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生物第三单元 第三章~第六章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六章综合检测(限时: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几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得出如下结论。
你认为错误的是()A.根和茎的导管是连接贯通的B.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C.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因此扩大了吸收面积D.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光合作用2 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需要进行徒手切片。
徒手切片不需要的工具是()3 将如图所示装置置于太阳下3 h后,发现塑料袋的内壁出现小水珠。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植物进行了()(第3题图)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D.分解作用4 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通过气孔进出植物体参与相关生理活动的气体主要包括()A.二氧化碳、氧气、氮气B.氮气、水蒸气、氧气C.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D.水蒸气、氧气、氢气5 “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关于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阻碍了生物圈的水循环B.绿色植物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C.绿色植物对水循环只是参与作用D.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了地下水6 [2021·山东日照模拟]“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酒精的颜色()A.变成蓝色B.变成绿色C.变成黄白色D.没有变化7 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某小组设计如图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第7题图)A.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B.实验前都不需要暗处理C.可用酒精溶解叶绿素D.可用碘液检测有无淀粉产生8 [2021·湖北武汉校级期末]植物光合作用在叶中合成有机物时,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是()9 [2021·江苏淮安模拟]东明西瓜品质优良,原来只在盛夏才能上市,现在人们采取温室育苗、嫁接等手段使西瓜提前上市、增产增收。
下列对瓜农在西瓜种植过程中,采取的相关措施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B.幼苗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C.合理施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D.育苗时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10 在中国北方农村,人们进入地窖取冬储菜时,往往要先把燃着的蜡烛用绳子吊入窖内。
青海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3-6章综合练习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图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过程代表的是呼吸作用B.生物圈中物质是循环的,能量也是循环的C.植物体中控制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的是不同结构D.碳氧平衡主要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2 . 下列有关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B.温度、氧气和植物细胞含水量都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与水分散失无关D.所有植物的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3 . 暗处理后,将一片正常叶片的主脉切断,在光照若干小时后,取下该叶片酒精脱色,加碘处理,叶片近叶尖端的一半呈褐色,近叶柄的一半呈蓝色。
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A.阳光B.水C.二氧化碳D.叶绿体4 .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光能B.绿色植物在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空气中氧的主要来源D.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 . 根尖起保护作用的部位和生长最快的部位分别是()A.成熟区、伸长区B.成熟区、分生区C.伸长区、分生区D.根冠、伸长区6 . 完整的植物果实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而破损的果实会很快腐烂,这说明果实表皮的主要功能是:()A.分裂B.营养C.保护D.输导7 . 马铃薯露出地面部分常常变成绿色,而地下部分则不会,这个事实直接说明()A.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B.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C.叶绿素只能在有光下形成D.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8 . 下列哪种情况下保卫细胞关闭A.光合作用旺盛时B.呼吸作用旺盛时C.夏日暴晒的中午D.萎蔫植物吸足水后9 . 叶片的绿色主要来自于A.角质层B.表皮C.叶肉D.叶脉10 . 如图图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为进入细胞内的相关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A代表的结构是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B.图中①和②代表的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和氧气C.在叶绿体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D.在结构A中的生理活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11 . 栽培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其中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B.增加作物叶片利用光能的面积(提高光合效率)C.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D.降低周围的气温以增加有机物合成12 . 图中所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与光合作用相比,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B.M点表示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白天引起光合作用强度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仅有光照强度D.一昼夜内该植株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时间是N点对应的时间13 .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A.减低温度B.阻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C.消耗和运走叶片内原有的淀粉D.有利于除去叶片中的叶绿素14 . 下图是一个包含关系图,甲、乙、丙表示生物体的结构,以下符合关系图的是A.茎、韧皮部、筛管B.果实、种子、胚C.细胞、细胞质、线粒体D.花蕊、雌蕊、雄蕊15 . 下列不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的一项是()A.退耕还林、还草B.乱砍滥伐、伐优留劣C.草场退化、沙化D.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16 . 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第三单元第三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在根尖的结构中,生长最快的部位和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分别是()A.伸长区和成熟区B.分生区和成熟区C.分生区和伸长区D.成熟区和伸长区2.绿色植物根尖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A.根冠B.分生区C.伸出区D.成熟区3.从四个不同地区采集的同一种植物的叶,测出气孔的数目并计算平均值,数据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降水量最大的地区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吸收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主要通过()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分解作用5.水稻生长的后期,要吸收大量的水分。
该期间水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果实的生长发育6.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0克,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5克,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蒸腾作用B.运输作用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7.取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B.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C.两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一样快D.两枝条内都只是韧皮部被染成红色 8.如图所示,将丝瓜茎靠近基部处切断,可发现“水”会从切面处不断缓缓地向外冒,并可持续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内( )A.植物的根细胞已经丧失呼吸作用B.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C.“水”主要从切面的筛管处冒出D.根系吸水对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动没有影响9.移栽幼苗时,一般要带土移栽,这是为了( )A.防止营养流失B.减少水分散失C.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D.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10.下列关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与散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冠B.茎通过导管运输水分C.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D.蒸腾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1.植物根尖中细胞分裂最旺盛的部位是(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12.杨树的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13.在“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中,你观察到的表皮细胞的颜色是( )A.绿色B.黄色C.无色D.蓝色14.《参考消息》5月5日报道,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
第三单元第三、四、五、六章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总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
A.叶片B.树皮C.花瓣D.根尖2.下列关于水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B.可溶解无机盐等C.参与物质的运输D.参与储存能量3.在根的哪一部分可以见到导管细胞?()A.根冠B.生长点C.伸长区D.成熟区4.移栽植物时,常常要去掉部分枝叶,这样做的目的是()。
A.降低光合作用B.降低蒸腾作用C.减弱呼吸作用D.方便人们栽种5.“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现象,而植物体内的水是自下而上运输的。
这种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植物的()。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6.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
A.根B.茎C.叶D.花7.在表皮上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做()。
A.气孔细胞B.保卫细胞C.表皮细胞D.半月细胞8.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的化学能贮藏在下列哪种物质中?()A.水B.无机盐C.氧气D.有机物9.做“绿色开花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顺序是()。
①选叶遮光②酒精脱色③黑暗处理④碘液显影⑤清水漂洗⑥观察变化A.①③②⑤④⑥B.③①②④⑤⑥C.③①②⑤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10.技术设计能力是技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需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审美评价能力。
你对这项设计活动采取的态度应该是()。
A.学校已经是花园式校园,何必多此一举B.绿化校园是校长和园丁的事,与己无关C.很想通过这次设计活动,学会技术设计的过程和方法D.对老师布置的设计任务,不想多费心思,敷衍了事11.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C.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D.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12.植物体的任何生活部位都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13.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是()。
第三单元第三~六章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植物根尖吸收的水分进入到植物体内以后( C)A.大部分参与光合作用B.大部分用于吸收作用C.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D.大部分从根直接回到土壤中2.绿色植物散失水分及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 C)A.叶肉细胞B.上表皮C.气孔D.下表皮3.(2014,乐山)下列所列现象与相应的解释之间,不合理的是( C)A.果树在开花期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减产,这与传粉不足有很大的关系B.黄瓜、南瓜的花多数是不结果的,这是由于它们的花有雄花和雌花之分C.准备移栽的茄子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了避免水分的散失D.移栽树苗一般会在阴天或傍晚,主要是为了降低其蒸腾作用解析:准备移栽的茄子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了避免损伤幼根及其根毛,利于根吸水而不是避免水分的散失,所以C错误。
4.阔叶树在秋天落叶最主要原因是(B)A.减少水分吸收 B.减少蒸腾作用 C.减少呼吸作用 D.减少无机盐的吸收5.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B.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这是一种浪费C.树林中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的雨水,利于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D.热带雨林降水频繁,主要原因是植物蒸腾作用强烈6.右图所示装置先放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铝箔纸将甲叶片全部包裹,乙叶片不包裹。
在连续光照数天后,摘下甲、乙叶片,通过去除叶绿素和漂洗后,再滴加碘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包铝箔纸的目的是防止水分散失B.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滴加碘液之后,甲叶片呈蓝色,乙叶片呈黄白色D.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需要光照后才能由叶片合成7.(2014,苏州)下列生理过程中,在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细胞分裂 D.细胞分化8.(2014,济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只有叶片才能制造有机物B.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来源于光能C.二氧化碳和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D.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9.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 D)A.白天和夜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强 B.白天和夜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弱C.白天光合作用弱,夜晚呼吸作用强 D.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弱10.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之所以需要光,是因为(B)A.光本身就是一种有机物,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有机物B.光能够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C.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光能够为绿色植物提供适宜的温度11.某人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右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右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再光照4小时。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6章)测试题一、选择题(40分)1.植物对水的需求,正确的描述是()A.不同植物在一生中消耗的水量相同B.不同植物在一生中消耗的水量不同C.同一植物在一生中消耗的水量相同D.植物生活需要水,所以要多浇水才好2.下列哪种植物不适于种植在山坡上()A.水稻B.棉花C高粱D.玉米3.移栽植物的时候,适当剪除一些叶片有利于被移栽植物的成活,其主要原因是()A.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B.避免蒸腾作用过多失水C.避免大风吹倒新栽的植物D.使移栽更加方便4.下列各项中能正确描述水分在无机环境中和生物界中的循环途径的是()A.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B.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C.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D.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5.下面是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几个方法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③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⑤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入水中A.⑤④③②①B.①⑤④③②C.①③②④⑤D.①③②⑤④6.在热带雨林中,有些树木茎干上往往长着许多毛茸茸的气生根,这些根没有下列哪种作用()A.吸收空气里的水B.茎的退化C.呼吸空气中的氧D.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的作用7.把细嫩的茎掐断,从断面上流出来的汁液主要来自()A.导管 B.筛管 C.形成层D.细胞液8.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A.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B.使叶片内的淀粉储存在叶绿体中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储存在叶肉细胞中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9.人类及动物的食物最终来自于()A.肉类B.植物的有机物C.光合作用D.无机物10.人们常在清晨和下午到草地或树林锻炼身体。
你认为在哪一个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氧气更多()A.清晨的草地B.下午的草地C.清晨的树林 D.下午的树林11.如果连续出现阴雨天气,会使大棚蔬菜的产量下降。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六章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将芹菜叶柄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纵切,可观察到被染成红色的结构是()A.表皮B.导管C.纤维D.叶肉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是()A.在导管中,沿根→茎→叶运输B.在导管中,沿叶→茎→根运输C.在筛管中,沿根→茎→叶运输D.在筛管中,沿叶→茎→根运输3.山楂是一种耐旱的植物,观察发现其叶片的气孔只分布在下表皮,利于降低()A.蒸腾作用B.呼吸作用C.吸收作用D.光合作用4.自古诗人爱“咏莲”,对下列诗句的生物学解释错误的是() A.出淤泥而不“染”——叶片的表皮没有气孔B.中“通”外直——叶柄长直,内有气腔C.藕断“丝”连——“丝”是茎中的输导组织D.映日荷花别样“红”——花瓣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5.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域往往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植物的() A.呼吸作用较强,产生的水分多B.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加C.光合作用较弱,利用的水分少D.根吸水较少,消耗的水分少6.王涛观察园林工人移栽树木,对其措施的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A.傍晚移栽——减少蒸腾作用B.剪除部分枝叶——带动茎内的水上升至叶C.带土坨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D.给移栽后大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7.在验证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中,叶片脱色和检验淀粉所用的物质分别是() A.酒精、碘液B.清水、氢氧化钠C.酒精、清水D.碘液、澄清石灰水8.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①表示二氧化碳C.②表示氧气D.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第8题)(第9题)9.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黑藻的光合作用。
以下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可以探究黑藻的光合作用是否能够产生氧气B.乙装置的作用是排除黑藻和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甲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D.光照强度改变会影响甲装置内单位时间气泡产生量10.某兴趣小组用甘薯(茎细长,分枝少,叶多)为实验材料,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进行了探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六章测试题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将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
该过程中,这部分水依次经过的主要结构是()A.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叶肉B.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C.根尖成熟区→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脉筛管→叶片气孔D.根尖分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2.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域往往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植物的() A.呼吸作用较强,产生的水分多B.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加C.光合作用较弱,利用的水分少D.根吸水较少,消耗的水分少3.如图所示,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当保卫细胞吸水和失水时,气孔的变化情况分别是()(第3题)A.关闭、打开B.打开、打开C.打开、关闭D.关闭、关闭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光照前用黑纸片遮盖叶片时,需要注意的是()A.将叶片的上下表面全部对应遮盖B.遮盖叶片的上表面C.将叶片的上下表面一部分对应遮盖D.遮盖叶片的下表面5.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是为了()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减少固体的垃圾污染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D.避免传播人类疾病6.将经暗处理后的植物上的一片叶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瓶套住,瓶口密封,放到阳光下(如图)。
几小时后,将叶摘下,经酒精脱色后滴碘液,发现整片叶都不变蓝。
主要是因为()A.氧气太多B.缺乏二氧化碳C.缺水D.温度太高(第6题) (第7题)7.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并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在上述实验中,种子和植物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反映了光合作用对于自然界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到关键作用的主要原因是()A.吸收水分、释放氧气B.吸收水分、合成有机物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D.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8.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3-6章综合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新疆气温反差大,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A.白天光合作用强,蒸腾作用旺盛B.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弱C.昼夜温差大,光合、呼吸作用都强D.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2.下列关于叶片保卫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呈半月形,其形状和大小是可以调节的B.靠气孔的外壁厚,不易伸展,背气孔的内壁薄,较易伸展C.可以控制气孔的开闭D.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3.如图所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A.②④①③⑤B.⑤③④①②C.①④②③⑤D.④①②⑤③4.太平白枇杷是丽水的品牌水果。
要获得优质高产的白枇杷,需通过幼苗移栽、嫁接和科学管理等过程,下列是白枇杷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错误的是()A.带土移栽幼苗能防止根毛受损,提高成活率B.合理密植能让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总产量C.移栽时剪去幼苗所有叶片能减弱蒸腾失水,提高成活率D.白枇杷的茎中有导管5.如图,将经过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叶片的一部分上下遮光,再经光照、脱色及碘液处理,结果叶片边缘与遮光部分不变蓝。
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合成淀粉C.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片的绿色部分D.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6.人们在种植黄瓜、豆角等蔬菜时,往往要用树枝、竹竿等搭架供其生长,这样做的好处是()A.防止植物果实受到地面小动物的损害B.保证植物体及其果实外形美观、洁净C.利于植物充分地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D.利于实施浇水、施肥、采摘等管理活动7.如图为探究阳光与有机物关系实验的某一装置,该装置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褪去叶片中的绿色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8.绿色植物体内储藏有机物的组织主要是()A.保护组织B.营养组织C.分生组织D.输导组织9.科学家研究发现,用“汽水”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原因是“汽水”能()A.加强植物蒸腾作用B.加强呼吸作用C.加强光合作用D.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10.2021年春,云南省连续几年冬春季节发生特大干旱,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
第三单元第三章~第六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20分)
1.植物体内构成水分运输管网的细胞的特点是
①没有细胞核②没有细胞质③没有细胞膜④没有细胞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
A.根B.茎C.叶D.花和果实
3.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状,这时他能够生存在怎样的地方?()
A、缺阳光
B、缺水
C、缺养分
D、缺土壤
4.下列细胞中有叶绿体的是
①导管细胞②保卫细胞③表皮细胞④叶肉细胞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5.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但一般植物的叶片上,上表皮的气孔数比下表皮少,这是因为()
A、上表皮气孔少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B、下表皮气孔多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C、下表皮气孔多,可以加速水的散失
D、上表皮气孔少,可以减少氧的散失
6.银边天竺葵(夜的边缘是白色的)的叶片光照后,脱去叶绿素,滴上碘液,会发现叶片()
A、边缘不变蓝,其他部分变蓝
B、全部变蓝
C、边缘变蓝,其他部分不变蓝
D、全部不变蓝
7.上题中的实验现象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线绿体
B、叶绿体
C、细胞核
D、叶脉
8.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和放出的气体分别是()
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氧气④水蒸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温室栽培农作物时,有经验的人们通过改变一些环境条件来提高农作物产量。
改变下列哪个条件不能提高产量()
A、光照强度
B、温度
C、二氧化碳含量
D、氧气含量
10.若将等量的金鱼藻放入盛有凉开水的甲烧杯中和盛有池塘水的乙烧杯中,放在阳光下,将会看到的现象是()
A、两烧杯中都有气泡产生
B、两烧杯中都没有气泡产生
C、甲烧杯中有气泡产生,乙烧杯中没有气泡产生
D、甲烧杯中没有气泡产生,乙烧杯中有气泡产生
11.过度密植会使作物的产量减少,其原因主要是植物下部的叶片()
A、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旺盛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微弱
D、枝叶多互相遮挡,光合作用弱,呼吸作用强
12.在温室内种西红柿等蔬菜时,为了提高产量,除了施肥外,下列措施中,可以选用的()
A、提高氧气的浓度
B、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C、降低白天的温度
D、提高夜晚的温度
13.光合作用的本质是()
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14.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
A、光合作用的结果
B、呼吸作用的结果
C、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D、大气对流的结果
15.叶片有光无光都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消化作用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②③④
16.完好无损的新鲜水果用保鲜袋包裹,可延长贮存时间,主要原因是( ) A.防止了水分散失B.抑制了呼吸作用
C.减少了果皮损伤D.保持了适宜的温度
17.农田及时松土的好处是:增加了土壤中的空气,能够( )
A.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B.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C.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D.促进植物进行蒸腾作用
18.植物体的各种器官都可以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
19.下列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是
①我国的荒漠面积大②我国的草原退化、沙化严重③我国森林覆盖率低,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④我国的树木种类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0.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域往往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植物的( )
A.呼吸作用较强,产生的水分较多
B.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加
C.光合作用较弱,利用的水分较少
D.根吸水能力弱,水分利用少
二、材料题(30分)
21.(10分)下图分别是叶片横切面(示叶片结构)示意图和叶的下表皮(示气孔)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指示线所指各结构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
(2)叶的下表皮示意图中,A表示气孔_______________,B表示气孔_______________。
22.(10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处一昼夜后,选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甲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摘下叶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在叶片上滴加碘液。
请分析回答: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____________作用。
(3)图乙中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4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变蓝的是图甲叶片中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5分)
(1)如图,将B叶片的主脉切断,植株暗处理一昼夜后,A叶片的一部分两面均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置于阳光下4小时。
取下A、B两叶片经脱色、清洗后用碘液处理,叶片A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叶片
B的上半部呈棕黄色,下半部呈蓝色,据此回答:
l)根据叶片A的实验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叶片B的实验现象,甲、乙两同学能分别得出如下结论,
你认为哪个同学结论更合理呢?为什么?
甲: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乙:水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无机盐也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5分)右图是温度对豌豆幼苗呼吸作用影响示意图,分析说明以下问题:
l)在0—3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__________________呼吸强度明显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呼吸作用原理,我们在低温下贮藏新鲜瓜果、蔬菜可保存较长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