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综合课《冬天来了》
- 格式:ppt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32
《冬天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冬天的季节特征,知道冬天里的一些变化。
2.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冬天的喜爱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冬天的特征,了解冬天里的一些变化。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表达冬天里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冬天图片、季节卡片、雪花、手套、帽子等。
2.环境准备:布置冬天的环境,如挂上雪花、摆放冬天的物品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冬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冬天的特征。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经历的冬天趣事。
2.基本环节(1)认识冬天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冬天的景色,如雪景、冰冻等。
邀请幼儿说说冬天的天气变化,如温度降低、衣服变厚等。
(2)冬天里的变化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冬天里的变化,如树叶凋零、动物冬眠等。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冬天里的发现,如雪花形状、冰冻现象等。
(3)冬天里的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冬天里的活动,如滑雪、堆雪人等。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参与的冬天活动,感受冬天的快乐。
(4)冬天里的保护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冬天里的保暖措施,如穿厚衣服、戴手套帽子等。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保暖方法,培养幼儿的自护意识。
3.实践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制作冬天的帽子”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冬天的帽子,体验冬天的乐趣。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本次主题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本次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观察、表达冬天里的变化,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师通过实践环节,让幼儿亲身体验冬天的乐趣,提高了幼儿对冬天的喜爱和好奇心。
六、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主题活动的内容,协助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冬天的变化,共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环境创设:教师继续布置冬天的环境,让幼儿在园内感受到冬天的氛围。
3.主题活动:教师可以组织更多关于冬天的主题活动,如“冬天里的故事”、“冬天里的美食”等,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冬天。
2024年幼儿园科学教案《冬天来了》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季节的变化》,详细内容为“冬天来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冬天的特点,知道冬天天气的变化,以及生活中的防寒保暖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冬天是一年中的四个季节之一,了解冬天的气候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季节变化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季节变化的自然规律,以及如何在冬天做好防寒保暖。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季节变化的能力,学会在冬天照顾自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四季变化的图片、冬天的衣物、防寒保暖用品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各个季节的特点,从而引出冬天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呈现(10分钟)(1)教师向幼儿介绍冬天的气候特点,如天气寒冷、下雪等。
(2)展示冬天的衣物和防寒保暖用品,让幼儿学会如何在冬天保护自己。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冬天的小动物”彩泥制作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冬天的氛围。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例题:“冬天为什么我们要多穿衣服?”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教育幼儿在冬天要注意保暖。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观察教室外的冬天景色,用自己的话描述冬天。
六、板书设计1. 冬天的气候特点:寒冷、下雪2. 冬天的防寒保暖方法:多穿衣服、戴帽子、手套等3. 冬天的活动:制作彩泥小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冬天的画,展示冬天的景色和活动。
答案:略2.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冬天的防寒保暖方法。
答案:穿羽绒服、戴帽子和手套、喝热水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冬天的气候特点和防寒保暖方法,让幼儿对冬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冬天的气候特点。
幼儿园中班教案《冬天来了》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将能够:1.掌握冬季天气和季节变化的常识;2.认识冬天中的重要节日;3.培养孩子们对冬天的兴趣和热爱心理;4.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5.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教学重点1.掌握冬天天气和季节变化的知识;2.能够认识冬季中的重要节日;3.培养孩子们对冬天的兴趣和热爱心理。
教学准备白板、教具、图片、磁带、幼儿玩具和一些小礼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唱起《冬天的颜色》这首歌,描绘冬天的黑白灰三色,引导孩子们体验冬天的气息。
2. 学习天气和季节1.通过白板、图片、卡片等教具进行天气和季节变化的展示,并让孩子们说出图示内容;2.让孩子们操作陈列在桌子上的幼儿玩具,使孩子们更贴近实际操作体验。
3. 介绍冬季里的重要节日介绍冬季的重要节日,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等。
并采用互动式教育法,让孩子们将节日与相关的习俗进行联系,增长孩子们的文化知识。
4. 手工活动制作元宵的手工小灯笼,让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到新春的气息。
5. 总结让孩子们重温冬天的知识内容和活动体验,并对于今天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动手实践、讨论和总结。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为幼儿园中班的课程。
进行的教学方式为交互式教育,使每个孩子都在活动、思考、观察、体验和交流中掌握有关冬季的常识和知识。
教学过程组织紧密,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应该更加标准,以适应儿童的语言环境;同时,在后续的教学中也应该加强对于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冬天来了》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冬天的季节特征,知道冬天的气温变化和冬季常见的自然现象。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冬天的景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冬天的季节特征2. 冬天的气温变化3. 冬季常见的自然现象(如:下雪、结冰、雾霾等)4. 冬天的动植物(如:动物迁徙、植物过冬等)5. 冬天的活动(如:滑冰、滑雪、打雪仗等)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冬天的景象,如天气变化、植物变化等,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冬天的季节特征和相关知识。
3. 互动法:教师与幼儿进行问答、讨论,增强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4. 实践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与冬天相关的手工艺品,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冬天的图片、视频、手工艺品制作材料等。
2. 教学环境:温暖的室内环境,保证幼儿舒适度过课程时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舞蹈等方式,引导幼儿进入冬天的主题。
2. 教学环节:a. 观察冬天的图片,让幼儿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b. 观看冬天相关的视频,让幼儿了解冬天的气温变化和冬季常见的自然现象。
c. 教师讲解冬天的动植物和活动,让幼儿了解冬天的生物多样性。
d. 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与冬天相关的手工艺品。
3.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冬天的新鲜事物,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课程延伸:让幼儿在家与家长一起寻找冬天的足迹,增强亲子互动。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冬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3. 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检验幼儿对冬天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冬天的自然景观、动植物、活动等图片。
《冬天来了》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冬天,了解冬天的季节特征。
2. 通过观察、体验,培养幼儿对冬季环境的感知和兴趣。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冬天的季节特征,如雪花、冰冻、寒冷等。
2. 观察冬天的事物,如冬天的植物、动物等。
3. 体验冬天的活动,如滑雪、滑冰等。
4. 通过故事、歌曲、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冬天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冬天,了解冬天的季节特征。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培养对冬季环境的感知和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冬季图片、视频、故事书籍、歌曲、游戏材料等。
2. 环境:室内外冬季环境布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视频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冬天,感受冬天的氛围。
2. 基本部分:a. 观察冬天的事物,如冬天的植物、动物等,让幼儿描述其特点。
b. 让幼儿体验冬天的活动,如滑雪、滑冰等,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c. 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冬天的传统文化。
3. 总结与拓展:让幼儿谈谈对冬天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幼儿珍惜季节变化,热爱生活。
4. 课后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一幅关于冬天的手工作品,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具,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冬天的特征。
2. 运用观察法,让幼儿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冬天的氛围,培养观察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冬季情境,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冬天的活动。
4. 运用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巩固幼儿对冬天知识的理解。
5. 采用家园合作教学法,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培养幼儿对冬季环境的认知。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冬天的兴趣和认识程度。
2. 评估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实践能力。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家园合作的效果。
4.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幼儿对课堂学习的巩固程度。
幼儿园《冬天来了》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冬天来了》,涉及章节为第二单元“冬天的变化”,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冬天的季节特征,了解冬天的自然现象,以及学习冬天的保健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冬天的季节特征,知道冬天的天气变化,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冬天的自然现象及其成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冬天图片、PPT、视频、雪花剪纸模板、画纸、画笔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冬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冬天的季节特征,激发幼儿对冬天的兴趣。
2. 讲解(10分钟):利用PPT和视频,讲解冬天的自然现象(如雪花的形成、冰冻现象等),让幼儿了解冬天的特点。
3. 实践操作(10分钟):分发雪花剪纸模板,引导幼儿动手制作雪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冬天,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冬天来了》2. 内容:(1)冬天的季节特征(2)冬天的自然现象(3)冬季节保健知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冬天的画,并剪下自己制作的雪花贴在画上。
2. 答案:根据幼儿的创作,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冬天的变化,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如堆雪人、冬季节运动会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冬天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应具体、可操作,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明确教学难点和重点,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选择合适的教具与学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精品教案《冬天来》含反思《冬天来》主题活动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主要围绕冬天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四章《季节变化》,具体包括冬天气候特点、动植物变化、人们服饰及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冬天气候特点,知道动植物在冬天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情感。
3. 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冬天气候对动植物影响,以及人们在冬天防寒措施。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冬天事物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冬天景象图片、动植物过冬图片、防寒物品(如帽子、围巾、手套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冬天景象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事物,引导幼儿说出冬天气候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述动植物在冬天变化,如:树叶凋零、小动物冬眠等。
(2)讲解人们在冬天防寒措施,如:穿厚衣服、戴帽子、围巾、手套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用彩笔描绘出自己心中冬天景象。
(2)让幼儿动手制作小动物过冬场景。
4. 小组讨论(5分钟)(1)冬天为什会有雪?(2)冬天里,你喜欢干什?六、板书设计1. 冬天气候特点:寒冷、干燥、多雪2. 动植物变化:树叶凋零、小动物冬眠3. 人们防寒措施:穿厚衣服、戴帽子、围巾、手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冬天答案: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和想象,描绘出冬天景象。
2. 作业题目:制作小动物过冬场景答案:幼儿动手制作,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解冬天特点,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冬天变化,记录下冬天里有趣事情,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大班综合活动《冬天来了》说课稿一、活动背景- 活动名称:《冬天来了》- 活动对象:大班幼儿(3-4岁)- 活动时间:一个课时(约45分钟)- 活动地点:幼儿园教室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冬季的特点和变化。
2. 培养幼儿对冬季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3. 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加强幼儿间的合作与团结意识。
三、活动内容1. 冬季特点介绍(5分钟):- 导入活动,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触发对冬季的认知和感知,引发他们的兴趣。
- 介绍冬季的天气变化、植物休眠、动物冬眠等特点。
2. 冬季衣物认知(10分钟):- 准备一些幼儿常穿的冬季衣物实物,让每个幼儿触摸、摆弄、试穿并说出名称。
- 引导幼儿感受冬季衣物的保暖功能,并与夏季衣物进行比较。
3. 北极熊捉鱼游戏(15分钟):- 制作一个大型的北极熊图案,并在教室中央贴在墙上。
- 随机分发一些小鱼卡片给幼儿,让他们扮演北极熊,到墙上捉鱼。
- 通过游戏增加幼儿的运动量,培养协作和观察能力。
4. 寒冷冬日的创意绘画(15分钟):- 提供些许绘画材料如彩笔、画纸和冬季图片。
- 让幼儿自由发挥,绘制冬季的图画,鼓励他们表达对冬天的感受。
- 比赛结束后,让每个幼儿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 冬天的歌谣和舞蹈(10分钟):- 准备一首有关冬天的歌谣和简单的手指舞蹈。
- 向幼儿展示并教授歌谣和舞蹈的动作,让他们跟随唱唱跳跳。
- 通过音乐和动作,让幼儿更深入地体验冬天的快乐和活力。
四、课程评价通过这个综合活动《冬天来了》,幼儿可以在玩中学习,了解冬季的特点和变化。
通过观察、动手和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绘画、歌唱和跳舞等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个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冬季的兴趣,丰富他们的冬季体验,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冬天来了》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精选8篇〕《冬天来了》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篇1环境创设:1、幼儿和教师共同参与“冬天来了〞的主题墙面布置,并将幼儿自制的小雪花贴在室内玻璃上。
2、布置《寒风中的人》展区,将调查表、拍摄的照片及绘画作品张贴在展区中,供幼儿观看、交流。
生活活动:1、指导幼儿洗手后涂抹护手霜,保护自己的小手。
2、观察冬天人们的取暖方式,并进行统计。
3、了解下雪天户外活动时的防滑措施,知道自我保护。
4、体验明显的冬天特征。
5、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家园联系:1、请家长帮助幼儿认识并学习使用温度计,引导幼儿每天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外温度,并进行记录。
2、家长鼓励幼儿天冷也要坚持早起上幼儿园,坚持和幼儿进行户外锻炼,多带幼儿到阳光下活动。
教学活动:1、“雪孩子〞,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德。
2、“寒风中的人〞,学习采访客人,了解他们的工作,并能记录下来。
3、“怎样滑不倒〞,让幼儿对摩擦力有好奇心,乐于参与科学小实验。
4、“雪花飞〞,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抒发对小雪花的赞美之情。
5、“玩一玩,滚一滚〞,让幼儿能在各种材料中,找到球体和圆柱体。
区域活动:1、美工区“雪山风景〞“爱的礼物〞“设计制作冬装〞“包饺子〞,让幼儿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美工制作。
2、科学区“温度测量统计〞,让幼儿认识温度计,学会记录温度。
3、表演区“雪孩子〞,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4、角色区“冬装商店〞“腊八粥铺〞,让幼儿体验角色表演的乐趣。
户外活动:1、“玩雪〞,幼儿能不怕寒冷,感受在雪天游戏的乐趣。
2、“好玩的跳绳〞,乐于探索跳绳的方法,感受跳绳的乐趣。
3、“雪花飘飘〞,练习原地向上纵跳抛物,会听信号按要求活动。
活动反思:本节课在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上开展教学活动比拟轻松,幼儿也表现得投入、积极,特别是孩子们对动物们的过冬方式非常感兴趣,在观察图片很认真,能把自己所看到的,观察到的说出来,表现得很好,对后面学习儿歌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全都是在孩子理解的根底上总结出来的。
2024年幼儿园活动教案《冬天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涉及教材《幼儿园活动课程》中第五单元“季节的变化”,具体章节为“冬天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冬天的气候特点、动植物的变化、人们在冬天的活动以及安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冬天的气候特点,知道动植物在冬天的变化。
2. 培养幼儿对冬季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动植物在冬天的变化以及冬季安全知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冬天的认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冬季图片、动物图片、植物图片、安全知识卡片。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冬季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冬天的气候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动物图片和植物图片,讲解动植物在冬天的变化,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界。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笔、画纸,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冬季动物或植物。
4. 互动游戏(5分钟)教师组织“冬季安全知识连连看”游戏,帮助幼儿巩固安全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在冬天如何保护自己,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冬天的气候特点2. 动植物的变化3. 冬季安全知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冬季动物或植物,并简单介绍。
答案示例:我画的是雪人,它是由三个雪球堆成的,代表冬天的到来。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收集冬季安全知识,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在雪地里行走时,要穿防滑鞋,以防摔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冬天的气候特点、动植物的变化以及安全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冬季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继续探索和学习。
同时,可组织家长参与活动,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