,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媳妇。
除了女红的基本技能,有些经济优越、思想较为开放的贵族家庭也会对女子进行知识层面的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关于女性知识教育方面逐渐有所开放。
有学者提出:在汉代以后,随着经学的发展,社会生活以及文化思想观念等都受到影响,所以女子的教育问题也受到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思想观念的逐渐改变,对
于女子的教育改变了保守的观念,女子也可以接受教育。
历史上出现了像卓文君、班昭、蔡文姬、李清照等女性文学家。
近代以来,女子学堂的开办以及男女平等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开拓视野,甚至走向国际舞台,这是思想的巨大进步。
注释:
① 王文锦:
《礼记译解》,中华书局2016年1月北京第1版,第317页.② 王文锦:
《礼记译解》,中华书局2016年1月北京第1版,第325页.③ 王文锦:
《礼记译解》,中华书局2016年1月北京第1版,第822页.④ 王文锦:
《礼记译解》,中华书局2016年1月北京第1版,第356页.基金项目:2019年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学术课题 北京大学藏汉简《妄稽》篇文学研究(19BSH027)。
作者简介:孙明慧,女,济南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